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

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
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

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1方法原理

方法基于果胶物质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的缩合反应。然后,对其紫红色呈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

2试剂

(1)乙醇(化学纯):无水乙醇和950mL·L-1乙醇。

(2)精制乙醇:取无水乙醇(化学纯)或950mL·L-1乙醇1000mL,加入Zn粉4g和硫酸(1∶1)4mL,置恒温水浴中回流10h后,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入Zn粉和KOH各4g,进行重蒸馏。

(3) 1.5g·L-1咔唑乙醇溶液:称取化学纯咔唑0.150g,溶解于精制乙醇,并定容至100mL。

(4)标准半乳糖醛酸:以医药公司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的L.Light出品α-D水解半乳糖醛酸作为标准半乳糖醛酸。

(5)浓硫酸(优级纯)(注2)。

(6)0.05mol·L-1HCl溶液。

3 操作步骤

(1)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α-D-水解半乳糖醛酸100mg,溶解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混合后得1mg·mL-1的半乳糖醛酸原液。移取上述原液1.0、2.0、3.0、4.0、5.0、6.0、7.0mL,分别注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得一系列浓度为10、20、30、40、50、60、70μg·mL-1的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取30mm×200mm的硬质大试管7支,用吸管注入浓H2SO4各12mL。置冰水浴中冷却,边冷却边分别沿壁徐徐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各2mL,充分混合后,再置冰水浴中冷却。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5g·L-1咔唑溶液各1mL,充分混和。另以蒸馏水代替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依上法同样处理,作为试剂空白。室温下放置30min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30nm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以测得的吸光度(A)为纵座标,每mL标准溶液中半乳糖醛酸的含量为横座标,制作标准曲线。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浓度的样品含量。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一、目的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原理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 实验材料 小麦面粉;精密pH 试纸。 2. 主要仪器 (1)具塞玻璃刻度试管:20mL×11

(2)大离心管:50mL×2 (3)烧杯:100mL×1 (4)三角瓶:100mL×1 (5)容量瓶:100mL×3 (6)刻度吸管:1mL×1;2mL×2;10mL×1 (7)恒温水浴锅 (8)沸水浴 (9)离心机 (10)扭力天平 (11)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1)1mg/mL 葡萄糖标准液 准确称取80℃烘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100m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 将6.3gDNS 和262mL 2M NaOH 溶液,加到500mL含有185g 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3)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g碘和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酚酞指示剂:称取0.1g酚酞,溶于250mL70%乙醇中。 (5)6M HCl 和6M NaOH各100mL。 四、操作步骤 1.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取7支20mL 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1分别加入浓度为1mg/mL 的葡萄糖标准液、蒸馏水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配成不同葡萄糖含量的反应液。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的测定(方案一): 黄晓钰,刘邻渭等.食品化学综合实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58~159 实验原理:果胶经水解,其产物——半乳糖醛酸可在强酸环境中与咔唑试剂产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 测定果胶。 实验试剂:1.化学纯无水乙醇或95%乙醇。 2.精制乙醇:取无水乙醇或95%乙醇1000ml,加入锌粉4g,硫酸(1:1)4ml, 至于衡温水浴中回流10h,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锌粉和氢 氧化钾各4g,并进行蒸馏。 3. 0.15%咔唑乙醇溶液:称取咔唑g,溶于精制乙醇并定容至100ml。 4.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先用水配置成浓度1 g/L的溶液,再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10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70mg/L)的 系列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5.优级纯浓硫酸。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 总果胶提取:(鲜样)研磨新鲜样品50g,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L HCl 400mL,放置沸水浴中加热1h,加热时应随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冷却后, 移入5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过滤,滤液待用。(干样)磨细的干燥样品 5g,置于250ml三角烧瓶,加入L HCL 150ml,装上冷凝器,与沸水浴中加热 回流1h,取出冷却甚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00ml,摇匀,过滤,滤液待用。 水溶性果胶提取:新鲜样品应尽量研磨碎,干燥的样品应磨细后过60目筛。 样品中存在有果胶酶时,为了顿化酶的活性,可以加入适量热的95%乙醇, 是样品溶液的乙醇最终浓度约为70%,然后于沸水浴中沸腾回流15min,使果 胶酶钝化,冷却过滤后,以95%乙醇洗涤多次,再用乙醚洗涤,以除去全部 糖类、脂类及色素,最后风干除去乙醚。 2果胶提取:水溶性果胶的提取:将样品研碎,新鲜样品标准称取30~50g,干 燥样品准确称取5~10g至于250ml烧杯,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腾,并保 持此状态1h。加热过程随时填补蒸发损失的水分。取出冷却,将杯中物质移 入250ml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最终定容至刻度,摇匀 过滤,记录滤液体积。 3标准曲线制作:取试管8支,各加入12ml浓硫酸,置冰水浴中冷却后,分别 将各种浓度的半乳糖醛酸2ml 徐徐各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再置冰水浴 中冷却,然后置沸水浴中加热10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各加入1ml %咔唑试 剂,摇匀,与室温下静置30min,用0好使观众的溶液调仪器零点,在530nm 波长下测定各管溶液的A530nm值,以A为横坐标,半乳糖醛酸浓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取果胶提取液用水稀释至适量浓度(含半乳糖醛酸10~70mg/L)。移 取12ml 冰水冷却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 样品稀释液,充分混 合后,至于冰水冷却。取出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1mL % 咔唑试剂,摇匀,于室温下静置30min,用空白试剂调零,在530nm波长下 测定A530nm值,与标样对照,求出样品果胶含量。 计算:

项目九、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微量铬

项目九、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微量铬 【概述】 我们知道,许多物质都有颜色,例如高锰酸钾水溶液呈紫红色,重铬酸钾水溶液呈橙色。当含有这些物质的溶液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溶液越浓,颜色愈深,反之亦然。因此可以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比色分析。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经过此专项能力的培养,能使你掌握目视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学习途径】 〖知识部分〗 1.目视比色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影响目视比色的因素 3.标准系列浓度的选择 4.数据处理方法

〖能力部分〗 1.选择、清洗比色管 2.配制铬标准贮备液 3.配制铬标准色列和试样显色溶液 4.对试样进行比色,确定试样中待测离子浓度 参考资料: 《仪器分析技术》黄一石主编化工出版社,2000. 【评价标准】 在1.5h内根据未知样浓度配制标准系列,目视观察比较,完成未知样测定。 【评定方法】 〖应知自测〗 当您通过学习后,应能熟练掌握本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要求,并能正确完成学习包中的自测题(也可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进行测试)。〖应会测试〗(操作考核) 在您参加考试之前,应先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下列学习任务:

复习与本专项能力相关的模块。 学习并掌握本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并通过自测。 能熟练使用本专项能力所需的仪器、试剂、设备,并能完成规定的测试任务。 您认为已能达到本专项能力的培训要求,即可参加专项能力的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成绩由监考教师认定。 【目视比色法的定义】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目视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目视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有色的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对颜色进行比较,当溶液液层厚度相同,颜色深度一样时,两者的浓度相等。其依据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 A S=εS.C S.b S A X=εX.C X.b X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 的测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活性硅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活性硅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1原理 在PH值为1.1~1.3的溶液中,可溶硅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硅钼黄,再用氯化亚锡还原生成硅钼蓝,此蓝色的色度与水样中可溶性硅的含量有关。磷酸盐对本方法的干扰可用调整酸度及加草酸或酒石酸的方法加以消除。 当水样中可溶性硅含量小于每升0.5mgSiO2 时,可用硅钼蓝光度法或用正丁醇等有机溶剂萃取浓缩,以提高灵敏度,便于比色。 硅的测定范围:10-500μgSiO2/L和0.5-20mgSiO2/L。 2仪器 具有磨口塞的25ml比色管。 3试剂 3.1 5%(m/V)钼酸铵溶液:用除盐水配制,配制后溶液澄清透明。 3.2 1%氯化亚锡溶液:称取1.19g氯化亚锡(SnCl2 2H2O)于烧杯中,加20ml盐酸溶液(1+1),加热溶解后,再加80ml纯甘油(丙三醇),搅匀后将溶液转入塑料瓶中备用。 3.3C(H2SO4)= 5mol/L硫酸溶液:于720ml试剂水中徐徐加入280ml浓硫酸。3.4SiO2储备液的配制 称取0.1000(±0.001)克经700—800℃灼烧过(已研磨细)二氧化硅(优级纯),与(0.7~1.0)克已于270—300℃焙烧过的粉状无水碳酸钠(优级纯)置铂坩埚内混匀,用马弗炉升温至900—950℃,保温20~30min后,把铂坩埚在900—950℃温度下熔融5 min冷却后,将铂坩埚放入硬质烧杯中,用热的超纯水溶解熔融物,放在水浴锅上不断搅拌。待熔融物全部溶解后取出坩埚,以超纯水仔细冲洗坩埚内外壁,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后移入塑料瓶中储存。此液应完全透明,如有浑浊须重新配制。 3.5 SiO2工作液的配制 3.5.11ug/ml的SiO2工作溶液: 吸取100ug/ml的SiO2储备液1.0ml,于100ml的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 注:SiO2工作溶液应在使用时配制,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3.5.20.02mg/ml的SiO2工作溶液: 吸取10ml的SiO2储备液,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 3.6正丁醇(或异戊醇) 4分析步骤 4.1活性硅含量大于每升0.5mgSiO2时,测定方法如下: 4.1.1于一组比色管中分别注入二氧化硅工作液(1ml含0.02mgSiO2)0.25、0.5、1.0、1. 5......ml,用无硅水稀释到10ml。 4.1.2在另一支比色管中注入适量水样并用无硅水补足到10ml。 4.1.3往上述比色管中各加0.2ml 5mol/L硫酸溶液,摇匀。 4.1.4用滴定管分别加入1ml钼酸铵溶液,摇匀。 4.1.5静置5min后,用滴定管分别加入5ml 5mol/L硫酸溶液,摇匀,静置1min。 4.1.6再分别加入2滴氯化亚锡溶液,摇匀。 4.1.7静置5min后进行比色。

第20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 (1)1% (2)10% (3)50% (4)75% (5)99% 解:A=2-lg T% (1)A=2-lg 1 = 2.000 (2)A=2-lg 10 = 1.000 (3)A=2-lg 50 = 0.301 (4)A=2-lg 75 = 0.125 (5)A=2-lg 99 = 0.0044 【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 (1)0.01 (2)0.10 (3)0.50 (4)1.00 解:lgT%=2-A (1)lgT1%=2-0.01 = 1.99 T1%=97.7 % (2)lgT2%=2-0.10 = 1.90 T2%=79.4 % (3)lgT3%=2-0.50 = 1.50 T3%=31.6 % (4)lgT4% =2-1.00 =1.00 T4%=10.0 %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 (2)A 值为多少? (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 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 浓度增倍时: (1)lg T =-0.444 T= 36 % (2)A=-lg T = 0.444 (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 c2/c1= 1.0 /5.0 = 0.2倍 【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 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 (2)A=-lg 0.418 = 0.379 (3)当c1= 6.51×10-4 mol ? L-1时,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3113 规格:100管/48样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分为水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即原果胶。因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和凝胶作用,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测定原理: 原果胶在稀酸中水解为可溶性果胶,并进一步转化为半乳糖醛酸,产物在强酸中与咔唑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3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研钵、常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浓硫酸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一:液体100mL×2瓶,4℃保存。 提取液二:液体100mL×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试剂一:浓硫酸,自备。 试剂二:液体2mL×1支,4℃保存。 试剂三:液体3mL×1瓶,4℃避光保存。 样品处理: 将组织样品捣碎,按照样品质量(g)和提取液一体积(mL)为1: 20的比列(建议取约0.05g样品,加入1mL提取液一),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浸提30min,取出冷却后于5000g、 25℃离心10min,去掉上清,沉淀中再加入1mL提取液一重复操作一次,离心后去上清,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二,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水解1h,取出冷却后于8000g、25℃离心15min,取上清液待测。 第1页,共2页

注意:空白管和标准管只需测定一次。 计算公式: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W:样本鲜重,g。 b.用96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 W:样本鲜重,g。 注意事项: 1.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时需特别注意,90℃加热取出后冷却再打开盖子,以防液体飞 溅烧伤。 2.若吸光值超过1,可将样本提取液进行适当稀释再进行测定,并在计算公式中乘以稀释倍 数。 3.最低检出限为10μg/g。 第2页,共2页

FHZHJDQ0148 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8 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8 环境空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法为测定环境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钼蓝比色法。检出限为0.5μg/10mL ,测定范围为1~20μg/10mL 。如果采样体积为100L ,可测浓度范围为0.01~0.2mg/m 3。 2 原理 空气中五氧化二磷气溶胶被采集在滤料上,与水作用生成磷酸,再与钼酸按形成磷钼酸,在还原剂作用下,磷钼酸被还原成蓝色的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分光光度法定量。 3 试剂 3.1 采样滤纸:取直径40mm 定量滤纸,浸泡在0.5%硫酸溶液中,在60~70℃水浴上加热30min ,取出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于60~80℃烘干,备用。或者用直径40mm 聚氯乙烯滤膜。 3.2 (1+4)硫酸溶液。 3.3 钼酸铵溶液:称量1g 钼酸铵溶于 10mL 水,再加 50mL (1+4)硫酸溶液。 3.4 10g/L 抗坏血酸溶液,临用现配。 3.5 标准溶液:准确称量0.2454g 经105℃烘干2h 的磷酸氢二钾(优级纯),加水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 1.00mL 含 1mg 五氧化二磷。临用时,用水稀释成 1.00mL 含 10μg 五氧化二磷的标准溶液。 4 仪器 4.1 滤料采样夹:采样夹的滤料有效直径为35mm ,进口为敞开式,进口直径为30mm ,用O 形橡胶圈密封,尺寸规格见图1。Ⅰ、Ⅱ为滤料夹,Ⅲ为尾座。一个尾座应配备几套滤料夹备用。每套滤料采样夹使用时需作密封性能质量检查:方法是装上滤料后以10~15L/min 流量抽气,当密封进气口时,流量计应无指示。 4.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1~15L/min ,流量稳定。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正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小于5%。 4.3 具塞比色管:10mL ,刻度应校正。 4.4 分光光度计: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840nm 下,测吸光度。 5 采样 将采样滤纸安装在滤料采样夹上,夹紧。以5L/min 流量,采气100L 。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6 操作步骤 6.1 绘制标准曲线 取8支10mL 比色管,按下表制备标准色列管。 0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V/mL 0.00 0.10 0.20 0.40 0.70 1.00 1.50 2.00 水V/mL 10.0 9.9 9.8 9.6 9.3 9.0 8.5 8.0 五氧化二磷含量m/μg 0 1 2 4 7 10 15 20 各管加入1mL 钼酸铵溶液及0.5mL 10g/L 抗坏血酸,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3min ,取出后冷却。用10mm 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840nm 或680nm 处测定吸光度。以五氧化二磷含量(μg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斜率。以斜 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 S (μg ) 。 中国分析网

铂钴标准比色法检测水中色度

色度 (铂钴标准比色法) 方法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系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 如水样浑浊,则放置澄清,也可用离心法或用孔径为0.45滤膜过滤以去掉悬 浮物。但不能用滤纸过滤,因滤纸可吸附部分溶解于水的颜色。 仪器 50ML具塞闭塞管,其刻线高度应一致。 试剂 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CL6(相当于500铂)及1.000六水合氯化钴(相当于250mg钴),溶于水中,加100ml浓盐酸,用水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色度为500度,保存在密塞玻璃瓶中,暗处存放。 步骤 标准色列的配置: 向50mL比色管中加入0mL、0.5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4.00mL、4.50mL、5.00mL、6.00mL及7.000mL铂钴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各管的色度依次为5、10、15、20、25、30、35、40、45、50、60和70度。密封保存。 水样的测定: 1、分取50.0ML澄清透明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较大,可酌情少取水样,用水稀释至50.0ML。 2、将水样与标准色列进行目视比较。观测时,可将比色管至于白瓷板或白板上,使光线从关底部向上透过液柱,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记下与水样色度相同的铂钴标准色列的色度。 计算 色度=A×50/V 式中: A------稀释后水样相当于铂钴标准比色法的色度 V------水样得体积(ML) 注意事项 可用重铬酸钾代替氯铂酸钾配置标准色列。方法是:称取0.0437g重铬酸钾 和1.000g七水合硫酸钴(CoSo4.7H2O)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50ml硫酸,用水稀释至500ml。此溶液的色度为500度。不宜久存, 如果样品中有泥土或其它分散很散狠细的悬浮物,虽经处理而得不到透明水 样时,则只测“表面颜色”。

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分光光度法

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分光光度法50管/24样 正式测定前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构成细胞初生壁和中胶层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原果胶、果胶酸甲酯和果胶酸组成。果胶中含有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是许多高等植物细胞壁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成分,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着植物源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果胶间以Ca2+桥及其他离子键、氢键、糖苷键、酯键和苯环偶联的方式交联,通过不同的抽提方法可以提取各种形式的果胶,如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和共价结合果胶(CSP)。测定原理: 利用带有螯合剂的酸溶液提取离子结合型果胶(ISP),采用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在硫酸溶液中与咔唑试剂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物质在53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80%乙醇、丙酮、浓硫酸(不允许快递)、研钵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三:标准液1mL× 1支,4℃保存。 试剂四:液体5 mL× 1瓶,4℃保存; 样品的前处理: 1、细胞壁的提取:取约0.3g样本,加入1mL 80%乙醇,室温快速匀浆,95℃水浴20min, 冷却至室温,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加入1.5mL80%乙醇和丙酮各洗一遍(涡旋振荡2min左右,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即可),沉淀即为粗细胞壁,加入1mL试剂一(去除淀粉)浸泡15小时,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将沉淀干燥,称重得细胞壁物质(CWM)。 2、ISP的提取:称取烘干的CWM 3mg,加入1mL试剂二,充分匀浆。8000g 4℃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30nm处,蒸馏水调零;试剂三和试剂四37℃预热10min以上; 别记为A1、A2、A3和A4。若A大于2,需将待测样本用蒸馏水稀释(可稀释10倍或20

循环水中磷酸根的测定——磷钼蓝比色法

循环水中磷酸根的测定——磷钼蓝比色法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循环冷中磷酸根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1mg/L~50mg/L。 2.方法概要 在0.45~0.55的硫酸介质中磷酸盐与钼酸钠生成磷钼杂多酸,然后被氯化亚锡还原成磷钼蓝,其蓝色深浅与水中正磷酸根含量成正比关系,在波长690nm处以比色法测定磷酸根的含量,磷酸根在2 ~25μg/mL范围内符合吸收定律。 有机磷酸(盐)可在0.05~0.20M的硫酸介质中用过硫酸铵加热分解为正磷酸盐后再用本方法测定。 回收率:90~110%。 3.仪器 3.1分光光度计 3.2电炉2KW 3.3水浴锅 4.试剂 4.1 钼酸钠—硫酸:将100mL浓硫酸(分析纯,比重1.84)慢慢地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冷却后加入10g钼酸钠(分析纯),溶解后混匀。 4.2 氯化亚锡—甘油溶液:称取2.5g无水氯化亚锡(分析纯)于250mL烧杯中, 加入约0.5 mL浓盐酸加热溶解,然后加入100 mL甘油(丙三醇、分析纯)搅匀。 转入棕色滴瓶中,可长期使用。 4.3 硫酸:分析纯,配成1M的水溶液。 4.4 过硫酸铵:分析纯,配成0.4%的水溶液。 4.5 磷酸根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7165g经105~110℃干燥过的分析纯磷酸二氢 钾(KH2PO4)溶于100mL蒸馏水中,然后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毫升此溶液含PO4 3-1.0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上述标准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毫升此溶液含PO4 3-20.0μg。

用移液管移取5mL 1.00mg/mL的标准溶液于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毫升此溶液含PO4 3-5.00μg。 5.分析步骤 5.1标准曲线的绘制 5.1.1分别移取0、1、2、3、4、5mL 5.00μg/mL的PO4 3-标准溶液(即加 入的PO4 3-分别为0、5.00、10.0、15.0、20.0、25.0μg)于6个25mL比 色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至约20mL,摇匀。 5.1.2分别加入3.5mL钼酸钠—硫酸溶液,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1.3分别加入2滴氯化亚锡—甘油溶液,摇匀,放置15分钟。 5.1.4将溶液转入3cm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液, 于波长690nm处测量消光值E,以消光值E对PO4 3- 含量(μg)绘制标准 曲线。 5.2 样品分析 5.2.1 移取0.5mL~20mL过滤后的水样(含PO4 3- 2μg~25μg)于25mL 比色管中,加入蒸馏水至约20mL,摇匀。 5.2.2 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绘制5.1.2~5.1.4,测得消光值E,从标准曲 线上查出相应PO4 3- 的微克数。 6. 结果计算 水样的磷酸盐含量以mg/L计,按式(1)计算: PO4 3- =W / V =( K× E ) / V ( mg/L) (1) 式中: W——标准曲线查得PO4 3- 的含量(μg) V——取样体积(mL) K——标准曲线的斜率(PO4 3- ——E曲线) E——测得的消光值 取平行测定两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水样的磷酸盐含量和总磷酸盐含量。

比色法

运用“HSB模型”测定烤瓷牙色彩的探讨 章加宇丁加根曾永红 [摘要]目的依据孟塞尔(Munsell)HVC颜色系统,运用Adobe Photoshop6.0软件的“HSB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数码相机探讨一种科学、量化、精确、快速的方法,以弥补肉眼比色不足的缺陷。方法对450例烤瓷冠用数码相机采集被比色牙与标准比色板色片的图片,通过Photoshop6。0软件局部拾色分析,运用“HSB模型”滑杆显示不同色片及被比色牙的H、S、B数值。结合Nickerson 色差公式,应用Office 2000 excel软件,制定快速运算、自动生成总色差表格,从中选取最小总差植的比色色片的色阶,作为被比色牙的色彩。结果随机选取临床色差极小,不易为肉眼所识别的烤瓷冠450颗,运用“HSB模型”比色,439颗色质良好,与邻牙协调;8颗色质稍偏差,细看能区别出修复体;3颗与邻牙有较大差别。结论:依据孟塞尔HVC颜色系统,运用“HSB模型”,借助数码相机,计算机并结合相关软件,对不同颜色进行测定,分析,制表显示总色差值、比色。该方法科学、量化,比色快速、方便。所需材料易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HSB-模型;HVC颜色系统;烤瓷牙比色;计算机;色差值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烤瓷冠、桥已成为牙体、牙列缺损的主要固定修复方式。烤瓷牙的色彩是烤瓷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色也就成为修复医生临床操作的重要步骤。由于比色方法,比色环境及比色操作者的个体差异,常规肉眼比色往往造成有些瓷色不很满意,尤其是遇到色阶差别不很明显的自然牙(以下称被比色牙),比色者更是很难识别。过去厂家曾研制推广出比色仪,由于取色头范围的局限性,而且价格昂贵,临床用于比色的单位相对较少。近年来,我科依据Mussel HVC颜色系统(这个表色系统于1905年由美国人Mussel发明,它使用色相环和色票表现物体的色相、亮度、饱和度三要素,反映了物体颜色的心理规律,可分别代表颜色的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色知觉特

可溶性果胶检测试剂盒(咔唑比色法)

可溶性果胶(SP)检测试剂盒(咔唑比色法) 简介: 天然果胶类物质以原果胶、果胶(Pectin)、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原果胶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及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转变成水溶性果胶。果胶(Pectin)又称多聚半乳糖醛酸,是由D-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状聚合物,本质上是一种线形的多糖聚合物,含有数百至约1000个脱水半乳糖醛酸残基,其相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150000。 Leagene 可溶性果胶(SP)检测试剂盒(咔唑比色法)检测原理是果胶物质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在硫酸溶液中咔唑进行缩合反应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呈色强度与半乳糖醛酸浓度成正比,该化合物颜色在反应1-2h 内呈色最深,当反应液颜色最深时在波长530nm 处测定吸光度,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中果胶含量。该试剂盒主要用于定量检测植物组织或果实中果胶含量。该25T 试剂盒可以检测25-30左右个样本。该试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浓硫酸 3、 实验材料:桃子、李子、苹果、杏等果实或其他植物组织 4、 研钵或匀浆器 5、 试管 6、 离心机 7、 水浴锅 8、 比色杯 9、 分光光度计 编号 名称 TC2113 25T Storage 试剂(A): 果胶标准(1mg/ml) 1ml 4℃ 避光 试剂(B): SP Lysis buffer 2×500ml RT 试剂(C): SP Assay buffer 3ml 4℃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果胶的测定

韩雅珊.1992(2002)?.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果胶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钙离子螯合剂和果胶酶提取水果中的总果胶物质,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果胶物质,先用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用乙醇溶液洗涤沉淀,除去可溶性糖类、脂肪、色素等物质,从残渣中提得果胶物质。采用NaOH溶液将果胶物质皂化,生成果胶酸钠,再经乙酸酸化使之生成果胶酸,再加入果胶酶使之水解。 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以果胶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半乳糖醛酸和咔唑的反应为基础的。果胶经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测定的结果可用脱水半乳糖醛酸(AUA)。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玻璃器皿烧杯、试管、玻棒、胶头滴管、容量瓶、PH计、分光光度计 试剂:①果胶酶提取液:1份果胶酶试剂和10份水在一起搅拌1h,然后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即为果胶酶提取液;②1%EDTA溶液(乙二胺四乙酸);③醋酸溶液(1份醋酸+2份水);④浓硫酸;⑤95%乙醇;⑥精制乙醇:在1L 95%乙醇中,加入4g锌粉和4ml硫酸(1+1),在水浴中回流24h,然后蒸馏,在馏出液中加入4g锌粉和4gKOH后再蒸馏一次;⑦一水半乳糖醛酸。 三、实验步骤 1、果胶物质的提取 将10g新鲜橘皮和125ml95%乙醇一起捣碎,抽滤后保留沉淀,用50ml7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将沉淀转移到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 1%EDTA溶液,用1mol/LNaOH 将PH调节至11.5,保持30min后,再用醋酸溶液将果胶溶液酸化到PH5.0,然后加入10ml 果胶酶提取液,搅拌0.5h后,定容至250ml,用脱脂棉过滤,弃去沉淀和前20ml滤液,

磷钼蓝比色法测量磷含量

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首先必须将发酵液进行硝化,使其完全转化成无机物,然后取硝化液,用磷钼蓝比色方法测量消化液中的磷含量。其详细 或者用HPLC法选用“氮磷检测器” 不过,你的样品需要前处理,我看用楼上的方法就行 其他的按我说的做就行 水分完全蒸发至干,然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硫酸钾以及极少量的硫酸铜加热至烧瓶内的有机物完全转变成无机物,溶液变澄清为止。将溶液转移定容后就可以按 可以用比色法,但要注意PH的控制;如果含量高,可以考虑用奎钼柠酮沉淀, 1.原理 食物中的有机物经酸氧化分解,使磷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结合生成磷钼酸铵。此化合物经对苯二酚、亚硫酸钠还原成兰色化合物--钼蓝。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0nm处测定钼蓝的吸光值,以测定磷的含量。反应式为: H3PO4+12(NH4)3MoO4+21HNO3→(NH4)3PO4·12MoO3+21NH4NO3+12H2O 2.适用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93-90,此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及保健品中磷元素含量的测定。 3.仪器 722可见分光光度计 4.试剂 (1)硝酸(G.R),高氯酸(G.R) 硫酸(A.R) (2)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按4+1混合 (3) 15%(V/V)硫酸溶液:取15ml硫酸缓慢加入到80ml水中,并定容至100ml。(4) 5%(W/V)钼酸铵溶液:取5g钼酸铵,用15%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5)对苯二酚溶液:取0.5g对苯二酚于100ml水中,溶解后加一滴浓硫酸。(6) 20%(W/V)亚硫酸钠溶液(注:此溶液需在每次实验前临时配制):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用蒸馏水溶解即可。 (7)标准质控物:猪肝粉(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质控物需室温干燥保存。 (8)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磷标准储备溶液,浓度为1000μg/mL (9)标准中间液的配制:吸取1ml磷标准储备溶液,然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

外观色泽的检测方法(铂-钴比色法)

外观色泽的检测方法(铂-钴比色法) 一.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液体外观的色泽测定 二.仪器和试剂: 比色管 磨口无色比色管100毫升、50毫升 比色箱及比色架 见附图 氯化钴 分析纯 氯铂酸钾 分析纯 盐酸 分析纯 三.测定步骤: 1.三种500号铂-钴比色标准原液的配制: (1).黄色:准确称取1.2450克氯铂酸钾和1.0000克氯化钴(精确到 0.0002g)溶于100毫升盐酸中,注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 刻度. 此溶液即为500号色度标准比色原液(Ⅰ). (2).黄中带绿:准确称取1.5000克氯铂酸钾和0.3000克氯化钴(精确到 0.0002g)溶于100 毫升盐酸中, 注入1000 毫升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 释到刻度, 此溶液即为500号色度标准比色原液(Ⅱ). (3).黄中带红:准确称取0.8000克氯铂酸钾和2.000克氯化钴(精确到 0.0002g),溶于100 毫升盐酸中,注入 1000 毫升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 稀释到刻度, 此溶液即为500号色度标准比色液(Ⅲ). (4).取不同量的500号色度标准比色原液,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 100毫升,即可制得任意号数的色度标准液.稀释的N号铂-钴比色液,应 储藏于具有磨口塞的比色管中, 比色后比色液应置于暗处储藏,有效期 为一个月。 500号原液应储存于棕色容量瓶中,置于暗处保存,有效期为6个 月. 2.测定: 将试样均匀混合后,注入试管中,用肉眼观察,应是透明油状液体, 无混浊现象,无明显机械杂质,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比色测定。取二支颜 色相同,高度相等的比色管,一支注入100毫升或50毫升试样,另一支注

果胶的检测技术

3 果胶的检测技术 在对果胶的研究中,通常以含量、酯化度、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3.1 果胶含量的测定 目前,测定果胶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和蒸馏滴定法。果胶酸钙滴定法较适于纯果胶的测定,对于例如柑橘果皮这种有色样品,不易确定滴定终点;而蒸馏滴定法在蒸馏的时候部分糠醛会发生分解,影响回收率,故而运用较少。所以,果胶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质量法和咔唑比色法。近年来新的果胶含量检测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m,IEC)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常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见表3。 吴玉萍等[1]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果胶含量。烟草中的果胶先采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生的半乳糖醛酸以Waters Sugar-Pak1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05g/L EDTA钙钠水溶液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半乳糖醛酸含量,由半乳糖醛酸含量换算为果胶含量。B.M. Yapo等[2]以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技术测定果胶含量。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离子色谱以CarboPacPA-100柱(250mm×4 mm i.d.)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1 mol/L NaOH 和0.17 M NaOAc,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测 表3:检测果胶含量的离子交换色谱法 3.2 果胶酯化度的测定 自然界果实中天然存在的果胶都是高酯果胶,经酸或碱处理高酯果胶降低酯化度后可获得低酯果胶。果胶中含甲氧基的最大理论值为16.3%,若该值以酯化度来表示是100%,则甲氧基含量与酯化度的转换计算式应是: 酯化度= 甲氧基含量/16.3%。 果胶酯化度的检测技术由最早的比色法、滴定法发展到80年代的高效液相和气相、90年代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而近几年,拉曼光谱分析果胶的酯化度的方法也有报导。Synytya等[4]用拉曼谱不仅可测定甲酯化程度,而且还可测定乙酰化程度。果胶钾盐的甲酯和乙酰化化合物在拉曼谱中有特征吸收,它在857 cm-1处的强吸收对果胶的甲酯和乙酰化程度十分敏感。甲酯化程度增加波数减少(最小值:850 cm-1);乙酰化程度增加波数增加(最大值:862 c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