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博士、硕士)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博士、硕士)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博士、硕士)

学号: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博士□学术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导师职称:

院系:

入学年月:

年月日

研究生院(部)培养科制表

注意事项

1、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据,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及本专业培养方案有关要求严格、慎重地加以制订。

2、培养计划中研究生所获学分数必须满足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

3、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取得2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16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取得2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25学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取得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24学分

4、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除完成培养计划中规

定的课程外,还必须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要课程并参加考试,补修课程的成绩记入学籍卡,并注明为“补修本科课程”,但不记学分;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并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记入学籍卡,但不记学分。

5、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表中所列各项请在导师的

指导下逐一填写,经由导师签字、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6、培养计划要求用A4纸打印,一份原件由学院教务秘书收齐后交研究生

院培养科备案,复印件由院研究生教务秘书、导师、研究生各留存一份。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研究生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2009

成都理工大学 二O O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试题适用专业:(试题共2页)一、名词解释(10分) 1.逆断层; 2.克拉克值; 3.平行不整合; 4.地震震级; 5.沉积接触; 6.解理: 7.浊流; 8.地下水 二、判断题(10分,正确填“√”,错误填“×”) 1.已知岩层倾向,便知岩层走向. 2.球碛物具有良好的层理、分选性和磨圆度. 3.河流转弯时,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凸岸一侧. 4.—般民用水井中的永位可以代表该地区潜水面的水位. 5,冰川谷常常形成“V“型谷. 6.石英的晶面具油脂光泽,其断口具玻璃光泽. 7.岩石圈指的是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圈层. 8.板状构造、千枝构造和片状构造是交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9.方解石的化学式是“CaCO3”. 10.海岸线就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三、选择题(10分) 1.花岗岩是( ). A.喷出岩B.侵入岩C.交质岩 2.楚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 ).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3.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 ). A.滨海带B.浅海带C.深海带 4.震源深度是指( )的距离. A.震源到地震台站B.震源到震中C.震中到地震台站 5.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一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戚岩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沉积一搬运一成岩 6.爬行类动物繁殖的的时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 7.闪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角闪石和斜长石B.辉石和斜长石C.斜长石和石英 8.能够成为良好隔水层的岩石是( ) A.砾岩B.粗砂岩C.泥岩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 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 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 本专业全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采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每年一次校外实习。 二、培养目标(Ⅱ 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关工程训练,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承担资源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持续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达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成都理工大学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整理(必考)

第一章绪论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壳和岩石圈的运动样式; 推动地壳和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学派: 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海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3、海底扩张赫斯(Hess)和迪茨(Dietz)瓦因(Vine)和导师马修斯发现磁异常条带 4、板块构造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摩根、麦肯齐法国的勒皮松等进一步发展 5、地质力学 6、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断块学说等 槽台学说--强调地壳物质的垂直运动。 地洼学说--强调地块垂直运动的强弱变化。 地质力学--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大陆漂移--强调大陆的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强调洋壳的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强调地幔物质热的对流运动。 其他: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断块学说。 中国五大构造学派: 地质力学——李四光 多旋回学说——黄汲清 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板块构造学说经历了从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经过发展、完善,形成系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断补充最新的观测资料,目前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接受。但在解释某些陆内变形时,显得力不从心。(?) 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等其它大地构造理论,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释部分地质现象,早期文献应用的是这些大地构造理论,甚至现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高温高压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实验、深海钻探、行星类比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考试题

《普通地质学》试题 学院班姓名学号 一、判断题(15分,每小题1分) 1.河流的上游地段只有下蚀作用,中、下游地段,只有侧蚀作用。() 2.年代地层单位由大到小可分为:宙、代、纪、世。() 3.一般说来,潮湿气候区的泄水湖是淡水湖,干旱气候区的不泄水湖是咸水湖。() 4.泥石流是水-重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 5.已知岩层的走向,便能推测其倾向。() 6.断层面总为一个简单平直的面。() 7.重结晶作用可以改变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 8.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9.一个地区发生了7级地震,说明其烈度也很大。() 10.因为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所以地核为液态熔融体。() 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⒈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为(),在这个界面处,地震波中的()波消失。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横波 D.纵波 ⒉以下地质时代由老到新排列为() A.S-O-J-T-P B.O-S-P-T-K C.S-O-T-P-K D.O-S-P-D-T 3.下列地形中,不是由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蛇丘 B. 冰斗 C. 羊背石 D. 刃脊 4.海洋沉积最主要的场所为:() A滨海区 B. 浅海区 C. 半深海区 D. 深海区 5.变质作用是在:() A.高温高压熔融状态下进行的 B. 常温常压下进行的C. 高温高压固态下进行的 6. 地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7.河流阶地是() A构造运动与流水地质作用的共同产物 B.流水地质作用的产物 C.构造地质作用的产物8.海蚀作用最频繁的地带是: A滨海区 B. 浅海区 C. 半深海区 D. 深海区 9.断层的上盘是指() A.断层相对向上运动的一盘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 C.相对向上滑动的一盘D.断层主动滑动的一盘 10.岩基是岩浆()形成的。 A.喷出作用B.侵入作用C.交代作用D.火山作用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变质相 4.岩浆同化作用 5.转换断层 1

普通地质学2013

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判断题(10分) 1.花岗岩是晶质矿物。 2.矿物的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3.凡是两套地层产状一致的接触关系就叫整合接触。 4.某岩浆岩含50﹪的SiO2 ,即含有50﹪的石英。 5.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6.三叠纪属中生代。 7.断层的上盘是指断层的上升盘。 8.石英岩是一种变质岩。 9.节理属于矿物的一种物理性质。 10.背斜在平面上的显示就是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老。 二.名词解释(40分) 1.矿床 2.岩石的结构 3.变质作用 4.地垒 5.等震线 6.角度不整合 7.溯源侵蚀 8.沉积接触 三.填空(30分) 1.任写四种变质岩构造的名称、、、。 2.按火山的喷发状态,可将其分为、、三种方式。 3.由老到新写出新生代3个纪的名称:、、。 4.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主要有、和。 5.区别石灰岩与白云岩的较为简便方法是在岩石上加,有起泡反应者为石灰岩; 加,有变蓝色者为白云岩。 四.选择题(10分) 1.方解石有()组解理。 A.2 B.3 C.4 2.刚玉是()类矿物。 A.硅酸盐 B.氧化物 C.硫化物 3.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的分界面。 A.地壳与地幔 B.上地幔与下地幔 C.地幔与地核 4.辉长岩是属于()类。 A.基性岩 B.中性岩 C.酸性岩 5.下列可共存于同一类岩石中的结构特征是()。 A.斑状、等粒、隐晶、砾状 B.砾状、泥质、砂状、变晶 C.全晶质、斑状、等粒、隐晶 6.下列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是()。 A.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B.橄榄石、黑云母、蓝闪石、滑石 C.刚玉、蛇纹石、石墨、石榴子石 7.下列那种矿物是玄武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A.石英 B.白云母 C.辉石 D.正长石 8.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2004

成都理工大学 二OO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试题适用专业:(试题共2页)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向斜 2.风化壳 3.正断层 4.基座阶地 5.地震烈度 二、判断题(10分,明“√”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1.矿物都具有解理。( ) 2.岩浆岩可根据石英的含量,进一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大类,( ) 3.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纪.( ) 4.物理风化作用不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5.冲积物中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于河流的上游.( ) 6.岩浆者地区不含地下水.( ) 7.冰川堆积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 ) 8.海洋中的沉积物都是河流携带来的.( ) 9.沙漠主要是由风的地质作用形成.( ) IO.在背斜构造中,中心部位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 三、填空(30分,每空2分) 1.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等 3.冰川剥蚀作用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的地貌形态. 4.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种。 四、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填于括号中.10分) 1.石灰岩是由( )矿物构成的. A.方解石B.石英C.钾长石 2.下列可共存于同一类岩石中的构造是( ) ’ A.气孔状、杏仁状、千枚状B.板状、片麻状、枕状C.波痕、泥裂、平行 层理 3.D是( )的代号,。 A.志留纪B.泥盆纪C.石炭纪 4.使河流长度加长的方式是( ) A.溯源侵蚀B.河曲作用C.三角洲形成 D.前述所有这些. 5.下列岩石中最易溶解的是( ). A.石灰岩B.向云岩C.泥岩 6.海蚀作用最显藉的地带是( ). A.浅海带B.滨海带.C.深海带 7.( )的沉积,标志着到了盐湖化学沉积的最后阶段. A.碳酸盐B.硫酸盐C.氯化物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资料

QQQQ普通地质学整理 1.①地球内部密度向下渐增,但是不均匀增加。在400km、600km、2900km和400km处有明显增加,2900km处变化最大,地心为 13g/cm3。 ②重力,在2900km深度以内,重力大致随深度增加,但有波动。2900km深度到地心,重力逐渐变小,地心重力为0. ③压力,从地表至地心逐渐增加,10km为3000atm,35km为10000atm,2900km为150万atm,地心为370万atm。 2.内部圈层划分:地壳与地幔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为古登堡面。 3.陆地地形 ①山地(低山<500~1000m>,中山<1000~3500m>,高山<大于 3500m>);沿两大地带分布,一为环太平洋两岸地带,二为从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再到南亚地带。 ②丘陵(一般仅数十米,最高200m),属重峦叠嶂低矮地形,如东南丘陵,川中丘陵。 ③平原海拔较低的宽广平坦地区,海拔多在0~500m,海拔0~200m 叫低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200~500m叫高平原(如成都平原)。 ④高原海拔500m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面积比较辽阔的平地。 ⑤盆地周围山岭环绕,中部地势较平似盆状的地形。 ⑥洼地陆地上有些地区很低,高程在海平面以下。

4.摩氏硬度计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长石⑦石英 ⑧黄玉⑨刚玉10.金钢石P34表 5.表3-7 表3-8 表3-9 喷出岩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按SiO2含量划分岩浆岩【大于65%(花岗岩)、52%~65%(正长,闪长,安山)、45%~52%(辉长岩,玄武岩)、小于45%(橄榄岩,辉长岩)】 变质岩特征构造: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6.地层表:(P50)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7.褶皱 概念:岩层受力变形产生一系列连续的弯曲 岩层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是岩层塑性变形表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岩层依次对称变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对称变新。 褶皱要素核:褶皱的中心部分。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层。枢纽:褶皱弯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细分(P63,64图):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笔记

绪论 1、概念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 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地幔、地核 3、分支学科 物质组成。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地壳历史演化。其它。 4、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规纳为主: 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 原则:将今论古 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 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

气圈大、1. 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 N ,CO2)构成,可 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 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 作用:气候。 2、水圈 地表有70.9%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 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水的循环 3、生物圈 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 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生物成矿。对大气环境影响。参与地质作用。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 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298.25 2、表面特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陆地势大、3.

成都理工大学 普通地质学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理工大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二。矿物 1.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2.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地壳元素丰度,也称为克拉克值。 3.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5.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常见矿物分类: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3.氧化物矿物。4.卤化物矿物。5.含氧盐矿物(注意硅酸盐矿物) 6.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联结它们的中心呈四面体状,称为硅氧四面体。 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 岩浆是指地下高温熔融物质,是具有较大黏性的液体。其挥发性物质主要呈溶解状态,部分呈气泡状态存在。 火山喷发方式:一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其火山锥形态在平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断裂带)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其火山锥形态通常是不典型的。 2喷出岩浆划分标准:一般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对岩浆进行分类:,<45%,超基性岩浆;45%-52%,基性岩浆;52%-65%,中性岩浆;65%>,酸性岩浆。岩浆中二氧化硅含量越高,黏性越大。 3世界火山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带;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3.洋脊火山带; 4.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前两个是板块敛合带,后两个是板块分裂带。 4侵入岩: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成为侵入作用,其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体)。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大于10km的称为深侵入体(深成岩),其规模较大;3-10,中深成侵入体(中深成岩),小于3的,浅成侵入体(浅成岩),规模小。 5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能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和深度。 6火成岩的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结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是火成岩条件与环境的反映(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晶洞构造、层状构造)7地热增温率:地下某深度以上,温度常年不变,此深度称为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增高。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8大火成岩省:由地幔柱导致上覆岩石圈隆起、拉伸和张裂,在地表喷出,形成大量基性熔岩,并伴生基性侵入岩所形成的。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与生物。他们构成了地球系统的三个外部层圈。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沉积物)、固结成岩作用(压实、胶结、重结晶、新矿物的生长)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资料

普通地质学整理 1.①地球内部密度向下渐增,但是不均匀增加。在400km、600km、2900km和400km处有明显增加,2900km处变化最大,地心为 13g/cm3。 ②重力,在2900km深度以内,重力大致随深度增加,但有波动。2900km深度到地心,重力逐渐变小,地心重力为0. ③压力,从地表至地心逐渐增加,10km为3000atm,35km为10000atm,2900km为150万atm,地心为370万atm。 2.内部圈层划分:地壳与地幔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为古登堡面。 3.陆地地形 ①山地(低山<500~1000m>,中山<1000~3500m>,高山<大于 3500m>);沿两大地带分布,一为环太平洋两岸地带,二为从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再到南亚地带。 ②丘陵(一般仅数十米,最高200m),属重峦叠嶂低矮地形,如东南丘陵,川中丘陵。 ③平原海拔较低的宽广平坦地区,海拔多在0~500m,海拔0~200m 叫低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200~500m叫高平原(如成都平原)。 ④高原海拔500m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面积比较辽阔的平地。 ⑤盆地周围山岭环绕,中部地势较平似盆状的地形。 ⑥洼地陆地上有些地区很低,高程在海平面以下。

4.摩氏硬度计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长石⑦石英 ⑧黄玉⑨刚玉10.金钢石P34表 5.表3-7 表3-8 表3-9 喷出岩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按SiO2含量划分岩浆岩【大于65%(花岗岩)、52%~65%(正长,闪长,安山)、45%~52%(辉长岩,玄武岩)、小于45%(橄榄岩,辉长岩)】 变质岩特征构造: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6.地层表:(P50)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7.褶皱 概念:岩层受力变形产生一系列连续的弯曲 岩层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是岩层塑性变形表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岩层依次对称变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对称变新。 褶皱要素核:褶皱的中心部分。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层。枢纽:褶皱弯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细分(P63,64图):

成都理工大学水文与工程地质学期末试题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对建筑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由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 (4)研究建筑物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5)由选定地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保证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名词解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工程地质条件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能否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一定要联系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规模。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能适应建筑物的要求,对它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方面不会造成应先或损害。工程地质问题复杂性(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围岩稳定性、才坑边坡的稳定性、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性、坝基抗滑稳定性和坝座抗滑稳定)

第一篇: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岩土的成因类型,岩石矿物学特征,组成成分,结构和构造,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岩土工程分类。不良性质的改善和处理 第二篇: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与工程建设关系较密切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他们的形成机制,发展演化规律,时空分布特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第三篇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原理,适用条件,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和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论证,以及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布置原则,工作量安排,各勘查阶段所要求的地质成果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岩体: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长期经受建造和改造地质作用,发育结构面,具有明显不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具一定结构。 土:地壳表面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是岩石圈表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松软物质。由固体颗粒以及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体组成的一个多相,分散,多孔的系统 土体:由性质各异、厚薄不等的若干土层,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组合在一起,与工程建筑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的土层组合体。 粒径和粒组划分:划分的土的粒径在一定区段内,成分性质像是的土粒组别。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第二套).(赵德军)

成都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普通地质学》试卷(第二套) 一、判断题(15分,每小题1分,在题后括号中画“√”或“×” ) 1. 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 ( ) 2. 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 ) 3. 颜色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和折射的程度。 ( ) 4. 下侏罗统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 ( ) 5. 曲流河是在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的。 ( ) 6. 冰碛物一般大小混杂,无层理,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胞子花粉及化石。 ( ) 7. 滨海带是海洋的主要沉积场所。 ( ) 8. 温度升高与静岩压力增加使变质岩形成片理构造。 ( )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 ( ) 10. 同一地点地震烈度相同的两次地震,地震震级越大,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越大。 ( ) 11. 火山活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 ( ) 12. 因为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所以地核为液态熔融体。 ( ) 13. 节理是矿物的一种力学性质。 ( ) 14. 剪节理面与张节理相比,剪节理走向延伸较远,常发育擦痕。 ( ) 15. 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过度开采地下矿产引起的。 ( )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选项编号填入括号中) 1.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 )的分界面。 A .地壳与地幔 B .上地幔与下地幔 C .地幔与地核 2.岩石圈是( )。 A.指沉积岩、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的总和 B.软流圈以上的坚硬岩石 得 分 得 分

部分 C.莫霍面以上的坚硬岩石部分 3.矿物的()是矿物在受到机械力作用沿着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A. 解理 B. 节理 C.断层 D.断口 4.规模最大的变质作用是() A、热接触变质 B、接触交代变质 C、动力变质 D、区域变质 5.在河流侵蚀地质作用过程之中,由于凹岸后退凸岸前进,()覆于()之上,从而形成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A.河漫滩相沉积 C. 河滨相 B. 河床相沉积 D. 心滩相 6.根据褶皱的轴面与两翼产状变化分类中,背斜的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称为()。 A.直立背斜 B.倒转背斜 C.倾斜背斜 D.倾竖背斜 7.构造盆地是指褶皱的长宽比()。 A.小于10:1的向斜 B. 大于10:1的背斜 C. 小于3:1的向斜 D. 大于3:1的背斜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河流阶地由阶坎与阶面组成,阶坎上部是冲积物,阶坎下部是基岩的阶地类型为()。 A.堆积阶地 B.侵蚀阶地 C.埋藏阶地 D.基座阶地 10.大洋中脊为()类型的板块构造边界,日本海沟为()类型的板块构造边界。 A.汇聚型板块边界B.平错型板块边界C.分离型板块边界11.地层系统中年代地层的单位从大到小可分为:()

2014年成都理工普通地质学(80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根据《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现将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试时间 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9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二、初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7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8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8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9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三、报名要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四、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三)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d13350241.html,,教育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d13350241.html,,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2010

成都理工大学 二O 一O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试题适用专业:(试题共2页)一、名词解释(10分) 1.潜水; 2.高原; 3.节理; 4.平移断层; 5.等震线; 6.溯源侵蚀: 7.洋流; 8.沼泽 二、判断题(10分,正确填“√”,错误填“×”) 1.溶洞主要形成于潜水面附近. 2.凡是两套地层产状一致的接触关系就叫整合接触. 3.断层上盘是指断层的上升盘. 4.杏仁状构造主要出现在火山岩中. 5,方解石具有二组解理. 6.全球大多数地震都属构造地震. 7.差异风化主要是岩石性质不同造成的. 8.板状构造、千枝构造和片状构造是沉积岩中的常见构造. 9.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方解石. 10.侧蚀作用主要发生于河流的凸岸. 三、选择题(10分) 1.S是( )的代号. A.石炭纪B.寒武纪C.志留纪 2.磁铁矿是( )类矿物. A.氧化物B.氢氧化物C.硫化物 3.在模式硬度计中,硬度级别为7的矿物是( ). A.石膏B.石英C.黄玉 4.宁静式火山的喷出物主要是( ). A.酸性熔岩B.基性熔岩C.中性熔岩 5.( )是以机械力挤入围岩的侵入体. A.岩墙B.岩基C.岩株 6.裸子植物繁殖的的时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 7.辉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角闪石和斜长石B.辉石和斜长石C.斜长石和石英 8.冰川在对碎屑物搬运过程中( ) A.具有分选作用B.具有磨圆作用C.不具分选作用 9.浊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于( )

A .大陆坡 B .大陆架 C .深海盆地 10.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的一般顺序是( ). A .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 B .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 C .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四、填空(30分) 1.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 、 . 2.地震地质作用的过程可分为 、 、 、 四个阶段. 3.任举三种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 、 . 4.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为: 、 、 、 、 . 五、问答题(共30分) 1.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含义,及其它们的形成过程? 2.简述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所起的作用? 3.简述河床冲积物的主要特点。 六.读图(30分) 1.判断褶皱和断层的类型?(IO 分). A 图的褶皱类型为: ; B 图的断层类型为: 2.剖面图分析(20分); 侵入岩体Y 的产状类型为 ,其形成时代为 之后, 之前;侵入岩体6的产状类型为 ,其形成时代为 之后, 之前;侵入岩体Y 与K 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与右侧D 、C 和P 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与左侧D 、C 、P 和T 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K 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K 地层与N 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 C 地层与P 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F1断层的类型为 ,该断层的形成时代为为 之后, 之前;左侧以D 为核部的褶皱类型为 ,其两翼地层为 ;右侧褶皱类型为 ,其核部地层为 ,其两翼地层为 ;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a一、名词解释: 构造应力场、盐丘、底劈构造、飞来峰、构造窗、窗棂构造、石香肠构造、破劈理、流劈理、递进变形、柱状节理、枕状构造、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日尔曼式褶皱、相似褶皱、平行褶皱、剪应变、剪裂角、共轭剪裂角、发辫状构造、花状构造、韧性剪切带、Detachment(滑脱断层)、Denudational fault (剥离断层)、构造反转、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双重构造(duplex)、冲断褶隆(culmination)、反冲断层(backthrust)、冲起构造、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构造层次、地球的圈层构造、枢纽断层、盆岭构造、阶梯状断层、箕状断层、地堑、地垒、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地质参考书目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地质参考书目 数学地质 地质统计学:《地质统计学(空间信息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尹镇南,地质出版社,2012《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孙洪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郭科、陈聆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5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魏贵民、周仲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李爱萍,崔冬华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软件工程》,韩利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资源与环境遥感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 遥感导论:《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数学处理》,丰戊森,地质出版社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2007 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王大纯编,地质出版社,2011 专门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曹剑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王焰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地下水污染控制》,钱家忠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王运生,成都理工大学编教材 油气井工程 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学》,王允诚等,四川省科学出版社,2006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题库

一、术语解释 0.1工程地质学 0.2工程地质条件 0.3工程地质问题 0.4非线性工程地质学 0.5机制过程分析法 0.6工程地质勘察 1.1岩体 1.2结构面 1.3岩体结构 1.4结构面的连通率 1.5浅表生作用 2.1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2.2变异应力 2.3残余应力 2.4临界应变速率C0 2.5蓆状裂隙 2.6岩体的侧压力系数N0 2.7凯塞尔(Kaiser)效应 3.1屈服强度 3.2残余强度 3.3蠕变和松弛 3.4超空隙水压力 3.5累进性破坏 4.1活断层 5.1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5.2地震基本烈度 5.3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5.4地基土的卓越周期 5.5粘滑 6.1水库诱发地震 9.1弯曲—拉裂 10.1地下洞室围岩 10.2山岩压力(山压)10.3岩爆 10.4塑流涌出

10.5碎裂松动 10.6新奥法 11.1表层滑动 11.2固结灌浆 13.1渗透变形 15.1水库库岸再造 二、填空 0.1作为一门科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0.2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渗流有关的问题以及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4个方面。 1.1岩体结构是建造和改造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 2.1自重应力场条件下,垂直正应力σv等于γh,水平应力σh=Noσv,其中No叫岩体的侧压力系数。 2.2我国各地最大正应力方向与该点与我国的察隅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连线的夹角等分线方向相吻合,仅两侧边缘地带略有偏转。 2.3下图:在图中所示的应力场作用下,两组走滑断裂的交汇处A、B、C、D四区的地面位移:隆升区为();下降区为()。 3.1岩体的破坏机制可划分为张性(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两类。 3.2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基本的变形破裂单元可分为拉裂、 蠕滑(滑移)、弯曲和塑流四种。 4.1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是粘滑。 4.2逆断层活动时上升盘发生地表变形,并发育分支或次级断裂。 9.1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即卸荷回弹和蠕变。 9.2斜坡失稳的基本方式有3种,即崩落(崩塌)、滑落(滑坡)和(侧向)扩离。 9.3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及时治理,并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