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

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

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

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

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

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

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

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

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

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

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

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原境保存适

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

这里不再介绍。对于自然界中一般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

保存和离体保存。目前,我国建有

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

理。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

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

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

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

(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

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

保存。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

1异境保存

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

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

源库。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

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

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

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可以

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

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

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

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

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

1.1.1长期储藏库

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

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

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

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

种等。据理论推算,种子含水量5件、种植收获时间等。

%一8%,在此环境中寿命可延长二是种子数量最低不少于1500

至50年以上。发芽率监测结果,库粒,一般3000-5000粒或更多。存的大部分种子经过巧年储藏,发三是人库种子必须是当季新种

芽率无明显下降。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生活力检

1.1.2中期贮藏库测、于燥脱水处理等,确保种子无

温度长期控制在一6--20C,

相明显病虫损害、无损伤,并去除破

对湿度小于50%,其种子储藏寿命损粒、虫蚀粒、无胚粒、批粒、瘦

在10-20年,所有种子可随时用于小粒和杂粒等,杂质不能超过2%,

科研、教学、育种研究及品种交换。不得用药剂处理或包衣处理。初始1.1.3临时储藏库发芽率一般要求高于90%,稀有种

温度控制在4℃左右,主要用子芽率最低不低于85%,种子含水

于人长期库前临时存放或科研育种量在原始水分不高于13%的基础

单位储藏育种家种子、亲本种子或上,经干燥脱水处理,禾谷类5%-

育种材料的保存。其种子储藏寿命7%,大豆8%0

在3一5年。四是每份材料包装袋的内、外

科研育种单位在申报国审品种都要有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统一

时,必须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一编号、保存单位等,包装袋要结实

定量的种子作为资源储备。同时国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

家鼓励单位或个人向国家提供种质包等。

资源。对于种子部门或科研单位也

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临时储藏库,用2离体保存

于科研育种或种子繁育。

1.2种子入种质库前应做的准备工对于难以产生或不产生种子的

作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

一是登记每批种质材料背景信蒜、芋头、生姜等,以及含水量较

息资料,如品种名称、学名(包括科、高的种子如洋葱、芹菜、结球甘蓝属、种的拉丁文)、原产地、繁育条等作物的种子,其种子在脱水后即

S00d WO

种子世

实用技术

2006

种子世界

Seed WO﹁一d

死亡,自然状态下繁殖,不可能保

存全部的基因型。对于这些作物的

种质保存,采取的方法是离体保

存。它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组织培养保存。正常条件

下的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继代、扩

繁的过程,不适合种质保存。理论

上讲,通过无限次转代,尽管花费

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将一种种

质永久保存下去,事实上,植株再

生能力随继代次数的增多而降低,

直至不能再生。试验表明,继代20

次的培养材料(含愈伤组织),其再

生能力下降可达到70%一80%,而

且还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和选择性的

遗传变异,丧失原来种质的遗传特

性。但是,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使

植物外植体处于缓慢生长或无生长

状态,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1离体保存的类型

常用离体保存的方法主要有低

温保存和超低温保存。

2.1.1低温保存

也称为缓慢生长保存,它是通

过改变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使培养物

的生长降低到最低限度,又不致死

亡,以达到延长保存时间的目的。

2.1.1.1降低培养温度

降低培养温度是限制生长最简

单、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一般

作物对低温的耐受力与它们的起

源和最适生长的生态条件有关,

热带作物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如温

带作物,一般温带植物如马铃薯、

苹果、草毒及大多草本植物,可在

0一5℃条件下保存,而热带植物

如木薯、甘蔗等作物保存温度以

15一20℃为宜。如果有某个基因

型或物种,目前需求量不大,或今

后有推广的可能性,就可以把它

们的培养物置于适宜温度的冰箱

内,从而达到保存的目的。试验表明:4℃黑暗条件下草毒茎尖苗可

保存6年,成活率仍可达到100%;

葡萄试管苗9℃时可保存巧年;芋

头茎尖苗9℃时黑暗条件下可保存

3年以上;而苹果、梨、称猴桃试

管苗在4一8℃黑暗条件下仅可保

存1一2年;甘薯试管苗在16~200C 在弱光照(1OOOLx,6一8h/d)或

黑暗状态下,试管苗生长极缓慢,

可保存1一2年,之后令其生长,再次转接,低温保存,可达到长久保

存的目的。

2.1.1.2调整培养基成分

降低培养基中养分,使试管培

养物营养不足,使其生长受限,也

称为“饥饿法”。从培养基中减去

1一2种营养元素或降低无机盐的含量,可使植株处于最小生长阶段,

提高保存效果。据试验,葡萄茎尖

苗在降低硝酸盐含量的MS培养基中,可常温保存8一10个月,比低温下常规MS培养基培养其保存效

果更好。

2.1.1.3使用生长延缓剂

在培养基中加人生长延缓剂,

能有效减缓植株生长。利用多效哇

可使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等作

物试管苗生长速度降低,同时使试

管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马铃薯茎

尖苗在加人甘露醇的培养基上保存

1年存活率仍为100%。据资料记

载,多效哇可抑制植物生长,浓度

越高,抑制生长的时间越长,浓度

为2.Omg/L时,抑制玉米试管苗生长

的时间为25一30d,浓度为4.0mg/L

时可抑制40一50d,浓度为8.0mg/L

时可抑制80-90d,因此,可用此法

常温保存玉米试管苗,对解决非移

栽季节形成的试管苗因不能及时移

栽而大量死亡的问题是有效的,大

大提高了试管苗的利用率。目前,

常用的生长抑制剂主要有:氯化胆

碱(矮壮素,CCC)、多效哩(PP-)33),

高效PT(3307)、脱落酸((ABA)、甘露醇、二甲基氨墟拍酸(B9)等。

2.1.2超低温保存

也称为冷冻保存,.是指在液氮

(LN)的一196℃超低温下使保存的活

细胞的物质代谢和生长活动几乎完

全停止,使细胞和组织不会发生遗

传性状改变。它是利用液氮进行保

存的,最早在动物细胞保存上成功

应用,为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特别是

组织培养材料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国内外已开展了

此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4个阶段:冷冻、储存、解

冻和系统培养。此方法原则上不适

用于所有植物,若具体使用,须咨

询有关专家后实施。

2.2离体保存的主要步骤

2.2.1种质的离体收集

无性繁殖植物种质离体收集的

器官可以是茎尖、茎节、花粉、腋

芽、块茎、块根或鳞茎等。

2.2.2离体培养

选择适宜的种质保存培养体

系,对收集到的种质材料进行离体培养。其中分生组织培养用于种质资源保存最为适宜。须进行以下操作:作物品种培养基配方选择、制剂、灭菌、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筛选等一系列工作。

2.2.3离体培养物的保存

选择健壮、生长一致的种质试

管苗,通过降低温度或加人生长抑制剂等措施,延缓或抑制培养物的生长,达到保存种质的目的。

2.2.4遗传稳定性的鉴定

它是指经过离体保存培养后,

鉴别是否保持原植物材料的遗传特征,是否发生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要经过植物学性状比较、染色体数目、结构鉴定及分子技术鉴定等。若与原植物种质性状一致,即达到成功保存种质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5-11-19)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中卫市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 1.1.2 项目主管单位: 1.1.3 项目建设单位: 1.1.4 法人代表: 1.1.5 技术依托单位: 1.1.6 项目性质:新建 1.1.7 建设期限及进度:建设期3年(2010年~2012年) 1.1.8 项目建设地点:中卫市林场 1.1.9 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以多年来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树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对象,以区外丰富的树种质资源为基础,以我区当前成熟的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中积累的先进集成技术为手段,以收集、保存及繁育利用树种质资源为目的,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为我区建成一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资料完备、管理科学的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32hm2。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适应我区山川沙不同地类中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着力构建全区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体系,为我区六个百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试验研究的苗木繁育基地,为全区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引进收集、繁育示、试验推广,实行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为我区“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建设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黄河金岸绿化工程提

供大量适合我区立地类型的优质树苗木,同时满足中冶美利纸业每年对优质速生树苗木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可收集、保存树种质资源苗木14种(品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良种苗木100万株,优质穗条120万根。 1.1.10 项目建设容及规模 1.1.10.1 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程 各种收集与调查仪器共13台(套),收集、保存区外具有优良或特异性状的树种质资源。 1.1.10.2 种质资源繁育与保护工程 种质资源收集区5hm2;试验区4hm2;采穗圃8hm2;良种繁育圃10hm2;示区5hm2;日光温室2000m2;炼苗场2000m2。 1.1.10.3 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工程 建筑工程460m2,包括实验室、检验室、插穗处理室、档案室、标本室、办公室、库房等;研究试验设备3套,包括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储藏设备。 1.1.10.4 辅助工程 包括生产用车、办公设备、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森林防火设备等,及项目区生产道路硬化、标牌等配套设施。 1.1.11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为557.55万元。申请中央财政预算专项投资446.04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1.51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1.12项目效益 1.1.1 2.1社会效益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林木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良种选育、林木种质资源更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当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保护利用区域、保护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生长状况,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1、对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跟踪管理是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的基本保证。本项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项目参加单位包括国家长期库、复份库和10个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共38个科研、教学单位。项目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项目内容包括资源收集(野外考察、国内征集、国外引种)、整理编目(形态及农艺性状观察、编目)、入库入圃(入中期库、长期库及资源圃)、鉴定评价(品质、抗病虫、抗逆境、精准鉴定或多项鉴定评价)、种质监测及繁殖更新(库圃保存种子或植株的活力监测及繁殖更新)、分发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完善、优异种质资源发布、田间展示、分发供种、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基础性工作。项目涉及资源、育种、植保、生物、生化、分类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与合作,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重要关键。作科所(原品资所)在以往多年种质资源研究中形成的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本项目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实施平台和基础,加上牵头单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协调,不定期检查监督和年度会议检查,对项目顺利实施和绩效目标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技术依据。本项目实施前,各承担单位利用国家科技基础工作平台项目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的制订和编写,出版了110多种作物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一些作物还制定了鉴定评价行业标

准。这些规程和标准的制定,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依据。由于鉴定评价标准统一,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质量较高,获得了一批性状突出且可利用的优异种质;由于收集、保存、监测、更新均有规程和标准作依据,收集及更新入库种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3、项目重视公益性和服务性,强化了优异种质的示范展示,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强调了参加人员的服务意识,扩大优异资源的分发利用范围,增加了优异资源展示规模,通过展示和交流,吸引了更多利用者索取优异种质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宣传了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争取到社会更多方面对种质资源事业的支持。 二、项目存在问题与不足 1、项目经费力度太低,影响到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项目涵盖了整个农作物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对21世纪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这样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基础性工作,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年度1500万的经费远难以维持现有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太少,在项目计划时,一些库、圃放弃或减少了属本项目应做的工作内容,一些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安排,影响到项目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作物种质资源领域也失去争取国际领先地位的可能。 2、科技队伍不稳,骨干人才贫乏,人员素质极待提高。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20世纪在种质资源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已经退休,目前已有一批新生力量支撑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事业,但大部分未经专业系统培训,有的对种质资源工作还不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_利用与保护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严学兵,王成章,郭玉霞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保存;利用 中图分类号:S540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0629(2008)12 0085 08 牧草种质资源是指所有牧草物种及其可遗传物质的总和。它是牧草及农作物改良所用的原始材料,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1]。全世界草地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52.17%,我国的草地面积约4亿h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7%,是农田面积的近4倍[2]。我国是世界上牧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盛产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草种,而且还具有特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旱生、超旱生及耐寒、耐盐碱草种,如沙打旺A stragalus adsurg ens、骆驼刺Alhagi sp arsif olia、碱茅P uccinellia distans 等[3]。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一些优良牧草种和种群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遗传多样性正在消失。随着牧草种质资源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正在发展成为草地科学中的新兴研究领域。 1 进展与成就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和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发展缓慢。从 七五 开始,才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研究行列,使其得到空前、高速的发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1牧草种质调查、收集与保存 在过去的50余年中,在我国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寒地带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以摸清家底和采集标本为主的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已初步查清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潜力。初步查清了国内的野生牧草资源有127科879属和4215种,其中种类多、栽培和育种潜力大的禾本科有173属972种,豆科有81属646种[4]。目前收集的饲用作物种质资源有29科204属771种8981份,包括从国外引进并经栽培驯化的饲用作物种类13科91属162种。其中,禾本科35属58种,豆科30属59种,其它11科12属19种[5]。据2006年9月 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座谈会 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心库保存已鉴定的牧草种质材料9593份,其它各协作组还保存有15000余份种质材料[6]。 同时,在多个省份和地区也开展了牧草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内蒙古有维管束植物类牧草899种,其中禾本科牧草194种(占21.6%),豆科牧草83种(占9.2%),莎草科牧草54种(占6.0%),菊科牧草134种(占14.9%),藜科牧草58种(占6.5%),栽培牧草有35种,占牧草总种数的3.9%[7]。青海维管束植物有113科636属2420种,种子植物有99科617属2380种[8]。 25卷12期 V ol.25.No.12 草 业 科 学 P RA T A CU LT U RA L SCIEN CE 85 12/2008 *收稿日期:2008 02 18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不同地区披碱草分 化的分子机制 资助 作者简介:严学兵(1974 ),男,河南扶沟人,副教授,博士。 E mail:yxbbjz z@https://www.360docs.net/doc/2d6929520.html, 通讯作者:郭玉霞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 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 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 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 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 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 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 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 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 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 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 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原境保存适 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 这里不再介绍。对于自然界中一般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 保存和离体保存。目前,我国建有 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 理。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 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 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 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 (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 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 保存。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 1异境保存 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 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 源库。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 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 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 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可以 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 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 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 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 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 1.1.1长期储藏库 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 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 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 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 种等。据理论推算,种子含水量5件、种植收获时间等。 %一8%,在此环境中寿命可延长二是种子数量最低不少于1500 至50年以上。发芽率监测结果,库粒,一般3000-5000粒或更多。存的大部分种子经过巧年储藏,发三是人库种子必须是当季新种 芽率无明显下降。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生活力检 1.1.2中期贮藏库测、于燥脱水处理等,确保种子无 温度长期控制在一6--20C, 相明显病虫损害、无损伤,并去除破 对湿度小于50%,其种子储藏寿命损粒、虫蚀粒、无胚粒、批粒、瘦 在10-20年,所有种子可随时用于小粒和杂粒等,杂质不能超过2%, 科研、教学、育种研究及品种交换。不得用药剂处理或包衣处理。初始1.1.3临时储藏库发芽率一般要求高于90%,稀有种 温度控制在4℃左右,主要用子芽率最低不低于85%,种子含水 于人长期库前临时存放或科研育种量在原始水分不高于13%的基础 单位储藏育种家种子、亲本种子或上,经干燥脱水处理,禾谷类5%- 育种材料的保存。其种子储藏寿命7%,大豆8%0 在3一5年。四是每份材料包装袋的内、外 科研育种单位在申报国审品种都要有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统一 时,必须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一编号、保存单位等,包装袋要结实 定量的种子作为资源储备。同时国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5月12日,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林木种苗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对下一步林木种苗工作进行部署。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种子法》宣传,要抓紧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地方法规、规章。要强化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职能,做好执法委托工作。要加强执法检查,建立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加大种苗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是切实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各地要及时公布本地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生产供求信息,要搭建种苗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种苗交易市场的作用,要加强有效引导,搞好种苗产量预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调剂种苗余缺。 三是扎实做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各地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身份证制度,形成标准化的保存体系。“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加强野生植物、珍稀植物、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四是进一步强化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管理。根据造林绿化用种情况调整树种结构,推进针叶树种种子园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和矮化丰产技术,推进经济林树种基地加强优良新品种选育,抓住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解决基地人员的后顾之忧,开展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挂职锻炼试点,加强技术协作组建设。 五是全力推进林木品种审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建立林木良种退出机制。尽快建立林木良种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修订《林木良种审定规范》等相关标准,完善林木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加大林木品种审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人员业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各地要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标签、档案、检验等制度。要强化种苗质量抽查工作,加大对质量不合格单位的后处理力度。 七是积极探索国有苗圃改革模式。进一步摸清国有苗圃现状,对国有苗圃进行登记造册,出台《国有苗圃改革指导意见》。 八是努力拓宽种苗社会化服务空间。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种苗社会团体加强服务、提供咨询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重点县种苗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互通有无,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苗农参与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区域性的种苗交易活动。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是优良的育种材料。采用优树来建立无性系采穗圃或种子园,为造林提供繁殖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高的遗传增益。因此,优树的选择、测定、利用,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 术语 1)优树:在生产量、树形、抗性或其它性状上显著地优越于周围林木,经过评选确认具体良好表型的优良单株树木。 2)候选树:评选优树时的待选树木。 3)对比树:与候选树生长在同一林分,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树木。 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实是遗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2 优树标准 2.1 用材树种优树标准 2.1.1生长指标 单株材积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树高和直径的生长量上,而直径对材积的影响最大,但由于树高受遗传因素控制效应较直径大,所以在选优时较注重树高性状的选择。对树高特别大的个体。材积比对比树大30%便可入选。另外,在群体中,由于冠幅的大小影响了单位面积株数,乃至影响了单位面积和蓄积,因此,与冠幅有关系的有关性状如分枝角度、侧枝粗细等也作为选择评定指标。

2.1.2 形质指标 1)冠型:树冠匀称,冠幅较窄,顶端优势强,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或长卵形; 2)干枝与树枝:主干单一,干形圆满通直,分枝细,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树木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树皮与木材纹理:树皮较薄,纹理通直,出材率高; 4)木材品质:木材容量、管胞长、早晚材比例、心材比值与色泽等都影响木材利用价值,应按选择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 5)开花结实: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 2.2 经济树种优树标准 经济树种利用对象主要是果实、种子、树皮、内含物或分泌物。选择经济树种优树应主要把目的树种产品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三方面的性状作为选择的指标,并制定其标准。 1)树体发育好,树冠开放、树形匀称,发育正常,结实空间较大,生长良好; 2)产量高,发枝力强,果枝较粗且多,座果率高,丰产稳产; 3)产品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实(种子)壳(皮)薄,易脱粒,出籽率高,含油量高; 4)抗性强,适应性广,果实耐储藏; 5)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或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较现有栽培品种明显优良,如产脂量大,特别早熟等等。 3 优树选择程序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厦门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2008年3月14-16日在厦门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农业部科教司陈彦宾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科技局李建萍处长,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王述民副所长,茶叶研究所江用文副所长,草原研究所王育青副所长,福建省科技厅郭运孝处长、农业厅程书田处长、农科院刘波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91个单位的25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许增泰处长充分肯定了项目在植物种质资源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资源保护、整理整合、信息共享、实物共享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对项目2008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彦宾处长对项目工作表示满意,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刘旭副院长要求各子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全面总结平台工作,加强交流,填平补齐,整体推进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万建民所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感谢科技部、农业部的长期支持,感谢项目参建单位和专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作物科学所将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王述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年度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曹永生、江用文和王育青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牧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各参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

样性图谱编制进展,并就项目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涵盖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牧草植物种质资源。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包括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331个参加单位,参加人员达2630人,其中高级职称938人。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指以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保存设施。至1996年, 全世界已建成了1 300余座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在我国也已建成30多座作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入库保存类型也从单一种子形式, 发展到营养器官、细胞和组织, 甚至是DNA 片段等多种形式。保护的物种也从有性繁殖植物, 扩展到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植物等。因此, 近年来新建的印度国家种质库和扩建的美国国家种质库, 都属于综合型保存设施, 包括低温保存库、试管苗保存库和超低温保存库等。虽然IBPGR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Resources)曾推荐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设计指南,但由于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且目前我国还没有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规范,致使部分建成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贮藏冷库的环境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保温层没有形成封闭的整体,出现“冷桥”; 0℃以下的贮藏冷库地坪没有采取防冻措施,地面冻胀,出现裂缝等,导致运转效率不高, 有的甚至还不能运转。目前有关讨论介绍商业冷库建造技术的文章不少,而专门讨论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报道却很少。随着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单位正在筹备建设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以作为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的基础平台。为此,有必要就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建设经验作一概述,这对建设好我国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种质是所有携带遗传物质的活体, 对于植物来说, 不仅包括种子, 还包括植株、根、茎、胚芽和细胞等等, 甚至是DNA 片段。依据保存种质对象的不同,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 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 ? 4 3 5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 e r c h e m i e ll a w i l o s n i i N a k ai〕 鼠李科(R h am n a ce 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 e r c i d i p h y ll u m j a po n i c u m S i e b e t Z u c c〕 连香树科(C e r c i d i p h y ll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 h a n g n i e n i am o e n a C h i e n〕 兰科(O r c h i d a ce 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香果树E m m e n op t e r y s h e n r y i O l i v.〕 茜草科(R ub i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约3米。叶色翠绿,叶柄绿色透红。花如喇叭状,初开白色,继而淡黄色。圆锥状花序,花略有香味,有的萼片发育成叶状,粉红色。果熟时还不脱落。 产安徽歙县、绩溪、黄山、祁门、休宁、太平、广德、宣城、泾县、岳西、潜山、舒城、金寨、 ? ? 3 5 5

使用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珍稀濒危树种

使用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珍稀濒危树种 利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维护森林物种基因库的核心,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不过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林木种质资源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破坏,造成野生树种资源量呈锐减趋势,生存空间狭窄,有些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使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回归”,是当代必须要做的事情。 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两条,其一是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以种子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不至于灭绝,其二是提高良种使用率,在有效保护这些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林木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过去几年,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在抢救林木种质资源方面,成绩显著,因此现在使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为珍稀濒危树种“回归”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目前我国很多的珍稀濒危树种都分布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因此要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得到及时的保护,首先就是要做好原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保护区,以及依靠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来展开保存工作,有效提高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效果。另外,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应用,也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比如林业部门对这些采集到的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展开研究繁育工作,并将将它们栽植到自然的分布区,以扩大其种群数量,逐步解除其濒危状态,促进珍稀濒危树种的回归。 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

设施保存的场所又称林木种质资源库或林木种子标准样品库,英文意译为”种质银行“,是当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它包括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种质库保存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材料可随时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研究利用及其国际交换。林木种质资源库在接纳到种子后,需对种子进行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等入库保存前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冷库。托普云农已为广大科研院校、教育及育种单位研发建设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助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一、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意义: 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 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 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 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 二、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库体要求: 1.库体五面采用聚氨酯双面彩钢保温板(厚度100mm)。 2.保存库保温门:开一扇800mm宽×2000mm高大门,每扇门开启方式为外单开启,确保内部开启优先(在外部锁闭情况下仍旧确保内部能够直接开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种质创新可研报告资料

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研究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进展概述及研究意义 猕猴桃隶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该属有54种,21个变种,共约75个分类单元。湖南省的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种类繁多。经初步查明,湖南省拥有猕猴桃野生资源22种,变种15个。湖南是全国猕猴桃的重点产区之一,全省80%以上的县(市)均有野生猕猴桃资源。据2013年年报,猕猴桃年产量达11.3万吨,占全国猕猴桃总产量的9.2%,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陕西省和四川省。 湖南省猕猴桃产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潜力巨大。目前我省猕猴桃水果产业正处在良性、高速发展阶段。虽然我省猕猴桃水果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①种类、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较单一,现有品种品质退化,亟待选育和推广具有创新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创性替代品种;②种质资源的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资源亟待发掘、评价与利用;③危险性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对产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④采后处理难度大。目前,我省发展的猕猴桃大多数都存在不耐贮运,果实货架期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我省乃至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发掘特性资源、创新相关种质资源,培育特色品种。但目前这些特色资源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繁衍、

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人类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自然资源异常丰富。湖南,特别是湖南西部山区,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猕猴桃自然资源。但从古代典籍来看,我国古代仅有零星的栽培尝试,似乎未进行过系统的驯化栽培,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非常之少。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收集、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湖南丰富而珍贵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猕猴桃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品质和整体竞争力,加速我国猕猴桃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推动我国由猕猴桃大国向猕猴桃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广泛调查收集我省猕猴桃野生、半野生种质资源以及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建立猕猴桃种质资源异地田间保存圃和室内保存库,对全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完整系统的保存。收集保存猕猴桃野生、半野生种质资源以及地方品种资源50份左右。建成我国猕猴桃野生、半野生种质资源与地方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中心,建立野生、半野生种质资源保存圃30亩。在系统地观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开展野生种质资源的整理、评价与利用研究,对各种猕猴桃种质资源利用途径作出评价,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猕猴桃种质的创新研究。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创新一批新种质。通过对猕猴桃砧木资源的研究,筛选出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