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16-19世纪)的英国

近代(16-19世纪)的英国

19世纪英国小说专题考试试题

19世纪英国小说专题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1.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的声誉。 2.现实主义思潮 哥特式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3.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 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4.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 朗特 二、简答(5*10') 1.谈谈简·奥斯汀小说的特点 一、以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乡村绅士和淑女的日常生活、家庭、爱情、婚姻始终是其作品的中心。 在嘲讽生活的同时保持着崇高的道德感,不把生活漫画化,而是机智、幽默地向读者呈现出生活中因个性冲突而造成的种种感情纠葛。 二、善用白描手法塑造“球形”或“圆形”人物 比如《傲慢与偏见》 应该说,简作品里的人物都是一部关于年轻人自我

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成长史。 三、作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 初版时比较明显,大多是三卷加一个序幕,像个三幕剧,带有承、传、转、合的意味。 因为:一是叙述起来比较方便,再者她对人物的外部表现和细腻的场景描写非常感兴趣。 四、作品具有“反传奇”的特点针对“风俗小说”、“哥特式小说” 总的来说,简在19世纪初英国小说流于感伤和猎奇之际,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写出了真实的人际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侧面和一个阶层的精神面貌,这是简小说一方面的成就。 2.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概况:早期(1833-1841) 大多以幽默风趣见长,同时也表现出善于抒情和渲染的特点。作品中虽有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但笔调却是喜剧性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带有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匹克维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考贝》、《老古玩店》。 国外旅行时期(1841-1847) 除早期特点之外,还多了一分愤懑,更多地表现出慈悲之心和仁爱精神。《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故事集》鼎盛期(1848-1861)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程汉大 内容提要 由于对政党、政党政治、政党结构等基本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在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问题上长期存在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结构论之争。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确实存在辉格、托利两党,而且在纷然杂陈的众多派别中,唯有二者堪称之为政党;第二,18世纪初两党政治虽已崭露头角,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形成较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因此,确切说来,18世纪是英国两党结构的“十月怀胎”时期。 18世纪的英国政党结构问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两国的有关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混杂结构论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评述这场争论,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普遍沿袭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认为自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生活一直围绕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对立与斗争轴线运转,就是说自1688年后,英国便形成了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晚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托利党史》和《安娜女王时期的英国》依然坚持此说。后一部著作的作者屈维廉甚至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两党制度。然而,就在此时英国传统自由派史学遇到了新兴修正派史学的有力挑战。多年潜心研究18世纪英国政治史的刘易斯?纳米尔于1929—1930年间接连发表《乔治三世即位时的英国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时的英国》等著作,否定了被长期视为定论的传统观点。他运用集体传记和结构分析方法,对18世纪中叶英国议员的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和行为逐一考察后指出,尽管在18世纪中叶两大政党名称依然广为流行,“但由于缺乏明晰、确定的纲领,从政治实践的角度讲,越来越难以判定谁是辉格党、谁是托利党”。他声称,那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并不存在两党的对立,辉 格党和托利党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气质与世界观、社会类型和旧的联系与习惯之中,二者之间找不到明确的政治分界线”①。特别是托利党,那时没有任何全国规模的组织,“在议会中也没有任何公认的领导人”②。纳米尔断言:“无须使用政党名称,也能对该时期的政治生活作出完整的描述。”③于是,纳米尔选择了“类型”(type)这一含义模糊的概念来取代“政党”(party)概念,他说:“事实上,18世纪的下院可以区分为3个不以政党而以类型为基础的广泛联合:一边是宫廷和政府的追随者,即官吏;与它对立的另一边是独立的郡区乡绅;在二者之间站立着争权夺利的各种政治派别,它们占据了竞技场的中心,公众和历史学家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它们身上。”④四五十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沃尔考特把纳米尔的方法运用于18世纪初期英国政治结构的研究,他一方面对1701年—1714年保留下来的12份议会分组投票名单进行了综合分析,另一方面选择1701年—1702年和1707年—1708两届议会作为典型个案重点考察,得出几乎与纳米尔完全相同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看法不同的任何问题上,每一个议员都应始终一贯地在两党之间选择其一。不幸的是,分组投票名单并非如此。在每一次投票中,托利党一边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在别的时候投辉格党票的人,反过来,辉格党那边也是这样。”⑤由此沃尔考特得出结论:“对威廉和安娜时期的政党结构越是研究,它与屈维廉描述的两党制度的相似之处就越少,而与纳米尔为我们阐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一、法国文学 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同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

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谁是英国人)【圣才出品】

第1章谁是英国人 1.1 复习笔记 Ⅰ. Who Are the British? 1. The Scots 2. The Irish 3. The English Ⅰ. Who Are the British? (谁是英国人?) 1. The Scots(苏格兰人) (1) Origin: Celts. (2) Scots are proud that the English never conquered them. (3) Language ①Gaelic, old Celtic language of the Scots: it is still heard in the Highlands and the Western Isles and their names beginning with M’, Mac, Mc, which means “son of” in Gaelic; ②English; Character: a. said to be serious, cautious, thrifty; b. in fact they are hospitable, generous, friendly. (1) 起源:凯尔特人。

(2) 苏格兰人自豪的是,英国从来没有征服过他们。 (3) 语言 ①盖尔语,苏格兰的古老的凯尔特语言:在高地和西部群岛地区扔能听到人们讲这些语言,这些地区的人们的名字以M,MAC,MC开头,盖尔语的意思是“儿子”。 ②英语; 特点:a.据说他们严肃认真、谨慎、节俭;b.事实上他们很热情、慷慨、友善。2. The Irish(爱尔兰人) (1) Origin: Scots and English Protestants. (2) Problem: there has been bitter fighting between the Protestants who are dominant group, and the Roman Catholics, who are seeking mor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3) Language ①Irish or Erse, a form of Gaelic: official first language of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②English: second. (4) Character: charm, vivacity, beauty girls. (1) 起源:苏格兰和英国新教徒。 (2) 问题:占主导地位的新教徒与正在寻求更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机会的罗马天主教之间有着激烈的战斗。 (3) 语言 ①爱尔兰语,一种盖尔特语:爱尔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②英文:居第二重要性。 (4) 特性:女孩有魅力、活泼、美丽。

历史英国19世纪末英国历史

19世纪末英国历史 19世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19世紀) 跳转到:导航, 搜索 千年:第1千年| 第2千年| 第3千年 世纪: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21世纪| 22世纪 年代:1800年代| 1810年代| 1820年代| 1830年代| 1840年代| 1850年代| 1860年代| 1870年代| 1880年代| 1890年代 以19世纪家具布置的一间办公室 1801年至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这段期间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连带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造成这些国家被迫走向“现代化”。 此外,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 社会上,大量的社会冲突不停发生,使得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发酵,这其中又以深深影响下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最为著名。 在艺术上,上世纪流行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后来受到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刺激,欧洲又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希望透过绘画、文学、音乐与摄影等方式捕捉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与人物,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为著名。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o 1.1 东南亚 o 1.2 东亚 o 1.3 南亚 o 1.4 中亚·中东 o 1.5 欧洲 o 1.6 北美 o 1.7 中南美 o 1.8 非洲 ? 2 重要事件、发展与成就 ? 3 重要人物 o 3.1 世界领导人 o 3.2 科学家 o 3.3 哲学家 o 3.4 军事领袖 o 3.5 艺术家 ? 4 19世纪年历 [编辑]历史 [编辑]东南亚 缅甸暹罗马来半岛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群岛安南新加坡[编辑]东亚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琉球群岛 19世纪前往北美洲兴建铁路的中国劳工。 [编辑]南亚 [编辑]中亚·中东

19世纪现实主义参考文献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参考文献 *《红与黑》:欲望主体与叙事结构张德明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白日梦、男权思想、女性意识——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的作家世界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 *回归母爱——精神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 宋军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 *以系统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蒋承勇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2期 *于连和高加林于洪笙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3期 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于连、拉斯蒂涅、高加林形象比较岳斌硕士论文中国知网2007年 *(法)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法)巴尔扎克著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圣伯夫与巴尔扎克》,《驳圣伯夫》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5月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2-463页 *(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3月 *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易宋江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

期 *巴尔扎克全集(30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蒋芳巴尔扎克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刘白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童真狄更斯与中国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严幸智狄更斯与他的时代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2 *罗经国狄更斯的创作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法)莫洛亚著狄更斯评传王人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任子峰俄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刘文飞阅读普希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张铁夫等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 *格非《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复调》《花城》2010年第3期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必修3思考题答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问题解答 【想一想】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底;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想一想】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启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议一议】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是怎样传入我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是: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1894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的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与思考】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在进步。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问题解答 ?【议一议】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议一议】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读一读】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得到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1889年前的英国战列舰

在战列舰发展的里程上-1889年前的英国战列舰 图片: 舰船知识2006.08 李钢 在1904年英、法签订友好协约,以及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击败之前,对已拥有百年海上霸权的英国来说,法国和俄国是其最大的潜在敌人,其海军的建设与战略方向也主要针对这两个国家。 1858年,法国订购了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LaGloire)。该舰实际上是一艘大型蒸汽铁甲巡航舰,其整体设计并无革命之处,只是在木质舰壳上包覆了一层铁甲。英国海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就意识到这种铁甲舰的出现将使英国舰队更易受到攻击,木质战舰将很快过时。于是,英国政府在1859年为皇家海军订购了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HMSWarrior),1861年10月服役,从而开启了英国的铁甲舰时代。 1860-1890年间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可以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61-1881年间,对英国战列舰来说是一个试验与探索的时期,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使舰船设计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试验期。设计师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平衡点: 1、最大化的重型装甲与重型火炮,但整体排水量不能太大,以保证船舶性能并使己方的目标成为最小; 2、高航速需要一个狭长的舰体,而机动灵活却需要一个短肥的舰体; 3、舰舷要低,火炮安装要低,以使其射击更稳定、目标更小;但火炮安装位置高可以

更好地发挥火力,特别是在海况差的情况下; 4、火炮的射界要宽广,而高大的挂帆桅杆以及全套风帆索具却是长时间巡航的动力源。 这一阶段的英国主力舰主要是舷侧齐射型铁甲舰,有明显的从风帆向蒸汽钢铁战舰过渡的特征。不过当中仍有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试验型舰,如1869年6月服役的"君主"号(HMSMonarch)是第一艘采用炮塔的大型铁甲舰:1873年4月19日服役的"蹂躏"号(HMSDevastation)是海军战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设计来源于早期的铁甲浅水重炮舰,是最早的完全没有采用帆桅索具的大型战舰,完全依靠蒸汽动力进行航行与机动。其建造时间仅仅在"勇士"号开始试航的8年后,而且当时全风帆型的蒸汽铁甲舰还继续建造了5年时间,考虑到这两点,我们才可以充分认识其设计上的革命性! 尽管革命性的"蹂躏"号已经出现,但英国议会和海军的传统派人土仍然抱着全风帆的舷侧火炮型铁甲舰不放,因此英国仍建造或收购了一些传统的铁甲舰并坚持保留风帆。 1879年2月15日服役的"无畏"号(HMSDreadnought)是世界上最早的没有帆桅的远洋型炮塔铁甲舰,该舰原名"狂怒"号(HMSFury),设计源于"蹂躏"号,也采用首尾各一座主炮塔的布置形式,但其性能(排水量、火力与防护)更为均衡,并且成为后续主力舰设计的参考基础。"无畏"号是最后一艘采用全面防护理念、真正拥有完整水线装甲带以及几乎覆盖全舰的装甲防御系统的铁甲舰!她也是皇家海军第一艘采用三胀式蒸汽机的战舰(1906年的"无畏"号是第一艘采用涡轮机的战列舰),最终确立了蒸汽机作为一种可靠、远程航行推进动力的地位,风帆战列舰时代的帆桅索具最终将让位于蒸汽动力。 第二阶段是1881-1889年间,这是一个技术逐渐稳定、舰型向前无畏时代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可以说有多条不同设计路线,其间又有交叉。虽然时间短,但在战列舰的里程上却有着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发展,这些发展最终为战列舰制定了新标准并使战列舰在此后50年里继续成为舰队的主要力量。设计师在这一阶段考虑的主要问题是: 1、重点防御与全面防御之争; 2、低干舷与高干舷之争; 3、露炮塔与封闭式炮塔之争。 新技术的发展,如速射炮、鱼雷、钢材、蒸汽动力,流体力学与船模试验水池,船厂的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 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18世纪的法国,“教士是无恶不作的伪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们按习惯向他“焚香”,可他只是一名大魔术师。法国国王是仅次于教皇的大魔术师,用严刑峻法压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钱人的虚荣心卖官胃爵,肆意挥霍和挑动战争。”①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西欧封建专制的典型。君王乃绝对权威,神学乃绝对真理,任何对现实稍具改变的念头都不允许存在。波旁王朝的专治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牢笼,因而也成为正在成长着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统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国统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封建君主,也是法国有名的暴君。漫长的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路易十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王权,强化国家机器,使中央王权空前强大。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称“联即国家”,从而使高等法院丧失了对国 ①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年出版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文学的在各国的发展 一、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工业化的影响) 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同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哲学和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有其历史承传。 二、思想特征 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三、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四、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法国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司汤达(1783-1842) 2、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梅里美(1807-1870)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文学人物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叛逆者形象)。 《嘉尔曼》 唐·何塞:骑兵—下士—中士—盗匪 嘉尔曼:波希米亚姑娘、走私犯、丈夫独眼龙迦奇亚 嘉尔曼的外貌描写: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初现成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的银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银行券等新型的信用工具蓬勃发展,并与金属货币一同构成了当时流通的通货。 但同时,拿破仑战争阴霾密布,对英国国内的经济稳定形成巨大的威胁,直接导致了1797年的挤兑风波和长达二十年的停兑。在此期间,伴随着农业的歉收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英国国内出现了物价上涨,黄金外流的情况。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爆发了“金块论战”。前期的论战焦点是桑顿,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如通货紧缩的危害、对“真实票据学说”的驳斥、短期增发银行券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等;后期的论战主要是李嘉图的舞台,他也提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观点,包括对金本位的强烈支持、对国际间黄金流动的论述和“货币数量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尤其是后者的系统阐述,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他所构想的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至今也是很具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体系本身就有一种缺陷,那就是黄金这种东西,究竟由谁来控制。在黄金储量并不是确定的情况下,掌握了黄金便是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而当时的黄金产地,与黄金的流通,买卖,皆为犹太金融财团所控制,导致了黄金的本身供应是受限的,而脱离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由于黄金本身是被犹太财团控制,而中央银行则变成了犹太财团的附庸。如果黄金是归于一个有足够贤能且无私欲的组织或者机构,并由其建立起中央银行,则金本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事实上,金本位由于黄金受到控制,犹太财团通过操纵黄金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命脉大肆敛财。这种情况直到冷战时期才有所改观。 1821年英国重新开启兑换制,本以为将一劳永逸的使英国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又频繁出现了多次经济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物价下跌和经济衰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银行-通货论战”。这次论战可以被认为是前期“金块论战”的延续。作为金块主义者的继承人的通货学派一如既往的坚持货币数量论,可以说货币数量论在他们的推广下确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官方和学界的地位,但他们“把银行券和黄金并列,当作是其他信用工具的基础”的看法一直遭后人诟病;而银行学派继承了反金块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让“真实票据学说”在“回流法则”的包装下复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所提出的有关货币内生的观点,一百多年后又成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个人看来,这两种学派斗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传统的金融财团与新兴金融财团之间矛盾的体现,其代表就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的摩根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之间的斗争(摩根是新兴金融财团的代表,也就是说利用股票和市场操控经济,而欧洲传统财团则趋向于控制黄金以控制经济)。其结果是什么呢?摩根财团最终击败罗斯柴尔德,从而确立了“银行-通货”体系的地位。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影响是“信用”的概念,发展到在今天“主权信用货币”的流行。货币的抵押品是国家的“主权信用”,而不是实体的黄金,而这点也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货币的定义,虚拟经济由此而生。 总之,这两次论战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此中所迸发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些甚至走在当前经济学的前沿。对于这些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挖掘,对认清当代经济现实,做出合适的正确的判断和对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英国社会与文化第一单元自测

一、单选题(共有题目33题) 1. 14. ________ is the Scottish flag. A.The Saint George's cross B.Union Jack C.The Saint Andrew's cross D.The Saint Patrick's cross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2. 2. UK has a remarkably ______ climate. A.cold B.hot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d D.windy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3.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count for the second least among the UK population? A.The Northern Irish B.The Scottish C.The Irish D.The Welsh 你的答案: D 正确 标准答案: D 解答过程: 4. 23. The Port of London is Britain’s most important _______.

A.seaport B.airport C.railway st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itary base 你的答案: A 正确 标准答案: A 解答过程: 5. 3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highest sightseeing--- rotating wheel in the world? A.Big Ben B.Tower of London C.London Eye D.Tower Bridge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6. 12.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to Britain added the element of ______ words to English. A.Danish B.Dutch and German C.French and Italian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tin and Greek 你的答案: D 正确 标准答案: D 解答过程: 7. 6._______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Scotland. A.River Clyde B.Severn River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摘要:英文议会Parliament一词,源于法文Parler(原意为谈话),它的拉丁文形式为Parliamentum(意为会谈) 。英国议会的开端一般认为始于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以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S.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1265年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者有僧俗贵族和每个郡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镇两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召集议会,史称“模范议会”。“模范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议会的最终诞生。中世纪的议会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不断增长其限制王权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后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自身体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的国家,其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甚至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其对美中两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主义君主政治议会弹劾贵族 Abstract:The word “Parliament”in English came from the French word “Parler”(means conversation) and is written as “Parliamentum”(means discussion) in Latin .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rliament was started in 1263 when Henry Ⅲ, the king ,replaced the 15 person meeting which had the veto with his trusted followers , ignoring the great completely .In the clash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aristocratic opposition faction led by Simon de Monfort , won the civil war finally . A meeting , was held in Westminster Abbey palace in 1265 ,with the attendants consisting of religion aristocrats , two knights from every county and two citizens from every big town . In 1295 , a Parliament “ Model Parliament ” was called by Edward Ⅰfor collecting war funds . During the Middle Ages , the Parliamen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strain the power of the sovereign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Parliament system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Britain . It is not only meaningful to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ritain itself , but also to some western countries , such as the system of US . And it even h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origin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in history , and also talk briefly about its influence o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oth US and China . Key words: capitalism monarchy parliament impeach noble 1. 引言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并最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那么,英国议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以及议会对当今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将把全文分为五节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2、3、4节将着重分析前两个问题,第5节具体阐述第三个问题。 2. 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曾经有过较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和与之相伴随的封建君主制。可以说,议会就是在同封建君主不断地抗争,夺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2.1 英国的贤人议会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3版)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英国教育体系 Ⅰ.Multiple choice. 1.Under the old selective system English children who have high marks in the “eleven plus”examination go on to_____.(北京交大2003研) A.public schools B.technical schools C.grammar schools D.secondary modern schools 【答案】C 【解析】在英国,初级学校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要参加十一岁儿童升学考试;其中成绩最好的进入文法学校。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feature of British education as a whole?(北京交大2006研)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cation is chaotic.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cation is very expensive.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cation is highly centralized.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cation is rather independent and enjoys a great deal of freedom. 【答案】D 【解析】英国教育具有自由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实行学校的地方管理措施。选项D正确。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not be used to describe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A.All universities are private institutions. B.All students have got high marks in“A”Level. C.They have their own governing councils D.They now derive nearly all of their funds from state grants. 【答案】A 【解析】白金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是全英唯一一所私立独立大学,故答案应该选B。 4.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te schools in a district? A.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B.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489476.html,cation Committees. D.The headmaster. 【答案】B 【解析】英国公立学校都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不过校内管理主要由校长进行。 5.In Britain,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_____to_____must receiv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A.5,15

英国18世纪文学史

《英国18世纪文学史》 Daniel Defoe (1660-1731):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Foe),1703年后自称笛福(Defoe)。笛福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仅接受过中等教育。早年经商,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曾到过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1692年经商破产转而以其他方式谋生。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善于写政论和讽刺诗,曾因讽刺政府入狱。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他一生充满冒险与刺激,他的经历可以说毫不逊色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小说创作,他的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海外扩张的历史。《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海上和荒岛历险小说。小说题材取材于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历险及作者本人被海盗俘虏的经历,1719年发表后迅即赢得读者的欢迎。此后,他创作了大量海上历险及传奇故事,如《辛格尔顿船长》(,英文 1720)、《摩尔·费兰德斯》(,英文 1722)、《杰克上校》(,英文1722)和《罗克萨娜》(,英文 1724)等。此外,他还发表了若干传记、游记,及几部有关经商的书。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小说之父”。 笛福的小说大多与海洋有关,小说传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格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出身卑微却拥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能在不利的环境中战服重重困难,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笛福善于描写人物,他的主人公一般充满活力且不信天命。故事情节大多由主人公自述,这样的叙事技巧让小说阅读者在阅读时倍感亲切。其小说细节逼真,语言自然,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问世一年之内竟连出了四版。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文字,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广为阅读。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如何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是该小说的重点。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父亲常常教育他要知足常乐,要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着他。鲁滨逊渴望航海,一心一意想要去海外闯荡。他多次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即遭不幸,船只因遇到大风浪而沉没,他千辛万苦才得以保命。第二次出海去非洲经商,很幸运地小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出海被摩尔人俘获而当了奴隶,后偷了主人的小船而脱逃,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走。船到巴西后,鲁滨逊买了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人员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荒芜的孤岛上。孤立无援中,鲁滨逊克服了最初到荒岛时的悲观绝望情绪,凭着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修建住处、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可居之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鲁滨逊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在荒岛上,鲁滨逊被大海包围,孤立无援。鲁滨逊坚韧不拔的精神、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战胜孤独的勇气,是这部小说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 然而,笛福在鲁滨孙身上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虽然本书颂扬了劳动,肯定了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精神,但与此同时也把一切人际关系变成了对物质财富占有的关系,并把殖民主义行为合法化。在鲁宾孙眼里,也是笛福眼里,世界的中心是白人,“人权”和“自由”并不适用于未开化的民族,“星期五”只有做他的奴仆才能获得“幸福”。P174-179 7.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