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歌

任人巨力来打我,风吹杨柳随风摆。
化解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
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
分力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
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
八法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
环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
成败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
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
任督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
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
进退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
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陈氏太极大架二路: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单鞭 4.雀地龙 5.上步捣叉 6.左右三法 7.裹鞭炮 8.兽头势 9.劈手翻捶 10.掩手肱拳 11.十字手 12.伏虎势 13.立门肘 14.单腿展翅 15.转腰穿掌 16.迎面斩身炮 17.弹腿当门炮 18.扫荡腿 19.上步推掌 20.收势


陈式太极拳内功桩法
一、滚球桩
二、开合桩
三、捣碓桩
四、熊形桩
五、气沉丹田法
六、平圆推磨法
七、二龙戏珠桩



太极十三式:
功架名称如下:
一仙人放剑 二乾坤盘球
三美人照镜 四顺水推舟
五金鸡独立 六单鞭救主
七倒骑玉龙 八双风贯耳
九顺风摆柳 十叶底看桃
十一活步走宫 十二怀抱双月
十三真气炼丹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

胸前,此乃预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

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

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
平行步(45——5

0周岁者)
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随心所欲,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说明
以上用鼻一吸一叹,各一次为一炼气。
老年人(五炼气)
少年人(八炼气)
年轻力壮者(十三炼气)






八法:
一、气——气随势换
练习太极十三势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方法,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目向前平视,两臂由前向上徐徐平举,掌心向上,至与肩部持平时为吸气,用意念使空气渐渐送入腹部,使小腹随吸气缓缓外突;两肺部将空气吸满后,两掌心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下,两臂双肘下垂,两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时使肺部空气缓缓呼出,小腹随呼气自然内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循环连续呼吸,要逐步练习成深、慢、柔、匀。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练习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套路熟练以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落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来。从以上的讲解,就不难理解“气随势换”的含意了。
二、劲——内劲暗发
太极十三势练习时的发劲动作,有其独特的方法,每当有发劲动作,使用的都是内劲。发劲之前首先要“蓄”劲,蓄劲如拉弓,要将劲力蓄足,蓄满。蓄劲时首先腰肌和脊背部放松,两肩也同时放松下沉。两臂的劲力要从足下生成,双足用力蹬地,挺膝,转髋,拧腰,抖肩,坐腕,舒指,要把这七个动作在发劲瞬间运行至源或手掌之上,用寸劲(如放箭的力量)发出,要柔中寓刚,刚中

含脆。当拳或手掌接触到对方身体的瞬间用暗“按”劲,也就是用蓄足之力突然发出,使对方感到有千钧之力,如内功练习的劲力充沛,莫不掌到人倒,令对方难以防范,这就是“起之于足”、“行之于腿”、“发之于腰”、“劲贯四梢”之妙用。
三、虚——虚灵顶劲
太极十三势演练中强调“虚领顶劲”的要求。头顶百会穴,由颈部向上,轻轻上提,好像头顶之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头部不能摇摆,百会穴轻轻上提可以保持头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顶劲时要虚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虚领顶劲对脊柱起到平衡作用,对颈椎则起着调节的作用。练拳时眼神向何处转动,劲项也要随之向何处转动。练拳时要保持躯干正直,始终遵循“虚领顶劲”的要领。练习套路时不能没有伸缩,身法有时也有歪斜,有些动作弯腰幅度很大,便仍然要保持“虚领顶劲”也就是“头顶悬”的原则,身法的中正安舒,轻灵圆活,与沉着稳重三者相结合,练拳时全身的动作就会轻松自如,宽大舒展,挺拔潇洒,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
四、盘——上下三盘
练习太极拳姿势的高与低要根据练习者的体质条件和对套路的熟练程度以及年龄的大小和基本功的高低来决定。练习套路也称盘架子,盘架子有高中低三盘,上盘架子适合初学者或年老体弱者采用,对基本功要求不高;中盘架子适合中青年人练习,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下盘也称底盘,练习底盘对基本功要求比较高,有很多动作要求仆腿,虚步的架子比较低,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是很难做到的。
练整套拳时,在起势时就确定了拳架的高中低,要始终如一,不要中途改变,或忽高忽低,以免影响整套拳术的节奏。盘拳架高而快,运动量小,低而慢运动量较大,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来选择拳架的高低。
五、眼——眼随手转
太极十三势的练习特别强调要注意眼神的配合,所谓“眼神”,就是用二目来体现全身的精,气,神。练拳五法“手、眼、身、法、步”,眼占第二位,足以说明眼在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个人练拳时虽不和别人交手,可是一招一式都寓含拳交手的招势,重要的是眼神的贯注会使意识集中,心神不乱,更能提高运动的效果,每个动作在演练中,眼神要始终跟随手的动作转动,也就是本文所述的“眼随手转”。眼神的转动,必须用头部左右前后转动来配合完成,故对颈椎关节的灵活锻炼也有良好的效果。太极拳十三势中的“左顾、右盼”,指的就是眼神。灵敏的视觉,锐利的目光,灵活的眼神,对拳术的演练就能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六、步——步随身换
力从脚跟起是太极十三势始终关注的一个重点。足为步型法的根基,根基不稳,稍有偏差,步型法必乱。迈步时先须稳于一腿,屈膝松胯然后另一腿缓缓地弧行向前迈出。凡欲往左迈步,右腿须先稳定重心,右侧腰部先向下松沉,右胯同时内收放松,这样左腿向前迈步就轻灵稳健。腰肌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使劲力贯到肢体各部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步法的变换要由腰肌和双胯来支配,欲向左迈步,必先往右,欲向右迈步,必先往左,腰肌和双胯随步法来变换重心。向前迈步时要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再慢慢踏实,重心前移再迈出下一步。迈步似猫行,在太极十三势套路演练中要作为重点步法来使用,移动步法必先转动腰和胯,故有“步随身换”的要求。
七、形——形象模仿
太极十三势是一套以狮、猴、鹤、熊、凤、猫、蛇、蟾、马、鸡、龙、鹊、虎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和生理特点配合太极拳的棚、履、挤、按、采、列、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方法演练的拳术,外练其形,内练其意,形意结合,连绵不断。太极十三势的基本功是由十三形(十三个拳势)组成的太极十三丹法,这十三个拳势就是模仿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演练的。练习武术都离不开攻防的方法,太极拳也不例外,每一举手投足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有目的,例如本套拳中的“斜飞势”是模仿凤凰在飞翔中舒展羽毛的动作,实质上是一个贴身靠掌的进攻方法;单鞭势是模仿猿猴舒手偷桃的动作,实质上是扑面掌拿腕掐喉的进攻方法。总之,十三形每一形都有实战的攻防方法,只要掌握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特点,再熟练拳势攻防方法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八、变——大中含小
太极十三势是一套老架杨式太极拳,它的拳势宽大舒展,圆活挺拔,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形意结合,轻灵潇洒,演练的拳式千变万化,大中含小。开展性动作,简称为大势,犹如雄鹰展翅,底盘下式如猛虎下山,转身旋转如云龙盘绕,变化成小势却精微巧妙,整套拳术在舒展圆润的大架子中寓含着很多精微巧妙的小动作,小动作是用采、列、肘、靠等手法,运用肩、肘、腕、手掌和手指来变化成刁、拿、锁、扣等手法,实用技击性很强。在太极十三势套路中包含着很丰富的技击和擒拿等手法,在变化拳势时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每一处关节都在运动,太极拳谚语中说:“一动无有不动,四两拨千斤”,大中含小就很好地体现出这

二句名言的含意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