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新编【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新编【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和,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明本文的18个小节。(每小节以自然段之间所空一行为标志)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的散文。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

3、其中上面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

4、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必做题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紊()乱肋()膜噢()的一声抽屉()解剖()遭殃()踌躇()()喘()着窘()迫鉴()赏阖()一阖眼睛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等,她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3、分析下面加点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4、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选做题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东晋。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羁.()鸟守拙.() 荫.()暧.暧()樊.() 2.解释词语: ①适俗: ②韵: ③尘网: ④三十年: ⑤羁鸟: ⑥池鱼: ⑦野:⑧守拙: ⑨方宅: ⑩暧暧: ?依依: ?户庭: ?虚室: ?樊笼: (二)诵读感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三、探究活动 活动1:畅谈感受 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研读内容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二)从何而归? 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案 萧红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感悟鲁迅先生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查阅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迺(nǎi)莹,“萧红”是她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3年,

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2.背景资料 2.了解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阐述、回忆描写。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doc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守zhuō( )归园田⑵鸡鸣桑树d iān() 3、解释重点词语。 韵:本性、气质;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尘杂:尘俗杂事。 二、赏析诗文(合作探究)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1 明确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①释义:“误”有失误、错误之意,②描述:“误落尘网中”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内容:展示胃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真实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敬可爱的形象。 2.写作方法: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3.感情: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新知引导 资料概览——拓宽眼界和视野 1.走进作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1911-1942),原名张逎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散文集《牛车上》等。其中《呼兰河传》在香港《亚洲周刊》评的“20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中位列第九。 2.走进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又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知识预习 3.生字注音 调羹(gēng)草率(shuài)舀(yǎo)揩桌子(kāi) 咳嗽(sou)校对(jiào)深恶痛绝(wù)疙瘩(gēda)4.读拼音,写汉字 xīn(薪)金疙da(瘩)dié(碟)子zhǚ(嘱)咐轻jié(捷)jié(竭)力忧yù(郁)jiǎo(绞)肉机5.多音字 (wù)深恶痛绝(mǒ)抹杀(lòng)弄堂 恶(è)恶人抹(mò)转弯抹角弄 (ě)恶心(mā)抹布(nòng)弄巧成拙 (jìn)起劲(s huài)草率 劲率 (jìng)劲敌(lǜ)效率 6.通晓词义 (1)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安顿:文中指安稳的意思。 (4)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阅读品悟 7.(1)阅读全文,通过作者选取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 涉及到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生活场景。作者从鲁迅

归园田居导学案练习及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合作探究,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三、【知识补充】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检测】 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 —427 ),又名―一字—亮___自号_五柳先生_,谥号__靖节先生___ _。___晋宋_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 ( 1 )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 墟.里()(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迎合 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遮挡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空室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引导鉴赏】 (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归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诗人从何而归?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教师版)(2018、3)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得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得智慧,广阔得胸襟与可亲可敬得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得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得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瞧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得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得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得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与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得鲁迅回忆录中,萧红得《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就是鲁迅回忆录中得珍品,而且就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得典范,就是敬献于鲁迅墓前得一个永不凋谢得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就是鲁迅先生得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就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得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得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得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 咳嗽.( ) 校.对( ) 阖.( ) 碟.( ) 答案:gēng shuài yǎo kāi sou jiào hé dié

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的形象。 【温故知新】 关于作者: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 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 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陶渊明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预习案】 1?我所了解的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_______ 字________ ,_________ 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 (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2?写出你之前了解或背诵的陶渊明的诗(一两句、整首诗均可):3?背诵全诗,并写下你最欣赏和最难理解的诗句 【学习案】 (一)初读感知 1?标题的题眼是什么?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完成基础知识,并熟记基础知识。 2、标注段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一、自主学习 1、看清字形注音。 咳嗽( ) 刊载( ) 深恶( )痛绝碧波 ( ) 翘( )首高屋建瓴( ) 驯( )良胚( )胎 人才济济( ) 炫( )耀字帖( ) 津津( )有味 2、作者名片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 阅读提示(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2、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2、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调羹(gēng)舀水(yǎo)弄堂(nòng)校对(jiào) 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gǎn) C、油腻(nì)干枯(kū)阖家(hé)瞿秋白(q ú) D、不济(jì)干劲(jìng)捆上(kǔn)果戈里(gē)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顿油炸韭菜薪金 B、忧郁草率脚落希奇 C、祥细保姆烧瓷吩附 D、滕椅抹杀剪刀疙瘩 3、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她被__________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4、鲁迅,原名__________,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__________”。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 _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回答问题。 1、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2、文章开头写鲁迅先生的笑和走路,有什么作用? 3、“我”和朋友从鲁迅家出来,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付车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交代“也住到北四川路来”,“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有何深意?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导学案格式 年级:高一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时 1 科目/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2 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难点:用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内容提要 (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要点)时 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 源 听课 记录 与评 价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 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 班)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 (问题、任务、活动、作业), 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 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 演示、布置、板书……); —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环节(任务)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环节(任务)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环节(任务)三环节(任务)一 1、看多媒体投影,思考并 回问题。(看+想+说) 环节(任务)二 1、集体朗读。(读) 2、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 决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 节奏和感情。(听+做)。 3、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 手头资料疏通课文。(读+想 +说) 4、集体朗读课文。(读) 环节(任务)三 多媒体投影,并提问:在你 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做公务 员,二是去乡下生活,你怎 么选? 提问:同学们自己觉得读的 怎么样? 教师点播重点字音以及朗 读的技巧 提问1:题眼是什么? 提问2:在自己读过几遍之 后,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诗歌的大意?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环节(任务)四 总结归纳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1、四人合作,就文章内容 进行探究。(想+做+说) 预设问题: 问题一:从何而归? 问题二:为何而归? 问题三:归向何处? 问题四:归去如何? 2、学生判断问题的深度和 价值并解答。 预设问题:文章主旨问题 (想+说) 环节(任务)四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 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 情。陶渊明舍弃了官场的荣 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 由。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把它改写成散文的语句。 教师布置任务,巡视指导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解决这 些问题。 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 教师引导提问:在生活中, 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 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注释:(对关键教学点,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200605296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理解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 咳嗽 ..( ) 校.对( ) 阖.( ) 碟.( ) 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请挑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并思考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四、品味语言 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五、拓展提升 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一、了解作者 张迺莹跋涉鲁迅生死场生死场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 1.gēng shuài yǎo kāi ké so u jiào hédié 2.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三、细读课文 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鲁迅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在鲁迅家做客人(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和待人热情。 鲁迅先生开玩笑: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 鲁迅带病坚持工作:突出鲁迅先生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四、品味语言 (1)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五、拓展提升 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永顺一中彭永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重点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时 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导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助读资料)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

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 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 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 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二、默读课文,正音释义 羁鸟()守拙()荫后檐()暧暧() 墟里()狗吠() 少无适俗韵:_________守拙归园田:_________ 榆柳荫后檐:_________暧暧远人村: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_________鸡鸣桑树颠:_________ 虚室有余闲: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提示:感情=语速+语调+节奏+重音) 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二、品析诗歌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 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 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2、研读田园风光.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学前准备 1. 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预习提示 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的随和、亲切,关心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在这篇文章里萧红女士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整篇文章的笔法很舒散,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轻松。这既是散文的特点,也是萧红的写作风格。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到鲁迅家做客、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么几件事情。通过这几件事,使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性

格认识更加全面。 到鲁迅家做客,写的是极小的事,甚至还算不上故事,只是一些记忆的片断,但是却生动地反映出鲁迅先生的随和、亲切,带着些许幽默、平易近人和对于青年人的理解。读青年人的来信是文章讲的第二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写得最详细的是第三件事踢鬼。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科学态度,他坚信世界上没有鬼,在遇到“鬼”的时候,决心探个究竟,体现了他一贯的勇敢作风。 几件事情之间没有关联,他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从这些小事中去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从写作上看,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把写人与写事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巩固字词:听写生字新词并解释词义 嗽济剖殃踌躇明朗深恶痛疾解剖遭殃 变幻无常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时安排】1学时 【学案内容】一、知人论世 1、认知作者 陶渊明,又名--------,字--------,---------(朝代)田园 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又自称作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 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 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 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 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 “--------------”。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 风格------------,--------------,-------------,对后世有很大的 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 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 已形成了-------------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 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 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 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 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 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 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感受时代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新人教版 编制教师 总序号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序号 课题内容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 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 衷的爱戴之情。 2.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通过精读,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 2、能够揣摩和品味重点字词。 学习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 师生讨论和探究,学会精读,把握特征。 1、作者名片:萧红:原名( ),黑龙江呼兰人,( ),代表作有小说(《 》)、 (《 》)等。 2、生字词:看拼音写词语。 k é s òu c ǎo shu ài ti áo g ēng y ōu r án f ēn f ù m ǒ sh ā ( ) ( ) ( ) ( ) ( ) ( ) g ē da sh ēn w ù t óngju é ji ǎo r óu x īn j īn ji ào du ì x ǐ z ǎo ( ) ( ) ( ) ( ) ( )( ) 3、解词:(1)、安顿: (2)、存心: (3)、阖: 4、问题导学: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请概括写出本文写了鲁迅的哪些日常琐事? 1、通读全文,请同学们谈谈此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探究案 列出我的疑惑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训练案 语文主题阅读(一) 回望钱学森卞毓方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新编【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和,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明本文的18个小节。(每小节以自然段之间所空一行为标志)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的散文。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 3、其中上面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 4、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积极投入,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诗歌中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 【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谥号为“靖节先生”。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官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29岁时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开始走上仕途,但他生活的东晋时代,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之后又做过几任小官,但都如蜻蜓点水,未及温热便草草退了下来,直到公元405,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这一年他四十一岁,在位八十多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逢郡里派督邮来县里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直至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一诗派,大家在初中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三)就是其中的一首,《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二、预习自测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1)羁.鸟()(2)守拙.()(3)荫.() (4)暧暧 ..()(5)墟.里()(6)樊.笼() 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疏通文意(小组合作) 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 ..中 羁鸟 ..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暧暧 ..远人村 依依 ..有余闲 ..墟里烟虚室 久在樊笼 .. ..里复得返自然 3、根据提示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的是哪两句诗: ,;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3)《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描写了村落隐约、炊烟袅袅的景象。(4)《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宁静、和平的诗句是: ,;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导入 结合初中所学陶渊明诗歌,写下自己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二、初步感知 (一)学生齐读诗歌,思考: 1、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 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引入背景 1、阅读下面背景材料,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句子评价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2、阅读《归去来兮辞》部分语句,完成下面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查阅资料,弄懂字面意义。 (2)读出了陶渊明怎样的心情和人生追求。 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请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写下。 4、小结诗人形象

三、深度探究 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2、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写下自己的思考。 补充: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四、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它四首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生版)(2018、3)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得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得智慧,广阔得胸襟与可亲可敬得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得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得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瞧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得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得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得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与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得鲁迅回忆录中,萧红得《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就是鲁迅回忆录中得珍品,而且就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得典范,就是敬献于鲁迅墓前得一个永不凋谢得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就是鲁迅先生得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就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得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得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得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 咳嗽.( ) 校.对( ) 阖.( ) 碟.(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得一项就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