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二.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

②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③不复出焉。(焉:从这里。)——《桃花源记》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三.且

1. (副词)将近;几乎。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副词)表让步,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副词)表递进,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且为众人。——《伤仲永》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四.然

1.(代词)这样,那样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谓为信然。——《隆中对》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是的,对的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助词)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以不译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小石潭记》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 /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者。——《满井游记》

娟然如拭 /悠然自得——《满井游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杂然相许。——《愚公移

山》

4.(连词)然而,但是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然胡不已乎?——《公输》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若

1. (动词)像,好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逐浪排空。——《岳阳楼记》

2.(动词)及,比得上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3.(代词)你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4.(代词)此,这样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5.(连词)假如,如果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6.(助词)用于词尾,可译为“……一样”

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公输》

六.为

一、读作wéi时

1.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2.(动词)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项燕为楚将 /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动词)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二个“为”)——《公输》

4.(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父子何命焉为?——《公输》(动词)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5.(动词)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6.(动词)成,成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 /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7.(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8.(动词)是,表判断

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谓为信然。——《隆中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为与此同类——《公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名词)心理活动,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二、读作wèi时

12.(介词)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13.(介词)因为

昂首观之止,项为之强。——《童趣》为之怡然称快。——《童趣》

14.(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15.(介词)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16.(介词)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之道。——《桃花源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着。——《桃花源记》

七.以

1.(动词)认为,以为

以为妙绝。——《口技》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①可译为“用”“拿”。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投以骨。 / 以刀劈狼首。——《狼》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祭以尉首。——《陈涉世

家》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成,将以攻宋。——《公输》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②可译为“靠”“凭”“凭借”。

以我酌油知之。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隆中对》

何以战?/ 可以一战。/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曹刿论战》

③可译为“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必以信。——《曹刿论战》

3.(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宅边有五柳树,引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二个“以”)——《送东阳马生序》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以君之所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夫不能以游堕之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第一个“以”)——《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微。——《出师表》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5.(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以不译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本文由简单初中生jd100cz整理)

7.(连词)表目的的关系

①可译为“来”“用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则责攸之、帏、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

②可译为“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8.(助词)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自既望以致十八日为盛。——《观潮》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9.(副词)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八.因

1.(动词)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2.(介词)依靠,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连词)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4.(副词)于是,就

因曰:”我亦无他……“——《卖油翁》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屏人曰。——《隆中对》

九.于

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①可译为“在”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求二石兽于水中

湮于沙上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其一犬坐于前。——《狼》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第一个“于”)

——《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观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于是冰皮始解。——《满井游记》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试用于昔日。/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往身于外者。——《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可译为“到”。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仓鹰击于殿上。/ 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还于旧都。——《出师表》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③可译为“从”。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鹓鵮发于南海。——《惠子相梁》

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①可译为“向”。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飞于北海。——《惠子相梁》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②可译为“给”。

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可译为“对”“对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④可译为“与”“跟”“通”。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5.(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6.(连词)至于,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至于夏水襄陵,严溯阻绝。——《三峡》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十.诸

1. (形容词)众,各个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2. (兼词)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人名中的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5.姓中的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十一。与

一、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连词)和,及(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跟,通

(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神情与苏、黄不屑。——《核舟记》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隆中对》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本文由简单初中生jd100cz整理)

4.(副词)相伴,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二.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 ②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③不复出焉。(焉:从这里。)——《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实词古今异义汇总(通用)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 安1、【虚词】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实词】安生,有“养”的意思。(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来使生命得以安稳的东西,即养生的东西)3、哪里。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就是沛公在哪里的意思。)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 1、行动、发动2、发射(万箭齐发)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fǒu 2、恶、坏(陟罚臧否)pǐ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成语:年富力强) 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互相(更相庆)3、再、又(更上一层楼)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 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 1、经过4、超过,胜过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1、比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 ? ?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

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 ?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 ? ? ? ? ? ? ? ? ? ? ? ? ? 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服从……?④参与,例如:从政。 ⑤介词:由,自。? ? ? ? ? ⑥比较:随——从(积极主动,经过主观判断。) 9、当? ①“当”,《说文》“田相值也”。(井田制)? ? ②引申:势均力敌,互相对等。 ③两两相等,引申:两两相对,或者以一方为主对着另一方。 ④“当”,对着;面对;? ? ⑤处在。引申:占着;把着。引申:掌管,主持。 ⑥阻挡,抗拒;? ? ? ? ? ⑦充当;相抵消、相平衡。 ⑧适应,相当;适合,得当。 10、道 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中考备考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中考备考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一)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七年级下册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 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5.满坐.寂然(“坐.”通“座”) 6.止.有剩骨(“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选贤与.能(“与”通“举”) 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7.略无阙.处(“阙”通“缺”) 八年级下册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

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 九年级上册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九年级下册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 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6.亲戚畔.之(“畔”通“叛”) 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17.始一反.焉(“反”通“返”)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 一、期 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2.时间,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龟虽寿》) 3.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4.希望,期望。 期有得耳。(《狱中杂记》)译文:期望得到些财物罢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译文:一来饮酒就要尽兴,期望一醉方休。期望秋风回,一扫无余孽。(《秋蝇》)译文:期望秋风回来,把余孽一扫而光。 5.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jī nián,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能期月(jī yuè,一个月)守也。(《中庸》)译文: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二、去 1.已经过去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 2.离开。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秋草独寻人去后。(《长沙过贾谊宅》) 蓬山此去无多路。(《无题》) 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有孙母未去。(《石壕吏》) 一狼径去。(《狼》) 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木兰诗》) 久而不去。(《卖油翁》) 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 成礼而去。(《周亚夫军细柳》)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表示趋向,往……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4.消失,逝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1.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卑: 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 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 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 e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r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r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 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日能) 11.诚: 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 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驰: 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 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 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 17.箪: 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兼词+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成语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 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 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 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 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 拨乱反正(返) 二、古今异义 (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如: 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 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 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 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 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 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 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 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 三、兼词付诸东流(诸:之于) 居心叵测(叵:不可) 心不在焉(焉:于此) 四、省略句式 ①省略宾语。如: 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 ②省略谓语。如: 一字(值)千金一言(重)九鼎再(鼓)衰三(鼓)竭 ③省略介词“于”。如: 运筹( )帷幄付之( )一炬置之( )度外祸起( )萧墙防患( )未然鹤立( )鸡群 五、倒装句式 ①宾语前置。如: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唯利是图(图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 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如: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德以报怨(以德报怨)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 ②介宾短语后置。如: 绳之以法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 掉以轻心无济了事重于泰山 1

中考语文 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2021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持续关注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催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露。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假设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根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响、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①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精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织相通。 ?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谢 ?古义:感动振奋。 ?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情。(《曹刿论》) 13、池 ?古义:护城河。 ?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汇总(共30个)

中考语文文言文 重点实词一词多义 一、具 1.动词,准备。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译文: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肉和米饭,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做客。 2.动词,具有;具备。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译文: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有各自的神情姿态。 3.副词,表范围,同“俱”,可译为“全”或“都”。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译文: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4.副词,表情态,可译为“详细地”。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中人)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他们。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译文: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知道的事情。 5.名词,用具。 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译文:路上遇上下雨,有人带雨具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显得很狼狈。 二、负 1.依靠;凭借;仗着。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山峦)译文: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仿佛相互间比拼高远,争着向高远处伸展。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国人贪婪,仗着它的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 2.背着;驮着。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译文: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译文:只见深青的山驮着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 3.辜负;对不起。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谏逐客书》)译文:从以上事实看来,外来之臣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的呢! 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译文:对天发誓永远不辜负你。 4.失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译文:因此不打仗却强弱胜败早就判定了。 三、穷 1.尽;穷尽。

初中语文文言文必会39个常考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必会39个常考实词 1.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①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 字) 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比:bǐ①并列;挨着。《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接连。《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③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④比较。《涉江》:“与天地兮~寿。”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⑥都,皆。《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⑦近来。《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⑧等到,及。《项脊轩志》:“~去,

《马说》:“执~而临之。”②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③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④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⑤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⑥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⑨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名】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 【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 【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中考语文- 常考150个文言实词表 1-5、比部兵病乘6-10、持从达当道11-15、得尔伐犯方16、负赋更荀故21、顾观归过好26、号还会惠及31、极计济假间36、简见竭尽进41、居举具俱聚46、速决绝类临51、虑论漫明名56、命难平戚强61、窃请穷求取66、去全任入若71、善少舍涉生76、胜师施实食81、使释市特数86、属说素汤徒91、亡为委务鲜96、向效谢信行101.形兴修徐许106.寻业遗贻夷111.异易诣益阴116.引盈余狱御121.缘远云章知126.止志致质专131.走足卒作坐136.卑鄙布衣138.菲薄其实140.亲戚驱驰142.无论牺牲144.鸿儒白丁146.阡陌交通148.问津绝境150.妻子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 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 15 方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 里。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纵横千 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也是很快乐吗?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 已经准备充足。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堆积 草堆的后面有一只狼。 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 峨高山的心 16 负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 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 大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 歌,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 的树,让人心生寒意 17 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和当代的诗文刻在岳阳 楼上面。 ②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 的词寄送给他 18 更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 新的眼光来看待 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 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③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在原地寻找石兽,不是更荒唐 吗? ④是日更定矣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 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 2.古今异义 可以 ..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