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⑧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本义项指第一个“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例: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③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文言文实词积累

文言实词积累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之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卑微〔先帝不以臣卑劣?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安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23、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渡过、越过〔关山度假设飞?木兰诗?〕 24、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9、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2、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口技?〕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 38、苟: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0、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十那么?/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4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风光,景象〔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43、冠: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4、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假设有光?桃花源记?〕 45、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6、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47、好: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19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 和成语故事等。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

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如,第7题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去”(前往或表动作趋向)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注意养成文言文实词积累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文实词,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所包括的义项,并记住不同义项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典型例句。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

七年级文言文字词整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整理与归纳 文言文是七年级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掌握文言文字词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对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整理与归纳。 一、常见实词 1. 古今异义词: (1)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2)汤:古义为热水,今义为汤药。 (3)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4)户口:古义为户籍,今义为人口。 2.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草行露宿”(《山市》) (2)名词活用为状语:如“乘船游荡”(《三峡》)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满载而归”(《答谢中书书》)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千古壮观”(《岳阳楼记》) 3. 一词多义: (1)词义扩大:如“山”(《山市》) (2)词义缩小:如“汤”(《扁鹊治病》) (3)词义转移:如“牺牲”(《陈涉世家》) 二、常见虚词 1. 代词: (1)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 2. 介词: (1)表时间:于、在、自、从、以、于。 (2)表地点:于、在、自、从、至、于。 (3)表方式:用、以、凭、按照。 (4)表原因:因、由于、凭借。 3. 连词: (1)并列连词:且、又、亦、矣、焉。

(2)递进连词:且、况、况且、何况。 (3)转折连词:然、而、但、则、然则。 (4)因果连词:故、所以、因此、因而。 4. 副词: (1)程度副词:甚、最、颇、非常、最。 (2)范围副词:皆、悉、咸、俱。 (3)时间副词:将、欲、即、俄而、已而。 (4)频率副词:每、常常、时时、日日。 三、成语积累 1. 寓言故事成语: (1)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2)画龙点睛:《秋水共长天一色》 (3)熟能生巧:《纪昌学射》 2. 历史人物成语: (1)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 (2)破釜沉舟:项羽(《项羽破釜沉舟》) (3)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3. 诗词名句成语: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通过以上整理与归纳,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字词。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总结规律,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 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 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 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 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的人)《短文两篇.山市》 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 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其子曰:代词,他的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词汇积累

初中文言词汇积累 七年级上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东临碣石〕1临:到达,登上。〔水何澹澹〕2何:多么。 3〔星汉〕银河。〔幸甚至哉〕4幸:幸运。5至:达到极点。6〔杨花〕柳絮。7〔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次北固山下〕8次:停宿。 二〔水何澹澹〕1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山岛竦峙〕2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咏雪》 1〔文义〕文章的义理。2〔俄而〕不久,一会儿。3〔骤〕急。〔何所似〕像什么。4似:像。〔撒盐空中差可拟〕 5差:大体。 6 拟:相比。 7〔未若〕不如,不及。〔因风〕8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1期:约定。〔太丘舍去〕2舍:舍弃。3〔去〕离开。〔去后乃至〕4乃:才。〔尊君在不〕5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6不:同“否”。〔相委而去〕7委:舍弃。8〔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9引:拉,牵拉。〔入门不顾〕10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2时:按时。〔不亦说乎〕3不亦……乎:不也(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4说:同“悦”,愉快。5〔愠yùn〕生气,恼怒。6〔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吾日三省吾身〕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9三:泛指多次。 10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11为:介词。替,给。12谋:谋划。〔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信:诚信。〔十有五〕14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四十而不惑〕15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16命:命令。〔从心所欲〕17从:顺从。〔逾矩〕18逾:越过。19矩:法度。⑨〔学而不思则罔wǎng〕2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22〔堪〕能忍受。〔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23好:喜爱,爱好。24者:代词,“……的人”。25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26饭:吃。名词作动词。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于我如浮云〕27于:介词,对,对于。〔必有我师焉〕28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川上〕29川:河流。〔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30逝:往、离去。31斯:代词,这。32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可夺帅也〕33三军:指军队。34夺:改变。35〔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笃dǔ志〕36笃:坚定。〔切问而近思〕37切:恳切。〔仁在其中矣〕38仁:仁德。

初高中文言字词整理生

初中部分 文言文1、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与:赞赏3、而:如果,表假设4、得:通“德”,感激恩德 5、征:征验,表现 6、衡:阻塞,不顺畅 7、拂:辅弼,辅佐 8、畎:田间水沟 9、士:狱官 10、福:名作动,赐福,保佑 11、狱:诉讼案件 12、加:虚夸,谎报 13、陟:提升,提拔 14、诹:询问 15、均:公平,平均 16、穷:穷尽、走尽; 17、规:计划,规划 18、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 19、祗:同“只”,只是 20、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1、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22、食:同“饲”,喂养 23、形:形体、身体 24、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25、岩:崖岸 26、衔:衔接。 27、备:详尽,完备 28、曜:光辉;日光 29、摧:折断 30、景:日光31、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32、或:或许,也许,表委婉口气 33、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4、秀:植物开花结实。 35、翳:遮盖 36、濯:洗涤 37、植:立 38、亵:亲近而不庄重39、叩:发问,询问40、质:质问,问 41、屣:拖着鞋子 42、汤:热水 43、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古诗词1、流:寻求,择取。 2、已:停止,文中指消失。3、辨:通辩,辩解说明。4、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离家乡的人。5、乡书:家信。 6、钟:汇聚。割,划分。 7、浑:简直。 8、问:到,访 9、直:径直,直接。 10、向:临近,接近。彻:通宵达旦。 11、阑干:纵横交错。掣:牵拉。 12、长:增长,振作。 13、秉:持,拿着。私:暗地里,私下。 14、没:遮盖,漫过。 15、提携:提起,举起。 16、却:再,还。 17、勒:刻石记功。18、自:自然,当然。19、狂:豪气,豪情。 20、会:当,将要。 21、把:握,持 22、乘:趁着。无时:随时,不分时候。 23、了却:完成。可怜:可惜。 24、汗青:史书。 25、踌躇:(思绪)起伏翻涌。 高中部分 必修一1、贰:从属二主,有二心。2、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3、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4、封:疆界。第一个是使动,第二个是名词。5、阙:侵损,削减。这里是使动。6、邑:封地。 7、揕:刺。 8、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9、振怖:惧怕。振通震。10、引:指身子向上起。11、提:掷击。 12、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13、内:接纳。14、要(yao一声):要通邀,邀请。 15、籍:动词,登记。16、从:使动用法,让…….. 跟从。17、啖:吃。 必修二1、即:就2、耽:沉溺 3、渐:溅湿,浸湿4、言:助词,没有实义 5、遑:空闲,闲暇 6、孔:很7、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8、枉:屈驾存:问候,怀念 9、次:旁边 10、期:至,及 11、兴:发生 12、横:笼罩 13、缪:缭绕、盘绕 14、其:自己 必修三1、坐:徒,空2、当:把着,占着 3、省:曾经4、苦:极 5、因为:于是创作 6、凡:一共。言:字 7、暗:轻声地8、却:退回;转:更、越9、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10、加:副词,更、更加11、直:只是,不过 12、数:细密 13、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4、检:制止,约束。15、罪:归咎。归罪16、劝:劝勉、鼓励 17、就:接近,靠近 18、参:验,检查 19、蒙:继承 20、制:统率 21、制:制服22、赢:担负 23、无:无论 24、道:风尚 25、遗:遗漏、放弃 必修四1、胜:优美的,引申为优越。 2、盈:满。 3、酹:以酒浇地。 4、倩;请揾:擦拭。 5、束:捆绑。6、曲:理亏。 7、均:权衡、比较。 8、奏:呈现、进献。 9、却:退后几步。 10、逆:触犯、违背。 11、严:尊重。 12、倨:傲慢。 13、睨:斜视。 14、案:通按,审察。 15、舍:安排住宿。 16、引:延请。 17、靡:退却。 18、怿:高兴、喜悦。 19、顾:回头看。 20、竟:完毕。 21、肖:才能。22、驽:愚劣、无能。 23、行:辈。 24、没:陷没。 25、候:拜访。 26、论:判罪。 27、当:判处。 28、胁:被威胁。 29、廪:官方供给。 30、穷:失意;厄:困窘。 31、更嫁:改嫁。 32、春秋:年龄。 33、夷灭:消灭。 34、如:按照;让:责备。 35、逾侈:过度奢侈。 36、拟:模仿。 37、下车:官吏到任。 3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必修五1、谏:劝止,挽回2、策:拄着3、畴:田地4、善:喜好,羡慕。行:将要5、委:随从,顺从6、怀:留恋,爱惜 7、宰:县令。出:过 8、披:开,打开 9、扑:满。弥:满 10、甫:刚,顿时。遄,迅速11、穷:困厄,处境艰难 12、赊:远 13、接:结交 14、疏:书,撰写。引:序 15、志:记载 16、胶:粘 17、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控:投,落下 18、果:充实,饱 19、绝:穿过 20、比:合21、夺:强行改变22、鲜:少。祚:福分。息:子 23、婴:绕 24、孑:孤单。吊:安慰 25、逮:及,到 26、矜:怜惜 27、矜:夸耀 28、听:听任,成全 选修一1、矶:水边突出的岩石。2、及:等到。窦:孔,洞。3、杰然:高大的样子。4、潦:积水。5、徙倚:徘徊不肯离去。6、抟:持,抓。7、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8、赪:红色。9、宗:尊奉。10、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11、遁:隐居。12、矍(jué)然:吃惊注视的样子。13、萧然:清冷,空荡。环堵:四墙。 14、阳:通“佯”,假装。 15、许:处所,地方。 16、省:探望。 17、云:语末助词,无实义。 18、过:访问。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命令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意译事物名称。①研习而时之, 不亦GBPJPY?(《十则》)②屠自后割断其股,亦斩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 诳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新制秦,尚何挑鸡鸣狗盗之力哉?(《念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到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① 儿科之好治诅以为功。(《扁鹊见到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齐音节。①公将锣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启衅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 1、则表示同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作。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道》)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则表示承揽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跑。(《扁鹊见到蔡桓公》)③尉剑挺,广起,夺下而杀尉。(《陈启衅家》)3、则表示转折点关系 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皈,不亦君子乎?(《十则》)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沉着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冲动昂扬或鼓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非常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擅长。〕。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擅长。〕。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翻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拓,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在语文初中的学习重点就在于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 一词多义汇释 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 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 (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 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 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 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a动词:完成、完b副词:全部、都) 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

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形容词:困苦不堪) 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 (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 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 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射:赌注。重射:大赌注) 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 (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习:善于,精通) 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 (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跟从) 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定语、状语:现在、现今b正是、刚好 c介词:对着,面对 d副词:一定,必定 e动词:应当。 f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卒:最后)③以俟夫观人风

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

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下册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yì)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 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妙绝.。 ..,以为 ..,微笑,默叹 未几,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 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jī)欲先走。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200个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200个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