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中考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指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4、产生(计将安出《隆中对》)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

18、当:1、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2、将要。(今当远离)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4、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5、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

涉世家》/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4、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5、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26、发:1、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凡:1、凡是(凡曝沙之鸟《满井游记》)2、总共(凡三往《隆中对》)

28、方:1、古代表面积的用语(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长方形(方以长《墨池记》)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墨池记》)

29、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0、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1、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陈太丘与友期》)2、恶、坏(陟罚臧否《出师表》)

32、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口技》)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

34、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二章》)

35、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曹刿论战》)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36、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37、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2、再、又(更上一层楼)3、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8、苟: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9、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吾义固不杀人《公输》)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40、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41、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43、冠: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4、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45、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6、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47、好: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

48、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陈涉世家》)

49、还:1、返回(贫者自南海还《为学》)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0、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祸患(生于忧患《孟子二章》)

51、惠:1、恩惠(大王加惠《曹刿论战》)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52、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王命急宣《三峡》)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53、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2、尽、到(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墨池记》)4、非常、最(初极狭《桃花源记》)

54、寂:1、平静(视端容寂《核舟记》)2、寂静(寂寥无人《小石潭记》)

55、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56、间: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2、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3、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57、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公输》)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公输》)4、拜见(子墨子见王《公输》/乃入见《曹刿论战》)5、知道,,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8、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隆中对》)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曹刿论战》)4、扶,持(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59、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60、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61、具:1、同“俱”,全、都(百废具兴)2、具有(各具情态)3、详尽,详细(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62、绝:1、极点(以为妙绝《口技》)2、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3、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64、苦:1、苦于(苦秦久矣《陈涉世家》)2、使……苦(苦其心志《孟子二章》)3、愁(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65、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2、使……快乐(钟鼓乐之《关雎》)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66、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67、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二章》)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孟子二章》/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伤仲永》)4、物资(利尽南海《隆中对》)

68、隶:1、属于(世隶耕《伤仲永》)2、跟着(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69、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三峡》)2、善良(此皆良实《出师表》)

70、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马说》/把酒临风《岳阳楼记》)2、来到,在(临溪而渔《醉翁亭记》/临池学书《墨池记》)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71、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满井游记》)2、鱼(呷浪之鳞《满井游记》/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72、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陈涉世家》)

73、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74、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75、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76、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77、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78、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

79、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

(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0、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姑且(存者且偷生)

81、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2、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83、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4、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5、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86、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87、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88、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89、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0、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墨池记》)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3、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着《口技》)

91、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92、上:1、上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皇上(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93、少:shǎo1、一会儿(少时《狼》)2、稍微(意少舒《口技》3、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4、shào,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94、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送东阳马生序》/屋舍俨然《桃花源记》)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公输》/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95、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2、十分(君美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96、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

97、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98、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晏子使楚》)

99、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0、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

101、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02、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03、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04、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05、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晏子使楚》/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2、光着(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徒步则汗流浃背《满井游记》)

106、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墨池记》)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墨池记》)107、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08、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观潮》)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10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伤仲永》)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110、鲜:1、鲜艳(芳草鲜美《桃花源记》)2、xiǎn,少(陶后鲜有闻《爱莲说》)111、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12、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113、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陌上桑》)2、道歉(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114、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3、确实(谓为信然《隆中对》/岂信然邪《墨池记》)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115、行:1、品德(性行淑均《出师表》)2、动词,走,行军(行收兵,比至陈《陈涉世家》)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陈涉世家》)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5、往,去(乃行卜《陈涉世家》)

11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核舟记》)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117、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1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19、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2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满井游记》)2、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21、夷:1、平(船背稍夷《核舟记》)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南抚夷越《隆中对》)

122、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遗风余思《墨池记》)

12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石壕吏》)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4、已经(骨已尽矣《狼》)12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吾义固不杀人《公输》)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

义《鱼我所欲也》)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出师表》)

12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2、认为……奇怪(父异焉《伤仲永》/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26、易:1、交换(寒暑易节《愚公移山》/寡人予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2、容易(难者亦易矣《为学》)3、轻视(贼易之《童区寄传》)4、买(易以百金)

127、意:1、心情(意少舒《狼》)2、神情、态度(意暇甚《狼》)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

128、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129、盈:1、满(曾不盈寸《核舟记》)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曹刿论战》)130、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2、因此(遂用猖獗《隆中对》)

131、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蒹葭》)132、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满井游记》)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133、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给(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134、欲:1、想要(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愿望(从民欲也)

135、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136、缘:1、缘故2、沿着(缘溪行《桃花源记》)

137、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138、再:1、第二次(再而衰《曹刿论战》)2、两次(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139、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3、尚、还(曾不盈寸《核舟记》)140、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公输》)2、直言劝谏(知而不争《公输》)141、指:1、手指(人有百指《口技》)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口技》)3、指点(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4、意图(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142、至:1、极点(寡助之至《孟子二章》)2、到(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周到(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143、志:1、标记(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做标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志向(人之立志《为学》)4、立志(非志无以成学)

144、质:1、询问(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2、资质(非天质之卑《墨池记》)145、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石壕吏》)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墨池记》/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隆中对》)

146、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47、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48、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隶属,归属(徒属皆日《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49、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150、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公输》)2、您(愿借子杀之《公输》)3、儿子(子又生孙《愚公移山》)

151、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2、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152、足:1、脚(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2、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3、足以(以中有足乐者)4、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53、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陈涉世家》)2、最终(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154、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孟子二章》)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55、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陌上桑》)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口技》)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4、犯罪(何坐?坐盗《晏子使楚》)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

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3、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8、屏弃而不用(《为学》)屏通摒,摒弃。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1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5、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6、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1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20、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2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4、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2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2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2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2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29、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无通毋,不要

3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1、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35、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36、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3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38、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39、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0、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4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4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3、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44、汤熨之所及(《扁鹊见蔡桓公》)汤通烫,用热水捂

45、火齐之所及(《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药剂

4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4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48、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49、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5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51、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52、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53、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1、戚[今]旁系亲属。[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2、妻子[今]爱人(女方)。[古]妻子和子女。[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

3、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①用来,靠它来。[例]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②……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5、无论[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更不必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稍稍[今]稍微。[古]渐渐地、慢慢地。[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7、唧唧[今]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织布机声。[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8、豪杰[今]才能出众的人。[古]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9、何苦[今]不值得做,犯不着。[古]哪怕,怕什么;怎怕。[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10、肉食[今]肉类食物。[古]指享受优裕的大官。[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1、卑鄙[今]品质恶劣。[古]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2、垄断[今]把持独占。[古]山川阻隔。[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13、烈士[今]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古]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4、牺牲[今]为正义而死。[古]用作祭礼的牲畜。[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15、交通[今]来往和运输。[古]交错相通。[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16、虽然[今]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古]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17、开张[今]店铺开业。[古]广泛。[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8、学者[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9、无赖[今]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活泼好玩。[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20、可怜[今]值得怜悯。[古]①值得同情。[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②让人怜爱[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1、中间[今]当中。[古]中,当中;间,夹杂着。[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2、以为[今]认为。[古]以,把;为,当做。[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23、可以[今]能够。[古]可,可以;以,凭,靠。[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24、从而[今]连词。[古]从,跟随;而,而且。[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25、会计[今]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古]会,聚会;计,商议。[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26、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古]不一定。[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7、作文[今]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写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8、感激[今]深深的感谢。[古]感:感动;激,奋激。[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9、痛恨[今]十分憎恨。[古]痛心遗憾[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0、再[今]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古]数词。两次,第二次。[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虚词(12个)

一、之

1、人称代词,他(们),她(们),代人。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远看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③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好,好像在水的中央。

④代词,她们,指……的句子还未发现。

2、代词,它,它们,代物。

①驱之别院。译文: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抬头观看它们(久了),脖子因此变僵硬了。

3、指示代词,它,指……

①操蛇之神闻之,译文:拿/持蛇的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

②闻之,欣然规往。译文:听说太守派人找不到桃花源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助词

1、助词,的。

以君之力。凭你的力量。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①公将鼓之。译文: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

②怅恨久之。译文: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5、动词,到,去,往。

①辍耕之垄上。译文: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上。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文:又暗地里派吴广到次所旁丛祠中。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送孟浩然之广陵。

⑥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等到到了集市却忘操之。

二、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可译为“在”“到”“从”“向”“对”“给”。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之时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望我。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青色是从蓝草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④告之于帝。译文:向神话中的天帝禀告了这件事。

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文:对桓帝、灵帝没有不叹息痛恨的。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译文:我不能拿十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②人之食于虎,无怪矣。译文: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3、表比较,可译为“比”“过”“跟……相比”。

①苛政猛于虎也。译文:苛酪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

③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译文:老虎的力气,跟人相比不止大一倍。

三、以

1、介词,凭,靠;用,拿;按照,根据;因为,由于。

①何以战?译文:靠/凭什么作战?

②以刀劈狼首。译文:用刀砍狼头。

③必以分人。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④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

实情判断。

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连词

①表并列,可译为“并且”“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译文: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的人就多;险峻并且远地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②表目的,可译为“以便”。

以光先帝遗德。译文:以便发扬光在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③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伤先帝之明。译文: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

④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来”。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

⑤同“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译文:得到鱼肚子中的字条,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

3、动词,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四、其

1、人称代词,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的;她的;自己的。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稍稍点点头。

②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译文:它打算钻洞进去,以便攻击他的背后。

③惧其不已。译文:害怕他们不停止。

④吾视其辙乱。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

⑤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⑥增其旧制。译文:扩大它的原来的规模。

⑦A、其夫呓语。译文:她的丈夫说梦话。

B、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译文:羊子终于被她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到老师身边完成了学业。

2、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又前行,想走完这片树林。

②其船背稍夷。译文:那船的底部稍平一些。

③其一犬坐于前。译文: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

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裕。

3、副词,表反问,难道。

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译文:其如土石何?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大概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5、助词,表期望、命令,可译为“可要”“一定”

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一定/可要答应我。

五、而

1、表并列,可译为“又”“和”“并且”“一边,一边”“或不译。

①中峨冠而髯者为东坡。译文: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有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译文:永州的郊外出产奇的蛇,长有黑色的底子和白色的花纹。

③敏而好学。译文:聪明并且爱学习。

④儿含乳啼,好拍而呜之。译文:小孩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边拍着小孩,一边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⑤溪深而鱼肥。译文:溪水深,鱼儿肥。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有先后关系)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就消失了。

④日出而林霏开。译文: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知识接着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⑥愠故而知新,译文:温习旧的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

⑦启窗而观。译文:先打开,后观看。

⑧野芳发而幽香。译文: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3、表转折,可译为“却”“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出淤泥却不受沾染。

②千里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表修饰,可译为“着”“地”,或不译。(“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同曲智叟笑着阻止他说。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纷纷地摆在前面的,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③朝而往,暮而归。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六,为

1、介词,为,向,对;给,替;因为,为了。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不值得向/对外面的人说。

②为天下昌。译文:向天下人发出昌导。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译文:替我祭奠望诸君的坟墓。

⑤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不要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

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介词,被。

若为佣耕。译文:你被雇佣耕作。

3、动词,认为,当作,做,当,担任,刻,是,筑,成为。

①孰为汝多知乎?译文:谁认为你聪明呢?

②武陵人捕鱼为来。译文: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

③以牒为械。译文:把木片当作器械。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译文: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吗?

⑤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译文:陈胜,吴广都被编入强迫去守边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⑥为宫室,器皿……译文:刻宫室,器皿……

⑦项燕为楚将。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

⑧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文:(用土)筑台并在台上盟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

⑨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译文:靠近岸边,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大石,成为岩石。

七、者

1、代词,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的原因。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马能日行千里的,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

③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和容易的吗?做它,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容易了。

④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需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的东西,所以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啊!

2、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译文:陈胜是阳城人。

②粟者,民之所种。译文:粟是百姓种的。

3、助词,与“也”连用,表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助词,表停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岁将近九十了。

5、助词,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译文:这几样都是用兵的吕祸患啊!

②或异二者之为。译文: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八、何

(一)、代词。

①代词,什么。译文:何以战。凭什么作战。

②代词,为什么。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愁铲不平呢?

③代词,哪里。

君将何之?译文:您打算去哪里?

④代词,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可译为“把……怎么样?”

(二)、副词,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九、然

1、助词,地,……样子。

①杂然相许。译文:纷纷地表示赞同。

②屋舍俨然。译文:房屋整齐的样子。

③若听茶声然。译文: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代词,这样,如此。

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虽然)如此,那么……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

3、认为……是对的。

吴广以为然。译文:吴广认为陈胜对形势的分析是对的。

4、连词,然而,可是,但是。

风力虽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仅仅(只是)走路就会汗水流出来湿透背。

十、焉

1、人称代词,他,它。

①复到舅家问焉。译文:又到舅舅家问他。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以便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译文:况且怎么处置挖下来的土石呢?

译文: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

②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不再有人从这里出来,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③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译文: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借旁边的人家(邻居)的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

④今吾子又死焉。译文:如今我的儿子又死于这。

4、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可译为“了”“呢”“啊”。

①无陇断焉。译文:没有山冈阻隔了。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译文:现在越国已经驯服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十一、则

1、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①战则请从。译文: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你去。

②然则何时而乐邪?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③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仅仅走路就汗出浃背。

2、连词,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家拂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表转折,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运到了却无所用。

4、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像。

十二、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2、与“为”连用,构成“为……所”句式,表被动。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译文:只剩下敌船被火焚烧。

3、与“以”连用,构成“所以”词组,……的原因,用来,用来……的方法,用这些来/用这来/借此。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③吾知所以距子矣。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能的。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

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积累卡片: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是“用船”的意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 “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攘除凶(《出师表》)“凶”,形容词作名词,“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①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②《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岑文本:唐大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吉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則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推基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词语(深度整理)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二.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 ②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③不复出焉。(焉:从这里。)——《桃花源记》

2020届中考145个文言实词

2020届中考145个文言实词表 说明:根据上海市最新考纲整理,打*号的是新增字词,释义从古汉语常用字典整理。 整理:悠悠的雨 (一)145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乘持从达当道 得尔伐犯方负赋更苟故 顾观归过好号还会惠及 极计济假间简见竭尽进 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难平戚强 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若 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 使释市恃数属说素汤徒 亡为委务鲜向效谢信行 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 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 缘远云章知止志致质专 走足卒作坐 卑鄙布衣菲薄其实亲戚 驱驰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1.比: ①并列,靠近 ②及,等到(……的时候) 2.鄙: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 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 5.乘:坐、架(车) 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 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 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 9.当:①在(某时,某处)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 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 11.得:①得到,收获(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 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 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

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一种文体 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 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②拜访③还,反而 22.观:①仔细看,看(观赏)②景象 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 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失,犯错⑥过分,过于⑦超过,过了 25.好:喜欢,爱好 26.号:①大叫,呼啸②称号,别号 27.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 28.会: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适逢,正好,恰巧 29.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②同“慧”,聪明 30.及:①到,至②等到……时③比得上④以及,和,与 31.极: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 32.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 33.济:有利,有益 34.假:①假装,与“真”相对②借 35.间:①中间②期间③间或,偶尔④夹杂,参与 36.简:①挑选②选拔 37.见: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38.竭:尽,完(耗尽,消失)(全部用上) 39.尽:①完,没有了(吃光)②全部,都(毫无保留) 40.进:①前进,与“退”相对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奉献 41.居: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42.举:①举起,抬起②选拔,推荐 43.具:①具备,具有②器具,用具③通“俱”,全部,详细地 44.俱:①一起,在一起②全,都 45.聚:集合,征集 46.遽:①立即②就,竟 47.决:①决断,判定②解决 48.绝:①断②与世隔绝的③极,非常④停止,消失 49.类:①类推,类比②类似,像 50.临:①靠近②来到③面对,对着④正当,将要,就要 51.虑:①考虑,打算②思虑,思想,心思③担心,顾虑 52.论:①说②议论,谈论③评定,判定 53.漫:随意,随便 54.明:①明亮,光明(透亮)(普照,明媚)②清楚,明白,明确③英明④次,下一个 55.名:①名字,名称②命名,给……取名③名声,名望④有名,出名⑤说出,指出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

中考备考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中考备考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一)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七年级下册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 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5.满坐.寂然(“坐.”通“座”) 6.止.有剩骨(“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选贤与.能(“与”通“举”) 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7.略无阙.处(“阙”通“缺”) 八年级下册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

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 九年级上册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九年级下册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 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6.亲戚畔.之(“畔”通“叛”) 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17.始一反.焉(“反”通“返”)

中考语文 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2021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持续关注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催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露。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假设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根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响、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①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 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 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陈涉世家》) 19、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1、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诸位,表多数(公等 遇雨《陈涉世家》) 23、度: 1、dúo 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 飞《木兰诗》) 24、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9、分: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 fa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2、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f 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夫齁声起 /罗敷自有夫《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 38、苟: 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 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0、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42、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景色 ,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 /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43、冠: 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4、光: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45、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6、过: 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 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47、好: 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指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4、产生(计将安出《隆中对》)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 18、当:1、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2、将要。(今当远离)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4、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5、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1、比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服从……④参与,例如:从政。 ⑤介词:由,自。⑥比较:随——从(积极主动,经过主观判断。) 9、当

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卑微〔先帝不以臣卑劣?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安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23、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渡过、越过〔关山度假设飞?木兰诗?〕 24、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9、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2、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口技?〕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 38、苟: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0、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十那么?/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4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风光,景象〔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43、冠: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4、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假设有光?桃花源记?〕 45、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6、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47、好: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

中考每篇文言文字词汇总

陋室铭字词:名、灵、馨、鸿儒、鸿、调、素琴、丝竹、案牍、 爱莲说字词:蕃、独、染、濯、涟、妖、蔓、枝、益、亭亭、植、亵玩、鲜、宜三峡字词:自、略无、阙、自非、亭午、夜分、曦、襄、沿、溯、或、虽、奔、疾、素湍、素、绝巘、飞漱、良、霜、肃、属引、凄异、响、哀转、绝 答谢中书书字词:交辉、四时、时、歇、颓、沉鳞、竞、与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户、欣然、念、遂、寝、相与、空明、交横、盖、但、耳 富贵不能淫字词:岂、诚、天下熄、焉、命、戒、往、女、敬、戒、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由、淫、移、屈、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字词:城、郭、环、池、委、去、域、以、固、威、得道、寡、至、畔、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字词:发、举、饿、空乏、拂、乱、动、忍、曾、恒、

衡、作、征、发、喻、入、拂、出、敌、 桃花源记字词:缘、鲜美、落英、缤纷、异、穷、仿佛、极、才、豁然、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交通、悉、黄发、垂髫、怡然、乃、具、要、咸、率、妻子、绝境、遂、乃、无论、叹惋、延、语、不足、扶、向、志、及、欣然、规、未果、寻、问津 小石潭记字词:乐、尤、冽、卷、坻、堪、翠蔓、约、许、澈、佁然、俶尔、翕忽、斗、蛇、犬牙、凄神寒骨、悄怆、邃、清、隶 虽有嘉肴字词:旨、至道、困、自反、自强、相长、学 北冥有鱼字词:冥、怒、海运、志、水击、抟、扶摇、去、息、野马、息、其、是

马说字词:祗、骈、槽枥、称、一食、或、食、见、且、策、以、道、尽、材、通、临、其 醉翁亭记字词:环、尤、蔚然、秀、翼然、名、辄、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霏、暝、芳、秀、伛偻提携、临、洌、蔌、杂然、陈、酣、弈、觥、筹、苍颜、颓然、已而、阴翳、翳、乐、谓 岳阳楼记字词:略(自己看书) 湖心亭看雪字词:绝、拏、拥、毳、雾凇、一、惟、芥、而已、焉得、更、强、白、客此、及、莫 鱼我所欲也字词:苟得、恶、患、避、如使、非独、是心、丧、蹴、不屑、万钟、辩、何加、奉、得、与、乡、已、本心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 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 2.古今异义 可以 ..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 3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最新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最新 2021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词语解释 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②越明年(及、到) 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 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 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 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 ⑨横无际涯(边际) 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南极潇湘(尽) 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辉)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樯倾楫摧(桅杆;桨) 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 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 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 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 27把酒临风(持,执) 28嗟夫(唉) 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 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一词多义 ①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②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③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④通然则北通巫峡(通向)(政通人和(顺利))

⑤极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此乐何极(穷尽)) ⑥开开我东阁门(打开)(连月不开(放晴)) ⑦一在洞庭一湖(整个)(而或长烟一空(全)) ⑧空长烟一空(消散)(浊浪排空(天空)) ⑨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 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气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古义:景象,景致) ②微斯人微今义:微小(古义:没有)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今义:看(古义:景象) ④越明年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第二年) ⑤浊浪排空排空今义:全部去除掉(古义:冲向天空)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今义:丈夫,夫人(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⑦至若春和景明景今义:景色(古义:日光) ⑧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今义:学生习作(古义:写文章) ⑨增其旧制制今义:制度(古义:规模) ⑩前人之述备矣备今义:准备(古义:详尽) 去国怀乡国今义:国家(古义:国都) 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解析 1、爱莲说 (1) 2、河中石兽 (3) 3、五柳先生传 (5) 4、小石潭记 (6) 5、曹刿论战 (8) 6、出师表 (9) 7、湖心亭看雪 (11) 8、陋室铭 (12) 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 10、唐雎不辱使命 (15) 11、鱼我所欲也 (16) 12、岳阳楼记 (18) 1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14、醉翁亭记 (21) 1、爱莲说 一、重点字词 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及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