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然后隔腹横筋膜摸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术后取平卧位。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伤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亦可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3周不可剧烈活动,2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3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word精品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 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 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 4 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 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 4 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⑴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 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 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 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 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然后隔腹横筋膜摸 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 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 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 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基底动脉交界处支架植入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血管内成形治疗手术记录单 姓名:性别:男年龄:73 科别:住院号: 手术时间:造影号: 手术名称:右侧椎动脉V4段与基底动脉交界处支架植入术 手术者: 麻醉方式: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麻 手术过程: 吸入,拟行右侧椎动脉V4段与基底动脉交界处次全闭塞支架植入术,术前2小时尼莫通3ml/h泵入;术前查体:神清、语利,四肢活动自如,BP:163/82mmHg,心率73次/分,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10ml局麻,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置入6F动脉鞘,8:20给予肝素2000u入壶(此后每小时追加500u)。沿6F动脉鞘送入260cm超滑导丝、5F VTK导管, 260cm超滑导丝送至右锁骨下动脉远端,5F VTK导管送至右锁骨下动脉,采用导丝交换技术,退出5FVTK导管,交换入6Fguiding 导管(已连接好Y阀、三通三联板和肝素生理盐水装置)至右锁骨下动脉,手推造影作右前斜位路径图,在路径导引下将180cmPT2微导丝送入右椎动脉V2远端,泥鳅导丝不能跟进入右椎动脉,换入260cm超硬导丝仍不能进入右椎动脉,退出6Fguiding导管,换入Simmon2导管+260mm泥鳅导丝,Simmon2导管进至右锁骨下动脉,但泥鳅导丝不能进入右椎动脉,退出Simmon2导管及泥鳅导丝,沿鞘送入6Fguiding导管+Prowler14微导管+300mmWizdom微导丝至右锁骨下动脉,微导管微导丝仍不能进至右椎动脉。8:45患者躁动,查体意识不清,呈去脑强直状态,呼吸深大,立即退出微导管微导丝,手推造影见右椎动脉血流至V4起始处,V4以远血流终断,通知麻醉医师作全麻,在全麻准备同时,退出6Fguiding导管+Prowler14微导管+300cmWizdom微导丝及180cmPT2微导丝,沿鞘送入5Fhunter导管+260cm泥鳅导丝至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前,并将260cm泥鳅导丝送入右椎动脉V2段(9:10),采用导丝交换技术交换入6Fguiding导管至右椎动脉V2段,退出泥鳅导丝,沿6Fguding导管送300cmPT2微导丝入右椎动脉,置于右大脑后动脉,沿300cmPT2微导丝送入PC3.0*18mm球囊扩张支架至V4段,压力泵加压10atm*3s,手推造影支架扩张贴壁良好,残余狭窄率20%,右椎动脉远端血流恢复(9:20,此时患者平静,但仍意识不清),并见支架以远V4与基底动脉交界处次全闭塞(狭窄率95%),退出支架输送装置,再沿300cmPT2微导丝送入Appolo2.5*13mm球囊扩张支架至V4与基底动脉交界处(与前一支架重叠约5mm),压力泵加压10atm*3s,造影支架扩张贴壁良好,残余狭窄率20%,退出支架输送装置,椎动脉正侧位造影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右小脑后下动、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前下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显影良好(9:30)。观察10分钟再次造影结果同前,退出微导丝及guiding导管,暂保留动脉鞘,手术结束。但患者呈浅至中昏迷,眼球向左凝视,刺激右上肢无活动,呼吸表浅,血压85/52mmHg,心率68次/分,给予贺斯静点,观察10分钟后血压至115/48mmHg,呼吸较前稍平稳。立即行急诊头颅CT未见出血,送回病房。 医师签字:上级医师签字:

腹股沟疝首次病程记录

病历附页 姓名:蒋稳芝 科室: 外妇科 床号:29床 住院号:9636 云南省统一住院病历 第 页 病历附页 1 首次病程记录 2014-02-28 12:00 患者:蒋稳芝,女,82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年”于2014年2月28日10: 40入院,我于2014年2月28日10:41到病房查看患者,其病史特点如下: 一、 病例特点 患者老年女性于4年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 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入院查体: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 ×6.0cm 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3-5次/分。。实验室资料:暂缺 二、拟诊讨论: 诊断:1、右侧腹股沟斜疝,诊断依据:1)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余年;2)查体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 ×6.0cm 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3)辅助检查:暂缺。拟诊讨论:1、腹股沟直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崁顿。与该患不相符。2、股疝: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窩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咳漱冲击感也不明显。与本病例不符,可以排除。3、交通性鞘膜积液: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透光试验阳性。超声有助于诊断。。 三、诊疗计划: 1三级护理,普食;2、完善血、尿常规,血凝,肝功,肾功,血糖,免疫常规,心电图,

右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记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手术记录单 姓名: 性别:男年龄:59岁科别:神内二住院号:造影号: 手术时间: 手术名称:右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手术者: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手术过程: 今日14:00在局部麻醉+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下,于 右股动脉入路行右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术前2小时尼膜同 3ml/h泵入。术前查体:P61次/分,BP165/70mmhg,神清语利,面 纹等深,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深浅感觉正常,布氏征(—),克氏征(-),NIHSS评分0分。常 规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10ml穿刺点周围浸润麻醉,采用改 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置入8F动脉鞘,此时给予肝 素3000u入壶;沿动脉鞘送入260cm超滑导丝+5F VTK导管+8F Guiding(外接Y阀+三联三通,Y阀持续滴入肝素盐水)导管组,260c m超滑导丝送至右锁骨下动脉远端并引导5FVTK导管至右锁骨下动脉近端,沿5FVTK导管将8F Guiding置于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开口处,撤出5FVTK导管。多角度造影显示右椎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狭窄率85%,长约5mm。做右椎动脉正侧位路径图,在路径图指引下将Filterwire保护伞(3.5-5.5mm190cm)小心越过狭窄处送至右椎动脉V2段远端,撤出保护伞鞘管打开保护伞,造影显示保护伞位置良好,此时P58次/min,BP170/80mmhg,尼莫通调至8ml/h。在路径图引导下沿保护伞导丝将4mm×13mmFirebird 球扩支架送至狭窄段,多角度观察对位准确后,球囊逐渐加压8atm释放支架,持续约2秒,可见支架顺利张开,此时造影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欠佳,残余狭窄率50%,行第2次球囊扩张,压力9atm持续2秒后快速减压,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30%,行第3次球囊扩张,压力13atm持续2秒后快速减压,造影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无移位,表面光滑,残余狭窄率10%,前向血流好。扩张前血压140/75mmHg,心率56次/分,扩张后血压180/100mmhg,心率62次/min,尼莫通调至10ml/h。撤出支架输入系统。观察20分钟再行右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段支架位置准确,贴壁良好,右侧椎动脉前向血流好,未见血管急性闭塞,基底动脉及分支显示良好。此时血压185/105mmhg,心率65次/min,给予亚宁定25mg壶入。沿保护伞微导丝送入保护伞回收系统,撤出保护伞,伞内未见脱落碎屑,再行右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段支架位置准确,贴壁良

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腹股沟直疝常发生在老年人,多为腹壁的薄弱所造成,与由先天性缺损所致的腹股沟斜疝不同,故在修复时,应注意加强局部腹壁。 [手术步骤] 1.显露直疝外突部皮肤切口应比斜疝修复术稍偏内侧。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开联合肌腱,向下拉开精索,即可显露出直疝的外突部和附近组织结构。 2.环形切开疝基底部腹横筋膜分离并拉开精索后,先向内上方提起直疝突出部分,在其下缘用刀环形切开疝基底部的腹横筋膜[图1-1]。再向外下方拉开直疝,同样切开疝基底部内上缘的腹横筋膜,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向外突出的,故切开基底部外侧时,要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待整个基底部环形切开后,用止血钳向上提起切开的腹横筋膜远端缘,这部分腹横筋膜即被外翻呈杯状,并将其剥离[图1-2]。 3.分离疝囊分离腹膜外脂肪,显出直疝疝囊。用止血钳夹住疝囊顶部提起,沿疝囊壁将疝囊与膀胱作锐性分离,最后将疝囊完全分出。这样,既可估计其范围大小,又可稳妥地切开疝囊进行处理[图1-3]。

4.切开疝囊无论是进行斜疝修复或是直疝修复,都必须切开疝囊。如果轻度提起疝囊不予切开,仅在疝囊颈部简单结扎,既不能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又可能误伤内脏。切开并提起疝囊,仔细检查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腹壁下动脉在直疝疝囊颈的外侧,而髂内动脉分出的闭合的脐支则常在直疝疝囊颈的内侧[图1-4]。 5.切除疝囊、缝合囊颈将疝内容物放回腹腔,清理疝囊后,在靠近疝囊颈部切除疝囊囊壁。因直疝疝囊颈一般较宽,不易行内荷包缝合或单纯缝扎,故常行间断缝合关闭。缝合宜使用4-0号丝线,第1层是间断褥式缝合,第2层是间断8形缝合[图1-5]。

泪小管断裂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姓名: xx性别:男年龄:22岁科别:泪道科 病室:306 床位:25床住院号:xx 术前诊断:1. 左眼下泪小管断裂 2.左眼上、下睑皮肤软组织撕裂伤 3. 左眼上泪小管断裂?4.左眼球钝挫伤 术后诊断:1. 左眼上、下泪小管断裂 2.左眼上、下睑皮肤软组织撕裂伤 3.左眼球钝挫伤 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者:xx 拟行手术:左眼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支架置入+眼睑皮肤裂伤清创缝合+眼睑成形术 实施名称:左眼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支架置入+眼睑皮肤裂伤清创缝合+眼睑成形+结膜囊成形术 手术医师:xx 助手:xx 手术时间:2017年xx月20日15时05分至xx时02分术中出血:10ml 手术步骤: 1.患者取平卧位,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左眼伤口周围,彻底清创、清除局部血块,分泌物, 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1)表面麻醉: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分4次滴左眼(2)神经阻滞麻醉+局部 浸润麻醉: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含肾上腺素)1.0 ml左行眼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眼睑伤口 周围粘膜下0.5ml局部浸润麻醉。 3.探查情况:连接显微镜,仔细探查见左眼上下睑均肿胀,将上睑提起后见上眼睑内侧皮 肤软组织全层不规则撕裂伤,约2cm,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上泪小管离断,原上泪小点周围 已经撕裂缺失,下眼睑内约1/2皮肤软组织全层不规则撕裂伤伴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裂伤范 围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睑板、睑结膜),约3cm,眼睑结构紊乱,下睑外翻畸形,眼睑闭合 不全,下泪小管离断,原下泪小点周围已经撕裂缺失。 4.泪小管吻合及泪道支架置入:在显微镜下自残余断端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仔细反 复寻找左眼上、下泪小点断端,寻见残余泪小管残端后,冲洗泪道时见冲洗液流入鼻腔,少部 分返流,将残余泪小管断端吻合,用泪道扩张器仔细轻探泪道各段直到下鼻道,将带探针的鼻 泪道支架顺着扩张成形后的残余泪小管断端、泪总管、泪囊、鼻泪管通道置入,使支架管贯穿 全泪道,上下泪小管吻合断端周围仅留5mm 环管暴露,去掉支架前端探针,调整支架长度, 鼻内窥镜下检查见支架尾部留置于鼻腔内,鼻腔内少许血性分泌物,未见活动性出血。 5.上睑缝合:将左上睑向上轻提起,暴露创面,止血后,用7-0可吸收缝线先连续缝合睑 结膜面,修复使结膜囊成形,继续逐层缝合睑板、皮下组织,修补眼睑缺损组织,缝合关闭皮

最新整理TAPP手术记录教学内容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手术记录 姓名:程启性别:男年龄:63岁 病区及床号:7W601床住院号:589981 手术日期:2009-02-16 术前诊断:左腹股沟疝手术者: 术后诊断:左腹股沟斜疝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名称:TAPP(单侧、双侧)麻醉员: 手术经过: 患者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下做约1厘米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白线,直视下置入10毫米Trocar及腹腔镜,探查腹腔,见侧腹股沟疝,余腹腔脏器异常。在腹腔镜监视下于置入第一穿刺器(5毫米Trocar),第二操作孔位于,穿刺置入5毫米Trocar。充CO2至腹膜前间隙内压力为12mmHg。 回纳侧疝内容物后横断疝囊,疝囊约厘米×厘米,疝环直 径厘米,疝囊经腹壁下血管外侧突出,于疝环上缘横行切开腹膜自同侧脐内侧襞至同侧髂前上棘水平,游离腹膜前间隙,内侧过中线,外至髂前上棘,下至耻骨梳韧带下2cm,壁化精索,检查(有、无)复合疝,。保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补片型号_________________ ( 厘米×厘米),展平后覆盖肌耻骨孔,内侧过中线,外侧到髂前上棘水平腰大肌表面,下方进入Retzius 间隙过耻骨梳韧带和耻骨结节,以3-0 Prolene缝线关闭腹膜。 侧同样方法操作,疝囊约厘米×厘米,疝环直径厘米,位于腹壁下血管侧,检查(有、无)复合疝,。将疝囊横断。置入补片型号__________________ ( 厘米×厘米),两张补片于中线处重叠约2厘米。 术中(有、无)分破腹膜,及处理。 创面注入0.5%布比卡因ml。 直视下放尽CO2气体后关闭各切口(脐下切口缝合前鞘)。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满意,术后患者转入复苏室。 备注:手术时间:_____min 记录者:

手术记录模板 整理版

1神经膈神经-上干前股,健侧颈7-桡浅、腓肠-肩胛上、上干后股 1、全身麻醉显效后,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转向健侧,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锁骨上一横指平行于锁骨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切断结扎颈外静脉,切断结扎肩胛舌骨肌及颈横动静脉后打开臂丛神经外脂肪垫,暴露臂丛神经根干部,见右臂丛神经C5、6根完全撕脱,周围大量疤痕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神经质硬,外膜明显增厚,仔细分离出C5、6、7神经根及上中干;C8、T1连续性尚完整。 3、于前斜角肌浅层分离出膈神经,见膈神经包埋于疤痕之中,神经质地尚可,仔细分离后刺激膈神经,见膈肌收缩良好。于斜方肌深层分离出副神经,刺激副神经,未见斜方肌收缩。 4、行术中EMG检查示:刺激C 5、 6、7,上中干,于皮层均未记录到SEP,C8、T1可记录到SEP。 5、于上干起始部分离出肩胛上神经,切断备用。分离出上干前、后股,切断备用。于对侧锁骨上切口,分离暴露健侧C7神经根,经EMG检测证实无误,局封后,切断患侧膈神经及健侧C7神经根,备用。 6、切取20cm桡浅神经及腓肠神经各一股。 7、行神经移位:膈神经——8-0prolene线端端束膜吻合——》上干前股, 健侧C7——8-0prolene线20cm桡浅神经端端束膜缝合+20cm腓肠神经一股]——>肩胛上神经及上干后股,神经吻合无张力,吻合口周围包绕生物防粘连膜。 8、彻底止血,清洗伤口,逐层缝合伤口,置引流皮片一根。包扎后头臂支架固定。 9、术顺,术后安返病房。 2神经左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肌皮神经移位术 1、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常规消毒铺巾。 2、取左锁骨上二指横切口,约8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向深面分离,注意保护颈横血管(结扎颈横动静脉),结扎肩胛舌骨肌,打开脂肪层,暴露此处臂丛,见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EMG示无SEP。 3、在前斜角肌内侧找到膈神经,刺激膈神经膈肌收缩,游离足够长度后,用利多卡因切断,备用。 4、锁骨下斜行切口,约8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向深面分离,注意保护头静脉,仔细探查切口外侧深面,找到肌皮神经,游离足够长度后用利多卡因局封后切断,备用。 5、左前臂桡侧纵行切口,约15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浅筋膜下找出桡浅神经,游离约15cm 长度后用利多卡因局封后切断,备用。 6、行膈神经---(桡浅神经)---肌皮神经,用8/0proline线缝合,缝合无张力。 7、充分止血后,清洗伤口,置入立止血,用医用可吸收膜包绕神经周围。缝合伤口,置皮片引流3枚。头臂架外固定。术顺,安返 3神经膈神经-上干前股前外侧束、副神经-肩胛上神经移位 1、全麻显效后,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锁骨上平行锁骨一横指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臂丛神经。 3、见臂丛神经根部完全撕脱,锁骨上局部见根部呈团块状,部分回缩至锁骨下,局部瘢痕粘连;暴露出副神经、膈神经,连续性存在,局部无明显卡压。 4、术中刺激副神经、膈神经反应良好。刺激右臂丛神经根未引出SEP。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Repair of DirectInguinal Hernia 腹股沟直疝较斜疝少见,多发于老年人,术后复发率较斜疝高。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直疝都应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控制症状以后手术。 2.术前1周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 3.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置尿管,以免手术误伤膀胱。 4.巨大疝,术前需卧床休息3天,使疝内容物还纳。局部组织疏松,减轻水肿,有利于术后愈合。 5.特殊巨大疝,腹腔脏器有一部分降入疝囊内,突出腹外。若估计手术不能将内容物完全还纳,术前可作气腹,以扩大腹腔。 6.绞窄疝,术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可给胶体液防止休克,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在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麻醉】 可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较理想,其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中可嘱病人增加腹压,以辨别斜疝和直疝。修补前后,嘱病人抬头或抬肩检测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和修补效果。 【体位】 平卧位,床脚略抬高。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介入手术相关记录模板

术后小结—肝癌 基本信息: XX 手术名称、方式:肝动脉腔内栓塞术 +腹腔动脉化疗灌注术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经过:术中详见手术记录。术程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出血约 10ml,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诊断:直肠癌切除术后、肝转移性恶性肿瘤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注意监测各 项生命体征,行护肝、镇痛、镇吐等对症治疗。 患者今日上午局麻在介入手术室行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 征,行护肝对症治疗;术后诊断:肝癌。 患者今日上午在介入手术室行局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化疗术,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右下肢制动8小时,并 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护肝对症治疗。 患者今日凌晨急诊全麻在DSA室行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取栓及右侧髂动脉成型术,术中切开双侧股动脉,取出大量血栓,并于右侧髂动脉植入2枚血管支架,术程顺利,无并发 症,术毕安抚病房,行抗凝、抗炎、保护肾功能等对症治疗,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今日上午在介入手术室局麻下行经皮穿刺左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术,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侧足背动脉搏动,左下肢制动2小 时,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抗血小板等对症治疗。 患者今日上午局麻在介入手术室行经左下肢静脉造影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见左下肢深静脉大量血栓形成,于下腔静脉内置入一枚腔静脉滤器,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 情见手术记录。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抗 凝,溶栓对症治疗。 肾造瘘 患者今日上午在介入手术室局麻下行经皮穿刺右肾造瘘置管术,术程顺利,术中于右肾及输尿管上段置入一枚10F多侧孔引流管,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术毕安返病房, 平卧24小时,注意观察穿刺点及引流管情况,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止血对症治疗。 患者今日上午在介入手术室局麻下行经皮穿刺左肾造瘘置管术,术程顺利,术中于左肾及输尿管上段置入一枚10F多侧孔引流管,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术毕安返病房, 平卧24小时,注意观察穿刺点及引流管情况,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止血对症治疗。 术后小结—脑血管 今日约 15:00 到 15:55 在介入手术室行局麻下全脑血管造影术,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 情见手术记录。嘱回病房后卧床24 小时,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注 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患者今日约下午全麻在介入手术室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术中行支架辅助栓塞动 脉瘤,术程顺利,无并发症。详情见手术记录。嘱回病房后卧床24 小时,注意观察穿刺点 情况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行抗凝、抗血小板、抗脑血管痉挛等 对症治疗。 患者今日约上午局麻在介入手术室行左枕叶AVM栓塞术,术中栓塞2条大脑后动脉供血动

普外科手术记录doc资料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在严重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

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 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缝闭胆总管上切口。在Winslow 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切下胆囊送病理检查。术毕。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脐下及右侧肋弓下三处打孔。建立人工气腹后,安放腹腔镜器械。镜下探查肝、胰,未见异常。胆囊肿大,约9.3cm×2.8cm,胆囊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解剖胆囊三角,确定胆囊管,近端上可吸收夹远端上钛夹后断离。确定胆囊动脉后,上可吸收夹予以切断,并把胆囊从肝下缘胆囊床分离,取出胆囊标本,送病检。创面彻底止血。清点器械无误,纱布对数后,取出腹腔镜器械,缝合腹部,术毕。 4.【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15厘米。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约0.5厘米厚的皮下脂肪层,上界为锁骨下缘,下界达肋弓处,内侧界近胸骨,外侧界为背阔肌前缘,乳腺从胸大肌筋膜浅面分离。将胸大肌、胸小肌分离,保留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和胸前神经外侧支,切断其内侧支。在喙突处切断胸小肌止点,在胸小肌深面解剖腋静脉,清除腋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肩胛下血管

(完整版)骨科手术记录

骨二科手术记录样本目录(一)骨折部分 1.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内固定 3.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4.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5.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6.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 7.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尺桡骨内固定取出术 9.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0.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 11.股骨粗隆区骨折切开复位DHS内固定 12.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13.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14.股骨干骨折外固定架固定 15.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 16.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7.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18.胫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 19.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0.股骨下1/3截肢术 (二)脊柱部分 1. 椎间盘突出开窗髓核摘除术 2. C5-6椎间盘摘除+自体髂骨前路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 3. 颈椎病后路单开门减压术

4.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5.腰1压缩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6. 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7. 腰2、3椎体结核病灶清除(三)关节部分 1. 全髋置换术 2. 全膝关节置换 3. 膝关节镜检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骨折部分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 颈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右肩背部垫高,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以右侧锁骨骨折端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8cm,切开筋膜层,显露锁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牵引复位,钳夹维持,取6孔重建钢板置于锁骨上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 3.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内固定术 1 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左肩垫高位,常规消毒铺单。 2 以左肩锁关节为中心沿锁骨走行取长约10厘米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显露左肩锁关节,术中见左锁骨极外侧骨折,左肩锁关节脱位,肩锁韧带及关节囊损伤撕裂。清除关节内增生肉芽组织后,置入6孔锁骨钩钢板固定,观察钢板贴附良好,肩锁关节脱位恢复。修复肩锁韧带。 3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纱布器械清点无误,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术后安返。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充气止血带,压力40kpa。 2. 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桡神经,牵开桡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8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术中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手术记录

176腱鞘囊肿切除术 1.手术范围消毒,用1%的普鲁卡因作包快周围浸润麻醉, 2.取包块正中横切口,仔细玻璃囊壁与皮下组织, 3.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纤维索带连接者,可完整切除, 4.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比较宽的交通时,切除囊肿,囊肿开口处任其开放,将囊壁缝于皮下,便于粘液吸收,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79跟腱延长术 1.体位侧俯卧位,垫高病肢。 2.切口沿跟腱内侧作一略呈弧形的皮肤纵切口,长约6~8cm 3.显露跟腱向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跟腱腱膜,纵行切开腱膜并向两侧拉开,即可露出光滑的跟腱。其深面有营养血管,尽量不要分离。 4.Z形切开跟腱用力背伸病足,使跟腱紧张,在跟腱正中用尖刃刀插入,剖成左、右两半,在下端切断跟腱的内半侧,在上端切断半侧。长度根据病情决定。或自跟骨上1cm处用刀从侧方插入跟腱,分成前、后两片等厚的腱片,在近侧端接近肌纤维处逐渐斜向后面,切断后片腱,前片腱则于跟腱的止点处切断。此时,可握住足部,逐渐将其背伸,拉开跟腱,使之延长。若足下垂仍不能被矫正,可将踝关节的后关节囊切开或向下推移,以松解其挛缩,使踝关节能屈曲至90°位。 5.缝合肌腱畸形矫正后,在踝关节屈曲90°位,将两片肌腱重叠的边缘用丝线间断缝合;缝合要松紧合适,过紧会使畸形矫正不足,过松会使关节不稳。最后,缝合腱膜及皮肤,作长腿(膝上)石膏托外固定。

182手指截指术 (一)手指末节横行截断修复术常用的有V-Y形成形术(推进皮瓣修复)和旋转皮瓣修复术两种。 1.V-Y形成形术清创后,去除部分指骨端,使其较周围软组织短0.3~0.5cm;再于指端两侧皮肤各作V形切开,并将两侧皮瓣向中线拉拢缝合,覆盖指端创面。最后,将两侧残留的V形皮肤缺损作Y形缝合。 2.旋转皮瓣修复术用伤指背侧环形隆起处所形成的局部皮瓣旋转覆盖在指骨 端上修复。因环形隆起处的皮肤松动度大,供皮区遗留的创面,可用直接缝合法闭合。 (二)手指斜行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咬除外露的指骨,锉平骨端,将指神经拉出0.5cm,用利刀切断。然后,将周围皮下组织覆盖裸露的指骨端。缝合后,利用掌侧较长皮瓣向背侧翻转,直接缝合,闭合创面。 (三)远侧指间关节平面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将指神经拉出0.5cm后用利刀切断,将伸屈肌腱修剪整齐后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再将暴露的关节面软骨咬除、锉光,使末端呈椭圆形。两侧皮肤作鱼口形切除后缝合。亦可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来闭合创面。

支架成形术操作规范

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操作规范 一、术前准备: 1、复习病史、进行物理检查、复习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做出病因学诊断。 2、NIHSS评分,便于手术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评价。 3、进行脑CT、MRI、MRA、TCD、DSA检查,对动脉狭窄进行临床分型和LMA分型; 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稳定性。 4、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CBF的研究,可采用灌注CT、灌注MR、PET、SPECT等进行研 究;采用Diamox进行激发试验意义最大,对激发试验异常者,结合临床和有关检查,能判断相应的动脉狭窄是否为“罪犯病变”,并预测支架成形术后能否获得预期的疗效。 5、术前3—7天起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mg和噻氯匹定250mg或氯吡格雷75mg qd。 6、术前1天,请麻醉科会诊。 7、术前2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以3ml/h(10mg/50ml)起,预防脑动脉痉挛。视血 压情况调整尼莫地平用量,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水平,利用其降压和扩张非缺血区动脉的作用,防止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二、颅外段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 1、术前3-7天起,口服抵克力得250mg或氯吡格雷75mg,qd,服用1个月。 2、术前3-7天起,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日,病人若无不适,术后可长期服用。 3、术前2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3ml/h(10mg/50ml)起,依据血压调整用量。 4、术中采用镇痛、镇静麻醉监护。 5、术中采用TCD监测。 6、术中采用ACT监测,指导肝素使用,成形术前即刻静脉入壶3000-5000单位,然后每小 时入壶800-1000单位,维持ACT在250-300秒。 7、术后即刻做NIHSS评价,即刻行CT检查,以除外出血并发症。 8、术后使用肝素3次,每次800-1000单位/小时,再观察3小时,待ACT正常后拔鞘,病 人平卧24小时,注意局部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足背动脉、意识状态、神经功能。 9、无出血并发症者,在拔鞘后给予速避凝0.4ml皮下注射q12h*3天。 10、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3天。 11、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三、颅外段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适应症 1、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或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椎动脉直径狭窄率≥50%, 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2、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3、症状性双侧椎动脉狭窄。 4、症状性非优势侧椎动脉狭窄,病人症状与同侧小脑后下动脉区供血不足有关。 5、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但成形术有助于改善侧支血供,比如:病人同时合并颈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系统的血供经后交通动脉接受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供。 6、锁骨下动脉狭窄,直径狭窄率≥70%,的症状性狭窄或闭塞,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或患侧上肢缺血。 7、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TIA或卒中发作)≥50%,狭窄

手术记录模版

肠梗阻手术经过: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 2、 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探查:腹腔有少量腹水,小肠高度扩张,积气和积液,距屈氏韧带、回盲瓣数字cm有一束带压迫空、回肠形成机械性梗阻,去除粘连束带后游离出小肠,见被压肠管明显狭窄,肠壁厚,未见明显坏死,将小肠积液挤入结肠,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机械性肠梗阻) 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探查:腹腔内有臭味,切口下无粘连,但回肠有两处与盆底粘连,空肠与部分回肠高度扩张,直径约数字cm,内充满液体,总量约数字ml。肝脾无异常。锐性剥离回肠与盆底之粘连,发现一处大约在空回肠交界处,另一处距回盲部约数字cm。分离过程中较底位粘连之回肠浆膜面有多处破损,逐决定在此处先戳孔减压。从浆膜破损处小肠切开肠壁,放入吸引器头,吸出扩张段肠管积液近数字ml。游离该段肠管系膜,切除肠管约数字cm,行手工端端吻合,浆肌层包埋。修补空回肠交界处粘连小肠之破损浆膜。距屈氏韧带数字cm处缝荷包,戳孔向远端置入数字号导尿管一根行空肠造口,肠壁隧道包埋后经左上腹戳孔引出,固定,肠管吊置。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盆腔置乳胶引流管一根,从右下腹引出,固定。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结束手术。(粘连松解,肠腔减压、回肠部分切除吻合) 取左、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淡血性、脓性、粪样液体,量约数字ml,吸尽渗液。盆腔及小肠、结肠系膜血管周围未及转移肿大淋巴结,肝脏亦未及肿瘤转移灶。见近端小肠明显扩张,内有大量肠液及气体,表面明显红肿、充血,表面有大量脓苔附着。升结肠、盲肠及横结肠降结肠空虚。自回盲瓣向近端逐次锐性分离小肠粘连至近端空肠。距屈氏韧带、回盲瓣约数字cm见约数字cm小肠被一索带绞窄,小肠已缺血坏死。距坏死小肠近、远端约数字cm小肠破损。决定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分离结扎切断小肠系膜,切除病变小肠。于近端小肠残端行肠腔减压。以3-0丝线行小肠端端吻合,全层间断缝合加浆肌层包埋吻合口涂生物胶加强。大量清洁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探查全小肠,修补破损小肠浆膜剥离面。探察结肠无异常。距屈氏韧带约数字cm小肠行空肠造口,向远端置入数字号导尿管一根。浆肌层隧道包埋加强,吊置于腹壁。于右侧结肠旁沟至盆腔放置腹腔双套管一根。再次冲洗腹腔,检查器械纱布无误,无活动性出血。全层减张缝合,逐层关腹。(肠粘连松解,坏死小肠切除,空肠造口术) 取左、右上、下腹部经腹直肌探查切口,长约数字cm,以普鲁卡因逐层麻醉浸润皮肤、皮下及肌层。逐层切开进腹。进腹腹腔内即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涌出,抽取约数字ml腹水送常规、生化及脱落细胞检查,再吸出腹水共约数字ml。探查见全小肠明显扩张,内大量积气积液,小肠直径约数字cm。因何原因为尽快结束手术,决定不作进一步探查。找到回盲部,在距盲肠约数字cm拖出未段回肠,在近肠管处离断系膜血管一根,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肠壁浆膜层分别与腹膜、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并以玻璃管支撑肠管以防回缩,凡士林纱布覆盖造口之肠管。(回肠双造口术) 取左、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自肋缘下数字cm向下达左、右下腹部,切口全长约数字cm。电切逐层入腹。腹腔探查:见全腹腔广泛膜性粘连,肠管间界限不清。7号线缝切口两边缘。剪刀仔细分离腹内肠管与腹壁的粘连。下腹盆腔内有小范围存在腹膜。剪刀仔细逐段分离肠管间粘连。末段回肠,距屈氏韧带、回盲瓣数字cm处,与原手术切口紧密粘连分离过程中分破空、回肠一小口。分离残破段空、回肠系膜,切除约数字cm空、回肠,以26mm吻合器行空、回肠远-近端端-侧吻合,60mm缝合器关闭空、回肠残端,0号线浆肌层缝合空、回肠残端及吻合口。继续逐段分离小肠。小肠松解后,肠管轻度扩张,充血,有细小血管渗

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模板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记录 于10AM在DSA室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桡动脉,分别放置6FJL3.5、JR4造影导管到位后推注造影剂,多体位投照显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段节段性狭窄,第一、二对角支近端局限性狭窄,回旋支发育细小,内膜不光滑,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可见前降支向右冠状动脉发出的侧枝循环。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近段始次全闭塞,远端前向血流TIMI-1级。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及本人,说明支架置入的必要性,其表示理解并签字同意后,送6FJR4指引导管到右冠状动脉开口,送0.01411×190cmPILOT.50导丝经近段次全闭塞病变至右冠状动脉远端,沿导丝以2.0×20mmVOYAGER球囊扩张近段病变3次(8-10atm,5sec),重复造影见右冠近端近段残余狭窄约80%,后侧枝近段局限性狭窄约80%。中、远段内膜不光滑,可见多处轻度狭窄。沿导丝于后侧枝近段病变处以2.0×20mmVOYAGER球囊扩张2次(8-10atm,5sec),于近段病变处置入3.5×36mmPartner药物涂层支架一枚,精确定位后以14atm释放成功。重复造影见残余狭窄约20%,再以18atm 支架球囊支架内扩张1次,重复造影无明显残余狭窄,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术中顺利,穿刺部位保留鞘管返回病房。术后给予青霉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嘱患者右下肢制动,平卧24小时,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密切观察病情。 拔管记录 于3PM床旁拔除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压迫止血30分钟后加压包扎,嘱患者伸直右下肢平卧24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部位渗血情况。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记录 于12N在DSA室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桡动脉,分别放置6FJL3.5、JR4造影导管到位后推注造影剂,多体位投照显示: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内膜光滑,无狭窄,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回旋支内膜光滑,无狭窄病变,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右冠状动脉粗大,内膜不光滑,中段可见局限性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约2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术中顺利,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拟于明日上午在DSA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