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第29卷第8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29, No.8 2009年8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ugust. 2009, 133~134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黄 鑫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内容提要]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一些关于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解释,最后是将研究者的一些理论用于教学法中发挥不同年龄段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临界期假说;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9)08-0133-02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产生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有些人认为儿童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因为儿童在移居国外后比其父母学习的更快更容易,并且更接近于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成年人尽管很努力的学习,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还有人认为成年人除了在发音方面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

有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无法更改的因素之一。无论研究者有没有统一的结论,差距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明显存在。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出不同年龄段的异同之处,发现最佳的学习年龄。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学习更加容易和轻松,并有助于加快二语习得的进程。

1.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关于年龄是否对二语习得有影响,首先从儿童的母语习得入手。关于儿童的母语习得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先验论、行为主义论和互动主义论。所有的儿童大致是在相同的时间学会自己的本族语。“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几年内掌握那么抽象和复杂语言的规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语言习得的心理倾向。他能使儿童系统地感知周围的语言,最后学会用它”(王初明,1990)。乔姆斯基吧这种天生的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一语言习得机制遵循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而普遍语法又以参数(parameter)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形式不同。第二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Watson (1924)。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仅仅只是一个模仿和习惯形成的问题。儿童模仿其周围人的声音和模式;人们识别儿童的努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反应来强化这种努力,儿童重复正确的语音和模式来获得奖励,其步骤可简化为:刺激→反应→强化→练习。互动主义者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与儿童接触的谈话环境有直接联系,认为儿童可以在所提供的谈话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2. 年龄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现状

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1967)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10~12岁),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比较容易。Lenneberg 把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然而Krashen认为再时间和目的语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且限定在词汇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语言习得更快。并且指出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Stern (1985)早就对外语教学的年龄问题做出过总结。他认为不存在二语习得的临界期,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年龄较小的儿童比较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对语言习得做出反应,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则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第二语言。Ellis(1994)认为成年人最初在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言;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习得的水平都高于成年人。

3. 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解释

在对儿童和成年人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中有四种解释,分别是生物学上的解释、认知上的解释、语言学上的解释、情感上的解释。

(1)生物学上的解释

我们知道两岁儿童大脑的体积是成年人大脑体积的三分之二,一个5岁儿童大脑的重量可占成年人大脑重量的90﹪(Robert S.Feldman 2006.222)。正因为此,许多学者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二语习得的差异。关于生物学上的解释有临界期假说,神经学和心理肌肉模式。神经上的解释是在研究二语习得过程里大脑功能最有趣的一个环节。Penfield和Lennenberg指出了大脑侧化是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证据证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像逻辑分析功能集中在左半球而情感和社会需要等功能集中在右半球。

[收稿日期]2009-04-21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8期134

并且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语言功能。大脑功能的侧化开始于儿童两岁时,在青春期时已基本形成。他们认为,在关键期之前大脑变得更有弹性。如果大脑的一侧功能受到损伤,该功能可能转移到大脑的另一侧。其次,二语习得的能力随着神经的弹性衰弱而衰退。心理肌肉模式上的解释认为,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口腔、鼻子、喉咙、嘴唇等。所以一位二语习得者想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需要很好的控制发音器官机肌肉。新生儿对发音器官的控制仅限于一个有限的层次,5岁以上儿童在语音控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这种弹性可使儿童跟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发音水平。同时也解释了成年人对学习外语的发音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成年人的发音肌肉已完全长成,在母语系统的影响下已经石化,所以发音肌肉的灵活性已经丧失(王立非 2001:187)。

(2)认知上的解释

许多研究者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否定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儿童使用语言习得机制,如同习得第一语言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成人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认知能力在16岁前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后慢慢减慢。母语和二语习得最重要的阶段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可以进行抽象的思考。二语习得需要大量的抽象思考,因为语言本质上是抽象的。从这一点上,成年人比儿童有优势。成人由于认知理解能力增强,学习起来更快。

(3)语言学上的解释

乔姆斯基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机制存在于脑子里。普遍语法理论探索了语言知识和母语及二语习得的本质。人们曾经设想过,如果儿童出生后不接触任何语言,是否会有自己的语言。一些人甚至认为,儿童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接触人群他们会说出人类最初始的语言。但事实说明即使先验论认为人类真的有“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人类也是不能获得语言的。

(4)情感上的解释

情感因素在很多方面控制着人类像焦急,动机,自尊,模仿和压抑。Krashen曾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能否成功的学习外语取决于学习者的态度。消极的态度像缺少动机和自信,过于焦急都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过滤器,使学习者不能有效的利用输入的信息,导致二语习得的失败(Krashen 1985:3)。尽管情感因素对二语的习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儿童因年龄小,在情感上的因素也较少。Cook曾提出成年人由于情感因素的不断曾加阻碍了他们获得全面的输入。如果情感过滤因素比较大,全面的输入就无法进入大脑,而其作用较小,学习者就可以很有效的利用它们(Vivan Cook 2000:54)。

4.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应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儿童容易受到外部动机的影响像老师的奖励或家长物质方面的奖赏,但这种外部动机还是不足的,对二语习得最有效的还是内部动机像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图片、故事和游戏都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图片可以包括所有刺激学习者视觉的东西,像照片、光盘和电视。故事涉及到视觉和听觉因素,儿童喜欢听故事而成人喜欢自己读故事。所以最有效的教授方法是图片与故事的结合(Penny Ur2000:289)。游戏则通过比较主动的身体运动来传递语言信息。因此儿童第二外语的教授可以听说活动为主,读写则相对少些,多以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也可以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反应来训练儿童的听说技能。教学法可采用听说法、直接法、全身反应法等。

青春期的学习者认为教师有威信可以控制他们。大多数的青春期学习者比较认可老师应该公平的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青春期的学习者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时期,所以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较小的青春期学习者更适应于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和风趣的老师,而不喜欢努力学习。年龄大点的青春期学习者则喜欢勤奋的学习(Wragg and Wood 1984:220-22)。

成年人的教授相对容易一些,压力也会少一些。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性过于强,像商业上的或专业学习等等。因此他们的学习过于被动。成年人适宜课堂学习,成年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优越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控和自我约束能力。他们还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成年人要侧重语法结构的学习,同时也不要忽略语音的练习,以弥补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动作技能的衰退,增强大脑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对于词汇和习语要放在语境和上下文中理解记忆,学习策略的运用如关联、想象、新旧知识的联系等都可加强记忆。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Mouton.

[2] 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Pergamon.

[4] 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and Sons.

[5]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M]. 长沙:湖南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Age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UANG Xin

[Abstract] 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arent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first reviews some important theorie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providing four major explanations survey the differences among child, adolescent and adult learners of second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t last, apply the results of some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有关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关的研究结论

有关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关的研究结 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 关键期” 这一假说最早源于生物学。L o r e n z(1937)通过观察雏鸭身上出现的印记行为,提出可能产生印记的有效期间为“发展关键期”,并将之推广到人类器官的发育过程中。20世纪50年代,Penfield & Robert(1959)将“关键期”这一说法借鉴到语言习得领域,他们认为,人类语言学习过程同人体器官发育过程一样,也存在一个重要阶段。随后,Lenneberg(1967)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讨论。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关键期假说”在母语习得领域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它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的争论还远未结束,语言学家们各抒己见,就“二语习得领域关键期是否存在”以及“其具体的起止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二、一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认为,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语言学习的效率是不同的,因此存在一个时间段,对语言的

习得至关重要,过了这个阶段之后,语言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近年来,“关键期存在”这一观点已经在第一语言习得领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实,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关键期的具体时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作为最早把“关键期假说”这一理论引入语言学领域的学者,Penfield & Robert(1959)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间是10岁之前,在这个时间段内,儿童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大脑偏侧化逐渐完成,大脑的可塑性消失,人类的语言机能基本由左脑控制,所以人们在学习语言时会感到吃力。Lenneberg(1967)同样把儿童语言习得的优势归因于生理因素,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是2岁到青春期。Krashen(1973)认为,5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这个年龄的儿童语言习得的潜能最大。Bates(1993)提出,5岁之前,儿童出现的语言习得障碍较易恢复,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语言障碍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解释,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包括属于神经语言学和神经科学范畴的“大脑偏侧化”、建立在Chomsky“普遍语法”基础上的强势理论和弱势理论(Birdsong,1999)、以儿童和成人在认知以及记忆方面体现出的差别为基础的“成熟

劳动法规定用工年龄(知识材料)

劳动法规定用工年龄:就业年龄段为男性18-60周岁、女性18-55周岁,16-18岁为未成年工,可以就业但实行特殊劳动保护。退休后的劳动就不是劳动法的劳动了,与单位所形成的关系是劳务关系,即雇佣关系。如在工作过程中受伤,不适用工伤,由所在的单位按人身伤害赔偿处理。 1不能胜任工作的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般义务外,还存在附随义务,如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等。劳务关系中却不存在这些附随义务。二者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报酬、社会保障待遇上,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等待遇,这是法律对用人单位承担义务的确定性规范。因此,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了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劳动者属于工伤事故,劳动风险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工作风险一般由提供劳务者自行承担,但由雇工方提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注:劳务关系不需要给劳动者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 2)报酬支付的原则上,劳动关系由于受国家干预较多,双

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需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且必须遵守当地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而在劳务关系中,双方地位平等,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支付的报酬完全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违背民法中平等、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3)报酬支付形式上,《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多以工资的方式定期支付给劳动者,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劳务关系的报酬支付由双方约定,往往一次性即时清结或按阶段支付。 4)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违章违纪处理权上,劳动关系中,若职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存在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行为,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对当事人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而在劳务关系中,单位也有对劳动者不再使用的权利,或者要求当事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不包括对其给予其他纪律处分等形式。 5)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外责任的区别,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一员,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因劳动者的过错导

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探讨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一.社会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于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教班,很多年轻父母让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越早开始学习,越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 二.提出问题: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吗?三.研究论证 1.关键期假说 复习概念: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

(1)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想学第二语言更容易,好像有一个界定的发展期间。 (2)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情况仍然如此。3.绝对的关键期到底存在吗? 关于第一语言的学习,则关键期假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Birdsong在1989年也做了一个相似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明显的年龄作用。然而,他所发现的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是指在人的整个生命区间,而不是在某一个关键年龄段期间。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怀疑这种绝对版关键期假说的成熟性,因为毕竟有些实例表明有的成人尽管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但第二语言的水平还是达到了近似母语熟练度或甚至相当于母语的熟练度。所以说,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解释这种在二语学习中的年龄作用则比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更为准确而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第29卷第8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29, No.8 2009年8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ugust. 2009, 133~134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黄 鑫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内容提要]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一些关于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解释,最后是将研究者的一些理论用于教学法中发挥不同年龄段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临界期假说;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9)08-0133-02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产生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有些人认为儿童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因为儿童在移居国外后比其父母学习的更快更容易,并且更接近于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成年人尽管很努力的学习,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还有人认为成年人除了在发音方面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 有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无法更改的因素之一。无论研究者有没有统一的结论,差距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明显存在。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出不同年龄段的异同之处,发现最佳的学习年龄。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学习更加容易和轻松,并有助于加快二语习得的进程。 1.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关于年龄是否对二语习得有影响,首先从儿童的母语习得入手。关于儿童的母语习得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先验论、行为主义论和互动主义论。所有的儿童大致是在相同的时间学会自己的本族语。“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几年内掌握那么抽象和复杂语言的规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语言习得的心理倾向。他能使儿童系统地感知周围的语言,最后学会用它”(王初明,1990)。乔姆斯基吧这种天生的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一语言习得机制遵循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而普遍语法又以参数(parameter)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形式不同。第二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Watson (1924)。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仅仅只是一个模仿和习惯形成的问题。儿童模仿其周围人的声音和模式;人们识别儿童的努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反应来强化这种努力,儿童重复正确的语音和模式来获得奖励,其步骤可简化为:刺激→反应→强化→练习。互动主义者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与儿童接触的谈话环境有直接联系,认为儿童可以在所提供的谈话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2. 年龄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现状 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1967)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10~12岁),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比较容易。Lenneberg 把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然而Krashen认为再时间和目的语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且限定在词汇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语言习得更快。并且指出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Stern (1985)早就对外语教学的年龄问题做出过总结。他认为不存在二语习得的临界期,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年龄较小的儿童比较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对语言习得做出反应,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则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第二语言。Ellis(1994)认为成年人最初在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言;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习得的水平都高于成年人。 3. 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解释 在对儿童和成年人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中有四种解释,分别是生物学上的解释、认知上的解释、语言学上的解释、情感上的解释。 (1)生物学上的解释 我们知道两岁儿童大脑的体积是成年人大脑体积的三分之二,一个5岁儿童大脑的重量可占成年人大脑重量的90﹪(Robert S.Feldman 2006.222)。正因为此,许多学者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二语习得的差异。关于生物学上的解释有临界期假说,神经学和心理肌肉模式。神经上的解释是在研究二语习得过程里大脑功能最有趣的一个环节。Penfield和Lennenberg指出了大脑侧化是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证据证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像逻辑分析功能集中在左半球而情感和社会需要等功能集中在右半球。 [收稿日期]2009-04-21

女人年龄与欲望的关系

女人年龄与欲望的关系 导语:女性的性欲与年龄有关系。是否青春未艾必定热情奔放,而年过60,性爱高潮生活就索然无味?有关专家搜集了一些资料,由15岁到30岁、30岁到60岁及以上,就此课题作了一次简单研究。 女人欲望与年龄有关 15岁前:希奇忸怩 少女对性的态度希奇忸怩,言语上也许开放,却隐躲着少女情怀。可能对男友挑逗说话,只是想他温柔些;在等待真正的爱情,尽少滥交。 15至20岁:开始探索 开始对性做探索,并对自己的外表有高要求。不少人首次节食热控减肥便是始于此时;虽渐散发出女性魅力,易叫男人神魂颠倒;着重的是激情,更深信没有爱情便没有性的乐趣。宁愿跟男友保持极友好关系,也不想胡乱把贞操献送。 20至30岁:疲于奔命

这是女性寻找伴侣的黄金时期,也是一生中最多异性朋友的阶段。可惜这并不是性爱高潮生活美好的时期,正值事业上的奋斗期,工作后逃回家中,再无力享受闺房之乐了。 30至40岁:黄金时期 是女性在性事上的黄金时间,多了经验,也有新的和特别的情趣;对时间流逝格外有感觉,珍惜每次的快乐时光;自信心较强。 40至50岁:各走极端 这是一个颇复杂的年龄组别,一些女性这时开始对性失往爱好,而这一般都是结婚成亲多年白头到老的老夫老妻。至于仍然属于自由身的女性,不再对男人强求甚么承诺,一切以快乐为先,加上有丰富经验,更能把握性所带来的快乐。 50至60岁:偶有佳作 很多人以为这时的女性,在情欲上的需责备趋平静。实在她们当中有些人是对此有要求。性关系频率会跟从前有所不同,她们会慢慢地享受。如少年人喜欢吃快餐,而年长人士则欣赏一顿饭吃3小时的法国菜。 60岁以上:非凡感性 这群社会上的长者还是可以漂亮动人的。很多人均说步进这年纪的女性,可以表现一种非凡的感性。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第七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三、评价方法的应用 四、局限性 教学目标: 掌握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及特点 熟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一、概述 (二)基本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现状: 人们始终将重点置于疾病治疗和病因学研究领域; 单纯依赖医疗手段进行干预的卫生策略效果也不如期望的理想。 意义: 将人类的被动医疗转为主动预防 (二)基本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health risk factor appraisal) 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基本思想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以及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人们在生活、生产环境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测评,估计个体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预测个体降低危险因素的潜在可能性及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并向个体进行反馈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危险因素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由Robbins和Lewis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物统计学家H.Geller和健康保险学家N.Gesner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将健康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定性资料 健康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危险评分 定性→定量 2.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

单位和个人的关系

在单位要尽量远离 那些鼓动你不工作的人,鼓动你闹矛盾的人 (很实在,很犀利) 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答案就是单位。 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如果你是一只狼,单位就是你跃马驰骋的战场。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你,什么也不是。 单位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单位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单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单位是你的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大学校!单位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单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单位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对峙的有力武器,单位是你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发言权。 在单位要学会珍惜。 一是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谢那些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你压力的人,感谢给你平台的人。因为那是机会,是信任,是平台,是发言权。

二是珍惜关系。单位的各种关系一定要珍惜,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争高低。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没有工作关系的关系,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耍耍,那不属于单位关系。 三是珍惜已有的。在单位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你已经拥有的,往往失去了,才会感受到价值;而一旦失去,就不会回来,这往往让人抱憾终生。 在单位最忌讳三点。 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不能胜任它。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是不负责任,更是无能,这会让别人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你。 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长期在一起共事,让人感动的是诚恳,让人厌恶的是愚弄和虚伪。 三是沉不下心来。沉不下心来是在单位工作的大忌。单位不是走马观花,而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的证明。要沉下心慢慢干。有机会了也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一个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单位无论大小,一把手只有一个。那些能够在一把手面前推荐你,说你好话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在单位要克勤克敬,兢兢业业,而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

摘要 在二语习得中,年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旨在提出一些与二语习得相关的重要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对不同年龄层学习二外的读者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让他们对二语习得有更多的了解以及能够更好地掌握二外。 关键词:二语习得;年龄;教学策略 Abstract Age is one of the most vital fa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irst, the article aims to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theories abou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n giv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to the people at different age who want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It will make them know more about second language and have a good command of it.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ge; teaching strategies

Contents 摘要 (1) 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ge factor (3) 1.1 Introduction (3) 2.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 2.1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3) 3.The current study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 4.The characteristic of younger children (4) 4.1 From the point of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4) 4.1.1The accurate pronunciation (4) 4.1.2The higher level (5) 4.2 From the point of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5) 5.The characteristic of adult (6) 5.1From the point of cognition (6) 5.2From the point of learning rate (6) 5.3From the point of learning motivation (7) 6.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7) Bibliography (8)

工作中的年龄歧视

工作中的年龄歧视 英语专四阅读模拟试题:工作中的年龄歧视 Recently, Congressional Democrats introduced legislation to make it easier for older workers to win age discrimination lawsuits. Age discrimination remains a significant workplace issue. In recent ten years, 15.79 percent of cases brought to the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were described as successful claims. While this number is small given the number of workers covered by the 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 many, if not most, instances of age discrimination are never sued, and cases hiring discrimination often go undetected. Most of those who do sue are white, male middle-managers who are likely to have lost a sizeable salary and pension. For the most part, other groups do not sue because the costs of a lawsuit outweigh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ge discrimination remains a significant workplace issue. There is stro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ge discrimination in hiring, at least for entry-level jobs. Recently, I performed a labor market experiment in Boston in which I sent out thousands of resumes for fictitious (虚构的) entry-level female candidates and measured response rate based on date of high school graduation. Among this group, younger applicants, whose date of high school graduation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less than 50 years old, were 40 percent more likely to be called back for an interview than were older applicants. It is difficult to tell whether employment problems are worse for older workers than for other workers when times are bad. The number of discrimination lawsuits increases during times of high unemployment, but this finding by itself does not indicate an increased level of age discrimination. In times of higher unemployment, the opportunity cost to a lawsuit is lower than it is when times are good. From the employer's perspective, mass layoffs may seem like a good chance to remo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generally more expensive older workers without the worry of being sued. On the other hand, employers may be less likely to remove protected older workers because' they still fear lawsuits. One thing we do know is that once an older worker loses a job, he or she is much less likely to find a new job than a younger worker is. Unfortunately, the effect of legislation prohibiting age discrimination is not easy to see and may actually be part of the reason it is so difficult for older workers to find employment. If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fire an older worker than a younger worker, a firm will be less likely to want to hire older workers. Indeed, my research finds that in states where workers have longer time to bring a lawsuit claim, older men work fewer weeks per year, are less likely to be hired, and less likely to be fired than men in states where they do not have as much. Not many people would suggest that we go back to a world prior to the 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 in which advertisements specify the specific ages of people they are willing to hire. However, legislation prohibiting discrimination is no panacea (万灵药). The recent proposed congressional legislation could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potential older workers.

影响二语习得地因素

Applied Linguistics 14级期末论文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姓名:李琴琴 班级:1408 学号:2014030813 日期:2016/06/20

Abstract:A great man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cently. The studi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le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motivation ,ag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t two lights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elucidate these factors the enlightenment of teaching. Key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otivation, Age

张瑞演讲稿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变成你的世界。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成年人,还没有脱离幼稚的行为。一点小事情就跟别人争来争去。 第一个特征------就是立即要回报 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刚刚付出一点点,马上就要得到回报。就像做生意,开始没有什么成绩,就想着要放弃,有的人一个月放弃,有的人三个月放弃,有的人半年放弃,有的人一年放弃……,这是一种典型失败者的习惯。所以要有眼光,要看得更远一些,眼光是用来看未来的! 对在生活中有放弃习惯的人,有一句话一定要送给你:“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穷人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心态:一、永远对机会说:“不”;二、总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么机会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会说“不”,你把你开饭店的成功经验,发自内心的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去开饭店,是不是照样有人不干。这是穷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态,他会说:“你行,我可不行!”。 一夜暴富的表现在于,你跟他说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挣不挣钱”,你说“挣钱”,他马上就问第二个问题“容易不容易”,你说“容易”,这时他跟着就问第三个问题“快不快”,你说“快”!这时他就说“好,我做!”呵呵,就这么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又挣钱,又容易,又快的”,没有的,即使有也轮不到我们啊! 我们一定要懂得付出,因为我们是为了追求我们的梦想而付出的,人就是为了希望和梦想活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话,那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就像一个算命算的非常准的算命先生,把你的一生都告诉你了,包括你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有孩子,四十岁如何,五十岁如何,以后你的孩子怎么样,什么时候过世。你再来生活,还有意义吗?是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人类是为了希望和梦想而活着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想获得什么,你就得先付出什么。你想获得时间,你就得先付出时间,你想获得金钱,你得先付出金钱。你想得到爱好,你得先牺牲爱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付出,将会得到加倍的回报。就象一粒种子,你把它种下去以后,然后浇水,施肥,锄草,杀虫。最后你收获的是不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一定要懂得付出,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马上想得到回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轻轻松松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关于年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 人的大脑发育程度,认知能力水平及情感因素等的不同是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三组主要原因。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词法、名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多数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儿童比成年人学得好。那么,年龄小的人总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吗?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包括成年人)能否获得该语言的母语习说者的语言能力?通过对大量的有关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资料的辩证分析,就语音和语法方面而言,年龄小的学习者具有优势,但在读写和语法方面成年人却占有优势。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年龄小的人并非总是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 下面我们将论述一下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依据 1﹒大脑发育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不外乎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这便是脑半球侧化现象。人类语言智力的、逻辑的、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这也是伦尼伯格证实关键期假说的生理基础所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内,大脑灵活性强,语言学习可以自然发生,而且很容易;一旦过了这段时期,想

要成功地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关键期假说”。按照关键期假说,人的一生中有一段时期(出生至12岁)可以自然地、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虽然对“关键期假说”理论至今仍争论不休,因此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至今无法达成共识。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儿童比成人学的好,低龄儿童比大龄儿童学得好。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起始年龄对语音的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错过了最佳的学习语音的年龄段,以后的语音学习很可能费时费力、不易习得标准的语音。因此,仅就语音而言,第二语言开始学习的时间越早越好。 2. 除了关键期假说外,提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还有一种敏感期假说。敏感期假说是1978年Oyama以意大利男性移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学习者话语能力和对目的与理解能力的测试,得出结果而提出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试的这些能力与他们到达美国时的年龄有关系,6-10岁期间到达美国的学习者与英语本土控制组成绩类似,11-15岁和16岁以上组的成绩与本土控制组的成绩显著不同。11岁以上的学习者在语音与理解力方面的得分都降低了,换句话说他们的英语越来越不地道了,这种不地道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而是逐渐下降形成的。敏感期假说指的是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并不是过了某一个时期第二语言习得就变得突然或者绝对不可能了,其实这种第二语言成绩上高低的变化在年龄上来说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关键期假说和敏感期假说比较类似,它们都认为无论学习第一语

20岁30岁40岁职场生涯的三道坎

20岁30岁40岁职场生涯的三道坎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职业生涯的划分,以年龄为依据,每10年作为一个阶段比较合适,即20岁至30岁为一个阶段,30岁至40岁为一个阶段,依次类推。 现代职场的规律真是如此吗?作为职场人士,该如何应对职业生涯出现的年龄坎? 20岁:事业发展的起点 年龄段:20至30岁 年龄优势:独立、自信,精力充沛 年龄劣势:初入社会,处于艰难的适应期,有时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比较浮躁,不断尝试。 建议:理性地思考和选择,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决策。 这一年龄段的人思想前卫,能很轻易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有很强的个人主义和自觉性;强调自主和平等,容易对话;对物质也有更大的追求和依赖感,希望拥有车子、房子,体面地生活。但由于是白手起家,缺乏经济基础,往往在择业方面更具功利性,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报酬。 这一时期的人正处于自主独立、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阶段,无论哪家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可以大胆地到那些从未接触过的行业里去尝试,频繁跳槽很常见。 从职位上看,这一阶段的人基本上是基层人员,或只做到一般主管,其事业的发展对能力的提升速度有更高的要求。 专家认为,20岁至30岁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而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职业。因此,要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立人生目标与计划;要在职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轻人步入职场,其表现将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 另外,为了让自己更全面地避免事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需要提早做一些防范,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学习。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一生工作所需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这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 工作两年感觉自己还是个“社会新鲜人” Running(女,25岁,任职某企业培训部) 到今年7月,我就已经工作两年了,在公司里目前还处于“EntryLevel”的位置,感觉自己还是一个“社会新鲜人”。虽然目前工作环境良好,但严谨的工作性质或多或少违背了我的

健康风险评估习题

单选题 1.以下关于“风险”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种状况 B.风险是用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 C.风险是可以预期的已知结果 D.当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的时候,风险就产生了 E.生活本身是充满风险的 2.以下关于健康危险因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健康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B. 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之间是独立的 C. 健康危险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D.有多种健康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就有疾病 E.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3.健康风险评估不可以用于:D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 人群健康管理 C.自我保健 D.疾病的诊断 E. 行为矫正 4.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是用来研究:A A.健康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B.健康危险因素与急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C.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保护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D.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损害的机制 E.健康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特异性 5.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旨在:B A. 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B.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C.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本身的健康风险 D.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E.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经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的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的健康风险 6.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来确定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风险的疾病是:A A、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B、SARS、流脑、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C、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

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临界期假说实证 (1)

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 辛 柯,周淑莉 (西北工业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72) 摘 要:二语习得是应用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二语(含外语)学习好坏与学习起始年龄相关问题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方面,语言学习年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临界期假说分析儿童二语习得年龄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影响,国内外有关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状况研究,提出二语习得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二语习得;临界期假说;年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6)04-0080-03 Abstract:T he st udy o f Second L ang uag e A cquisition(SL A)is alw ays o ne o f the most impo rtant r esearching aspects in the field o f applied ling uistics.T he co rr elatio ns o f ho w well one can acquire Seco nd L anguag e(SL)a nd the begin-ning ag e is one of the ho t issues in the SL A,for it is theo 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In t his paper,w e m ainly analy ze t he impor tant influence o f SLA beg inning ag e on the po st gr aduates’Eng lish lev el o n the Critical Per iod Hy-po thesis basis and try to g iv e a br ief intr oductio n to the study o f age and SLA bot h abr oad and at ho me;meanw hile, we pr opound o ur view a nd sug g estions about the effects of ag e on the SL A. Key words:Seco nd L anguag e Acquisitio n;Critical Per io d Hypot hesis;age 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外语学习的成功。Keller(1983)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ability)和学习动机(mo tiv ation)是影响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儿童习得外语比成人快且容易得多。如在美国移民中,儿童掌握英语的水平几乎达到了操本族语者的水平,而成人很难达到。似乎年龄因素是“决定”二语习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到底多大的年龄对儿童习得外语更为有利呢?通过对二语习得临界期(critical per io d)与儿童二语学习最佳开始年龄比较研究,在孩子适当年龄给外语学习的机会,使其二语习得年龄与其认知能力和母语基础相适应,有利于后期二语习得的更大成效。 1.临界期假说研究依据 生活中我们知道年龄是母语和外语学习的重要生理因素。二语习得年龄研究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 d,或译关键期)。语言习得研究中称为“关键期假说”(Cr it ical Per io d Hypothesis)。根据假说,在出生后的某段时间里,儿童可以毫不费劲地学会母语,过了这段时期,儿童很难成功地学会母语,这段时期就是母语习得的临界期。该假说是由L enneber g (1967)提出,他把儿童习得语言的优势归因于生理因素,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在两岁至青春发育期之前这段时间,过了这个阶段,语言学习变得困难起来。临界期假说最初是针对母语习得而提出的,但在二语习得领域却引发无数争论,支持和反对这一假设的观点同时并存。当今语言学主流派,以Chomsky为首的生成语法学,研究目标定位于解释为什么语言那么复杂而儿童却能在短短数年内学会说话。Cho msky认为儿童之所以有如此非凡的表现,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或称普遍语法,帮助儿童习得母语。在语言习得生理性上,Chomsky观点与著名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是一致的。C.Snow和M.Hoefnag el-ho hle(1978)也对临界期假说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根据临界期假说,第一语言习得必须在大脑单侧化(later alizatio n)完成之前进行,第二语言习得在青春期前会容易,且在质量上与第一语言相似。 人们认为,临界期实际上是一个有点像一个不规则的倒V 形的连续体,其起止界限并非突然及清晰的。如下图 : 图1.临界期年龄阶段 临界期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外国一些研究者所做的试验结果来看,12-15岁年龄组的学习外语的速度效果要胜过15岁以上年龄组(成人组),而成人组的学习速度和效果又胜过6-10岁年龄组的学习者。这些试验主要限于语素和句法习得方面的调查,并不一定能真正说明问题。另外,还有两种被经验所证明的现象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一种是学习外语起始年龄越早,其语音的准确性和地道程度就可能越高;二是15岁以上的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四五十岁以上时,其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学习外语起始年龄越早,其语音的精确性越高,很可能是由于人脑中司语音识别神经元较其它神经元更早“专业化”,即不同的语言技能有不同的关键期;至于年龄越大,其习得速度和程度相对呈下降趋势,则与大脑语言习得功能下降趋势及人脑一般认知功能(记忆力)的逐渐衰弱有关。 二语习得领域里,支持临界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 por t(1989)的实验。实验受试是母语为汉语和朝鲜语的美国移民,年龄介于3至39岁,接触英语的时间为3至26年,平均为10年。一组英语本地人做实验对照。实验者采用276道语法判断题口头方式测试英语知识。后来Jo hnso n (1992)又采用笔头方式实验,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受试者,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显著差异;7岁之后移民的受试者,其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实验者将7岁前后学习英 ?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