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

心脏置于同一高度。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指下具

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

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

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

〔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2〕儿童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③女性在经期可出现舌覃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2〕体质禀赋因素: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先天性者。

〔3〕气候环境因素:①在季节方面,夏季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②秋季苔多偏薄偏干。③冬季,舌常湿润。④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一定的差异。

4、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的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五个部分。

5、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为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6、望舌形: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

表格·7—舌形

表格·8—舌态

表格·10—苔色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 心脏置于同一高度。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指下具 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 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 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 〔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2〕儿童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③女性在经期可出现舌覃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2〕体质禀赋因素: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先天性者。 〔3〕气候环境因素:①在季节方面,夏季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②秋季苔多偏薄偏干。③冬季,舌常湿润。④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一定的差异。 4、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的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五个部分。 5、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为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舌诊与脉诊

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技巧 1.患者的体位 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伸舌的姿势 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舌体充分暴露。要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应充分暴露舌象。 3.望舌的顺序 首先是总体望舌,对于舌象有整体的印象,如观察整个舌体的色泽、胖瘦、运动等。然后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舌质、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如下所示: 4.揩舌或刮舌验苔 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1)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于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2)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5.观察舌下络脉 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 应该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在晚上或在暗处,昏暗的灯光会使舌苔的黄、白二色难以分辨,或使白苔类似灰苔,红舌类似紫舌。因此,以用日光灯或强光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应白天复查一次。总之,人工照明,总有缺陷,白炽灯光,红黄成分多,日光灯光,青蓝成分多,临床能考虑这些因素,也可避免一些误诊。 2.姿势 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若过分用力,使舌体紧张,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出现假象。如伸舌用力,呈圆柱形,或呈尖锋,会使舌的颜色加深;两侧卷曲,会使边尖颜色加深;用力伸舌过久,舌质会渐呈青紫色。伸舌时,牙齿轻咬舌头,只露出短短的舌尖;或者由于舌体过于紧张而卷曲、颤抖;用牙齿刮舌面;口未充分张开,只稍稍伸舌,露出舌尖;舌体伸出时舌边、尖上卷、或舌肌紧缩或舌体上翘、或左右歪斜等这些都不利于医生观察舌象。因此,望舌时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伸舌姿势,或者示范正确的姿势。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先来看舌质,如果你看到某个人舌尖红,那么他就是有心火,单纯出现舌尖红,有心火临床意义不大,睡眠可能不好,或者最近休息不好,劳心伤神了。 再看看舌边红不红,舌边红就是肝火,肝火大啥症状?脾气不好,容易发怒。 如果出现舌边尖红,那么就是心肝有火,这就有临床意义了,一旦心肝有火一定晚上睡不着觉,或者睡觉总是做梦,做噩梦。 再来看舌苔,如果在舌头中间位置有黄苔,一定有胃炎,中医叫胃火,你就说你是不是容易烧心,有时候反酸,胃容易胀。他会对你伸出大拇哥很对。 如果舌苔白,就是肾阳虚,会出现腰膝冷痛,手足不温的症状。 如果舌头有裂纹,在加上舌红少苔就是肾阴虚,毫无疑问,就会出现阴虚症状。晚上睡觉出汗,手脚心热,睡不好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也可以反推出肾阴虚。 如果舌边有齿痕,就是脾虚湿盛,你问他大便肯定不成型,而且身体不是太健壮,因为吸收不好。胖也是虚胖,干点活就满身大汗那种。 以上是关于舌诊的一些内容,我在临床就喜欢舌诊,因为比较直观并且客观,该是啥就是啥。你一看舌苔黄就是有胃炎(胃火),特别明确。 下面再来说一下脉诊,脉诊主观性就比较强了。10个人号脉可能会说出10种脉象来。但并不是说号脉号的不对,可能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能治好你的病。 号脉必须左、右手都号。记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左手肾脉为肾阴,右手肾脉为肾阳。记住这个口诀号脉就容易了。 号脉先整体号在分体号,先整体看脉率,如果有早搏(偷停),也叫心律不齐,中医叫沉、代脉,那么心脏肯定不好。

如果整体跳的非常有力,有点弹手的感觉,中医叫弦脉,说明这个人肝不好,脾气大,结合舌诊舌边红,可确诊。 如果整体号脉的过程中,就感觉某一个部位的脉跳的异常,相对于整体偏强或者偏弱,那么这个部位所主的内脏就有问题。 例如左手的心脉就是整体的脉强,那么心脏肯定有问题,右手的肺脉就是比整体的脉弱,那么肺子包括气管就是有问题。 至于什么问题,那就要结合问诊或者大师级的切脉才能说出来。如果你现在可以做到说出哪个部位有毛病那就挺厉害了。 在看手的肾阴、肾阳两种脉象。如果需要非常大的力气才能摸到,那么一定是肾虚,左手是肾阴虚,右手是肾阳虚。可进一步结合舌质确诊。 最后可以逐个脉都侧重摸一下,来验证自己的推论。 以上就是我关于舌诊和脉诊多年来的经验。如果您认真看了,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中医其实很简单,一旦你入门了,就容易了。 以上仅为个人临床所得,虽过于模式化,但实用性强,仅供各位参考,不喜勿喷。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 防治等的学科。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 论治是诊疗依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 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 意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有的以一种突出 的症状做病名,如喘证、眩晕、水肿等;有的以季节和疾病的性质 做病名,如春温、冬温等;有的以季节和季节主令做病名,如夏暑、秋燥等;有的以代表一组症候群做病名,如太阳病、阳明病等。病 名确定之后,才能谈到辨证,换句话说,辨证只有在“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离开了病,辨证也就设有什么意义了,因 此辨证本身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种分析、认识所有疾病的 病因、病机、病位、疾病性质和正邪消长等各方面的方法,在具体 应用上必须有具体的病为基础。疾病反映在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 辨证不可缺少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两者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脉的出现,遂之出现 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 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客观的可靠性,表现在辨证中就是实脉见实舌象,虚脉见虚 舌象;主表的脉见主表的舌象,主里的脉见主里的舌象;主热的脉 见主热的舌象,主寒的脉见主寒的舌象。例如,感冒、脉浮、舌苔 薄白。浮脉主表证,薄白苔亦主表证,脉象主证与舌象主证相符, 感冒病即可成立。感冒又有风寒、风热之不同,脉象与舌象表现亦 不同。表寒证,脉象浮紧,舌苔薄白,舌质设有变化,浮脉主表, 紧脉主寒,浮脉与紧脉同时出现,即提示为表寒证,白苔亦主表主寒,因此确定为表寒证。表热证脉象浮数,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主表,数脉主热,浮脉与数脉同时出现,即提示为表热证。舌 质红主热,苔薄白或薄黄主表主热,因此可确定为表热证。再如阳 明病,脉象洪大或实,舌红苔或黄或黄干。洪大脉或实脉主里主热 主宴,舌红主热,苔黄或黄干主里主热主实,因此可确定为阳明病。再如虚证,脉细、舌淡白。脉细主气血两虚,舌苔淡白亦主气血两虚,虚证即可确定。通过对脉象与舌象的分析,可为治疗制定总的 原则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一般的情况下,脉象与舌象所反映的客观情况主证是一致的,但 亦有时舌象与脉象所反映的主病不同,这种情况一般病情较为复杂,不是那么典型单一。临床上的表里错杂证、寒热错杂证,虚实错杂 证都可能出现脉象与舌象的主证不一致,这样的情况,就要结合其 他症状进一步分析,以决定取舍的问题。或者脉象与舌象都有意义,治疗时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臌证病人,临床常表现为身体赢瘦,腹胀如鼓,脉弦舌苔光绛无苔,是典型的虚实错杂证。舌绛是 阴虚的舌象,但病人又有腹水,脉弦体瘦,是肝亢脾虚,因此这种 情况下的绛舌,就不能说明是阴虚了,即绛舌之主证与实际情况不符,要舍去舌象,而取脉象,治疗就应抑术健脾,利尿消水。再如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既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把脉望舌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 我临床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觉得神秘高深,也许我学艺不精。 舌诊 经常有学生向我建议写写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我很汗颜惭愧,不敢下笔,生怕误人子弟; 因为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 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一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干,握者,难也。 不如望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 大旨为此,亦可细究。 舌淡当温 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 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苔黄当消 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

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 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苔腻当化 中焦湿滞即见腻苔。 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 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豆蔻、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三分之二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苔少当养 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 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 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血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血、养液,药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黄、山药、玉竹、花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回收效。 脉诊 关于脉象主要按切有力无力,是大是小,是粗是细就可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且粗为实,尽量少用或不用温热补药,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用补药养血益气温阳,慎用或不用苦寒活血通泄攻下之药,以免犯虚虚之戒。 大旨为此,随着临床经验增多,还可以继续细化: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双寸浮滑有力多见头部火旺;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右关沉弱多见脾虚或胃部手术过;脉弦细如梗必见肝病;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糸症状;女子右手尺不足,沉弱者,兼舌淡胖,不论有无瘀血,则必有少

中医脉诊与舌诊的诊断方法与技巧

中医脉诊与舌诊的诊断方法与技巧中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之一,其诊断方法独特而有效。其中,脉诊和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将介绍中医脉诊与舌诊的诊断方法和技巧,以及其在疾病诊断与 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是通过触摸人体脉搏来判断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在中医 理论中,脉搏被认为是人体脏腑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反映。脉诊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脉象 脉象是指脉搏在触摸时的感受与特征。中医将脉搏分为浮脉、沉脉、细脉、弦脉、滑脉等几种类型。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速度和力度等 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2. 搏诊 搏诊是以手指触摸脉搏,感受其跳动的频率、力度和节奏等特点。 中医将脉搏的跳动分为洪脉、虚脉、急脉、细脉等几种类型。通过搏 诊可以进一步了解脏腑功能的变化,以及疾病的性质和发展情况。 3.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诊器听取脉搏跳动的声音,判断脉搏的音响特征。中医将脉搏的声音分为清音、浊音、细音、浑音等几种类型。通过闻诊可以了解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情况,以及脏腑功能的异常变化。 二、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和舌体上的苔膜等特征,判断人体的病理状态。舌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的白色、黄色或黑色的覆盖物。中医将舌苔分为薄白、厚腻、黄糙、黑灰等几种类型。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和湿润程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病理情况。 2. 观察舌质 舌质是指舌头的形态和颜色。中医将舌质分为红、淡红、暗红、紫暗等几种类型。通过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和形态等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以及脏腑功能的健康情况。 3. 观察舌体形态 舌体形态是指舌的整体形态和大小。中医将舌体形态分为胖大、瘦长、舌苔舌质不等等几种类型。通过观察舌体形态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三、中医脉诊与舌诊的应用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脉诊与舌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 的变化来获取疾病信息,而舌诊则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 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两种诊断方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 应用,并且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脉诊 脉诊乃中医学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变化来获 得关于疾病的信息。在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反 映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经络与脏 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脏腑器官的情况。因此,脉诊被广泛运用于中医的诊断中。 1. 脉搏的基本知识 脉搏是指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由心脏收缩所产生的冲击波。脉搏的基 本特征有“芤、浮、数、滑、涩”等,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 状况和疾病的变化。比如,浮脉通常表示阳气偏盛,病在外;沉脉则 表示阴气偏盛,病在内。 2. 脉诊的方法 脉诊需要医生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 断人体的状况。常用的脉诊方法有按脉部位、脉组相、脉息、脉度等。比如,在按脉部位中,分为寸、关、尺、空、偏寸、关尺等,不同的 部位反映了不同的脏腑器官。

二、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中医认为,舌头是脏腑经络的一种显现,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之间的状况。舌诊常用于中医的诊断,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应用。 1. 舌苔 舌苔是指舌头上的一层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沉积物,颜色有白、黄、灰、黑等。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比如,白苔通常反映出痰湿内盛,黄苔则表示热邪内缚。 2. 舌质 舌质是指舌头的外观形态,包括舌身的形状、颜色等。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寒热、阴阳等状况。比如,舌体红而亮,常表示体内有热毒;舌体苍白则通常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三、脉诊与舌诊的应用 脉诊与舌诊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脉搏变化和舌苔、舌质的特征,医生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脉诊与舌诊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应用。一些研究表明,脉搏的变化和舌象的特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疾病的变化。因此,脉诊与舌诊不

中医学中的脉诊和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和舌诊 脉诊和舌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它们被认为是了解人体内部状况的窗口,有助于中医师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及病情,并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脉诊和舌诊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脉诊的原理与方法 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人体脉搏信息反映的状况。它认为人的脉搏所反映的是人体功能和脏腑状况的变化,通过仔细触摸与观察来诊断疾病。脉诊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 触诊脉搏:中医师通常会触摸患者的两腕(手腕处)脉搏,观察脉搏的节律、频率、力度和形态。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脉搏的是与心脏跳动息息相关的,因此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状况。 2. 听诊脉音:在触诊脉搏的同时,中医师还会倾听脉搏的声音,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分析脉搏的声音可以帮助中医师确定脉搏特点,从而推断疾病的阴阳盛衰、气血状况等。 3. 观察脉象:通过观察脉搏的一些特点来推断疾病状况。例如,脉搏的弦弱、滑涩等特点都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观察脉象还包括判断脉搏的表面层与深层、左右脉象的比较等。 二、舌诊的原理与方法

舌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来了解人体内脏功能状况和疾病情况。它认为舌头是脏腑气血活动的重要反映点,在中医学中,舌诊也被称为“舌象诊法”。 1. 观察舌体的形态:舌头的形态有很多变化,包括舌色、舌形和舌质。中医师会观察舌头的颜色、湿润度、舌苔和舌体的大小等特征。比如,苔白腻可能与寒湿痰浊有关,苔黄燥糙可能与火热病机有关。 2. 观察舌体的动态:通过观察舌头的动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变化。例如,舌尖颤动可能与心悸病症有关,舌苔的变化可能与脏腑功能的变化有关。 3. 分析舌诊的整体情况:中医师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以及舌体的湿润度等综合情况,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问诊、闻诊和触诊等,进行综合判断。 三、脉诊与舌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脉诊和舌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辅助中医师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及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脉诊可帮助中医师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盛衰等。通过触摸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等特征,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如虚实、寒热等。此外,脉诊还可以辅助中医师观察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舌诊则可以帮助中医师诊断疾病的程度及脏腑功能的变化。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以及舌头的湿润度等,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

舌诊脉诊大纲

舌诊、脉诊复习参考大纲 一、舌诊 [目的要求] 1、掌握舌诊的方法及正常舌象的特征 2、掌握舌诊的内容(常见病理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3、熟悉舌象分析要点。 [基本内容] 一、舌诊的方法及正常舌象的特征 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等。正常舌象的特征。 二、掌握舌诊的内容 (一)望舌质 1.掌握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的表现及临庆意义。 2.掌握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舌形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掌握舌态——强硬、歪斜、颤动、短缩等舌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熟悉诊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二)望舌苔 1.掌握苔质——薄厚、润燥、腻腐、剥落等苔质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表现及其临庆意义。 三、舌象分析要点 1、舌之神气、胃气的有无 2、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 3、舌象的动态观察 [考核知识点] 1.舌诊的方法。 2.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 3.舌色、舌形、舌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苔质、苔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舌象的分析要点。 二、脉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 2、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熟悉脉象的生理变异。 3、掌握临床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4、熟悉相似脉的鉴别,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 [基本内容] 1、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方法,三部九候和分候脏腑。诊脉的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现代脉象要素。 2、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特征(有胃、有神、有根脉象的特征),脉象的生理变异。 3、临床常见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实脉、洪脉、细脉、弦脉、紧脉、滑

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中医学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而闻名于世。其中,脉诊和舌诊作为诊断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内科学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以及它 们的应用。 一、中医内科学脉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1.脉诊的重要性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信息,以及脉象的变化,来了解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脉诊可 以反映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功能的状态,为中医内 科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脉诊的应用 脉诊在中医内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通过脉诊可以诊断疾病 及其病程的轻重缓急,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其次,在疾病防治 和康复过程中,脉诊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 脉诊还可以辨别病因、病机、病位,为病因分析和辨证论治提供线索。 二、中医内科学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1.舌诊的重要性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形等信息,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病变情况。舌诊可以反映消化系统、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脏器的病理状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舌诊的应用 舌诊在中医内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舌诊可以评估肠胃功能,判断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其次,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以及舌 质的湿润程度、颜色等,可以判断血液循环和体液代谢状态,为中医 内科医师提供诊断参考。此外,舌诊还可以辅助诊断某些妇科疾病和 皮肤病等。 三、脉诊和舌诊的联合应用 脉诊和舌诊作为中医内科学中两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脉诊和舌诊相互结合可以相互补充, 使医师获得更多的病理信息,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和病机。在临床实践中,脉诊和舌诊的联合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判 断方法和临床操作规范。 总结: 中医内科学中的脉诊和舌诊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观察 脉搏和舌象,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为中医内科医师的治疗提供 重要的依据。脉诊和舌诊的联合应用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然而,作为中医诊断方法的脉诊和舌诊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收录:老军醫李广仁 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 《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 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 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 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 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 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

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 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 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 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 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 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可自行购买参考。 在七言诀中采纳脉象共27种,与古代相比少了疾脉。每种脉象除了解说而外,包括[体状诗],[相类诗]与主病诗,如: 一,浮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提供陈修园归纳后的: 浮脉 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 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搏鼓视阴亡。 从浮辨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 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法外更参祥。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药集 舌诊 一、舌诊补要 1、舌质淡红苔薄白,风寒表证常人苔, 淡白薄白是阳虚,气血不足来安排。 2、淡白无苔久阳虚,气血两虚定治则, 淡白薄白中剥脱,气血两虚胃阴兼。 3、淡白黄腻脾胃虚,湿热停滞中焦克, 淡白灰黑水滑苔,阳虚内寒痰饮来。 4、舌尖红白苔,风寒表证来, 心火又亢胜,定出好治则。 5、白黄外感证,传里化热关, 白腻痰湿浊,食积中焦克。 6、白腐痰湿停,胃浊蕴热塞, 白腐如积粉,湿病如期来。 7、黄干久精兼,白干失运来, 黄腻里湿热,痰浊变热则。 8、质红舌白苔,热症卫营来, 质红薄黄苔,气分热症克。 9、质红黄腻苔,气分湿热来, 质红黄干苔,邪入里实来。

10、质红舌无苔,气阴两虚兼, 舌绛焦黄苔,肠热里实关。 11、舌绛黑干苔,热极阴也兼, 舌绛舌无苔,热入血分来。 阴虚或又盛,定出好治则。 12、青紫白润苔,内寒极重克, 气血有凝滞,温阳活血开。 13、青紫黄燥苔,阴虚枯燥兼, 虚火内燔炽,滋阴养血来。 二、舌诊大要 1、望舌变化质与苔,尖中根边细推测,正常舌象体柔软,活动自如色红淡, 舌干润均颗粒平,此为正常无病染。 2、淡白阳虚血不荣,红舌阴虚阳热生,绛舌热病入营中,杂病久病阴虚型, 紫舌主病分寒热,干燥缺津阴虚热, 紫舌湿润寒阴盛,气血阻滞把病决。 3、胖大水湿水饮作,脾肾阳虚选用药,深红胖大心脾热,色紫而暗中毒药, 瘦舌阴血津液伤,裂纹之舌也同块。 齿阴之舌脾虚象,寒湿壅滞有反映。4、芒刺之舌阳热胜,清热泻火必有功,强舌舌体必强硬,语言褰涩语不能, 萎舌舌体不能动,津伤液亏血不荣, 颤动之舌必有风,阴血两虚肝阳生, 吐舌舌吐于口外,心脾有热兼有风,

舌诊、问诊、脉诊……哪个好学?哪个实用?

舌诊、问诊、脉诊……哪个好学?哪个实用? 小编导读 四诊的望闻问切,有“神圣工巧”的评断。但如今的中医学习者更关心的问题是,四诊孰难孰易?哪个更实用?哪个学起来最快?来听潘毅老师为我们讲四诊的学与用。 讲到如何高效学习四诊的问题,我们首先给望闻问切内容做一个易学性的排序。注意,这里的易学性排序是从中医初学者的实用性角度来论的。 从易到难的排序为:舌诊,闻诊,望诊,问诊,脉诊。(舌诊从望诊中拿出来独立讨论。) 一、舌诊 既客观又容易观察,其中的舌色、苔色最易,舌形、苔质也不难。舌态的常见度略低,所以相对难些。 二、闻诊 内容不多,大规律易抓。 无非是发出的病理声音如咳、喘、呃逆、嗳气等,声高有力者多属实或热,声低无力者多属虚或寒。其实,以之辨虚实较确定,辨寒热则须参考兼寒或热之证。 气味浓烈的以热居多,腥淡无味的以寒居多。 特殊气味如血腥味、烂苹果味等分辨度亦高。 三、望诊 除了望舌之外的其他望诊内容。 其中的望神是找大感觉的,也就是这个病好治不好治,这个不算难。 望形、态,比较客观,不难; 望色,就须参考其他兼证,比如面色白,它可以主寒症,主气虚、阳虚与血虚;那么见到一个人面色白,到底是哪个证?其实要看他兼有什么表现,如果有怕冷的感觉,那么主的就是寒证。

当然,这个寒证还得分实寒还是虚寒,实寒证一般是临时性的比较短暂;虚寒证一般是习惯性,时间比较久。 如果面色白兼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而寒热方面不分明,那么你才可以判断他是气虚证。 而如果一个人除了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舌淡白,指甲淡白,那么就指向血虚居多,当然如果加上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那么血虚的诊断就更肯定了。 所以,面色白只是提供了诊断的某些可能性,你要做出精确判断,还得四诊合参。 四、问诊 不少人看不起问诊,认为它不能像脉诊一样显本事。 其实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问诊中获取的病情资料可以做到比较全面,甚至可以做到精细。 比如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治经过、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其他三诊都不容易取代。 问诊之得,重在会问。不会问的人,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所谓;会问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圆通无碍的中医理论步步进迫,终获所得。 比如眩晕一症,一些医生一见即上川芎、天麻,这两味药在不少医生眼中就是止“眩晕”的药,走的是套路。 但真有不论其“证”就能止晕的药吗? 我们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几种最常见的“眩晕”可能机制: 头晕眼花或眼黑,多为血虚,或脾虚清气不升; 眩晕而头胀痛,多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 眩晕而脑空,多为肾精虚; 头晕而昏沉,非痰即湿; 晕而有旋转感,或遇风加剧者,则为头风。 我们再看天麻与川芎的功效: 天麻于眩晕之效主要是平抑肝阳与息风,李时珍虽力主它有补益作用,但现代药书多不以为然。 因此肝阳上亢与头风为其主要适应症,其余的眩晕用天麻似乎意

【沈绍功:舍症从舌、脉诊宜粗舌诊脉诊】

【沈绍功:舍症从舌、脉诊宜粗舌诊脉诊】 1、舍症从舌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舌诊最为客观,一目了然,可以“一锤定音”,但要简化才能实用。 苔有三望:色、态、形。舌有三察:色、质、形。 2、脉诊不可丢,宜粗不宜细 三指切脉是中医学的标志,要分清8种主脉和18种兼脉。 3、问诊主要是问两口 上口问胃口,苔腻温胆,苔薄养胃。下口问两便,利尿白花蛇舌草,润肠草决明。 舌诊 舌尖主心肺, 舌中主脾胃, 舌根主肾脏, 舌的两边主肝胆, 舌下脉络看是否曲张,是否有淤血。 苔有三观 1、观色泽。 舌苔黄的,属热。 舌苔白的,属寒。 2、观厚薄。 苔厚苔腻的,是实证,湿阻中焦,痰浊、痰湿和食阻。温胆汤祛痰或三子养亲汤,紫苏子、萝卜子、葶苈子。 苔薄的,是虚证(或表证或正常舌苔),气、血、阴、阳之虚。胃阴不足用养胃汤。杞菊地黄汤调肾。 3、观润燥。 苔润的,是阴津未伤,正常的或有痰湿。 苔燥的,是阴伤津亏,伤阴或亏精。

舌有二查 1、查色泽。 舌色淡红的,是正常。 舌色淡白的,不是气虚就是阳虚; 舌色红的,不是阴虚就是实火; 舌色紫的,不是寒盛就是淤血; 舌色绛的,是热入营血; 舌下有紫斑的,是淤血。 舌质红的,是热。 舌质淡的,是寒。 2、查胖瘦。 舌体胖大的,是阳虚,即唇边舌、齿痕舌; 舌体尖瘦的,是阴虚。 舌卷、舌颤、舌歪、舌萎均属中风,常伴循衣摸床、神昏谵语等神志症状,多属危重之证。 脉诊:脉,易粗不宜细。 1、九个主脉,必须要分清 ①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是指表证,外感病,浮脉。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 ②沉脉:重案才见,这是里证。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 ③滑脉:就是很流利,如盘滚珠,不是妊娠就是痰浊寸关尺,两边的寸脉,寸脉呀! 男左女右,男的是左寸;女孩子右寸大。寸脉滑了,不是怀孕就是痰浊。 ④涩脉:这个脉呀就不流畅了,如刀刮竹,不流畅,主要是淤血。 ⑤弦脉:非常有力,来脉有力,如按弓弦,这就气滞。滑脉和弦脉都有力,但速度不一样,痰阻的滑脉,速度快; 气滞的弦脉速度慢。弦而不数,滑脉是流畅而数。所以这个滑脉和涩脉、弦脉都很好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