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

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第二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的统一

2、美国内战(1861—1865年)

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会有一些落后的规章制度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改革,不断的改革,才能摆脱束缚,获得成功。

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改革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全面认识殖民扩张

(1)对西欧: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对殖民地:遭到西方国家的疯狂掠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些国家长期贫穷和落后。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同时还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以及新的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国家工业文明的进程。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5世纪——“文艺复兴世纪”; 16世纪——“宗教改革世纪”

18世纪——“启蒙世纪”; 19世纪——“科学的世纪”

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 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一、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2、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 3、手工工场的特点: (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4、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商人地位的变化 (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2、新诞生的社会阶层 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 3、没落的阶层——贵族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主要代表

(1)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人文精神——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为了人 三、欧洲的宗教改革 1、赎罪券——罗马天主教会为聚敛钱财而兜售 2、“教皇的奶牛”——德国 3、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宗教信仰人人平等 4、宗教改革使欧洲各国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四、近代科学的诞生 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 5、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五、启蒙运动17、18世纪法国 1、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2、主要代表 (1)伏尔泰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卢梭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3)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远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开始,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3、明朝的统治 表现影响 明代前期政治上: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 和迁都北京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明代前期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 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明代前期外交上: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 明了明朝对外的强大影响和在 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 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清两朝的民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朝: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农业的兴盛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步成熟。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 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资本主义的萌芽 商业的繁荣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2、商帮的形成(徽商、晋商) 海外贸易的发达1、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8,进步思潮 a 、代表人物:黄宗羲 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 b、以四大徽班、湖北的汉调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 朝代事件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清朝文字狱(目的: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 八股取士 著作作者成书时间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特色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 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 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 如生。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 民起义为题材的 长篇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 义气息的长篇小 说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是我国古代小说 的巅峰之作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以及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 (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6、明清的民族政策:

(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 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 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 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 禅共同治理西藏;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4 —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手工工场的出现: (1)背景: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农产品剩余很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 (4)今天的工厂,就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 (5)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6)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在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 (7)说明: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特点 家庭式,规模小,产量低,目工人多,分工合作,规模大,产量高, 的是维持依附关系目的是为了增加、扩大雇佣关系。工人(帮工、学徒依附于作坊主,不领取工资)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 (工人←→工场主) (被雇佣←→雇佣) 手工工场作用: (1)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手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善人们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使社会变革、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3)促进了社会关系(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西欧手工工厂集中的行业及国家: 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发展迅速 当时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因为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海外贸易逐渐扩展到全球。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 3、影响(作用): (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促进了贸易的发展(3)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的变化 A、商人的变化:①经济: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②政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的甚至可 担任市长,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变化原因):①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工商业的兴起②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 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B、贵族的变化:走向没落,被迫经营工商业 C、农民的变化: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对象:天主教会 2、原因:(1)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3)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

受生活。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4)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运动概念)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中国同主题的文艺作品:汤显祖《牡丹亭》 5、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6、评价: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领导人:马丁路德兴起国家:德国时间:16世纪对象:天主教会 2、主张:信仰上人人平等 3、评价: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永久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统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15、16世纪 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3、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科教兴国重视知识的作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 4、代表人物: 波兰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同学们要做好复习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 一、朝代更替、主要事件等 1、定都长安、洛阳和南京的朝代 定都长安:西周(当时称镐京);秦朝(时称咸阳);西汉(定都长安);隋朝(长安);唐朝(长安); 定都洛阳:东汉、魏国、西晋 定都南京:吴国(时称建业)、东晋(时称建康)、宋齐梁陈(时称建康)、明朝前期。 定都北京:金(会宁,后迁到燕京,现北京)元朝(时称大都)明朝、清朝 其它:蜀国(成都)、北魏(平城,现大同)、北宋(开封,也称东京)、辽(上京)、西夏(兴庆,现银川)、南宋(临安,现杭州)、 2、请说出秦朝、唐朝和元朝的疆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唐朝)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南及南海,北抵蒙古高原。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比现在的省范围大,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 3、同时期的世界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 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 唐朝---阿拉伯帝国(大食)、波斯、天竺(印度半岛)、日本; 宋元---西欧中世纪、意大利、阿拉伯、波斯。 4、时期特征: 夏商周:先秦时期,“三代”。西周:封邦建国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秦:中央集权大一统;西汉:大一统、开疆拓土、对外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汇聚(融合); 隋唐:社会开放、制度革新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两宋: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农牧文化交融、经济繁荣、世俗生活元朝:疆域辽阔,开放,中外交流频繁。 5、四次大统一:▲ 秦朝(BC221年)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局面; 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7、列举历史上的争霸和战乱局面: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汉战争、七国之乱、安史之乱。 8、列举秦朝和隋朝灭亡原因: 秦朝灭亡原因:秦朝暴政,即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严刑酷法。 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发动战争,百姓徭役沉重。 (汉朝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唐朝吸取隋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出现“贞观之治”。)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社会繁荣、政策调整、政治制度、用人制度、重要改革 1、社会繁荣景象: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及共同的原因 盛世: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开皇之治(隋朝)、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唐玄宗) 共同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改革,重视人才;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君民关系的改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与历史有什么区别?初二的同学就要进行该学科的考试,复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路,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复习资料。那么应该怎样复习呢?下面是由WTT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同学们要做好复习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 3、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的原因:(联系课本P75资料和所学知识) ①资料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曹操精于谋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②资料3:曹操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③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政治优势。 4、“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1)刘备“三顾”的原因: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吸引人才的诚意。(2)诸葛亮“二拒”的原因:当时政权分立,形势严峻。(3)诸葛亮的策略: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援而不可图”;对刘备: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总的策略:孙刘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3)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展,蜀锦非常有名。(3)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7、对“三国鼎立”的评价:(1)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是历史的退步。因为:秦汉时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而三国鼎立后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加剧了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属于大规模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三国鼎立是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8、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266-280-316) (1)建立: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3)灭亡: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力处理政事,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严重动摇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也为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契机。316年,匈奴人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一学期一度的期末考试又要到来了,那么初二的同学应该怎样做好复习准备呢?历史这一科该如何复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都城—东京。统一: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消灭南唐等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是,当时仍处于北宋、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富国”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积极影响: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失败原因:由于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变法失败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变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二 2、辽的统治政治:设北面官,南面官。经济: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冶铁、丝织、制瓷等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思想文化:建立孔庙,春秋祭祀;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仿效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3、西夏的统治经济:党项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农业相当发达;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相当发达。思想文化: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用汉文铸造钱币;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4、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仿效中原开设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家思想;仿效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5、宋辽和战:战: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发生了“澶州之战”。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和:1005年,宋辽议和,签署“澶渊之盟”。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评价:是一个屈辱的盟约。是一个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复习提纲汇总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 3、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手工工场出现后发生变化的阶层是商人阶层,新的阶层资产阶级。 4、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明清时期,地点景德镇。 5、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德国人,宗教改革家是路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家是伏尔泰,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出人民主权思想的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 7、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8、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的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及其特点 1.2 诸夏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 1.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 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 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变动及社会影响 2.2 汉朝的兴起与黄老思想的传播 - 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与社会政策 - 黄老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 2.3 西汉的王朝衰落与王莽的新政 - 汉朝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 王莽的新政与其失败原因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改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政权更迭- 的传入与对社会的影响 3.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社会变迁 - 辽、西域通商使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农民起义的影响

3.3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 - 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与文化特点 -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4.1 隋朝的统一与改革 -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 隋朝的社会政策与对外关系 4.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对外交往 4.3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 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 唐朝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

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推行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往 5.2 元朝的统治与社会变迁 - 元朝的政权建立与对中国的统治 -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与冲突 5.3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 -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 儒学、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繁荣 第六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对外交往 6.1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海外探险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人教版历史及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元朝末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采取了废除丞相、创阁、设厂卫特务机 构和迁都等4项举措,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根本格局;在经济上实施了奖励开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3项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开展;在对外关系上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 ●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开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迎祥、献忠、自成等先后起义。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 立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自成率军攻入,推翻明朝。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 ●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 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 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胜利。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1662年,成功率领军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1683年清 军进入,设置府。 ●为了防蒙古骑兵南下,明朝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作用:一是抵御外敌,二是保护中 原地区经济开展,三是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屡次向清政府挑衅。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18世纪中期,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XX地区事务。意义: 一是加强XX与中央联系,二是稳固边防。 ●清政府采取3项措施加强了对的统治,一是建立册封制度〔达赖、班禅〕,二是建立金 瓶掣签制度,三是设立驻藏大臣。 ●明、清时期,通过推行改土归流制度,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农耕文明的繁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主题结构综述 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 基础知识识记 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和邱少云

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 ⑶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遗留任务.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题结构综述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如: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但面对七门甚至九门学科的压力,很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历史学科怎么复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简称过渡时期) 1956——197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78——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 年 9 月地点:北平 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作用) 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有确立国徽。 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纪元的新是指社会性质产生了变化)。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 年西藏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与中央谈判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时间:1950— 1953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总司令:彭德怀目的:保家卫国 (3)结果: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 (4)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 (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6)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正义之战;②得到全国人民大力支持;③中朝军民的英勇奋战;④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7)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课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时间:1950 年 6 月——1953 年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在新解放区实行。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意义:①废除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1957 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套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西欧)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1)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2)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 (3)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的伊丽丽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见P7 2、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 3、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1)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得到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的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如清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世纪---16世纪地点:意大利,后影响西欧对象:天主教会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核心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4、性质、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八年级下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 1、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 2 3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 4、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提高生产效率(2)改善人们的生活(3)促进了贸易的发展。(4)促进阶级结构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5、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 发生变化的阶层有:商人、贵族和农民。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以新航路开辟为起点 (涉及整体世界形成的还有第六单元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要能区别联系的复习)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这以这些地区受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统治有关。)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1、创立新体制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这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革命不彻底的结果。这一政体首先在英国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泰国等。17、18世纪,英国、法国、美国先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