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法规简介(DOC)

植物命名法规简介(DOC)
植物命名法规简介(DOC)

植物命名法规

1.植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植物种类繁多,各个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都各有其习用的植物名称;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同-植物在不同地区也往往有不同名称,同物异名以及异物同名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还有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中药贯众有30多种来源。这种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使得人们无法顺利地去研究植物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更不利于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因此,寻求一种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2.命名的发展历史

植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问题进行探索,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留采用过多名法,即用一系列的词来描写植物,但非常烦琐。后来双名法代替了多名法,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

(scientific name)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

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主要有: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Papaver罂粟属,Rosa蔷薇属,Piper胡椒属,Morus桑属,Pinus松属。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Cycas苏铁属,Cercis紫荆属,Plataus悬铃木属,Oryza稻属,

Colocasia芋属,Zingiber姜属。

<3>根据该属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Sagittaria慈姑属,Sagitta示箭,意指叶为箭头形;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Helianthus向日葵属,heli-用于复合词,示“太阳”,anthus示“花”,意指头状花序随太阳转动。Lagenaria葫芦属,lagenos示“长颈瓶”,意指果呈长颈瓶状。

<4>根据颜色、气味命名。如Rubus悬钩子属,rubeo示“变红色”,意指果红色;Osmanthus 木犀属,osme示“气味”,anthus示“花”,意指花具香味。

<5>根据用途命名。如Sanguisorba地榆属,sanguis示“血”,sorbeo吸收之意,指供药用有止血功效,Ormosia红豆属,ormos示“项链”,意指其鲜红色的种子可供制项链。

<6>根据植物体含有某种化合物命名。如Saccharum甘蔗属,sacchar示“糖”,意指茎秆含糖,Eucommia杜仲属,eu示“良好”,kommi示“树胶”,意指其含有优质树胶。

<7>纪念某个人名。如Linnaea林奈木属,系纪念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Davidia珙桐属,系纪念法国传教士Pere Armand

David,他曾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Tsoongia钟木属,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

<8>根据植物产地命名。如Taiwania台湾杉属,Fokienia福建柏属。

<9>根据习性和生活环境命名。如Actephila喜光花属,aktis示光线”,philos示“喜欢”,指某些种喜生于阳处,Dendrobium石斛属,dendron树木之意,bion示“生活”,指本属植物多附生在树上。

<10>以神话来命名。如Artemisia蒿属(艾属),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名;Narcissus水仙属,为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扑捉自己水中的倒影而落水溺死,死后变为水仙。

<11>改造某一已有属名或另加前缀或后缀而成。如Saruma马蹄香属,系将Asarum

细辛属的第一个字母调到末尾而成,Tapiscia银鹊树属,系将pistacia黄连木属的中间2字母调到字首而成。Paraquilegia假耧斗菜属是由Aquilegia耧斗菜属加前缀Para-,并将其中的两个“a”去掉一个而形成的。Sequoia北美红杉属加后缀-dendron成为Sequoiadendron巨杉属。又如Pseudolarix金钱松属,系在Larix落叶松属前加前缀pseudo-(假的)而成;Acanthopanax五加属,系在Panax人参属前加前缀acanthc-(有刺的)而成;Gentianella假龙胆属,系由Gentiana龙胆属加后缀-ella(小形)而成。

<12>以原产地或产区的方言或土名经拉丁化而成。如Litchi荔枝属,来自广东方言;Thea 茶属,来自闽南土语。又如Ginkgo银杏属,来自日本称银杏为金果的译音经拉丁化而成。

(2)种加词

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种加词其来源不拘,但不可重复属名。如用2个或多个词组成种加词时,则必须连写或用连字符号连接。用形容词作种加词时,在拉丁文语法上要求其性、数、格均与属名一致。例如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Castanea栗属(阴性、单数、第1格),mollissima被极柔软毛的(阴性、单数、第1格)。种加词的来源如下:

<1>表示植物的特征。通常用性质形容词,如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圆锥花序式的);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轮生的);小叶石楠photinia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 alba(白色的)。

<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东方的);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西方的)。

<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药用的);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产漆的);芋Colocasia esculenta(可食的)。

<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 scandens(攀援的);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水生的);高山灯心草Juncus alpinus(高山生的)。

<5>人名。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Senecio oldhamianus 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按规定,用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的,要先加-an-(以a接尾的只加-n-),然后再加表示性、(单)数、(主)格的结尾。如Cyperusheyne-anus(-a,-um)来自Heyne;Verbena

hassler-ana(-us,-um)来自Hassler;Aspidium bertero-anum(-a,-us)来自Bertero。若以辅音字母(-er除外)结尾的,要先加-ian-,再按照属名的性别加单数、主格的结尾。如Rosa

webb-iana(-us,-um)来自Webb;Desmodium griffith-ianum(-a,-us)来自Griffth。

<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 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 ginseng(汉语人参)。

<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以形容词的形式作种加词,按性别有不同词尾,而且通常采用下列词尾:-ensis(-ense),-(a)nus,-inus,-ianus(-a,-um)或-icus(-ica,-icum)。例如: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来自Brasilia巴西);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来自Formosa台湾),亚洲石梓Gmelina asiatica(来自Asia亚洲)。

<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采用这类名词多是用以纪念某人,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时,则按照被纪念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费氏葶苈Draba fedtschenkoi来自Fedtschenko(男性);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 hookeri来自Kooker(男性);何氏山楂Crataegus coleae来自Cole(女性)。惟男性姓名以元音-a结尾时,则加-e,如苦梓含笑Michelia balansae来自Balansa。若以辅音子母(-er除外)结尾时,则要先加-i-,然后再按照被纪念的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青榨槭Acer davidii来自David(男性)和以wilsoniae来纪念Wilson(女性)以及用verlot-iorum来纪念Verlot兄弟,用brauniarum来纪念Braun姐妹。

<9>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

(3)命名人名

植物学名最后附加命名者之名,不但是为了完整地表示该种植物的名称,也是为了便于查考其发表日期,而且该命名者要对他命名的种名负有科学责任。

<1>命名人通常以其姓氏的缩写来表示,并置于种加词的后面。命名人要拉丁化,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缩写时一定要在右下角加省略号“…”。如Linnaeus(林奈)缩写为Linn.或L.(L.一字母,只限用于Linnaeus一人,因他为特别著名的分类学家,无人不晓之故,其他命名者的名字,均不作一字母的缩写),Maximowicz缩写为Maxin.。两命名人如为同姓,则可在姓前加上名字缩写,以免造成混乱,如Robert Brown缩写为R.Br.和Nicholas Edward Brown 缩写为N. E.Br.。命名人如为双姓,二个姓都要缩写,如Handel-Mazzetti缩写为Hand.-Mazz.。如果命名人为两人,则在两个人的姓名中加“et”或“&”(和),如Tang et wang 。如果由二人以上合作为同一植物命名时,则在第一人名后加“et al.”(alii其他人)或etc(et.cetera等等)。

<2>当父子(女)均为命名人时,儿子或女儿的姓后加上“f.”或“fil.”(filius儿子,filia女儿)。如Hook.代表William Jackson Hooker,其儿子Joseph Dalton Hooker通常写作Hook. f.。

<3>如一学名系由甲植物学家命名;但未经正式发表,后经乙植物学家描述代为发表;则甲与乙都应作为学名的命名人,甲作者置于前,乙作者置于后,在两作者的姓名中间加“ex”

(从)来表示。

4.三名命名法和四名命名法

三名法,学名由3个词组成。即属名+种加词+亚种或变种加词。例如台湾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 (Sieb. Et Zucc.) Endl. bar. formosana (Hayata) Rehd.。四名法,学名由4个词组成;即属名+种加词+亚种加词+变种加词。

植物命名法规概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i Candolle)曾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植物命名法规(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经参酌英国和美国学者的意见后,决议出版了上述法规,称为巴黎法规或巴黎规则。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植物学会议,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以后在每6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植物学大会上都要对法规进行修订和补充。1999年,第十六届美国圣路易斯国际植物学大会也召开了命名会议。我国正式翻译的有蒙特利尔法规(匡可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植物使名法规是各国植物分类学者对植物命名所必须遵循的规章。现将其要点简述如下:

1.植物命名的模式和模式标本

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根据。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不能是活植物。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

(1)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2)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5)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6)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7)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2.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予以废弃。如土茯苓Smilax glabra 是Roxb.1832年发表的,但后来的学者对该物种又发表了几个学名(S. hookeri Kunth(1850), S. trigona Warb(1900 ), 按法规规定,Roxb.发表的种名是土茯苓的正确学名,其余的均作为异名处理。

3.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4.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作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自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5.优先律原则

植物名称有其发表的优先律(priority)。凡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唯一的正确名称。种子植物的种加词(种名)优先律的起点为1753年5月1日,即以林奈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ed. 1)为起点;属名的起点为1754及1764年林奈所著的《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的第5版与第6版开始。因此,1种植物如已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合用名称。例如,银线草有3个学名,先后分别被发表过3次: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 in Nov. Act. Cur. 14(2):681. 1829.

Chloranthus mandshuricus Rupr. Dec. Pl. Amur. t. 2. 1859.

Tricercandra japonica (Sieb.) Nakai, F1. Sylv. Koreana 18:14. 1930

按命名法规优先律原则,Chloranthus iaponicus Sieb.发表年代最早,应作合法有效的学名,后两名称均为它的异名(synonym)。

6.学名之改变

由于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一个属中的某1种应转移到另1属中去时,假如等级不变,可将它原来的种加词移动到另1属中而被留用,这样组成的新名称叫“新组合”(combination nova)。原来的名称叫基原异名(basonym)。原命名人则用括号括之,一并移去,转移的作者写在小括号之外。例如,杉木最初是1803年由Lambert定名为Pinus lanceolata Lamb.。1826年,Robert Brown又定名为Cunninghamia sinensis R. Br. ex Rich.。1827年,Hooker在研究了该名的原始文献后,认为它属于Cunninghamia属。但Pinus lanceolata Lamb.这一学名发表早,按命名法规定,在该学名转移到另一属时,种加词“lanceolata”应予保留。故杉木的合用学名为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其他两个学名成为它的异名,而Pinus lanceolata Lamb.称为基原异名。

7.保留名(nomina conservanda)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但由于历史上惯用已久,可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通过作为保留名。例如某些科名,其拉丁词尾不是-aceae, 如豆科Leguminosae(或为Fab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等。

8.名称的废弃

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废弃和变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1)同属于一分类群而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所作多余的发表者,在命名上是个多余名(superfluous name),应予废弃。

(2) 同属于一分类群并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由另一学者发表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为晚出同名(later homonym),必须予以废弃。

(3) 将已废弃的属名,用作种加词时,此名必须废弃。

(4) 在同一属内的两个次级区分或在同一种内的两个种下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名称,即使它们基于不同模式,又非同一等级,都是不合法的,要作为同名处理。

(5)种加词如有下述情形时,即用简单的语言作为名称而不能表达意义的、丝毫不差地重复属名者、所发表的种名不能充分显示其为双名法的,均属无效,必须废弃。

9.杂种

杂种用二个种加词之间加X 表示,如Calystegia sepium X silvatica 为C. Sepium和C. Silvatica 之间的杂交种,但也可另取一名,用X分开,如Calystegia X lucana。

栽培植物有专门的命名法规,1969年有新版。基本的方法是在种级以上与自然种命名法相同,种下设品种cultivar(CV.)。

浅谈植物拉丁名命名法

牡丹、辽宁冷杉、银杏、桫椤、东北细辛、醉蝶花、元宝枫、大苍角殿、鸾凤玉、紫荆花等等,都是植物名称,不过它们不是学名(scientific name),而是俗名或者地方名。植物的学名也不是指其英文名或者法文名等,更与中国方块字无缘,而是指拉丁名。拉丁名是国际植物学界进行交流的标准用名,其他的名称都不算数。目前国际上有标准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为植物学界所普遍遵守。1900年第一届巴黎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命名法规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05年第二届维也纳国际植物学大会产生了第一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其中法规一词用的是“code”一词,有法典、法规和代码等含义。其中,1950年第七届斯德哥尔摩大会成立了国际植物分类学会(IAPT),从此承担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修订和出版的任务。最近的会议有1993年第十五届东京大会和1999年第十六届美国圣路易斯国际植物学大会。这次会议通过的最新国际命名法规也称圣路易斯法规(St. Louis Code)。

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方面规则极其复杂,有大量例证和注释,也有许多特殊的约定。另一方面,这一法规也在变化之中,法规的每次修订都是激烈讨论后某种妥协的结果。本文依据Oregon州

立大学园艺系的一份材料,只介绍最基本的植物命名知识。

现行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的体系是由林奈(Carl von Linne,通常用其笔名Linnaeus)250年前提出来的。他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35年出版。这个体系称作林奈双名命名体系(Linnaean 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其中生命,如植物,采用两个拉丁化的名字(拉丁双名)来命名。第一个名代表“属”(genus)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specific epithet)词。由属名(generic name)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species name)。科、属、种是最常用到的分类单位。采用拉丁化名字和拼写的习惯一个是源于中世纪的学者,另一个是因为直到19世纪中叶多数植物学出版物仍然使用拉丁语。“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属”,再往上是“科”,依次各个分类阶元构成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由高到低,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表示如下:

--------------------------------------------------------------------------------

植物界vegnum vegetable(拉丁名),vegetable kingdom(英文名) 门divisio, phylum

纲classis, class

目ordo, order

科familia, family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

在其中还可以插入亚门、亚纲、亚目、族(tribus, tribe)、亚族、亚属、组(sectio, section)、亚组、系(series, series)、亚种、变种(varietas,

variety)、变型(forma, form)等更细的分类阶元。“亚”字一般通过“sub-”表示,如亚种(subspecies)、亚纲(subclassis)。

在双名制中,通常所说的北美红枫(red maple)用拉丁双名法叫,就是Acer rubrum。红枫是槭树(枫树,maple)的一种,因此属于“槭树属”( "maple" genus,也称枫属),拉丁名叫Acer。种加词为rubrum(红色),拉丁词义为红色。于是种名为Acer rubrum。类似地,糖枫(sugar maple)的双名(或者学名,scientific name)为Acer saccharum。saccharum在拉丁语中指蔗糖的糖(the sugar of cane sugar)。春天这种树的树液是甜的。枫糖浆(Maple syrup,也叫槭糖浆)就是从这种Acer saccharum的树液中提炼出来的。具体说是用锅煮熬。我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参观过制作枫糖的作坊,也喝过一小瓶枫糖浆,味道不错,纯天然品。通常我们错误地称种名为 rubrum或saccharum,事实上,种名是双命,如Acer rubrum或者Acer saccharum。

有些人觉得林奈的双名法太复杂,而且容易混淆。但是,如Michael Dirr(1990, p. 22)指出的,在这种体制被纳之前,植物物种的命名使用了多个或者大量拉丁描述用语。那是一种多名制。通常的石竹(carnation),现在的学名为Dianthus caryphyllus,那时由9个拉丁描述词。这好比在说,“在化学101课堂上坐在鲍伯前面长着金棕色头发的高个苗条女孩”(tall slender girl with auburn hair who sits in front of Bob in Chem 101)。不管怎么说,在林奈为生物命名带来秩序之前,事情是一团糟。

不过,你可能说,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所谓的植物俗名(common names)。于是我们都同意,可以用Red Maple(红枫)来称呼red maple(红枫),用Sugar Maple (糖枫)来称呼sugar maple(糖枫),这将是一种英文双名制。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俗名(common names)通常只对局部地区的人来说才是共同的(common)。红枫也通常被叫作Scarlet和Swamp Maple。一种树Nyssa sylvatica,在美国东部至少有4种俗名。在英格兰,白睡莲(white waterlily)有15个俗名,如果

你算上德国、法国和荷兰的叫法,它有超过240个俗名。有时,一个俗名在不同地区,用来指称完全不同的植物。在佐治亚,一种Sida属的植物叫ironweed,而在中西部ironweed却指称一种Vernonia属的植物,这两种植物处于完全不同的植物科(plant families),分别属于Malvaceae科和Compositae科。俗名通常不提供属或种间关系的信息,它们彼此独立。有些植物,特别是一些稀有品种,并没有俗名。由于我们频繁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交流,采用一种万能的语言,用一种单一的一致认同的名字来为一种生物命名,有极大的便利之自。因此,林奈的双名制取得了成功。

一种植物,比如糖枫(Sugar Maple),有时可以写作 Acer saccharum Marsh.。跟随在植物名后面的缩写名(即Marsh.),是命名者(authority)或者作者(author)的名字,指第一个科学地命名那种植物的人,在这个例子中指Humphrey Marshall。白栎树(white oak)称Quercus alba L.,其中字母L.通常用来指命名者是林奈(Linnaeus)。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名用斜体或者下划线表示,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要小写。于是可有如下名称: Acer saccharum Marsh.或者 Acer saccharum Marsh.

在多数苗圃和园林文献中,命名者的名字通常不与拉丁双名同时出现,于是糖枫的名字通常写作: Acer saccharum或者 Acer saccharum

尽管推荐所有的种加词应当小写,但也有些可以例外,在下述情况下种加词的首字母可以大写:1)种加词源于一个人的人名;2)源于以前的一种属名;3)源于一个俗名。于是,人们可以看到大卫枫(David's Maple)可以写作Acer Davidii,因为种加词指Armand David。

有时杂交不同种的植物,如两种不同种的枫树(Acer)有可能获得子孙后代。通常在此杂交植物的学名前用一个交叉号“×”。商业草莓是杂交的,是两种Fragaria属物种Fragaria chiloensis和Fragaria virginiana偶然杂交的产物。商业草莓的学名是:Fragaria × ananassa

其中乘号“×”表示它是一个杂交种。实际上一种杂交种名应当写作Fragaria ×ananassa(在×符号之后不留空间),不过,符号×通常被错误地理解成一个字母X,并引起种加词的误读,如xananassa。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杂交种的双名将用下述方式表示:

属(Genus)×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拼写

种加词通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修饰一个物种的独特的、但并非必然唯一的特征,如Acer saccharum,其中saccharum指这种树的甜树液。如果它是一个形容词,种加词的“性”通常要与属名的“性”保持一致。因此,如果属名具有“阳性”词尾-us,那么种加词可能拼作albus,但是如果属名是“阴性”的,拼写将为alba。

Quercus的词尾虽然是-us,但它是“阴性”的,因此对于植物拉丁语,东方白栎树(Eastern white oak)的学名为Qurecus alba。原因在于,习惯上把所有树都视为“阴性”的,这是古典拉丁语的通常约定。种加词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本身带有“性”。当种加词按照人名命名的时,此人名字以一个元音字母或者-er 结尾时,要加上-i,例如,如果命名者为Robert Fortune时,它就变成了fortunei。如果人名以辅音字母结尾,要加上字母-ii,如达尔文(Darwin)就变成了darwinii。如果命名者为一女性,词尾为-iae或-ae。种加词源于地理名时,通常以-ensis,-nus, -inus, -ianus,或-icus结尾,如canadensis。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种加词的词尾。

发音

在《植物学拉丁语》(Botanical Latin)一书中,William Stearn指出:“植物学拉丁语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但植物的学名经常出现在说话当中。如果它

们听起来不难听,所有关心它们的人都能够听懂,那么它们如何发音其实并不太重要。通常可按照古典拉丁语的发音规则,获得它们的发音方法。不过,有好多个体系,因为人们通常把拉丁词与他们自己的语言中的词语类比进行发音。”(第53页)欲得到更多信息,可参阅他的书。

一些术语

属(Genus):

可以弱定义为由一个或者多个物种构成的多少有些密切联系的并且可确定的生物(植物)群体。在同一“科”(family)中,一些物种可能比其他属中的物种之间有更多共同的特征。花和果的相似性是用得最多的用来进行比较的特征。一个属可以只包含一个物种,如Ginkgo(银杏属),或者包含上百个物种,如Rosa (蔷薇属)。

种(Species):

物种很难定义,它是比一个绝对的实体要广的概念。有时定义为基本上一样的单个生物体(植物)的群体。

理论上,一个物种应当与其他相近的物种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别。这对于他人可以采用的实际中的分类是必要的。在一个给定的物种中,所有的个体并非完全相同。设想一个种群中,任何特征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可能以不同的程度表现出来,以钟形曲线分布。人类被视为一个单一的物种Homo sapiens,但我们确实知道,形态上并非完全相同。带着这样的观念,走进森林,检查一下单一物种的植物个体。

物种(Species)缩写为sp.(单数)或者spp.(复数)。

变种(Variety,拉丁词为varietas,缩写为var.):

在植物学的意义上,变种是一个物种植物的一个种群,可以展求明显的特征上的差别,并且这些差别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即可遗传。

变种,缩写为var.,是物种之下的分类单位。变种的名字用小写的斜体(或下划线)的方式书写,并且前面要加上缩写var.。例如,通常的野生皂荚(honeylocust)有刺,但是也发现了无刺的皂荚。这种皂荚是Gleditsia triacanthos(三刺皂荚,或者叫美国皂荚),而那种无刺的皂荚叫作Gleditsia triacanthos var. inermis(无刺的美国皂荚)。 tricanthose =三刺, inermis =未装甲,即没有刺。有时亚种(subspecies)与变种混用。它们的使用取决于作者的所属的不同的分类“学派”。

变型(form,拉丁词为forma,缩写为f.):

用于识别和描述偶发的变异,如在通常紫花的植物物种中,偶尔会出现白化的花。例如,梾木(dogwood, Cornus florida,多花梾木)本性上通常是白花,但也会出现桃红色花。它们可以写作: Cornus florida f. rubra(玫瑰梾木)。

不过,有人可能把它当作一种变种特征,于是有如下表示:Cornus florida var. rubra(玫瑰梾木)。

当前的分类学家很少使用变型(form)这一术语,不过在园艺文献中还要用到这个词。

栽培变种(Cultivar,中文也称“品种”):

由L.H. Bailey给出的一个相对较现代的术语,源于术语cultivated variety (栽培导致的变种)。可定义为可由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明显地加以区分栽培植物的一种集合,它们在繁殖(有性或者无性)中能够保持它们独特的特征。

一个例子是挪威枫(Norway Maple,Acer platanoides)被称作紫叶“深红王”。这种植物的名字写作: Acer platanoides 'Crimson King'。注意栽培变种名两边要有单引号。“栽培变种”缩写为cv.。于是,那种植物也可以命名为(单引号去掉):Acer platanoides cv. Crimson King

专利与商标(Patents and Trademarks):

专利为发明人作出其发明、使用其发明和出售其发明给出了专有权(exclusive rights,即保护)引进植物可以批准专利。从专利标记的日期开始之后17年(近来延长到20年),只有专业持有人可以商业上解除或者出售一个专利植物(commercially raise or sell a patented plant)。其他人可以通过许可证或者与专利持有人达成支付使用费用协议的方式这样做。

商标(™)提供了另外一种较简单的保护形式。一种植物的名字可以被注册成商标(®),并且这样的名字可不以用于其他任何植物的名字或者产品。注册了商标的植物名用商标使用标记标明。这样的名字的用法由法律控制,并可以不限期地延续。不过,在美国它们的用法可能在各个州是不相同的。

栽培变种名被认为是对植物的描述,并且它可以按国际命名法规注册。商标名不适用于命名法规。因此,除了栽培变种名外,为了申请商标需要一个独特或者新颖的名字。商标名被视为“品牌名”,类似于Air Jordan是一种运动鞋的品牌,并不具有分类有效性。进而,如果一个商标名作为栽培变种名被用于国际注册或者印刷品,这个名字变得通用,失去了发明者(繁殖者)的保护地位。

因此,注册了商标的植物通常有一个商标名和一个栽培变种名。在这种情况下,栽培变种名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无意义的”的名字,它在商业中很少用到。商标注册名是出于商业考考虑的名字。但是,所谓的无意义的栽培变种名是适用于命名法规的名字。

苗圃目录(和简介)有时不太注意一种植物正确的栽培变种名和商标名。这些名字变得混乱和被误用,商标名经常被当成栽培变种名。一个名字混乱的例子是,在 Oregon的Boring地方, Frank J. Schmidt苗圃栽培的一种流行的红枫(Red Maple,Acer rubrum),其商标名为Red Sunset,其栽培变种名为'Franksred',但是它有时被不正确地标记为'Red Sunset'。

参考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0461709.html,/hort226/sci-name.htm,本文所依据的底本英文主要

取自此网页。这是一篇关于植物命名较简明的说明,不可多得。

2.朱光华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圣路易斯法规),科学出版社、密苏里植物园出版社,2001年。

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圈内的生物种类繁多,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遗传及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分门别类。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叫做分类,包括物种命名、检索表制作等。 生物的命名 自古以来,人们给予各种生物适当的称呼,例如台湾二叶松、绿竹、孟加拉国虎等,如此在交谈或讨论时就方便很多。这些名称叫做俗名。 由于地区或语言的不同,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或不同生物有同一俗名,两者皆造成不便。俗名有时也会使人发生误解,例如章鱼、鳄鱼,会使人误以为它们属于鱼类(图10-1)。因此,生物学家为求生物名称的统一,便制定命名法规来为各阶层的生物命名。 在十八世纪时,瑞典人林奈创制了物种的二名法,用拉丁化的文字为物种命名,此即物种的学名。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属名和该物种的某一特有形容词组成;属名为名词,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后一字用来形容这种生物,则用小写。 图 10-1 章鱼和鳄鱼 例如台湾猕猴的学名是Macaca cyclopis;Macaca为属名,其意为猴子,cyclopis是圆脸的意思,用来形容这种猴子。又如现代人的学名为Homo sapiens,Homo为属名,意指人,sapiens是形容有智慧的意思。 种类相近的生物常常属名相同,但第二个字形容词就不一样。例如犬、狼是种类相近的动物,它们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Cani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梅、桃和李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Prunu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 分类阶层 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系统,共有七个阶层,最高的阶层为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种为分类上最低的阶层。阶层愈高,包含的生物种类愈多;较低的阶层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构造特征却愈相似。今以犬、人、梅、水稻等为例,说明这种分类阶层。

生物制品命名规程

生物制品命名规程 Requirements for Terminology of Biologics 1生物制品的定义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目前,我国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2生物制品的种类 根据各种制品的组成及用途分类如下。 2.l疫苗(Vaccines) 2.l.l细菌类疫苗(Bacterial Vaccines) 由有关细菌、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如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破伤风疫苗(类毒素)等。 2.1.2病毒类疫苗(Viral Vaccines) 由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如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等。 2.l.3联合疫苗(Combined Vaccines) 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疫苗抗原原液配制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P),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等。 2.2抗毒素及免疫血清(Antitoxin and Antisera) 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所得血浆制成的抗毒素或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2.3血液制品(Blood Products)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2.4细胞因子(Cytokines)及重组DNA产品(Recombinant DNA Products) 由健康人血细胞增殖、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制剂,如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用于治疗。 2·5诊断制品(Diagnostic Reagents) 2.5.l体外诊断制品 由特定抗原、抗体或有关生物物质制成的免疫诊断试剂或诊断试剂盒,如伤寒、副伤寒、变形杆菌(OX19、0X2、OXK)诊断菌液,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HBsAg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等,用于体外免疫诊断。 2.5.2体内诊断制品 由变态反应原或有关抗原材料制成的免疫诊断试剂,如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RB-PPD)、锡克试验毒素、单克隆抗体等,用于体内免疫诊断。

植物命名

[编辑本段] 植物名称 拉丁名 牡丹、辽宁冷杉、银杏、桫椤、东北细辛、醉蝶花、元宝枫、大苍角殿、鸾凤玉、紫荆花等等,都是植物名称,不过它们不是学名(scientific name),而是俗名或者地方名。植物的学名也不是指其英文名或者法文名等,更与中国方块字无缘,而是指拉丁名。拉丁名是国际植物学界进行交流的标准用名,其他的名称都不算数。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其中,1950年第七届斯德哥尔摩大会成立了国际植物分类学会(IAPT),从此承担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修订和出版的任务。最近的会议有1993年第十五届东京大会和1999年第十六届美国圣路易斯国际植物学大会。这次会议通过的最新国际命名法规也称圣路易斯法规(St. Louis Code)。(右上角树叶为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叶子,木兰科,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北美鹅掌楸,落叶乔木。欲察看更多植物图片请点击此处。) 法规的制定 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方面规则极其复杂,有大量例证和注释,也有许多特殊的约定。另一方面,这一法规也在变化之中,法规的每次修订都是激烈讨论后某种妥协的结果。本文依据Oregon州立大学园艺系的一份材料,只介绍最基本的植物命名知识。 林奈双名命名体系 现行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的体系是由林奈(Carl von Linne,通常用其笔名Lin naeus)250年前提出来的。他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35年出版。这个体系称作林奈双名命名体系(Linnaean 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其中生命,如植物,采用两个拉丁化的名字(拉丁双名)来命名。第一个名代表“属”(genus)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specific epithet)词。由属名(generic name)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species name)。科、属、种是最常用到的分类单位。采用拉丁化名字和拼写的习惯一个是源于中世纪的学者,另一个是因为直到1 9世纪中叶多数植物学出版物仍然使用拉丁语。“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属”,再往上是“科”,依次各个分类阶元构成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由高到低,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表示如下: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植物命名法

园林小百科之植物命名法 每一种植物,各国均有不同的名称,即使在同一国内,各地的叫法亦常不同,例如北京的玉兰,在湖北叫应春花,在河南叫白玉兰,浙江叫迎春花,江西叫望春花,四川峨眉叫木花树。由于植物种类极其繁多,叫法不一,所以经常发生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混乱现象。为了科学上的交流和生产上利用的方便,早在1867年,在国际会议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但是完整的学名,尚要求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但是在一般使用时,均将年份省去。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其属名Ginkgo为中国广东话的拉丁文拼音;种名biloba为形容词,意味二裂的,形容银杏的叶片先端呈二裂状;最后的L.为命名人Carl von Linne,即林奈Linnaeus的缩写。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此外: 1、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是有两个人命名的,这时应将二人的缩写字均附上而在其间加上连词“et”或“&”符号。例如蚊母树的学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 2、如果某种植物是由一人命名但是由另一人代为发表的,则应先写原命名人的缩写,再写一前置词“ex”表示“来自”之意,最后再写代为发表论文的作者姓氏缩写;如果有些植物的学名后附二个缩写人名,而前一人名在括号之内,这表示括号内的人是原来的命名人,但后来经后者而更换了属名之意。例如例如竹柏的学名为Podocarpus nagi (Thunb.) Zoll. et Mor ex Zoll.。 3、对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之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例如红玫瑰的学名应写为Rosa rugosa Thunb. var. rosea Rehd.;对于变型则在种名之后加上缩写字f.后,再写变型名,最后写缩写的命名人。例如紫叶小檗的学名应写为Berberis thunbergii DC. f. atropurpurea Rehd.;而栽培变种,则在种名后加写cv.,然后将品种名用大写或正体字写出或不写cv.而仅大写或正体写于单引号内,首字母均用大写,拉丁名后无须附上命名人的名字。例如日本花柏的一个栽培品种叫绒柏的学名为Chamaecyparis pisifera Endl. Cv. Squarrosa,或写为Chamaecyparis pisifera‘Squarrosa’。

生物命名法规

生物命名法规 了解了生物系统学的定义、研究范畴之后,大家肯定就会明白:在生物系统学的研究中,物种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无论是多样性还是相互关系,均离不开物种这个内核。地球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造就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各类生物。每种生物如何称呼?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来称呼它们?这些就是生物命名法规所要告诉大家的。自然界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三类不同的生物,关于它们的命名,均遵守各自的命名法规。也就是说,生物命名法规包括植物命名法规、动物命名法规和微生物命名法规。我将以“动物命名法规”为主线,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法规的起源和修订 “动物命名法规”是什么?它就是一套标准,引用以给予一个动物或分类学上的一个动物群一个学名及其相应的作者和日期,并用以调整以前曾经给过的名称彼此之间的关系。 给每种动物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独一的和明确的名称,始于1758年瑞典自然科学家林奈《自然系统》第10版的发表,也是“双名法”的正式创立。“双名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便利和适用性,使分类学从此进入了一个昌盛期。 此后的一个世纪,由于显微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对动物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原来建立的物种在更加细致的划分标准下必须重新加以区别、分开和重下定义。同时,由于登载名称的科学文献不见得都是流传很广或是易于得到的,有时也许登在某些不出名的或半科学性的刊物里。因此,出现了某一种类有许多名称,究竟采用哪一个?这些为分类学家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这样,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1842),美国(1877),法国(1881),德国(1894)等国的科学促进会、动物学会、鸟类学会等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一些动物命名法规。尽管如此,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到了19世纪晚期,国际上动物学研究需要一套国际规则的迫切性日益高涨。 1889年,第一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巴黎召开,大会秘书长Raphael Blanchard 教授提出了他倡议的一种法规,但是大会没有通过。 1892年,第二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Raphael Blanchard教授的建议。但是这个法规除了法国和美国之外,没有被普遍接受,

生物的命名2生物的命名

生物的命名2生物的命名 生物的命名 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实践知识的积累,体验实践经历,倡导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倡导自主及合作性学习。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开始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种生物,以及生物与人的关系,但这只是生物大家庭的一小部分,还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它们,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生物资源,有必要专门学习一些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打下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能说出生物命名的好处,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阐明生物学名代表的含义。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学名,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与交流,师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与应激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能对周围生物好奇及产生兴趣,对所处环境给予关怀,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定与引导:通过实验和例证确立“人类能改造自然”这一观点,通过对生物俗名的分析,诱导学生确立应用统一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多角度例证生物学名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生物俗名的分析,使学生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各地生物的俗名及生物分类的各种学说。 (2)准备各地生物图片并配上相应的俗名 2、学生准备 (1)联系前面学习的各种常见生物对本节课内容先作一些了解。(2)课前调查当地常见生物的俗名,例可上网去查各地生物的俗名。教学过程:

生物药品通用名称命名细则

.生物药品通用名称命名细则 生物药品通用名称命名细则如下: 1.已有INN名称的生物制品中文通用名称应尽量与其英文名相对应,其中文名应以意译为主。如: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INN名称:Epoetin),译为:重组促红素;亦可音译或音、译合译。 2.尚无INN名称的,可以疾病、微生物、特定组成成分或材料等命名,并应标明药品剂型,如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用人凝血因子Ⅷ、重组白介素-2注射液等。具体规定如下: ⑴一种制品存在多种制造方法者需标明,如采用重组DNA技术制成的产品,名称前加“重组”二字,以与非重组制品相区别;采用不同细胞基质制备的同种制品应分别标明,如:风疹减毒活疫苗(2BS)、风疹减毒活疫苗(兔肾)。 ⑵氨基酸改变(增、减)或替换的生物技术类制品可标明氨基酸改变的位置,如:重组白介素-2(125phe)。 ⑶功能区域改变的生物技术类制品应重新命名。 ⑷有的制品名称还应标明生产用生物材料的来源,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⑸同一制品存在液体和冻干两种性状时,预防类冻干制品需在名称前加“冻干”二字,如: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预防类液体制品则不需在名称前加“液体”二字。治疗类冻干制品需在名称前加“注射用”三字,如: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γ;治疗类液体制品应在名称尾部加“注射液”三字,如: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⑹一般用法均不标明,特定途径使用者必须标明。如: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注)等。 ⑺预防人、畜共患疾病的同名同型制品必须标明“人用”二字,以与兽用制品相区别,如:人用纯化狂犬病疫苗。 ⑻特定成人用或青少年用的制品,可在名称后用括号注明,如:吸附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⑼含两种以上不同抗原成分的制品,应于制品种类前加“联合”二字,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联合疫苗。 同一制品含不同群、型别者,应标明“多价或n价”如: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⑽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作用的同种疫苗,治疗用疫苗应在品名前加“治疗用”三个字,如:治疗用布氏菌疫苗。 ⑾药品名中一般不采用人名,只有个别制品按照国内外沿用已久的惯例,如:

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第一节植物的命名 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发展史中也包括了人类开发利用植物的历史。由于世界上由于多不同的语言、不同文化的民族,他们在开发利用植物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产生了民族植物学。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民在开发利用植物的经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出现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同物异名的例子很多,如我国的玉蜀黍,在不同地区叫包谷、棒子、玉米、玉榴等,统称为俗名(nomen vernaculum)。同样,同名异物的现象很普遍,例如:白头翁专指毛茛科的一种药用植物,可在我国不同地区共有13个科的植物都叫白头翁。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消除语言和文字障碍,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语或拉丁化文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学名(nomen scientificum)。植物的学名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和三名(trinomen)。单名是指一个分类群的名称只有一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单名。双名是指种的名称,也称种名(nomen specificum),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即属名加种加词。三名是指种下分类群的名称,构成方法是在种名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个单词(例如,亚种加词epitheton subspecificum),即有三个单词组成学名。 植物的科学命名依赖于科学的分类单位,然后由不同的分类单位组成分类系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7级,再加上一些亚级单位,就构成了植物分类学的命名系统,参见表5-1.例如,在属和种之间还有一些分类群名称。只含有一个种的属叫单型属(genus monotypicum),而含多各个种的属叫多型属(genus polytypicum),再多型属中可分为若干亚属、组、系。

植物的命名与分类

植物命名法 每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避免发生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1867年制订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ICBN规定,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称则列为异名。 植物学名: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双名法”),最后附加命名人和命名年份(但一般使用时,常将年份略去),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种名多为形容词。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nkgo为属名即银杏属,biloba为种名,意为二裂的,形容银杏的叶片先端二裂状的,最后的L.为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编写。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两个人命名,则同时附上两人名字,其间加连词“et”或“&”;关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关于栽培品种,则在种名后加写“cv.”,然后将品种名用大写写出。 植物系统分类法 植物系统分类法是依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的方法,着重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植物系统分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 Kingdom)、门( Phylum)、纲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 (Species),种是基本单元,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 )字。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 以水稻为例: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颖花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稻属; 种:水稻 植物的分类1 按照植物体结构的完善程度,植物可分为: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地衣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孢子植物(不能形成种子,靠孢子生殖):苔藓、蕨类

植物的命名法

植物的命名法 (取材自思摩特網站SctNet,「magic-7自然領域教師合作學習成長團體工作坊」討論區) 依「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規定為植物命名,根據命名法規條文命名的植物名才能成為植物學界認可的學名(scientific name)。 植物的學名採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二名法的學名為一拉丁化的植物名。而一個學名至少應該包括屬名(generic name)、種小名(specific epithet)及命名者(author)三個部分。 屬名的字首需大寫,為單數名詞或名詞化的形容詞。 種小名之字首須小寫,其詞性為形容詞。 學名的命名者需遵循植物命名法規中所建議的方式予以縮寫。 如:S.Y.Lu 為呂勝由先生(Lu, Sheng You)的標準縮寫。 以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柳氏懸鉤子為其中文俗名)為例: 屬名Rubus,由拉丁文rubeo (原意為變紅色)轉變而來,形容Rubus屬的植物其果實成熟後變為紅色之意。而種小名liuii為「Liu」的拉丁化,乃紀念柳榗(Liu, Tsing)先生對植物分類學及生態學的貢獻。 另外,學名出現在一篇文章中,屬名與種小名要用斜體字: (如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或底線(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予以標示之。 植物學名問與答: 問: 1.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Presl粗毛鱗蓋蕨 這個括號裡的是人名嗎? 2.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過溝菜蕨 最後的Sw.是人的姓嗎? 3.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腎蕨 括號裡的L.是什麼?放在括號裡的有一定的意義嗎? 4.Pteris fauriei Hieron.傅氏鳳尾蕨 第三個字是什麼? 5.Pteris vittata L.鱗蓋鳳尾蕨 最後的L.是變種的意思嗎? 答:植物的學名包含命名者,所以Retz. & Sw. & L. & Hieron都是命名者或命名者的縮寫。只是分類處理因人而異,通常括弧內的是原始發表的命名者,但因屬名改變(劃歸新的屬)而造成學名變動,所以會保留兩個命名者的縮寫。L.代表的是偉大的林奈氏所命名(在植物分類界只此一人使用一個字母的縮寫),變種通常用var. 後面加變種名(拉丁文)表示。

植物命名法规简介(DOC)

植物命名法规 1.植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植物种类繁多,各个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都各有其习用的植物名称;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同-植物在不同地区也往往有不同名称,同物异名以及异物同名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还有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中药贯众有30多种来源。这种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使得人们无法顺利地去研究植物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更不利于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因此,寻求一种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2.命名的发展历史 植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问题进行探索,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留采用过多名法,即用一系列的词来描写植物,但非常烦琐。后来双名法代替了多名法,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 (scientific name)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 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主要有: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Papaver罂粟属,Rosa蔷薇属,Piper胡椒属,Morus桑属,Pinus松属。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Cycas苏铁属,Cercis紫荆属,Plataus悬铃木属,Oryza稻属,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亚种用三个字表示,即三名法,直接在种名后加上亚种名。 完整的学名后面还要有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之间加上逗号“,” 有时候属名后还可以加上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而一般使用时不用写这些。 如果原来的命名有修正,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属名和命名人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和亚种名用小写,属名、种名和亚种都用斜体字,其它名称则用正体字。如果前面已经提到,后面的属名和种名可以用缩写,缩写的后面要加点“.”名称一行写不下要移行时,要按音节移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名且要加“-”连接。 比如: 猫科:Felidae Gray, 1821 豹属:Panthera Oken, 1816 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以写成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过华南虎,则东北虎的名字可简写为P. t. altaica 林耐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归入的是猫属,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 东北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现在虎则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上了括号。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称为优先率,即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如果发现同物异名或者异物同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没有两个属的动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也没有两个属的植物有相同的属名,一个属中也没有两个种有相同的种名。但是动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不同属中可以有相同的种名,但是亲缘关系切的属中应避免相同的种名,以免分类调整归为一属的时候发生混乱。 学名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缩写和符号,比如 aff. 是affinis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亲近,翻译为近亲种,古生物比较常用,如原始扁鼻犬亲近种Simocyon aff.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与原始扁鼻犬Simocyon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f. 是conformis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相似,翻译为相似种,比近亲种关系更为密切,古生物比较常用,如史前的似北豺Coun cf. alpinus (Pallas, 1811)与现生的北豺(即豺狗)Coun alpinus (Pallas, 1811)特征很相似,但是不能肯定就是这个种。 var. 是varietas的缩写,意为变种,写在写在种名后,变种名前,主要表示地理意义上的变种,也可用于其它意义的变种,比如我国的家鹅的名字Anser cypnoides var. domestica就是在鸿雁的学名后加上饲养构成的,即鸿雁驯化变种。 mut. 是mutatio的缩写,意为变种,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但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也常用var.而不用mut.,mut.很少使用。 indet. 是indeterminata的缩写,表示属或种不能鉴定 emend. 是emendatio的缩写,表示修改、订正,一般在属、科以上使用 ?表示有疑问、不确定,?放在属名前,表示属、种都可能有问题,?放在属名后,表示属名不能肯定,?放在命名人后,表示种名不能肯定。 et是和的意思,比如由两个人联合命名则在二人间加上et,比如泥河湾巨剑齿虎Megantereon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植物命名法规概要 人类基因命名的规则和过程 杨泉胜, 杨岐生 (浙江大学, 杭州310027) 关键词:人类基因;命名;GDB/HUGO 1. 概述 如今, 至少已有10000多条人类基因被发现, 而且每天约有9条新基因登录。在下一个10年中, 人类的所有基因将被发现。这些基因的命名往往在它的结构功能阐明以前就要进行, 因此如果要求基因的命名能表明其功能就不

可能。而且, 当一个基因的功能已相当清楚时, 一些习用的命名仍在使用, 这就容易引起误解。白介素转化酶相关蛋白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按命名者的偏好, 这个酶曾被使用过FILCE、MACH、Mch5、ICErelⅡ、ICH-2和TX 等名字, 现在则统一命名为caspase, 依据该酶是一个在“天冬氨酸后切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with ability to cleave after aspartic acid)。因此建立一个统一命名规则及命名程序就显得非常迫切[1~3]。人类基因命名由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Committee of Human Gene Nomenclature, 网址http:获得一个人类新基因命名符号的过程 根据人类基因命名规则命名一个基因命名的原则将在本文第3节中详细说明。 查找GDB(genome database)数据库GDB网址http:人类基因命名规则[8] 一般规则 (1)基因符号应为大写的拉丁字母或大写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基因符号为了有使用的价值应尽可能地简洁, 而且不要试图它包含一个基因所有的已知信息。理想的符号应不超过6个字符。基因符号在书写时应用斜体或加下划线, 但在目录中例外。新的基因符号不能与已存在的基因符号重复。 (2)基因符号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 随后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3)基因符号在书写时应在同一行, 不允许在基因符号中使用上标或下标。 (4)不能使用罗马数字。在以前使用的基因符号中的罗马数字应改成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5)不能使用希腊字母, 所有的希腊字符应改成相应的拉丁字母。希腊拉丁字母互换表请查阅网页http: (6) 在以希腊字母打头的基因符号中须将它改成相应的拉丁字母并放在基因符号的后面。如GLA(galactosidase, alpha)、GLB(galatosidase, beta)。 (7)基因符号应简洁和特异, 并能传达基因的功能或特性。 基因符号的构建建议 等级符号, 基因家族和系列 (1)为了方便一批相关基因从计算机数据库中获取, 应尽量使用等级方式。 (2)当不同的基因编码具有类似功能的基因产物时, 基因位点的命名应紧跟在基因符号后加阿拉伯数字, 字母和数字之间不能使用空格, 如ADH1、ADH2、ADH3(三个乙醇脱氢酶基因位点)。但是, 如果它们已在历史上存在, 单个字母的后缀也可来命名这些基因位点, 如LDHA、LDHB、LDHC(三个乳酸脱氢酶位点)。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制作人:种少敏审核人:种少敏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说出正确命名的意义; 2、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知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能力目标 通过对集中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培养观察、对比、归类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命名和分类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堂导入 1、红薯是常见的植物,它的块根是大家非常喜欢的食物。然而大家 知道它还有哪些名字吗? 2、你知道山药吗? 生物的种类及其繁多,有人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在500万—3000万种之间。目前已描述或者定名的物种数目,说法不一,有人说为140万种,有人说为170万种等。面对这样多得生物我们怎么识别它们呢? 课堂学习 一、请阅读5—6页林奈的生平、生物分类与“二名法”的提出相关内容,总结林奈的主要贡献。 二、生物的命名 1753年,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生物的学名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代表该生物所在的属,第二部分为。属名和种名都必须使用拉丁文斜体,而且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三、生物的分类 1、【实验】第二页,区别几种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第一步:请根据叶的形态把植物(包括油松、圆柏、白皮松、侧柏)分成两类,通过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把动物(包括犬、狼、猕猴、黑猩猩)也分成两类。 第二步:比较油松、白皮松、圆柏、侧柏的叶有什么不同?比较四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 (1)通过尝试,你将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你认为将生物分类有什么意义? 2、分类的等级和单位 四、现代生物分类的发展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显微镜发明以前 16世纪末: 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书,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兽、人的次序分类叙述;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17世纪末: 英国植物学家伊。雷对人们所知道的植物进行了属和种的描述,编著出版《植物研究的新方法》 18世纪中: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出版《自然系统》,采用人为分类的方法,将植物和动物分为纲、目、属、种四个分类阶元。 显微镜发明以后 19世纪中: 显微镜发明以后,用显微镜发现一大群单细胞微生物以后产生的。1866年由赫克尔倡议,把生物分成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所谓原生生物界,包括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单细胞真核生物如真菌、原生动物和低等藻类,单细胞群体生物如海绵。 电子显微镜发明和应用以后 20世纪中 1969年由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并于1971年和1974年经马古里斯(L.Margulis)两次修订。惠特克把原核生物单独分界,又把真菌从植物界中独立出来。这样,自然界的生物被分成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界。其中原生生物界的范围和概念已不同于三界说。惠特克的这一分类系统得到多数生物学家的首肯和好评。 总结: 显微镜发明以前,科学家们将生物分为。 显微镜发明以后,科学家赫可儿将生物分为。 电子显微镜发明和应用以后,科学家惠特克将生物分为 。 知识拓展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植物命名法

植物命名法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bilobaL.。 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都有其含义和来源以及具体规定: 1.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简述如下: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Rosa蔷薇属、Pinus松属等;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Oryza稻属等; (3)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 2.种加词 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种加词的来源如下: (1)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小叶石楠Photinia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alba(白色的)。 (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东方的)。 (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e(药用的);芋Colocasiaesculenta(可食的)。 (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scandens(攀援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夏季的)。 (5)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Seneciooldhamianus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 (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ginseng (汉语人参)。 (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如:杜虹花Callicarpaformosana来自Formosa台湾)。 (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如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hookeri来自Kooker (男性)。 (9)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 3.完整的植物学名应该附加上命名人: (1)命名人通常以其姓氏的缩写来表示。如Linnaeus(林奈)缩写为Linn.或L.。如果

植物分类学考题

一 大题、名词解释 物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 特性的生物类群。(同种中的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彼此杂交可产生性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物群体称为种或物种)。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方法称之为自然分类法。 双名法:是指对每一种植物(或动物、微生物)的名称,都由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所组成,前面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双名的后面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着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等模式标本: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合模式标本: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后选模式标本: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副模式标本: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新模式标本: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原产地模式标本: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学名:林奈于1752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个植物的名称,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名形容词,后边再写出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这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名称。 有效发表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作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 合格发表: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 唇形花冠:花冠联合,略成上下二唇形的花冠类型,如一串红等。 二 大题、选择题 1、经典的植物分类学资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方面的特征。 A.细胞遗传学 B.花粉学及胚胎学 C.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D.形态解剖学及地理学 2、哪一组裸子植物都是落叶乔木? A.红松、水杉、金钱松; B.水杉、柳杉、杉木; C.水杉、银杏、金钱松; D.金钱松、落叶松、杉木。 答:( ) 3、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A .菊花 B .蔷薇 C .胡萝卜 D .锦葵 4、具有侧膜胎座类型的植物是( )。 A .大豆 B .小麦 C .油菜 D .石竹 5、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