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一.植物学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词或拉丁化的词来命名。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拉丁名,只对应一种植物,任何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名。这就保证了植物学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使用双名法或三名法。

(-)双名法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发明的,它用于对种(species) 一级的野生植物以及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双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没有特别需要时,可省略成两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genus epithet (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species epithet (斜体,全部字母小写)十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

1.说明:

(1)种命名人名字这一项,如果命名人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姓氏要使用缩写形式,缩写时一定要在缩写名的右下角使用省略号,名(given name) 省略不写;不著名的植物学者的姓氏(family name)应该写全称,名(given name) 需要使用缩写形式,但名(given name)也可省略不写。

(2)在不影响交流和科学性的情况下,种命名人的名字这一项可省略不写,这样一个双名法植物学名就省略成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了。

2•举例(因为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学名各部分的斜体和正体不做区分了,都用正体,但请注意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1)中文名垂笑君子兰学名Clivia nobilis Lindl.其中Clivia意为君子兰属,是为纪念贵族克莱夫(Clive)公爵夫人,将Clive拉丁化为形容词clivia,作为这个属的属名;nobilis是种加词,意为高贵的,壮丽的;LindL 是这个种的命名人,植物学家John Lindley的姓氏的缩写形式。

(2)中文名大花君子兰学名 C. miniata Regel其中 C.是属名Clivia 的缩写形式,根据规定,当同一属名重复出现时(植物学专著和索引除外),从第二次出现开始,必须使用缩写形式;种加词miniata意为朱红色的,指大花君子兰的花色;Regel是命名人,植物学家Eduard Regel姓氏的全称。

(3)中文名窄叶君子兰学名 C. gardenii Hook.其中种加词gardenii, 是为纪念梅杰•加登(Major Garden),将其姓氏Garden拉丁化为名词所有格形式gardenii,作为这个种的种加词;Hook.是命名人植物学家William Jackson Hooker的姓氏缩写形式。

(4)中文名具茎君子兰学名 C. caulescens R. A. Dyerin其中种加词caulescens意为具茎的;R. A. Dyerin是命名人的名字,名R. A.是缩写形式,Dyerin为姓氏全称,类似的书写形式还有例(3)的William Jackson Hooker 也可写为W. J. Hooker

(5)中文名奇异君子兰学名 C. mirabilis其中种加词mirabilis意为奇异的,可惊愕的;种命名人名字省略。

(6)中文名粗壮君子兰学名C. robusta其中种加词robusta意为粗

壮的;种命名人名字省略。

(―)三名法

三名法是以双名法为基础制定的,用以对种以下(变种variety,亚种subspecies,变型form )等级的野生植物,和栽培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三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六部分组成(没有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可省略成四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genus epithet (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species epithet (斜体,全部字母小写)+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变种)符号var. (subsp. f.cv.)(正体,所有符号小写)+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加词(斜体,全部字母小写)+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变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

1.说明:

(1)这个公式初看非常冗长繁杂,其实它就是在一个二名法种名的三部分后面再加上一个和二名法内容及书写规则完全相同的三部分,与前面三部分共同组成这个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变种)的名字。非常有规律。

(2)在没有特定需要的情况下,种和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变种)的命名人名字都可以省略不写。这样一个三名法植物学名就省略成属名,种加词,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变种)符号和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加词四部分了。

(3)种加词和变种加词不能相同,但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原栽培变种)的种加词和变种(亚种,变型,栽培)加词必须相同。

2,举例(虽然不符合规范,但为了方便,字母仍全部用正体书写):

(1)变种:中文名黄花君子兰学名 C. miniata var. aurea其中 C. miniata是大花君子兰的学名;变种符号var.是拉丁文varietas (变种)的缩写,该符号表明黄花君子兰(C∙ miniata var. aurea)是大花君子兰(C∙ miniata)种内的一个变种;aurea是变种加词(variety epithet),意为金黄色的,指该变种的花色金黄;种和变种命名人的名字都省略了(后面的例子也同样省略了命名人名字:)。

(2)栽培变种(也称栽培型):中文名'火焰'大花君子兰学名C.

miniata cv. Flame 其中C. miniata是大花君子兰的学名;栽培变种(栽培

型)符号CV.是拉丁文cultivarietas (栽培变种/栽培型)的缩写,该符号表明‘火焰'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cv. Flame )是大花君子兰(C∙miniata) 种内的一个栽培变种(栽培型);英文Flame是该栽培变种的栽培加词(cultivar epithet),意为火焰,指该栽培变种的花色火红,花团锦簇似火焰。栽培变种比较特殊,依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和《圣路易斯法规》的规定,栽培加词必须放在英文单引号中间,首字母大写,写成Flame的形式。并且栽培加

词的来源非常广泛,甚至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混合编号。栽培加词的个数也可以是2个或者3个,比如本例中的 C. miniata cv. Flame的栽培加词Flame是一个英文单词,而大花君子兰(C.miniata)种内的另一个栽培变种C. miniata cv. Cape Red的栽培加词Cape Red就是两个英文单词。栽培变种符号cv.也可以省略不写,即 C. miniata cv. Flame也可写成 C. miniata Flame 的形式。由于此种省略的写法使一个栽培变种的学名只有属名,种名,栽培加词三部分,很简洁,所以应用较多。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者认为当cv.没有被省略的时候,栽培加词不用加单引号,直接写成 C. miniata cv. Flame的形式(甚至中国植物志也这样书写),这可能是过去的写法,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和《圣路易斯法规》的最新版规定,无论cv.是否被省略,栽培加词都要加单引号。

(3)变型:中文名重瓣木芙蓉学名Hibiscus mutabilis f. plenus其中H. mutabilis是木芙蓉的学名,Hibiscus意为木槿属,表明木芙蓉(H. mutabilis)是属于木槿属的一个种;种加词mutabilis意为易变的,指木芙蓉的花色易变化;变型符号 f.是拉丁文Forma (变型)的缩写,该符号表明重瓣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f. plenus) 是木芙蓉(H. mutabilis) 种内的一个变型;plenus是变型加词(form epithet),意为重复的,丰富的,指这个变型的花瓣多重(即重瓣)。

(4)亚种:中文名凹叶厚朴学名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 其中M. officinalis是厚朴的学名,属名Magnolia意为木兰属,表明厚朴(M. officinalis)是属于木兰属的一个种;种加词officinalis意为药用的,指该种植物有药用价值;亚种符号subsp.(也可以写成ssp.)是拉丁文subspecies

的缩写,该符号表明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 lob)是厚

朴(M∙officinalis)种内的一个亚种;biloba 是亚种加词(subspecies plenus),

意为二裂的,指该亚种的叶片二裂,因此叶缘出现凹陷缺刻。

二.关键词:种,正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变种(栽培型),原种,原原种,原生种,原亚种,原变种,原变型,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品种,品系,自然起源栽培植物,栽培起源栽培植物在这里,如果单说种和品种的区别与联系,则中间跨过了很多层关系,不便于理解,如果能把上面的这些术语搞清楚,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就好理解多了。

(-)几个概念

L种(species):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群,种内个体间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是客观存在的分类单位,它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进化发展中。一个种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可能发展成为另一个新种。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物种就是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

说明: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主要有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

目(order),科(family),族(tribe),属(genus),组(section),系

(series),种(species)。上述的垂笑君子兰(Clivia nobilis Lindl.)

大花君子兰(C. πιiniata Regel)窄叶君子兰(C. gardenii Hook.)具茎君

子兰(C. caulescens R. A. Dyerin)奇异君子兰(C. mirabilis)粗壮君子

兰(C.robusta)就是6个不同的种。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上述各等级下设立

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 ....... 亚种等。

2.亚种(subspecies):种内类群,指同一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隔离而形成的个体群。

说明:上述的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 就是一

个亚种。

3.变种(variety):种内的种型或个体变异,指具有相同分布IX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稳定遗传的一些细微差异。

说明:上述的黄花君子兰(C. miniata var. aurea)就是一个变种。

4,变型(form):指分布没有规律,仅有微小的形态学差异的相同物种的不

同个体。

说明:上述的重瓣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f. plenus)就是一个变型。

(-)上述术语的关系

这里我用君子兰(Clivia)举例,来说明上述一些术语的派生过程及相互关系

L变种(亚种,变型)和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

通常,一个种在学术期刊上最初被发表时.,是没有种下等级(即变种,亚种,变型)的,后来随着人们对这个种的了解逐步全面、深入,发现在这个种内有一些植株个体或群体具有与最初发表这个种时所认识的该种的特征不同的变异,并且变异明显而稳定,值得把它们单独划分出来以示区别,植物学家(们)便会给这个具有变异的类型命名,并根据不同情况,将其发表为这个种内的变种(亚种,变型)。相对而言,具有原来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的类型,就称为这个变种(亚种,变型)的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

比如,最初发表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Regel)这个种时,对其特征的认识是花被桔红色(其它特征略),后来人们在该种植物的野生群体中,发现一种花被黄色的大花君子兰,便把这种类型命名为黄花君子兰(C. miniata var. aurea),并发表为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Regel)种内的一个变种,而那些花被桔红色的大花君子兰就称为黄花君子兰(C.miniata var. aurea)的原变种,中文名书写为大花君子兰(原变种),学名书写为 C. miniata var. miniata ,虽然这个原变种的名称在书写时加上了变种符号(van )和变种加词,从书写形式上看,好像它本身也发生了明显变异,成为了变种,但是其变种加词和种加词是一样的,都为miniata,这说明这个原变种“变异”前后是一样的, 也就是发生了零变异,也就是实质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异。发生明显变异的是变种而不是原变种。

2.栽培变种(栽培型)和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以及自然起源栽培植物和栽培起源栽培植物

后来,人们开始把君子兰(Clivia)从野生分布地引种到家中、庭院里等等,开始栽培君子兰(Clivia)o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因为天然杂交,环境刺激等因素偶然的产生了一些自然变异类型,人们掌握了育种技术后,在人为的育种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变异类型,而这些变异类型中,只有那些具有审美价值、栽培价值或经济价值等,能符合人们的需要,并且变异明显而稳定的类型才会被人们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繁殖保留下来,并且给予命名,发表为这个种内的栽培变种(也称栽培型),那些不符合人们需求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而那些在长期栽培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异,仍保持了最初从野生环境中引种时的特征的植株群体,就称为栽培变种(栽培型)的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

比如,人们开始栽培大花君子兰(C∙miniata Regel),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人们掌握了选种育种技术,在一次选育过程中,人们发现选育材料后代中有一种类型,花大,色火红,花朵繁茂,盛开时似一团火焰,非常美丽,于是就把它繁殖保留下来,命名为‘火焰'大花君子兰(C∙miniata cv. Flame ),并发表为大花君子兰(C.miniata Regel)种内的一个栽培变种(栽培型),而那些在长期栽培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异,仍保持了最初从野生环境中引种时的特征的大花君子兰,就称为‘火焰'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cv. Flame )的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中文名书写为大花君子兰(原栽培变种),也可以书写为大花君子兰(原栽培型),学名书写为 C. miniata cv. miniata ,注意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的栽培加词的首字母是小写的,而栽培变种(栽培型)的栽培加词首字母必须大写。虽然这个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的名称在书写时加上了栽培变种符号(cv.)和栽培加词,从书写形式上看,好像它本身也在栽培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异,成为了栽培变种(栽培型),但是其栽培加词和种加词是一样的,都为miniata,这说明这个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变异”前后是一样的,也就是发生了零变异,也就是实质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异。发生明显变异的是栽培变种(栽培型)而不是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

需要指出的是,栽培变种(栽培型)和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都是栽培植物,但是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因为最初是从野生状态下被引种栽培,并且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异,和野生状态下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属于

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而栽培变种(栽培型)是在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类型, 自然界中找不到与其特征相同的野生群体,因此属于栽培起源的栽培植物。

3.正种

正种是指种内保持该种最初发表时的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的植株群体。也就是说,在该种内,不论是野生植物还是栽培植物,只要保持了该种最初发表时的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异,所有这样的植株的群体就总称为正种。

可见,种既包括该种内没有发生变异的正种,也包括发生各种变异的变种, 亚种,变型,栽培变型等类群。某一个种对于其它的种来说,是区别于其它种的一个种,比如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Regel)既不是窄叶君子兰(C∙gardenii Hook.)也不是具茎君子兰(C. caulescens R. A. Dyerin),更不是木芙蓉(H. mutabilis),厚朴(M.officinalis)或其它什么种,它就是区别于其它种的大花君子兰(C.miniata Regel)这个种;某一个种对于这个种本身来说,是这个种内所有类型的总称,比如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Regel)是大花君子兰(原变种)(C. miniata var. miniata),黄花君子兰(C. miniata var. aurea),

大花君子兰(原栽培型)(C. miniata cv. miniata ),‘火焰‘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cv. Flame )等该种内所有类型的总称,这些类型都属于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Regel)这个种。

4.品种

(1)品种(cultivar)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生物学特性适应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分类单位,而是属于栽培学上的变异类型,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

可见,栽培学上的品种和植物学上的栽培变种(栽培型)实际上是不同学术领域对于同样的对象的不同称呼方式。比如从植物学的角度,‘火焰'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cv. Flame )被称为大花君子兰(C. miniata)的一个栽培变种(栽培型);而从栽培学的角度,则称‘火焰'大花君子兰(C. miniata cv. Flame )为大花君子兰(C∙ miniata)的一个品种,品种名称是“火焰"(Flame)。

(2)品种的属性:优良,适应,整齐,稳定,特异。

优良: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适应: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和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

整齐:包括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稳定: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特异: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只要符合品种的定义及其五个属性的栽培变种(栽培型)或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都可以称为品种,不符合任何一项,均不能成为品种。

比如大花君子兰(原栽培型)(C. miniata cv. miniata ),虽然满足上述适应,整齐,稳定,特异四个属性,但是因为它仍保持着这个种最初发表时的特征,性状比较原始,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所以不符合优良这一属性,现在市场上几乎没人买卖它,也很少有人栽培它,它已经不再是品种了。

再如长春的君子兰栽培名家牛俊奇苻养的大花君子兰所育出的一个优秀的观叶变异类型,编号为0092,虽然它满足优良,适应,稳定,特异,整齐这五个属性,但是对于观叶君子兰,目前还没有大量迅速扩繁的成熟技术(组织培养出的君子兰的叶片观赏品质明显退化劣变,因此组培只适用于观花君子兰的迅速扩繁),而君子兰自然分株繁殖的速度很慢,繁殖系数很低,这导致0092的母株及其性状稳定遗传的营养繁殖株(根芽分株)数量稀少,不能称为群体,不符合品种定义中对植物群体性的要求,而且0092也没有经过品种登录发表,所以学术上也不能称为品种。

5.原种,原原种,原生种,品系

这四个术语和前面解释的一系列术语没有直接联系,但因为很容易和前述的某些术语混淆,故在这里一并列出,以作区分。

原原种:由育种者提供的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

原种:用原原种直接繁殖出来的,或由正在生产中推广的品种经提纯更新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原生种: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原来就存在而非以人为方式引入的物种。

品系:品系指用育种手段所获得的、遗传性状比较一致、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优良群体,品系的优良性状需经比较鉴定、繁育推广,方能成为品种,故品系一般不正式命名,仅以编号来表示。

6.上述术语的适用范畴

种,正种,亚种,变种,变型,原亚种,原变种,原变型,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栽培变种(栽培型)是植物学范畴的术语,其中亚种,变种,变型, 原亚种,原变种,原变型,仅用于野生植物;原栽培变种(原栽培型),栽培变种(栽培型)仅用于栽培植物;种和正种,如果该种植物有栽培的话,则既包括野生植物也包括栽培植物,否则,仅指野生植物。

品种,自然起源栽培植物,栽培起源栽培植物,是栽培学范畴的术语,仅用于栽培植物。

原种,原原种,品系,是育种学范畴的术语,仅用于栽培植物。

原生种是植物资源学范畴的术语,用于野生植物和某些栽培植物。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对于物种的属名,通常情况下,应将其写全,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Phaseolus就是菜豆属的全写形式。但是,如果在一处有同一属名的多种物种,可将第一个物种的属名全写,后面的属名缩写。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小豆P.angul等。物种的种加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用拉丁学名,一定要写全。 1. 大小写和括号 通常情况下,物种的亚属、组、亚组、系、命名人姓氏用正体,属及种加词用斜体。即使物种的属采取缩写的形式,亦必须用斜体。如带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其拉丁学名为T. lepturus。 属及命名人姓氏的首字母要大写,即使缩写后的属和命名人姓氏的字母亦必须用大写字母。 中国大陆许多文献将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用圆括号括起来的习惯用法不妥。原因在于: 第一,在国际生物学界有为物种亚属的名称加圆括号的规定; 第二,有些种的原定属后被降为亚属,需要将亚属名和原命名人姓氏用圆括号括起来; 第三,原命名人把某个种归入某个属,后来人们发现不妥而将该种移到另外的属,生物学界习惯将原命名人姓氏加圆括号,并将移属

人的姓氏置于原命名人姓氏的后面;

第四,在发现同种异名时,为了保证物种拉丁学名的稳定性,加之遵循早发表者具有优先资格的国际惯例,异名加圆括号置于原名之后; 第五,有些物种原来的拉丁学名经后人研究被否定,并以一种全新的名字发表,原来的拉丁学名被废止,但在生物学专著中通常以原始文献的方式将原名置于新名之后并加圆括号。 鉴于上述五点,为了避免出现括号套括号现象发生,使志书版面清新,方便志书读者阅读,在此建议入志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不加括号,直接置于汉语名之后。 2. 拉丁学名的省略 入志物种在志书的什么地方加拉丁学名,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第一,在志书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种汉语名称后加拉丁学名,以后再次出现该物种一律只写其汉语名。 第二,志书的篇、章、节等标题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三,插图(包括照片、地图、示意图等)、表格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名。 第四,夹注、脚注、篇(章、节)后注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五,序言、凡例、目次、大事记(或大事年表)、概述、综述(篇、章、节正文前)、附录、参考文献、后记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国 际植物学家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IAPT)制定的,用 于统一植物命名的规范,卹ICBN是植物学界的“法律”,它是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对于被称为植物的栽培种,法规要求在拉丁学名中,双名系统(binomial nomenclature)应表达物种的属名(genus name)和种名(specific epithet);物种名 由单音素,多音素和许多音素组成。 此外,它还规定物种名要有物种类型、群体直接继承来源(type of species and direct inheritance sources of population),命名者的初衷(the intension of namer)等方面的记载要求。 拉丁学名的命名者必须是单个人,因此,拉丁学名体系中的物种名只能由单个人命名。此外,拉丁学名还有一些其他惯用程序,如固定物种归属,因此拉丁学名中有一些规定物 种命名的惯用程序。 此外,根据ICBN规定,植物命名要遵守女性后缀、外后缀、外地名后缀、拉丁学名 以及未来使用拉丁学名的机制等,主要用于植物描述历次研究者考虑的事物异质性。 国际植物命名也要求拉丁学名的正确运用,如不同的拉丁学名形式,两个不同拉丁学 名正确地延续性等,这些惯用程序有助于正确识别物种的地位,以及为研究物种的发育提 供一致的基准。 此外,国际植物命名也要求对变种(varieties)的识别、标记和命名,而对这些物 种拉丁学名使用变番(informal abbreviation)时更有保留前一个命名者意图(the intention of the previous namer)的价值。同时,两个不同变种的拉丁学名也可以有 刻性大小的区别,用于精确识别物种。

植物拉丁学名(150个拉丁名)

园林树木学补充材料 植物拉丁学名拼读 一、拉丁字母发音表 字母 A a [a:][a:] N n[en][n] B b[be][b] O o[ ][ ] C c[tse][k][ts] P p[pe][p] D d[de][d] Q q[ku][k] E e[e][e] R r[er][r] F f[ef][f] S s[es][s][z] G g[ge][g][d ] T t[te][t] H h[ha:][h] U u[u][u] I i[i][i] V v[ve][v] J j[j t ][j] W w[dublive] [w] K k[ka:][k] X x[iks][ks] L l[el][l] Y y[ipsil ] [i] M m[em][m] Z z[zet ][z]注:W、w[dublive]读音如英语,仅见人名、地名。 二、元音与辅音 拉丁字母中a、e、i、o、u、y为元音,其余全为辅音。

三、双元音与双辅音 双元音ae、oe均发音[e],au、eu要连续读出并将前一个音重读。 双辅音ph[f]、th[t]、ch[k、h]、rh[r]、sh[∫]。 四、拼读规则 在a、o、u前,在词尾和辅音前读[k];在e、i、y前读[ts];在双元音ae、oe、eu前读[ts]。 在a、o、u前读[k],在e、i、y前可读xi(汉语拼音),例:charte 纸、卡片;chinensis中国的。 在e、i、y前读[d ],a、o、u前读[g],为便于音形一致,也有一律读[g]的。例如:在genus属,gynocium雄蕊中读[d ];在Caragana锦鸡儿属,gummi树脂、橡胶中读[g]。 除少数字外,常不发音。例:subhirtella稍被粗毛的。 5.落在元音之后的词尾为m或n时,一般发音较弱,词尾-um要弱读。例:dahuricum达呼里的。 在s前仍要发音。例:Pseudo假的。 与u连用qu,并且作为一个音素,永远跟着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qu连续发音[ku]。例:qua、que、qui、quo、quu。 在二个元音间和元音与辅音m、n之间都读[z],其它读[s],例:Rosa 蔷薇属,Picrasma苦木属。 在一起,在元音前读[tsi]。但其前面有s或x时仍读[ti]。例:Nition民族,读[tsi];mixtio混合,读[ti]。 五、划分音节 1.音节是发音单位。每个音节必须有一个元音(或双元音,下同),元音可以单独成音节。每个词有几个元音,即为几个音节词。 2.划分音节便于拼读。一般先找到词末尾的元音,不论这个元音前面有几个辅音,只留一个(遇到r、l除外),依次向前类推。例:ro-sa蔷薇属,fruc-tus果,ab-sorp-ti-o吸收。 划分音节时,双元音、双辅音不能分开,例:Zi-zy-phus枣属。遇到r与l时,如果其前有辅音,应连上一个辅音,例:a-la-bas-trum花芽。

植物命名法

植物命名法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bilobaL.。 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都有其含义和来源以及具体规定: 1.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简述如下: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Rosa蔷薇属、Pinus松属等;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Oryza稻属等; (3)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 2.种加词 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种加词的来源如下: (1)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小叶石楠Photinia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alba(白色的)。 (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东方的)。 (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e(药用的);芋Colocasiaesculenta(可食的)。 (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scandens(攀援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夏季的)。 (5)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Seneciooldhamianus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 (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ginseng (汉语人参)。 (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如:杜虹花Callicarpaformosana来自Formosa台湾)。 (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如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hookeri来自Kooker (男性)。 (9)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 3.完整的植物学名应该附加上命名人: (1)命名人通常以其姓氏的缩写来表示。如Linnaeus(林奈)缩写为Linn.或L.。如果

植物的拉丁名

植物的拉丁名 鉴定植物或进行植物分类,必然涉及到植物拉丁名的应用及文献的使用等内容。 不同的地区对同一种植物常常有几个名字,即同物异名,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云南叫洋芋,北京叫土豆,内蒙叫山药蛋。相反,往往又把不同的植物叫成同一个名字,即同名异物,如我国各地有许多植物被称为白头翁,至少分别属于4科,12属、16种,正确的应该是毛茛科的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这些情况,给学习和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促使全世界的植物名称统一和稳定,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Linnaenus 1707-1778)奠定了物种命名的双命名法。从1866年开始,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简称LCBN),作为世界各国植物学者对植物命名的准则。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命名要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来书写。以下是植物命名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一节科和科以上分类群的名称 通常科和科以上分类群的名称都有其固定的词尾,具体如下。 门的词尾:phyta,如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的词尾:phytina,如有花植物亚门Phanerogamophytina 纲的词尾:opsida,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opsida 亚纲的词尾:idas,如蔷薇亚纲Rosidae 目的词尾:ales,如蔷薇目Rosales 亚目的词尾:ineae,如蔷薇亚目Rosineae 第二节科和亚科、族和亚族的名称 科和亚科、族和亚族的名称在属于该科(亚科、族和亚族)的某一个属(模式属) 的词干后面加上相应的词尾来构成。 科的词尾:aceae,如壳斗科Fagaceae 亚科的词尾:oideae,如梅亚科Prunoideae 族的词尾:eae,如牡竹族Dendrocalameae 亚族的词尾:inae,如Phyllostachydinae 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8 个科的科名可以是不以aceae结尾的,称为保留 科名,它们同时也具有以aceae词尾结尾的正规科名,称为互用科名,两者可以互换,这8个科是: 菊科Compositae (=Asteracae)

种亚种变种变型原亚种原变种原变型原栽培变

种,亚种,变种,变型,原亚种,原变种,原变型,原栽培变种,栽培变种,原生种,原生种,品系区别 一.关键词:植物学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词或拉丁化的词来命名。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拉丁名,只对应一种植物,任何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名。这就保证了植物学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使用双名法或三名法。 (一)双名法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发明的,它用于对种(species)一级的野生植物以及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双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没有特别需要时,可省略成两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genus epithet(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species epithet(斜体,全部字母小写)+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

1.说明: (1)种命名人名字这一项,如果命名人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姓氏要使用缩写形式,缩写时一定要在缩写名的右下角使用省略号“.”,名(given name)省略不写;不著名的植物学者的姓氏(family name)应该写全称,名(given name)需要使用缩写形式,但名(given name)也可省略不写。 (2)在不影响交流和科学性的情况下,种命名人的名字这一项可省略不写,这样一个双名法植物学名就省略成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了。 2.举例(因为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学名各部分的斜体和正体不做区分了,都用正体,但请注意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1)中文名垂笑君子兰学名Clivia nobilis Lindl. 其中Clivia 意为君子兰属,是为纪念贵族克莱夫(Clive)公爵夫人,将Clive拉丁化为形容词clivia,作为这个属的属名;nobilis 是种加词,意为高贵的,壮丽的;Lindl. 是这个种的命名人,植物学家John Lindley 的姓氏的缩写形式。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一.植物学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词或拉丁化的词来命名。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拉丁名,只对应一种植物,任何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名。这就保证了植物学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使用双名法或三名法。 (-)双名法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发明的,它用于对种(species) 一级的野生植物以及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双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没有特别需要时,可省略成两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genus epithet (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species epithet (斜体,全部字母小写)十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 1.说明:

(1)种命名人名字这一项,如果命名人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姓氏要使用缩写形式,缩写时一定要在缩写名的右下角使用省略号,名(given name) 省略不写;不著名的植物学者的姓氏(family name)应该写全称,名(given name) 需要使用缩写形式,但名(given name)也可省略不写。 (2)在不影响交流和科学性的情况下,种命名人的名字这一项可省略不写,这样一个双名法植物学名就省略成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了。 2•举例(因为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学名各部分的斜体和正体不做区分了,都用正体,但请注意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1)中文名垂笑君子兰学名Clivia nobilis Lindl.其中Clivia意为君子兰属,是为纪念贵族克莱夫(Clive)公爵夫人,将Clive拉丁化为形容词clivia,作为这个属的属名;nobilis是种加词,意为高贵的,壮丽的;LindL 是这个种的命名人,植物学家John Lindley的姓氏的缩写形式。 (2)中文名大花君子兰学名 C. miniata Regel其中 C.是属名Clivia 的缩写形式,根据规定,当同一属名重复出现时(植物学专著和索引除外),从第二次出现开始,必须使用缩写形式;种加词miniata意为朱红色的,指大花君子兰的花色;Regel是命名人,植物学家Eduard Regel姓氏的全称。 (3)中文名窄叶君子兰学名 C. gardenii Hook.其中种加词gardenii, 是为纪念梅杰•加登(Major Garden),将其姓氏Garden拉丁化为名词所有格形式gardenii,作为这个种的种加词;Hook.是命名人植物学家William Jackson Hooker的姓氏缩写形式。 (4)中文名具茎君子兰学名 C. caulescens R. A. Dyerin其中种加词caulescens意为具茎的;R. A. Dyerin是命名人的名字,名R. A.是缩写形式,Dyerin为姓氏全称,类似的书写形式还有例(3)的William Jackson Hooker 也可写为W. J. Hooker (5)中文名奇异君子兰学名 C. mirabilis其中种加词mirabilis意为奇异的,可惊愕的;种命名人名字省略。 (6)中文名粗壮君子兰学名C. robusta其中种加词robusta意为粗 壮的;种命名人名字省略。

植物拉丁文命名规则

植物拉丁文命名规则 《植物拉丁文命名规则》 一、定义 植物拉丁文命名规则(以下简称“拉丁文命名规则”)是指植物 拉丁文命名系统,用于给植物命名的规范。 二、原则 1. 拉丁文命名规则遵循现行的国际命名惯例,给植物命名时, 以拉丁文为统一的命名方式; 2.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文名称,拉丁文名称应尽量简短、易记; 3.一个拉丁文命名宜由两个单词组成,后一个单词是植物科名称,前一个单词是植物属名称,该属名又被称作二字码; 4.同一科的植物,其二字码应尽可能保持相同,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归类关系不同,用不同的二字码表示,但属名应尽可能保持相同; 5.植物的学名组成应符合国际植物分类系统的要求; 6.不同属植物,二字码应有明显区别,不能把一个属作两个名称; 7.同一属的植物,二字码中的字母及数字不能重复,不能把一个植物作两个名称; 8.特殊类型的植物,比如原生植物、异种株、繁殖植物等,应在拉丁文名称中加入特殊字母或数字; 9. 双名植物,二字码中的字母及数字需用双括号括起来;

10.未确定的植物,可以用字母组成的拉丁文名称; 11.植物命名不得侵犯个人肖像权及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12.拉丁文命名应严格按照词典规定的拼写规则进行,以确保拉丁文名称的准确性。 三、具体实施 1.植物的拉丁文名称的组成 植物的拉丁文名称由两个单词(或字母)组成,一个是植物属名(称作二字码),另一个是植物科名称。 例: 白花楸:Carpinus japonica 绿柱楸:Carpinus coreana 2.拉丁文名称的拼写 (1)植物属名(二字码):大写字母开头,后接小写字母,不能用数字。 例: 椴树:Quercus (2)植物科名称:首字母大写,后接小写字母,可以用数字。

植物拉丁学名基础

拉丁学名基础学知识 第一章读音 第一节拉丁字母概述 现代拉丁字母有26个,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形式,称为拉丁字母表。 拉丁字母表 拉丁文的语音,按其发音时的气流是否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字母又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两种。 单元音有6个:a、e、i、o、u、y 双元音有4个:ae、oe、au、eu 辅音字母有单辅音和双辅音之分。单辅音字母共有20个,按其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又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 清辅音:p、t、c、k、q、f、s、h、x 浊辅音:b、d、g、v、z、j、l、m、n、r、w 双辅音:ch、ph、rh、th 拉丁文中辅音与元音结合起来拼读,称为拼音。拼音规则是: 1.辅音在前,元音在后,可拼成一个音; 2.元音在前,辅音在后,各发原音; 3.双元音当作一个字母对待,双辅音当作一个辅音对待,均不应分开发音; 4.两个单元音或两个单辅音并列,各发原音,不得相拼。 第二节字母发音规则例解 单元音的发音

单元音a、e、i、o、u、y在发音上有长短之分。长元音读音慢而长,短元音快而短促。长元音可在元音字母上标注“ˉ”,写成ā,ē,ī,ō,。短元音可标短音符号“ˇ”,写成ǎ,ǐ,ǒ,ǔ。在植物拉丁学名上,为了确定单词的重音位置,需要识别其倒数第二音节元音的长短,其余音节的元音并不分长短音。 A,a 读国际音标[a]。例如: Abies ['abies] 冷杉属 Acacia[a'katsia] 金合欢属 Acer['atser] 槭属 Alnus['alnus] 木属 Cassia['kasia] 铁刀木属 Fagus['fa♈us] 水青冈属 Lantana[lan'tana] 马缨丹属 Malus['malus] 苹果属 E,e读国际音标[e]。例如: Betula ['betula]桦木属 Clematis['klematis] 铁线莲属 Ephedra ['efedra]麻黄属 Hamamelis[hama'melis]金甊梅属 Nerium['nerium]夹竹桃属 Picea ['pitsea]云杉属 Piper['piper] 胡椒属 Tetrastigma[tetra'stigma]崖藤属 I,i 这个字母有双重作用,既可作为元音,又可作为辅音。表示元音时,i 读作[i]。例如:Carpinus[kar'pinus]鹅尔枥属 Celti['tseltis]朴树属 Ficus['fikus]榕树属 Ilex['ileks]冬青属 Illicium[il'litsium]八角属 Pinus['pinus]松属 Viburnum[vi'burnum]荚迷属 Vitis['vitis]葡萄属 当i在两个元音字母之间或在一个音节中位于另一个元音之前应作为辅音,读[j]。例如:Aglaia[a'glaja]米仔兰属 Argyreia[ard✞i'reja]白鹤藤属 Iodes['j des]微花藤属 Sequoia[se'kw ja]北美红杉属 O, o 读[ ]。例如; Cinnamomum[tsina'm mum]樟属 Cornus['k rnus]梾木属 Croton['kr t n]巴豆属 Morus['m rus]桑属 Olea[' lea] 木犀榄属 Ormosia [ r'm sia]红豆树属 Ostrya[' stria]铁木属

植物拉丁学名基础知识

植物拉丁文基础知识 1 拉丁文基础知识 1.1 经典拉丁文的发展简况 公元前2000年,拉丁文产生于拉丁姆(意大利半岛中部),由21 个希腊 字母改变而成。 公元前753 年,罗马帝国建立,拉丁语成为其官方语言。 公元1世纪,罗马吞并古希腊,拉丁语吸收并改变产生Y 和Z 两个字母。 公元476 年,罗马帝国灭亡,拉丁语开始衰落,后演变成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和葡萄牙语,成为西方的语言之母。 15世纪后,印刷术引入西方,区分了U和V,用W代替双写V , J由西班牙语引入到拉丁文中,形成了最终的26 个字母。 目前,世界上除了梵蒂冈和西方的教会外,拉丁文不再成为有声交流语言,只是作为书面语存在,拉丁文主要用于法律、宗教、外交以及生物学、医药学和化学等方面。 1.2 植物拉丁文的产生及命名 1.2.1 植物拉丁文的产生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 (前384-322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园,主要目的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后由他的学生Theophrastus (前370-285年)继承老师的事业,在园内种植500种植物,并写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述植物形态特征的专著《植物历史》(De Historia Plantarum )和《植物构造》(De Causis Plantarum)。 公元1 世纪,罗马吞并古希腊后,罗马帝国自然科学家Pliny the Elder (23- 79年),编写完成了《自然历史》(Historia Naturalis ),标志了植物学拉丁文的产生。 1.2.2 命名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年)倡导,并通过国际植物学专门会议讨论通过而固定下来的,即“双名法”。指出:每种植物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文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名形容词(种加词),正规的材料上还要加缀命名人。如国槐:Sophora japonica L.双名法”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最大程度地消除“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同时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2 拉丁学名的读音

植物双命名法

植物双命名法 植物双命名法,也被称为拉丁化命名法,是研究植物分类和分类学的基础。它的重要性在于为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系统分类和命名植物的标准方式。 历史背景 植物学家卡尔·林奈是最早使用植物双命名法的人之一,他于 18世纪中期将之引入了植物学。双命名法在林奈的著作《自 然界的系统》(Systema Naturae)中首次出现,被认为是植物 学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在此之前,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混乱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奈发明了这个方法。他将每个植物的名称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属(genus)名,第二部分 是种(species)名。例如,瓜属的一种植物被命名为Cucurbita pepo,其中Cucurbita是属名,pepo是种名。使用这 种方法命名植物稳定、明确,并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比较和识别。 现代应用 植物双命名法的应用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目前,分类学家使用了一种高度规范化的系统,这样可以把植物归类到它们实际上属于的科、属、种和亚种等分类阶层。在这个系统中,植物的命名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属名,使用拉丁文字母,字母大写;然后是种名,也使用拉丁文字母,字母小写;两者通过空格隔开。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类似于Cucurbita pepo这样的组合称为一个“拉丁学名”,常用 于表述植物的标本、出版物、研究报告、文章等中。它被认为是一个稳定且具有国际通用性的方法,能够确保所有的相关研究者都使用相同的植物名称。 命名规则 对于已知的植物种类,植物命名遵循一系列的标准规则和约定。这个过程需要分类学者对每个植物根据外部形态、细胞结构、生长条件、遗传特征等一系列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拉丁化命名法中,分类学家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命名原则: 可识别性:由属名和种名组成的名称应该尽可能的清晰明了,以使得研究者能够清楚地辨认出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稳定性:植物名称应该足够稳定,以保证研究者在不同时间点或地点对其分类数据的识别和分析都具有一致性。 是否重名:当确定一种新的植物种类时,命名者必须遵循本命名法的规范进行命名,并且尽量避免与已存在的植物品种重名。 继承性:植物的命名应该是易于继承的,以便后继的研究者能够使用这些名称进行研究和分类学上的分析。 情况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