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是藻类学家、菌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在命名藻类、菌物和植物是必须遵循的规则,每六年由国际植物学大会修订一次。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邓云飞研究员、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张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翻译的《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由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发行。本版法规(即《深圳法规》)是由2017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修订、2018年由国际植物分类学会出版。《法规》分为原则、规则和辅则、以及管理《法规》的规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命名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的详细规定,包括规则、辅则,规则由具体的条款及注释组成,与其相悖的名称必须废弃,与辅则相悖的名称不能废弃但不应效仿,规则和辅则均附有例子予以说明;第三部分详细说明了管理《法规》的规程。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圈内的生物种类繁多,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遗传及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分门别类。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叫做分类,包括物种命名、检索表制作等。 生物的命名 自古以来,人们给予各种生物适当的称呼,例如台湾二叶松、绿竹、孟加拉国虎等,如此在交谈或讨论时就方便很多。这些名称叫做俗名。 由于地区或语言的不同,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或不同生物有同一俗名,两者皆造成不便。俗名有时也会使人发生误解,例如章鱼、鳄鱼,会使人误以为它们属于鱼类(图10-1)。因此,生物学家为求生物名称的统一,便制定命名法规来为各阶层的生物命名。 在十八世纪时,瑞典人林奈创制了物种的二名法,用拉丁化的文字为物种命名,此即物种的学名。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属名和该物种的某一特有形容词组成;属名为名词,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后一字用来形容这种生物,则用小写。 图 10-1 章鱼和鳄鱼 例如台湾猕猴的学名是Macaca cyclopis;Macaca为属名,其意为猴子,cyclopis是圆脸的意思,用来形容这种猴子。又如现代人的学名为Homo sapiens,Homo为属名,意指人,sapiens是形容有智慧的意思。 种类相近的生物常常属名相同,但第二个字形容词就不一样。例如犬、狼是种类相近的动物,它们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Cani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梅、桃和李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Prunu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 分类阶层 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系统,共有七个阶层,最高的阶层为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种为分类上最低的阶层。阶层愈高,包含的生物种类愈多;较低的阶层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构造特征却愈相似。今以犬、人、梅、水稻等为例,说明这种分类阶层。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国 际植物学家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IAPT)制定的,用 于统一植物命名的规范,卹ICBN是植物学界的“法律”,它是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对于被称为植物的栽培种,法规要求在拉丁学名中,双名系统(binomial nomenclature)应表达物种的属名(genus name)和种名(specific epithet);物种名 由单音素,多音素和许多音素组成。 此外,它还规定物种名要有物种类型、群体直接继承来源(type of species and direct inheritance sources of population),命名者的初衷(the intension of namer)等方面的记载要求。 拉丁学名的命名者必须是单个人,因此,拉丁学名体系中的物种名只能由单个人命名。此外,拉丁学名还有一些其他惯用程序,如固定物种归属,因此拉丁学名中有一些规定物 种命名的惯用程序。 此外,根据ICBN规定,植物命名要遵守女性后缀、外后缀、外地名后缀、拉丁学名 以及未来使用拉丁学名的机制等,主要用于植物描述历次研究者考虑的事物异质性。 国际植物命名也要求拉丁学名的正确运用,如不同的拉丁学名形式,两个不同拉丁学 名正确地延续性等,这些惯用程序有助于正确识别物种的地位,以及为研究物种的发育提 供一致的基准。 此外,国际植物命名也要求对变种(varieties)的识别、标记和命名,而对这些物 种拉丁学名使用变番(informal abbreviation)时更有保留前一个命名者意图(the intention of the previous namer)的价值。同时,两个不同变种的拉丁学名也可以有 刻性大小的区别,用于精确识别物种。

第3章 植物的命名

第3章植物的命名 命名是解决如何对一种植物或一个分类上的类群给出正确的名称。在实践中,命名通常和鉴定联系在一起,因此当鉴定一个未知植物标本的时候,鉴定者选择并且应用正确的名称。“苹果”不管叫“Seb”(北印度语方言),Apple,Pyrus malus或者Malus malus,这种令人喜欢的温带植物就算被正确鉴定出来,但是只有使用正确的学名Malus pumila才将鉴定与命名联系到一起。目前植物命名必须遵循国际植物分类协会(IAPT)颁布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ocal Nomenclature, ICBN)进行。法规在每次国际植物代表大会召开后都会做适当修改。动物命名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ICZN)进行,细菌命名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for the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ICNB,现在称为细菌学法规Bacteriological Code—BC)进行。栽培植物命名按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 ICNCP)进行,此法规主要基于ICBN,带有一些附加的条款。因此在一种命名法规的条款里,两个分类群不能共享同一个正确学名,但是在不同的命名法规里却可以。比如,属名Cecropia既指五彩的蛾子也指热带树木。与此相似的,属名Pieris既指某些蝴蝶也指某些灌丛。 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们曾经试图为所有生物有机体创造一个统一的命名规则,便于把所有生物的数据合并到一个数据库里。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和系统发育法规(PhyloCode)都试图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在被接受以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名的必要性 拉丁语做为学名的标准形式,优于俗名和或普通名,因为后者存在以下的问题: 1. 俗名对人类所知道的所有物种并不是都能得到的。 2. 俗名在其使用方面受到限制并且只在一种或几种语言中使用。它们在应用方面并不普遍。 3. 普通名通常不提供显示科或属关系的信息。“玫瑰Roses”归属于蔷薇属Rosa,woodrose 是番薯属Ipomoea的成员之一,primrose属于报春花属Primula。这三个属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科——蔷薇科Ros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ae。“橡树Oak”是栎属Quercus最普遍的一个俗名,但是Tanbark oak是石栎属(柯属)Lithocarpus,poisonoak是盐肤木属Rhus,silver oak是Grevillea,Rerusalem oak是藜属Chenopodium。 4.一般来讲,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相同或是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同一物种有多种普通名,尤其是广泛分布的植物。比如,Cornflower, bluebottle, bachelor`s button和ragged robin 都指的是同一个物种——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6. 有时候,两种或更多没有关系的物种却有相同的普通名。Bachelor`s button,可能是普通菊蒿Tanacetum vulgare,欧洲山萝卜Knautia arvensis或者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同样Cockscomb,一个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的俗名,但是也是一种海藻绯红海头红Plocamium coccinium或者小鼻花Rhinanthus minor的普通名。 为什么用拉丁文? 学名不考虑它们的来源都要处理为拉丁语(),并且也对1935年1月1日前发表的任何新分类群要求有拉丁文的特征集要。采用拉丁文命名和描述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学术成就,并且用拉丁文书写的植物学出版物的传统持续到19世纪中期。对植物的描述并不是采用西塞罗(Cicero)或者贺瑞斯(Horace)的古典拉丁语,而是由中世纪学者们基于古代普通人流行的拉丁口语,采用“法语(lingua franca)”的读写进行的。选择这种语言胜过于现代语言的优点如下:1.拉丁语是一门死语言,因此,语义和解释都不象英语和其它语言那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2004-8-30 21:26:00来源:大自然社区 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 亚种用三个字表示,即三名法,直接在种名后加上亚种名。 完整的学名后面还要有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之间加上都好“,” 有时候属名后还可以加上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而一般使用时不用写这些。 如果原来的命名有修正,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属名和命名人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和亚种名用小写,属名、种名和亚种都用斜体字,其它名称则用正体字。如果前面已经提到,后面的属名和种名可以用缩写,缩写的后面要加点“.”名称一行写不下要移行时,要按音节移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名且要加“-”连接。 比如: 猫科:Felidae Gray, 1821 豹属:Panthera Oken, 1816 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以写成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过华南虎,则东北虎的名字可简写为P. t. altaica 林耐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归入的是猫属,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 东北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现在虎则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上了括号。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称为优先率,即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如果发现同物异名或者异物同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没有两个属的动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也没有两个属的植物有相同的属名,一个属中也没有两个种有相同的种名。但是动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不同属中可以有相同的种名,但是亲缘关系切的属中应避免相同的种名,以免分类调整归为一属的时候发生混乱。 学名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缩写和符号,比如 aff. 是affinis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亲近,翻译为近亲种,古生物比较常用,如原始扁鼻犬亲近种Simocyon aff.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与原始扁鼻犬Simocyon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f. 是conformis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相似,翻译为相似种,比近亲种关系更为密切,古生物比较常用,如史前的似北豺Coun cf. alpinus (Pallas, 1811)与现生的北豺(即豺狗)Coun alpinus (Pallas, 1811)特征很相似,但是不能肯定就是这个种。 var. 是varietas的缩写,意为变种,写在写在种名后,变种名前,主要表示地理意义上的变种,也可用于其它意义的变种,比如我国的家鹅的名字Anser cypnoides var. domestica就是在鸿雁的学名后加上饲养构成的,即鸿雁驯化变种。 mut. 是mutatio的缩写,意为变种,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但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也常用var.而不用mut.,mut.很少使用。 indet. 是indeterminata的缩写,表示属或种不能鉴定 emend. 是emendatio的缩写,表示修改、订正,一般在属、科以上使用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随着人们对植物的兴趣不断增加,栽培植物的命名成为了一个重要 的话题。为了统一全球栽培植物的命名,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应运 而生。本文将介绍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规定。 一、背景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是由国际植物学会制定的,旨在确保全球范 围内对栽培植物的命名达成共识。这一法规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由于地理、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栽培植物命名的混乱局面,从而使植物学 家和爱好者能够准确地交流和研究栽培植物领域的知识。 二、目的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栽培植物的命名一致性和 稳定性。通过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同一栽培植物的命名 将保持一致,避免了混淆和误解。此外,该法规还鼓励命名者遵循科 学的原则和规范,以提高命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主要规定 1. 命名依据:栽培植物的命名应基于其科学和文化的特征。命名者 应尽量避免使用个人的名字、商标或其他具有商业目的的名称。 2. 命名原则:栽培植物的命名应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 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CN)中的规定。命名者应考虑植物的分类、形态、遗传学特征等因素,确保命名符合科学性和可辨识性要求。

3. 命名程序:命名者应提交相应的命名申请,并将命名信息提交给国际植物学会或批准的命名组织。命名组织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对符合规定的命名进行认证。 4. 命名纠纷解决:若存在对于栽培植物命名的争议或冲突,命名者可以向国际植物学会提交申诉。申诉结果将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进行判定和决定。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对栽培植物的命名一致性和准确性。它为栽培植物的研究、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外,该法规还为植物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命名框架,便于他们进行知识交流和合作。 总结: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出台,是为了全球范围内对栽培植物的命名实现一致化和准确性。通过遵循该法规的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使用相同的命名规则,避免了混淆和误解。此外,该法规也提高了栽培植物命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为栽培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学领域的发展,促进植物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摘要: 1.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概述 2.命名法规的更新历史 3.命名法规的基本原则 4.命名法规的实际应用 5.命名法规对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正文: 1.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概述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简称ICNP)是一部关于栽培植物命名的规则与建议。该法规旨在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统一、规范的植物命名体系,以便于交流、研究和学术发表。 2.命名法规的更新历史 自1959 年首次发布以来,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植物分类和命名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3.命名法规的基本原则 ICNP 规定,植物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属名(Genus)和种名(Species)。属名指代一个属(Section),种名则指代属中的特定物种。属名

和种名均为拉丁词,并在词尾加上表示属和种的字母缩写。例如,月季(Rosa chinensis)中的“Rosa”是属名,“chinensis”是种名。 根据ICNP,植物的学名应简洁、明确,能够唯一地指代一个植物物种。同时,学名应遵循以下原则: - 学名中不应包含对植物的描述性词语,如“美丽”、“红色”等。 - 学名中不应包含植物的产地名称,以避免产生歧义。 - 学名应保持稳定,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需要更改。 4.命名法规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植物学研究者、园艺工作者等会根据ICNP 的规定命名新物种、新品种。此外,ICNP 还为植物命名中的特殊情况提供了指导,如如何处理同名植物、如何命名杂交植物等。 5.命名法规对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植物命名法规对植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统一的命名体系有助于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规范的植物命名可以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护。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回复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回复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详解 导言: 在植物学领域中,每一个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这些名字不仅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识别和沟通,而且对于科研、教育、保护和经济利用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即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 (ICNCP),为栽培植物的命名和分类提供了统一的法规。本文将逐步介绍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内容和应用。 第一步:命名原则 栽培植物的命名原则主要基于ICNCP,它要求: 1. 栽培植物的命名必须基于一个已经注册并公认的基原。基原可以是植物的种、属、亚属、系或变种等分类单元。 2. 基原的选择应符合ICNCP规定的相应命名原则。 3. 栽培植物的命名必须以拉丁文或拉丁文化名作为基础,便于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步:命名层级 栽培植物命名按照ICNCP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 1. 种(species):以二名拉丁文命名体系表示,如Rosa chinensis;

2. 变种(subspecies):以三名拉丁文命名体系表示,如Rosa chinensis var. minima; 3. 有性型(cultivar):以单词或词组表示,以单引号括起来,并加上物种或者命名层次的拉丁文名称,如Rosa chinensis 'Old Blush'; 4. 分到代号(Group):以词组、代号或特定字母组合表示,用于标示具有相似特征的栽培植物,如Rosa chinensis L1。 第三步:注册与保护 为了保护栽培植物命名的独特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还规定了注册和保护的相关规则。 1. 栽培植物必须通过国际注册才能被认可和保护。 2. 注册过程涉及提交命名材料和支付注册费用。 3. 注册的栽培植物必须具有独特的性状、识别特征或遗传组合。 4. 注册的栽培植物名称必须与现有已注册的栽培植物名称有所区别,以避免混淆。 第四步:发布与应用 栽培植物经过注册之后,其命名可以在植物命名数据库、植物商业目录和植物目录书籍中发布与应用。 1. 植物命名数据库是一个集中存储和维护植物分类与命名数据的在线平台,有助于对已注册植物进行查询和了解。 2. 植物商业目录是用于市场销售和交易的植物目录,其中包含了栽培植物

植物命名法规简介(DOC)

植物命名法规 1.植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植物种类繁多,各个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都各有其习用的植物名称;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同-植物在不同地区也往往有不同名称,同物异名以及异物同名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还有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中药贯众有30多种来源。这种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使得人们无法顺利地去研究植物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更不利于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因此,寻求一种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2.命名的发展历史 植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问题进行探索,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留采用过多名法,即用一系列的词来描写植物,但非常烦琐。后来双名法代替了多名法,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 (scientific name)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 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主要有: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Papaver罂粟属,Rosa蔷薇属,Piper胡椒属,Morus桑属,Pinus松属。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Cycas苏铁属,Cercis紫荆属,Plataus悬铃木属,Oryza稻属,

物种拉丁学名及品种名规范

第十二讲物种拉丁学名及品种名规范 拉丁学名 摘要为了使科技期刊所刊论文涉及到的物种及植物品种名称表述更加规范,依据已出版的动物、植物和细菌命名法规及栽培植物国际命名法规,对相关命名特别对种下分类单位表述作了说明,并对植物栽培品种名的规范和表述作了介绍,旨在引起科技论文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重视。 科技期刊中经常会涉及到物种(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等),按照出版要求,物种名后必须注明该物种的正确拉丁学名(Latin name)。拉丁学名是物种国际通用的名称,使用拉丁学名可避免一物多名或同物异名现象。吴伟根等[1]、董耿等[2]、张行勇等[3]已经阐述了中文科技期刊中拉丁学名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意义,但对某些法规的介绍仍不够完整。我国科技期刊中涉及到物种学名表述时,往往差错率很高。为了在科技期刊中正确使用物种学名,笔者对物种学名书写规范作一些新的补充,并对新出版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第6版)》作相应介绍。 1.属及属以上物种的表述规范 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物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元用1个拉丁或拉丁化的字表示,即单名法,首字母必须大写,除属名排斜体外,一律排正体,后面可接也可不接命名人。如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为Blattidae,大蠊属为Periplaneta。新分类单元提出发表时,应在新名称后加适当的缩写词,如新科为“fam.nov.”,新属为“gen. nov.”。这些缩写词通常用罗马字或黑体字印刷,以与名称相区别,引起注意。 2.种名的表述规范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的物种双名法被普遍采用。它按自然系统排列,保证了全人类能够有统一标准,共同认识地球上的生物。双名法规定,每一物种的学名由2个拉丁或拉丁化字组成:第1个是属名,取名词形式,首字母大写;第2个是种加词,通常为形容词,首字母小写,都排斜体,完整的学名后面还要有定名人和命名的时间,排正体,定名人与命名时间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定名人缩写,有了缩写点,则不加逗号,留空格),可省略。如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白鹭Egretta garzetta。引用细菌学名时最好书写完整,按《国际细菌命名法规》[6],要包括作者的姓和发表年代,且定名人与命名时间之间不加逗号,留空格,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ohn 1872。若只知属名未能确定种名,或不特指属中的某一个种,则在属名后附加species的缩写“sp.”(单数)或“spp.”(复数),如家蝇属某一种“Muscasp.”,泛指家蝇属一些种则表示为“Muscaspp.”。新种发表时,应随后加缩写词“sp. nov.”。种加词及种下诸分类单位或属内次级区分加词如为复合形式,且使用了连字符“-”,这时需依不同情况予以修改。若连字符前的词可以单独存在(即此复合词为假复合词),则加词中的连字符应视为正确,予以保留,如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其他均视为错误,应予改正,如欧亚槭Acer pseudoplatanus,不应写为Acer pseudo-platanus,深紫木蓝Indigofera atropurpurea,不应写作Indigofera atro-purpurea。此外,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加连字符:对于某一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植物学名,当书写时

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 藻类植物——3万种; * 菌物植物——10万种; * 地衣植物——0.25万种; * 苔藓植物——2.3万种; * 蕨类植物——1.2万种; *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植物体 茎叶体植物 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 多细胞结构 单细胞结构 胚 有 无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植物命名法

植物命名法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bilobaL.。 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都有其含义和来源以及具体规定: 1.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简述如下: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Rosa蔷薇属、Pinus松属等;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Oryza稻属等; (3)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 2.种加词 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种加词的来源如下: (1)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小叶石楠Photinia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alba(白色的)。 (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东方的)。 (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e(药用的);芋Colocasiaesculenta(可食的)。 (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scandens(攀援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夏季的)。 (5)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Seneciooldhamianus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 (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ginseng (汉语人参)。 (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如:杜虹花Callicarpaformosana来自Formosa台湾)。 (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如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hookeri来自Kooker (男性)。 (9)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 3.完整的植物学名应该附加上命名人: (1)命名人通常以其姓氏的缩写来表示。如Linnaeus(林奈)缩写为Linn.或L.。如果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rundzuge einer Theorie der phylogentichen Systemati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equence of dichotomie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退.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退.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umerical Phenetics ) 由Sokal和Sneat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rinciples of Numerical Taxonom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电脑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届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盼望的未来开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开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了Mayr和Simpson , 20世纪40 — 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heletic lin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困难:趋同现象(平行进化)、进化的极性判定. 评价:较为了合理,有待各学科的开展.

3、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 (1.0~1.5 学时) [内容提要]细菌的分类以种为根本单位,它的命名遵循“双名法“,用拉丁文。什么是细菌的分类鉴定参照的标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据其表型,目前则多考虑其种系发生关系,从基因水平进展分类,主要实行测定DNA 碱基〔G+C〕mol%值、核酸分子杂交及16S rRNA 寡核苷酸编目等方法,尤其以后者最为常用。分类的方法除用传统的双歧检索条目法外,目前普遍承受数值分类方法。《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及《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建立了细菌分类的公认体系。“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反映分类的最争辩成果。依据表型特征建立了一套动物致病菌检测程序,商品化的快速鉴定系统已应用于常规细菌学鉴定。 细菌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广泛存在,而且不断进化和进展,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人类出于生疏自然的需要,对包括细菌在内的各种生物进展了分类和命名,并已形成了既定的体系和公认的准则。将全部生物按其亲缘关系的亲疏和性状的相像程度,逐级归并划分为各种等阶的类群,建立起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以及有时在种下再分型(Type)的分类等阶。在中间型过多而上述等阶不够用时,可曾设各级亚类,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和亚型等。 对整个生物的划分,有五界和六界划分两种观点,前者是将整个生物划分成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而后者是将动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另立一界,即原生生物界。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地位 细菌归属原核生物〔Procaryote〕界。在原核生物中,细菌〔Bacteria,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a〕是性质有别的两大类。古细菌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其成员产甲烷、极端耐盐、高度嗜热,细胞壁组成与细菌不同。这些极端微生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早期产物,因此称之为古细菌。 细菌作为另一个系统进化类别的原核生物,它包括对动物和人具有致病作用的衣原体、立克次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等,此外还涉及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图7-1〕。 细菌的分类单元有纲、目、科、属、种,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科及其以上的划分在细菌学不太完善,而且随着争辩的深入,科、属的划分会有变动。

植物的分类标准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和植物的分类。 现存于地球上的植物,估计约为50余万种,整个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门。1.裸藻门Euglenophyta 2.绿藻门Chlorophyta 3.轮藻门Charophyta 4.金藻门Chrys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藻类 6.褐藻门Phaeophyta (spore plant)植物 7.红藻门Rhodophyta 隐花植物低等植物 8.蓝藻门Cyanophyta (孢子植物)(无胚植物) 9.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菌类 11.真菌门Eumycophyta 植物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seed plant)颈卵器植物高等植物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显花植物维管植物有胚植物 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 基本简介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和植物的分类。 背景知识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 鉴定(Identification&determination) 命名(nomenclatur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