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家禽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禽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鸡蛋生产量从2650万吨上升到5579万吨,而且世界家禽消费量今后还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所有这一切的形成都与家禽科学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就家禽遗传育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1.家禽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家禽遗传资源是家禽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据估计,现代养禽业取得的巨大成就40%应归于家禽育种,而其中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所起的作用超过了50%。中国地方鸡遗传结构差异显著,血型基因纯合系数较低,血型因子分布相当分散,构成了我国丰富且具有极大选择潜力的遗传资源。

2006年农业部确定了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的家禽品种,鸡23个:九斤黄鸡、大骨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鸭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鹅10个: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雁鹅、豁眼鹅、酃县白鹅、太湖鹅、兴国灰鹅、鸟鬃鹅。安徽省著名的禽类地方品种有:淮北麻鸡、淮南麻黄鸡、平铺麻黄鸡、黄山黑鸡、皖南三黄鸡、天长三黄鸡、亳州斗鸡、枞阳媒鸭、巢湖鸭、皖西白鹅、雁鹅、皖中四季鹅。

我国地方禽种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蛋肉品质优良。不少鸡还具有珍贵的优良经济性状。如边鸡产褐壳大蛋,平均蛋重66 g,在-30℃气温下也能生存繁殖;仙居鸡体小省料,年产蛋高的可达200个以上。丝毛乌骨鸡的药用保健性能闻名世界。原产于北京的北京鸭已成为遍及全球的优良鸭种,当前世界的肉鸭几乎都是北京鸭的杂交后裔。中国地方鹅的产蛋性能可能也要居世界首位。

现代化养禽业追求专一化和高产化,通过专门化品系间的杂交配套,以有限的品种资源组成配套系大面积推广,而大量原始品种遭到抛弃,少数则畸形突变,与此同时由于强调某一性状而丧失另外一些重要性状,致使家禽资源的匮乏和消失更加严重。发达国家目前品种数量已为数不多,遗传基础很窄,仅依靠良好的

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进行选育以提高生产性能。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量引进高产品种的冲击,使原有地方品种数量迅速减少,面临消亡灭绝的威胁。另一方面现代家禽生产对家禽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禽种不仅应高效、抗病,而且要求优质。但新禽种的培育,若没有新的基因型补充,是很难达到要求的。显然家禽遗传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适应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例如,淮北麻鸡是我省优良土方品种,体型较小,蛋肉兼用,肉质好,适应性强,是生产符离烧鸡的首选品种。但是,仍然存在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整齐度差,就巢性较强等缺点,应加大选育适当提高生长速度和均匀度。

按照FAO的观点“利用是对地方遗传资源最好的保护”,显然,禽种资源的保存、种质特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养禽业中出现世界性遗传基因贫乏的最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2.家禽遗传育种研究方法

2.1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具有:①高度多态,以保证个体或家系在每一个基因座都可能携带不同的等位基因;②丰富性,以保证足够的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⑧共显性即等显性,以保证标记某基因座上所有的基因型都可以被识别;④中性,对所研究的数量性状和适应性都呈中性。

2.1.1 RFLP

RFLP是利用标记探针与转移于支持膜上的总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杂交,通过显示限制性片段的大小来检测不同位点等位变异的一种方法。其多态性产生的原因是DNA某区域发生缺失、插入、突变引起酶切位点的消失、出现、位移或染色体重排引起电泳带改变。RFLP的探针有cDNA探针和基因组DNA探针,前者有较强的保守性.可用于基因组比较和种群起源演化;后者检测的多态频率较高,但种属特异性强。RFLP标记的是单拷贝编码序列,大多数属单位点上的双位点基因,具有共显性特点,因此主要用于遗传连锁图的绘制和目的基因的标记。迄今为止,各种动植物的连锁图主要由RFLP标记来绘制。但是,由于编码基因具有相当高的保守性,使其多态信息含量不高;制备特异探针需分离相应的编码基因,且并非任何内切酶都可产生多态片段,因此该技术较为复杂,需要较多仪器设备支持,

限制了其应用。

2.1.2 RAPD

RAPD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非特异性寡核甘酸为引物(5~10 bp),借助PCR扩增,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该类标记能检测到多个基因座位,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闱大(0.2~0.9),可在对物种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多态性分析。所用引物可人工合成,适用于生物界的不同物种。但RAPD标记带在多数位点呈显性表现,不能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更主要的是其稳定性和特异性控制条件较为严格。因此,尽管该标记方法简便快捷,经济实用,检出率高,但需对大量引物进行筛选,试验结果对底物有依赖性,难以实现技术标准化。此外,扩增片段是基因组中的随机区域,产物可能是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的混合物。2.1.3 AFLP

AFLP的检测原理是使用双链人工接头与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相连接作为扩增的模板,对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由于不同来源的DNA酶切片段存在差异,导致产生的产物呈多态性。AFLP实际是RFLP与PCR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具备如下特点:(1)多态性强,一般可检测40~150个扩增产物,非常适合绘制品种的指纹图谱及分类研究。(2)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由于AFLP采用的限制性酶种类多,可标记的数目很多。但是,该技术需要使用同位素检测,安全性较差。此外,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可用于非赢利的科学研究,如用于育种,则需购买专利。2.1.4 卫星技术

卫星DNA包括重复单位长约l0~60 bp的小卫星和1~4.bp的微卫星,由重复单位头尾串联相接而成。重复单位在不同物种的位点间和同一物种的不同位点间表现保守性,同一位点重复单位的序列、数目,随物种、群体和个体呈现高度特异性,因此用克隆的卫星DNA和人工合成的寡聚核甘酸探针进行杂交,可获得具有个体专一性的限制性片段杂交谱带图,称DNA指纹图。DNA指纹图具有高度变异性、个体专一性和组织稳定性。卫星DNA除直接作为探针外,还可将其两侧的特异性序列作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卫星片段来分析多态性。

2.1.5 染色体原位杂交

染色体原位杂交是用标记的DNA探针与染色体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的分析标记技术。在研究内容、方法上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

其最大的优点是准确直观,主要用于外源染色体的检测、物种的起源、演化研究、物理图谱构建方面。随着标记技术的改进及标记探针的增加,该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最理想的方法是荧光杂交技术。

2.1.6 DNA指纹

DNA指纹是动物基因组经过适当限制性酶切,经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转移、预杂交,再与种群特异性或位点特异性探针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得到具有种群和个体特异性的DNA谱带图。它由多个RFLP图带组成的具有高度变异性和个体专一性,且能专一遗传的RFLPs图谱。用于DNA指纹分析的探针可以是动物基因组克隆出的小卫星或微卫星探针,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小卫星或微卫星探针,并可进行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问或不同物种问的DNA指纹研究。DNA指纹图主要反映了基因组中卫星DNA的变异情况,而非单一序列的变异情况,一个探针一次可检测十几个甚至上千个位点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中的分布,具有高度变异性、个体专一性、组织稳定性,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但探针来源困难,基因组探针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一问题,而基因组探针产生DNA指纹图的分子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家禽的品种品系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距离的估测和基因图谱的制作等许多方面都应用了分子标记技术,尤其在鸡的标记辅助选择(MAS)方面研究较多。标记辅助选择能较好解决低遗传力性状、后期表达性状和限性性状的选择问题,能提高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同时也可有目的地导入有利基因或剔除有害基因,拓宽或拓新畜禽的经济用途,提高生产性能。

2.2 标记辅助选择(MAS)

与众多的生长性状相比,畜禽中已定位的QTL非常有限,短期内无法了解控制性状的机理,通过与QTL连锁的DNA标记评估个体的生产潜力,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育种模式。称为标记辅助选择。

MAS不仅可在生命的早期开始,不必再等待生产形状完全表现而且突破了限制性状从单性别选择的局限,对于破坏性试验选择的性状,如屠体、抗体性状也不必做昂贵的屠宰和疾病应激试验。因此缩短了世代间隔,提高了选择强度,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

研究发现,在动物标记辅助选择中,遗传标记基因与QTL的连锁程度是决定MAS的关键因素。二者连锁的越紧密,则其连锁关系在不同家系及群体巾稳定的可能性就越大,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就越高。

2.3 基因芯片技术

1991年美国Afymetrix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块DNA芯片,2004年该公司又率先研制成鸡的全基因组芯片。利用鸡全基因组芯片研究肉鸡腹脂基因表达谱在国内亦已兴起。

基因芯片(Gene chip)有许多同义名词,如DNA阵列,DNA微阵列,DNA芯片,DNA微芯片等,它是指采用显微打印手段或寡核苷酸原位合成,在固相支持物表面有序地固定排列上千万条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形成DNA微阵列,荧光标记分子通过体外转录或扩增等技术掺入到样品RNA或DNA当中,然后荧光标记过的DNA或RNA样品再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检测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分析。目前,基因芯片有多种分类标准,根据载体材料分类,芯片可分为玻璃芯片、硅芯片、尼龙膜芯片和陶瓷芯片;根据探针成分可将芯片分成3类:基因组DNA芯片、cDNA芯片和寡聚核苷酸芯片;根据制作方法分类,可分为合成后交联法和原位合成法。

芯片技术包括载体表面化学修饰、核酸片段制备、芯片制备、标记、杂交、扫描及数据分析。主要内容如下:①用于包埋、吸附或连接各种生物分子,使生物分子固相化从而进行反应的固相材料称之为芯片的载体。载体表面经过修饰后非常均匀,容易进行非共价的或共价的化学修饰,并且在荧光探针激光波长范围背景荧光很低,从而减少试验误差。②反向点印迹杂交被标准的基因芯片技术所采用,探针是固定在载体上的核酸分子,靶分子是与探针杂交的游离核酸。探针的制备主要有原位合成和合成后交联2种方法。③基因芯片的靶序列需进行荧光标记,荧光标记方法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法。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标记方法是直接标记法,即利用反转录酶或PCR反应将荧光染料直接掺人到样品中。④基因芯片杂交属于固液相杂交,固定在载体上的探针与荧光标记的靶分子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分子杂交。⑤基因芯片一般经过光信号或电信号扫描的方式来收集信号,基因芯片扫描仪一般采用荧光检测,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光采集。⑥基因芯片分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等步骤。

目前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着如何研究众多基因的生物信息、功能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表达和调控机制问题。进行以上的研究需要高通量、大规模检测成千上万条基因在各种生理状态下表达全貌的研究手段,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对大量基因甚至整个基因组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强、敏感度高,正适合研究动物功能基因组。

芯片技术一出现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有的资料表明该项技术在医学诊断、药物筛选、农业、环境检测等诸多领域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家禽育种中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发现新基因、基因多态性分析及突变性检测、预测杂种优势、转基因动物检测等。但仍存在许多急于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和设备方面。设备方面,芯片制作需要的仪器设备非常昂贵,如原位合成时用的光刻机器、寡核苷酸合成仪、点样仪、扫描仪等价格都很昂贵。技术方面,首先是制备探针过程及原位合成技术相当复杂,受到专利的保护,在合成的过程中有混入杂质而导致差错的可能,从而降低信噪比和特异性;合成后交联技术与原位合成相比比较简单,但需要获得大量探针,需要利用扩增技术,而且芯片的集成度不高;由于杂交在固相上进行,因此杂交会受到空间因素的不利影响;每张芯片上固定了多种探针,所以每种探针最适合的杂交条件难以统一;复杂的探针自身容易形成二、三级结构,影响靶序列与其杂交,从而降低芯片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其他技术环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号的放大和靶序列的标记需要利用扩增技术,但扩增技术本身会带来许多不良问题,导致样品的制备与标记比较繁琐及信号检测的灵敏度也有待提高。

2.4 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不同遗传结构,变异层次遗传分化或变异系统时应用的参数,称之为遗传多样性参数。诸如:基因局域性分布,基因频率方差及贡献,有效基因数,基因多样度,多态位点百分率,期望杂合度与观察杂合度,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遗传多样性参数对于家禽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有重要作用。鸡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报道最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推荐并认为微卫星DNA标记是评估动物遗传多样性的最理想方法。遗传多样性评估实际上是对品种间和品种内基因组差异进行分析,基因

组学新技术在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3.家禽育种方向

3.1 工业化品系选育

工业化品系的选育与杂交配套是我国8O~9O年代的主要课题,也是现代家禽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此领域中,目前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其一是在杂交群的基础上开展的专门化品系培育,如以往京白和滨白鸡的育种;另一种则是利用进口祖代鸡中“异型个体”进行所谓复制进口鸡。成功的复制结果往往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且投入也不大,东南亚、中东等许多国家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质有色羽肉鸡的需求,育种专家利用进口隐性白羽鸡为母本,用优良地方鸡作第一父本,高产蛋鸡作第二父本,采用这一制种模式,国内先后育成了京星黄鸡、882、新兴2号、康达尔黄鸡、苏禽96等优质鸡种。

3.2 地方鸡种的改良育种(优质鸡育种)

我国地方鸡种丰富、类型繁多,它们在长期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优良肉品质已引起世界家禽界的高度重视,并都希望用来开展育种工作。1980年国家科委下达“六五”攻关课题进行优质黄羽肉鸡品系选育,标志着现代优质鸡育种工作的开始,此时主要应用数量遗传、常规育种技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通过杂交创新、纯繁固定、选育提高等环节培育出兼收多个品种优点的新品种。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质量性状遗传规律,一方面将矮小型基因fdw)、隐性白羽基因(iiccooPPAA)应用于优质鸡的育种;另一方面利用青色胫基因育成系列青脚鸡;逐步建立健全了优质鸡良种繁育体系。2001年开始,全面开展地方鸡种的系统选育,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良种质资源,培育生产效益高、营养和风味品质优良的禽类新品种”列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将部分肉品质指标纳入优质鸡选种体系。

关于肉鸡品质的研究主要从肌肉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肌肉常量化学成分分析、常规肉品质性状的研究和肌肉风味化学物质研究等诸多方面,涉及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仪器分析、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卫生学等众多领域,肉质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通过应用现代育种技术,不同地方品种相互杂交,通过配合力测定,饲养管理、选育配套技术、开发利用模式和肉质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出最优的杂交组合优质鸡。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6个优质鸡新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审定,即江村黄鸡JH-2号、江村黄鸡JH-3号、新兴黄鸡Ⅱ号、新兴矮脚黄鸡、岭南黄鸡I号、岭南黄鸡Ⅱ号、京星黄鸡100、京星黄鸡102、邵伯鸡、鲁禽1号、鲁禽3号、皖江黄鸡、皖江麻鸡、五星黄鸡;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质鸡新品种(配套系)有百余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优质鸡的育种水平和生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优质鸡生产发展迅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1980年全国优质鸡饲养量仅2.4亿只,而近年来已达30亿只以上。

3.3 家禽抗病抗逆育种

毋庸置疑,鸡的疫病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第一天敌,使患病鸡只死亡、肉蛋产量下降、产品品质低劣,防治费用增加,造成惊人的损失。抗病育种将是今后家禽育种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前,防治疾病的传统方法是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隔离病鸡、药物治疗等措施,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并非对所有疫病都有效,时常有疫苗免疫失败、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报道。所以,从长远角度看采用遗传学方法从遗传上提高对疾病的抗性,是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虽然对鸡进行抗病性鉴定与选育是一项复杂的课题,但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渐将育种目标转向适应性、抗病性、繁殖力上,并培育出了一些畜禽抗病品系,用于科学研究和商品生产。

遗传病种类分两种:①完全由遗传决定,如白化病;②遗传+环境决定,如高血压。所谓抗病育种指采用遗传学与育种学方法,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其遗传基础:抗病育种就是对动物的抗逆性或抗性进行选择而培育特定的类群或品种。抗病力有广义抗病力和狭义抗病力之分。广义抗病力指在人工经营畜牧业的条件下,家畜抗击各种各样威胁的能力。狭义抗病力是指家畜对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抗病力,也称特殊抗病力。

抗病育种有3种途径:(1)传统育种方法。通过表型性状进行直接或间接选育。优点:直观。缺点:世代间隔长,后裔测定费用高,遗传力低的抗病力直选效果差;受营养和环境影响较大,选育的效果并不明显。(2)转基因育种方法。插入某一必需基因,或基因修补或转入防御因子。该方法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寻

找抗性基因目前十分艰巨。可能存在生态安全问题,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并且需要不停地跟踪其在大自然中的遗传变异情况。(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利用家禽基因组研究成果,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定位抗病基因的主基因,寻找其连锁极紧密的分子标记。该方法具有可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培育抗病品系的特点。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进行抗病育种较为合适的方法。

抗病育种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正引起全球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谁拥有特定的抗病品种,谁就拥有了新资源。

总而言之,家禽育种始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目前,健康、抗病力强、肉质好、抗热应激、屠宰性状和屠体外观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家禽,将是今后家禽育种目标的趋势。

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教学方案

家畜家禽饲养工专业培训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省、市《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饲养家畜家禽的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专业及时间 培训专业为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时间3个月,自2010年 2 月2 日至2010年5月12日。 四、教学安排及教材 培训班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共计404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习 212 学时,实践课学习 192学时。任课老师详见“泗水县就业再就业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班师资情况表”。 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教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三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选种关键技术 第一节牛的品种 一、肉牛品种 二、奶牛品种 三、牦牛品种 四、水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肉牛的体型外貌 二、肉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肉牛的选择 第三节奶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奶牛的体型外貌 二、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奶牛的选择 第四节牦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牦牛的选育方向 二、牦牛选育群的组建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王纯荣,周雯雯,颜贤仔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 综述了食用百合在栽培、化学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食用百合;栽培;功能;加工中图分类号 S6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36-15833-02P rogress in the R esearch of Edible Lily W ANG Chun 2rong et al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Abstract T 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cultivation ,the extraction and functions of chem ical com ponents ,product processing of edible lily and s o on were summ arized.T 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of edible lily were pointed out.And its developm ent foreground was predicted.K ey w ords Edible lily ;Cultivation ;Function ;Processing 基金项目 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313)资助。 作者简介 王纯荣(1975-),男,陕西安康人,博士,讲师,从事生物资 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8212217 百合是世界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又是球根花卉,首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分布几遍全国。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植物有卷丹、山丹、松叶百合、轮叶百合、野百合等。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有90个种,其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47种和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一半以上。百合在食用和药用两方面皆有较大的价值,引起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各科研机构竞相在百合的栽培、化学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笔者对食用百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百合的栽培 1.1 栽培性状的改良 病害防治是百合栽培的重要研究内 容。朱茂山等发现百合枯萎病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百合枯萎病菌的营养及生长特性与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相似的特点[1]。这部分研究工作为开展对百合病害的防治技术以及高效低毒药剂筛选等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另外,随着百合需求的不断增加,在高纬度地区耐寒、低纬度地区耐热新品种的选育是近年来百合栽培的热点。樊金萍等发现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淀粉相对含量低,可溶性糖相对含量高,则抗冷性强,为百合在寒冷地区栽培应用及百合的抗寒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 1.2 育种技术的发展 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外源基因, 定向改变百合的性状,创造新的品种,这已经是百合新品种开发的主要方式[3-4]。王红霞等对通江百合及其近缘种岷江百合的染色体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核型的重要特征,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与百合属植物染色体基数较大有关 [5] 。W atad 等通过微注射法成功 地获得了转基因麝香百合植株[3]。赵印泉等分析百合Lf 2 M ADS1和LfM ADS3基因的功能,认为LfM AS D1是百合花器官 发育的B 功能基因,LfM AS D3是百合花器官发育的SEP 基因[6-7]。黄子锋等建立了适合百合种质的RAPD 优化体系,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8]。李刚等获得麝香百合转基因植株,对经过抗性筛选的百合转化植株进行PCR 分子检测,部分转 基因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T -DNA 已插入到百合基因组中[9]。童巧珍等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研究并确定了百合最佳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分析方法[10]。王凯等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百合金黄精灵鳞茎的遗传转化体系[11]。 2 百合化学成分 2.1 一般性成分 百合鳞片中钙、镁、铁、铝、钾、磷含量较 高,同时还含有锌、钛、镍、锰等微量元素[12]。另外有报道称百合含有17~19种氨基酸,其中6~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12-13]。百合淀粉粒含量也较高[14]。 2.2 功能性成分 除一般性成分外,百合中还含有许多具 有生理功能成分,如磷脂、百合皂甙、百合多糖(包括百合膳食纤维)、秋水仙碱等。对这些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物化特性、生理与药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2.1 磷脂。磷脂对生物膜的生物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 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比较重要的天然磷脂有磷脂酸、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胺酸和磷脂酰肌醇。磷脂可以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治疗神经紊乱等。磷脂缺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如记忆及生长机能失调、骨质畸形和消瘦。吴杲等在对卷丹、百合、川百合、药百合、麝香百合5种百合鳞茎进行磷脂成分分析中,5种百合鳞茎中均含有脑磷脂、卵磷脂等多种磷脂成分[15]。 2.2.2 百合皂苷。百合皂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甾体皂苷。 吉宏武等从卷丹中得到两种甾体皂甙:皂苷1为含有提果皂苷元与3个糖基的甾体皂苷,皂苷2为含有薯蓣皂苷元与3 个糖基的甾体皂苷[16]。侯秀云等从百合中分离得到β2谷甾醇、胡萝卜苷、正丁基2β2D 2吡喃果糖苷、262O 2β2D 2吡喃葡萄 糖3β,262二羟基252胆甾烯216,222二氧32O 2α2L 2吡喃鼠李糖2 (1→2)2 β2D 2吡喃葡萄糖苷、262O 2β2D 2吡喃葡萄糖3β,262二羟基胆甾烷216,222二氧232O 2α2L 2吡喃鼠李糖2(1→2)2β2D 2吡喃葡萄糖苷。其中I 、Ⅱ和Ⅲ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Ⅳ和V 为新化台物,初步药理试验证明,这两种皂苷对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17]。杨秀伟等从卷丹鳞片中得到2 个甾体皂苷,鉴定化合物1为薯蓣皂苷元32O 2{O 2α2L 2鼠李糖基2(1→2)2O 2[β2D 2木糖基(1→3)]2β2D 2葡萄糖苷,化合物2 为薯蓣皂苷元32O 2{O 2α2L 2鼠李糖基2(1→2)2O 2[α2L 2阿拉伯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36):15833-15834,15869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傅真治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湛江师范学院09生本一班徐意媚2009574111 摘要: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起源于人类的育种实践,于1910年进入现代遗传学阶段,并依次经历个体遗传学时期、细胞遗传学时期、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时期、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目前遗传学在医学、农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表遗传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21世纪将是遗传学迅猛发展的世纪,在经济、微生物、工业、制造业等许多领域都将有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1 现代遗传学发展前 1.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写于公元60年左右的《论农作物》和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均记载了嫁接技术,后者还特别记载了果树的嫁接,树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阉割等技术。[1] 1.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 许多人都无法阐明亲代与子代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直到18世纪下半叶之后,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拉马克通过长颈鹿的颈、家鸡的翅膀等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达尔文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行了五年的考察工作,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终于在1859年发表著作《物种起源》,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再到高级逐渐进化的。除此之外,达尔文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了“泛生论”假说,但至今未获得科学的证实。 1.3 新达尔文主义 以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 为代表的等人支持达尔文选择理论否定获得性遗传,魏斯曼等人提出种质连续论,认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他们还通过对老鼠22代的割尾巴试验,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明确地区分种质和体质,认为种质可以影响体质,而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在理论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 2.现代遗传学的发展阶段

社区饲养宠物、家禽家畜管理规定

**社区饲养宠物、家禽和家畜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宠物、家禽和家畜饲养,加强宠物管理,建设良好社区卫生环境,预防宠物疾患与人畜交叉感染危及居民身体健康,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区文明、和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辖区内宠物由派出所、物业公司、社区协同管理。 第三条办法所称宠物包括宠物狗、猫等可供观赏、逗乐玩耍的小型动物;家禽和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鹅、食用鸽及依法可食性野生动物等。 第四条辖区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饲养宠物,个别有意饲养者,如宠物狗、猫每户限养一只,其他宠物不得超过—对(包括信鸽),并按本办法办理《宠物登记证》;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家禽、家畜等有碍社区居民人身安全、卫生的动物。 第五条辖区内饲养宠物,必须办理如下登记: (一)申领《宠物登记证》,登记证应配有宠物的照片和名字,并注明饲养户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以及审验记录,由社区负责办理。 (二)每年由社区负责联系核准的宠物疫苗注射机构对登记的宠物进行免疫注射,费用自理;除宠物狗、猫外其他按规定应免疫的宠物也应定期注射疫苗,预防宠物疾患,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三)对宠物编排号码,发放号牌,号牌应悬挂于宠物明显部位。 第六条饲养宠物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携宠物出户时必须挂号牌、束链,并由有行为能力人牵领。 (二)严禁携带宠物进入社区公共绿地、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 (三)宠物在户外排泄粪便,饲养或牵领人应及时清理。

(四)饲养宠物不得干扰、妨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宠物恐吓他人,不得驱使宠物伤害他人。 (五)社区内饲养宠物狗、猫等,应于室内圈养,不得在户外拴养、放养,不得随意遗弃。 (六)社区内无人牵领的宠物狗、猫等,经公告两日内无人认领的,按无主宠物对待,由公安负责处置。 第七条罚则 (一)凡饲养宠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一律不得给予低保申报并不得享受任何困难补助、补贴,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报经主管部门取消; (二)宠物狗等伤人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及时将受伤者送医疗部门救治,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本办法由汊河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xx执行。

遗传育种学综述-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课程论文 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 年月日

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郁金香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金 香等,因其花色艳丽、花姿优美而倍受世人青睐。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其栽培历 史长达300 多年。郁金香属一共有150 个种,原产于小亚细亚、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和地中海 沿岸地区[1]。郁金香品种多达8000 多个,但常用的品种只有200 多个, 1593 年莱顿大学的 Clusius教授将从土耳其引种到维也纳的郁金香带到荷兰,并传遍荷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至今 郁金香以经历了400 多年的育种史。在品种的选育中荷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法国、英国、 日本等国家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郁金香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目前,国内对郁金香品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病虫害、引种上,而在品种选育方面仍有很大欠缺。 关键词:郁金香新品种育种杂交 1 郁金香的育种意义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的属名“Tulipa”源于波斯语,系“帽子”和“伊斯兰头巾”(指花的形状)的意思。郁金香因其外形典雅、花色纯正、花色繁多而深受世人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成为胜利、凯旋的象征[2]。郁金香也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成束插于较大的花盆中,既朴素大方又色彩艳丽,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其栽培历史长达300 多年。郁金香也适合盆栽,是冬春节日高档的盆花。由于该花卉较适合园林布置,现已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园林小品或作地被以及主题花卉展览,具备良好的园林应用前景。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每年输出的郁金香占世界第一,成为该国的财源之一。郁金香的园林栽培种极多,作为重要的地被层花卉,可成片成群培植,构成绚丽多彩的色块,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也可在花坛或大草坪边缘片植、丛植。 2 郁金香属的种质资源情况 2 .1 野生资源及其分布 郁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 ,原产于小亚细亚、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和地中海沿岸地区[1]。国产及常见栽培郁金香的分布简介如下:郁金香(T.gesneriana),原产土耳其,我国引种栽培;老鸦瓣(T.gesneriana),原产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陕西,生山坡草地及路旁;二叶郁金香(T.erythronioides),产浙江、安徽;准葛尔郁金香,产新疆西北部,生于平原荒地;天山郁金香(T.tianschannica),仅产新疆西部海拔1000-1800 m的山地草原;新疆郁金香(T.sinkiangensis),产新疆天山北麓海拔1000-1300 m的平原荒漠。现在的野生郁金香无一能被证明是栽培品种的原始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家禽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禽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鸡蛋生产量从2650万吨上升到5579万吨,而且世界家禽消费量今后还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所有这一切的形成都与家禽科学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就家禽遗传育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1.家禽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家禽遗传资源是家禽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据估计,现代养禽业取得的巨大成就40%应归于家禽育种,而其中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所起的作用超过了50%。中国地方鸡遗传结构差异显著,血型基因纯合系数较低,血型因子分布相当分散,构成了我国丰富且具有极大选择潜力的遗传资源。 2006年农业部确定了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的家禽品种,鸡23个:九斤黄鸡、大骨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鸭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鹅10个: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雁鹅、豁眼鹅、酃县白鹅、太湖鹅、兴国灰鹅、鸟鬃鹅。安徽省著名的禽类地方品种有:淮北麻鸡、淮南麻黄鸡、平铺麻黄鸡、黄山黑鸡、皖南三黄鸡、天长三黄鸡、亳州斗鸡、枞阳媒鸭、巢湖鸭、皖西白鹅、雁鹅、皖中四季鹅。 我国地方禽种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蛋肉品质优良。不少鸡还具有珍贵的优良经济性状。如边鸡产褐壳大蛋,平均蛋重66 g,在-30℃气温下也能生存繁殖;仙居鸡体小省料,年产蛋高的可达200个以上。丝毛乌骨鸡的药用保健性能闻名世界。原产于北京的北京鸭已成为遍及全球的优良鸭种,当前世界的肉鸭几乎都是北京鸭的杂交后裔。中国地方鹅的产蛋性能可能也要居世界首位。 现代化养禽业追求专一化和高产化,通过专门化品系间的杂交配套,以有限的品种资源组成配套系大面积推广,而大量原始品种遭到抛弃,少数则畸形突变,与此同时由于强调某一性状而丧失另外一些重要性状,致使家禽资源的匮乏和消失更加严重。发达国家目前品种数量已为数不多,遗传基础很窄,仅依靠良好的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 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 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 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SH、White等[5]。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S。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董雁等[6]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 %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杜勤[7]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内因污染和外因污染。内因污染指由于外植体的表面或者内部带菌而引起的污染;外因污染则是主要由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引起,是指在接种或培养过程中病菌入侵,例如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接种室消毒不严格以及操作不规范等[8]。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2个方而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而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是不

家禽家畜圈养制度

家禽家畜圈养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家畜家禽圈养管理制度 为了彻底解决违规饲养家畜家禽污染环境等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区域为禁止饲养区和圈养区。 圈养区范围村内可圈养家畜家禽,但不能放养。圈养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住宅小区等严禁饲养家畜家禽。 第二条城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饲养鸡、鸭、鹅、兔、牛、羊、猪等家畜家禽。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经批准饲养家畜家禽的,应当实行圈养。 第三条街区周围不能圈养家畜家禽,家畜家禽农贸市场应远离街区设置。 第四条天然林管护区内严禁放牧。 第五条农村居民所养的家畜家禽应当实行圈养,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畜牧小区建设,把养殖户集中起来,做到人畜分居和规模化养殖。养殖大户、畜牧小区要按照场(舍)标准化的要求,加强防疫、消毒、污染物处理及粪便处理,死亡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消毒,防止疫情传播。科学利用畜禽排泄物,严禁将粪便排入河流。

第六条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支持与配合治理家畜家禽污染环境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家畜家禽圈养管理制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村干部,要积极配合支持治理家畜家禽污染环境工作。 第七条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对群众举报投诉要做好记录,及时安排人员处理投诉问题,同时向投拆者反馈处理情况。 第八条加强配合,密切协作。配合城管执法大队的工作,开展整治和处罚;接受群众举报,并负责对不按时整改的饲养户进行依法处罚。 第九条饲养宠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按规定定期预防接种。不得扰民和影响环境卫生。对擅自饲养宠物以及因饲养宠物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由公安部门及镇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分别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禁止当街屠宰家畜家禽。家畜家禽一律到定点屠宰场进行屠宰。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饲养家畜家禽,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由镇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1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的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 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的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的包含了最小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0. 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 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的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问授粉。 27.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I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28.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b的过程。 31 .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k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32. 三联体密码:mRNAt,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 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33.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经典遗传学: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end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lanzhou 730070)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plant cells are totipotent under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ed a bi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 more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 detoxification, breeding, germplasm conservation, extra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ene transfer research status ,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tatus; trend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 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养有粮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

社区饲养宠物、家禽家畜管理规定

**社区饲养宠物、家禽和家畜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宠物、家禽和家畜饲养,加强宠物管理,建设良好社区卫生环境,预防宠物疾患与人畜交叉感染危及居民身体健康,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区文明、和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辖区内宠物由派出所、物业公司、社区协同管理。 第三条办法所称宠物包括宠物狗、猫等可供观赏、逗乐玩耍的小型动物;家禽和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鹅、食用鸽及依法可食性野生动物等。 第四条辖区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饲养宠物,个别有意饲养者,如宠物狗、猫每户限养一只,其他宠物不得超过—对(包括信鸽),并按本办法办理《宠物登记证》;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家禽、家畜等有碍社区居民人身安全、卫生的动物。 第五条辖区内饲养宠物,必须办理如下登记: (一)申领《宠物登记证》,登记证应配有宠物的照片和名字,并注明饲养户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以及审验记录,由社区负责办理。(二)每年由社区负责联系核准的宠物疫苗注射机构对登记的宠物进行免疫注射,费用自理;除宠物狗、猫外其他按规定应免疫的宠物也应定期注射疫苗,预防宠物疾患,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三)对宠物编排号码,发放号牌,号牌应悬挂于宠物明显部位。 第六条饲养宠物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携宠物出户时必须挂号牌、束链,并由有行为能力人牵领。 (二)严禁携带宠物进入社区公共绿地、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

(三)宠物在户外排泄粪便,饲养或牵领人应及时清理。 (四)饲养宠物不得干扰、妨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宠物恐吓他人,不得驱使宠物伤害他人。 (五)社区内饲养宠物狗、猫等,应于室内圈养,不得在户外拴养、放养,不得随意遗弃。 (六)社区内无人牵领的宠物狗、猫等,经公告两日内无人认领的,按无主宠物对待,由公安负责处置。 第七条罚则 (一)凡饲养宠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一律不得给予低保申报并不得享受并不得享受任何困难补助、补贴,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报经主管部门取消; (二)宠物狗等伤人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及时将受伤者送医疗部门救治,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本办法由汊河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 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

牲畜家禽的饲养管理方法.doc

牲畜家禽的饲养管理方法 牲畜家禽的饲养管理方法 1.为有效防止热应激,夏季应努力搞好降温工作,如开窗通风、使用空调、喷洒凉水、搭建凉棚或在养殖场周围栽种藤蔓植物,尽量减少水泥路面和墙面等的反射热,高温季节应加大维生素C 用量,可在饲料中添加0.04%的维生素C或0.4%的碳酸氢钠,同时用0.01%~0.02%的维生素C水溶液供家禽饮用。 家庭散养或小规模饲养时,应尽量留出活动场地,适当堆积清洁沙堆,让家禽能及时沙浴。水禽饲养场应留有一定的水面,让水禽有嬉戏交配的场所。种禽饲养场尤应注意,不要只考虑规模效益而无视家禽的生理特性。 2.家禽无牙齿,无味觉,消化道较短。鸡的肠管约为体长的5倍,鸭、鹅的肠管约为体长的4~5倍,虽有利消化食物,但肌胃肌肉收缩压力大(肉食性的禽类肌胃不发达)。 饲养管理提示: ①治疗消化道感染时,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在消化道内不易吸收,不宜用;呋喃类药物在家禽消化道内易吸收,易产生中毒反应,应慎重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土霉素可以口服治疗消化道感染和其他全身性感染,强力霉素最易吸

收,是一种长效饮水抗菌药。 ②家禽的饲料应易于消化吸收,防止造成浪费。为帮助肌胃更好地磨碎食物,提高对饲料的消化率,应在饲料内加入适量干净的砂石,产蛋期为母鸡补饲碎贝壳,既能补充钙,也可起到类似的作用。 ③鸡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低,因此鸡粪常可再利用。 3.家禽气囊多。家禽有9个气囊与肺脏连接。因此,特别是在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灰尘、饲料碎屑、羽毛碎屑时,很容易造成气囊损伤,使曲霉菌、霉形体、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进入机体引发疾病。同时,禽无膈肌,胸腔与腹腔连通为一个腔体,若腹腔发生感染,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炎症,影响心脏、肺脏等重要的器官。 饲养管理提示: ①应及时打扫禽舍,搞好消毒。 ②禽无膈肌,不会咳嗽,发生呼吸道感染时,使用镇咳药无效,可以使用氯化铵帮助排出痰液,并及早使用抗菌药控制炎症。 ③气囊扩大了呼吸面积,既有利于散热,也有利于吸收药物。因此,在发生感染时可以通过喷雾法给药,既方便又容易吸收。接种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疫苗,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传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