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

检测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古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者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 .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 .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 .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2.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 .《摩诃婆罗多》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吉尔伽美什》

D .《荷马史诗》

3.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其中对众多女子都有花语隐喻其生平,这与中国哪部经典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三言二拍”

D .《红楼梦》

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 .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 .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 .追求道德和正义

D .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5.冯天瑜在《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别》一文中写道:“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 (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汉字重要史学术语。”据此定义,下列分别属于中西方“封建时代”的是( )

A .夏商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B .秦汉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C .殷周时期、法兰克王国时期

D .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6.以下是一位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 印第安人的历史 500多万到4 000多万

①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 ②人口:1 ③语言:数千种 ④其他: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 ⑤转折: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 A .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联系 C .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 .西方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7.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 .人文精神的觉醒

B .平民权利逐步增加

C .自然科学的衰落

D .出现学术争鸣盛况

8.《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实现了社会平等

B .维护了私有财产

C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东正教与沙皇统治之间关系如何( )

此卷只装订

不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俄罗斯是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沙皇与东正教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C.东正教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东正教是俄罗斯主要的宗教信仰

10.《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

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1.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发展的是()

A.《荷马史诗》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阿拉伯数字

12.与西塞罗同时代的法学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市民法,回答市民法的问题。西塞罗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周旋于细枝末节当中”,而是从“法律和法的根源”以及“从哲学深处汲取法的原理”

来“解释法的本质问题”。这说明西塞罗所认为的“法”()

A.是古罗马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B.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是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D.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也是观念

13.罗马法“民众令状”规定,如果某人在公共道路或通道上施工或放置某物,使公共道路或通道的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禁止令状,阻止他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己实施,那么公民可以申请要求恢复以前状态的令状。这反映了()

A.罗马法对罗马共同体利益的保护 B.罗马法要求个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民众令状”是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 D.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

14.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处于第一顺位的是所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当满足“无婚生子女”以及“无配偶”这两个条件时,才可获得父亲遗产的六分之一,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出罗马法()

A.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 B.注重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C.顺应了自然法的要求 D.急需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

15.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原先的罗马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邦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财产可能被没收,这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罗马帝国制定了()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16.罗马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古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实用性 B.灵活性 C.崇尚自然法 D.保护私有财产

17.古罗马的妇女外出时,会用帕拉遮盖住自己的身体和头部,如果一位已婚妇女外出时忘记穿帕拉,这就意味着她自己“退出”了婚姻,她的丈夫可以此为理由与其离婚。这反映了古罗马()A.法律忽视女性权利 B.具有男权社会政治特征

C.公民平等难以实现 D.经济能力制约阶层关系

18.罗马建国初期,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实行“自力救济”原则允许受害人对加害人进行“同态复仇”。

到玛尔库斯皇帝时则规定,凡债权人自行夺取债权的,即使未采取强暴胁迫的方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即“公力救济”原则,这一转变()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B.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保护

C.推动司法审判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缓解矛盾巩固统治

19.公元前3世纪,罗马外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民事和商事案件时,会综合所涉各国与案件有关的实体法,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运用“衡平”(消除差别之意)手法做出裁决。外事大法官的裁决()

A.推动了万民法的产生 B.终止了公民法的行使

C.平息了跨国民事纠纷 D.平衡了各民族的利益

20.12—16 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理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

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

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

2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因为商品交换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这说明罗马法()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推崇法律至上法治理念

22.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A.强调神性 B.注重人权 C.倡导民主 D.推崇理性

23.寓言《熊与隐士》:隐士和熊是好朋友。一天,熊正守护在林间睡着的隐士,为他驱赶蚊蝇。这时,一只苍蝇来叮隐士的额头,无论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怒了,举起一块石头狠砸苍蝇,苍蝇被砸死了,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两半。能用来说明该寓言道理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挚友如异体同心

24.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说他是“人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这里的“他出生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有国家就需要有国家治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概莫能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的方略,让他们阐述“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之子;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材料三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分别是这两种方式的最有代表性的发源地。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都是在走出了原始氏族社会的质朴道德和风俗习惯之后形成了国家形态的,但两者的“走出”方式截然不同。希腊人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彻底告别氏族社会,开启了法治的传统;华夏民族则在农业环境下延续、升华了血缘伦理关系,奠定了道德立国的基础。由此,两者分别衍化出“法治”与“德治”的政治—文化传统。

——徐圻、金鑫著《“法治”与“德治”的文化渊源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在国家治理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推进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中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其它治国方略。

(4分)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伦理治国、独尊儒术,的确成功地维护了专制王朝两千多年,但我们民族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试结合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相关史实,简述我们民族付出的代价。②古希腊文明是今天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不管是科学、哲学、艺术,还是历史、政治、法律,都来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除了宗教——基督教不是从希腊产生的)。试以奥林匹亚遗址为例证,从一个侧面管窥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地位。

(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

——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3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雅典卫城的建筑并没有沿着某一条中轴线对称,而采用一种完全不对称的群体空间构成形式,呈现出一种看似自由灵动的布局特征。不同于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通过中轴对称营造出一种威严壮观的气势,雅典卫城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独特方式来表现建筑群的气势……在雅典卫城中,可以看到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这些古希腊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带有强烈的人性意识,体现对人的尊重。帕特农神庙距离山门入口的距离80米,是为了让人进入卫城能够有对帕特农神庙最舒适的观赏条件……雅典卫城的建筑师们在对人体尺度、人观赏建筑的视觉效果以及心理感受等与人相关的因素方面做了很多考虑。

——孙迪《古希腊雅典卫城群体建筑布局手法研究》材料二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在历史上大体处于同一年代的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却显示出如此鲜明的反差,其由安在?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卫城和北京故宫各自的建筑特色?(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造成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9分)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检

测卷

历史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程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历史也有自己的真实面目,不会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A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更近不一定更为真实,B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的真实不是靠学者修正的,C不符合题意,排除。2.【答案】A

【解析】《摩诃婆罗多》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荷马史诗》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给后世提供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再结合材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符合题意的是A。

3.【答案】D

【解析】《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以及用花语隐喻女子生平与《红楼梦》的创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楼梦》中对诸多女子名字的描述体现“物哀”思想,因此选D。

4.【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知苏格拉底探讨人类社会并追求道德和正义,故A和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的直接民主,故B解读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的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现神秘主义色彩,故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feudalism”意为“领主、采邑制”,对应分封制,中国古代在殷商时期有原始分封,周朝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的制度;西欧的中世纪分封制流行,封建领主拥有庄园和武装。故对应殷周时期和法兰克王国时期,选C。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印第安人的历史”“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可知,1492年后印第安人的历史发生转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首航到达美洲,开始了西方对美洲的殖民,D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7.【答案】A

【解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注重点在数量关系,而苏格拉底的关注重点在人,因此这一变化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对比情况,故无法体现某一阶层权利的变化,排除B项;古希腊时期自然科学尚未产生,其正式形成是在17世纪,排除C项;二者并非同一时期,且只是观点不同,并未体现“争鸣”,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C。《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并没有实现社会的平等,排除A;材料旨在强调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排除B;《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

9.【答案】C

【解析】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的中心,东正教也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十二铜表法》“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从而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故选A 项;《十二铜表法》告别了习惯法,走向成文法,排除B项;习惯法下贵族对法律可以随意解释,排除C项;习惯法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十二铜表法》是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予以规定而已,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一是“中世纪”,即封建社会,二是“文明交融和发展”,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成就,故D项正确。《荷马史诗》与《哈姆雷特》不是中世纪的作品,故A.B两项排除;《天方夜谭》是中世纪阿拉伯文学的代表成就,但不是东西方文明交融和发展的典型代表,故C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而是从‘法律和法的根源’以及‘从哲学深处汲取法的原理’来‘解释法的本质问题’”可知,西塞罗所认为的“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故选A项;据材料“西塞罗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周旋于细枝末节当中’”可知,西塞罗没有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排除B项;材

料中没有强调这个法是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解释法的本质问题,没有强调其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也是观念,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如果某人在公共道路或通道上施工或放置某物,使公共道路或通道的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禁止令状,阻止他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己实施,那么公民可以申请要求恢复以前状态的令状”可知罗马法保护公共设施,旨在维护公民的共同利益,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个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模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民主政治的形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特征,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首先是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后,才可获得父亲遗产,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罗马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无遗嘱遗产实施划分,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在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对财产实施划分,不能反映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无遗嘱财产继承的问题,而非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排除B项;罗马法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指罗马法由维护公民的利益到维护自由民利益的转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答案为万民发,选D。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可知罗马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罗马人的法律思想具有应用法学的特点,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而注重法的实务,以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如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问题,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解决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反映不出灵活性的特征,排除B项;自然法是一种观念,古罗马人认为自由、公平、正义、理性等自然法的观念高于立法及法律,但材料并未反映自然法的这些观念,排除C项;重视保护私有财产只是罗马法实用性特征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

17.【答案】B

【解析】古罗马对妇女服装有严格要求,甚至丈夫可以此作为与其离婚的理由,说明古代罗马男女不平等,男权社会特征明显,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体现女性权利被忽视,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男女性别关系问题,不涉及公民之间的平等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古罗马男权社会特征明显,不涉及经济能力制约阶层关系,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由“自力救济”原则到“公力救济”原则的转变,反映的是国家政权利用法律来维护公民的利益,这有助于维护统治,故选D项;题干提到的内容与是否商品经济无关,只是对公民利益维护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排除A项;题干所述原则变化针对的是私人,指的不只是平民,而是全体公民,排除B项;题干是对执法的规定,而不是审判制度的规定,排除C项。

19.【答案】A

【解析】外事大法官的裁决不是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根据各国实体法与法的精神灵活审判,这种一案一例的做法推动了万民法的产生,故选A项;公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依然产生着重要作用,排除B项;“平息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衡平”指公平正义,消除差别,裁决不可能“平衡了各民族的利益”,排除D项。

20.【答案】B

【解析】12—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生、兴起和扩张的时期,此时对罗马法的注释、评论、解释和适用于法律实践,是为了从罗马法中寻找适应当时时代需要的法律观念和内容,说明罗马法承担了时代的需求和价值,故选B项;中古时期,欧洲研究宣传罗马法的热潮促进罗马法的传播,而罗马法才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将罗马法原则用于法律实践,而古罗马文明既有法律又有政治制度遗产,存在概念扩大的现象,排除C项;罗马法司法原则强调公平、渗透自然法思想,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因为商品交换依据商品价值,而价值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这说明罗马法的平等源于商品经济,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罗马法主张法律面前公民的人人平等,而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罗马法中平等观念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而非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排除C项;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内容而非罗马法的地位,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由材料“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知苏格拉底主张对神的虔诚,是逻辑、理性的体现,故选D项;苏格拉底强调人性而非神性,排除A项;近代资产阶级注重人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民主无关,排除C项。

2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寓言故事,熊是为了守护他的朋友隐士,而最终却伤害了隐士,说明美德需要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应该是对自己的理性反思,对自己的不断探索,排除A项;人是万物尺度强调的是人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挚友如异体同心说的是朋友之间心意相通,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古代最博学的人物”“人类的导师”“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等信息可知这里的“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其出生于希腊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在地图中的①,故选A项;图中②是雅典,非亚里士多德出生地,排除B项;图中③是斯巴达,非亚里士多德出生地,排除C项;图中④是以弗所,并非亚里士多德出生地,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15分)

【答案】(1)特点:以罗马民族为核心,区别对待境内其他民族;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地区。(2分)

作用: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1分)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任意2点,2分)(2)观点: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实践德政。(1分)

方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答:主张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也可得分)推行教化,养士求贤。(1分)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1分)

(3)选择①代价:政治上,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表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扼杀了民主因素的增长。(3分)思想文化上,理学僵化;科举制演变为“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3分)选择②摇篮地位:奥林匹亚是古代希腊的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1分)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的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作为宙斯祭祀庆典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地人借此表达对宙斯的敬意,对力量和智慧的崇拜。(1分)奥林匹亚竞技会逐渐拥有了某种精神含义,即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追求健美、奋发上进、崇拜英雄等。(2分)集中体现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精神。(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可概括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地区;从材料一“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可概括以罗马民族为核心,区别对待境内其他民族。第二小问作用,结合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从罗马法处理利益关系、巩固罗马民族地位、维护罗马政权稳定等角度,以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对行政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可分析罗马法在推进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中的作用。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之子;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了君主为民而立,需以德安乐民,可概括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实践德政。第二小问方略,结合董仲舒为维护汉代加强大一统、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提出的其他治国主张,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其它治国方略。

(3)选择讨论①,结合问题可知需要论述的是2000多年的维护君主专制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导致中国思想、文化、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局面,故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说明。选择讨论②,从问题以奥林匹亚遗址为例证,从一个侧面管窥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地位,可知从奥林匹克这一体育运动角度来阐述介绍古希腊的文明,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史,所崇尚的运动精神,渗透的古希腊的思想观念,说明理解古希腊的文明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26.(18分)

【答案】(1)差异:①《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

②《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③《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3分)

原因:①思想:《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②经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③政治: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分)

(2)进步: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6分)

(3)意义: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任答三点即得3分)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可知《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据材料一“《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可知《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据材料一“《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可知《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唐律疏议》物权法简洁。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礼法结合;据材料一“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可知《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依所学,在政治方面,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在经济方面,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2)据材料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可知,进步之处在于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可知以宪法以为法治前提:“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可知他重视保障民权:“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可知他重视司法独立。

(3)据材料三“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说明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据材料三“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结合所学可知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7.(19分)

【答案】(1)雅典卫城:顺山势而建,不规则布局(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宏伟壮丽;柱式、柱廊式建筑特色鲜明;雕刻精致华美;体现人文主义。(任取三点得6分)

故宫:中轴对称;布局严谨;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4分)

(2)走向:中国:由宗法、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3分)

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走向民主制。(2分)

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地域广阔、大河文明;希腊山岭沟壑多,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经济基础不同:中国小小农经济为主体需要的中央集权保护;希腊是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为主。

思想基础不同:中国“家天下”思想占主导,相对封闭。希腊海外活动频繁,思想多元、开放。(以上任选两个方面得4分)

【解析】(1)第一小问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材料一“采用一种完全不对称的群体空间构成形式,呈现出一种看似自由灵动的布局特征”,可见顺山势而建,不规则布局(错落有致,自由活泼);材料一“独特方式来表现建筑群的气势”,可见宏伟壮丽;材料一“带有强烈的人性意识,体现对人的尊重”,可见体现人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还包括柱式、柱廊式建筑特色鲜明;雕刻精致华美。第二小问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材料一“中轴对称营造出一种威严壮观的气势”,可见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结合所学知识,还包括,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

(2)第一小问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从先秦时期的贵族宗法分封制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雅典是通过民主改革,由贵族制过渡到直接民主制。第二小问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保护,同时也符合传统的“家天下”思想;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思想多元、开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推动民主改革,最终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 检测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古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者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 .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 .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 .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2.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 .《摩诃婆罗多》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吉尔伽美什》 D .《荷马史诗》 3.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其中对众多女子都有花语隐喻其生平,这与中国哪部经典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三言二拍” D .《红楼梦》 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 .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 .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 .追求道德和正义 D .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5.冯天瑜在《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别》一文中写道:“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 (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汉字重要史学术语。”据此定义,下列分别属于中西方“封建时代”的是( ) A .夏商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B .秦汉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C .殷周时期、法兰克王国时期 D .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6.以下是一位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 印第安人的历史 500多万到4 000多万 ①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 ②人口:1 ③语言:数千种 ④其他: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 ⑤转折: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 A .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联系 C .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 .西方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7.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 .人文精神的觉醒 B .平民权利逐步增加 C .自然科学的衰落 D .出现学术争鸣盛况 8.《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实现了社会平等 B .维护了私有财产 C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东正教与沙皇统治之间关系如何( ) 此卷只装订 不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 4 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典希腊文化 (1)概况: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成就 ①哲学 a.产生: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b.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的□06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文学 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雅典城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早期基督教宣传上帝对人一视同仁,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在教会内部,教徒不分地位种族,甚至无论男女老幼,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这表明早期基督教伦理()A.蕴含人文色彩B.彰显民主精神 C.关注基层教化D.强调人神平等 2.英国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认为,中世纪时,“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为他臣之上的最高君主。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 这体现出作者认为西欧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A.人身依附关系B.雇佣关系 C.平等关系D.契约关系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通过分封土地,形成以封君、封臣为特征的封建制度。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 ②法国形成议会君主制 ③英国《大宪章》保障了封建主特权 ④英国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4.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 A.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B.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 C.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D.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 5.法国国王法兰西—世(1515﹣1547)在位期间,设立御前会议掌管行政大权,重大问题有本人和近臣决策;取消了贵族的司法权:与教廷签订了条约获得了任命高级教职的权利。上述举措() A.激化国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B.阻碍了法国宗教改革的进程 C.体现出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D.强化了法国国内的等级制度 6.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的结语部分()

2022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在冲突中发展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②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 ③亚述一度征服埃及④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3.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D.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4.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文明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阿拉伯文化是最先进文化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5.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 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6.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融合;涌现了大量的图书机构,开办了阅览室和“文学陈列馆”,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按天出租图书这一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到了各种读者手里。这些现象 A.得益于基础教育的普及B.助推了思想解放潮流 C.根源于大众传媒的创新D.发展了浪漫主义文学 7.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个人主义泛滥B.重视理性精神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说“‘蛮族’也罢,希腊人也罢,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所生,构造全是一样”。智者阿尔西达马说“神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这些思想 A.符合古希腊民主的发展趋势B.表明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C.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D.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2.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都只是相对有效,这种有效只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它们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所以没有绝对的法律和正义。这一言论() A.蕴含着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B.揭示了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关系 C.有利于公众道德意识的培养D.强调应该统一民众的道德标准 3.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曾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创造了斯拉夫字母;当时人们所信仰的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A.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B.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D.没有本土的文字和宗教 4.《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包括 ①主张实施变革①提出效仿宋朝制度①推动大化改新①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5.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A.教会权力的膨胀B.封建等级的实施 C.议会制度的形成D.古典民主制的传承 6.下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①《汉谟拉比法典》①佛教①楔形文字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中规定自 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2.根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 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 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3.古代亚述帝国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亚 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右图)。其是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 构成。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4.有观点认为,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可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 石灰石可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开采运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 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由此可知古代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 A.与奴隶的劳作无关 B.承载着外邦奴隶的智慧和历史 C.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D.是埃及人现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5.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6.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下列选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 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②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 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隶、战俘和囚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 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第3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第11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B.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可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D.使得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 8.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此获得基督教会支持。6—7世纪的西欧,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这样,法兰克国王控制 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这反映了() A.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一片黑暗 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平起平坐 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的一切权力 9.拜占庭帝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收集注释西方古典文史和哲学作品,君士坦丁堡、 亚历山大城、以弗所、雅典等城市均成为当时研究古典之学的重镇。这一现象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东罗马境内曾是罗马帝国发源地 B.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 C.帝国疆域曾是古典文化活跃区域 D.拜占庭帝国位于东西方世界之间 10.拜占庭帝国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其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是()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后篇巩固提升 1.下图选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图中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右侧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依据所学判断,师生二人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是( ) A.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B.“学园”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 C.国家的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担任 D.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宽阔的学科领域 ,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经验,因此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分歧主要在于理念世界是否是真实的世界,故选A项。 2.据记载,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这主要说明( ) A.专制集权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亚里士多德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亚历山大是最重视科技的古代帝王 D.亚里士多德的卓越与亚历山大密切相关 其他资料”表明,亚历山大为亚里士多德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卓越与亚历山大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时期,故A项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 3.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酒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 B.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 C.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D.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 ,且题干中未涉及对观看服务对象的转移的叙述,故A 项错误;题干中虽涉及公元前5世纪,戏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但并没有具体数据可说明这类戏剧占据了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戏剧越来越多地重视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 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 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形成了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 2.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 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3.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壁画大量描 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这说明() 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 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 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 ,可得出阿旃陀石窟的宗教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内容虽涉及战争,但无法得出当时印度的政局是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2·吉林延边期末)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B ) A.个人主义泛滥B.重视理性精神 C.忽视现实幸福D.缺乏人文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的思想……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是用理性来描绘自然、物质世界的,是重视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理性精神,希腊民族用理性来认识、探索世界,而不是个人主义泛滥,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可知,并没有忽视现实幸福,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希腊民族重视人、人的思想,故排除D项。 2.(2022·湖南益阳期末)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利克里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D )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解析: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应该力求叙述真实的历史,抛弃神话和传说的因素,强调人的重要和人的价值,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项正确;“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说法绝对,A项错误;“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修昔底德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C项错误。 3.(2022·岳阳)“希腊人在奉祭宙斯的节日里举办奥林匹亚运动会,运动会吸引了来自全希腊的运动员,于是宙斯神的节日也成了全国性的假日,在此月内,全希腊境内的所有战争都要宣布休战……节日期间还应时开了集市,届时人们从各地赶来,献祭宙斯神,观看比赛,盛况空前。”据此可知,举办奥林匹亚运动会的主要目的是( B ) A.促进城邦之间的和平友谊 B.祭祀神灵和表达对宙斯的敬意 C.培养拥有强健身体的公民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 3 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 1、解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一)古代西亚文化 1、地理位置 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字的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2)文学作品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价值: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历史时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3、成就 (1)文字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作品 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 ①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②表现: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4)科学和技术 古代埃及人有众多创造。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 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故选D项。甲骨文在殷墟中被发现,故不能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排除A项;楔形文字为古代西亚的文字,古埃及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排除 B项;《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代两河流域,排除C项。 6.《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自由民损害别人财产的行为进行严惩,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法典与该区域各国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只涉及自由民,未涉及其他阶层,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突出强调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7.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 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2.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地区 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据此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影响社会风俗 4.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其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的根源在于()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5.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具有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6.“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摩奴法论》、瑜伽规则、道德观念……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评论的古典文献是()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2022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下图的文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这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B.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C.这种文字大多数刻在石头上 D.这种文字记载了法老的法律 ,这种文字的书写特点是笔画看起来像楔子,由此判断是楔形文字,而楔形 文字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故B项正确,A项错误;楔形文字大多数刻在泥板上,故C项错误;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而楔形文字盛行于古代两河流域,故D项错误。 2. 以下最有可能收录在右侧著作中的史诗是( )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摩诃婆罗多》 D.《万叶集》 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故选A 项;《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摩诃婆罗多》属于古印度文学,《万叶集》是日本诗歌集,B、 C、D三项均可排除。 3.在埃及文明诞生时期的出土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刻有楔形文字的圆柱形陶器,以及大量的两河流域式样的工艺花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同向发展 B.埃及文明的核心内容来自于苏美尔文明 C.古埃及文明起源时期曾占领了两河流域 D.苏美尔文明为周边文明演进打下了基础

,受到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故选D项。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不是同向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埃及文明的核心内容来自于苏美尔文明,排除B项;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 拉伯文化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故选C 项。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促成”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D项。 5.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这体现了柏拉图对道德教 化问题的重视,故选A项。“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排除D 项。 6.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念。所有的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材料表明塔西佗( ) A.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 C.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 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塔西佗用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已经变化的世界,即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故选B项。材料中塔西佗只是客观审视了今昔变化,而未表达自己的主张,故排除A、C、D三项。 7.查士丁尼曾说:皇帝的威严和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依靠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 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查士丁尼的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2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2·重庆二十九中)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B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解析:楔形文字由被用来记账到辅助人们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见文字的功能是不断丰富完善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项错误。 2.(2022·山东菏泽)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C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解析:材料“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神庙控制城邦首领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即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而没有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 3.(2022·黑龙江哈六中)《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 ) A.内容全面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D.影响深远 解析:依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可知,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全面的特点,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汉谟拉比法典》思想落后的特点;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的广泛传播;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 5 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成就 (1)宗教与制度 ①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②佛教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③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文学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

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3)艺术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2、对外传播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成就 ①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⑤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2)中华文化与朝鲜文化的互相影响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 ②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古代日本文化 (1)神道教与武士道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②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2019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0月检测)“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主张“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甚至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2.(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二期末)《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明代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前二十二回描写前世姻缘,二十三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恶姻缘故事为线索铺陈展开。可见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A.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B.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思想影响很大 3.(2020北京房山高二期末)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 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

4.(2020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模拟)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这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5.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和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 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6.十月革命胜利后,《广东新中华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马克思主义得到部分国人认同 C.马克思主义只在南方得到传播 D.新文化运动已不再宣传民主科学 题组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7.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据材料可推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