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分析

国内外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分析
国内外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分析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的。因此,在临床上所说的微循环通常是指血液微循环,即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血液微循环是人们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清楚的领域。 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微循环障碍是心脑血管的罪魁祸首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有年轻化趋势,40岁左右的病患逐渐增多,甚至二十几岁就有轻微病症,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仅在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天约8200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俗话说:“微循环通,不会得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畅,全身都健康。”微循环几乎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器官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间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的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排出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这样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 人们通常认为脑中风的发生是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实,深层次的原因都与人体微循环障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体的微循环直接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将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体外。如果微循环内的血小板、白细胞或纤维蛋白相互粘集形成微血栓,随着血液流向全身,或沉积在血管内膜上,当拴子导致局部血流障碍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末梢神经炎等。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人体其他各系统微循环障碍均会出现相应症状。 更多微循环知识可登陆地龙蛋白科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417768187.html,

改善你的微循环

改善你的微循环 黑芝麻、黑豆、核桃仁、何首乌等打成粉,调粥喝,像市面上的黑芝麻糊 天热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手脚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人的微循环系统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老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记者采访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于微小血管特别细,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特别多,人体内约有一百亿根,连起来长达十一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血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流缓慢受阻。特别是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微循环中的血液很容易形成小血栓,出现局部循环障碍,使部分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 肖大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衰老,携氧能力下降,造成微小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流受阻,容易形成微循环障碍,而且年龄越大微循环功能会变得越差。此外,吸烟、过量饮酒、吃得过于油腻、运动少、喝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等杂质过多,就会堵塞微小血管,中老年常见病高血压,就是全身的微小血管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血压增高。而高血脂、高血糖等,都与微循环血流缓慢及受阻有关。 中老年人微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多为手脚发凉、发麻,抬高时变苍白,下垂时变红紫;皮肤干燥、角化(变厚、硬)、变脆(容易破损),毛发脱落;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疏通微循环。 末梢微循环:出现障碍可表现为手脚冰凉、发麻及指尖发紫等。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差,血液容易淤滞,血液含氧量下降,导致手脚发麻、指尖变紫。末梢微小血管变细还可引起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出现即使在夏季也十白冷的情形。 解决办法。可采取拍打、抖动的方法来改善末梢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防止血压骤然大幅波动诱发中风等疾患。每天早晚用双空心拳或健身锤,从上到下拍打全身,重点拍打背部及小腿、足底,每个部位拍打30下,可促进击打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聚集成团,改善全身末梢血液供应。同时配合身体抖动,挺胸站立,以脚跟和膝盖为轴,有意识地进行全身上下肌肉和内脏颤抖,保持1—2分钟。长期坚持效果尤佳。 眼部微循环:出现障碍会有视物模糊,眼周皮肤发黑,看东西时头晕、头痛等症状,常常看书时间稍长会感到眼涩、眼胀、疲劳。这与随年龄增大动脉山现粥样硬化、血管壁粥柞斑从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寒仃关,仙供应视网膜营养的微循环受阻,早期往往会出现黑眼圈,伴随看东西时常感眼涩、不适。解决办法。通过冷热敷,使得眼部微血管收缩和舒张,在一缩一张中,微血管被激活,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将袋装绿茶用开水浸泡.待茶水变得温热(约45℃),取出茶袋(茶水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冷却),在眼部热敷10分钟,再把茶袋放到冷却后茶水中2分钟,将冷茶袋敷在眼部10分钟,每日1—2次。也可将双手十指交叉固定颈部,头用力向后或左右抻.然后用手抓捏颈后部皮肉由下至上反复20遍每日3次。 耳部微循环:出现障碍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微循环障碍导致耳内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是诱发耳鸣的主要原因。内耳组织血供减少,养分及营养物质缺失还会造成毛细胞损伤、丢失,最终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解决方法。水中锻炼和喝麦冬茶。研究显示,水中运动可促使毛细血管管壁的中膜增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 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最重要部位。 三、微循环的特点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1、微循环在属性上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人体的八大系统与微循环

【重点】人体的八大系统与微循环 人体微循环与健康1.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 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2、什么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 微循环障碍的危害 1、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2、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人体呼吸系统

3、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人体消化系统 4、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 5、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6、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 7、妇科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障碍 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肿。8、微循环障碍之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微循环障碍会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血管堵了

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他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这个词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如果告诉你,高血压,脑血栓等都是因为它而造成的,你会怎么想,那么想不想要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它的一些症状是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

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内部原因。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其他重大疾病。 影响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   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

【医疗药品管理】各种药物的记忆口诀

各种药物的记忆口诀 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 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 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 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 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 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 防止“虹晶粘”,能治心动缓; 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 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 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 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 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 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 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 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 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 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 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 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 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 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 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 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一)药物的种类 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 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 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 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 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 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 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 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 局麻药 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 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剂量不同效有异,过量中毒快抢救, 洗胃补液又给氧,碱化尿液促排泄。 抗癫痫药的选用 癫痫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局限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鲁米那; 卡马西平精神性,持续状态用安定; 慢加剂量停药渐,坚持用药防骤停。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 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 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 镇痛药

人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人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血液循环的发 现 ..................................................................... .......................................... 1 什么是微循 环, .................................................................... ........................................... 2 微循环障碍导致疾 病 ..................................................................... ................................... 3 人体血液的组 成 ..................................................................... .......................................... 4 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 5 齐冰石(托玛琳石)制作的纺织品的功效...................................................................... (7) 血液循环的发现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 认识。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578年4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 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

三七通脉胶囊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观察

三七通脉胶囊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三七通脉胶囊在冠心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患者72例,将之按随机数字 表随机双盲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两组(n=36)。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注射液, 实验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三七通脉胶囊。分析两组管袢形态与血液流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管袢形态积分 值与血液流态积分值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23±3.96)分优于对照组的(76.41±4.15),P<0.05。结论:三七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七通脉胶囊;冠心病;微循环障碍 近年来冠脉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的研究也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尽管有不少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如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曲 美他嗪胶囊等药应用于临床,但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仍有大量的患者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学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少的特点,立足整体观念,采取辨证 论治的方法治疗疾病,有望成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较好的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近 年来,结合冠脉微循环病因、病机,将本院的院内制剂三七通脉胶囊应用于冠脉微循环障碍 的临床,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4月-2018年11月在玉林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一区住院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 患者。当中,试验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62.39±4.17)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62.85±4.31)岁,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症状,对 治疗所用药物耐受,且病历信息完整。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 准的前提下进行。 1.2 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注射液,实验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 加用三七通脉胶囊,三七通脉胶囊由(太子参、灵芝、三七)组成,每次服用0.75g,1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 1.3 评价指标 选择FASCO型的全自动血液变快测仪,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管袢形态、高切、血液流态与低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工作,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对比。利用简易生活评定量表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在内,因此,近年来有人把血液微循环与淋巴微循环分开。本节讨论血液微循环。 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因此有人把微循环称作是一个结构不同而功能相似的“匀化”系统。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在很多疾病中均有微循环灌注障碍,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临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hypoperfusion syndrom e)。以严重感染为例,当其发展到出现低灌注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严重的乳酸血症、少尿、神志障碍等表现。 2、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无复流造成的组织损伤实际上是缺血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程度上

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摘要】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探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之前,对 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尼可地尔诊治,术后比较两组患者IM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CI、术前用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IMR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IMR超过22患者所占比例实验组要明显好于 对照组,为6/30对1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即将进行PCI手术 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手术前口服尼可地尔能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此外,患者 在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在使用尼可地尔后症状消失。 【关键词】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引言 有相关研究发现,冠脉微循环功能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治疗,以及 不良心血管疾病关系重大[1]。在PCI手术之前进行治疗改善冠脉微循环,已经得到临床医学 的重视。尼可地尔是一种开放血管平滑肌药物,具有扩充冠脉微小血管,改善冠脉微循环的 效果[2]。冠脉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可切实体现微循环功能,且不受到心外膜功能狭窄的 限制,是当前公认评估冠脉微循环受损程度、精确性、敏锐性的重要指标。不过,当前我国 对于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稳定性绞痛者PCI术后微循环改善情况研究不多。因此,本文运用 IMR值估测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探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前服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IMR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探 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 21~78岁,平均年龄(55.4±15.5)岁,PCI术前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分布22~79岁,平均年龄(55.3±15.6)岁,PCI术前口服尼可地尔。两组患者经临 床诊断,均符合加拿大心脏病歇会劳力心绞痛分级[3];两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病症等一 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治方法 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依照传统方法开展,球囊选取和球囊扩充压力依照术中患者病况 决定,支架大小根据病变血管近端和远端参考血管内径决定。使用0.014英寸压力导丝系统 检测IMR和FFR。在生理盐水充入导丝管套后,维持压力传统器位置和患者心脏高度相同。 利用6F指引导管,把压力感受器停放在引导管开口处,撤离导引针,并再次核对。核对完成后把压力导丝放入靶血管远端,等压力曲线读数平稳后,由肘正中静脉迅速输ATP140ug/(kg·min),诱使最大充血情况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90s后进入最大充血状态,血压 迅速下降10%左右。给药环节要观测患者身体反应,例如房室传导困难、血压过低、呼吸障 碍等。在给药完成后继续进行记录,选取最低FFR值为检测结果。PCI术后在冠脉最大充血 情况下,把处于压力导丝头端的感受器放入病变远处血管中,检测远端冠脉血管内的压力大小,并经过导管向冠脉内迅速注入室温生理压水3mL获取热稀释曲线,借助热稀释测算出平 均用时,IMR值选用公式PdXTmn估算。 1.3 统计学分析

精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时,在体内可出现微循环功能障碍、微血流紊乱、微血管管壁损伤、微血管压力异常,和微血管周围的改变等一系列病理现象,见表1。在临床实验中,一个有经验的医师也有一些办法鉴别组织灌流情况,见表2。 表1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 发生部位表现形式 舒缩异常(缺血或瘀血)、微血池形成动-静脉短路开放异形、扭曲、微 血流 膨胀形成 微血管自律运动减弱或消失 血流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洛,胶原纤维暴露、基膜破坏管壁与血小板、和 异物颗粒粘附 缓慢、淤泥化、静止、瘀滞,压力梯度和切边速度下降 血粘度升咼、毛细血管逆转现象 白细胞附壁、填塞 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集、凝聚、嵌塞 出血和渗透液积聚(水肿) 白细胞 微血管周围静水压和渗透压的改变 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各种纤维和机制改变 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的血管和血流的形态异常和功能紊乱称为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可导致组织血液营养性灌流明显减少,引起一系列缺血、缺氧性病变,和再灌性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 表1 检杳项目灌流好灌流差 唇色及口腔黏膜红润灰白 压唇试验苍白区消失快苍白区小时慢 皮肤表现温,干燥无紫绀斑纹灰白、潮湿、寒冷、紫绀斑纹 皮肤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苍白消失快苍白消失慢 肢端温度温暖厥冷 甲床微红灰白 眼底动静脉比A:V=2:3A:V=1:3 或1:4 脉率、脉压不快,>4kPa快>120次/分,脉压<2.67kPa 血压收缩压12kPa以上收缩压<10.66kPa 舒张压5.33kPa以上舒张压<5.33kPa 尿量成人30ml/小时尿少或尿闭 双腿抬咼试验阴性30秒内血压升高1.33kPa 化验血小板、血钾、转氨酶正常血小板减少,血钾升咼,转氨酶活性 升高 意识状态清楚淡漠或昏迷 40余年来,我国学者钱潮、祝寿河等在对爆发型流脑及中毒性菌痢等疾病进行仔细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急性微循环障碍是此类疾病发病初期的主要变化,并且是引起一些列严重症状的基础。当时我们在乙脑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也有类似发现。因此,建议将此类疾病统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休克与微循环障碍

休克与微循环障碍 近年来已充分肯定血液流变性障碍在休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整体水平到细胞水平来看,休克基本上是一种流变学异常的现象。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休克均有显著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几乎所有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都有改变,微循环障碍是血液流变性障碍的结果。流变性障碍可能是致病因子直接引起的,例如感染性休克,其发病环节并非血容量不足或血管容量增加,也非心脏功能低下,而是感染因素引起的严重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内毒素及免疫复合物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导致活性物质PGI2-TXA2失衡、大量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血液凝固性增高;此外,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水分外渗,血液浓缩,红细胞比容相对增高,加之交感兴奋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因此,休克早期即可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增高,比容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变化,导致显著的血液流变性障碍。与血管壁损害及血液动力学因素相比,血液流变性障碍,血液的高粘滞状态对于微循环障碍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而且,微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液流变性障碍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一点已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资料所证实。两者的恶性循环加速了局部体液因子的释放,并促使休克的发展。休克晚期,血液不仅呈高粘滞状态,而且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被激活,血液也呈高凝状态。这就使得流动缓慢,瘀滞的血液极易在微血管内广泛地形成微血栓,即发生DIC。另一方面,治疗休克时,常采用大量快速的输液措施,其作用不仅仅是补充绝对或者相对不足的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动力学,更为重要的是对血液流变性障碍的改善作用,大量快速的输液能迅速稀释高粘滞状态的血液,使血液粘度很快降低,血液的正常流变特性得以恢复,使微循环障碍逐渐缓解,并最终阻断两者的恶性循环,休克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已接纳了上述观点,许多人认识到,采用针对性措施,纠正血液流变性障碍,对于控制和治疗休克,尤其是避免合并症DIC的发生是十分有益的。

改善循环扩血管药物

改善循环扩血管药物 1.血塞通: 主治通脉活络视网膜中央静脉塞属淤血阻滞证者,活血祛瘀 不良反应: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皮疹,轻微头胀痛,偶见寒颤、发热、胸闷现象。 禁忌: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既往对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对酒精高度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老人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或加强监测,输液速度不能过快。 2.丹参酮 适应症: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未见报道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尽可能单独使用。输液后若产生浑浊或沉淀,应立即停止使用重新调配,部分病人肌内注射后有疼痛,个别有皮疹反应,停药后可消失。 3.疏血通 主治: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淤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急性期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有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者禁用2孕妇禁用3无淤血证者禁用 4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盐酸川芎嗪 商品名称:川青 适应症: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不良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偶有口干、嗜睡等。 禁忌:以下患者禁用:1、对本品过敏者。2、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3、本品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4.舒血宁 功能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不良反应:极少见过敏反应 禁忌:孕妇及心力衰竭者慎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发现药夜出现浑浊、沉淀浑浊、沉淀、变色亦不得使用。(2)因本品含有少量乙醇,对乙醇过敏者慎用。(3)对银杏过敏体质者不建议使用此药。(4)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立,请谨慎使用。(5)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用。谨慎联合用药。(6)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使用时滴注速度不能过快,不能过量。 5.前列地尔 适应症:1、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2、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用以抑制后血管内的血栓形成。 3、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 4、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1、休克:偶见休克。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刻停药,采取适当的措施。2、注射部位:有时出现血管疼、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3、循环系统:有

脑梗死治疗中的微循环修复

脑梗死治疗中的微循环修复 2013-02-20 08:57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作者:黄如训编辑:雨声 在脑部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脑循环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尽快恢复脑细胞功能,应更加重视微循环水平上的治疗。脑微循环是指外径在300 μm(内径100 μm)以内的血管系统,即毛细血管和与其连接的微动脉和微静脉。脑微循环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础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组成。BBB在生理状态下为脑组织提供营养,而在脑梗死损伤机制中又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时,首先发生微循环障碍,然后启动缺血级联反应,最后引起神经元损伤。因此,关注脑梗死后微循环的改变显得尤为必要,微循环修复也成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1 脑梗死时的微循环变化 脑梗死后,首先发生微循环水平上的缺血,并启动多种损伤机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共同促进缺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 1.1微循环超微结构改变 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的电镜观察显示,微循环超微结构可发生一系列动态改变。缺血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代谢改变、毒性物质产生,使紧密连接松弛、破坏,而炎症反应也可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脑微血管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层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显著减少,提示基底膜受到破坏。内皮细胞和局部脑组织产生的乳酸、花生四烯酸、谷氨酸、Ca2+内流等均可造成星形胶质细胞肿胀;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也可造成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图1)。

图1脑梗死后血脑屏障的破坏 A:正常的脑微循环,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基底膜紧密相连,血脑屏障完整;B:梗死后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黏附受体,白细胞黏附引起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D:基底膜崩解,血液成分外漏 1.2 微小血栓形成 血小板在β-血小板球蛋白、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下被活化而相互聚集;同时产生大量凝血酶,并在活化的血小板的诱导下促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并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作用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起沉积,从而形成微血栓,阻塞微血管(图2)。

药理学各种药的归纳总结

药理 糖皮质激素小结(记忆方法,八个四): 1.构效关系有四:基本结构为甾核 1)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 2)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3)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 4)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2.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3.分四类:短效(的松类)、中效(尼松类)、长效(米松类)、外用(氟松类) 4.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多一少:1)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ˉ,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红细胞?、血红蛋白?,治再障。 3)血小板?,治血小板减少症。 4)中性粒细胞?,治粒细胞减少症。 6.不良反应:(一)四个一:一进,一退,一缓,一反。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 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二)四诱发: 1)诱发或加重感染。 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诱发或加重精神病。 7.四用法: 1)小量替代: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2)大量突击:严重感染或休克。 3)正量久用:自身免疫疾病、炎症后遗症等。 4)两日总量一次晨用。 胰岛素小结: 1.分三类:短,中,长效(纯胰岛素:单峰与单组分抗原性小)。 2.药动学三特点:

1)口服无效,加蛋白制剂禁注射; 2)加蛋白或锌为中,长效; 3)肝肾功能差影响灭活。 3.四大作用:降糖、合蛋、合脂、促钾; 4.三大用途:各型糖尿病,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治疗精神分裂症。 5.三大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耐受性。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关系图: 甲状腺激素——替代补充—→1.呆小病或克汀病(小儿) ↓ 2.粘液性水肿(成人)补充 ↓ 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剂量治疗---碘中毒1.急:血管神经性水肿; ↓↓ 2.慢:口眼刺激症; 甲状腺激素过量诱发↓ 3.过量诱发甲亢; ↓↓ ↓ 1.大剂量碘; 1.甲亢术前准备 甲亢——内科治疗——2.普萘洛尔共有二作用:2.甲危辅助治疗; 3.硫脲类(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过敏反应) 强心甙小结 1.强心甙组成:甙元强心;糖延长其作用。 2.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率.慢效 ... 蛋白结合率洋地黄毒甙》中效.. 肝肠循环地高辛》速效 显效时间西地兰 维持时间毒K

微循环障碍药

优势劣势 羟苯磺酸钙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 2.减少毛细血管活性物质,降低 血小板聚集 3.减少过量胶原蛋白,阻止毛细 血管基底膜增厚 4.降低纤维蛋白/球蛋白水平,降 低血液粘稠性 5.无药物相互作用1.偶见胃肠道反应 2.偶见过敏反应,停药自行消失 恩必普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 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 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 胞凋亡 2. 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 3. 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 血管内皮NO和PGI2水平,抑 制谷氨酸释放 4. 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 性 1. 易受饮食影响吸收 3.肝肾功能不全和精神症状者慎 用 4.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5.餐后服药影响吸收 6.处方药 7.价格高(240元/瓶) 8.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在糖尿 病微血管并发症较少应用 递法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改善视力)1.增强毛细血管的抗性维护正 常通透性 2.抗聚合、抑制血小板的粘附性 3.消除自由基、对抗过氧化 4.提高视紫红质的再生速率 1.可能出现血管脆性增加 2.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3.非医保药物 阿司匹林 (感冒、发热、头痛、风湿、关节痛,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死、脑血栓形成)1. 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乙酰化, 从而减少血栓素A(TXA2)的 生成 2. 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抗 体-抗原复合物所致的血小板 聚集和释放反应及自发性聚集 3. 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 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 的合成,而PGI2是TXA2的生 理拮抗剂 1.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2.肝、肾损害 3.胃粘膜损伤 4.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眩晕、耳 鸣等 5.不宜与降糖药、降血脂、催眠药、 利尿药、抗凝血药等合用 6.可通过胎盘屏障 7.饮酒者服药会引起自发性前房 出血 8.可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9.主要用于预防大、中动脉粥样硬 化; 胰激肽原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脑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的治疗、亦可1.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 量,改善微循环 2. 作为活化因子能激活纤溶酶 原,改善各器官血流降低血液 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1.可致严重过敏反应 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 合使用时有协同作用 3.不能与蛋白酶抑制剂同时使用 4.可致低血压

扩张血管药最强的药物

扩张血管药最强的药物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这和平时人们饮食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加之平时不喜欢运动,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时候,往往使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这一类的扩张血管的药物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环扁桃酯,钙通道阻滞剂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扩张血管的药。 扩张血管药最强的药物 (1)盐酸*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尤其是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亦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常用量30~6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60~9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2)环扁桃酯(抗栓丸)作用类似*,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肾、冠状动脉和四肢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其作用较温和、持久。常用量100~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烟酸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用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2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4)钙通道阻滞剂如脑益嗪、氟桂嗪、尼莫地平等,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解除血管平滑肌痉

挛而起到扩张血管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常用量:脑益嗪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氟桂嗪8~12毫克,每晚服1次;尼莫地平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5)培他定有较强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的作用。尤其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扩张作用更强。常用量4~8毫克,每日3次,口服。 哪些中草药可以扩张血管 经典药方复方丹参丸作为首选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成有丹参、冰片、三七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效果。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此药对心脏具有: 1、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②扩张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③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④改善微循环。 2、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①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坏死心肌清除快,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