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业字的写法

楷书业字的写法:

硬笔楷书范本

硬笔楷书范本 1.怎样写好钢笔楷书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 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 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二、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 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三、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

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钢笔行书的特征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 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 行书为要”。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 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

正楷字范文

正楷字范文 大家好!欢迎进入今天的练字时间,本期将重点将讲解简易字:关,羊,共,只,其,兑,赤,示,亦,兆,十个字的写法。 习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急于求成,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下面一起来学习。 上图是今天练字的范文,只要保证在结构和笔画方面与之类似就算完成了今天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重点讲解每个字的具体写法技巧。 关:左点低右点高,两横不完全平行,稍微呈左窄右宽之势,撇短捺长,捺画是主笔画,要写的重和长。 羊:两点左低右高,两短横入笔要轻,看起来比较尖,长横是主笔,写的时候要有轻重变化。 共:两横向右稍稍上倾,长横是主笔,要有轻重变化,最后两点属于撇点和捺点,都要写的比较长。

只:口字不要写成正方形,应该写成上宽下窄,两点是撇点和捺点。 其:两竖一定要写的很正,并且不要靠的太近,中间两横可以写成左连右不连。 兑:两点左低右高,口字向右上稍微倾斜,最后撇捺要注意不要靠在一起,竖弯钩收的时候要有力。 赤:两横要完全平行,中间的竖要正,长横要有高低轻重的变化。 示:两横完全平行,竖要短,两点一高一低,右点要重。 亦:注意点横不相连,长横是主笔,要有轻重变化。 兆:注意儿字两笔不要靠的太紧,四点均无相交,弯钩要简明有力。 以上十个字就是今天主讲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一定要好好总结,勤加练习,因为想写好楷书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另外我也了一些书法口诀也发给大家,有时间可以慢慢体会。

书法口诀: 至里地载底横长,宇宙天覆字头宽,勤部让左左边高,修读让右右伸展。黄喜让横横要长,绅士让竖竖不偏。横笛短箫悲远天,竖子寻源独不闻。撇捩寒鱼上复沉,上党争为天下脊,下视诸司屋舍低。左绵公馆清江濆,右持妓兮左夫人。横笛短箫悲远天,竖子寻源独不闻。撇漩捎濆无险阻,上朝金阙紫云生,下尽齐王七十城。左脚方行右臂挛,右袒簪缨最负恩。 横船醉眠白昼闲,竖子寻源独不闻。撇漩捎濆无险阻,上蔡东门去自迟,下马政成无一事。左辅曾交印绶来,右擎北极剖龟心。横把雕戈拜列侯,竖子寻源独不闻。撇漩捎濆无险阻,上车著作应来问,下马贪趋广运门。左降去时裴相宅,右地名王争解辫。横把雕戈拜列侯,竖子寻源独不闻。撇捩寒鱼上复沉,上宾虞舜整冠裾,下土熬熬若煎煮。左攫右拏龙虎蹲,右曹官重得名人。横波美目虽往来,竖子寻源独不闻。撇帘松韵送轻飙,上得孤城向晚春,下界时丰雷雨匀。 左家弄玉唯娇女,右银台路雪三尺。人经罢病虎纵横,爱平不平眉斗竖。伐鼓撞钟惊海上,龙旗画月中天下。终相由文士宪左,今日为君书壁右。鼓卧旗折黄云横,爱平不平眉斗竖。龙伯驱风不敢

楷书偏旁部首书写个法则

楷书偏旁部首书写201个法则第001法:十字在上横抗肩,竖笔上粗细下端,竖笔书写带撇意,位置写在中心线。?第002法:厂字作头横抗肩,横撇不连更美观,撇如柳叶中间宽,撇笔长写字舒展。第003法:布字头部横笔长,先撇后横是传统,笔顺来自篆书意,楷书行书都响应。第004法:左字头部横笔短,横笔短了撇笔长,先横后撇不写错,笔顺和篆写法同。?第005法:三框包围上横短,上横短了下横长,上横与竖不连接,竖笔垂露更健康。第006法:卜字在上点作横,竖笔垂直上端粗,在下在右点下斜,竖笔必须用垂露。第007法:立刀短横为垂露,位置写在中上部,竖钩垂直向右弯,衄挫挑钩如发弩。第008法:冈字框部左垂露,左右两竖必垂直,左短右长分阴阳,两竖向背有弹性。?第009法:八字在上要写大,撇低捺高是妙法,八字在下捺变点,撇高起笔点稍下。?第010法:人字之头撇捺展,撇捺下端不水平,撇低捺高分阴阳,下部结构往里送。?第011法:单立人旁独站立,撇如牛角竖垂露,竖笔上细下端粗,竖画尖接撇之肚。?第012法:勿字折钩向左曲,如同凳子侧腿立,凳子侧立凳不倒,衄钩斜度重心笔? 第013法:儿部变化多在撇,在左在中为竖撇,儿在下部为斜撇,写好浮鹅钩笔画? 第014法:几在下部横抗肩,撇为竖撇钩伸展,几在外沿如古钟,左右对称是关键???第015法:京字之点可竖点,点笔落在中心线,侧点与横相脱离,下部窄了横笔展。??第016法:两点之水要呼应,中心靠拢不离散,首点起笔稍靠右,提锋遥指点右边。?第017法:秃宝盖点如露珠,横细抗肩钩饱满,钩锋遥指下笔首,宝盖窄了下部展。??第018法:硬耳旁钩不可大,横笔宜低不宜

规范汉字书写教程

目录 引子汉字的演变 (1) 第一讲习惯篇 (22) 第二讲兴趣篇 (30) 第三讲方法技巧篇 (33) 第四讲鉴赏篇 (75) 第五讲育人篇 (83) 第六讲章法布局篇 (88) 附录: 写字育人活动课程标准 练字小故事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办法、样题及评级标准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二、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