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

1.已知直线y 1=2x -1和y 2=-x -1的图象如图X5-1所示,根据图象填空.

(1)当x ______时,y 1>y 2;当x ______时,y 1=y 2;当x ______时,y 1<y 2;

(2)方程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图X5-1 图X5-2

2.已知二次函数y 1=ax 2+bx +c (a ≠0)与一次函数y 2=kx +m (k ≠0)的图象相交于点A (-2,4),B (8,2)(如图X5-2所示),则能使y 1>y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如图X5-3,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 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 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秒),y =PC 2,则y 关于x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图X5-3

A B

C D

4.如图X5-4,半径为2的圆内接等腰梯形ABCD ,它的下底AB 是圆的直径,上底CD 的端点在圆周上,则该梯形周长的最大值是______.

图X5-4

21,

1y x y x =-??

=--

?

5.某市实施“农业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计划后,2009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为24万亩.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09年开始,该市荔枝种植面积y(单位:万亩)随着时间x(单位:年)逐年成直线上升,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X5-5.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注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该市2012年荔枝种植面积为多少万亩?

图X5-5

6.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单位: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单位:元)是推销费,图X5-6表示该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y1与y2的函数解析式;

(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

(3)如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

图X5-6

7.如图X5-7,抛物线y=1

2x

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

C点,且A(-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

(3)点M(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MC+MD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

图X5-7

8.如图X5-8,抛物线y=1

2x

2-

3

2x-9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

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图X5-8

9.如图X5-9,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图X5-9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X5-10放置,点A,C 的坐标分别为(0,3),(-1,0),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B′OC′.

(1)若抛物线过点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平行四边形ABOC和平行四边形A′B′OC′重叠部分△OC′D的周长;

(3)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M在何处时△AM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

图X5-10

11. 如图所示,已知正比例函数y x =和3y x =,过点()20A ,作x 轴的垂线,与这两

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与B C ,

两点,求三角形OBC 的面积(其中O 为坐标原点)。

12. 如图,在x 轴上有五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5,

,,,.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 ax =,()1y a x =+,()2y a x =+相交,其中0a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13.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x =,直线AC 交x 轴于点C ,交y 轴于点A .

(1)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OBD 的顶点D 与点C 重合,求直角顶点B 的坐标;

(2)若(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为()0180αα?<

(3)在(2)的条件下,判断点'B 是否在过点B 的抛物线23y mx x =+上,并说明理由.

x

x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

62

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

⑴ 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

⑵ 直线y x =与直线162

y x =-+交于点A ,动点P 从点O 沿OA 方向以每秒

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即OP t =)过点P 作PQ x ∥轴

交直线BC 于点Q ,①若点P 在线段OA 上运动时(如图),过P 、Q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 、M ,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②若点P 经过点A 后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当运动时间t 为何值时,过P 、Q 、O 三点的圆与x 轴相切.

2

参考答案 1.(1)x >0 x =0 x <0 (2)???

x =0,

y =-1

2.x 1<-2或x >8 3.C 4.10

5.解:(1)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 =kx +b ,

由图形可知,其经过点(2 009,24)和(2 011,26), 则??? 2 009k +b =24,2 011k +b =26,解得???

k =1,b =-1 985. ∴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y =x -1 985.

(2)令x =2 012,得y =2 012-1 985=27(万亩). ∴该市2012年荔技种植面积为27万亩. 6.解:(1)y 1=20x ,y 2=10x +300.

(2)y 1是不推销产品时,没有推销费,且每推销10件产品得推销费200元,y 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

(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保证推销多于30件时,就选择y 1的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 2的付费方案.

7.解:(1)把点A (-1,0)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y =12x 2+bx -2,整理后,解得b =-32.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3

2x -2.

顶点D ? ??

??3

2,-258.

(2)∵AB =5,AC 2=OA 2+OC 2=5,BC 2=OC 2+OB 2=20, ∴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

(3)作出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则C ′(0,2),OC ′=2.

连接C ′D 交x 轴于点M .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MC +MD 的值最小.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E . 显然有△C ′OM ∽△DEM . ∴OM EM =OC ′ED .∴m 32-m =2258.∴m =2441.

8.解:(1)在y =12x 2-3

2x -9中, 令x =0,得y =-9,∴C (0,-9).

令y =0,即12x 2-3

2x -9=0,解得x 1=-3,x 2=6, ∴A (-3,0),B (6,0). ∴AB =9,OC =9.

(2)∵ED ∥BC ,∴△AED ∽△ABC .

S △AED S △ABC =? ??

??AE AB 2,即s 12

·9·9=? ????

m 92.

∴s =12m 2

(0<m <9).

9.解:(1)如图D94,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 图D94

∵OA =4,将线段O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20°至OB 位置,∴∠BOC =60°,OB =4.

∴BC =4×sin60°=2 3,OC =4×cos60°=2. ∵点B 在第三象限,∴点B (-2,-2 3).

(2) 由函数图象,得抛物线通过(-2,-2 3),(0,0),(4,0)三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 2

+bx ,由待定系数法,得??

?

4a -2b =-2 3,

16a +4b =0,

解得???

??

a =-3

6,b =2 33.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6x 2+2 3

3x .

(3)存在.理由:如图D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b

2a ,解得x =2.设直线x =2与x 轴的交点为D ,设点P (2,y ).

①若OP =OB ,则22+|y |2=42,解得y =±2 3. 即点P 坐标为(2,2 3)或(2,-2 3).

又点B (-2,-2 3),∴当点P 为(2,2 3)时,点P ,O ,B 共线,不合题意,舍去.故点P 坐标为(2,-2 3).

②若BO =BP ,则42+|y +2 3|2=42,解得y =-2 3,点P 的坐标为(2,-2 3).

③若PO =PB ,则22+|y |2=42+|y +2 3|2,解得y =-2 3,点P 坐标为(2,-2 3).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只有一个,其坐标为(2,-2 3).

10.解:(1)∵?A ′B ′OC ′由?ABOC 旋转得到,且点A 的坐标为(0,3),点A ′的坐标为(3,0).

∴抛物线过点C (-1,0),A (0,3),A ′(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a ≠0),

代入,可得???

a -

b +

c =0,

c =3,

9a +3b +c =0.

解得???

a =-1,

b =2,

c =3.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 (2)∵AB ∥CO ,∴∠OAB =∠AOC =90°. ∴OB =OA 2+AB 2=10.

又∠OC ′D =∠OCA =∠B ,∠C ′OD =∠BOA , ∴△C ′OD ∽△BOA 又OC ′=OC =1. ∴△C ′OD 的周长△BOA 的周长=OC ′OB =110.

又△ABO 的周长为4+10,

∴△C ′OD 的周长为4+1010

=1+210

5.

(3)连接OM ,设点M 的坐标为(m ,n ), ∵点M 在抛物线上,∴n =-m 2+2m +3. ∴S △AMA ′=S △AMO +S △OMA ′-S △AOA ′ =12OA ·m +12OA ′·n -1

2OA ·OA ′ =32(m +n )-92=3

2(m +n -3)

=-32(m 2-3m )=-32(m -32)2+278.

∵0

4时,△AMA ′的面积有最大值.

∴当点M 的坐标为? ??

??

32,154时,△AMA ′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78.

11. 【解析】由题意,∵20A (,)

,AC x ⊥轴 ∴将2x =分别代入3y x y x ==、得,()()2226B C ,

,, ∴624BC =-=

∴1

142422

OBC S BC OA ?=??=??=

【答案】4

12. 【答案】12.5

13. 【答案】(1)在图1中,∵直线AC 交x 轴于点C ,

∴点()20C ,

,即()20D ,.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 ∵O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为B , ∴45OB BD BDE =∠=?,, ∴1

12

OE ED BE OC ====

∴()11B ,.

(2)∵直线AC 交y 轴于点A ,

∴0A ?

??

. 在图2中,过点O 作OF AC ⊥于点F . 在Rt AOC ?

中,tan AO ACO OC ∠==

, ∴30ACO ∠=?, ∴60FOC ∠=?,1OF =.

在Rt 'B OD ?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OB = 在Rt 'OB F ?

中,cos ''OF B OF OB ∠==

∴'45B OD ∠=?. ∵'45B OD ∠=?, ∴90DOF ∠=?, ∴30COD α∠==?.

(3)∵抛物线23y mx x =+过点()11B ,

, ∴2m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设点()'B a b ,

,则2

222a b +==. 又点()'B a b ,

在直线AC 上,

∴b =+

∴2

2

2a ?+= ??,

∴a ,

2

12b ∴=

将a =

223y x x =-+中,

∵2

23b -?+==??

∴点'B 在过点B 的抛物线223y x x =-+上.

14. 【答案】⑴ ()()12006B C ,,,

⑵ ①∵点P 在y x =上,OP t =

∴点P 坐标为?????,点12Q ??

- ? ???

∴12PQ OB ON MB PN =--=,

∴23

2

S t =-+,

∴当t =max 12S =.

②若点P 经过点A 后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过P 、Q 、O 三点的圆与x 轴相切,则圆心在y 轴 上,且y 轴垂直平分PQ ,

45POC ∠=?, 45QOC ∠=?, ∴12OB ON QN OM ====,

, ∵COB QNB ∠=∠,∴COB QNB △∽△,

1

2

QN CO NB OB ==,∴2QN NB NO OB ==+,

12=+,∴t =

∴当t =P 、Q 、O 三点的圆与x 轴相切.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专题

第九讲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热点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操作性强,便于把握。 【经典考题讲练】 例1.(2015衢州)如图,已知直线3 34 y x =-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P 是抛物线21 252y x x =-++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 ,过点P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 3 34 y x =-+于点Q ,则当PQ =BQ 时,a 的值是 . 例2.(201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定点A (-1,0),B (4,0),抛物线( )过点A 、B ,顶点为C .点P (m ,n )(n <0)为抛物线上一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C 的坐标. (2)当∠APB 为钝角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 ,当∠APB 为直角时,将该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t ( )个单位,点 P 、C 移动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 ,是否存在t ,使得首尾依次连接A 、B 、 、 所 构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t 值并说明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得解析式后转换成顶点式即可. (2)因为AB 为直径,所以当抛物线上的点P 在⊙C 的内部时,满足∠APB 为钝角,所以-1<m <0,或3<m <4. (3)左右平移时,使A ′D+DB ″最短即可,那么作出点C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C ″,得到直线P ″C ″的解析式,然后把A 点的坐标代入即可.

2015高考数学专题十四:数形结合思想教师版含高考试题.docx

2015 高考数学专题十四:数形结合思想 ( 教师版含 14 年高考试题

2015 高考数学专题十四: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版含 13 、 14 年高考题)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它常用来:研究方程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 (最值 )及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对这类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 数形结合特别有效.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但“以数定形”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有所加强,应引起重视,复习中应提高用数 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画图不能太草,要善于用特殊数或特殊点来精确确定 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1.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 (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 (2)函数及其图象; (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 (4)方程 ( 多指二元方程 ) 及方程的曲线; (5)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 (6)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 (最值 )的问题,可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 (函数 的零点、顶点是关键点 ),做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热点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 例 1 (2014 ·山东)已知函数 f(x) =| x- 2| +1 ,g (x) =kx ,若方程 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11 A.(0 , )B.( ,1) 22 C. (1,2) D .(2 ,+∞) 答案B 解析先作出函数 f (x )= |x -2| +1 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直线 g ( x )= kx 与直线 AB 平行时斜率为 1 ,当直线 g ( x )=kx 过 A 点时斜率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四川省教育教学共同体举办的关于“小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研究”论坛,全省30个共同体研究单位进行了三年级和六年级数形结合能力调查与分析,共同体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都给出了分析报告。论坛中来自7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七堂精彩的数形结合课,有以形来揭示数的《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合理安排提高效率》、《比赛场次》,有以数来表示形的《点阵中的规律》、《组合图形》、《方向与位置》等,七节课为此次论坛数形结合能力研究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特别是经过小组讨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后,给我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启发。 通过本次论坛,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评课、议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本次对三、六年级的数形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对以下问题提出了质疑: ●数形结合中“数”与“形”谁先谁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直观的图形揭示数,是否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通过数抽象出图形,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中能否建立一种数一形一数或形一数一形的数

学教学模式? ●在高段教学中,数形怎样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这次论坛中,通过专家对课例的点评和对数形结合的理解,结合课例对一线教师提出的质疑作出了解答,使一线教师对数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我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参与这次论坛的目的。 一、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考、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数形结合是双向过程,要处理好数与形的结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定。 1.就教材内容而言,对于较新、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先形后数,用形来表示数,学生通过形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继教材和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先数后形,通过数来揭示形。 2.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中低段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施先形后数,让学生从形中读懂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中高段学生,应该逐步过渡到先数后形,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意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拼、截引起的面积变化时,让学生通过画出直观图形,能让学生很快找出面的变化,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相似三角形

2016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一) 一、填空题 1.下面图形中,相似的一组是___________. (1) (2) (1) (2) (3) (4) 2.若x ∶(x+1)=6∶9,则x= . 3.已知线段a 、b 、c 、d 成比例,且a=6,b=9, c=12,则d= 4.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 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2cm ,则这两地的实际 距离是________米 5.如图,两个五边形是相似形,则=a ,=c ,α= ,β= . 6. 已知△ABC ∽△DEF,AB=21cm,DE=28cm,则△ABC 和△DEF 的相似比为 .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2、10、3,△ C B A ''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5,若△ABC ∽△C B A '', 则△C B A ''的第三条边长为 . 8.如图,△ABC ∽△CDB ,且AC =4,BC =3, 则BD =_________. 9.若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与底边围成的三角形与原图形相似,?则等腰三角形顶角为________度. 10.△ABC 的三边之比为3:5:6,与其相似的△DEF 的最长边是24cm,那么它的最短边长是 ,周长是 . 二、选择题 11.已知4x -5y=0,则(x+y)∶(x -y)的值为( ) A. 1∶9 B. -9 C. 9:1 D. -1∶9 12.已知,线段AB 上有三点C 、D 、E ,AB=8,AD=7,CD=4,AE=1,则比值不为1/2的线段比为( ) A.AE :EC B.EC :CD C.CD :AB D.CE :CB ╮ 23a c β 1550 950 1150 12 5 7αb ╭╮ ╯650 1150 第5题图 B C D 第8题图

中考冲刺数学经典讲义: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展望】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 (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 (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常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 2. 热点内容: 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图象对应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方法点拨】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解题基本思路:“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 合起来,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想到它的图形,从而启发思维,找到解题之路;或者在研究图形时,利用代数的知识,解决几何的问题.实现了抽象概念与具体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b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图形的平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有关变化.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应注意养成数形相依的观念,有意识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形成数形统一意识,提高解题能力.“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总之,要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数学学习中.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 1.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思路点拨】 首先计算几个特殊图形,发现:数出每边上的个数,乘以边数,但各个顶点的重复了一次,应再减去.第1个图形是2×3-3,第2个图形是3×4-4,第3个图形是4×5-5,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2+2n. 【答案与解析】 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有3条边,每条边上有2个点,重复了3个点,需要黑色棋(2×3-3)个;

七年级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定义; 3.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4.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坐标特点; 5.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6.一维、二维坐标; 7、点的坐标与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8、坐标平面内线段长度与线段两端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9、面积割补法; 10、绝对值的性质; 11、图形面积公式; 12、平移的性质; 二、基本思想方法: 1、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算术法。 2、方法:画示意图、平移。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称点是点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在x轴上,到原 2.(1)请在下面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1),(1,-2); (2)在(1)的条件下,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在BM的延长线上截取MC=BM. ①写出点C的坐标; ②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C,画出平移后的线段CD,并写出点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3.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A(-2,-3)、B(3,-3),将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到达点C,求: (1)A、B两点间的距离; (2)写出点C的坐标; (3)四边形OABC的面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 (5,0),C(3,3),D(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5.计算图中四边形ABOD的面积. 6.已知点A(-4,-1),B(2,-1) =12.求点C的坐标(写必要的(1)在y轴上找一点C,使之满足S △AB C 步骤); =12的点C有多少个?这些(2)在直角坐标系中找一点C,能满足S △AB C 点有什么特征? 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1. (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A、B、C、D、E、F的坐标,说出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并总结坐标平面内的点到坐标轴距离公式。(2)点C与E的坐标什么关系? (3)直线CE与两坐标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4)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总结公式)哪些图形的面积? 8.如图,在△ABC中,已知点A(0,3),B(-2,-3),C(3,-5).(1)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2)将△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B′C′; (3)点B′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9.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0,a),B(b,b),C(c,a),其中a,b满足关系式|a-4|+(b-2)2=0,c=a+b. (1)求A、B、C三点的坐标,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COQ得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在第四象限内有一点P(2,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BCPO的面积.

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

数 形 结 合 ———高考解题的一把利刃 山东 胡大波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具有直观、明了、易懂等优越性,如能准确把握,威力巨大.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让我们看看其在函数中的神奇效果. 一、研究函数的性质 例1 (2005年北京卷13题)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任意的1212()x x x x ≠,,有如下结论: ①1212()()()f x x f x f x +=g ;②1212()()()f x x f x f x =+g ; ③1212()()0f x f x x x ->- ;④1212()()22x x f x f x f ++??< ??? . 当()lg f x x =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 解析:作出图象如图1,由图可知④不正确;而①显然不成立;②为运算律,成立;③表示12x x -与12()()f x f x -同号,由增函数的定义知:()lg f x x =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成立.所以答案为:②③.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选项③侧重考查单调性,选项④考查函数图象,若用代数方法研究,难度较大,通过图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则容易判断. 二、研究函数的最值 例2 (2006年全国Ⅱ理科12题)函数19 1()n f x x n ==-∑的最小值为( ) . (A)190 (B)171 (C)90 (D)45 解析:绝对值往往是使试题增加难度的“添加剂”.如果试图进行分类讨论,几乎不可能完成,必须另寻妙法!1x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是数轴上的点 x 到点1的距离,那么 12x x -+-就是点x 到点1与到点2的距离之和,如图2,当[1 2]x ∈,时,12x x -+-的最小值为1;又当x =2时,123x x x -+-+-的最小值为2;…,依次类推,当x =10

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来研究。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来研究,以便以“数”助“形”或以“形”助“数”,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促进“数”与“形”的相互渗透,这种转换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所以“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一个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使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提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了数学教学的始终。本文就数形结合的思想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根据数(量)与形(图)的对应关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图形的描述代数的论证来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有数思形数形结合,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和解决一些运算公式;把代数关系(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如1.利用数轴来讲解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2.用几何图形来推导平方差、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3.用函数的图像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值域问题。 4.用图形比较不等式的大小问题。解这种类型题的关键是根据数(量)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概念形象化,复杂计算的问题简单化。 二、由形思数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运用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将图形信息转化为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这类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如: 1.用数(量)表示角的大小和线段的大小,用数(量)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广东高考理数大二轮专项训练专题 数形结合思想(含答案)

2016广东高考理数大二轮专项训练 第2讲数形结合思想 1.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说明,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分析容易出错. (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 3.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 (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 (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 (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 (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 (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4.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一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主要是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Ⅰ、再现性题组: 1. 设命题甲:0b>1 D. b>a>1 3. 如果|x|≤π4 ,那么函数f(x)=cos 2x +sinx 的最小值是_____。 (89年全国文) A. 212- B. -212+ C. -1 D. 122 - 4. 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那么f(x)的[-7,-3]上是____。(91年全国)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5. 设全集I ={(x,y)|x,y ∈R},集合M ={(x,y)| y x --32 =1},N ={(x,y)|y ≠x +1},那么M N ∪等于_____。 (90年全国) A. φ B. {(2,3)} C. (2,3) D. {(x,y)|y =x +1 6. 如果θ是第二象限的角,且满足cos θ2-sin θ2=1-sin θ,那么θ2 是_____。 A.第一象限角 B.第三象限角 C.可能第一象限角,也可能第三象限角 D.第二象限角 7. 已知集合E ={θ|cos θ-+-=-???x x x m x 即:30212->-=-???x x m () 设曲线y 1=(x -2)2 , x ∈(0,3)和直线y 2=1-m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① 当1-m =0时,有唯一解,m =1; ②当1≤1-m<4时,有唯一解,即-3

人教版_202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

中考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如图,Rt △ABAC 中,AB ⊥AC ,AB =3,AC =4,P 是BC 边上一点,作PE ⊥AB 于E,PD ⊥AC 于D ,设BP =x ,则PD+PE =( ) A. 35 x + B.45 x - C. 72 D. 212125 25 x x - A B C D E P 2。(2021年乐山市)如图(2),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点恰好在 离网6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 为( ) A 、 815 B 、 1 C 、 43 D 、85 3.(2008湖南常德市)如图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DE 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AB 边上的高为3,(3)△CDE ∽△CAB ,(4)△CDE 的面积与△CAB 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08山东济宁)如图,丁轩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C 走向路灯BD ,当他走到点P 时,发现身后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C 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20m 到达Q 点时,发现身前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D 的底部,已知丁轩同学的身高是 1.5m ,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m ,则两路灯之间的距离是( )D A .24m B .25m C .28m D .30m B 图3

5.(2008 江西南昌)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B 6.(2008 重庆)若△ABC ∽△DEF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2︰3,则S △ABC ︰S △DEF 为( ) A 、2∶3 B 、4∶9 C 、2∶3 D 、3∶2 7.(2008 湖南 长沙)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 树的影长为4.8米,则树的高度为( ) C A 、4.8米 B 、6.4米 C 、9.6米 D 、10米 8.(2008江苏南京)小刚身高1.7m ,测得他站立在阳关下的影子长为0.85m 。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为1.1m ,那么小刚举起手臂超出头顶 ( ) A A.0.5m B.0.55m C.0.6m D.2.2m 9.(2008湖北黄石)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 )B 10.(2008浙江金华)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 ⊥BD ,CD ⊥BD ,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B A 、6米 B 、8米 C 、18米 D 、24米 11、(2008湖北襄樊)如图1,已知AD 与VC 相交于点O,AB//CD,如果∠B=40°, ∠D=30°,则∠AOC 的大小为( )B A.60° B.70° C.80° D.120° 12.(2008湘潭市) 如图,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AB 、 AC 边上的点,,DE BC //且 A . B . C . D . A B C A . B . C . D .

中考数学专题之数形结合

中考数学专题 数形结合 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分析】 由数轴上a ,b 的位置可以得到a <0,b>0且a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分析】解不等式组得解集为2 x a x >??

七年级(下)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的 定 义 ; 2. 坐 标 平 面 内 点 的 坐 标 的 定 义 ; 3. 各 象 限 内 及 坐 标 轴 上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4. 一 三 ( 二 四 ) 象 限 角 平 分 线 上 的 坐 标 特 点 ; 5. 与 坐 标 轴 平 行 的 直 线 上 的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6. 一 维 、 二 维 坐 标 ; 7、 点 的 坐 标 与 点 到 坐 标 轴 的 距 离 之 间 的 关 系 , 8、 坐 标 平 面 内 线 段 长 度 与 线 段 两 端 点 坐 标 之 间 的 关 系 ; 9、 面 积 割 补 法 ; 10 、 绝 对 值 的 性 质 ; 11 、 图 形 面 积 公 式 ; 12 、 平 移 的 性 质 ; 二、基本思想方法: 1、 思 想 :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 方 程 思 想 、 算 术 法 。 2、 方 法 : 画 示 意 图 、 平 移 。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如 图 ,数 轴 上 A , B 两 点 表 示 的 数 分 别 是 1 和 2 ,点 A 关 于 点 B 的 对 称 点 是 点 C ,则 点 C 所 表 示 的 数 是 点距离为 5 的坐标 分 别 为 ( 4, 1) , ( 1 , -2 ) ; ( 2 )在( 1 )的 条 件 下 ,过 点 B 作 x 轴 的 垂 线 ,垂 足 为 点 M ,在 BM 的 延 长 线 上 截 取 MC=BM . ①写出点 C 的坐标; ② 平 移 线 段 AB 使 点 A 移 动 到 点 C , 画 出 平 移 后 的 线 段 CD , 并 写 出 点 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 .在 x 轴 上 ,到 原
2.( 1 )请 在 下 面 的 网 格 中 建 立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使 得 A , B 两 点 的 坐 标
1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

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武汉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考题汇总(含答案)

武汉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考题汇总 本文选编了2007—2012武汉中考、四月调考中相似相关内容的考题,如需可编辑版本请与作者联系: 1.QQ 邮箱:957468321@https://www.360docs.net/doc/3514444412.html, 2.百度站内私信:用户名 ronnie_rocket 2012 24.(本题满分10分)已知△ABC 中,6,54,52===BC AC AB . (1)如图1,点M 为AB 的中点,在线段AC 上取点N ,使△AMN 与△ABC 相似,求线段 MN 的长; (2)如图2,是由10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正方形网格,设顶点在这些小 正方形顶点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 (2)如图2,在AD 边上截取DG =CF ,连接GE ,BD ,相交于点H ,求证:BD ⊥GE . 图1 F E D C B A 图2 H A B C D E G F

图2 F C 图 3 2011 24.(本题满分10分)(1)如图1,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在ABACBC 上,且DE//边长,AQ 交DE 于点P,求证: BQ DP =QC PE (2)如图,△ABC 中,∠BAC=90别交DE 于M,N 两点。①如图2,若 (四调)24.在等腰ABC Δ,AC AB =分别过点B 、C 作两腰的平行线,经过点A 的直线与两平行线分别交于点D 、E ,连接DC ,BE ,DC 与AB 边相交于点M ,BE 与AC 边相交于点N 。 (1)如图1,若CB DE //,写出图中所有与AM 相等的线段,并选取一条给出证明。 (2) 如图2,若DE 与CB 不平行,在(1)中与AM 相等的线段中找出一条仍然与AM 相等的线段,并给出证明。 2010 24. (本题满分10分) 已知:线段OA ⊥OB ,点C 为OB 中点,D 为线段OA 上

中考总复习数学专题优化训练数形结合思想

专题训练五 数形结合思想 一、选择题 1.已知在第二象限内,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2,到y 轴的距离是3,则P 点的坐标是 A.(2,3) B.(-2,3) C.(-3,2) D.(3,2) 2.把不等式组? ??≤->+01,01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图2-3 3.若M(-21,y 1)、N(-41,y 2)、P(21,y 3)三点都在函数y=x k (k <0)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 A.y 2>y 3>y 1 B.y 2>y 1>y 3 C.y 3>y 1>y 2 D.y 3>y 2>y 1 4.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2-4所示,则a 、b 、c 满足 图2-4 A.a <0,b <0,c >0 B.a <0,b <0,c <0 C.a <0,b >0,c >0 D.a >0,b <0,c >0 5.已知二次函数y=x 2-2x-3,当_______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_______________时,y 的值小于0 A.x <1;-1<x <3 B.x >1;x <-1或x >3 C.x >1;-1<x <3 D.x <-1;x <-1或x >3 二、填空题 6.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5所示,化简2a +∣a-b ∣=__________________. 图2-5 7.若不等式组???->+<1 2,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8.青岛市是严重缺水地区,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采取分段收费标准,若某户居民每月应交水费是用水量的函数,其图象如图2-6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回答自来水公司采取的收费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2-6 9.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图2-7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2-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1,0)、B(3,0)和C(0,-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 图2-8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自变量x______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都随x增大而增大. (3)当自变量_______________时,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 (4)当自变量x______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的积小于0. 三、解答题 11.某广电局与长江证券公司联合推出广电宽带网业务,用户通过宽带网可以享受新闻点播、影视欣赏、股市大户室等项服务,用户交纳上网费的方式有:方式一,每月80元包干;方式二,每月上网时间x(小时)与上网费y(元)的函数关系用图2-9中的折线表示;方式三,以0小时为起点,每小时收费1.6元,月收费不超过120元.若设一用户每月上网x小时,月上网费为y元.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提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一、选择题 1.设()y f x = 的图象经过点(1,2)--( ) A.(2,1)- B .(8,1)-- C.(4,-解:已知得(1)2f -=-,∴1(2)1f --=- 令1 222 x -= +,得8x =-,故选答案 2.已知函数32 ()f x ax bx cx d =+++A.(,0)b ∈-∞ B.(0,1)b ∈ C.b 解:根据图象可知()(1)(2)f x ax x x =--展开得32()32f x ax ax ax =-+ 与32()f x ax bx cx d =+++比较系数知b 3.方程1 sin()44 x x π-=的实根个数是( ) A .2 B.3 解:分别作出sin(y x =

与直线1 :4 l y x =的图象如下 只须考虑[4,4]x ∈-时交点个数,得答案 B. 4.设P (,) x y 是圆22(1)1x y +-=上的任意一点,欲使不等式 0x y c ++≥恒成立,则c 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1,)+∞ C.(1) D.(,1]-∞ 解:由线性规划知识知0x y c ++≥表示点P 在直线:0l x y c ++=的上方 ∴圆在l 上方,即圆心(0,1)到l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 1, ∴1c (舍去)或1c ≤,得答案D. 5.已知()()()2f x x a x b =---(其中a b <)且α、β是方程()0f x =的两根(αβ<),则实数,,,a b αβ的大小关系是( ) A.a b αβ<<< B.a b αβ<<< C.a b αβ<<< D.a b αβ<<< 解:易知,a b 是()()()0g x x a x b =--= ∵()()2f x g x =-,作(),()f x g x 得答案A. 6.平面上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到直线54 35 y x =+的最小值是( ) A. 170 B.85 C. 120 D .1 30 解:直线方程化为2515120x y -+=,设整点坐标为(,)m n ,则距离 d = = ∵5(53)051015m n -=±±±或或或 ∴min |5(53)12|2m n -+=,此时2,4m n == ∴min 85 d ==,此时整点为(2,4),选答案B . )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中考题及答案

第4章《相似三角形》中考题集: 4.2 相似三角形 选择题 1.(2006?北京)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D=1,AB=,BC=2,P 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B不重合),DE⊥AP于点E.设AP=x,DE=y.在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A.B.C.D. 2.(2005?连云港)如果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那么三角形的每个角() A.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B.都扩大为原来的10倍 C.都扩大为原来 的25倍 D.都与原来相等 3.(2010?烟台)如图,△ABC中,点D在线段BC上,且△ABC∽△DBA,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 B2=BC?BD B.A B2=AC?BD C.A B?AD=BD?BC D.A B?AD=AD?C D 4.(2010?铜仁地区)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三边的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10个正△A10B10C10的面积是()

A.B.C.D. 5.(2010?桂林)如图,已知△ADE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1:2 B.1:4 C.2:1 D.4:1 6.(2010?百色)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相等 B.两角和一边分 别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 等 C.对应角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 等 D.相似三角形的 面积比等于相 似比的平方 7.(2009?芜湖)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 相等 B.三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C.两个相似三角 形面积的比等 于其相似比的 平方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一、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二、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20x a x ->?? ->?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例3、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203210x y x y +-=??--=?, B .2103210x y x y --=??--=? , C .2103250x y x y --=?? +-=? , D .20210x y x y +-=?? --=? , (三)在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例4、画△ABC ,使cosA=2 1 ,AB =2cm ,∠A 的对边可以在长为1cm 、2cm 、3cm 中任选,这 样的三角形可以画_______个。 (四)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5、如图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0ac <;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11x =-,23x =; ③0a b c ++>;④当1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0 · P (1,1) 1 1 2 2 3 3 -1 -1 O x y x y O 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