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机器人安装调试员、机器人编程员等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它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前面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机械基础和低压电器控制与应用,后续课程有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等。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和性能、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使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动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

(2)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3)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性能;

(4)熟悉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成部分;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特点;

(7)熟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

(8)熟悉机器人基本的故障排除。

2.技能目标

(1)理解能力;能够熟悉机器人本体,示教器和控制柜之间的关系;外部设备与机

器人控制系统的关联;识读机械零部件装配图;

(2)操作能力:规范使用工量具;能够使用拆装工具完成机器人本体的机械拆装;

使用机器人示教器编辑机器人程序,并完成调试,实现机器人运动;

(3)表达能力:能够表达出机器人系统组成部件、本体零件等专业名称;

(4)逻辑能力:理解机器人系统的接线图;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目标动作,完成基本

程序的编辑,并了解程序中的含义。

3.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耐心细致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培养安全、文明操作习惯以及严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3)培养较好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4)培养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

(5)培养自主学习,逐类旁通的思维。

4.证书目标

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72学时

2.学分:4学分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专业核心课程开展,采用模块知识递进引领型课程体系,从“模块要领与技能目标”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层层剖析,分为3个模块。课程内容选择上是依据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兼顾技能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生产制造、操作应用、运行维护和市场营销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

通过剖析概括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以模块化点为主线,职业技能点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点的过程中,实现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融

合,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岗立岗,体现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性和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模块知识点学习,就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典型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以讲授法为主,实际操作为辅,展开教学,做到做中学,做中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进一步通过实例进行熟悉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企业元素,对接技能岗位能力要求,以任务为依托,熟悉基本的操作应用员等岗位的基本技能点,并在其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现代企业员工的需要,课程内容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在教学中要重点学习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组成、示教器操作、机器人程序编辑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学习过程中扩展机器人类型、自动化设备和机电一体化等知识,使学生对于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侧重实际工作情景,以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不同的模块学习任务,在帮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

本课程涵盖理解、操作、表达和逻辑等能力训练,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理实一体结合,视频演示辅助,力求在教导学生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2.单元(或项目)设计

项目2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来看,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只有这样,其他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所以,讲授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通过讨论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有助于学员思考讨论针对性强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形式。时间、形式上不像课堂教学固定,常依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实际情况和现场具体条件等而定。通过现场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中职职业教育规律,掌握最新机器人行业动态、人才需求和最新技术走向;具有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学能力;熟悉相应的国家标准、工艺规范和安全标准;具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课程实行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及一体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建有多个多媒体教室、专业技能实训室及多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场环境和企业实习基地,将教学内容、实训和企业岗位技能三者合一,满足学生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实训及实习场所等的接触和锻炼,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氛围和初步认识企业的管理模式,既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操练、巩固、补充,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模块知识为主线,以项目学习

为驱动,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原则来设计教材体系,教材结构必须实质性地体现工作任务、知识要点,科学地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教材:

1.《工业机器人技术》(第1版)

2.《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1版)

(2)网络资源学习。在积极利用电子书籍、MOOC等网站资源的同时,将知识点与实

际联系起来,在实训场地和企业中进行运行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得到巩固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学习指导、参考材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通过图片、幻灯、实物投影、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开放实训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学校应联合各兄弟学校开发课件和辅助教材,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建议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采用过程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总评=过程考核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的方式,建立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汁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 学习领域描述 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髙体现。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 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4. 课程目标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苴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汁、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而、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讣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 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

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4.课程目标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代码:PE121185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 参考学时:48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且学生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四、课程目标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机器人安装调试员、机器人编程员等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它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前面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机械基础和低压电器控制与应用,后续课程有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等。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和性能、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使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动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 (2)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3)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性能; (4)熟悉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成部分;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特点; (7)熟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 (8)熟悉机器人基本的故障排除。

2.技能目标 (1)理解能力;能够熟悉机器人本体,示教器和控制柜之间的关系;外部设备与机 器人控制系统的关联;识读机械零部件装配图; (2)操作能力:规范使用工量具;能够使用拆装工具完成机器人本体的机械拆装; 使用机器人示教器编辑机器人程序,并完成调试,实现机器人运动; (3)表达能力:能够表达出机器人系统组成部件、本体零件等专业名称; (4)逻辑能力:理解机器人系统的接线图;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目标动作,完成基本 程序的编辑,并了解程序中的含义。 3.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耐心细致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培养安全、文明操作习惯以及严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3)培养较好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4)培养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 (5)培养自主学习,逐类旁通的思维。 4.证书目标 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72学时 2.学分:4学分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专业核心课程开展,采用模块知识递进引领型课程体系,从“模块要领与技能目标”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层层剖析,分为3个模块。课程内容选择上是依据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兼顾技能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生产制造、操作应用、运行维护和市场营销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 通过剖析概括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以模块化点为主线,职业技能点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点的过程中,实现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融 合,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岗立岗,体现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性和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 程标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 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4.课程目标

《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实操》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实操》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维护以及保养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通过绘图、搬运、码垛、涂胶等常用工艺的实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业机器人故障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之外,也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业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专家的发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层层递进,由浅及深。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任务,每一个任务的学习都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此外,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同时,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目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对于机器人的工业应用着重讲解其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机器人学科有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的培训、自学用书。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有七个模块,工业机器人认知,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通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本书案例新颖,内容全面丰富,针对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适用性。本书在个每项目开头都有引言,引发学生思考,并且把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入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新内容的学习要求及重点。在每个模块后还附有检测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学时分配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理论学时 为26学时。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块1工业机器人认知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1工业机器人概述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三、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四、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单元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一、按机械结构分类 二、按坐标系分类 三、按应用领域分类 单元3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参数 一、自由度和工作空间 二、负载 三、精度 四、防护等级 模块2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1工业机器人本体 、本体结构 二、本体参数 单元2工业机器人控制柜 一、线缆接口 二、功能模块 单元3工业机器人示教器 一、示教器简介 二、示教器结构 三、示教器的功能及使用模块3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课时安排本章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必修的职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经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和未来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是一门实用的技术性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令学生能全面把握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安装、配置与调试方法;本课程主要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过涂胶、搬运、喷漆等常用工艺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各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学习领域描述 国际先进国家在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等行业大量采用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大量的具备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在线示教、离线编程技能的,对机器人搬运、涂胶、喷漆、码垛等工艺具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控制机器人完成上述任务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4.课程目标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方法,了解工业机器人常用工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 1掌握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能新建、编辑和加载工业机器人程序 3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搬运动作的运动程序 4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涂胶运动的运动程序 5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喷涂运动的运动程序 6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上下料运动程序 7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码垛运动程序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 PLC 、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实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二、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是机电专业的一 门专业核心课, 是在相关专业学习课程学 完后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自动控制、 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本课程的先导课 程为: “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 PLC”、“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工业机器人 安装与调试”, 经过这四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机械部件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机 电设备电器控制、 电子产品焊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机械图和电器原理图的识读能力 。 已 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 、技能基础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 后续课程为《自动化 工业生产的安装与调试实训》, 进一步学习生产自动化的能力与技能 。本课程在专业教 学与实践工作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重要 的环节。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工学结合为宗旨, 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目的是强化学 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在设计教学思路和理念时, 采用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群对学生岗位能力提 出的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分析岗位工作过程,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工 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 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该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 课程代码 BJZ000471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总学时 28 总学分 1 大纲制定时间 大纲修订人 2016 年 9 月 第几次修订 大纲审核人 1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是以工业机器人概述、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本体与控制器连接、末端操作器、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编程语言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流程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工业机器人使用及搬运安全事项;了解工业机器人常见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组成部分和六个子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常用软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种类与应用等,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前景、运用领域、基本组成、主要技术参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同时树立示教器、专用设备、教具使用的安全意识及保养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典型应用、市场前景; 2.熟知工业机器人品牌认识及行业应用前景; 3.熟知使用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机器人的分类。 【重点难点】 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 2.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安全; 【教学内容】 1.机器人的分类; 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 3.工业机器人家族介绍; 4.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设计】 1.本章主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来引导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随着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从出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促进制造业的精密化、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城。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不但可以在矿山、深海等恶劣环境中代替自然人去工作,还可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城。因此,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工业机器人”课程也是中顺和高职机电专业、电气专业、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初学者,从一个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具有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的一些常识性了解。 (二)设计思路 根据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总目标,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教材配套,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齐全,近几年来引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已初步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套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课件。 根据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时的安排,从教材的整体内容出发,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的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指令基础及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操作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总体的知识,也为学生搭建起工业机器人专业后续学习的知识框架,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机器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方面的综合理解,着重使学生掌握从事机器人加工类企业中机器人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其知识分类,逻辑分析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为知识学习活动、辅以技能训练活动和知识测试活动三类,每类活动的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及载体。本课程总学时为36个课时。

《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1. 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应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工业机器人课程应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保的应用型人才。其前修课程有《电工基础》、《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力拖动》、《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等课程。 1.3设计思路 本课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且学生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熟悉工业机器人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具有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分析能力;具有工业机器人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典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课程代码:0513003BB28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144 适用专业: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开课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面向岗位及工作任务 本课程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岗位。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机器人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示教编程器操作界面的认识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典型工作站现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系统的认识; 2.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3.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与关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方法; 5.掌握机器人语言的基本程序命令和编程方法; 6.熟悉工业机器人典型单元实训的安装与调试、维护技术; 7.熟悉装配、物流、堆垛、搬运、喷涂和自动锁螺丝等工业机器人典型单元实训;

(二)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5.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按照“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思想,以应用技术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而且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企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几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组成,以及其现场编程; 2.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掌握两种技能:机器人操作技能和机器人现场编程技能; 3.掌握工业机器人课程应知、应会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内容,经过综合考评,满足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人员上岗要求。

《工业机器人认知》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认知》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认知》 课程学时:112 开课时段:第一学年(第1学期) 适用专业:适用六年制预备技师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授课对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门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工业机器人认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相关技能标准而制订。用于指导《工业机器人认知》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业机器人认知》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或者专业核心、专业方向)课程,是工业机器人装调维护等人员必备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慨况,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感器应用、控制系统原理,了解如何进行示教编程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培养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机器人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分类与应用,理解工业机器人坐标及坐标系 2.了解工业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3.理解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方法,了解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视觉、触觉、位置及位移等环境感觉技术原理 5.了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理解其控制方式,了解相关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线管理、维护保养技术

《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适用六年制预备技师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 课程学时:310 开课时段:第五学年(第9学期) 适用专业:适用六年制预备技师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授课对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相关技能标准而制订。用于指导《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系统安装与调试》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和装调工必备的知识,通过理论系统学习和实际项目实训实现。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是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工业机

器人基础工作站的安装和调试并在虚拟环境下如何搭建基础工作站,同时结合虚拟环境下的编程调试实际生产当中的基础工作站,完成整个工作站的生产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的安装,包括机器人本体和电控柜的安装,基础外围设备的安装 2.具备使用离线编程软件对工作站进行仿真调试的能力并结合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基础工作站的调试的能力。 3.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法律法规、安全、质量、效率、保密及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4.培养自学能力、工具应用(如资料检索等)能力、技术文件写作表达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应用》 课程标准开发与课程基本信息 (人材培育方案) 二、课程详尽信息 课程简介 工业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履 行工作,是靠自己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样功能的一种机器。本课程的任务 是使学生主要认识机器人的分类与应用、机器人运动与动力学基本观点、机器 人本体基本构造、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编程语言、典型 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的基本构成及特色等内容,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 好的理解。培育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剖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在机 器人技术方面拥有必定的着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自动化生产系统保护维修与管理、生 产管理等专业工作打下必需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工业机器人课 程应定位于为公司培育能够达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保的应用型人材。其 前修课程有《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 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立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从初级工到 专家的发展次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调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 作站的整体掌握。所有课程都安排在机器人实训室上课,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 环节,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而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育学生的 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查核评论都有有关内容, 这类职业素质是在任何公司工作都应具备的。采纳行为指引型教课法依据项目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 2.5学分 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4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取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并为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与维护》、《行业应用典型工作站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内容为IS010218-2-2011、I0S15187:2000/GB/T19399-2003、IEC9506-3:1991、IS0/IEC9506-3:1991、DIN7168-91、GB/T33262-2016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求。 5课程教学设计 表5.1课程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