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教学主张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

叶圣陶,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专家,被誉为“百年叶老先生”,他的教学主张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圣陶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叶圣陶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他主张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他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和沟通的工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他主张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写作实

践,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强调语文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叶圣陶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规范。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叶圣陶主张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总结

叶圣陶教育思想总结 叶圣陶是中国近代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教育思想的贡献深远影响广泛。叶圣陶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将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叶圣陶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1. 以人为本:叶圣陶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基本目标,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与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叶圣陶主张以实用教育为主导,强调教育的功能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追求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 3. 教育方法的改革:叶圣陶主张改革旧有的教育方法,提倡开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推崇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 4.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叶圣陶认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强调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家 庭教育要让子女明辨是非、遵守纪律、有富有正义感”的理念。 5. 教育评价改革:叶圣陶主张改革传统教育中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评价制度,倡导全面评价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特点总结: 1. 关注个体发展:叶圣陶教育思想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倡个别教育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

生。 2. 强调实践能力:叶圣陶主张教育应该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追求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3. 注重道德教育:叶圣陶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和公正等品德。 4. 推崇家庭教育:叶圣陶教育思想将家庭教育视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强调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品格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5. 教育与评价改革:叶圣陶提倡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倡导全面评价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和潜能。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 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持续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推动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倡个别教育和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 2. 对教材编写的影响: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倡教材编写的务实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3. 对教师培养与教育研究的影响: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培养和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教师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素养和教育能力,鼓励教育研究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4. 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叶圣陶提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起到一定的启发与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思想,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中强调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 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在他看来,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 了兴趣,才能够持续地学下去,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为此,叶圣陶提出了一些措施。首先,他强调要利用好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引导和 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例如,喜欢历史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历史文献来提高他们的语文 能力;喜欢诗歌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歌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叶圣陶提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认为,这样 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叶圣陶看来,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他提出了“修辞、组合、理解、鉴赏”四种语言技能,并认为这四种技能是互相依存的,必须同时进行。例如,修辞和组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和鉴赏则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他还强调了语文教育中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四个环节,认为只有在这四个环节中 均衡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出色语文能力的学生。 总结来说,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语言 能力。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深远的影响,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叶圣陶教学理念

叶圣陶教学理念 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建国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务,为我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在深沉的现实关怀统辖下,叶圣陶既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又在此基础上有着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关于教育的目的,他主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参见《教育与人生》。关于教育的方法,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修养,身教重于言教。(参见《教师的修养》)。他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他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他的这些教育观点可以参见叶老的教育总结性文章《如果我当老师》。 叶圣陶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尤其对于语文课(包括之前所谓“国文科”)教学有着十分精到的论述,无怪有人说不读叶圣陶无以教语文。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论述最为精当的,是吕叔湘先生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作的序,参见《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叶老的很多文章都是直接来自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因而有着很强的实战性和指导性,例如他对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书的利用(参见《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和《略谈学生读书》),他对于学生作文的论述和建议(参见《叶圣陶谈写作》和《和老师谈写作》)等等,相信会给您以启发。 早在1920——1921年间,叶圣陶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儿和影子》、《拜菩萨》、《成功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损害》等多篇小诗,这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五四”以后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既能教育孩子,又提醒了成人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1921年冬天起,他致力于童话创作。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这部作品,鲁迅在1935年称它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1931年,又出版了第二部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以后,又写了《聪明的野牛》、《鸟言兽语》、《冥世别》等童话,还创作了童话歌剧《蜜蜂》、《风浪》等。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 叶圣陶,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专家,被誉为“百年叶老先生”,他的教学主张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圣陶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叶圣陶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他主张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他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和沟通的工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他主张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写作实

践,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强调语文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叶圣陶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规范。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叶圣陶主张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启示 江苏省震泽中学顾小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透视了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挖掘出了语文教育真谛,阐发了很多真知灼见,而其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对于改进当今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仍有非常多的指导意义。重温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领悟其精髓,并付诸实践,不断反思,会受益不少。 一、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概述 我们如果梳理一下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可以提取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应需”、“求诚”、“写生”。 “应需”是就写作教学目的而言,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应立足于“应需”而不是“应试”,“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①“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因此,师生的观念要有所转变:不应该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而要真正把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变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还要重视“非文学的文章”(即普通文)的训练。也就是说作文应该是自我愿意、乐意的表达,是出自情感上的需求和意志上的目的。是主动自觉地写,是自由的写,不仅仅是题材、体裁的自由,更是精神心灵的自由。是自己需要写作,把作文当作自身倾吐的需要,当作表达思想的需要,当作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当作生命成长的需要,是实实在在的“我要写”,是由自己决定表达什么,怎么表达。 “求诚”是就写作内容而言,叶圣陶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②求诚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大话、说套话、说违心的话、说言不由衷的话,要求学生或叙写自己的①《叶圣陶序跋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页。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先生语文教育思想 纲要:改革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 2、叶圣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 启迪: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看,多读,多想;(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写,多改,多想。 3、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4、切实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语感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叶圣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中的重头戏。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学生受益且一辈子受用;教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受罪甚至学了比不学还要糟糕。 叶圣极力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他说:“许多东西用语言文字是绝对说不清的。像一只杯子,你怎么用文字

来正确的说清楚它的形状呢?……要讲清一个茶杯,恐怕一百个字还不够;在这一百个字当中,有生字,有虚字,而等到学生把生字认得记得了,把虚字弄清楚了,整个茶杯也就没有了。”又如要让学生认识橘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橘”字,旁边再画一个圈圈,再作一番讲解,其结果,“孩子们所识得的只是一个圈圈,那就何不把一只橘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看,岂不简单明了得多。”显然,这种从直观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像更为深刻。 叶圣曾经严肃地指出,学校里的各种功课,“国文教学受的传统影响最深,书塾的一套办法传到学校的国文课,这是国文教学劳而少功的一个原因。”为着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让学生们多多受益,叶圣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每个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课文中字词的障碍,同时能通过预习提出心得、疑问和难点。等到上课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主持和指挥下积极地参加对课文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在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各不相同,所以课堂讨论时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而剩下的那一小半,只要由教师三言两语的指点和引导就能开窍。最后的历练应做到课课外相结合,历练得多了,学生就能养成学习语文的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好效果。(三教段理论值得一试)按照叶圣的三教段理论,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自己尽量少讲,把大量的时间都让给学生:阅读教学要让

叶圣陶教育理念

叶圣陶教育理念之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与实践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显然以教师的教作为前提,这里,“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正处在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一方面要不断历练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叶老前辈的教育理念,我有一些感想和体会;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一听一讲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学生就是听众,就算偶尔举手回答个问题,也只能算是配角;这样一来,学生处出在很轻松的位置,慢慢地就会习惯了老师讲,变得越来越依赖老师,所以叶老提出了改变这一个现象的理念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创设出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才能恰当的应用生本教育的模式,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通过发现、探究、研讨、交流等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 以前我认为一节课如果老师全是自己讲可以讲很多内容,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进度,后来接触了生本教育,我很感兴趣,我开始尝试用生本模式上课;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教学进度赶不上,因为一节课可能就讲了几道题或者讲了一两个知识点;之后我发现老师一节课讲了很多,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自以为讲完了,但是学生掌握多少,不得而知,效果并不好;因此,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了,变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真正的学会,学好 2要学会逐步实现“以学定教”转变为“不教而教” 它要求教给孩子想学的东西,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作为老师,学生想学生们,我们就教什么,而是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去设计活动或课程,给他们空间去想象,时间去讨论、归纳和总结,让他们在大量的学习材料上筛选自己需要的进行知识内部的整合,从而达到“不教而教”; 3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生本教育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老师成为了观众,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需要老师以新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老师要有丰厚的本学科知识同时对其他领域也要有所涉猎,另外老师要有一颗童心,以学生的角度视察这个世界,包容学生的错误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叶老前辈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将是我今后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将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叶圣陶论教育

叶圣陶论教育 大凡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应该都知道叶圣陶,但真正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恐怕不是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叶圣陶是我国20世纪的教育大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70余年,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虽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却对教育问题有着深刻而又独到的思想和看法,他所提出的许多教育命题,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科学并且有效,在今天看来,也很有价值与意义。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一特点是革命性。叶圣陶生活的年代,旧的社会秩序刚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刚刚建立起来,加上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典型的农业国,产业经济还很不发达,因此,旧教育的“习气”还相当重。叶圣陶在《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把这种“习气”叫做“传统教育精神”,他说:“传统教育精神到了民国时代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教育精神就是以知识为本,学生上学就叫读书,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强迫儿童克制自己,做一个“邯郸学步”、规行矩步的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考试,至于这个知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兴趣,老师全然不顾。老师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空袋子或空瓶,只知道往里面装知识。因为这样的教育的好处是:老师省心省力,不需要劳神费时去认真备课,只管照着教学参考资料,将知识和答案往学生头脑中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有用。老师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听话,听话的就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就是问题学生,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再好,也不给机会,也是受打击和排挤的对象。这种教育,学校千篇一律,学生缺乏个性,更无创新精神可言。这种教育,学生虽能学到部分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生活需要的,所以许多学生把学校教育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点也没有从受教育上获得幸福感。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叶圣陶不是一个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家,而是有着十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大多来自个人教育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思、所得,特别是他对语文教育的许多论述,基本上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的经验总结。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没有套话、空话、假话,也没有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比如,他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谈国文教学,既谈到了国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是阅读能力训练与写作能力训练,又运用具体的例子详细谈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如,他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认为“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而造成当时小学教育枯寂无味,像座古庙,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没有趣味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假如教师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又如何去引导学生的人生呢?他说:“凡是自己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人,对于他人的情性和希望,也是模模糊糊,弄不明白”。“自己的方向还没有定,却要引导他人;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价值还没有理解,却要做这项事业,陶冶他人,这是可能的吗?”小学教育没有好成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欠修养功夫。由于教师缺乏修养功夫,对小学教育便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生要么是使用高压政策,让他们屈服,要么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

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本位主导观

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本位主导观叶圣陶主张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他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旧式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以及以教师为本位,只讲不导的错误做法严重阻碍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叶圣陶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长达76年,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纵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极其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他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善于教学,善于引导。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这是贯穿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 一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是叶圣陶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孔子就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学习自觉性。他在《论语 ?述而》篇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知识的掌握和道德信念的确定,必须以自觉性为基础。只有当学生有求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观要求和愿望时,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或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不赞成教师将学生当作容器,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有思维能力的机体。 教师要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孟子在《孟子?离娄篇下》提出了教学必须由学生“自得”的观点:“君子深造之以道(导),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就是要学生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十分推崇孔、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道而勿牵则和,强而勿抑则易,开而勿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作者反对“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叶圣陶正是总结了古代众多著名教育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主张。 二叶圣陶对我国长期以来不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教不导或导不得法的状况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学生能 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得到多少帮助,他们的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另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国文课程,可是看书不能了了,作文不能通顺。国文教学的目标原在看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现在实效和目标不符,当然是国文教学没有成绩。”造成“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的可悲结果,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个与培养目标相关,一个与教学方法相连。就培养目标而言,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的。古典主义指教师让学生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古典主义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食古不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处处碰壁。利禄主义指教师让学生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承受有利

叶圣陶作文教育思想及其践行

叶圣陶作文教育思想及其践行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语文课的诸多理念与之一脉相承。不过在实施新课改正程中,有些老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其洗劫一空,割断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思想精髓之联系,偏离了准确方向。今天诸如作文教学中模式化、陈旧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学生作文痛苦、虚假、无个性现象普遍。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只靠继承传统作文教学思想不加创新使用就能解决,但让我们重温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精髓,无疑会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或多或少有所启迪。 一、倡导立真求诚,作文与做人统一。 作文与做人统一的思想植根于叶老深厚博大的教育思想,起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这个观点成为他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抨击养成记诵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员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生学员,不过不能养成擅长使用国文之一种工具来生活的普通公民的旧时教育;认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社会的够格的公民。”(《叶圣陶散文乙集》,《读书和受教育》)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养成使用国文这个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为“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页,以下简称《论集》)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作为众学科之一员,也必须为培养社会够格的公民服务,是社会的成员尽可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与做人就必须也必然要统一了。这个思想是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叶老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成为主导思想。 叶老继承了我国劳动人民诚朴的美德和古代知识分子修身治德的优良传统,并且始终和人民站在时代的前列,随时代一起进步。“求诚”是他一生始终遵循的处世准则,也是他始终倡导的人生品质。他治学作文,待人处事,时时处处表现出一种认真谨严、兢兢业业、真诚坦率的道德风范,堪称做人典范。他历来强调教育中增强品德培养,他借用别人的话说:“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他还说,“追求知识固然重要,尤其重要的却是问清楚目标,必须使追求的结果增加德行的份量才好,决不能说追求是无所为而为,为知识而知识。” 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如此重要,近者,它能够推动学生发奋学习;远者,能够促使他们日后一丝不苟,勤恳工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种“求诚”的品质正是作好文章所必需的。有了求诚的品质,才会说真话、实话,才会写出有真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及其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及其教育思想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汉族。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把养成良好习惯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有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论著中,涉及到习惯的论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处之多,可见他把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摆在多么重要的地位。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我们非常赞同叶圣陶的观点,认为即使把养成好习惯放在各类教育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为过,因为好习惯属于“为人”的范畴,而“为人”比“为学”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养成学语文的好习惯是叶圣陶培养习惯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尽早养成两种好习惯,一种是凭语言文字吸收(听和读)的好习惯,一种是凭语言文字表达(说和写)的好习惯。 具体分解开来,叶圣陶认为要学好语文,至少要让学生尽早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 (一)专心“听话”的好习惯

“听”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须臾也不能离开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人们求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靠“听”。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又能够加以评判,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在“专心”两个字上下功夫,并时刻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地域、学识等差异,分别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就一般而言,应遵循先慢后快、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等原则,使学生听话能力的诸要素都得到全面提高。到那时,学生养成了专心听话的好习惯,听话的质量必将大大提高,在听话方面形成的能力就可真正享用一辈子了。 (二)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叶圣陶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练习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才能尝到阅读书籍的甜头。 (三)认真说话的好习惯 早在1924年,叶圣陶就专门写过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文章,把

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文章一:叶圣陶教育之我见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们学生也应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我认为,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兴趣为先”和“终身 学习”。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以人为本”,这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核心。他认为,在教育中,要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该积极地关注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兴趣为先”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教 育中强调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者需要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终身学习”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为此,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训学生具体的技能和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为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从叶圣陶教育理念的核心、兴趣为先、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解读。用词方面,文章着重运用了“培养”、“激发”、“促进”、“吸引”、“自主学习”、“基本素质”等表达方式,使文 章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文章二:叶圣陶教育理念之探索 叶圣陶是一位有着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我而言,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叶圣陶强调以人为本。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每个人的个性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进行自我发掘和自我实现。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僵化教育相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享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叶圣陶的教育理念注重兴趣培养。他认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应该设计创新灵活的课程、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强调终身学习。他认为,教育不应只是一时的积累,而是学生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过程。为此,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业之外也能够掌握新知识,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变化。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全书的精髓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便是达到“不需要教”。 一、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非常严密的一句话,“教”是手段,针对一切教育而言,“为了”表示教的目的,因为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追求的活动。“达到”表示过程,是叶老在完善此思想过程中,为消除歧义而加上的。“不需要教”表最终结果,也是开展教育的目的所在。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成才,才算是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若去掉“达到”和“需要”,不但没有了过程,也易产生歧义。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取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点石成金”,成为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重大。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所需知识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在社会中不断获得的。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一

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就需要有自学能力。语文是百科之母,培养具有超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二、从“教”到“不需要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要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具体为以下三点: (一)知识――了然于心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最根本保证。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就如一棵大树,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树的庞大根系,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是树的主干,教育科学知识是树的枝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则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这棵大树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营养,不断生长。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尽力做到教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大树”常青。笔者觉得教师只有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通过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能超越语文教材本身,发现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

谈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精品文档

谈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 一、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内容论述 1.语文教学目的“应需”观。在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中,他认为语文教学根本的价值和目的在于“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这一思想是在对语文教学本质科学的认识为基础上而产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叶先生对社会价值的正确把握以及对现代语文教学目的理性认识。现代教学的价值及目的在于:以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取向,意在将人们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全的公民,促进人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如今我国语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要的工具,能够熟练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来应对生活也已成为做人最为基本的条件,是作为一个健全公民所必须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语文教学目的“应需”观念,正是对现代教学价值及目的的良好体现,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思想的这一观念强调,语文教学要切合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需要,切勿实行模仿、记诵式的与现实社会相脱离的教学;语文教学内容及方法要使学生终身都能够受用,而非只是一时作为应试之用。与此同时,这一观念也意味着现代语文教学在教育人群上,要由过去针对儒生及官吏进行教育的贵族化语文教学,向面向广大劳动者的大众化语文教学转变,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科学的现代语文教学。 2.语文教材的“科学”观。叶圣陶自1912年参加语文教学

工作起,就开始致力于语文教材的分析、革新工作,对于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叶先生还亲自参与了多种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其具有丰富的语文教材编写理论和思想,涉及面十分广泛。关于语文教材的作用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除了应发挥其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作用外,还应当起到提高和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作用,成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点,进而作为语文教学例子、工具、凭借的一种而存在。针对这一内容,叶圣陶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著名理念,这一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社会将教材视为不可更改的藩篱,对当时的语文教材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本质,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其主旨在于提倡发挥语文教材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这一理念对那些错误的认为语文教师就是讲教材、教教材,围绕教材开展语文教学的观点,能够起到纠正的作用,能够使语文教师正确的看待教材,开展科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二、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特点 1.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特点。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其科学性表现为:叶先生能够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语文这一学科,并对其进行恰当而正确的定位。叶圣陶科学语文观基本的立足点在于“用语文”,其中“用”即运用、使用,掌握语文知识使其

一代宗师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

一代宗师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写作教学观 以养成习惯为高标的的阅读教学观 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可见,他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半壁江山”。并且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因此,他在阅读教学方面多有论述。 在阅读教学目的方面。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目的“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晓明。课外更选读本,用意亦复如是。”叶老的这种“习惯论”是基于他对阅读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凭文字吸收’与‘用文字发表’都是随时需要的事。大凡一辈子需要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 在阅读教学任务方面。在以“养成习惯”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思想指导下,1945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一方面训练了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出写作的范本。这三项任务,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为主,同时兼顾文化即人文内容的传播及写作范本的提出,全面而平衡。 在阅读教学过程方面。叶圣陶把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预习是训练阅读的主要阶段,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准备阶段。它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报告和讨论是训练阅读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集体阅读的阶段,是预习的延伸,有利于纠正预习中的错误、弥补个体阅读中的不足。练习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或吟诵文本,向纵深处理解;或参读相关文章,向广度延伸;或应对教师考问,把前后所学钩连起来。经过经常的练习,最终形成习惯。其着眼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在阅读方式上,叶圣陶主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他从精读和略读的地位、效果、与功能三个方面作了准确阐述: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是“举一”,略读是“反三”。 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所谓“主导”,叶老认为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简言之,即师“启发与指点”,使学生“自求得之”。目的在于“就学生已有之能力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以学生为本位”、不教之教”的教学观 正是基于对语文科性质如此透辟的认识,叶老有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口号: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一、引言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教育名篇不仅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手段,还深入探讨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叶圣陶教育名篇,探讨其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二、叶圣陶教育名篇的主要观点 1.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他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一观点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避免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 2.教育的手段 叶圣陶主张启发式教育,强调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他认为,教育的手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3.学生的角色 在叶圣陶看来,学生不应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主动求知、自主学习的个体。他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的角色 叶圣陶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叶圣陶教育名篇的启示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四、叶圣陶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 1.家庭教育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自主学习。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学校教育 学校应贯彻叶圣陶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对作文教学非常有见解,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欢迎大家于阅读! 一、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像有一派心理学者所说,思想的根据是语言,脱离语言就无从思想。就咱们的经验来考察,这种说法大概是不错的。咱们坐在那儿闷声不响,心里在想心思,转念头,的确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语言——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咱们心里也有不思不想的时候,那就是心里不说话的时候。思想所根据的语言当然是从小学会的最熟悉的口语。现在咱们想心思,转念头,都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口语。这也是作文该写口语的一个理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当然最为亲切,不但达意,而且传神传情。 ——《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12页 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有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不必多注意。既然这样,看书无妨随随便便,写文章无妨随随便便。文章写出来半通不通,不认为不对,反而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写得差些没有关系。实际上,看书,马马虎虎地看,书上的语言还不甚了然,怎么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写文章,马马虎虎地写,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怎么能说思想内容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这个想法也不对。……既要在语文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