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师大版数学二下《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案精品

2.2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4、例5、“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五的4-8题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概念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比拟规那么和不规那么图形的面积之后进行教学的。其中常用的面积单位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教学。注重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直观演示中理解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图形的面积,会根据面的大小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拟,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信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

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直观表象。

难点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4、例5教学课件〔ppt〕、米尺大米假设干粒

学生准备:边长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1米长的直尺大米假设干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谁还记得什么是面积吗?

〔点名答复〕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复习上节课知识,唤醒记忆。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稳固旧知识,提供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参考:

谈话导入法:

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住房越来越大了,每个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说说看,你的房间有多大?〔全班交流、提示课题〕

师:你知道,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多少平米是指你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

继续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课始教师从学生自己房间的面积谈起,渗透描述房间的大小需要用到面积单位,这节课就学习和研究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1:“统一面积单位标准〞

〔教材第27页例4〕

一、读题理解题意

师:读图找出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预设〕

生1:图A 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

生2:可以说图B大于图A吗?

生3:怎样比拟图A和图B的大小?

二、操作探究

师:对呀!图A 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可以说图B大于图A吗?

〔预设〕

生1:不能说图B大于图A,因为两个图所表示的方格的大小不同,不能直接用方格的个数来比拟大小。

生2:方格大小不同,数量的多少不能决定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拟出图A与图B的大小?

〔预设〕

生〔小组汇报〕:要想比拟出图A与图B的大小,可以采取“重合〞的方法,即把图A按照方格剪下来,分别放到图B的面上,这时发现图A与图B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图A的面积等于图B的面积。

师:这种比拟方法我们可以称为“重叠法〞。还有其它的比拟方法吗?

〔预设〕

生:〔小组汇报〕:我们小组在剪拼重合的过程中发现,图B的4个小方格可以拼成图A的一个方格,图B有24个小方格,可以转化为24÷4=6(个)大方格,这样也可以得出图A 与图B的面积完全相同。

师:这种方法数学上可以称为“转化法〞。通过刚刚的比拟,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比拟图形的大小时,应用统一的方格作面积单位,然后再比拟图形的大小。: 生2: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比拟图形大小,每个格子的面积一定要相同才能比拟出结果。

三、归纳总结

师:上面的两位同学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应确定大小统一的方格作面积单位,再比拟〞。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了形状不同,每个图形等分成的大小方格不同,但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来比拟大小,来说明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时通过“重叠法〞、“拼剪转化法〞来说明面积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知识点2:认识面积单位

〔教材第27页例5〕

一、认识面积单位

师:自学教材例5,然后小组讨论,答复下列问题。〔课件出示〕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符号怎样表示?

2.每种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哪个小组先答复第1个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符号怎样表示?

〔预设〕

生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生2:1平方厘米记作:1cm2、1平方分米记作:1dm2、1平方米记作:1m2。

师:每种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预设〕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还可以写作1厘米2,生活中,

我们拇指指甲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教师在黑板上课件动态演示出示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标明长度1厘米,按照顺时针方向勾画出完整的正方形,然后再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还可以写作1分米2。〔课件

出示〕

〔教师在黑板上课件动态演示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标明长度1分米,按照顺时针方向勾画出完整的正方形,然后再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还可以写作1米2,〔课件出示〕

〔教师在黑板上课件动态演示出示一条1米长的线段,标明长度1米,按照顺时针方向勾画出完整的正方形,然后再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回忆上面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估计一下,文具盒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4.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文具盒的面积大约是200平方厘米。

生2: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3:通过估测和目测,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

生4: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黑板面的面积大约4平方米。

师:学习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如果计量时,如何使用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测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生2:测量稍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生3:测量较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二、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师:1dm和1dm2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1:dm是长度单位,dm2是面积单位。

生2: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度单位是测量或计量线段的长度,面积单位是计量物体外表的大小。

生3:常用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设计意图:教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的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在个体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根底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对话的形式,把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教学开展开来,接着通过问题举例、答复下列问题的方式来强化直观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的表象;再把三种单位进行综合比拟得出:测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稍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米作单位。最后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了区分,在的知识结构上进行重新的建构。〔三〕稳固新知:

1.教材28页“课堂活动〞“试一试〞和“说一说〞。

2.教材29-30页练习五的4—8题。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的练习表达了对常用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建构不是建立在文字外表之上,要建立在“放一放〞、“比一比〞、“画一画〞的根底之上,最后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举例,来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2.练习五的练习是进一步唤醒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强化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有填写适宜的面积单位,拼一拼、填一填,量一量、摆一摆等操作性活动。〔四〕达标反应

1.想一想,应该填什么单位?

楼房高15〔〕菜园的面积是8〔〕

数学书厚7〔〕课桌面的面积是32〔〕

课桌长8〔〕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2.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3.把左右两边根据对应关系用线连一连。

4.填空。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 )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面积约1( )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 )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为3( )的床上,做着各种乖僻离奇的梦.

答案:

1. 米平方米毫米平方分米分米平方米

2.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周长分别是8厘米、10厘米和10厘米

3.

4.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师: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相关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预设)

生1:边长是1厘米〔分米、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还可以写作1厘米2〔1分米2、1米2〕,用字母表示分别是1cm2(1dm

2、m2).

生2:测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稍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的物体的外表的面积常用平方米作单位。生3: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要比拟两个物体的大小,可以采用重叠法、转化法等方法。

……

设计意图: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后的一个新的量,特别是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容易混淆,因此回忆反思总结的目的是对这一新的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小方桌的面积约61〔〕〔2〕餐桌的面积大约是1〔〕

〔3〕红领巾的面积约8〔〕〔4〕一块橡皮的面积约是12〔〕

2.判断对错。

〔1〕数学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

〔2〕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图形的边长一定是1分米。〔〕

(3)学校操场的面积约100平方分米 ( )

3.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图形的面积各有几个小方格?

4.甲和乙的面积,哪个大些?

5.下面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6.看谁说的对.

小英说:“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一定是1平方厘米.

小丽说:“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图形一定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谁说的对呢?

1.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1)×(2)×(3)×

3.图一:15 0 10 图二: 4 8 13

5.面积相等理由:左图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右图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所以面积相等。

6.小英说的对,“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图形不一定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合作交流,构建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较小稍大较大

〔3〕画一画:画一个接近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2.认识1平方分米

〔1〕找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猜一猜它的面积。

〔2〕用手摆一个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3〕说一说,周围那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1〕猜一猜,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多大?

〔2〕站一站,1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几名同学?

设计意图: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听了,忘了,看了,记住了,动手了,理解了。〞在教学感知面积单位时,设计教学活动,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时机。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站一站等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再现面积单位。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根底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可以说整个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教学资源

1.快乐填一填。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4〕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是( )。

〔6〕用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笔记本的大小是24〔〕

讲台桌面是50〔〕篮球场是420〔〕

3.小明家有三口人,住房面积是48平方米,他家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在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墙上有3 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

1.〔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1平方厘米〔3〕1米〔4〕平方米〔5〕1米〔6〕6 2

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48÷3=16〔平方米〕

4.60-3×4=48〔平方米〕

资料链接

认识面积单位常用的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

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那么。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积单位为什么用正方形的面积来描述

面积是用来表示几何图形大小的,这样的几何图形是二维的。二维平面中的两个元素就是横向和纵向的,可以看出几何图形的大小跟横向长度、纵向长度成正比,因此用横向长度与纵向长度的积来表示几何图形的大小,就是通常所说的长与宽,正方形的长与宽是相等。

◆教学内容

知识点:梯形的特征

教材第73~7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二十1,2,3,4,5,思考题。

◆教学提示

例1列举了生活中一些带有梯形的物体。在认真观察这些抽象出梯形的平面图形之后,通过“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呢?〞的设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拟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异同上,在比拟中总结出梯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各局部的名称。然后介绍梯形的高,教材仍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法,认识梯形的高。

例2通过比拟水渠的横断面与拦水坝的横断面来认识一种特殊梯形——等腰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梯形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梯形的过程,了解它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开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感知梯形现象,体会梯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1。大坝、梯子等实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图形?

汇报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中的梯形。

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图,抽象出梯形的数学模型。为研究梯形特征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教师课件演示:在屏幕上出例如1主题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梯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方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从刚刚的操作中你知道了梯形的哪些知识?

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形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认识梯形各局部的名称。

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的底叫上底,另一底叫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教师标出〕

2.折一折,画一画。

将梯形折一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然后翻开,观察折痕与上底和下底有什么关系?

师:你认为这条折痕是这个梯形的什么?

讨论:你能画出这个梯形的高吗,怎样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出例如题2,认一认。

说说这些是什么?

观察思考:水渠的横断面与拦水坝的横断面都是梯形,他们有什么不同?

4.量一量。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让学在动手中发现梯形的特征,并总结归纳梯形的特征。

〔三〕稳固新知:

1.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2题。

独立在书上操作,小组交流。

2.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3题。

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3.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四〕达标反应

习题:

1.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1题。

2.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4题。

答案:

1.略。

2.7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

题?

〔六〕布置作业

第3课时:

1.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梯形,上底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上底增加3厘米,正好与下底相等,它的两个腰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如图,一根彩带可以围成一个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拉成一个腰长10厘米的等腰梯形,那么这个等腰梯形的下底为多少厘米?

2.选择:

〔1〕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A、长方形

B、梯形

C、正方形

〔2〕下面说法中,〔〕不符合等腰梯形的特征。

A、两腰相等

B、两腰平行

C、两底角相等

答案:

1.〔1〕27厘米;〔2〕42厘米。

2.〔1〕C;〔2〕B。

◆板书设计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让学生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特征,并认识了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稳固了梯形的知识,感受了平面图形学习的价值。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梯形及根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因为有了做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学生能自己寻找材料,自己设计,方法多样,教学时我也放得比拟开。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梯形的特征。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紧扣教材中问题进行,突出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问题解决〔一〕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解决》是西师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乘法》中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第一学段对问题解决学习后进行教学的,因此让学生们厘清两步计算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计算,是今后学习三步或更复杂的问题解决的根底和关键。

〔2〕学情分析

《新课标》将原来总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是为了更加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生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解决类数学题,不是不会做题,重要的是不知道题是什么类型。〔3〕教学目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达。因此,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能解决两步连乘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并会说明解决问题

的思路。

2. 能独立思考先求单一量再求几份量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方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合作互助的意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

验。

〔4〕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能解决两步连乘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并会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

难点能独立思考先求单一量再求几份量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方法的算理。〔5〕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和引导探究法、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

作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

取知识的能力。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得出结论,表达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6〕说教学过程

1.读图分析获取信息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要教会学生读问题情境。第一遍,要读懂是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谁和谁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第三遍要读懂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例1和例2的教学,都遵循了上述原那么,从情境图中发现的信息,厘清什么,信息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求什么,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进行了全班的交流,

在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时,加强了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主要包括:理

解情境中的陌生词语、理解陌生的情境、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运算意义的根底上分析数量关系。

〔1〕在例1教学时,理解情境中的陌生词语这一环节,针对“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经过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步解读,学生对陌生的情境有了深刻的理解,即:

a: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就是把每所学校的人数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18人。

b: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就是每所学校的同学们排队时列数一样,每列的人数也一样。

〔2〕在理解运算意义的根底上分析数量关系。在例1的教学时,就对每列人数×列数=一个班级的人数、每个班级的列数×学校数=总列数以及例2的总瓶数÷箱数=每箱的瓶数、每箱的瓶数×总箱数=总瓶数等数量关系进行了独立思考、深入的探讨、交流。

如:通过上面的尝试解答,谁能说说每一步算式的依据吗?学生可能分析如下:

a:问题是求24箱有多少瓶矿泉水,我们可以先求出一箱矿泉水的瓶数。

B:求一箱矿泉水的瓶数,是根据3箱矿泉水有36瓶来解答的。

接着教师指出:在求一箱矿泉水瓶数的时候,3箱矿泉水的瓶数在数学上叫做“总数〞,箱数3叫做“份数〞,求出的结果叫做“每份数〞,谁能说说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讨论得出:总数÷份数=每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3〕注重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方面等方面问题解决方法步骤的积累。如:学完例2后,教师提出:你能说说解答此类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吗?

完成教材第14页的“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的1-3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尝试中,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的逻辑体系,提高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例1和例2的单独教学时,每一例题的最后环节都设置了回忆反思整理环节,其目的是加强对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青岛版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0~5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认识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意义。 2.通过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运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做出初步的估计和判断。 3.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感受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发展空间观念。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建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面积表象。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学具:学具袋(内有圆形纸片若干、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边长2平方厘米的大正方形纸片若干,厨房长方形、餐厅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测量记录表一张)、信封(内有两张大小不同的两张卡纸,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活动:引出对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 (一)情境引入。 师:羊村里正在举行涂色比赛,喜洋洋和灰太狼都去参加了,村长为它们准备了两张卡纸,谁先涂完谁就赢。 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 生:喜洋洋一定选择小的涂,不选大的。 师:你们所说两张纸的的大小指的是哪些地方?谁来摸一摸?

预设:黑板的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面积,课本的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3.比一比:物体的面积有大小,你能比较出哪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眼就能看出面积大小的物体面。如:黑板面的面积比数学封面的面积大…… 总结归纳:像刚才那样我们摸到的这些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核心素养(空间观念)渗透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培养了学生抽象能力,实现了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转化,有效促进活动内化,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二)感知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其实物体的表面不仅有大有小,而且还有很多形状呢? 1.认识封闭图形 提问: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我们还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请你比一比这些图形中谁最大?生比较大小。 接着出示不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能比较大 小吗?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生:自由发言。 小结:像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举例说一说平面图形面积含义 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的描述。这些描述和解释,用语言促进感知,用丰富的材料作为基础,有利于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 【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在理解面积的意义的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2022年西师大版数学二下《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案精品

2.2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4、例5、“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五的4-8题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概念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比拟规那么和不规那么图形的面积之后进行教学的。其中常用的面积单位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教学。注重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直观演示中理解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图形的面积,会根据面的大小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拟,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信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 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直观表象。 难点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4、例5教学课件〔ppt〕、米尺大米假设干粒 学生准备:边长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1米长的直尺大米假设干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谁还记得什么是面积吗? 〔点名答复〕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复习上节课知识,唤醒记忆。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稳固旧知识,提供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参考: 谈话导入法: 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住房越来越大了,每个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说说看,你的房间有多大?〔全班交流、提示课题〕 师:你知道,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多少平米是指你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商量,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打算: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假设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宅(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答复。〕 情况一:假设学生答复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了解……,有的想了解……,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了解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答复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认真观察这个图,你了解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师:刚刚,同学们觉察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方,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方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相互比一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精选)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 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 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围成的平面***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形有大小,叫做他们 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 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 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形 五、课堂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范文四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 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1) (2) (3)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 (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 (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 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 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形,有一 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形,他们有 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 大家,封闭***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形的大小,就是它们 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 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壹五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课时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学生通过估一估的方法,利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出各种物体的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三.教学重点: 1.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运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各种物体面积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各种物体面积的大小。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第2张: 怎样比较A、B两个图形的大小呢? 让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了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呢?观察法,重叠法,数格法 今天我们用哪一种方法来比较A、B两个图形的大小呢?数格法 向同学们展示课件: 最后总结:我们应该确定大小统一的格子作面积的单位,然后再作比较。那么面积的单位都有哪些呢? 二. 课件演示: 1.出示课件第3张: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也可以写作1cm2。

什么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让同学们说一说。 出示课件第4张: 拇指指甲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一个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 出示课件第5张: 你能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大约有6平方厘米 让同学们论下:1平方厘米能放得下什么东西呢? 一粒玉米,一粒黄豆……让同学们回家后试一下。 然后告诉同学们:1平方厘米是计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常用的单位。 那么计量一般大物体的面积常用什么面积单位呢? 2. 出示课件第7张: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也可以写作1dm2。 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呢?让同学们说一说。 出示课件第8张: 手掌的面积,墙壁开关,粉笔盒的面积大约为1平方分米。 你能估计一下你的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吗?大约有30平方分米。结论:计量一般物体的面积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那么计量较大物体的面积我们常用什么单位呢? 3. 出示课件第9张: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米2,也可以写作1m2。 同学们讨论下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呢? 出示课件第10张: 一张方桌或窗户的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 你能估计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大约有4平方米 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呢?大约有50平方米 结论:计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 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2. 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不同物体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执教: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一、目标与技能: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大家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大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方格纸;若干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你们喜欢运动吗? 有一位同学他很喜欢跑步,他沿着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指的是什么呢?(周长) 如果给操场铺上草坪,这一块草坪又是指什么呢?(面积)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先来认识面积和它们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看到面积,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说说哪有面积啊? 师:不光这张纸有表面,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表面,数学书有漂亮的封面,请同学们捧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师示范摸数学书的封面)(摊开手掌,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1)像这样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面,这些物体的面称为物体的表面 (2)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表面 (3)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生齐读) (4)教师引导: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比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你能跟着老师说一说吗?)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师:你还能说说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指名说)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并能用面积会说生活中的物体,这有一组封闭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它们的面积又在哪里呢?(课件显示一组封闭图形) 让学生上来指出它们的面积。

南雄市一小三年级数学下册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案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小熊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多一些。 学生2:小白兔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的砖要大一些。 学生3:一样大。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学生:如果砖一样大,我们就能根据砖的多少比较出结果。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学生:(略)

小学数学三年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篇)

小学数学三年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一、说教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本课教学皆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 二、说学情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

“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比鲜段锾宓拿婊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1 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 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 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女口: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 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1)(2)(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022年西师大版数学二下《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精品

2.5 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 ⏹教学提示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打下坚实的根底。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操作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及直观演示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并理解1dm2=100cm2 1m2=100dm2. 2.会正确进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cm2、dm2、m2。 难点弄清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相邻两个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小黑板一块或教学课件〔ppt〕 学生准备:尺子〔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师:〔课件出示〕一扇窗户的长是90厘米,宽是40厘米,折扇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厘米〞换算成“分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 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拟枯燥的知识内容,在这里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