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

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

较合适?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篇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

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生2;作业本的面。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生:

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生齐答:对。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平面

篇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

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

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

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

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5《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三、自主练习,体验成功 1、填空。物体的( )和(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封闭图形? 四、拓展思维,课后练习 1.完成课本 “做一做”。 2.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中的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要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 方法 自主探讨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卡片 通案 个案 一、导入新课,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课堂 检测 必做题:我们摸到数学书的面、课桌的桌面的面都是( )。 (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我们可以用( )法、( )法和( )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课桌桌面的( )比数学书封面的( )大。 选做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用3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我整理了“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 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 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 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5——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相差较多的长方形纸2张,2张面积相近的卡纸。 学具:一组2个学具袋(1号袋:大小正方形若干、圆形若干;2号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枣小正在扩建中,想不想看到枣小扩建后的样子?操场变得更加宽阔,在我们教学楼的旁边还增加了一栋实验楼,学校变得更加漂亮了。 师:看,这是学校的平面图,从平面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读题? 出示问题:操场和实验楼哪个面积大? 教学楼和实验楼哪个面积大?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认识什么是面积。 2.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其实生活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大小,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一点不漏的摸摸课本封面(师示范),再摸一摸课桌的面,这两个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课桌面大,课本封面小。

师:如果课桌面和黑板面相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黑板面大,课桌面小。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所以,我们就说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 那课桌面的面积是什么?课本封面呢? 3.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认识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看,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试着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像长方形、圆形等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为什么? 师:所以说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师:既然面积有大有小,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老师把学校平面图缩小作成 纸卡放在1号袋中,请拿出1号袋中的绿色、黄色、橙色三种纸卡,先比较绿色和黄色长方形纸卡,你想怎么比较? 师:像这样用眼睛直接看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还有不同的比较方法吗?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用了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两个面积的大小。 (2)师:再来比较橙色和黄色纸卡,比较出来了吗? 师:到底哪个面积大,你有什么方法吗?如果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师:老师个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学具,请选择2号袋中的学具拼一拼、摆一摆、 数一数,并填写好实验单。小组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师:回顾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选取圆形来摆,正方形一行摆4个,摆了4行,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教案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壹五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 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面积和面积单位》张霞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认识面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0厘米、宽4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板书:面)请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 (地面,窗户面,板凳面,数学书的封面等) 师:对,大家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摸完整、摸全面。(好了,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比如我们的文具盒,这是它的上面,这是下面,还有侧面,前面,后面,请大家比较一下,它的上面和侧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 摸一摸,比一比: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这两个物体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我们通过摸比发现了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看来面是有大小的,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物体的面,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面积。 2、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②你能像老师一样说说面积吗?学生举例说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内容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

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人教版义务教材)第119—121页。 二、教学目的: 1.明白面积的意义。 2.熟悉经常使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的名称,明白它们的实际大小。 3.会用面积单位丈量指定的面积。 三、教学进程; (一)面积的意义 熟悉“面” 师:同窗们,你们明白什么是物体的外表吗? [板书:外表]例如讲义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黑板的板面别离指的是什么?[请同窗们用手摸一摸自身讲义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教师摸一摸

黑板的板面] 师:适才,咱们摸的这些面都是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外表。下面,再请一名同窗到黑板前摸一摸教师画的这两个图形的平面局部。[板书:平面] 引出平面的“大小” 师:在咱们摸的这些物体的外表和平面当中,谁的面最大?谁的面最小?[板书:大小] 生:黑板的板面最大,讲义的封面最小。 归纳“面积” 师:通过适才的比较,说明日常生活中,咱们碰着的物体的外表或见到的图形的平面当中有大,有小,因此,咱们把物体外表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 [集体读:物体外表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出示: 师:这三个平面图形当中,哪个围成了一个平面?哪个没有? 生:(1)和(2)别离围成了一个平面,(3)没有围

成。 师:对。(3)的图形还有一个缺口,没有围成一个封锁的图形,因此,它的平面有多大,没有方式确信。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人教版义务教材)第119—121页。 二、教学目的: 1.明白面积的意义。 2.熟悉经常使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的名称,明白它们的实际大小。 3.会用面积单位丈量指定的面积。 三、教学进程; (一)面积的意义 熟悉“面” 师:同窗们,你们明白什么是物体的外表吗?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学生可能答复: 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比鲜段锾宓拿婊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

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文具盒的外表。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外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外表,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外表光光的、平平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外表比拟大,我们就说课桌外表的面积比拟大;数学书的外表比拟小,我们就说数学书外表的面积比拟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外表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方数学书外表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外表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比鲜镀矫嫱夹蔚拿婊 教师:物体外表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拟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三角形比圆形大。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拟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3惫槟擅婊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学生: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 这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第1篇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中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表达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拟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表达,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第2篇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 (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 (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 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 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形,有一 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形,他们有 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 大家,封闭***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形的大小,就是它们 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 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学预备:教具: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学具: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日能和大家上一节课,教师真快乐!教师特别想和你们击一下掌,情愿的举手。这么多同学情愿啊,教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

教师和他击掌时,你发觉了什么?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什么是面积 (1)物体的外表 教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外表大,你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外表小。那教师的手和黑板外表比,谁大谁小? 请你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刚刚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了物体外表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外表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那课桌外表的大小叫什么?铅笔盒面的大小叫什么?(2)封闭图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的图形,长方形(课件大),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大)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看出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谁大谁小?圆形和三角形呢? 像这样首尾相连、封闭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那圆形的大小叫什么呢?三角形的大小叫什么呢?(课件出示没封闭的图形)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封闭图形?有没有面积?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最新模板1 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 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