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育

思想

----04化普朱益周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杰出代表

---巴班斯基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

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

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

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

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

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

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

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

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最优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最优化,但这种最优化是相对的,最优化只是寻求指导教学过程的理想的一般步骤.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最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这里的“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所谓效果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根据所提出的任务,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所值能达到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该项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要具体情况具体评价。

所谓时间标准,要依据“学生和教师都必须遵守的学校卫生学及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在这个定额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便属于最优,一旦超出或经常超出,都不属于最优

最优化的实质和准则

(一)最优化的实质

巴班斯基认为,在现代学校中,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就是指选择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最优化不是什么特别的教学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用这种观点来考虑教学方案时,教师不是简单地从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中选出一种进行试验,而是信心十足、深信不疑地选择最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案或课堂教学方法。

(二)最优化的准则评价教学过程的优化程度倘若没有明确的标准,那么关于该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的任何评价和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最优化"这一术语意味着:从一定准则看,是最好的。因此,需要首先定出明确、具体的准则,根据这些准则来评价教学或教育措施的系统是否最优。

巴班斯基提出最优化的四个准则:

1.在现代条件下,在形成知识、技能、技巧和形成某种个性特点方面,在提高学生教养水平方面,取得最大限度可能的结果。巴班斯基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只要能最优化地安排教学过程,任何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掌握都能达到该时期可能达到的(实际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优、良或及格),同时在教育和发展程度上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师生花费的必要时间最少。巴班斯基认为,为了使学生和教师能在没有过重负担的情况下取得最优效果,对于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尤其要明确地加以限制。教师花在课业(包括上课、备课)上的时间也应是最少的。

3.为达到一定的结果,师生花费必要的精力最少。教学过程如果安排得过紧,就可能使学生无法在后几节课上充分地掌握教材。所以,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最优化,可以用师生耗费的精力是否合理和最少来衡量。

4.为在限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结果,花费的经费最少。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条件、取得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哪种方案最能节省教学经费,那种方案就是该情况下最优化的方案。

最优化的方法

(一)教的最优化方法

(二)学的最优化

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

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不考虑最优

化原则

按照最优化原则设计和组织教学

1 基本上只拟定教养任务综合拟定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

学生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的

任务

2 安排教材时不是有目的地区分教材中的

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明确区分教材中的主要的、本质的内容

3 千篇一律的选择课堂教学几个基本阶段

的顺序(提问、讲解、练习等有意识的选择提问、讲新课、做练习等教学顺序

4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墨守

成规,缺乏有科学根据的选择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该条件下是最好的结合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做必要的修正

5 千篇一律地选择教学形式。对待学习差

的学生和学习基础最好的学生不加区别有根据地选择教学形式。对学习差的学生和学习基础最好的学生实行有区别的教学

6 教学速度和课堂教学各阶段之间的时间

分配一成不变。确定家庭作业量时既不

考虑规定的时间定额,也不与其他教师

进行协调有根据的选择教学速度。确定家庭作业量时考虑现行的时间定额。与其他教师共同协调家庭作业量

7 只是使教学适应现有的条件千方百计地改善教学条件

8 分析教学效果时主要考虑教养方面,而

不考虑学生的时间消耗分析教学效果时同时要考虑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考虑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消耗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最优化

一: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育内容最优化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

四:教学原则

五:教学方法最优化

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合理地选择能体现教养、教育和发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在自身条件范围之内的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要立足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努力做到付出最小的代价来取得相对最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不是绝对的,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内容最优化

教师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挑选最优的教学内容。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内容最优化的六条准则:教学内容必须完善反映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学、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必须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必须符合学校实现的可能性。依据以上准则,教师就可以将其中基本的和主要的成分划分出来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成分上去。

教学形式最优化

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同时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

巴班斯基提倡的教学形式是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形式的结合,并要求对优生和差生进行特殊的教育。

教学原则最优化

关于教学原则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巴班斯基提出了十项教学原则:

1.教学旨在综合解决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发展任务的方向性原则;

2.教学的科学性,教学与生活、与共产主义建设实践联系的原则;

3.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认识兴趣和对知识的需要的原则;

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原则;

7.口述法、直观法和实践法,复现法和探究法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最优

结合的原则;

8.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各种教学形

最优结合的原则;

9.创造最优教学条件的原则;

10.养成果、教育成果以及其它教学成果的巩固性和效用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最优化

关于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教师应根据具全学习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他看来,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并将各种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关于教学认识活动组织和进行的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或归纳法、演绎法或探索法、复现法等),关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义务感、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认识性、讨论、有趣的习题。创造情绪情境,提出要求、鼓励责备、说服、创造意志紧张等);

关于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口述、直观、实践检查法等)。 他强调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它们最恰当的结合起来使用,才有可能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为了帮助教师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他列表详细阐释了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条件,用心良苦。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对

我国教育的启示

第一,对我国减负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借鉴意义。在我国也同样面临着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国家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个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但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未因此而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并未减少,家长也没有轻松下来。为了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我们不妨研究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之上合理借鉴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学程序的四阶段、四步骤进行合理借鉴,摸索出适合于我们自身的教学程序,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从重复、无用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定管理的理念。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来看待,这对我们很有启示。巴班斯基非常重视对教学任务的设计,把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强调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而且要对教学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整体的、系统的来看待教学过程。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小学课堂的教学,教师只有在良好课堂秩序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教师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课前进行全面地规划,课堂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全面研究、全面发展学生与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相结合。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协作、配合,教学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巴班斯基特别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认为研究学生和培训教师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得以实现的前提。他要求经常性地、全面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提出了“学生的现实学习潜力”的概念,还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学生的大纲。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 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 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 (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 (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 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 (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 (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 (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 (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 (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发现语文的教学如同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空间,学怎样的课程便会产生什么样的环境,进而流露出相适应的情感,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在信息化的辅助下,让情景教学得到最具效果的运用,本文将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情景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古代案例分析。 其实在远古时期,具有教育思想的长者对于这种方法就是有着很早的意识,其实从古代开始就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例子。其实环境真的对于莘莘学子有着莫大的帮助,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需要一种良好的情景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二)情景教学法对于小学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无论是对于城镇教育还是说对于乡村教育,在讲课的时候运用到情景教学法,在于城市中的孩子可能没见过山川河流,没见过森林,而对于乡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宏伟的建筑或者壮大的乐园等等。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地了解课堂教学知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的小学生涉及面并不廣泛,对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懦弱,让学生学习中没有了趣味,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时候,对于没有亲身见过森林的孩子是很难感受其中的深邃和美妙,这时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甚至有着冲击性的视频,将学生带到森林里的情景中,在情景中去学,自己领悟,自己探索,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多的,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特性。让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得到最大化的收获。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教学。 学习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才是最快有助于成长的。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留心观察生活,对生活充满探索欲望,这样的小学生永远都是具有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比较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让语文更加真实,更加亲切,这样的学习模式往往对于孩子有着特殊的帮助。我们的教师教学时在进行情景创设以及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事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 “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申梦园 学号104753140139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方向教育学 课程名称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任课教师胡良民 上课时间2014.09——2015.01周三3、4节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摘要: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别的一些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能够带给学生较为真实的感受,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情景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有助于相关人员对地理情景教学法的认识。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地理教学;应用方法 1基本概念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1]。这也正体现了情景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情景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它往往起到一个引入的作用,而笔者认为它在地理教法改革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景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 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2.1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里面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成分之一。如果学生对于老师讲的课感兴趣,那么这节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对老师讲的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2012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总第206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6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王春华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分析了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基本 成分和联系,并进而建立了较完备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最优化的准 则和程序,提出了最优化教学条件的创设方法,同时指出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途径。该 理论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特点,在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该理论应与时俱进,从 如何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0-0188-0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独树一帜,对世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代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基础 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美苏两国的竞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运动。尽管改革的内容在各国并不相同,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高难度”、“高速度”却是各国教学改革的共同特征。这次教学改革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教师不能适应新教材教法的要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未能实现,等等。 在苏联,除了以上问题外,学校教育改革的片面性、形式主义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由于苏联的中小学学制只有十年,比别的国家少两年,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尤其突出。教育界亟需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论作指导。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他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创造了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先进教学经验。此后20余年,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在总结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验与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思想的依据是科学在提高人类活动效果中的作用这一方法论原理。为了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方案,有必要重新考虑教学论中有关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成分,它的内部和外部联系、规律性以及相应的原则、方法和形式等问题。巴班 收稿日期:2012-09-22 作者简介:王春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2011年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CJYJ19)、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J12WH111)的阶段性成果。 881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 (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 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 1、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其教养水平可以用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定制。 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为之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这种定额在当时苏联统一颁发的《学校章程》中作了具体规定。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9232620.html,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史淑婷 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8期 【摘要】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强制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具有其无法媲美的优势及作用,对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非常的适用。本文就情景教学法的内涵、作用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阐述,并指出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具体应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学生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去死记硬背的话学起来比较费力。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最终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利用生活情景再现、实物演示、问题语言描述、趣味游戏形式的加入、音乐歌曲的渲染、多媒体的动画展示等方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最终让学生爱上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相比,情景教学法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及作用。情景教学法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及视听效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枯燥的英语语法及词汇句型的记忆变得更加容易。情景教学法可以创建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情景之中,面对的不再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了活跃在眼前的画面与场景。初中英语的学习如果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就会产生亲切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会再晦涩难懂,而是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对于英语新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和运用就会更加地准确恰当,记忆印象变得深刻。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导入时的应用 每节课的课堂导入都是很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组成环节部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中去,在一个被音乐渲染的教学环境中开始整节课的知识学习。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Homelessnes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一首经典英文歌曲《Home》来进行课堂导入,经典的歌曲曲调,凄美的歌词“Another summer day has come and gone away,but I wanna go home,……”这首曲子简单易学,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着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着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 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生平和著作 尤·康·巴班斯基(юрийконстаитииович вабаиский,1927-1987)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曾任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罗斯托夫州基辅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毕业于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1955年和1974年先后获得了教育科学副博士和博士学位。在师范学院工作的二十多年中,他担任过教师、团委书记、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和副院长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组织能力,并开始萌发了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 1975年,巴班斯基调往莫斯科工作,担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直属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不久还担任了教育科学院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研究所书记。1981年起就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并且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下属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审会议主席。巴班斯基虽然担任了较高的教育领导职务,但仍然保持了平易近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前苏联教师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于巴班斯基杰出的组织工作和学术研究成果,他获得了前苏联教育科学界的最高奖励乌申斯基奖章和克鲁普斯卡娅奖章,并获得了政府颁布的劳动红旗勋章和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巴班斯基一生孜孜不倦地工作,写出了四百多部(篇)著作,涉及教育科学的众多领域,有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中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成果占了最大的比重。1977年出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棗一般教学论方面》是全面论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奠基性著作。此后的10年中,巴班斯基又继续联系实际改进和充实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写作了《怎样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1978)、《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棗方法论原理》(1982)、《提高教育学研究的效率问题》(1982)、《教育学》(1983)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最优化的论文。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来源和依据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思想依据。 首先,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虽然为各国培养了一批尖子人才,但是大多数学校却因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过重而走向反面。前苏联60年代后期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1976年苏共25大要求进一步认真改善普通教育系统的状况,特别强调用综合的观点对待教育,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又能在蜂拥而来的科学和政治情报的洪流中辨别方向。在这之前,前苏联各地已开展不少教育实验研究,此后的教育改革实验更蓬勃发展起来。但众多实验也引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其六项实施方法是:①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②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③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⑤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⑥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由此可见,教学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知识分享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情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上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谐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意识到教学必然要改变形式、丰富设计。为追寻新理念,教师倾心打造情境,精心链接场景。为此,我们很有必要考察、倾注情境,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审视情境,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一. 情境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育 思想 ----04化普朱益周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杰出代表 ---巴班斯基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 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 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 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 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 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 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 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 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浅谈英语情境教学法

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景来学习和使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如何,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应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创设情景境的教学策略: 第一、运用游戏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人类从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程,是极自然的事,游戏注重过程的体验,在赋予儿童娱乐体验的同时,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生活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在笑声中更有效地学习,更快地吸收知识,它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备受学生欢迎。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能使学生达到乐、学、练的结合及思维与想像的发挥。在适宜的情境中,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多种能力,启发思维和想像力,对培养情感与个性都有很大的作用。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苏]巴班斯基 一、内容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代表作。本书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在实验学校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六章,以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线索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阐述。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二、阅读指南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

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六七十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创造必要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以上八个方法构成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完整的方法体系。只有综合运用整个方法体系,才可认为是真正实施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巴班斯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论出发,使发展性教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中占据恰当的位置,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出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因此,尽管这一理论体系存在着优选步骤繁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缺点,但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一、引言 情景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所说的:“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马林诺斯基1980. 2 . 页)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景,又不能脱离情景。汉语中的“伯母、舅母、姨母、姑母”在英语中只用一个词“ aunt ”来表达,汉语中一个“开”字,英语则要用多个词来表达,如:开门open the door ,开车drive the car ,开机器run the machine,开会have a meeting ,开收音机turn on the radio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词语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上下文情景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新的英语课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学英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其能力体现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能力。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大部分中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中学英语属于初级英语言教学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呢?根据调查和实施,开展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

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运用情景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难以理解。而现初中生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 第116 页第三段.) 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交际化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本文介绍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以此为依据说明了在初中英语课堂运用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多种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乐的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什么是情景教学法?这是二战后欧洲出现的一种视听法。所谓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Method) 也叫视听法( the Audio-visual Method ),就是指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莫宝庆. 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第89 页第一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强制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具有其无法媲美的优势及作用,对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非常的适用。本文就情景教学法的内涵、作用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阐述,并指出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标签: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具体应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学生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去死记硬背的话学起来比较费力。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最终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利用生活情景再现、实物演示、问题语言描述、趣味游戏形式的加入、音乐歌曲的渲染、多媒体的动画展示等方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最终让学生爱上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相比,情景教学法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及作用。情景教学法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及视听效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枯燥的英语语法及词汇句型的记忆变得更加容易。情景教学法可以创建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情景之中,面对的不再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了活跃在眼前的画面与场景。初中英语的学习如果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就会产生亲切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会再晦澀难懂,而是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对于英语新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和运用就会更加地准确恰当,记忆印象变得深刻。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导入时的应用 每节课的课堂导入都是很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组成环节部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中去,在一个被音乐渲染的教学环境中开始整节课的知识学习。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Homelessnes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一首经典英文歌曲《Home》来进行课堂导入,经典的歌曲曲调,凄美的歌词“Another summer day has come and gone away,but I wanna go home,……”这首曲子简单易学,把无家可归在外流浪的人的心情通过歌词唱得淋漓尽致,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本教材的内容。教师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