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辨析

成语误用辨析
成语误用辨析

成语误用辨析

教学目标:1、积累更多的成语,丰富自己的词库

2、能正确地运用成语

教学重点:

1、准确区分近义成语

2、掌握成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辨明词义,准确而生动地运用成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成语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明确误用成语的类型对我们做正确题意义重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二、成语误用的类型

(一)不明词义

(二)重复,造成赘余

(三)不明感情色彩

(四)不明近义成语的区别

(五)不明使用范围,切忌张冠李戴

(六)不明谦敬

三、举例分析

(一)不明词义

1、我们一定要除掉那种目无全牛的观念,树立全局意识。

2、胡长清大搞钱权交易贪污受贿,量后受到法律的严惩,他的人格可谓不名一文。

3、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分析:

1、目无全牛:①误:只看到局部;②正:技艺达到纯熟的境界

2、不名一文:①误:不值一文钱;②正:不拥有一文钱,形容很贫穷

3、惨淡经营:①误:“惨淡”与“红火”矛盾;②相当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

此外,掌握下列成语的含义: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二)重复,造成赘余

1、对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2、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致使人民生灵涂炭。

3、你就别再难为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了。分析:

1、“芸芸众生”指众多的平常人,与“普通”语义重复。

2、“生灵涂炭”指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指百姓,人民,与“人民”重复。

3、“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苦衷”重复。

此外,应注意下列错误的现象

(过分)的溢美之词

(众多)莘莘学子

(担子)任重而道远

(眼睛)望眼欲穿

(浑身)遍体鳞伤

(让人)贻笑大方

(三)不明感情色彩

1、陕西的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开秋。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分析:

1、“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贬义词

2、“无所不为”意思是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贬义词。

3、“趋之若鹜”是凑热闹之意,也是贬义词。

此外:有一些词含有两种色彩

例名: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分析:

想入非非:①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②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

(四)不明近义成语的区别

1、离期末考试只一周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复习功课,而王强对考试不以为然,照样玩乐。

2、诗歌和音乐是休戚相关的。

分析:

1、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正确,应换“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放在心上。

2、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连,换用“息息相关”。

四、布置作业

区分下列几组近义成语

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

功亏一篑与功败垂成

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

别具一格与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与匠心独运

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同日而语与相提并论

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总结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总结 一、常见成语误用辨析 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不能理解为“告别家乡,重新安居”。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能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不能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不能在其前面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不能用作动词。 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味)。易和“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不能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能理解为“目光轻蔑地看”“尊敬”。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曾经”“不知何时”。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能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处心积虑:贬义词,千方百计地盘算。易和“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进入”。 13.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能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15.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长辈殷切地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不能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不能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1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非自然)。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与“巧夺天工”同义。 1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不能用来形容人。与此类似的还有“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2020高考语文成语专题近义成语辨析

第 2 讲近义成语辨析——掌控六大区分角度辨析正误只是成语使用的基本要求。有时在同一个语境中,使用几个成语似乎都合适,这是因为一些成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相近或者近乎相同造成了成语近义的特点。要在一组近义成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这就须辨析。从辨析中选择最恰当的成语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较高要求。 (2018 ·全国卷Ⅲ 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 )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________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 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 助航设 施”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____________ 的故事出现。 A .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 . 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 . 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 . 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波澜壮阔”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此处写迁徙的场面有“雄壮”之意,故选“波澜壮阔”。“随遇而安”: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 随波逐流”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语境中没有“跟着别人、随着 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宵衣旰食”多用于勤于政务的人,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故选“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潮流”的意思,故选“随遇而安宵衣旰食”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 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 戈;(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第二类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 "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 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 "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 "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褒贬误用成语

一、易褒义误用贬义得成语: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9.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地经营。 1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易贬义误用褒义的成语: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辨析八种成语误用情况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纲再现: 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得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常见得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从八个角度辨析成语误用 1、弄清语境,切忌望文生义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得士气、振奋得精神、最佳得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分析:指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摇旗与击鼓就是古代进军得号令)。也作“重振旗鼓”。 ②赵老师学得就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她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得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分析: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正:公正,不就是语境中“该领域”得意思. ③就对后世得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与《聊斋志异》就是可以并行不悖得。 分析:指同时实行而互相不违背、不冲突。此处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④舞台上得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得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得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分析: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⑤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得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分析:壑:深谷,深沟。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得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凡将祸害嫁于邻居或她人身上,皆可用此语形容。此处误认为机构之间有鸿沟,望文生义。 【即学即练】 ①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分析: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往别处。例句被误解为:喜欢与重视迁移. ②她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分析: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例句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③老王与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得事,消除了她们多年得隔阂,两人与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分析:白头,指白发,形容长。新,指初认识。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

2011高考语文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复习

2011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一些。 2.【爱憎(zēnɡ)分明泾(jīnɡ)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3.【安分(fèn)守己循(xún)规蹈矩(jǔ)】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4.【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5.【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的步骤和规矩。部,门类;序,次序。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6.【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比“含沙射影”重;后者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7.【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8.【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9.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样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10.【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后者偏重力量相等。 11.【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12.【包办代替越俎(zǔ)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13.【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规矩办事。 14.【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前二者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15.【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6.【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17.【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18.【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异:前者偏重在对人有礼貌;后二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人的气质。 19.【病入膏肓(ɡāo huānɡ)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异: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20.【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及分类

2016年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 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 (1)褒贬颠倒 褒义词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贬义词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

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 hè)/烜赫(xuǎn 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

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

初中:语文词性辨析 (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 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注: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1.形近、音近:有些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与之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却表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其他还有“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注意区分其含义。 2.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二)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其特定的出处,或出于古代诗文,或出于寓言故事,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我们对成语意思不仔细辨析,不能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含义,只拘泥于其字面含义,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三)语义重复 成语本身含有一定的意义,若不注意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有可能就会造成成语含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三种在考试中需要注意的语义重复情形: 1.倘若题干中已经出现了带有比喻性的成分,如“像”“如”等,一般就不再用选择带有比喻词成分的比喻性成语。 2.某些成语不能与“令人”、“让人”搭配使用,因为其本身已经含有了“令人……”、“让人……”的意思,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等。 3.有些成语中的某个语素已经包含了句子某方面的意思。 (四)逻辑脱节 使用成语应切合题干中论述的话题,如果在使用中背离了论述话题,就会造成语义逻辑上的脱节。 (五)搭配不当。 (六)对象误用 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范围及对象缺乏了解,就极易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成语的特定适用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1.只能用于形容个体或群体。如“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芸芸众生”指很多人。 2.专用于特定的人物关系之间。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幼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指夫妻;“萍水相逢”用来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来形容老朋友相遇;“不期而遇”则表示认识的人意外地相遇。 3.适用的于某个类。如“洗心革面”的适用对象是人而不能是物;“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而不能形容风景;“汗牛充栋”形容的对象是书籍而不是人;“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别出机杼”是指作品的出色、创新。 (七)感情色彩颠倒 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成语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很多成语都有褒贬之分,从而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倾向,与褒贬相对应的则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若句子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便可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快速排除干扰项。 (八)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比如有些成语不能单独使用,有些则能单独使用;有些成语不能用于否定句,有些则只能用于否定句;有些成语能用于被动语态,有些则不能用于被动语态等。 (九)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只能用于自称,比如谦词;有些成语用于称呼对方,而不能称呼自己,比如敬词。这些成语如果不分场合随便使用,就容易犯谦敬错位的错误,从而影响句子整体语境的协调。如:“蓬荜生辉”是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虚怀若谷”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成语使用错误常见类型资料讲解

七上成语运用 一、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例题: 1、有的同学学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解析】“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家家户户都在屋内,巷子里空了。 对策二: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宽敞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解析】“济济一堂”特指人才。(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备注」: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褒贬误用成语大汇总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褒贬误用成语大汇总 常见的 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连词误用辨析

1.中文:他既不说英语也不说法语。 (误)He neither speaks English nor French. (正)He speaks neither English nor French.(either…or,not only…but also等对等相关连词所连接的部份应是相同词性或起相同作用。) 2.中文:由于今天感觉不适,我决定待在家里。 (误)For I did not feel well today, decided to stay at home. (正)I decided to stay at home for I did not feel well today.(对等连词for连接两个对等的句子时不可放在句首。) 3.中文:不是你错了就是我错了。 (误)Either you or I are wrong. (正)Either you or I am wrong.(在含有either…or的句子中,谓语动词的数由较近的主语决定。) 4.中文:虽然他很富有,但他并不快乐。 (误)Although he is very rich, but he is not happy. (正)Although he is very rich, he is not happy.(though或although放在字句首时,本身就具有虽然…但是的意思,不可和but连用。) 5.中文:我从来没有去过伦敦和巴黎。 (误)I have never been to London and Paris. (正)I have never been to London or Paris.(在否定句中,对等连词一般不用and,而用or。) 6.中文:他向我道歉我才跟他说话。 (误)I shall speak to him until he apologizes. (正)I shan't speak to him until he apologizes.(not…until表示到…时候才,在此句中speak的动作要等到他道歉时才发生。) 7.中文:因为我想学英语,所以我买了一本字典。 (误)Because I wanted to learn English, so I bought a dictionary. (正)Because I wanted to learn English, I bought a dictionary.(because本身就具有因为…所以的意思,不可再和so连用。)

高考语文全国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全国卷成语辨析 1.(00-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2.(01-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02-1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 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4.(03-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成语应用(成语误用辨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二、成语应用 看成语的使用范围 不同凡响: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出神入化:只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 颠扑不破:多指理论。 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 雕虫小技:多指微不足道的文字技巧。 罚不当罪:多指处罚过重。 覆水难收:多用于夫妻离异。 甘之如饴: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含饴弄孙:形容老年人悠闲的家庭乐趣。 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快。 回心转意: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想法,多指放弃嫌怨,恢复感情。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善男信女:指信仰佛教的人。 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罄竹难书: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料。 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煮鹤焚琴: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做杀风景的事。 相濡以沫: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多用来表示不足为奇。 当仁不让:泛指做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狗尾续貂:本讽刺封官太滥,现多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 姑妄言之: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侯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退避三舍:让步,不与人相争。 看成语的感情色彩 常见褒义成语举例: 雨后春笋蔚然成风蔚为大观德高望重虚怀若谷神采奕奕 宽宏大量如坐春风克己奉公知书达礼鞠躬尽瘁敢作敢为 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力挽狂澜视死如归兢兢业业忠贞不渝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word版)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word版)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例句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 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高三语文课标一轮练习:3.1.1+从八个角度辨析成语误用+Word含解析.docx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从八个角度辨析成语误用 预习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8年1月23日至2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第48届年会上,中国众望所归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再度提升。 ②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方希望日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日中关系的发展 切实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 ③每到换季时节,气温反复不定,免疫能力较差的小孩子就容易生病,头疼、咳嗽、发烧等会接踵而至 ....,让父母防不胜防。 ④2018新年伊始,《芝麻服务协议》被爆出默认勾选同意项而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对此,其管理公司很快做出回应,承认错误。 ⑤英媒称,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中心,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企业钱可通神 ....,顶尖科技人才的薪水与硅谷开出的薪水相差无几。 ⑥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这一场扣人心弦 ....的生命接力赛终于以战胜死神的方式落下帷幕。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导学号37740258?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 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令人震惊。 ②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 ....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 众的认知,我们应坚决抵制。 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 ....。宽阔的操场上,1 200多名高三学生,在 国旗下宣誓,给自己加油。 ④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 的不情之请 ....,也要敢于说“不”! ⑤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 ....的诗和远方吧。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 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⑥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争辩不已,而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刘集,却一反常 态,不赞一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