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试验

破坏性试验
破坏性试验

个人从事药物质量研究分析好几年了,关于药物破坏性试验坛子有很多讨论现在只想说说个人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理解,抛砖引玉,希望高手多多指教

一有没有标准指导原则参考,放在质量研究的哪部分问题

二是如何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三是破坏性试验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完成

谈强制降解试验

正文审评四部黄晓龙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强制降解试验的定义、目的与常规的考察项目及试验条件,为规范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强制降解试验目的考察项目试验条件

强制降解试验是指将原料药或制剂置于比较剧烈的试验条件下,考察其稳定性的一系列试验。一般而言,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考察药品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该药品内在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例如,通过高温降解试验,可以了解所考察的药品在高温条件下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大致在何种条件下不稳定,该药品又是通过何种降解途径得到何种降解产物。其二,这些试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的专属性进行验证。

对于创新药,由于对其各方面的性质均不够了解,因此,通过设计比较完整的强制降解试验,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其稳定特性,从而为制剂处方、工艺的设计,以及产品储存条件的确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所以对于创新药而言,通过强制降解试验来了解药物的稳定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仿制药而言,如果已有充分的文献资料对该药物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则没有必要再通过强制降解试验来重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此时,强制降解试验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验证降解产物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并且,由于国内在进行有关物质研究时,一般不对各有关物质进行定性研究,也无相应的杂质对照品,所以在对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时,很难用杂质对照品对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等进行验证。故作为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一种补充,国内在制定相关指导原则时,要求对原料药及制剂进行必要的强制降解试验,以考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经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均未对强制降解试验的具体项目与试验条件作明确的规定。国内的部分研发单位在进行该项研究时,由于未充分理解该项试验的目的,所做的研究根本达不到强制降解试验的要求。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本人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了强制降解试验的常规项目与部分试验条件,供大家参考。

根据强制降解试验的目的,该项试验一般应考察药品在酸、碱、高温、强光、氧化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对固体状态的原料药而言,一般还需分别考察该原料药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另外,为全面了解该药品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还可根据情况进行以上因素综合存在时的强制降解试验,例如,可以考察样品溶液分别在中性、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高温或强光的稳定性等。

在设计各项目的具体试验条件时,应结合该药的剂型、工艺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只要达到了强制降解试验的目的,所选的试验条件就是合理的。由于各药品的化学结构、剂型、工艺条件等各有不同,很难提出一个统一的试验条件,下面所介绍的各降解试验的条件仅供大家在研究中参考:

1.酸降解试验

一般选择0.1N的盐酸,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酸液的浓度、考察的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2.碱降解试验

一般选择0.1N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碱液的浓度、考察的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3.高温降解试验

可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具体的考察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例如,可分别在60、80℃考察30天,或在130℃考察8小时。

4.光降解试验

可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具体的光强度与考察时间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例如,可按照ICH的Q1B指导原则进行2个循环的考察:先经一百二十万勒克斯(Lx)×小时的冷白荧光灯照射,再经200瓦小时/平方米的紫外荧光灯照射。

5.氧化降解试验

主要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氧化剂可采用饱和的氧气或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在以上试验结束后,应根据试验的目的与结果,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药品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特性、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是否可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等。

●ICH Q2上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也不可能要求得很详细,药物降解千差万别,只能多试验,

看到不少公司将这部分放在稳定性试验里,个人认为还是放在方法验证专属性里为好。

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推荐很不错的一本书,网上可以找得到的:

Pharmaceutical Stress Testing

二,三,怎么做,涉及到设计问题,一般强酸,强碱,氧化,高温,高湿,强光,浓度或强度根据药物性质来定,个人所做实验一般降解5%-10%,对于某些性质很稳定的药物,几个条件中至少要有一个药物能降解即可。这些条件要准确记录下来,要能重现。每个条件都要用DAD,PAD扫描看纯度。

●求助破坏性试验的具体实施

新药或仿制药申报时其中质量研究部分下专属性试验里的破坏试验该如何实施,比如:

1.强碱破坏试验,用多少浓度,加多少量,加完后需要加热破坏还是常温震摇?

2.破坏试验是将供试品预先加热还是配成供试品溶液再加热?

3.破坏试验是在多大的光强度照射下进行?

4.双氧水破坏用多大量,破坏后怎么取出双氧水?

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具体浓度和量,视降解程度而定,对于采用HPLC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10%左右;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

1.对于原料药一般直接进行,有时可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

3.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

4.氧化降解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也是视降解程度而定。

首先你应该明确破坏性试验的目的:一是通过考察药品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该药品内在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其二,这些试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的专属性进行验证。

既然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出现杂质的来源,并证明分析方法专属性强,杂质与主峰分离度良好。因此对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的浓度及时间、取样方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品种具体模索,初步试验了解样品对影响的因素,酸、碱、氧化等条件基本稳定情况后,进一步调整破坏试验条件,只要,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即可。

实验一般的浓度范围为:

强酸:0.1~1.0mol/LHCL溶液或视情况调节

强碱:0.1~1.0mol/LNaOH溶液或视情况调节

强氧化剂:30%的H2O2或视情况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

但在研究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

1、破坏条件太剧烈,主药峰太低,提供的色谱图主峰与降解物或降解物间分离不好,甚至主峰消失,失去破坏性试验意义。一般样品含量控制在85%—90%范围(归一化法)主成份含量占绝大部分,已产生一定量的降解产物与样品长期放置的降解情况较接近,此情况下,破坏性试验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像楼主所说的碱破坏主药基本没有的结果是不能采用的。

2、在进行酸、碱、强氧化破坏试验时,每个试验最好都要做相应的空白破坏溶剂的试验作为辅助。

看了3楼推荐的文章,很有收益。根据以前接触到的ICH等相关规定,补充两点意见,供参考:1.强制破坏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有关物质检测系统的性能;而对考察药品的稳定特性、降解途径、降解产物的试验则是通过确证试验--即中国药典稳定性试验中的因素试验完成的。

2.试验条件一般由实验者设计,包括试剂浓度、试验温度、温度选择,试样以固体还是液体状态进行等等,掌握的尺度在于破坏程度控制在少部份破坏(常以5%左右为宜)。也有推荐的条件,与上面所见文章所述相仿。

3.特别提示,有些试样本身很稳定,在推荐条件下甚至远远超过推荐条件下仍然稳定。此时可以据实报告,而对检测系统的验证应该依靠其他方法,比如对粗品、中间体的检查,样品中加入已知杂质进行的检查等等。

GMP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完整

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使能在产品有效期内监控已上市药品的质量,以发现药品与生产相关的稳定性问题,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的各项要求。 2.范围 已获准上市的市售包装药品。 3.责任 QC部负责执行本规程。 4.内容 4.1 由够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稳定性计划,报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2 由授权人担任稳定性试验的全面工作。 4.3稳定性分类 4.3.1影响因素试验 4.3.2加速试验 4.3.3长期试验 考察产品分为以下四类: A类:新产品头3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直至转正后。 B类: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改进、设备变更、改变内包装形 式、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变更的头三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 C类:生产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会影响质量稳定性的产品,如返工、或 有回收操作的批次,该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 D类:除上述A、B、C类之外的产品,长期生产的产品每年选择至少1批产品 做长期稳定性考察,除当年未生产 4.4考察原则 4.4.1 正常批量生产的最初一批产品应当列入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以进一步确认有效 期。 4.4.2 正常情况下,每一品种的每一规格、每一内包装形式的药品每年考察一个批次。 4.4.3 特殊情况下,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以及重新加工、返工或回 收的批次应列入稳定性考察,并增加考察批次,一般应不少于三批。 4.6制定稳定性计划 4.6.1质量保证部QA人员于每年年初依据本年度的生产计划制订年度稳定性试验计划, 确定本年度将进行的和可能要增加进入稳定性试验程序的品种,并于每年年终

FDA关于破坏实验的一些最新看法和要求(中文版本)

FDA关于ANDA强制降解试验的观点: 强制降解试验为方法学验证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国外对强制降解试验的要求,根据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第36卷5期中“FDAPerspectives: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s of Forced DegradationStudies in ANDA Submissions”一文(发布时间为2012年5月2日,作者为Ragine Maheswaran),对FDA关于强制降解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翻译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制降解试验简介 强制降解试验也称破坏性试验,其试验目的明确。强制降解试验可预测原料药的稳定性或影响制剂的纯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因素。 了解不同破坏条件下药物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是非常必要的。强制降解试验可以为分析方法的建立、说明书的制定和处方设计的确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样品破坏的程度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产品的剂型。 ICHQ1B为光稳定性试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在ICH稳定性指导原则和验证指南中,没有可以参考的关于其他降解条件的建议,对于氧化和水解降解研究也仅有有限的信息。 原料药与辅料分析方面的药物专著可以为不同原料药的各降解条件提供参考。 二、仿制药强制降解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仿制药申请时提供的强制降解试验研究数据不完整是申报的一大缺陷。美国仿制药申报常见缺陷解读(CMC部分)已经出版,常见的一些例子说明,强制降解试验的缺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药在各破坏条件下均不产生降解。请重复破坏试验以获得足够的降解产物,若没有产生降解,请提供依据。

破坏条件过于剧烈,导致大部分药物均被降解。请用温和的破坏条件或减少样品暴露时间以产生相关的降解产物。 请注意即使你已经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破坏的样品进行了检测,为了验证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具有稳定性指示功能,破坏的样品也应用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测定。 请提供所做的验证试验数据,以证明用以检测未破坏样品和破坏样品的方法能够检测出所有的降解杂质。 请对破坏样品中已知和未知的降解产物进行列表总结。 请确定检测软件对峰纯度检测的峰高要求。 请说明破坏样品质量不守衡的理由。 请鉴别原料药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降解产物。 光稳定性研究表明药品对光敏感,请解释这一点是如何在分析方法,生产工艺以及药品运输过程反映出来的。 在仿制药申请中,尽量减少以上缺陷,通常会建议在申请过程中报告强制降解试验的相关信息。强制降解试验获取的信息能够为开发稳定性指示分析方法、生产工艺,产品运输和储存条件的确定提供依据。 三、如何进行强制降解试验 1、降解条件 典型的强制降解主要包括四种机制:高温、水解、氧化和光降解。

稳定性试验办法

附件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试行) 一、基本原则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是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设计试验获得产品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随时间 稳定性研究用样品应在满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及商业化生产条件下生产,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应与注册申请材料一致,包装材料和产品包装规格应与拟上市产品一致。 影响因素试验、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等采用一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采用三批样品进行。 (二)考察时间点和考察时间

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产品质量在确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研究中一般需要设置多个时间点考察产品的质量变化。考察时间点应基于对产品性质的认识、稳定性趋势评价的要求而设置。加速试验考察时间为产品保质期的四分之一,且不得少于3个月。长期试验总体考察时间应涵盖所预期的保质期,中间取样点的设置应当考虑产品的稳定性特点和产品形态特点。对某些环境因素敏感的产品,应适当增加考 3.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考察项目原则上应当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规定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检验方法而未采用的,或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检验方法而由申请人自行提供检验方法的,应当提供检验方法来源和(或)方法学验证资料。检验方法应当具有专属性并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相关要求。

四、试验方法 (一)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在高于长期贮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考察产品的稳定性,为配方和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存条件产品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初步预测产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加速试验条件由申请人根据产品特性、包装材料等因素确定。 %。如在6 温度 %, 25℃±2℃ 长期试验是在拟定贮存条件下考察产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为确认贮存条件及保质期等提供依据。长期试验条件由申请人根据产品特性、包装材料等因素确定。 长期试验考察时间应与产品保质期一致,取样时间点为第一年每3个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末一次,第3年每年一次。 如保质期为24个月的产品,则应对0、3、6、9、12、18、24月样品进行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鹿邑县谷阳卫真项目区工程 专项试验计划与方案 河南基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谷阳卫真项目区施工Ⅱ标段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六月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鹿邑县谷阳卫真项目区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规范、技术规程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4—2012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本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二.工程概况 闫沟河是八里河支流,发源于鹿邑县穆店乡赵庄东北部,流经穆店乡、鸣鹿办事处、谷阳办事处,于谷阳和卫真交界处入八里河。流域面积为,河长。 本次闫沟河治理范围为牛楼(G311国道桥)(4+000)~入八里河口 (0+077),主要治理措施是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沿河(0+077~1+440)岸坡进行植物防护长:重建吴园桥、汤庄桥、钓鱼台桥3座桥梁。 八里河属涡河水系,是白沟河左岸支流,发源于鹿邑县玄武镇王庄西,流经玄武镇、穆店乡、鸣鹿办事处、谷阳办事处、观堂乡、王皮溜镇6个乡镇,于王皮溜镇王河滩村入白沟河。八里河在玄武镇、穆店乡、鸣鹿办事处段又称蒿须沟。全流域面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项目 材料检验试验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某某工程项目部编制.

某材料检验试验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检验试验管理 .................................... 3 四、检验试验计划 (5) 1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2015)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8)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9、其他现行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某小区,位于河北省某市某地,由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博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某市泰信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主要有地上住宅,地下一层车库组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设计使用年5丙建筑抗震设防分 抗震设防烈Ⅲ建筑场地类 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一抗震等 丙地基基础设计等 地面粗糙度类持力层土层类型及4-层作为持力基础落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地基承载力标准140KP建筑结构类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类型

稳定性试验规定

东莞百航仪器厂-国内先进稳定性试验设备生产厂家-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保质期试验箱 药品稳定性试验规定 每年底制定下年度原料和制剂成品稳定性试验书面计划,内容包括:规格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每批数量、考查项目、考查频次、时间等。经批准后执行,新开发的制剂品种在开发阶段应制定稳定性计划。 3 公司药品生产用原料稳定性试验可采用影响因素试验法: 3.1 将一批供试品除去包装以后,平放在平皿中,在以下条件下按规定贮存,检测重点考查项目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重点考查项目包括: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及根据药品性质选定的考查项目。 影响因素试验条件: 3.1.1 暴露在常温空气中; 3.1.2 高温试验,温度分别为60℃、40℃两个温度水平; 3.1.3 高湿试验,湿度分别为90%±5%、75%±5%两个湿度水平; 3.1.4 强光照射试验,照度为4500LX±500LX 4 制剂稳定性试验: 4.1 加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温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末取样检测各剂型规定的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片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硬胶囊剂的重点考查项目为: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水份。液体制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相对密度、含量、pH值、微生物限度检查。3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2年,6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3年。 4.2 长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规定保存条件下贮存,每年检测一次,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年的检验结果,以确定产品的贮存期或有效期。 5 严格按照批准的书面稳定性计划,做好试验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6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后处理,评定并作出结论。写出稳定性试验报告,所有资料归档保存。 留样观察管理制度 留样的环境及要求 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品种的贮存需用,设专用的留样观察室,分为常温区、阴凉区,留样室要求避光、干燥、通风、防虫鼠。 4.2 设专人负责留样样品管理工作,留样管理员应了解样品性质和贮存方法。 4.2.1 每天记录留样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双休日、节假日除外),如有偏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符合要求。 4.2.2 留样品种要登记,并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别排列整齐,每个柜内的品种、批号应有明确的标志,并易于识别,以便定期进行稳定性考察和用户投诉时查证。 4.2.3 按时观察一般留样并做好记录。 4.2.4 及时汇总重点留样检验结果,并做好留样观察记录。 4.2.5 凡在留样观察期间发现样品质量变化情况异常的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及时写出检验报告(一式四份:一份送质量部、一份送车间、一份送主管领导、一份留底),必要时请示总经理收回药品,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4.2.6 每年进行一次留样观察分析总结,分析留样中的质量问题,分送到分管领导及有关科

稳定性考察范本

一、目的: 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和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对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以监控在有效期内药品的质量;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的投产稳定性考察、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 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三、责任: 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 四、内容: 1.产品稳定性考察的一般规定 1.1产品稳定性考察分类 1.1.1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与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数据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1.1.2为监控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所进行的持续稳定性考察; 1.1.3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1.1.3.1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 1.1.3.2任何采用非常规工艺重新加工、返工、或有回收操作的批次; 1.1.3.3改变主要物料供应商时所作验证的批次。 1.2产品稳定性考察样品批次的规定 1.2.1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与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数据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这种情况的稳定性考察需要连续试制的三批样品; 1.2.2公司新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正常批量生产的最初三批产品 应列入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以进一步确认有效期。 1.2.3为监控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所进行的持续稳定性考察批次按产品不同规格每年考察一批, 除当年没有生产外。所考察批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 1.2.4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批次;

试验计划方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STATECONSTRUCTIONENGRG.CORP. 9号学生集体宿舍等6项(南区学生 宿舍二期) 施工试验方案 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1、主要编制依据 (2) 2、参考资料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现场试验设备配置 (3) 四、材料的见证取样与送检 (3) 1、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3) 2、本工程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项目 (3) 3、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数量规定 (4) 五、试验项目及见证检测试验室的确定 (4) 六、有见证取样和送检人员的确定 (4) 七、试验人员配备 (4) 八、结构施工部分试验 (4) 1、钢筋 (4) 2、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 (6) 3、混凝土 (8) 4、防水材料 (14) 5、建筑节能保温 (15) 6、脚手架钢管、扣件进场复试 (15) 7、水电暖通物资复试检测及计划 (15) 九、装饰装修部分试验 (16) 1、装饰装修物资内容 (16) 十、室内环境检测(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325-2001) (19) 1、原材试验 (19) 十一、建立试验管理台帐 (19) 十二、试验质量保证措施 (19) 十三、试验资料管理 (20)

一、编制依据 1、主要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地下工程防水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9)、《北京市抗震局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标准)审查意见书》; (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1)、《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 (12)、《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 (13)、北京市施工设计图纸; (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15)、北京市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 2、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常用材料试验手册》; 二、工程概况 ①功能:学生用宿舍以及附属用房 ②项目组成:由4栋单体建筑及2处人防出入口共6项组成。 ③建筑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9号学生集体宿舍楼、10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学生集体宿舍及公共配套服务楼(综合楼)、11号学生集体宿舍楼。9~11号楼平面呈矩形,且地上外观尺寸一致,综合楼平面呈U形。 9、11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地下室独立设置,10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学生集体宿舍及公共配套服务楼地下室连通为一个整体,并设有人防工程。

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前些日子,我在回复一个坛友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相关问题时作了简单的答复,现重新整理了一下,单独作为一个主题发表,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MSA手册(第三版)中,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作为复杂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只在第四章中作了简单的介绍,而没有像简单测量系统分析一样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因此,当我们进行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时往往无所适从。 根据手册的要求,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一般要做稳定性分析和变异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可分为S3和S4两种情况。S3是从稳定过程中的大量样本,S4是分割样本(一般),每次采用单一样本。变异性分析可分为V3和V4两种情况。V3是分割样本(m=2),V4是分割样本(一般)。大家可以根据取样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下面,我结合大家用得较多的拉力试验机测量系统分析对从稳定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的S3分析法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分析方案: 根据拉力试验机的特点,一般是从稳定的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因此,对拉力试验机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一般只要采用S3分析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而不必做变异性分析。 考虑到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检测时对样本的破坏性,一般要化费较高的成本,故推荐用需要较少样本的单值移动极差图进行分析。 二、取样问题: 从稳定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时,要求过程是受控的,而要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问题在于,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必须要由可靠的测量系统来保证,这也正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所在。这就产生了循环论证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其实,MSA手册(第三版)中对此也作了解释。 先看看手册147页中的这段话:“通过对n≥30个零件的能力研究,以确定总变差(这种初步研究也应该被用来验证样本的一致性,即所有零件(样本)来自单边形式的分布)”。也就是说,在进行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时候,我们先假定测量系统是可靠的(或者使用原有的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测量系统),并对过程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经过对过程能力的初步研究,如果过程是稳定的,也就可以进行取样做测量系统的分析了。当然,已经证明是稳定的过程可以不再对过程能力进行初步的研究。 为保证样本的一致性要求,取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整个取样过程最好是一次性完成; 2.保证所有样件来自同一个操作者、同一时间段、同一环境、同一原材料、同一生产设备连续生产的产品; 3.可以根据经验或用其他检测手段先剔除异常产品; 4.妥善保存样本,保证在预定的分析周期内被测特性不发生改变(如有发生改变的样本必须剔除); 5.一般需保证有25至30个的有效样本。 另外,手册中提到:“因为这些零件(样本)不会变化(一个隔离样本),任何不稳定性迹象将归因于该测量系统的变化”。即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是把所有的样本作为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能来考虑的(这与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中的稳定性分析采用单一的样本相类似)。因此,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不从实际生产的产品中去取样,而是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制作一批与实际产品性能相同或相近的专用样本来替代进行分析(如我司对铝合金材料进行拉力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方案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方案 一、交工验收前工程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1 项目概况 (1)、主要技术指标 (2)、主要工程量 (3)、参建单位 2 项目委托及检测依据 2.1项目委托 委托单位: 委托文件: 2.2检测依据 (1)、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4】第3号令),2004;以下简称:“《验收办法》”; (2)、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2010,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3)、住建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008;以下简称“《城镇验收规范》”; (4)、住建部《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2008,;以下简称“《城市桥梁验收规范》”; (5)、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2004,以下简称“《验评标准》”; (6)、交通运输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2008; (7)、住建部:《城市桥梁设计荷载准则》(CJJ 77-98),1998; (8)、住建部:《城市桥梁设计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2007; (9)、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003; (10)、交工验收检测合同书;

(11)、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中有关设计变更的来往文件;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 3 主要检测内容 交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质量保证资料审查等。 3.1工程实体质量检测 依据《实施细则》的规定,项目交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主要抽查项目及抽检频率如表1所示。

破坏性试验

个人从事药物质量研究分析好几年了,关于药物破坏性试验坛子有很多讨论现在只想说说个人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理解,抛砖引玉,希望高手多多指教 一有没有标准指导原则参考,放在质量研究的哪部分问题 二是如何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三是破坏性试验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完成 谈强制降解试验 正文审评四部黄晓龙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强制降解试验的定义、目的与常规的考察项目及试验条件,为规范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强制降解试验目的考察项目试验条件 强制降解试验是指将原料药或制剂置于比较剧烈的试验条件下,考察其稳定性的一系列试验。一般而言,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考察药品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该药品内在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例如,通过高温降解试验,可以了解所考察的药品在高温条件下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大致在何种条件下不稳定,该药品又是通过何种降解途径得到何种降解产物。其二,这些试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的专属性进行验证。 对于创新药,由于对其各方面的性质均不够了解,因此,通过设计比较完整的强制降解试验,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其稳定特性,从而为制剂处方、工艺的设计,以及产品储存条件的确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所以对于创新药而言,通过强制降解试验来了解药物的稳定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仿制药而言,如果已有充分的文献资料对该药物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则没有必要再通过强制降解试验来重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此时,强制降解试验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验证降解产物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并且,由于国内在进行有关物质研究时,一般不对各有关物质进行定性研究,也无相应的杂质对照品,所以在对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时,很难用杂质对照品对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等进行验证。故作为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一种补充,国内在制定相关指导原则时,要求对原料药及制剂进行必要的强制降解试验,以考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经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均未对强制降解试验的具体项目与试验条件作明确的规定。国内的部分研发单位在进行该项研究时,由于未充分理解该项试验的目的,所做的研究根本达不到强制降解试验的要求。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本人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了强制降解试验的常规项目与部分试验条件,供大家参考。

XX项目测试调试验收方案

测试调试验收方案 编制单位:XXXXXXXXXXX 编制时间:XXXX-XX-XX

目录 第一章弱电系统的测试、调试、验收 (3) 1.1 设备安装、测试与调试 (3) 1.2 设备检验 (5) 1.3 系统初步验收 (6) 1.4 系统试运行和最终验收 (6)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7) 2.1 综合布线测试的标准 (7) 2.2 综合布线测试内容 (7) 2.3 综合布线测试仪器选择 (8) 2.4 测试报告 (9) 第三章安全防范系统的测试、调试 (10) 3.1 外观鉴定 (10) 3.2 性能测试 (10) 3.3 功能测试 (10) 3.3.1 电视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10) 3.3.2 门禁系统功能测试 (11) 3.3.5 防盗报警系统功能测试 (12) 3.4 其他测试 (12) 第四章楼宇自控系统的测试、调试 (14) 4.1 中央工作站的检测 (14) 4.2 子系统的检测 (15) 4.3 现场设备的检测 (17) 4.4 功能检测 (19) 第五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测试、调试 (22)

第一章弱电系统的测试、调试、验收 1.1 设备安装、测试与调试 系统的检验和测试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手段,也是系统验收前的必经步骤。 系统的测试和检验主要包括主要设备工厂检验、出厂前测试、设备运抵现场开箱检验和测试、安装验收检验、现场子系统测试、完工测试、试运行测试以及竣工验收测试等。测试检验内容包含:外观鉴定、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将对各个子系统的测试、调试作详细的阐述。我们给出了部分子系统的调试、测试应该遵循的规范、步骤和方法手段,所阐述的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本次项目中应用的各个子系统功能。 弱电系统一般安装、测试指标标准: A.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B.电缆桥架应有50%的余量; C.弱电系统的设备机柜安装标准: ◆机柜的安装要平稳、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检修; ◆各种接线端子的标志应齐全;

破坏性试验分析

破坏性试验的虚拟复现 作者:焦晓娟; 任天荣; 林楠; 张励; 杨积东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上海 文献来源:系统仿真学报发表时间:2006-12-30来源库:期刊 被引频次:0下载频次:31 摘要: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虚拟复现了某破坏性试验的全过程,得到了相关难于测量的关键设计参数数值,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零部件进行破坏原因复核,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断裂力学理论分析结论一致,进而确认了破坏性试验虚拟复现的正确性、有效性。 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电气可靠性研究 作者:朱志芳,林福昌,戴玲,赵正涛日期:2004 会议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会议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 关键词:可靠性破坏性检测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的应用 作者:牛付林日期:2004 会议名称: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录: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可靠性 电子元件可靠性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锡清日期:1998 会议名称: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会议录: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 关键词:可靠性增长破坏性物理分析 DPA是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素娟,田立平,周永宁,郑鹏洲日期:2001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录: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关键词:可靠性破坏性物理分析 DPA技术在军用瓷介电容器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蔡明通刊名: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4期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在评价元器件质量水平方面的作用 作者:牛付林,宋芳芳刊名:电子质量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4期 机载设备电子元器件应用DPA方法浅析 作者:孙锦阳刊名:军用标准化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5期

2015药典-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2015版药典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 一、概述 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申请(Variation Application)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和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长期试验则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拟定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为确认包装、贮藏条件及有效期/复检期提供数据支持。 对临用现配的制剂,或是多剂量包装开启后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制剂,还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配伍稳定性试验或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设计应围绕相应的试验目的进行。例如,影响因素试验的光照试验是要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的敏感性,通常应采用去除包装的样品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显示其过度

房建项目试验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七冶下坝安置房一期二标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 1.2七冶下坝安置房一期二标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图纸; 1.3《七冶下坝安置房一期二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国家和贵州省规范、标准、部规(表1-1) 表1-1

二、工程概况 本安置房工程为6栋地上住宅和连片地下室组成的高层住宅楼,由3栋-2(地下车库)+18+1层住宅(16#~18#楼、)、3栋-2(地下车库)+2(地上商场)+15+1层(19#~21#)组成,其中住宅楼建筑面积104539.77㎡,6车库及商场建筑面积约52442.98㎡,建筑物檐口高57.6m。 2.1本工程住宅建筑性质为高层住宅建筑,使用功能为住宅。住宅共876套,层高 3.0m。基础结构为人工挖孔灌注桩,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30.00m。 2.1工程结构简介(表2-1) 地下室结构概况表表2-1

2.2地下室各部位砼强度等级及抗渗概况(表2-2) 地下室砼强度等级及抗渗概况表表2-2 2.3地上结构概况(表2-3) 地上结构概况表表2-3 2.4工程建筑简介(表2-4)

2.5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种类(表2-6) 表2-6 I级钢6~12、Ⅲ级钢6~25 三、试验委托单的填写 本工程常规及见证试验委托试验室。 3.1基本要求 3.1.1试验资料应使用贵州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文件附件规定的试验报告。 3.1.2本工程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见证人确定后,及时向试验室备案。 3.2委托单的填写 贵安新区下坝安置房项目一期二标工程字样。

桩基工程破坏性检测方案1演示教学

桩基工程检测方案 (桩破坏性检测) 项目名称:××住宅小区 项目地点:天津市××区 检测单位:天津市××建筑技术有限公司(盖章) 日期: 2008 年 12 月 9 日

一、概况: ××住宅小区桩基检测工程,桩基采用CFG桩。拟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破坏性试验及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静载荷采用堆载法试验。 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1、试验目的:验证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并加载至破坏。 2、试验执行标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 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J256-2003)中有关规定执行。 3、垂直试验装置: 3.1 试验装置为压重平台反力法,即由压重平台提供反力通过钢梁及千斤顶 对试验工程桩进行竖向抗压荷载试验。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装置如图2-3-1所示。压力表精度级别为0.4级;千斤顶采用QW型200T油压千斤顶;位移计精度为0.01mm,量程0~50mm;基准梁为钢质;沉降测定平面距桩顶0.2米。试验装置见下图。 3.2 垂直试验荷载测量与位移观测: 垂直静载试验采用一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压力。用两块50mm位移计测读沉降,并计录结果。 施工后的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荷。 加载分级: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预估极限承载力值的1/10。第一级按两倍分级荷载加荷。

加载测读沉降时间:每级载荷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钟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 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 终止加荷条件: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内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 卸载方式:卸载进行分级卸荷,每级卸荷值量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三、动测检测方法及原理 1、试验目的:验证桩身完整性。 2、试验执行标准:低应变试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J256-2003)中有关规定执行 3、动测检测方法试验仪器采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RSM-PRT基桩动测仪。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锤击设备对桩顶施加一瞬态激振信号-弹性波,该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 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介质突变的界面时, 将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使弹性波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从桩顶接收到的沿桩身反射回来 的信号,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情况。该方 法的基本过程是用力棒敲击桩顶,给桩顶 一定的能量,使桩顶处产生向下传播的弹 性波;安装在桩顶处的传感器(加速度计 或速度计)将接收到的入射波、反射波记录到基桩检测仪上;通过分析检测仪上 图3-3-1 低应变工作简图

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

生物技术产品质量 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 (草案FDA,1995,8) 前言 本文作为ICH制定的“新药半成品和成品指南””(1993年10月27日)的补充件。总体来讲,该指南中所制定的原则适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然而,因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确有不同的特性,在预计的储存期间,用来证实生物技术/生物品稳定性的任何一种已确定的试验方案都应考虑这些特性。这些产品的活性成分是由典型的蛋白质和/或多肽组成,保持其分子构型并提高生物活性取决于非共价键和共价键强度。这些产品对周围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氧、光、离子含量,切应力等等特别敏感,为了确保其生物活性并避免降解,严格的储存条件是必要的。 稳定性评估可能是综合性分析方法学所必须的。对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是关键性稳定性研究的一个基本部分。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方法对于分子实体的分析和降解制品量的检出,也应是稳定性计划的一部分,无论是制品的纯度还是分子特性都允许利用这些方法学。 首先要关注的是: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申请者应拿出合适的支持其制品稳定性的数据,并应考虑到能影响制品效力、纯度和质量的诸多外部条件。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成品,支持一种被要求的储存期的主要数据,应以在长期、实际时间及实际条件下稳定性研究进行的。因此,要使一种制品成功地发展成为商品,那么其相应的长期稳定性方案的产生就成为关键。本文的目的是为那些关注稳定性研究模式的申请者提供指南,这些模式将被用来支持市场应用。不言而喻,在检查与评估过程中,对最初稳定性资料应不断的更新。 附件的范围 在此附件中,已采纳和解释的原则适用于:已充分定性的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和由其组成的制品以及从组织、体液、细胞培养物中分离的或以rDNA生物技术生产的制品。因此,此文件涉及如下制品稳定性资料的产生和提交: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血液血浆因子、生长激素和生长因子、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和由已充分鉴定的蛋白质、多肽制成的疫苗。另外,在以下章节所概括的原则也可适用于其他类制品,如:由有关行政当局评审后的常规疫苗。 此文件不涉及抗生素,变应原浸出物、肝素、维生素及全血。 命名法 此附件的基本名词请参照ICH三方协议指南“新药半成品和成品稳定性试验”(1993年10月27日)的词汇表。然而,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生产者所使用的传统命名法,并非总遵从以上在三方指南中所提到的命名法,所以为方便读者,传统名词则放在括号内加以说明。补充词汇表也含有对生物领域传统名词的解释。 批量的选择 原料药(drug substance)(半成品物质,bulk material) 半成品原料生产之后,到配成制剂和成为最终成品之前,此半成品原料应被储存,并应提交至少三批能代表产品生产规模的半成品原料生产和储存的稳定性资料。对于要求储存期超过六个月的半成品原料,所提交的资料至少是六个月的;对于储存期少于六个月的半成品原料,其最低限度的稳定性数据应依具体情况而定。向管理机构递交档案的同时,应提交在小规模条件下发酵和纯化的已定性半成品的中试规模批的资料,并保证将最初三批大规模生

项目测试方案模板

文件状态:[ ] 草稿[√]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 XX项目测试方案 方案编号: 版本号: 原作者: 建立日期: 说明:方案版本维护表,用于测试方案版本的维护,A:增加,M:修改

目录 1.概述 (3) 2.适用对象和范围 (3) 3.术语、名词定义 (3) 3.1.系统测试 (3) 3.2.功能测试 (3) 3.3.接口测试 (4) 3.4.压力测试 (4) 3.5.性能测试 (4) 3.6.安全测试 (4) 3.7.可靠性测试 (4) 4.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5) 4.1.测试参考文档 (5) 4.2.测试提交文档 (5) 5.测试资源 (5) 5.1.人力资源 (5) 5.2.测试环境 (6) 5.3.测试工具 (6) 6.确认测试 (7) 6.1.新增或修改内容验证 (7) 6.2.用户反馈问题确认 (7) 7.通过测试的标准 (7) 8.测试策略 (7) 8.1.功能测试 (7) 8.2.数据交换测试 (8) 8.3.用户界面测试 (8) 界面规范性测试 (8) 兼容性测试 (9) 8.4.性能测试 (9) 8.5.压力测试 (10) 8.6.容量测试 (10) 8.7.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1) 9.需求跟踪矩阵 (12)

1.概述 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相关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2.适用对象和范围 主要针对对象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 3.术语、名词定义 3.1.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规格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需求规格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它将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测试。 3.2. 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是基于系统需求规格,在不知道系统或组件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通常又将黑盒测试叫做:基于规格的测试、输入输出测试、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基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主要是验证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包括原定功能的检验、是否有冗余功能、遗漏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