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课件文档版

食品物性学课件文档版
食品物性学课件文档版

食品物性学

研究对象

食品(Foods)

初级产品(Primary or raw products): cereals, fruits, vegetables, meats, dairy, fishes etc.

半成品或成品(Semi-manufactured or manufactured foods): dough, noodles, breads, beverages, juices, jams, ice creams etc.

食品原料(Food ingredients)

脂类(Fats and oils)

蛋白类(Proteins)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thickeners, gelling agents, stabilisers, texture modifiers etc.

香味(Flavours)

调味品(Seasons)

研究目的

食品工业界(Food industry)

Maximum food safety and food quality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and improved food products desired by public consumers

食品学术界(Food academy)

Accumulate and advanc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n food physics and principles behind food processing and design

Better understanding food properties

研究内容

基本物理特征(Bas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Mass, density, size, shape, moisture content and water activity

分子物理特性(Molecular physics)Food macromolecules, basic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ructure, conformations, high order structures, and solution properties

力学性质(Mechanical propertie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exture tests

界面性质(Interfacial properties)Interfaci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mulsions, foams 热、光性质(Thermal properti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Basic thermodynamics, phase transition, thermal analysis, colours, colorimetry, food-light interaction

电、磁性质(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

参考文献

Food Physics; Ludger O. Figura, Arthur A. Teixeira, eds.; Springer; 2007

食品物性学; 李云飞, 殷涌光, 金万镐编著;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5

食品物性学; 李里特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第一章绪论

一、食品物性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食品物性学的定义:

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不仅包括对食品本身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而且包括食品物性对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的所谓感觉性质的研究

食品物性学在日本也称为“食品物理学”,与食品化学相对应。

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特性,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有关。

食品的物性影响食品的流动性、粘弹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与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食品物性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

①初级产品,如收获后的粮食谷物类;

②一次加工的食品材料,如各种食用油、糖、奶粉、蛋粉等;

③半成品和成品食品,如面团、面包、果汁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食品物性学涉及的领域虽然相当广泛,但主要以食品的物理学性质为基本内容,这些物理学性质有:食品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2、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的力学性质

食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的规律,以及其与感官评价的关系。

①食品的力学性质是感官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品种好坏的主要指标。

②食品的力学性质与食品的生化变化、变质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力学性质的测定可以把握食品以上品质的变化情况。

③食品的力学性质与食品的加工关系密切,许多操作都与力学性质相关,如混合、搅拌、压榨、过滤、分离、粉碎、膨化、喷雾等。

食品的热学性质

常见的热学性质指标和研究内容有:比热容、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

在一些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中,如杀菌、干燥、冷冻、熟化、烘烤等方面,热物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改善食品的风味方面,热物性也成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新领域。

食品的电学性质

主要是指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他的电磁物理特性。其研究领域主要分为:

1、食品品种状态的监控:食品的状态、成分的变化往往反映在电学特性的变化上,用电测传感器的方法把握食品的特性,尤其在食品的非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方面。

2、电磁物理加工:主要有静电场处理技术、电磁波加工技术、通电加热技术、电磁场水处理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等。

食品的光学性质

是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对感官反应的性质。其研究领域在以下方面:1、通过光学性质实现对食品成分的测定:成分的变化可以引起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衍射、辐射等性质的变化。测定简单、无破坏。

2、食品色泽的研究

二、食品物性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

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例如,在制面条或制面包工艺中,面筋形成的情况用观察或其他方法很难确定,而用测定其粘弹性的方法则可简便地了解面团面筋的网络形成程度。尤其是对生鲜食品的无损伤组织测定,利用振动、光反射、电磁感应等物性测定手段更是必要的。

4、为改善食品的风味、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以仪器测定的指标表现食品的风味特性,并以此为依据,保证和提高食品的嗜好性品质,成为当前食品开发技术的重要方面。

食品形态

固态、液态、气态,各种形态的物理性质不相同,食品加工特性与食品生化反应也不同。食品质构

质构在感官特性中的重要程度分三方面:

①关键因素:质构决定其质量,如肉品、薯片、爆米花、芹菜等

②重要因素:质构对质量影响较大:水果、某些蔬菜、奶酪、面制品等;

③次要因素:影响不大,如饮料、汤类;

三、食品物性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食品物性学最早起源于对食品粘弹性理论的研究。而粘弹性理论的发展是在胡克等人的弹性理论、牛顿等人建立的流体力学理论发展的。弹性理论、流体力学理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粘弹性理论是从20世纪初在欧美等国开始的。

食品物性学中发展最早的是食品力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力学的中心是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的基础是流体力学和粘弹性理论。美国化学家宾汉姆(Bingham)提出了流变学的概念,即“Rheology”,“流变”即流动的意思。

最早将流变学引入食品加工研究的是荷兰人Scott Blair,1953年写书《Foodstuffs their Plasticity, Fluidity and Consistency》,第一个定义了“texture”即为“质地”。

在农产品物料物性研究领域,1966年Mohsenin编著出版了《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nt and Animal Materials》,该书主要针对农产品物料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1968年日本东京召开了国际流变学会议

1969年荷兰创办了《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专业杂志,关于食品物性研究的论文大量发表,推进了食品物性学的发展。研究最多的植物组织(水果、蔬菜)的评价,其次是食品力学性质的测定中,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的比较和相关关系。

1973年,B. Muller编著出版了《Introduction to Food Rheology》,进一步推动了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和应用。

1975年至1995年间,日本化学学会组织了食品物性学年会研讨,出版了论文集共19集。

1980年Mohsenin又编著出版了《Thermal Properties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Materials》,主要论述农产品物料的热学测定、热传导的基本知识以及食品冷却、冷冻、干燥、热处理、呼吸和膨胀的有关知识。

1984年,J.Prentice编著出版了《Measurement in the Rheology of Foodstuffs》一书,阐述了食品流变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同时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食品流变性质的因素和机理。

1989年种谷真一编著了《食品的物理》一书,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各种状态的物料

在加工、烹饪发酵过程中物性变化的机理。

1989年,川端晶子编著了《食品物性学》,从食品的流变学性质和质地两个方面论述了食品胶体体系特征,以及凝胶状食品、凝脂状食品、细胞状食品、纤维状食品和多孔状食品的物理特性。

总之,20年来食品物性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属于逐步形成阶段,因为食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分散体系,今后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

表1 按力学特性对食品物料的分类

食品的力学基础

1、食品物质的凝胶性

1)胶体的概念:

一般的食品不仅含有固体,而且还有水、空气存在,属于分散系统或称为非均质分散系统,也称分散系。

所谓分散系统是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浮游悬浊的系统,以上所说的微粒子称为分散相,而属于气体、液体或固体的介质被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分散介质)。

胶体的概念:表示物质状态的名词。晶体和胶体表示物质分散度不同的两种状态。

例如,蛋清蛋白、酪蛋白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食盐和汤药慢的多,越是扩散速度慢的物质结晶越不容易,扩散越快的物质结晶越快。

结晶快的物质称做拟晶体(crystalloid),

结晶慢的物质称做胶体(colloid)。

2)胶体的种类:

气体为连续相的胶体:

气溶胶(airosol):气体为连续相的胶体(液体分散于气体介质中),例如云、雾、食品的微小液滴、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但食品中更多的颗粒分散在空气中成为粉末。

粉末食品既有分散漂浮在空气中的状态,也有沉积在一起的集合状态。食品工业中,沉积在一起的粉末较多,常有如下物理量:

外观比体积:单位质量粉末所充填的体积。

外观密度:包括粉末间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空隙率:一定体积的粉末中,孔隙所占体积的比率。

液体为连续相的胶体:

气泡(bubble):在液体中分散有许多气体的分散系统。当无数气泡分散在水中时,溶液呈白色,这是一种气体溶胶。

乳胶体(emulsion):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方为微小的液滴分散在另一方液体中的胶体。

乳胶体一般由水、油、乳化剂构成。

乳胶体中,当连续相为水,分散相为油时,称为水包油型(O/W型),如食品中生奶油、蛋黄酱属于O/W型;与之相反,成为油包水型,例如黄油、人造奶油等属于W/O型。

乳胶体经过一定的处理,即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使水油分离的情况下,O/W型也会转换为W/O型,相应地乳胶体的物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除了两相乳胶体,还有多相乳胶体。

乳胶体类型的判断是研究其物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常的判断法有:

稀释法:用连续相的溶剂稀释的办法。

导电法:水油导电性质差异很大,用电流计的两极插入乳胶体构成回路,导电则为O/W 型,不导电则为W/O型。

色素染色法:利用色素是否溶解于连续相来判断,例如用不溶于油的水溶性色素,甲基橙(methylorange)加入胶体中,溶解的则为O/W型,不溶解的则为W/O型。

胶体分为:溶胶和凝胶

对于可流动的胶体溶液称为溶胶。食品中的一般胶体粒子的分散介质是水,所以把分散介质(连续相)是水的胶体称为亲水性胶体(hydrocolloid),这样的溶液为水溶胶(hydrosol)。凝胶(gel):在分散介质(连续相)中的胶体粒子或高分子溶质,形成整体构造而失去了流动性,或胶体全体虽含有大量液体介质但处于固化的状态称为凝胶。凝胶有热不可逆性和热可逆性。如鸡蛋羹、布丁等蛋白凝胶为热不可逆性,以多糖成分存在的为热可逆性。

凝胶是一种物质的特殊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不会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有流动性非常接近液体的凝胶,也有刚性非常接近于固体的凝胶。干凝胶:凝胶放置后逐渐离浆脱水成为干燥状态为干凝胶,如干粉丝、方便面等。

食品中除了果汁、酱油、牛乳、油等液态食品和饼干、酥饼、硬糖等固体食品外,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是在凝胶状态下供食用的。

2、食品的凝胶性与食品加工

1)很多食品都是在凝胶状态下食用的。例如,米饭、馒头、面条、豆腐、肉、色、蔬菜等,都可以说是凝胶状态。

2)凝胶状态食品的力学性质对食品口感品质、风味品质(如软硬、嚼劲、筋道感、柔嫩感等)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蛋白质、多糖类等可以形成凝胶的物质.均可作为食品改良剂、稳定剂等使用。

3)许多食品都有一个状态稳定性问题。例如,果汁要求不分层、不沉淀;面条要求不糊汤,耐浸泡不烂;冰洪淋要求保型性好、口感细腻等。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要调整好胶体粒子的分布或结合状态,使之稳定。

分散系统内各相之间的界面状态,对物性就要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界面化学、乳化机理也成了与食品物性有关的重要相关学科。

研究和改善食品的质地(texture),主要就是研究凝胶状态物质的模型,与解决食品感官品质、提高食品的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流变学就成为研究食品力学性质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电物性

第一节食品的电学性质

食品的电物性:

在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及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包括:

在交变电场中的介电特性

在直流电场中的电特性:在弱电场中的导电性质;在强电场中的击穿现象;

食品表面的静电现象

电物性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食品的电物性对其成分、组织、状态等进行监控。

食品的加工。

交变电场(电磁波)的利用

静电场的利用:

1. 清洗净化

2. 分离

3. 改质

直流电的利用:

1.电渗析

2.电泳

3.电浮选

第二节极化

1 极性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相重合。但在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分裂,诱导出偶极矩;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但由于热运动指向各个方向的机率相等,也呈现电中

性。这类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所以称为极性分子。 2 偶极矩(μ, Debye)

偶极矩:表示极性的大小

偶极矩:质点所带电荷的数量q 与两质点间距离d 的乘积μ (Debye ,德拜),方向从正到负。

总偶极矩:假设每个分子都是刚性的,则总的偶极矩以矢量和来表示: 有效偶极矩

刚性分子的假设:适于气体,不适于溶液分子。

柔性大分子

不是完全刚性的,仅分子的一部分构象在热运动时没有变化。有些基团有极性,整个分子为中性。

有效偶极矩:依赖于分子或基团的化学结构。 有效偶极矩的计算:

如果分子含有N 个极性基团结构,这个结构在热运动时没有变化,则有效偶极矩为:

式中,μxi ,μyi ,μzi 分别为沿着x ,y ,z 轴的键矩分量 2 电介质的极化

分子的极化可以分为三类:

电子极化(electronic polarization) 偶极矩为诱导偶极矩 原子极化(atomic polarization) 偶极矩为诱导偶极矩

取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偶极矩为永久偶极矩。 2.1 电子极化

偏移:价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向正极偏移,电子相对于分子骨架发生偏移(分子骨架无偏移);

强度:外电场比核作用在电子上的原子内电场弱很多,其运动很小,极化弱; 松弛: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快,极化所需时间很短(10-15~10-13秒)。

2.2 原子极化

d

q ?=μ∑==

N

i i

1

μ

μ2

/11

2

zi 12yi

12xi

]

[∑∑∑===++=N

i N

i N

i μμμμ有效

变形:分子骨架在外电场下发生变形;

强度:原子极化很小,约为电子极化的1/10;

松弛:原子的运动速度较电子慢,极化所需要的时间>10-13秒。 变形:分子骨架在外电场下发生变形;

强度:原子极化很小,约为电子极化的1/10;

松弛:原子的运动速度较电子慢,极化所需要的时间>10-13秒。

无电场 外加电场 2.3 取向极化(偶极极化)

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基团),在无外电场时,热运动使偶极矩指向各方向的机

会相同,总平均偶极矩为0,介质为电中性。

取向: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极性分子(基团)沿电场方向排列,产生分子的取向。

松弛:沿外电场的运动要克服本身的惯性和旋转阻力,极化时间很长(约为10-9秒)。这段时间的长短,依赖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无外电场 (b) 有外电场 (c) 电场很强,温度很低

极性分子趋向极化示意图

E α为极化率;

对于极性分子:

αe

αu 为取向极化率 αe 和αa 对于非极性分子:

3 高分子的介电特性与结构的关系

高分子以取向极化的贡献最大。

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取向极化的强弱与介质分子(基团)的极性有关。介电常数主要取决于分子(基团)极性的大小。

分子(基团)的极性可用偶极矩来衡量,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矩的矢量和。

一些共价键的键矩和分子的偶极矩

高分子按极性大小分为四类

第四节电物性的应用

1.食品的电磁波处理和加工

1.1 食品干燥

1.2 生物致死

1) 灭菌

2) 防虫

1.3 加热熟化

1.4 灭酶

1.5 烫漂

1.6 解冻

1.7 萃取

2. 微波及其应用

2.1 微波

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是超高频电磁波。

直线传播,可反射、吸收、穿透,遵循光传播的规律。

这些作用取决于材料的特性: 介电特性;比热;形状; 其它成分(含水量等)。 2.2 常见介质

导体、绝缘体、介质、极性和磁性化合

2. 3 微波对介质的穿透性质 能量衰减与转换: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大,随着微波向物料的渗透,其能量释放给了物料,并转换成热量。

穿透力:衰减状态决定着微波的穿透能力。

穿透深度:微波功率从物料表面减至表面值的1/e 时的距离,用DE 表示。 式中: λ0为自由空间波长;ε为介电常数;tgδ为介质损耗 微波的穿透深度与温度有关

微波加热

1、微波辐射频率:300MHZ~300GHZ,即无线短波范围

2、微波加热——微波向食品释放能量使其温度升高

3、微波加热机理:

①、离子的极化偏振,即溶液中的离子被电场加速。离子碰撞频率的增加导致温度上升。当离子更聚集或溶液浓度增大时,会产生更多热量。如微波加热(豆浆和面包: 面包比豆浆热的快,时间短的多)

②、极性分子的旋转,分子旋转产生热量。极性分子的大小和状态影响旋转的数量,从而影响产热率。冰比水吸收的能量少,原因:水分子在冰中的运动受到限制。

对于家用微波炉,频率在2450MHZ下,水分子在1S内将发

24.5亿次的转动,从而产生足够的热量。

4、微波加热的特点

①、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

有利因素:加热包装食品时,绝大部分能量被食品吸收,只有少部分被容器或包装材料吸收。微波杀虫(对于干燥食品中的害虫含水量较多,因此在微波场中吸收大量的能量而被加热致死)

不利因素:食品解冻。由于微波对冰和水的吸收性质截然不同,当一部分冰变成水后,就会吸收微波,造成解冻不匀。

②、微波的穿透特性。

优点:A、它对不吸收微波的食品容器穿透性极好,可使能量直接到达食品内部一定深度,可迅速加热。

B、微波可把能量直接传给食品内部,尤其是食品内部的水,大大加快干燥速度或食品膨化。

5、微波加热的问题——加热不均匀

原因:①、微波加热选择性

②、微波极好的穿透性

③、微波的棱角效应

微波萃取

是提取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一项新型技术。微波能穿透萃取介质并渗透到物质细胞内部,使物料内部的极性分子随外电场变化而激烈碰撞摩擦,从而使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引起细胞破裂,使有效成分自由流出而被溶剂溶解。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相比,它具有更高选择性,且可有效保护提取物中功效成分,耗能低,省时安全。

微波干燥

微波波长较一般食品物料短很多,但穿透力相对较强,热惯性小。相对于传统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在物料各个部位同时进行加热,避免了传统方法由外向内形成温度梯度而导致物料表面硬化或不均匀的负效应,干燥速度快,时间短,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减少营养元素损失;其次,微波加热设备本身不耗热,热能绝大部分都用在物料上,所以热效率高,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同时设备占地少,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已被广泛应用。

在低压或者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可以避免温度、氧气等对食品产生不良的影响,进一步缩短热干燥时间,避免食品品质的恶化。如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果汁生产上的应用,对Vc 的影响很小,对果粉中挥发物质的影响也较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都要小。微波干燥可以降低压力和温度,使农作物尤其是谷物减少损伤。

微波杀菌

微波杀菌应用已相当广泛,其机理可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来解释。热效应是指微波产生

的热量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改性,从而达到杀菌效果;非热效应是指在电磁场作用下,微生物细胞壁破裂,致使细胞内核酸和蛋白外泄导致微生物死亡。

此外,微波还可用于酒类、发酵调味品的催陈、绿茶的杀青,蔗糖汁的减色等工艺过程。微波灭酶在谷物制品和果树加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其效果不比传统的沸水或蒸汽烫漂差,由于微波加热时间短,升温速度快,对食品品质影响更小。

微波杀菌的优点

1、时间短、速度快

2、低温杀菌保持营养成份和传统风味

3、节约能源

4、表面和内部都同时进行

5、便于控制

6、设备简单,工艺先进

7、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占地面积

微波膨化

微波加热速度快,物料内部气体温度急剧上升,由于基质传热速率慢,受热气体处于高度受压状态,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膨化。高水分含量物料中,水分在干燥初期大量蒸发,使制品表面温度下降,膨化效果不好;当水分低于20%时,物料粘性增加,其内部空隙中的水分和空气较难泄出而影响膨化效果。微波加热过程辅以降低体系压强的办法,可有效地加工膨化产品。

微波解冻

传统解冻时热量首先作用在冻结制品表面,然后再向制品内部传导,熔融表面导热差、内部升温慢,造成熔融周期长,品质恶化,汁液损失增加,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化学反应、产生毒素等。

微波解冻是指将制品温度由冻藏温度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温度(仍然低于冰点),而不升到环境温度。此时,制品虽是硬的,但不再是冻结固体。在冻牛肉的微波解冻操作中发现:低温范围内,微波能的穿透深度较深,保证了冻结制品受热均匀。

微波解冻传热快、均匀,解冻所需温度低,很好地抑制不良物理化学变化和腐败微生物的侵染。

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设备电子器件价格的下跌及能源比价的调整等因素,使得微波设备及微波加工的直接成本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加工方式不再是一种环保良好的作业。这些都为微波加工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

我们可以预见:微波技术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已广泛用于牛肉干、猪肉脯、鱼片、酱囟肉、鸭肉、鸡肉等制品的热化、干燥和杀菌。肉制品经微波杀菌后,其鲜度、嫩度、风味均保持原样,卫生指标完全可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货架贮存时间可达1-2个月,微波对肉制品杀菌、保鲜技术的成功应用,由原来保鲜期3天,延长到1-2个月,已将该项技术成果提高到崭新阶段。

利用红外线处理

1、红外线的波长范围:0.78-1000um,非电离辐射电磁波

2、红外电磁波分为:近红外线(0.78-1.4um);中间红外线(1.4-3um)和远红外线(3um-1mm)

3、应用中波长范围2-25um:远红外线

4、远红外线的优点:与热风干燥或热风加热相比,远红外辐射的能量可以直接被食品物

料吸收,减少能量损失。

远红外线波长较长,对物料的穿透性强,其光子能量级小,一般只产生热效应,不会引起物质的化学变化,对食品营养成分和色泽不会造成影响,远红外线被物料吸收的程度也不受物料色泽影响,所以使用远红外热加工,物料受热均匀,加工品质优良。

远红外线在食品加工中可用于点心、肉制品等的烘烤,烹调食品的保温、冷藏食品的快速加热,谷物、大豆、咖啡、茶叶等的干燥,油炸食品如炸鱼、炸虾、炸土豆片等的炸制,无水煮食品的加工,酒类、调味品、水果的催熟,肉类制品、谷物、面粉的杀菌等。紫外线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中,紫外线多应用在杀菌上,也可应用于果蔬保鲜及对加工食品性能的改善上。紫外线杀菌主要用于三个领域:表面杀菌、空气杀菌和液体杀菌。表面杀菌常用于包装材料的消毒,如在牛乳的生产中,用紫外线对包装材料消毒,可使其货架期延长到两周。

据报道,面包在出炉后先进行紫外照射可明显延长其货架期;空气杀菌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环境的消毒,如果蔬的去皮操作中,用紫外线处理过的气流流过去皮单元,产品质量会显著提高。

同样的技术也用于孵化室和冷藏室;紫外线处理可有效进行液体杀菌,杀灭水中大部分微生物和减少环境污染。紫外线消毒不改变水的颜色、味道和pH值,在日本,紫外线辐射已用于天然矿泉水的消毒。

脉冲杀菌技术与食品工业

主要内容

概述

脉冲杀菌机理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流程

影响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效果的因素

脉冲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一、概述

1、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应用于杀菌的高压脉冲电场(high intensity pulse electric field,HIPEF, 简称PEF)一般的电源电压高达几千伏至几万伏,电场强度为5kV/cm-100kV/cm,脉冲宽度一般为1μs-100μs至几ms,当运用PEF进行杀菌处理时,会产生类似巴氏杀菌的杀菌效果,但对介质品质的损害比热杀菌影响小,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PEF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已在农产品加工、食品、水处理、卫生及其他相关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场即开始被尝试用于牛奶的处理,60年代Grossling等推荐采用PEF杀菌处理食品,近几十年来,该技术的研究发展更加完善进步。

美国目前已实现PEF对部分产品杀菌产业化并拥有相关专利,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还相继建立了专门的非热食品加工研究中心。尽管如此,对于大部分产品杀菌的产业化技术,PEF仍不成熟。

在我国,对PEF杀菌技术的研究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2、脉冲磁场杀菌

脉冲磁场杀菌是利用高强度磁场发生器向螺旋线圈发出强脉冲磁场,将食品放置于螺旋线圈内部的磁场当中,微生物受到强脉冲磁场的作用导致死亡。

自Hofmann发现脉冲磁场杀菌除保持一般非加热杀菌的特点外,其突出的优点表现为:

1、杀菌物料的温度一般不超过5 ℃;

2、距离线圈2m左右处,磁场强度则衰减为相当于地磁强度,因此无漏磁问题,安全性好;

3、与连续波和恒定磁场相比,脉冲磁场杀菌设备具有功率消耗低、杀菌时间短、对微生物杀灭力强、效率高等特点;

4、磁场的产生和中止易于控制;

5、穿透力强,能深入食品内部,并可通过物料流动,强化料液的搅拌传质效果,致使灭菌无死角,杀菌彻底。

美国、日本的研究证明,高强度脉冲磁场杀菌在食品行业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电脉冲与磁脉冲杀菌技术优越性

(1) 灭菌效果好;

(2) 对食物的营养成分保存效果好

(3) 可在用于大颗粒食品;

(4)灭菌速度极快;微秒级

(5)灭菌后易处理;

(6)过程易于控制,且可立即启动或终止

(7)加工和包装费用有节约潜力;

(8)维护费用低。

二、杀菌机理

1、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

对于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有多种假说:如跨膜电位理论、介电破坏理论、O3效应、电磁机制模型、粘弹极性形成模型、电解产物效应等,总结起来,就是下面两类:(1)场的作用

(2)电离作用

(1)电场作用

脉冲电场产生磁场,这种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振荡加剧,膜强度减弱,因而膜被破坏,膜内物质容易流出,膜外物质容易渗入,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跨膜电位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外部电场加到细胞两端时,就会产生跨膜电位(TMP),跨膜电位达到1V时,细胞膜便会失去其功能。对半径r处于均匀场强E中的球形来说,其沿电场方向的跨膜电位,可由下列公式得出:

U =1.5rE

式中:U 表示沿电场方向的跨膜电位,r表示细胞半径,E代表电场强度。

介电破坏理论。

该理论将细胞膜视为电容,在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膜两侧电位差增大,由于电荷电性相反,它们相互吸引形成挤压力,当TMP达到1V,挤压力大于膜的恢复力,膜就会破裂而失活。

电穿孔理论。

该理论认为,高压电脉冲会改变脂肪的分子结构和增大部分蛋白质通道的开度,使细胞膜失去半渗透性质,细胞会膨胀而死。

(2)电离作用

电极附近物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膜内生命物质作用,因而阻断了膜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的进行;同时,液体介质电离产生O3的强烈氧化作用,能与细胞内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

2、脉冲磁场杀菌机理

磁场的感应电流效应

生物体对于磁场是可透过性的,微生物细胞在磁场下运动时,如果细胞所做运动是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就会导致其中磁通量变化并激起感应电流,这个电流的大小、方向和形式是对细胞产生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此感应电流越大,生物效应越明显。

当细胞处于脉冲场时,由于磁场的瞬间出现和消失,必然在细胞内产生瞬变的磁通量。瞬变的磁通在细胞内激起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的力密度可破坏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就磁场对细胞产生的感应电流效应而言,恒强磁场不及旋转磁场,旋转磁场不及脉冲磁场,这就是为何脉冲磁场只要很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强,就会产生显著的杀菌效果。磁场的洛仑兹力效应

在磁场作用下,细胞中的带电粒子如电子和离子,受到洛仑兹力的影响,其运动轨迹常被限制在一定半径范围之内,磁场强度越大,这种半径就越小。根据磁场强度大小的不同,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大体会出现以下3种情况:

①场强较小时,拉默半径大于细胞的大小,微生物细胞内的带电粒子运动自如,不但没有约束,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定向、同步地向反应中心聚集,更加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②场强中等时,拉默半径与细胞的大小相当,则磁场的影响不明显;

③场强较大时,洛仑兹力加大,拉默半径小于细胞的大小,导致了细胞内的电子和离子不能正常传递,从而影响了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磁场的振荡效应

研究表明,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分子和原子具有极性和磁性,外加磁场必会对生物产生作用。不同强度分布的外加磁场对不同生物的影响程度不同,且振荡磁场能松弛离子和蛋白质间的化学键,键的松弛可能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而使微生物失活。

脉冲磁场在极短的时间内,磁场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发生极大变化,在细胞膜上产生振荡效应。激烈的振荡效应能使细胞膜破裂,这种破裂会导致细胞结构紊乱,从而达到杀死细胞的目的,进而杀死细菌。

磁场的电离效应

在磁场的作用下,食品中的带电粒子将产生高速运动,撞击食品分子,使食品分子分解,产生阴、阳离子,这些阴、阳离子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极为活跃,可穿过细胞膜,与微生物内的生命物质如蛋白质、RNA作用,而阻断细胞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的进行,导致细胞死亡,进而杀死细菌。

应特别指出,利用磁场杀菌要求食品材料有较高的电阻率,一般应大于10Ω·cm,以防材料内部产生涡流效应而导致磁屏蔽。这就可解释为什么脉冲磁场杀菌对有些食品物料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而有些物料杀菌效果则较差。

三、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流程

四、影响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效果的因素

细菌种类

一般条件下,体积较大的细菌因其在同电场强度条件下跨膜电压较高,因而对电场比较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因其细胞膜厚,弹性较强,对高压脉冲电场的抵抗力较强;球形菌比杆形菌对电场敏感。

但在实际研究会发现有很多与这种规律相反的现象,如体积较小的小肠结肠耶氏菌Y. enterocolitica比体积较大的大肠杆菌E. coli更易灭活。

处理室单位体积接收到的总能量

施加到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室中的能量与电场强度、波形、脉冲频率、波持续的时间及处理总时间等相关。大体上,随着施加到电场中的总能量的升高,高压脉冲电场的灭菌效果也随之增强,其中电场强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而波的持续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有限。

处理食品的预热温度

增加初始温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灭菌效果。Amiali等研究发现,通过将食品预处理温度(由20℃提高到40℃)可使大肠杆菌E.coli的灭菌效果提高2个数量级。

这可能是由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温度升高时可提高被处理样品的电导率,从而在脉冲电场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电势差;

另外,增加初始温度还能导致热效应,产生额外的热灭菌效果。

食品的pH值

最新研究表明,一般在酸性条件下( pH=4 ),革兰氏阴性菌对脉冲电场敏感;而在中性条件下(pH=7),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压脉冲电场比较敏感。这可能是改变pH值可使部分细菌偏离其最佳生长区,在采用脉冲电场杀菌时,当微生物的细胞膜穿孔形成后,细胞周围的介质渗入细胞,使其体内酸碱平衡受到破坏,从而能促使其失活,较明显地提高杀菌效果。

其他因素

包括处理室的形状,电解质的电导率,脂类的比例,有没有加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试剂,微生物的数量。但具体影响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脉冲杀菌技术的应用

磁脉冲数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

磁脉冲强度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

脉冲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

脉冲强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对脉冲电磁场杀菌进行了大量研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液态食品杀菌、钝化酶活力、提高果汁出汁率等方面。

Simpson 等用高压脉冲电场对还原苹果汁进行处理,电场强度为50kV/cm,脉冲数μ为10,脉宽为2 s,处理温度为45 ℃,产品货架期为28d,处理前后维生素和糖分及感官没有变化,而未处理的鲜榨苹果汁货架期却只有7d。

廖小军等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橙汁大肠杆菌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曾新安等对高压交流电场的灭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用22.5kV/cm的场强处理下,乳酸杆菌数会降低近6 个数量级。

Iu等指出,高压脉冲与中等程度的热处理相结合或与溶菌酶、乳链球菌素等天然抗菌剂相结合处理苹果汁,能有效减少大肠杆菌O157∶11H7。

Sitzman 用15kV/cm场强处理鲜榨橙汁能使微生物降低

3个对数,而不影响其品质;高梦祥等利用强脉冲磁场对牛奶杀菌效果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磁场杀菌后的牛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脉冲磁场杀菌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乳糖和还原性维生素C会造成一定损失,但与热杀菌相比,已有很大改善,尤其13是对维生素C的保留率;

李梅等研究了脉冲磁场杀菌,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对细菌和藻类的杀灭具有强度和频率的选择,提高停留时间、磁场强度和脉冲频率可提高杀菌和灭藻效果;

马海乐等曾对西瓜汁、生啤酒进行脉冲磁场杀菌试验,结果表明产品均能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电磁场处理技术除杀菌外,有研究表明其在改善肉制品品质方面也有一定优势,能明显改善牛、羊、猪肉嫩度。

第三章食品的光学性质

第一节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1 光学性质的应用

食品的感官色泽

呈现色彩视觉信息;

美食四大要素(色、香、味、形)之一;

食品的品质分析

2 颜色与心里感觉

色彩心理学的应用:

食品色彩、餐馆色彩设计、食品包装、……

颜色与食欲

颜色与食欲

例:杯子颜色的选择

3.颜色信息识别原理

光:电磁波

电磁波及可见光(390~770nm)的范围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交流电

波长(nm)

光的识别原理

大多数可见光是由多个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

颜色是视觉系统对可见光的感知结果。

感知物体颜色的影响因素:

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光源光谱

接收者眼睛的光谱敏感性

4 光学性质的基本物理量

4.1 光的反射、吸收与透过

光的反射

反射类型

镜反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平行。如镜子。

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如大部分食品。

反射特性(强度、波长、方向)与物料特性有关。

光的透过:

光的吸收:化学结构对光波的选择性吸收,用于结构分析4.2 物体的色彩

与反射有关:强度(明暗)、光波长(色彩)、方向(可见)……第二节食品颜色的表征

1 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饱和度

物体的颜色在3个方面变化:色调,饱和度,明亮度

(1)色相(色别,色调)

色与色的区别,可用单色光的波长表示。

(2)明度(明亮度)

颜色的明暗、深浅,可用反光率表示

(3)饱和度(鲜艳程度、彩度)

色的纯度,颜色的深浅……

2 食品的光学性质及其测试分析

RGB表色系、XYZ表色系、CIELAB(L*a*b*)表色系、…有些不同表色系之间有定量关系;

(1). L*a*b*表色系

均匀色立体表示系统,色圆+垂直坐标轴;

表明了颜色在色空间的位置;

色彩化可以以数值表示;

能反映出肉眼看不出的细微变化。

L*a*b*表色系

L*: 明度

L*=0(黑色) L*=100(白色),100个等级;

反光率为100%(如氧化镁)的明度为100;

反光率为0(如黑体)的明度为0。

a*:红绿度

+a*表示红色-a*表示绿色

b*:黄蓝度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物性学:就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与 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就是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与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5、玻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 相似。 6、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个 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凝胶:就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 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8、黏性:就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非牛顿流 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顿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就是常数,它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最新整理食品物性学试卷电子教案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 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 力 B 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 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 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 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 ),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 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 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 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 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 D) A 硬性 B 强度 C 脆性 D 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 ( C) A 玻璃态 B 高弹态 C 挤压态 D 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17.分子获得能量按一定结构排序,释放潜热,形成---------(晶体) 18.研究食品的物性学的方法可根据流动性,---------,物系组成,化学成分或-----------来分(状态,综合应用) 19.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 20.L*a*b表色系中+a表示-------,-b表示--------(红色,蓝色)

食品物性学作业-琼脂的性质及应用

食品物性学作业 ——琼胶的性质及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食工....班 2013年1月3日

琼胶的性质及应用 琼胶亦称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形成结实而强力的凝胶,称“琼胶糖”;另一则是不会发生凝胶化的组分,称之为“琼脂胶”。琼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促进肠胃消化吸收方面具有一定功效。琼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增稠和悬浮性等功能特性,琼胶溶液加热遇冷后迅速变成胶质状,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在食品中能明显改变食品的质构,提高食品的档次。 1、琼胶的凝胶机理 琼胶中琼胶糖占大部分,对琼胶的流变性质有决定性影响。琼胶糖分子是以线型链的形式存在的,它是红海藻的一个成分,由1,3-结合的β-D-半乳糖和1,4-结合的3,6-脱水-α-L-半乳糖相间连成的链状分子,分子中几乎不含硫酸基。 琼胶形成凝胶的过程:在温水中配制成的琼胶水溶液,链状分子呈散乱分布。随温度降低,琼胶分子间由于氢键结合的产生,形成双螺旋微胶束;温度再降低时,这些双螺旋微胶束就会产生凝聚,形成三维构造的凝胶。从而可以看出,琼胶中羟基含量的增加,以及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交替结合规律性的增加,都会促进琼胶的凝胶化,而硫酸基的存在,则会阻碍凝胶化。 2、琼胶的物理、化学性质 (1)溶解性:常温下,琼胶不溶于水和无机、有机溶剂,它只微溶于乙醇胺和甲酰胺,但在加热条件下可溶于水和某些溶剂。干琼胶在

常温下可吸水溶胀,吸水率达20倍,加热到95℃可溶于水形成溶液。琼胶溶液在室温下可形成凝胶,与其它能形成凝胶的物质相比,在相同浓度下其凝胶能力最强,0.1%的琼胶溶液在30℃左右即可凝固。(2)絮凝:溶液加入10倍体积的乙醇、异丙醇或丙酮,可以使琼胶从水溶液中絮凝析出。同样,饱和硫酸钙、硫酸镁或硫酸铵溶液,可以使琼胶溶液发生盐析。利用这一特性,在琼胶提取工艺中,可用于琼胶凝胶脱水。 (3)凝胶温度滞后性:琼胶是热可逆性凝胶,凝胶加热时融化,冷置后便凝固,能够重复进行。琼胶溶液的凝固点一般在32℃-43℃之间,而琼胶凝胶的熔点一般在75℃-90℃之间。熔点远高于凝固点是琼胶的特有现象,称为“滞后现象”。琼胶的许多应用优越性就体现在它的这种高滞后性。 (4)黏度:脂水溶液(溶胶)的黏性随原料种类、原料质量、提取条件、溶液pH、无机盐类的多少以及测定时琼胶浓度、温度和加入电解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凝固能力强的天然多糖,其溶液的黏度则较低。由于琼胶具有很强的凝固能力,因此,其黏度较低。(5)非酸性降解:大量的黏度、衍射和凝胶强度实验与研究证明,纯净的干琼胶的稳定性很好,在室温下很难降解。但含有杂质、高温、超声波、强γ射线、强烈搅拌等因素可使琼胶分子链发生断裂而降解,使琼胶某些理化性质恶化。 (6)凝胶性:琼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凝胶性,即使浓度为0.004%的琼胶溶液,在常温下也能形成凝胶。同其它能形成凝胶的物质相比,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化合物成分( 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 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 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4页) 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5页) 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5页) 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食品物性学

1.名词解释:食品物性学 2.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2.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 3.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4.黏弹性体的特点有哪些? 应用质地学基础知识写出对冰激凌、羊肉、苹果、薯片的感官评价结果。 如何正确对食品的质地进行分析?(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分别介绍其方法及特点,能列举3-4种测定仪器。) 1.影响水分子团构造的因素有哪些?功能性水具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3. 影响液体黏度的因素有哪些? 4. 测定泡沫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固态与半固态食品按组织形态可分为哪几种?每种分别列举3-4种食物,及其常用的物性测定仪器或指标。 2.烹饪时,蔬菜经加热、煎炒等处理,有的还能保持脆性,有的则很容易软化,试分析原因。 3.膨化干燥法有哪些膨化设备,膨化原理是什么,可用到哪些食品中? 4.粉体食品摩擦角指的是什么,有哪几种? 食品颜色的测定方法和仪器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光学性质有哪些应用? 举例说明食品热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电特性的意义有哪些? 利用食品电特性加工的课题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电物性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1、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充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 和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品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品态:分子问儿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品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令 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助). 5、破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 排列相似. 6、粒子故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能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 个粒子国再与另外的粒子国发生凝握时又会形成更大的较子团,最后形成 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磁胶:是由细而长的线形而分子,通过共价健,氨健、盐桥、= 依健、微品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格结构形态。 8、热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休,流功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模流体;非牛根 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领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它随剪切 连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型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固体食品的形状和尺寸有什么特征?如何来描述它们? 大多数水果的形状是近于球状的,称为类球体。在类球体中,又有各种形状定义,如扁球形、椭球形、卵形等。类球体常用圆度或球度来定量描述。 1.圆度(roundness) 表示物体角棱的锐度,可表明物体在投影面内的实际形状与圆形之间的差异。 2.球度(sphericity) 它表示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球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形状规则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可用相应的尺寸来表示。一般情况下,物体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尺寸来表示,即由长(l)、宽(b)、厚(t)。物体的计算直径简称粒径,是表示物体各向尺寸的综合指标。 2. 固体食品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有那些测量方法? 体积: 1.平均投影面积,找出物体平均投影面积与体积关系 表面积: (1)基叶表面积的测量 1)把被测物体放在感光纸上接触晒印,用求积仪求出; 2)将被测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画出轮廓,计算方格数; 3)投影照相测量或扫描仪扫描后用计算机专用程序处理; 4)光遮断法,用光电管测量; 5)按叶面轮廓图形剪纸,并将所剪纸片称重计算; 6)用气流求积仪测; 7)统计某尺寸与面积的相互关系,测量尺寸后推算出面积。 (2)水果表面积的测量 水果表面积不容易精确测出。一般有以下方法: 1)将果皮削成窄条,然后将全部窄条铺平,画出图形,然后按图形求面积; 2)统计水果的表面积与某一尺寸或重量的相互关系,用该法可快速求得水果表面积; 3)有些情况可按旋转体图形计算表面积。 (3)鸡蛋表面积的测量

可用称重法算出 3.食品的真是密度有那些测量方法? 1.悬浮法 2.比重天平法(也称浮力法) 3、比重瓶法 4、气体置换法 5、比重梯度管法 4.粘性流体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牛顿流体,特点是剪切力和剪切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液体的流动曲线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非牛顿流体,特点是剪切力和剪切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5.影响液态食品的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粘度有怎么样的影响? 温度。粘度随着温度而变,液体的粘度是随着温度增加而变小,气体的粘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压力。压力对液态的粘滞性影响不大。在高压时,气体和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浓度.溶液中固体浓度增加时粘度也增大。 6.液态食品的流变性质如何测定? 细管法。它可用于从10-4Pas的低粘度到105Pas的高粘度测定,经常用它来测定牛顿粘度和非牛顿粘度的流动曲线。在细管粘度计内流体受外力作用而通过细管,其粘度可根据流量、外加压力和细管几何尺寸确定。在一定外加压力下,流体粘度愈搞则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量愈小,只要比较其流量大小即可比较其粘度大小。 旋转法。在旋转式粘度计内,流体受外扭矩作用而旋转,其粘度可根据旋转部件角速度、外扭矩和仪器的几何尺寸而确定。流体粘度愈搞,则旋转部件产生相同角速度所需外扭矩就愈大,只要比较其扭矩大小,即可判断其粘度大小。 振动法。这种测定方法可在同轴圆筒式、锥板式、圆板式等旋转粘度计上进行。为了测定粘弹体的流动性的流动性,对流体施加交变的剪切应变,测定其相对应的剪切应力,从而可求得动态粘度和动态剪切模量。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 《食品物性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08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云飞。 本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参阅国外近几年发表或者出版的相关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在理论、实验等方面丰富了教材内容,并增加了物性分析与微观成像一章。 内容简介: 食品物性学重点讲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如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和热特性等。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进而影响食品的流变性、粘弹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某些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影响食品对环境光、电、热的反应,与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 本书特点: 1、本书以食品质构与流变特性为主体,详细论述了非牛顿流体的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固态、半固态以及粉末食品的力学模型;结合食品质构分析,较全面地反映了食品在加工、流通和食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论述了食品的热物性、光电物性和形态问题。 2、本书在汲取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配以丰富的实验案例和例题,突出技术实用性和理论分析方法,使用单位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技能之间选择侧重点。本书既可以作为研

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生教材,在理论与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目录: 1 绪论 1.1 食品形态 1.2 食品质构 1.3 质构描述 1.4 食品流变特性 1.5 光、电、热特性 1.6 食品物性与微观结构 1.7 本课程的目的与特点 2 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2.1 微观结构与作用力(micro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2.2 聚集态结构与内聚能 2.3 食品中的水分 2.4 食品分散体系(dispersion system) 2.5 动物肌肉组织 2.6 植物细胞组织 3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3.2 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 3.3 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C),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理性质:以食品(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食品的物理性质:这是一门研究食品(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的科学。8.7.8.7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8.7.8.7 1.食品本身的理化特性分析8.7.8.7 2.人类感官生产的感官特性研究从加工的角度看,一次产品加工一次,例如用作食用油,糖,奶粉,面粉和其他食用油,糖,奶粉,水产品以及其他食用油,糖,奶粉,面粉和半成品,例如面团,面包,糕点,果汁等米粉和其他半成品以及面团,面包,蛋糕,果汁,米粉等制成品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和多孔结构。它们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和多孔结构。从食物形式上讲,它们可以分为液体,凝胶,细胞,纤维和多孔食物。食品的机械性能是指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和破裂的规律,以及机械性能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1,食品的机械性能是指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和破裂的规律,以及它们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8.5感觉评估的重要内容;8.5与食物的生化变化和变质密切相关;8.5与食品加工密切相关。食品的电性能主要是指食品及其原料的电和介电性能,以及其他电磁和物理性能。它主要是指食品及其原料的电和介电特性,以及其他电磁和物理特性。研究领域:1.食

品质量监测(无损检测)。2.电磁物理处理(静电场保存,微波加热,电渗脱水等)电磁物理处理(静电场保存,微波加热,电渗脱水等)3.食品的热特性为了改善商品化和保存和现代食品的循环功能,加热,冷却和冷冻已成为食品加工的最基本方法。为了改善现代食品的商品化,保存和流通功能,加热,冷却和冷冻已成为食品加工的最基本方法。8.7.8.7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比热容,潜热,相变定律,传热定律和温度相关的热膨胀定律。主要研究对象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比热容,潜热,相变定律,传热定律和温度相关的热膨胀定律。目的是提高食品质量。食物的光学特性是指食物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感觉响应。它是指光的吸收和反射以及食物物质的感官反应特性。8.7.8.7领域:(糖(a)(糖可用于通过光学特性(糖度计,酸度计等)确定食物成分);b)研究食物的颜色(判断新鲜度,成熟度,食品质量,cr-300色差很小,是对食品颜色的研究(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成熟度,食品质量等)结论食品物理性质的历史相对较短,研究对象很多,系统也很复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第二章食品的机械基础食品的机械基础食品的

食品物性学作业及答案

食品物性学习题 1. 研究食品质构的目的是什么? (1)解释食品的组织结构特性;(2)解释食品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性变化;(3)提高食品的品质及嗜好特性;(4)为生产功能性好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5)明确对食品物性的仪器测定和感官检验的关系。 2. 简述分子极化的微观机制。 分子的极化分为三类: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取向极化。电子极化是非极性分子的价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向正极偏移,电子相对于分子骨架发生偏移(分子骨架无偏移),形成电偶极子;原子极化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偏移,产生极化现象;取向极化是永久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基团),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电矩转向外电场方向的,使介质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端面产生极化电荷。 3. 从电磁特性角度,解释微波杀菌机理。 微波杀菌的机理可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来解释。热效应是指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属于电介质,具有吸收微波的良好特性,当它们处于微波电场中,引起高频率的分子极转动分子间强烈摩擦,产生热量,微生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改性,从而达到杀菌效果;非热效应是指在电磁场作用下,微生物细胞壁破裂,致使细胞内核酸和蛋白外泄导致微生物死亡。 4. 简述微波加热原理和特点。为什么家庭微波炉中使用玻璃和陶瓷容器解冻和加热食品效果好? 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属于电介质,整个分子呈现电荷的极性.在自由状态下,这些分子杂乱无章排列,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不显电性。当处于电磁场中,这些极性分子就有呈方向性排列的趋势,当电场方向变化时就引起分子极的转动,微波的频率很高,引起分子间强烈的摩擦,产生热量。特点是加热速度迅速且均匀。玻璃或陶瓷容器对微波没多少吸收和反射,能微波都被食品吸收,能加快食品的升温速率。 5. 简述分散体系的组成及特点。 所谓分散体系是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浮游悬浊(即分散)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分散的微粒称为分散相,而连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称为分散介质。特点:①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和分散相都以各自独立的状态存在,所以分散体系是一个非平衡状态。②每个分散介质和分散相之间都存在着接触面,整个分散体系的两相接触面面积很大,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6. 食品质构有何特点? (1)质构是由食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决的物理性质;(2)质构属于机械的和流变学的物理性质; (3)质构不是单一性质,而是属于多因素决定的复合性质;(4)质构主要由食品与口腔、手等人体部位的接触而感觉的;(5)质构与气味、风味等性质无关;(6)质构的客观测定结果用

食品物性学期末题汇总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食品物性学? 定义: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 ( 包括食品原料) )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的一门学,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影响食品质构特性,影响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食品分析检测。 2.食品物性学的“指纹”概念 (1)食品自身表现的物理性质 (2)物理因子对食品各种性质的影响 (3)食品检验的物理方法 (4)食品加工的物理方法 (5)食品物性对加工的影响 (6)食品物性对消费感官嗜好及选购的影响 3.研究食品物性学的目的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 (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4)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嗜好性提供科学依据 (5)为研究食品分子论提供实验依据 (6)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 1.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单元( ( 原子或分子) ) 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2.键合力: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在溶液中吸引力随周围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而降低。——库伦定律 (1)在近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正电荷,二者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2)离子键平均键能为20kJ/mol 3.范德华力

4.高分子链结构与柔性

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时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化,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 自由联结链: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如果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称为自由联结链。它可采取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这是柔性高分子链的理想状态。 实际:高分子链中,键角是固定的。 就碳链而言,键角为109°28′,所以即使单键可能自由旋转,每一个键只能出现在以前一个键为轴,以 2θ(θ=π-109° 28′)为顶角的圆锥面上。 如果高分子主链上没有单键,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是确定的,即只存在一种构象,这种分子就是刚性分子。 5.影响高分子柔性的因素 (1)如果高分子主链上虽有单键但数目不多,则这种分子所能采取的构象数也很有限,柔性不大。 (2)另外,影响高分子柔性的因素还包括主链成分、取代基的数量、取代基的体积和极性,以及温度等 (3)键越长,键角越大,链的柔性也越好 (4)取代基数越大,数量越多,极性越强,链的柔性越差 (5)如果主链上含有芳香环或杂环成分,由于环的结构体积大,电子云密度高、色散力,阻碍了主链单键的内旋转,链的柔性也越差。 6.食品形态微观结构 按分子的聚集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 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即在1- -2 分子层内排列有序),而远程无序;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无远程有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相同。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 凝胶态:有一定尺寸范围的粒子或者高分子在另一种介质中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形态,或者说另一种介质(例如:水、空气)填充在网络结构中。 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粒子随机发生碰撞形成粒子团,当这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聚合物凝胶:都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7.水的基本物性 水异常的物理性质 (1)高熔点(0 ℃), 高沸点(100 ℃) (2)介电常数大 (3)表面张力高 (4)热容和相转变热焓高熔化热、蒸发热和升华热 (5)密度低(1 g/cm 3 ) ,凝固时的异常膨胀率 (6)粘度正常(1 cPa·s) 水的异常性质可以推测水分子间存在强烈的吸引力,水具有不寻常的结构。

食品物性学试卷精编版

食品物性学试卷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C),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带答案_(2)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 1.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食品质地:用来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及美味感觉。(2)力学特性(流变性):它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各种变化规律,以及作用规律等等。 (3)光特性:食品的光学性质是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感官反应的性质。 (4)电特性: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它电磁和物理特性。 (5)热特性:研究内容常见的热物性指标,主要有:比热、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以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等。 2.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 (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4)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5)为改善食品的风味,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6)为研究食品分子水平的变化提供试验依据。 3.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胶体系统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统,亦称非均质分散系统。按分散相分散粒子大小的不同,胶体系统可划分为三类:

4.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 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根据流动状态方程中σ0的有无和n的取值范围,非牛流动还可以如下分类: (1)假塑性流动:(0 <n <1) (2)胀塑性流动:(1 <n <∞) (3)塑性流动:宾汉流动(σ0 ≠0 ,n=1) 非宾汉塑性流动(σ0 ≠0 ,n≠1)(4)触变性流动 (5)胶变性流动 5.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当0<n<1时,即: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称作假塑性流动,亦称准塑性流动或拟塑性流动。符合假塑性流动规律的液体称为假塑性液体。

食品物性学课件文档版

食品物性学 研究对象 食品(Foods) 初级产品(Primary or raw products): cereals, fruits, vegetables, meats, dairy, fishes etc. 半成品或成品(Semi-manufactured or manufactured foods): dough, noodles, breads, beverages, juices, jams, ice creams etc. 食品原料(Food ingredients) 脂类(Fats and oils) 蛋白类(Proteins)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thickeners, gelling agents, stabilisers, texture modifiers etc. 香味(Flavours) 调味品(Seasons) 研究目的 食品工业界(Food industry) Maximum food safety and food quality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and improved food products desired by public consumers 食品学术界(Food academy) Accumulate and advanc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n food physics and principles behind food processing and design Better understanding food properties 研究内容 基本物理特征(Bas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Mass, density, size, shape, moisture content and water activity 分子物理特性(Molecular physics)Food macromolecules, basic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ructure, conformations, high order structures, and solution properties 力学性质(Mechanical propertie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exture tests 界面性质(Interfacial properties)Interfaci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mulsions, foams 热、光性质(Thermal properti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Basic thermodynamics, phase transition, thermal analysis, colours, colorimetry, food-light interaction 电、磁性质(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 参考文献 Food Physics; Ludger O. Figura, Arthur A. Teixeira, eds.; Springer; 2007 食品物性学; 李云飞, 殷涌光, 金万镐编著;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5 食品物性学; 李里特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食品物性学期末复习材料

食品物性学复习材料 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2、食品形态微观结构按分子的聚集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晶态、液态、气态,其外,还有两种过渡态,它们是玻璃态和液晶态。 各自特点: 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即在1-2分子层内排列有序),而远程无序;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无远程有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相同。它与液态主要区别在于黏度。 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4、粒子凝胶:球状蛋白、脂肪晶体等 5、分子分散体系是一种单相体系。 6、表面活性物质是由亲水性极性基团和疏水性非极性基团组成的,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具有稳定泡沫的作用。蛋白质是很好的界面活性物质。 7、影响泡沫稳定的主要因素:气泡壁液体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离液现象和液体蒸发,表面黏度和马兰高尼效果。 8、果胶作为细胞间质,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糖蛋白一起发挥细胞壁的作用。 9、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力作用下变形或流动的科学。物体的力学参数有力、变形,还有时间。 10、胶体分散系统的流变性质与加工中遇到的切断、搅拌、混合、成形、冷却等操作有很大关系。食品本身的嗜好性质也与其流变性质关系极大 11、剪切黏度:用普通的黏度计测定,本书中凡无特别说明,所写的黏度都是指剪切黏度。延伸黏度:只表示黏弹性体延伸时的黏度。体积黏度:例如,在超声波范围,液体所受压力与体积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将遵循黏性定律。 12、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塑性流体、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 13、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___________,非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___________。 14、实际的非牛顿流体并非当施加应力时,就会产生流动。而是要在σ值大于某个一定值σ 0 (屈服应力)时才开始流动。 15、胀塑性流体中,随着剪切应力或流速的增大,表观黏度逐渐增大,也被称作是剪切增稠流动。 16、宾汉流动:对于塑性流动,当应力超过σ0时,流动特性符合牛顿流动规律。 17、炼乳触变现象是由于炼乳结构内形成酪蛋白微胶束的原因。 18、剪切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J 19、虎克模型:用一根理想的弹簧表示弹性模型,代表完全弹性体的力学表现。

食品物性学

《食品生理学》(第二版)介绍了食品物理性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础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从食品流变学到食品质构,再到光、电、热特性。《食品生理学》(第二版)介绍了食品物理性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础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从食品流变学到食品质构,再到光、电、热特性。 日本、韩国、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此课程,并提供相关教材(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马尔科姆. 伯恩教授编辑的食品质构及黏度、日本吉树教授撰写的食品物理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在中国很晚才开设,主要面向研究生。光、电、热的特性与食品加工工艺和检测技术有关。光学特性主要用于食品颜色的检测、成分和颗粒大小的检测、分级和无损检测。 电性能主要用于加工和测试技术。这部分涉及食物物料的静电现象、低频电、高频电及介电特性。食品材料电性能的差异可用于加热、解冻、脱水、烹调和灭菌等。1.6食品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物理性能是食品材料的宏观表现,但根本问题在于微观结构,尤其是力学性能和质构。随着显微图像技术的发展,在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和工程食品的开发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显微图像信息来揭示某些物理性质变化的机理,并在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上研究和开发新的食品。

1.7食品加工过程中物理性质变化的目的和特点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是有益的。加工食品的物理性质有利于人们的消化吸收或满足口感,如将小麦研磨成粉后的不同口感的面包,但物理性质的某些变化是不利的,其中冷冻食品、罐头食品和长期储存的水果、蔬菜的口感变软、弹性减弱。 为了令消费者满意,我们在加工和贮存食物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例如加入一些增稠剂以改善食物的黏弹性,以及加入氯化钙以改善水果和蔬菜的硬度。通过本课程,学生应掌握食品质量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掌握影响食品物理性质的机理和物理性质检测与评价的方法,能够根据消费者对物理性质的不同爱好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了解食品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热学特性,为开发和利用光学、电学和热加工技术,减少光、电学和热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奠定基础,了解食品材料图像的技术特性和相应的显微成像仪器的功能,并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正确选择合适的显微成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