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对角化及应用论文

矩阵对角化及应用论文
矩阵对角化及应用论文

矩阵对角化及应用

理学院 数学082 缪仁东 指导师:陈巧云

摘 要:本文是关于矩阵对角化问题的初步研究,对矩阵对角化充要条件的归纳,总结,通过对实对称矩阵,循环矩阵,特殊矩阵对角化方法的计算和研究,让读者对矩阵对角化问题中求特征值、特征向量,求可逆矩阵,使对角化,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求解途征.

关键词:对角矩阵;矩阵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

矩阵对角化是矩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矩阵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矩阵对角化问题很有实用价值,关于矩阵对角化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和理论已经很多.但是他们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只是某个方面的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此,我就针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对一些理论进行应用和举例,给出算法.特别给出了解题时方法的选择.

1.矩阵对角化概念及其判定

所有非主对角线元素全等于零的n 阶矩阵,称为对角矩阵或称为对角方阵.

定义1.1 矩阵A 是数域P 上的一个n 级方阵. 如果存在一个P 上的n 级可逆矩阵X ,使

1X AX - 为对角矩阵,则称矩阵A 可对角化.

矩阵能否对角化与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密切相关.

定义 1.2 设A 是一个n 阶方阵,λ是一个数,如果方程组

AX X λ= (1)

存在非零解向量,则称λ为的A 一个特征值,相应的非零解向量X 称为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1)式也可写成,

()0E A X λ-= (2)

这是n 个未知数n 个方程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

=0E A λ-, (3)

11

121212221

2

0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

上式是以λ为未知数的一元n 次方程,称为方阵A 的特征方程. 其左端A E λ-是λ的n 次多项式,记作()f λ,称为方阵

的特征多项式.

11

1212122

21

2

()||n n

A n n nn

a a a a a a f E A a a a λλλλλ------=-=

---

111n n n n a a a λλλ--=++

++

显然,A 的特征值就是特征方程的解.特征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恒有解,其个数为方程的次数(重根按重数计算),因此,n 阶矩阵A 有n 个特征值.

设n 阶矩阵()ij A a =的特征值为12,,n λλλ,由多项式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不难证明

(ⅰ)121122n nn a a a λλλ+++=++

+;

(ⅱ)12

n A λλλ=.

若λ为A 的一个特征值,则λ一定是方程=0A E λ-的根, 因此又称特征根,若λ为方程

=0A E λ-的i n 重根,则λ称为A 的i n 重特征根.方程 ()0A E X λ-=的每一个非零解向量都

是相应于λ的特征向量,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求矩阵A 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计算A 的特征多项式E A λ-;

第二步:求出特征方程=0E A λ-的全部根,即为A 的全部特征值;

第三步:对于

的每一个特征值λ,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

()0E A X λ-= 的一个基础解系12,,,s ξξξ,则A 的属于特征值λ的全部特征向量是

1122s s k k

k ξξξ+++(其中12,,,s k k k 是不全为零的任意实数)

. 设P 是数域, Mn (P ) 是P 上n ×n 矩阵构成的线性空间, A ∈Mn (P ) , 1,2t ,,λλλ 为

A 的t 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第四版(张和瑞、郝炳新编)课程中,我们学过了矩阵可对角化的若干充要条件如: (1)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特征子空间维数之和为n ;

(3)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A 的初等因子是一次的; (4)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A 的最小多项式无重根

我们知道线性变换A 的特征多项式为f (λ) ,它可分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积

1212()()()()i r r r i f λλλλλλλ=---

则V 可分解成不变子空间的直和

其中i V = {ξ| i

r

i 12-==s V V V V λ⊕⊕

⊕(A E );ξ∈V}

引理 1.1:设A, B 都是n 阶矩阵, 则秩( AB) ≥秩( A) + 秩( B) - n.

定理 1.1:设A 是实数域F 上的一个n 阶矩阵, A 的特征根全在F 内, 若1λ, 2λ,...,K λ 是A 的全部不同的特征根, 其重数分别为1r , 2r ,... k r , 那么

(Ⅰ) 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i j i j E A r λ≠??

-= ???

∏秩 j=1, 2,.......k

(Ⅱ) 当( 1) 式成立时,

()i

i j

E A λ≠-∏ 的列空间就是A 的属于特征根i

λ的特征子子空间.

证明: (Ⅰ) 设A 可对角化, 则存在可逆阵T, 使

{}11122,,...,k K T AT diag E E E λλλ-=

这里右边是分块对角矩阵, j E 为i r 阶单位阵, 于是有

()()()11i i i i j i j i j E A T E A T E T AT λλλ--≠≠≠????????

-=-=- ? ? ? ? ?

???????

?∏∏∏秩秩秩

={}()122,,...,i K K i j E diag E E E λλλλ≠??

- ???

∏秩

=()()(){}

12,,...,,i j i j i j K i j diag E E E λλλλλλ≠?

?

---

???

∏秩 =()0,0,...0,,0,0,...,0i j j j i j diag E r λλ≠??

??-= ??? ????

?∏秩 j=1,2, ......k.

反之,若()()i

j

E A r λ-=∏秩

i=1,2,.....k, 反复用引理可得

()()()()()22i j i i i j

i j

E A E A K n n r k n λλ≠≠-≥---≥---∑∑∏秩r 秩

i j i j

n r r ≠=-=∑ j=1,2,...,k.

这里用到了齐次线性方程组()0i E A X λ-=的解空间的维数不大于i λ的重数不大于j r 这个结论.于是又

()()i

i

i j i j

E A n r λ≠≠-=-∑∑秩从而()i i

A n r λ-=-秩 i=1,2,......k. 这样的矩阵可

以对角化.

(Ⅱ)设( Ⅰ)式成立,则A 可对角化.故A 的最小多项式为

()1

k

i

i x λ=-∏从而

()10k

i

i E A λ=-=∏ 即 ()()0i i

i j

E A E A λλ≠--=∏

这就是说,列空间包含在i λ的特征子空间中,但是由(1), ()i

i j

E A λ≠-∏的列空间的维数是n,它正

是j r 的特征子空间的维数,所以结论(Ⅱ) 成立.

推论: 设A 为实数域F 上的n 阶矩阵,A 的特征根全为F 内,且1λ, 2λ 是A 的全部不同的特征根, 其维数分别为1r , 2r , 若秩()12E A r λ-=,秩()21E A r λ-=,则A 可以对角化,且

()E A λ-的列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恰是属于2λ 的极大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组,2E A λ-的列向

量组的极大无关组恰是属于1λ的极大无关的特征向量组.

例1: 判断A=460350361??

?

-- ? ?-??

能否对角化,并求特征向量.

解: 易知A 的特征根1λ =-2 , 2λ =1.

1E A λ- =660350363--?? ? ? ?--?? 和2E A λ- =360360360--??

?

? ???

的秩分别为2与1,故A 可对角化. 又因为可以选取001?? ? ? ???和210-?? ?

? ?

??

为的列空间的一个基,111??

?- ? ?-??是属

于1λ的特征向量.

定理和推论把判断矩阵是否对角化的问题与求它的特征向量的问题联系起来,给出了一个不

用解线性方程组而求得可对角化矩阵的特征向量的方法, 在矩阵的不同特征根较少时, 这个方法较方便.

2.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任意实对称矩阵,总正交相似于一对角阵. 该对角阵的对角元即为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 正交相似变换矩阵的各列构成相应的特征向量. 给定一实对称阵A ,如何求正交相似变换矩阵P ,使1

T

P AP PAP -=为对角阵. 理论上的解决方法为:首先利用特征方程: | λI - A | = 0 求出全部特征值,针对不同特征值求出相应的完全特征向量系,合在一起构成实对称阵A 的完全特征向量系. 再利用施密特正交化法得到 A 的规范化正交特征向量系. 以此作为列向量得到正交相似变换矩阵P , 1

T PAP

PAP -=为对角阵, 参见文献[5 ]. 此方法理论可行,但在具体操

作时,由于要事先求出实对称阵A 的全部特征值,操作上有如下困难: (1) 特征方程: | λI- A | = 0 给出困难; (2) 特征方程求根困难(5 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统一的求根公式) . 因此有必要寻求方法.

定义2.1 (瑞雷商) 设A 为n 阶实对称阵,对于任一n 维非零列向量x ,称R ( x) =( A x , x)/( x , x) 为关于向量x 的瑞雷商.

引理2.1 设A 为n 阶实对称阵, 1λ≥2λ≥......≥n λ 为A 的特征值.

()()

()()11

/{0}/{0},,max

,min ,,n

n

x R x R Ax x Ax x x x x x λλ∈∈==

定义2.2 设w 为n 维列向量,且T w w = 1 ,则n 阶矩阵H = I - 2T

ww 称为Householder 阵.

引理2.2 Householder 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1) T

H H =

(2) T T

H H HH I == ( H 是正交阵) .

引理2.3 设x , y ∈n

R , x ≠y , X Y =,则存在Householder 矩阵H, 使Hx = y. 其中()()2

2/T

H I x y x y x y =----

定理2.1 设A 是实对称矩阵,λ, x (2

X

= 1) 是A 的一个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则存在P 为一个正交阵,使Px =1e = ()1,0,0 0

. 且T

PAP 的第一行和第一列的第一个元素为

λ,其余元素均为零.

证 设A 是实对称矩阵, 1λ≥ 2λ≥ ...≥ n λ为A 的特征值. 根据引理2.1 ,利用多元函数求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可求得1λ 及相应的规范化特征向量1X . 不妨假设‖1X ‖ = 1 ,由引

理2.3 ,存在1P 为一个正交阵,使11P X =1e =(

)1,0,0, 0

.且T

PAP 的第一行和第一列的第一个元素为1λ , 其余元素均为零. 设11

1100

T PAP A λ??

= ???

, 为对称阵,故1A 也为对称阵,设2λ 及2X 为1A 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规范化特征向量,则根据引理2.3 ,存在2Q 为一个正交阵,使

()2211,0,0, 0

Q x e ==.且212T

Q AQ 的第一行和第一列除2λ 外其余元素均为零. 令

22100P Q ??= ???

,容易验证2P 亦为正交阵, 满足:

112112

2

21220

00000

00

T T

T P P AP P Q A Q A λλλ????

?== ? ??? ??

?

依此类推, 存在正交阵1p ,2p , ?,1n p -, 使得1n p -...2p 1p 121...T T T n Ap p p D -=,则T

PAP =D, 其中 D 为对角阵,令121P P P P n -=,则T

PAP D =,P 即为将实对称阵对角化的正交相似变换矩阵.

例2: 设矩阵210210582811A ??

?

=- ? ?-??

, 1λ≥2λ≥3λ为A 的特征值.按上面的算法进

行对角化,求出正交矩阵P 及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解: (1)利用瑞雷商和多元函数求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可求得1λ = 18 ,相应的特征向量

为11

22,

,3

3

3T

x ??=- ???

(2) 计算正交矩

1p =()()

2

11112/T

p I x e x e x e =----=1223332

213332123

3

3??- ? ? ?-- ? ? ?--- ???

, 满足()1111,0,0T p x e ==且1118000

90009T

P AP ??

?=- ? ???

,至此已实现对角化. 借此可求得= 2λ=9 , 3λ = - 9. 相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2212,,3

33T

x ??

=--- ???,

32

21,,3

33T

x ??=-- ???.

3.循环矩阵对角化方法的研究

在复数域 C 上,形如0

12110121

2

30........................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的矩阵,称关于元素列011,,...,n a a a -的

循环矩阵.已知n 阶循环矩阵01

0...

00

01...0...............

1

00...0K ?? ?

?= ? ?

??

,并令i i

K K = (1,2,

,)i n =,称

121,,,....,n E K K K -为循环矩阵基本列(其中E = n K 为单位矩阵).

循环矩阵基本列有如下特点: ①121,,,...,n E K K K -都是循环矩阵; ②n i i K K += ,即n i

i K

K +=;

③n 阶循环矩阵K 有n 个特征根: cos

sin m mx mx

i n n

λ=+ (0,1,,1)m n =-

④关于元素列0121

,,,...,n a a a a -的n 阶循环矩阵 A 可用循环矩阵基本列表示为

210121...n n A a E a K a K a K --=++++,反之,能用循环矩阵基本列线性表示的矩阵,则一定是循

环矩阵. 循环矩阵的性质

性质1 同阶循环矩阵的和矩阵为循环矩阵. 性质2 同阶循环矩阵的乘积满足交换律. 性质3 同阶循环矩阵的乘积为循环矩阵. 性质4 循环矩阵的逆矩阵为循环矩阵.

n 阶矩阵A 关于多项式函数f (x) 生成的矩阵为f (A) ,A 的特征根与f (A) 的特征根有下面的结论:

命题3.1 设f (x) 是一个n - 1 次多项式函数,若λ是矩阵A 的特征根,则 f (λ) 是矩阵f (A) 的特征根.

命题3.2 设f (x) 是一个n - 1 次多项式函数,若矩阵A 相似于矩阵B , 则矩f (A) 相似于矩阵f (B) .

考察n 阶循环矩阵K,K 的特征多项式为:

(

)21

1,(n i n

j

j

n

j E K e

i πλλληη-=-=-=-==∏

如果n 阶循环矩阵A 记为()210121...n A n A f K a E a K a K a K --==++++不难求得K 中与特征值

j η相应的特征向量,记:

()

11...j j n x ηη-??

????=??

??

??, ()()22......11j j j j j j j j kx x ηηηηηη????????????===????????????????

则由

3.1

()()()()()

j j j j A A Ax f K x f x η==,可以验证

()

()

()()1

1

110

00,1,.11,1n n m k

mk

k k m x

x

m k m

η

η

-

--==≠?==-=?

=?∑∑.将这n 个两两正交的向量()

j x 单位化,可得标

准正交基(

)

(

)

()011,,...,n x x x -?

??

,令矩阵

(

)(

)(

)

21

011242(1)

(1)2(1)(1)(1)

111 (1)

1...

,,...,1...

...............

1...

n

n n

n n n n T x x x

ηηη

ηηη

ηηη

-

--

----

??

?

?

??==

?

?

?

?

?

??

则()()()

()

011

1',...n

T T x x x-

-==

命题 3.3任意n 阶循环矩阵()

A

A f K

=在复数域 C 上都可对角化,即1

T AT

-

=11

[(0)(),...,()]

n

A A A

diag f f f

ηη-

推论n 阶循环矩阵A 可逆的充要条件是()0

i

A

fη≠(i=0,1,...,n-1).

例3:求四阶循环矩阵

1234

4123

3412

2341

A

??

?

?

=

?

?

??

的特征根,并对角化.

解: 令23

()1234

f x x x x

=+++得

()

()

A

A f K

=,

0100

0010

0001

1000

K

??

?

?

=

?

?

??

由于

2

i

n

e i

π

η==, 所以A的特征根分别为:

()

()0

A

fη=10 , ()()1

A

fη=-2-2i, ()()2

A

fη=-2, ()()3

A

fη=-2+2i

1111

11

1

1111

2

11

i i

T

i i

??

?

---

?

=

?

--

?

---

??

, 1

1111

11

1

1111

2

11

i i

T

i i

-

??

?

--

?

=

?

--

?

--

??

4.特殊矩阵特殊对角化的研究

前面对实对称矩阵循环矩阵的对角化问题作了研究,本部分主要讨论,当矩阵只有两个特征根时的对角化问题,方法简捷. 对于数域F 上的n 阶矩阵A ,若仅有的两个特征根都在F 内,并且可以对角化,不通过解线性方程组求特征向量,而用初等变换求出可逆矩阵T,使1

T AT

-为对角形矩阵.

定理4.1 设数域F 上的n 阶矩阵A 可以对角化,其特征根为1λ,2λ,如果

()10

n s n n s B I A p I λ??-??

-??

????→ ? ? ?*???

?

初等变换

P,B 为列满秩矩阵,那么

(i) A 的属于1λ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P 的n s -个列向量;A 的属于2λ的线 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B 的s 个列向量.

(ii) 令T = ( P ,B) ,则T 可逆,且有11

1

22......T AT λλλλ-?? ?

? ?= ? ?

? ? ???

其中1λ 有n s -个, 2λ有s 个.

证 因为初等矩阵不改变矩阵的秩,且B 为列满秩,则()12s B I A λλ==-=秩秩的重数. (i )根据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分块矩阵的运算性质,可得

()())()(1,0n n s I A P B λ?--*=,

从而()10I A P λ-= 因P 为列满秩矩阵,则P 的n s -个列向量为齐次线性方程组()10I A X λ-= 的基础解系,亦即P 的n s - 个列向量为A 的属于1λ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又A 可以对角化,且2λ的重数为s ,则有可逆矩阵Q,使得

111

22......A Q Q λλλλ-?? ? ? ?= ? ? ? ? ???, 令1122......D λλλλ??

?

? ?= ? ?

? ? ???

,

则有

()()()()111212I A I A I Q DQ I Q DQ λλλλ----=--

=()()1112Q I D QQ I D Q λλ----=()()112Q I D I D Q λλ--- = 10Q OQ -= 由于B 的列向量为1I A λ- 的列空间的基,则B 的s 个列向量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10I A X λ-=的基础解系, B 的s 个列向量为A 的属于2λ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ii) 因矩阵A 的属于不同特征根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且特征向量的个数之和等于A 的阶数n ,于是, 令 )(

,T P B = 即有1

T AT D -=

例4:令矩阵001010100A ?? ?= ? ???

,求可逆矩阵T,使得1

T AT -为对角形式.

解: 方法一,先求A 的特征根

()0101010A f λ

λλλ-?? ?

=- ? ?-??

= ()()211λλ-+

则1λ = 1 (二重) , 2λ = - 1. 可见,此例为定理所述的情况.对矩阵1I A I λ-??

???

作初等列变换,即

11011

000

000001011

0001

001010100

10001001I A B I P λ-????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由定理4.1 知,A 的属于2λ = - 1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11,0,1T

a =-;A 的属于1λ = 1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20,1,0T

a = , ()31,0,1T

a =

令011100011T ?? ?= ? ?-??,则有1

111T AT -??

?= ? ?-??

. 这与[1 ]的结果一致.

方法二 在矩阵()I A λ-中,亦可取21λ=-,这时

1011000200201011000100101010010001001I A B I P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A 的属于1λ=1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11,0,1T

a =-- , ()20,2,0T

a =- ;A 的属于

2λ=- 1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21,0,1T

a =-

令101020101T --?? ?=- ? ?-??,则有1

111T AT -?? ?= ? ?-??

.

5.常规矩阵对角化方法的新探

众所周知,对数域P 上一个n 阶矩阵A 是否存在一个可逆矩阵T ,使得1

T AT -为对角形矩阵,当这种矩阵存在时,如何去寻求它.一般有关教材中都是先计算一个行列式,求出A 的特征值,再利用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向量的有关理论及求法解决此问题的.在这里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解决此问题的,它比教材中的常规方法简单一些,因为不必解若干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时也不必计算行列式.

5.1理论依据

为说话方便,我们规定如果数域P 上,对n 阶矩阵存在一个可逆矩T ,使得1

T AT -为对角形矩阵, 则称矩阵在数域P 上可对角化.当可对角化时, 我们说将A 对角化,即指求矩阵T ,使

1T AT -为对角形矩阵.若矩阵n 在数域P 上可对角化, 则有P 上可逆矩阵T ,使得1T AT B

-=为对角形矩阵.于是B 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即为A 的全体特征值, 并且可表示:

12,...S T QQ Q = 其中i Q 为初等矩阵,i=1,2,...,s,

于是,1111112......S S S B Q Q Q AQQ Q ----=,又1

i Q -也是初等矩阵, 由初等矩阵与矩阵的初等变换的

关系, 即知11Q AQ - , 相当于对A 施行了一次初等行变换与一次初等列变换.这里, 我们称此种初等变换为对A 施行了一次相似变换.

显见, 可对A 施行一系列的相似变换化为B .又由, 12...S T EQQ Q =(E 此处表单位矩阵)可如下进行初等变换, 则可将A 化为对角形矩阵B , 且可求得T :

A A

B E T ????

???????

→ ? ?????

对施行一系列相似变换,对E 只施行其中的初等列变换. 当A 不可对角化时, 也可经相似变换化简A 后, 求得其特征值, 判定它可否对角化. 类似地, 可由111111...S S T Q Q Q E -----=,做如下初等变换则可将A 化为对角形矩阵B, 且可求得T 或由B 求A 的特征值, 判定可否对角化:

()()A A E B T ???????→对施行一系列相似变换

,对E 只施行其中的初等行变换.

并且在施行相似变换时, 不必施行一次行变换后接着施行一次列变换这样进行, 可施行若干次行或列变换后再施行若干次相应的列或行变换, 只要保持变换后, 最后所得矩阵与A相似即可.

5.2 应用举例

为叙述简便,这里用i r 表示i 第行,i c 表示第i 列,i j r kr +表示用数k 乘第j 行后再加到第i 行上,i j c kc +表示用数k 乘第j 列后再加到第i 列上.

例5 求如下矩阵的特征值, 并判定它们可否对角化,若可则将其对角化:

(1)5116

02311A -?? ?= ? ?

-??

, (2)1111111111111111B ??

?

-- ?= ?-- ?--??

. 解:(1)由31511`602202r r A +-?? ????

→ ? ??? 13

411402002c c C --??

????→= ? ???

,知A 与C 相似. 易得,C 的特征值为2,2,2,且2E-C 的秩为2,所以C 不能对角化,从而知A 的特征值为2,2,2且A 不可以对角化.

(2)由1,2,3,41111111111112200111120201111200210001000010001000010001000010000i r r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4i c c i -=?????→

111

1,2,3,4,2,3,4

4

411121112

22202000

20000200020000200021000100011001

1001010101010011

1i i r r i c c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002000020000211114443111444131144411314

4

4-?? ? ? ? ? ? ? ? ? ?--- ? ? ?--- ? ? ?--- ??

?

, 知B 可以对角化,B 的特征值为-2,2,2,2.

令11

11444311144413114441131444T ?

? ?

? ?--- ?=

? ?--- ? ? ---???

, 则12000020000200002T AT --??

?

?

= ? ?

??

. 当不易直接用相似变换化简判定时, 可先求出特征值, 再用相似变换.

例6判定1200320000230043A -?? ?-

?= ?- ?-??

可否对角化,若可,则将其对角化. 解法1(教材中的方法)

由1200320000230043

x x xE A x x ---=-- ()()()2

461x x x =--+,

知A 的特征值为4,6,-1,-1.

解 齐次线性方程组()40E A X -=得一基础解系23100??

- ? ? ? ? ? ??? 解 齐次线性方程组()60E A X -=得一基础解系00341?? ? ?

?- ? ? ???

解 齐次线性方程组()0E A X --=得一基础解系1100?? ? ? ? ???,00

11?? ? ? ? ???

于是可,A 可对角化,且取20

1031

0103

00140101T ??- ?

? ?=

?- ? ? ???,则14000060000100001T AT -??

? ?= ?- ?-??

. 解法2由12003200002300431000010000100001-?? ?- ? ?- ?-

? ? ? ? ? ? ??? 2143,r r r r --????→ 12,3412004400002300661000010000100001c c c c ++-??

?- ? ?- ?- ?????→ ? ? ? ? ? ???

12000400001300061000110000100011--?? ? ? ?-- ? ? ? ? ? ? ? ???

1234

23

,57

r r r r --→

210

0504003001700061000110000100011?

?

-- ?

?

?

?-- ?

? ?

?

? ?

?

? ???2143

23

,57

c c c c --→

1000040000100006

210053100530017400

1

7-??

? ? ?- ? ? ?- ? ? ? ? ? ?- ? ? ? ??

?

知,A 可对角化,且取.2100531005300174

0017T ??- ? ?

? ?= ? ?

- ? ? ?

?

?,1

100

0040000100006T AT --??

?

?

= ?- ?

??

两法比较, 法2比法1简便, 因不必计算行列式和解几个线性方程组.

上述内容为本人对各类基本常见的矩阵类型的对角化计算方法,计算技巧的一些探讨,比较传统的计算方法、计算技巧,有一些优越性.计算简便,步骤简单具体,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禾瑞 赫炳新 高等代数[M] 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66-410

[3] 毛纲源 线性代数[M] 解题方法与技巧归纳 第二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7.213-241. [4] 丘维声 抽象代数[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60-190.

[5] 王萼芳 石生明 高等代数[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176-254.

[6] 王萼芳高等代数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 1996.91-184.

[7] 张爱萍循环矩阵的性质及其对角化[J] 广西师范自然科学报,2000,12.No.8.168-170.

[8] 高吉全矩阵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的同步求解方法探讨[J] 数学通报,1991.12.No.7.23-26.

[9] 郭亚梅.最小多项式与矩阵的对角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No.4.106-108.

[10]张正成可对角化矩阵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07.No.24.252-253.

[11]张学元线性代数能力试题解题[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34-37

[12]向人晶矩阵可对角化的简单判定[J] 数学通报,2003,3.No.12.13-15.

[13]靳廷昌有两个特征根矩阵对角化[J] 数学通报,1997,11.No.23.53-57.

[14]李世余代数学的发展和展望[J] 广西大学学报.1985.No.1.146-148.

[15]周立仁矩阵同时对角化的条件讨论[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07.Vol.20.No.1.8-10.

致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师陈巧云老师细心指导下完成.陈老师认真、负责、真诚的做人态度和作为教师对学生不倦教诲的精神,令我很受触动.同时,在论文的选题、修改、定稿都凝聚了陈老师的大量心血.陈老师尽心的指导与严格的监督,促使我最终完成了论文.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陈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On the martix diagonat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ollege of science Mathematics 082 Miao Rendong Director:Chen Qiaoyun

Abstract:This paper initially studied about matrit diagonatization concluding and summarizing abou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matrix diagonalization,Through caclulation and research on read synmetrices matrices,cycle matrix,and special matrix diagonalizational ways it proride simple and fast ways of solution on the question of matrix diagonalization in the characteristic root,charateristic rector,and reversible matrix.

Key words:diagonal matrix; matrix diagonalizationv; real symmetric matrix;eigenvalue; eigenvectors

矩阵的可对角化及其应用

附件: 分类号O15 商洛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矩阵的可对角化及其应用 作者单位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指导老师刘晓民 作者姓名陈毕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07级1班 提交时间二0一一年五月

矩阵的可对角化及其应用 陈毕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2007级1班) 指导老师刘晓民 摘要:矩阵可对角化问题是矩阵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对角化矩阵作为一类特殊的矩阵,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可对角化矩阵做出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并利用高等代数和线性代数的有关理论给出了矩阵可对角化的若干条件,同时也讨论了化矩阵为对角形的求解方法,最后总结出可对角化矩阵在求方阵的高次幂﹑利用特征值求行列式的值﹑由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反求矩阵﹑判断矩阵是否相似﹑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对角化;特征值;特征向量;相似;线性变换 Matrix diagonol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en Bi (Class 1,Grade 2007,The Depart of Math and Calculation Science) Advisor:Lecturer Liu Xiao Min Abstract: Matrix diagonolization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matrix theory diagonolization matrix, as a kind of special matrix,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as made diagonolization matrix

分块矩阵的应用论文

分块矩阵的应用 引言 矩阵作为数学工具之一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常见于很多学科中,如: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分析,以及组合数学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借用矩阵抽象出来进行表述并进行运算,如在各循环赛中常用的赛格表格等,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相对矩阵的运算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矩阵的运算和应用,则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当矩阵的行数和列数都相当大时,矩阵的计算和证明中会是很烦琐的过程,因此这时我们得有一个新的矩阵处理工具,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释,矩阵分块的思想由此产生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把矩阵分块运算有许多方便之处因为在分块之后,矩阵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实际操作中与其他方法相比,- 般来说,不仅非常简洁,而且方法也很统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在处理级数较高的矩阵时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行列式的性质出发,可以推导出分块矩阵的若干性质,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在行列式计算和证明中的应用分块矩阵;也可以借助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等;再如利用分块矩阵求高阶行列式,如设A、C都是n阶矩阵, A B 其中A 0,并且AC CA,则可求得AD BC ;分块矩阵也可以在求解线性 C D 方程组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分块矩阵性质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总结讨论分块矩阵在计算和证明方面的应用,从而确认分块矩阵为处理很多代数问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1 分块矩阵的定义及相关运算性质 1.1 分块矩阵的定义 矩阵分块 , 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 . 就如矩阵的元素 ( 数) 一 样,特别是在运算中 , 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 . 定义1设A 是一个m n 矩阵,若用若干横线条将它分成r 块,再用若干纵线条将它 A 11 ... 分成s 块,于是有rs 块的分块矩阵,即A .... A r1 . 1.2 分块矩阵的相关运算性质 1. 2.1 加法 A A ij r s , B B ij r s , 其中 A ij , B ij 的级数相同, A B A ij B ij r s 1.2.2 数乘 kA 1.2.3 乘法 1.2.4 转置 A A ji s r 1.2.5 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分块矩阵A 的下列三种变换称为初等行变换: A 1s ... ,其中 A ij 表示的是一个矩阵 . A rs 设 A a ij B mn b ij m n ,用同样的方法对 A,B 进行分块 设是任 A a ij mn A ij r s ,k 为任意数, 定义分块矩阵 A A ij r s 与 k 的数乘为 设 A a ij ,B sn n m 分块为 A A ij nm r l ,B B ij l r ,其中 A ij 是 s i n j 矩阵, B ij 是 n i m j 矩阵, 定义分块矩阵A A j rl 和B B ij l r 的乘积为 r C ij A i1 B 1j A i2 B 2j ... A il B lj , i 1,2,...t; j 1,2,3,..., l a ij s n 分块为 A sn A ij r s ,定义分块矩阵 A A ij r s 的转置为 rs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数学毕业(学位)论文题目汇总 一、数学理论 1.试论导函数、原函数的一些性质。 2.有界闭区域中连续函数的性质讨论及一些推广。 3.数学中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及推广。 4.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5.构造函数证明问题的妙想。 6.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7.泰勒公式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8.导数的作用。 9.Hilbert空间的一些性质。 10.Banach空间的一些性质。 11.线性空间上的距离的讨论及推广。 12.凸集与不动点定理。 13.Hilbert空间的同构。 14.最佳逼近问题。 15.线性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16.一类椭圆型方程的解。 17.泛函分析中的不变子空间。 18.线性赋范空间上的模等价。 19.范数的概念及性质。 20.正交与正交基的概念。 21.压缩映像原理及其应用。 22.隐函数存在定理的再证明。 23.线性空间的等距同构。 24.列紧集的概念及相关推广。 25.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及应用。 26.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的关系。 27.重积分与累次积分的关系。 28.可积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29.有界变差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30.绝对连续函数的性质。 31.Lebesgue测度的相关概念。 32.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33.可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4.分部积分公式的推广。 35.Fatou引理的重要作用。 36.不定积分的微分的计算。 37.绝对连续函数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关系。 38.Schwartz不等式及推广。 39.阶梯函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40.Fourier级数及推广。

41.完全正交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42.Banach空间与Hilbert空间的关系。 43.函数的各种收敛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4.数学分析中的构造法证题术, 4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4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47.微积分与辩证法 48. 积分学中一类公式的证明 49.在上有界闭域的D中连续函数的性质 50.二次曲线中点弦的性质 51.用射影的观点指导中学初等几何内容 52.用近代公理分析中学几何中的公理系统 53.球上Hardy空间上的加权复合算子 54.多圆盘上不同Bergman空间上的加权复合复合算子 55.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6.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加权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7.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58.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59.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60.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61.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62.试述函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3.阐明函数理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浅谈微分学(或积分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5.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6.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中的应用 67.从随机方法(概率方法)处理非随机数学问题看数学的统一性。 68.构造函数证题的妙想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69.数学知识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 70.数学知识的分类测量与评价 71.关于导函数性态的讨论与研究 72.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73.概率方法在讨论其它数学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7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及其求法 7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7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77.微积分与辩证法 78.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79.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80.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81.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82.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 武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院系:专业: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数学与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航20073011014 魏耀华教授年月日武夷学院教务处制摘要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按照一定规则分成小矩阵,它是矩阵运算的一种常用技巧与方法。分块矩阵的理论不但在工程技术和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线性代数中求矩阵乘积、行列式的值、逆矩阵、矩阵的秩和矩阵的特征根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则是处理分块矩阵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它在线性代数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讨论了分块矩阵的概念、分块矩阵的运算、分块矩阵的性质以及分块矩阵的广义初等矩

阵,归纳并提出了分块矩阵的一些应用,这些应用主要涉及到矩阵的秩,逆矩阵,行列式以及矩阵正定和半正定等方面。通过引用了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对矩阵进行适当分块可以使高等代数中的许多计算与证明问题迎刃而解。关键词: 分块矩阵;初等变换;计算;逆矩阵;证明。I Abstract Partitioned matrices mean dividing a big matrix into the small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ule. It is a common technique and method in matrix operation. The theories of partitioned matrices have not only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process for seeking matrix product and the value of determinant and inverse matrix and rank of matrix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transformation of partitioned matrices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deal with the partition matrix. Also, it is

04 矩阵的对角化

第四讲 矩阵的对角化 对角矩阵的形式比较简单,处理起来较方便,比如求解矩阵方程Ax b =时,将矩阵A 对角化后很容易得到方程的解。以前我们学习过相似变换对角化。那么,一个方阵是否总可以通过相似变换将其对角化呢?或者对角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如果不能对角化,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处理使问题变得简单呢? 一、特征征值与特征向量 1. 定义:对n 阶方阵A ,若存在数λ,及非零向量(列向量)x ,使得Ax x λ=,则称λ为A 的特征值,x 为A 的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 特征向量不唯一; ☆ 特征向量为非零向量; ☆ ()0I A x λ-=有非零解,则det()0I A λ-=,称

det()I A λ-为A 的特征多项式。 例1 12 22122 2 1A ????=?????? ,求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1 22 det()2 122 21 I A λλλλ----=------ 2 (1)(5)λλ=+-, 特征值为 121λλ==-,35λ=, 对于特征值1λ=-,由 ()0I A x --=, 1232222220222ξξξ?? ??????=???????????? , 1230ξξξ++= , 312ξξξ=-- ,

可取基础解系为 1101x ?? ??=?? ??-?? ,2011x ????=????-??, 所以属于特征值1λ=-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1122k x k x + ,其中12,k k 为不全为零的数. 对于特征值5λ=,由 (5)0I A x -=, 1234222420224ξξξ--?? ??????--=????????--???? , 123ξξξ== , 可取基础解系为 3111x ?? ??=?????? , 所以属于特征值1λ=-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33k x ,其中3k 为非零的数. 2. 矩阵的迹与行列式

井冈山大学2020年普通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高等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概述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各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各专业课的重要的数学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以及级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方面受到必要的训练和熏陶。起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研究和领会抽象事物、认识和利用数形规律的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题型比例: 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计21分。 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计21分。计算题,共8小题,每小题10分,计80分。 综合或应用解答题2题,计20分。 证明题1题,计8分.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线性代数》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概述 线性代数是理工科各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各专业课的重要的数学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行列式、矩阵特有的分析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用行列式、矩阵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使他们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结果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课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试内容 章节(名称)专题(名称)知识与技能考核点 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性质及应用 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的计算 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的应用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概念与运算性质矩阵的运算性质 矩阵的逆逆矩阵的性质、计算和应用 矩阵的分块法运用分块矩阵思想解决矩阵相关计算问题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初等变换的性质及应用矩阵的秩矩阵秩的性质及计算 线性方程组的解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及计算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与判定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的判定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线性方程组通解的计算 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性质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的概念与性质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相似矩阵利用相似变换化矩阵为对角矩阵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利用对角变换化矩阵为对角矩阵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二次型的矩阵及标准形的定义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正定二次型正定二次型的判定

分块矩阵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学与应用数学 分块矩阵的应用研究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 主题争论焦点) 本论文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寻找各种相关信息,来研究分块矩阵的计算方法和分块矩阵在化简行列式、行列式运算、求矩阵的特征值等方面的应用,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些概念: 分块矩阵的概念[] 1: 当矩阵的行数与列数较大时, 为便于运算, 有时把它分成若干个小块, 每个小块是行数与列数较小的矩阵.把一个矩阵看作是由一些小块矩阵所构成, 这就是矩阵的分块.构成分块矩阵的每个小矩阵, 称为子块. 如对矩阵A 分块如下 ? ? ??? ???? ???-=1011 012100100001A 其中记? ? ? ???-=??????=???? ??=1121,0000,10011A O E ,则A 可表示为分块矩阵??????=E A O E A 1 矩阵的分块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如矩阵A 也可分块如下: ? ? ??? ???? ???-=1011012100100001 A 通过分块矩阵的定义和概念,我们将探讨分块矩阵的计算,并利用分块矩阵的思想把分块矩阵的应用联系到其它问题中.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 题的评述) 作为解决线性方程的工具,矩阵已有不短的历史.拉丁方阵和幻方在史前年代已有人研究.矩阵这一具体概念是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并形成矩阵代数这一系统理论的. 但是追根溯源,矩阵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九章算术>中,在<九章算术>方程一章中,就提出了解线性方程各项的系数、常数按顺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的形状.随后移动处筹,就可以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在欧洲,运用这种方法来解线性方程组,比我国要晚2000多年. 1693年,微积分的发现者之一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建立了行列式论(theory of determinants).1750年,加布里尔?克拉默其后又定下了克拉默法则.1800年,高斯和威廉?若尔当建立了高斯—若尔当消去法. 1848年詹姆斯?约瑟夫?西尔维斯特首先创出matrix 一词.研究过矩阵论的著名数学家有凯莱、威廉?卢云?哈密顿、格拉斯曼、弗罗贝尼乌斯和冯?诺伊曼. 分块矩阵的引进使得矩阵这一工具的使用更加便利,解决问题的作用更强有力,其应用也就更广泛.在矩阵的某些运算中,对于级数比较高的矩阵,常采用分块的方法将一个矩阵分割成若干个小矩阵,在运算过程中将小矩阵看成元素来处理,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起到简化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分块矩阵的一些应用. 预备知识[][]32- 分块矩阵的运算: 矩阵的分块技巧性较强,要根据不通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块,常见的方法有四种: (1)列向量分法 ),,2,1(),,,,(21n i a a a a A i n ΛΛ==为A 的列向量. (2)行向量分发 ),,2,1(21n i A i n ΛM =???? ? ? ??????=ββββ为A 的行向量. (3)分成两块 ),,(21A A A =其中21,A A 分别为B 的若干行.

最新对角化矩阵的应用本科

对角化矩阵的应用本 科

XXX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对角化矩阵的应用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 4 月 25 日

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1、本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撰写而成的. 2、本论文(设计)中,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3、本论文(设计)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撰写发表过的研究成果. 4、本论文(设计)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 学生(签名): 2015 年4月25日

对角化矩阵的应用 摘要 矩阵对角化问题是矩阵理论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借助矩阵可对角化条件,可对角化矩阵性质和矩阵对角化方法来研究可对角化矩阵一些应用,包括求方阵的高次幂,反求矩阵,判断矩阵是否相似,求特殊矩阵的特征值,在向量空间中证明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运用线性变换把矩阵变为对角矩阵,求数列通项公式与极限,求行列式的值. 【关键词】对角化;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相似;线性变换

Application of diagonalization matrix Abstract Matrix diagonalization problem is the key issue in the matrix theory. In this paper, by using matrix diagonalization conditions, diagonalization matrix properties and matrix diagonalization method we study some applications of diagonalization matrix, including for high-order exponent of matrix, finding the inverse matrix, matrix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similar, the eigenvalue of special matrix, in the vector space that matrix similar to a diagonal matrix, using linear transformation matrix is a diagonal matrix, for the series of general term formula and limit, the determinant of value. [Key words] The diagonalization; Eigenvalue; Feature vector; Similar; Linear transformation

矩阵对角化及应用论文

矩阵对角化及应用 理学院 数学082 缪仁东 指导师:陈巧云 摘 要:本文是关于矩阵对角化问题的初步研究,对矩阵对角化充要条件的归纳,总结,通过对实对称矩阵,循环矩阵,特殊矩阵对角化方法的计算和研究,让读者对矩阵对角化问题中求特征值、特征向量,求可逆矩阵,使对角化,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求解途征. 关键词:对角矩阵;矩阵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 矩阵对角化是矩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矩阵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矩阵对角化问题很有实用价值,关于矩阵对角化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和理论已经很多.但是他们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只是某个方面的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此,我就针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对一些理论进行应用和举例,给出算法.特别给出了解题时方法的选择. 1.矩阵对角化概念及其判定 所有非主对角线元素全等于零的n 阶矩阵,称为对角矩阵或称为对角方阵. 定义1.1 矩阵A 是数域P 上的一个n 级方阵. 如果存在一个P 上的n 级可逆矩阵X ,使 1X AX - 为对角矩阵,则称矩阵A 可对角化. 矩阵能否对角化与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密切相关. 定义 1.2 设A 是一个n 阶方阵,λ是一个数,如果方程组 AX X λ= (1) 存在非零解向量,则称λ为的A 一个特征值,相应的非零解向量X 称为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1)式也可写成, ()0E A X λ-= (2) 这是n 个未知数n 个方程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 =0E A λ-, (3)

即 11 121212221 2 0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 上式是以λ为未知数的一元n 次方程,称为方阵A 的特征方程. 其左端A E λ-是λ的n 次多项式,记作()f λ,称为方阵 的特征多项式. 11 1212122 21 2 ()||n n A n n nn a a a a a a f E A a a a λλλλλ------=-= --- 111n n n n a a a λλλ--=++ ++ 显然,A 的特征值就是特征方程的解.特征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恒有解,其个数为方程的次数(重根按重数计算),因此,n 阶矩阵A 有n 个特征值. 设n 阶矩阵()ij A a =的特征值为12,,n λλλ,由多项式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不难证明 (ⅰ)121122n nn a a a λλλ+++=++ +; (ⅱ)12 n A λλλ=. 若λ为A 的一个特征值,则λ一定是方程=0A E λ-的根, 因此又称特征根,若λ为方程 =0A E λ-的i n 重根,则λ称为A 的i n 重特征根.方程 ()0A E X λ-=的每一个非零解向量都 是相应于λ的特征向量,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求矩阵A 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计算A 的特征多项式E A λ-; 第二步:求出特征方程=0E A λ-的全部根,即为A 的全部特征值; 第三步:对于 的每一个特征值λ,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 ()0E A X λ-= 的一个基础解系12,,,s ξξξ,则A 的属于特征值λ的全部特征向量是 1122s s k k k ξξξ+++(其中12,,,s k k k 是不全为零的任意实数) . 设P 是数域, Mn (P ) 是P 上n ×n 矩阵构成的线性空间, A ∈Mn (P ) , 1,2t ,,λλλ 为 A 的t 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第四版(张和瑞、郝炳新编)课程中,我们学过了矩阵可对角化的若干充要条件如: (1)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 A 可对角化当且仅当特征子空间维数之和为n ;

分块矩阵的应用论文

分块矩阵的应用 引言 矩阵作为数学工具之一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常见于很多学科中,如: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分析,以及组合数学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借用矩阵抽象出来进行表述并进行运算,如在各循环赛中常用的赛格表格等,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相对矩阵的运算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矩阵的运算和应用,则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当矩阵的行数和列数都相当大时,矩阵的计算和证明中会是很烦琐的过程,因此这时我们得有一个新的矩阵处理工具,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释,矩阵分块的思想由此产生. 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 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把矩阵分块运算有许多方便之处.因为在分块之后,矩阵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实际操作中与其他方法相比,一般来说,不仅非常简洁,而且方法也很统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在处理级数较高的矩阵时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行列式的性质出发,可以推导出分块矩阵的若干性质,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在行列式计算和证明中的应用分块矩阵;也可以借助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等;再如利用分块矩阵求高阶行列式,如设A 、C 都是n 阶矩阵,其中0A ≠,并且AC CA =,则可求得A B AD BC C D =-;分块矩阵也可以在求解线性 方程组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分块矩阵性质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总结讨论分块矩阵在计算和证明方面的应用,从而确认分块矩阵为处理很多代数问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1 分块矩阵的定义及相关运算性质 1.1分块矩阵的定义 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 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 定义1设A 是一个m n ?矩阵,若用若干横线条将它分成r 块,再用若干纵线条将它 分成s 块,于是有rs 块的分块矩阵,即1111...............s r rs A A A A A ???? =?????? ,其中ij A 表示的是一个矩阵. 1.2分块矩阵的相关运算性质 1. 2.1加法 设() ij m n A a ?=() ij m n B b ?=,用同样的方法对,A B 进行分块 () ij r s A A ?=,() ij r s B B ?=, 其中ij A ,ij B 的级数相同, 则 ()ij ij r s A B A B ?+=+. 1.2.2数乘 设是任() () ,ij ij m n r s A a A k ??==为任意数,定义分块矩阵() ij r s A A ?=与k 的数乘为 () ij r s kA kA ?= 1.2.3乘法 设() () ,ij ij s n n m A a B b ??==分块为()(),ij ij r l l r A A B B ??==,其中ij A 是i j s n ?矩阵,ij B 是 i j n m ?矩阵,定义分块矩阵() ij r l A A ?=和()ij l r B B ?=的乘积为 () 1122...,1,2,...;1,2,3,...,ij i j i j il lj C A B A B A B i t j l =+++==.、 1.2.4转置 设() ij s n A a ?=分块为() ij r s A A ?=,定义分块矩阵() ij r s A A ?=的转置为 () ji s r A A ?''= 1.2.5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分块矩阵A 的下列三种变换称为初等行变换:

分块矩阵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分块矩阵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Title: Block Matrix Of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Algebra 学号 0508060357 姓名邹维喜 学院数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甘爱萍 完成时间 2008.4.15

分块矩阵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摘要】高等代数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引人入胜,其基础知识抽象,解题方法技巧性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困境。作为高等代数中的一个工具——分块矩阵,分块矩阵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等代数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本文详细且全面论述了分块矩阵阵的概念和其的初等变换以及证明了矩阵的分块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包括用分块矩阵来算矩阵的乘积,利用分块矩阵求逆矩阵的问题,用分块矩阵求矩阵的行列式问题. 【关键词】:分块矩阵;矩阵乘积得秩;逆矩阵;行列式

Block Matrix in Advanced Algebra Application 【Abstract】 Higher Algebra for its unique and fascinating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abstract knowledge, skills and strong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a little carelessness will be in trouble. Advanced Algebra as a tool - sub-block matrix, block matrix is of higher algebra an important share in higher algebra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rray block matrix of the concept and its elementary transformation matrix, as well as the sub-block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er algebra, including matrices to count the product matrix, the use of sub-block matrix inverse matrix problem, with sub-block matrix of the determinant of the matrix problem. 【Key words】: sub-block matrix; matrix product of a rank; inverse matrix; determinant

可对角化矩阵的应用

可对角化矩阵的应用 矩阵可对角化问题是矩阵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对角化矩阵作为一类,特殊的矩阵,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可对角化矩阵的应用的例子。 1.求方阵的高次幂 例设V 是数域P 上的一个二维线性空间,12,εε是一组基,线性变换σ在12,εε下的矩阵A =2110?? ?-?? ,试计算k A 。 解:首先计算σ在V 的另一组基12,ηη下的矩阵,这里 ()()121211,,12-?? ηη=εε ? -?? , 且 σ 在 12 ,ηη下的矩阵为 1 112 1112 12 11111121012111 01 2 1 ----?????????? ?? ??== ? ??? ????? ?----- ????????? ?????显然 1 10 10 1k k ??? ? = ? ? ?? ?? ,再利用上面得到的关系1 1121111112101201---???????? = ? ??? ?---???????? 我们可以得到 1 21111111111211 101201121201111k k k k k k k ----+????????????????=== ? ??? ? ????? ? ------+???????????????? 2.利用特征值求行列式的值。 例:设n 阶实对称矩阵2A =A 满足,且A 的秩为r ,试求行列式2E A -的值。 解:设AX=λX ,X ≠0,是对应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因

为2A A =,则22X X λE =AE =A =λ,从而有()20X λ-λ=,因为X ≠0, 所以()1λλ-=0,即λ=1或0,又因为A 是实对称矩阵,所以A 相似于对角矩阵,A 的秩为r ,故存在可逆矩阵P ,使 1 00 0r E P AP -??= ??? =B ,其中 r E 是r 阶单位矩阵,从而 1102220 2r n r n r E E A PP PBP E B E -----=-=-= =2 3由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反求矩阵。 若矩阵A 可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P 使,其中B 为对角矩阵,则 例 设3阶实对称矩阵A 的特征值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求矩阵A 。 解:因为A 是实对称矩阵,所以A 可以对角化,即A 由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设对应于231λ=λ=的特征向量为 () 123,,T P X X X =,它应与特征向量 1 P 正交,即 []1123,00P P X X X =++=,该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为 ()() 231,0,0,0,1,1T T P P ==-,它们即是对应于231λ=λ=的特征向量。 取 ()123010100,,101,010101001P P P P B -???? ? ? === ? ? ? ?-???? ,则 1P A P B -=, 于是1110 010******* 210101010 0011010011 1010022A PBP -? ? ?-?????? ? ??? ?===- ? ??? ? ??? ? ?--??????- ??? 4判断矩阵是否相似

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论文

学号 20080501050116 密级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学院名称:数学学院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练利锋 指导教师:李旭东 二○一二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Matrix diagonalization of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College : Mathematics Subject :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Name : Lian Lifeng Directed by : Li Xudong May 2012

郑重说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所以数据、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能,除文中已经注明应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的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 日期 :

摘要 矩阵是否可以对角化,是矩阵的一条很重要的性质。对相似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的理解,一直是线性代数学习中的一个困难问题。本文给出了矩阵可对角化的几个充分必要条件和相应的证明。 关键词:方阵;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

ABSTRACT Matrix diagonaliz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nature of matrix.Understanding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similarity can be diagonalized ,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n linear algebra.In this paper, several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ofs of matrix diagonlization have been given. Key words:square;eigenvalue;eigenvector;diagonalization

矩阵对角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学与应用数学 矩阵对角化的研究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一)写作目的 矩阵可对角化问题是矩阵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此次写作希望能比较全面的认识矩阵的对角化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其基本内容,领会其思想方法,并掌握求矩阵的对角化的方法.通过求矩阵的对角化的多种解决方法来了解矩阵的对角化问题,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一套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 (二)有关概念 首先,我们给出文中常用的符号如下[1]: (i)C 表示实数域; (ii)m n C ?表示实数域上的m n ?阶矩阵的集合; (iii)()n M C 表示n 阶复矩阵的集合; (iv)n n R ?表示n n ?实矩阵集合; (v)()n M R 表示n 阶实矩阵的集合; (vi)n E 表示n n ?阶的单位矩阵; (vii)det A 表示矩阵A 的行列式; (viii)()1122,,,nn diag a a a L 表示主对角线上为元素1122,,,nn a a a L 的对角矩阵; 定义1[2]: 对角线以外的元都等于0,即当i j ≠时有(),0A i j =的方阵称为对角矩阵.记为()1122,,,nn diag a a a L .如: ()112211220000,,,00nn nn a a diag a a a def a ???????????? L L L M M O M L

特别地,()1,1,,1diag L 称为单位矩阵,简称单位阵,记n E . 定义2[3]: 若n 阶矩阵A 与对角矩阵相似,则称A 可对角化,也称A 是单纯矩阵. (三)综述范围 若一个n 阶矩阵相似于对角阵时,可以使许多问题的研究和计算简化.求解矩阵对角化先得确定矩阵是否符合可对角化的条件,所以在文献[4-5]具体介绍了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求一般矩阵以及一些特殊矩阵的对角化,在文献[6-8]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定理及证明方法. 通常,矩阵可对角化问题与特征值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可逆矩阵求解矩阵的对角阵.通过求矩阵可对角化的多种解决方法来了解矩阵的对角化问题,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一套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案[9]. 本文结合矩阵的基本知识原理,对矩阵对角化的各种常用求法进行梳理、归纳,并举例进行说明. (四)主要的问题 矩阵相似于对角阵时,可以使许多问题的研究和计算简化.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不同矩阵(如对称矩阵,幂等矩阵,对合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二、主体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一)历史背景 矩阵这个概念是从解线性方程组中产生的.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数学书《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1世纪,作者不详)中,就有一个线性方程组的例子: 323923342326x y z x y z x y z ++=??++=??++=? 为了使用加减消去法解方程,古人把系数排成如下图所示的方形: =≡≡ 古时称这种矩形的数表为“方程”或“方阵”,其意思与矩阵相仿.在西方,矩阵这个

分块矩阵及其应用

分块矩阵及其应用 徐健,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在高等代数中,分块矩阵是矩阵内容的推广. 一般矩阵元素是数量, 而分块矩阵则是将大矩阵分割成小矩形矩阵,它的元素是每个矩阵块.分块矩阵的引进使得矩阵工具的利用更加便利,解决相关问题更加强有力,所以其应用也更广泛. 本文主要研究分块矩阵及其应用,主要应用于计算行列式、解决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逆、证明与矩阵秩有关的定理. 关键词:分块矩阵;行列式;方程组;矩阵的秩 On Block Matrixes and its Applications Xu J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bstract In the higher algebra, block matrix is a generalization of matrix content. In general, matrix elements are numbers. However, the block matrix is a large matrix which is divided into some small rectangular matricies, whose elements are matrix block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lock matrix makes it more convenient to use matrix, and more powerful to solve relevant problems. S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lock matrix is much wider.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block matrix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of determinant, such as 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calculating inverse matrix, proving theorem related to the rank of matrix , etc. Keywords Block matrix; Determinant; System of equations; Rank of a matri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