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在影片中的三次选择都是去找自己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借钱。第一次罗拉的父亲得知自己的情人怀孕,所以决定抛弃罗拉和她的母亲,与自己的情人重新组建家庭,罗拉还被告知自己并非父亲亲生。伤心地罗拉赶到街头,发现曼尼去抢劫超市,于是罗拉进行协助,最终罗拉被警察走火的子弹击中身亡;第二次罗拉找到父亲借钱被拒绝,愤怒的罗拉抢过保安的枪胁迫自己的父亲抢走了银行的钱,眼看就要和曼尼成功汇合的时候,曼尼被救护车撞到身死;第三次罗拉来到父亲银行的时候,父亲已经和好友梅耶尔先生出去了,罗拉在赶往街头途中看到了一家赌场,并且神奇般地赚够了足够的钱,与此同时曼尼也发现了捡走他钱的乞丐,在成功要回钱之后交给了自己的老大,最后两人愉快的离开。

罗拉的三次遭遇展示了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却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唯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时间的先后以及每个人行动的不同,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因素,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如果单纯展示罗拉的话那就太没有说服力了,影片另一个迷人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和罗拉有过接触的人都随着罗拉的奔跑而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从罗拉放下电话冲出家门在楼梯中碰到的邻居和狗到到推着婴儿车的老妇人,从偷自行车的人到拿走钱的流浪汉,从开车去接父亲的梅耶尔到银行里的保安,从银行中的华裔女员工到父亲与女职员的奸情,从救护车和拿着玻璃的人到借给曼尼电话卡的盲人女士,每一个环节都好像是片头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的命运或许因为罗拉而改变,或许因为自己而改变了罗拉的命运,总之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在之后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大名鼎鼎的“蝴蝶效应”。

从另外的角度上思考,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来,像游戏一样结束了之后还可以满血复活。《罗拉快跑》似乎终于满足了我们这种只能想想的愿望,快跑快跑!仿佛拯救世界的重任都在自己头上兜着,刻不容缓。像个超人在大街上奔跑,生死时速的20分钟,到了就拯救成功,没能赶到便游戏结束。不过,你可以选择再来一次,重启还是一样的背景图,不同的只是时差,但却可能改变“游戏”结局。如果人生可以像游戏一样重来!而且还可以一遍遍地来!想想已经欲罢不能,我们之所以喜欢这部看似情节反复且平淡的片子,不过是因为我们把自

己臆想着了罗拉,身兼重任,有一个无比巨大的时间磁场,周围的人的命运都因我们的延迟或提前而改变,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地围着我们转,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谁不曾幻想过自己拥有和罗拉一样的超能力?可以用一声尖叫就改变命运的转盘,握一握病患的手就能使其起死回生?这都是我们曾幻想过却不曾实现的东西,听起来那么神奇而不可思议,可是它就是发生在了罗拉身上,着实让屏幕前的我们足足爽了一把!

《罗拉快跑》的电影元素及文化形态分析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注:研究生应认真填写课程作业表,及时将作业报送给任课教师。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任课教师在新学期第三周前将作业判分签名后,将作业原件报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有特殊情况须申明理由,并报研究生院同意后,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周。逾期不报或以后追加成绩的概不予以承认,有关学生也不能参加本年度的所有评先评优活动。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关键词:罗拉快跑;后现代主义;风格;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此片凭借着独特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这个革命性的电影叙事,正是反映着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电影叙事。本文就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从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影片《罗拉快跑》的内容很简单:在德国柏林,黑社会打手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借钱,去拯救她的恋人。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其快速简捷的节奏、紧张急促的音乐、强烈直接的视觉效果,使这部电影具有了传统的经典和现代文本中所罕见的一连串形式快感,同时,这部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又借鉴了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技巧,在镜头处理和段落剪辑上也具有了电脑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 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 参考和借鉴。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 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 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 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 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 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 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 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 人生路上。

编导影评写作影视分析 影片分析讲义

影片分析讲义(完整) 诗——听、意象、内心情感 画——视、表现手段、技巧 一、影片分析考察分析重点: 形成一套与自己专业相适合的分析电影的方法。 1、认识与运用分析视听技巧,分析具体影片创作的问题。 2、结合电影化的呈现,把握具体的电影的诗情品格或美学定位的能力。(给影片档次打个分,但要电影化) 3、具体运用所学视听和文学叙事知识的能力。(电影具有文学性,诗是文学的最高形态) 二、考卷以往出现的问题: 1、仅仅对影片进行文学评价。(主题好不好不是首要,关键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看到、听到的来反映主题,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即要说出主题如何被看得见、听得到的) 2、仅仅对影片进行泛泛的视听评价。(为什么这样用视听语言?要上升到艺术本质、诗的层面,不能单说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手段) 3、把电影当作一种媒体文化来评析。(符号、后现代都不是首要需要的,视听特点、诗情的转化及两者关系,对影片基本创作形态——视听形态的认识) 片例:《活着》医院生产一段 侧重的几个方面:结构特色(电影化)、主要指叙事特色(戏剧体和非戏剧体的);分析蒙太奇表现特色——核心、目的、线索;整体视听创作的风格;针对自己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个层面(诗与画,时空的结合的范畴) 影片分析的高度: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 时间:文学、音乐(是意会的) 空间:绘画、舞蹈、建筑、雕塑 戏剧的时空统一表现在人物行动上,单视角、场面性; 电影的时空统一也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上。 《活着》医院一段即是可能够完美结合。时间上,叙事有行动,结合特定历史环境中;空间上,生命在空间上的来回奔跑,并通过音响,段落展开。 主干的行动合成时空,脱离开狭长的走廊,就是文学的,而非电影的。 切到外景,有目的,买馒头不是害人,请大夫的确是押过来的,倒水的特写,缸子的大小; 不能用纪实的眼光来看电影。 行动——指电影的行动,与戏剧行动有交叉,传统戏剧是动作,电影更多的是心理的动作或是作者的主观行动。所有方面都是为了呈现行动。

《罗拉快跑》观后感

影视鉴赏期末小论文 姓名:赵彦君 学号:0080363 专业班级:08国际市场营销 2010 年12 月26 日

摘要 本论文简单的介绍了影片《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并从拍摄手法和影片传达的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在拍摄手法中,主要以快闪镜头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以及蒙太奇的画面拼接进行举例分析。 影片简介: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该影片是由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导演的一部片长约91分钟的现代主义美学电影。主演弗兰卡·波坦特(Franka Potente)和哈伯特·奈普(Herbert Knaup)。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德国的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为其黑社会男友曼尼筹集其遗失的十万马克而尽力奔跑的故事。该故事概述简洁,情节结构简单,从中向大家表达的思想却是经典而复杂的。 影片的故事情节从曼尼致电女友罗拉开始,告知他遗失了十万马克,并且要求她在二十分钟内筹到十万马克,否则他将死于黑社会的手下。罗拉答应曼尼的要求,并且开始了她的奔跑。继而从罗拉开始奔跑时,影片又平行的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罗拉因为她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且因为这些选择的不同而导致的她和她的男友曼尼以及与她见面的人们结果不同。 在第一次奔跑中,罗拉向父亲求救,父亲以罗拉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为由拒绝了罗拉的请求,并且将罗拉从银行赶出。罗拉无奈,只好赶到男友所在的电话亭,却见男友已经冲进了超市并实施抢劫。罗拉帮助男友进行抢劫,抢劫成功后却不幸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时,罗拉依旧选择了她的父亲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只是在父亲并不愿意的条件下强迫她的父亲并且选择抢劫银行,当罗拉抢到钱并且赶到曼尼所在的电话亭时,曼尼不幸被救护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中,罗拉跑到父亲所在的银行时,父亲正巧不在,罗拉选择了进赌场赌一把,最后赢得了十万马克,同时曼尼找到了拿走十万马克的乞丐,最后两个人成为了富人。 该部影片故事情节紧凑,拍摄手法独特,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综合性的,下面从多个角度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影片赏析: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 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 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影片《源代码》中,采用的手法也是如此,给人一种明显的强化和回旋式的叙事感觉,如同游戏一般。在本片中,罗拉的每次营救行动都是20分钟,而这三段看似相同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情景多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其实,之间存在着许多因果关联。 本片除了这三段主要构成故事的框架外,还有两次冥界对话。影片从罗拉中枪后,自然地从其眼中进入红色的冥界,在冥界中的几段对话后,镜头又奇迹般的从罗拉的眼中拉出,变到正常,在钱袋和电话同时落下时,下一段故事开始了。通过三次奔跑中的两次冥界,使得三段很自然的衔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有一个起到关键性串联作用的人物,那就是警卫。在影片开始,拿着足球向上踢,拉开影片序幕的,是他;在第一段时,给罗拉开门的是他,安慰罗拉的也是他;第二段开枪时,罗拉竟然已经会开枪了,警卫用手捂心脏,暗示着其有心脏病,给第三段埋下伏笔;第三段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快跑中的人生哲学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 感快跑中的人生哲学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课程:美学概论 学号: 姓名: 专业年级:艺术102班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 ——快跑中的人生哲学摘要:在电影《罗拉快跑》中,女主角罗拉为拯救男友整整疯狂的跑了三次来改变结局,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己的选择,恐怕连我们自己也难以说清,但是透过电影,我们应该在罗拉的快跑中看得更深,一点是“存在先于本质”,另一点是“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不仅仅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更是一门人生哲学。 关键词:罗拉快跑存在主义蝴蝶效应 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观看了电影《罗拉快跑》,快速的节奏,动感的音乐,以及女主人公卡通化的造型瞬间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如此紧张的音乐和电影画面绷紧了我的根根神经,不得不使我全神贯注。“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一个尖牙利齿的怪兽造型的时钟来来回回地摆动着钟摆,故事也就这样开始了。 德国柏林的街道上,一个全力奔跑的红发女孩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她的男友,她就是罗拉,她只有20分钟的时间。罗拉跑了三次,每次都因为一点点的小细节而神奇地改变了很多很多人的命运,然而就像我们玩的闯关游戏一样,玩家死后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来过,改进前一次的错误,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赋予的使命和任务。最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存在先于本质 为什么罗拉整整跑了三次呢因为在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中她得到的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也许从男友打来的求救电话开始罗拉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她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男友曼尼,于是她没有坐以待毙,任由时间流逝,而是在短短的20分钟内拼尽全力,去行动去选择,这个勇敢的女孩甚至疯狂的跑了三次。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在影片中的三次选择都是去找自己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借钱。第一次罗拉的父亲得知自己的情人怀孕,所以决定抛弃罗拉和她的母亲,与自己的情人重新组建家庭,罗拉还被告知自己并非父亲亲生。伤心地罗拉赶到街头,发现曼尼去抢劫超市,于是罗拉进行协助,最终罗拉被警察走火的子弹击中身亡;第二次罗拉找到父亲借钱被拒绝,愤怒的罗拉抢过保安的枪胁迫自己的父亲抢走了银行的钱,眼看就要和曼尼成功汇合的时候,曼尼被救护车撞到身死;第三次罗拉来到父亲银行的时候,父亲已经和好友梅耶尔先生出去了,罗拉在赶往街头途中看到了一家赌场,并且神奇般地赚够了足够的钱,与此同时曼尼也发现了捡走他钱的乞丐,在成功要回钱之后交给了自己的老大,最后两人愉快的离开。 罗拉的三次遭遇展示了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却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唯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时间的先后以及每个人行动的不同,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因素,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如果单纯展示罗拉的话那就太没有说服力了,影片另一个迷人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和罗拉有过接触的人都随着罗拉的奔跑而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从罗拉放下电话冲出家门在楼梯中碰到的邻居和狗到到推着婴儿车的老妇人,从偷自行车的人到拿走钱的流浪汉,从开车去接父亲的梅耶尔到银行里的保安,从银行中的华裔女员工到父亲与女职员的奸情,从救护车和拿着玻璃的人到借给曼尼电话卡的盲人女士,每一个环节都好像是片头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的命运或许因为罗拉而改变,或许因为自己而改变了罗拉的命运,总之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在之后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大名鼎鼎的“蝴蝶效应”。 从另外的角度上思考,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来,像游戏一样结束了之后还可以满血复活。《罗拉快跑》似乎终于满足了我们这种只能想想的愿望,快跑快跑!仿佛拯救世界的重任都在自己头上兜着,刻不容缓。像个超人在大街上奔跑,生死时速的20分钟,到了就拯救成功,没能赶到便游戏结束。不过,你可以选择再来一次,重启还是一样的背景图,不同的只是时差,但却可能改变“游戏”结局。如果人生可以像游戏一样重来!而且还可以一遍遍地来!想想已经欲罢不能,我们之所以喜欢这部看似情节反复且平淡的片子,不过是因为我们把自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

《罗拉快跑》 精彩片段赏析 “我总就是起始于影像、意念。在我得脑海中先有影像,我开始想要延续它,绕着这个意像发展出一些故事,从中做出一部电影。《罗拉快跑》得原始意像就是一个奔跑得女人。我想创造一部充满动感得电影得想法,这就是每一位电影创作人得最大欲望。 ——汤姆提克威 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呢?最重要得就是:《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崭新得电影,表面上瞧,《罗拉快跑》得主题就是一个“陈旧”得爱情主题,也就就是说《罗拉快跑》就是表现一对恋人之间得“爱情得营救”。但就是,影片得核心与精神实质又就是全新得。崭新得艺术形式、罗拉与她得“游戏”,留给我很深得印象。 段落解读: 1.第一次奔跑(10分—40分):罗拉没借到钱,罗拉与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2.冥界(3分钟、红色): 3.第二次奔跑(33分钟—53分):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4.冥界(2分钟、红色) 5.第三次奔跑(53分钟—73分):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得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这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得效果,环境中得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得影片《锡鼓》中得主人公奥斯卡得经典得“大叫”就是一个弱小得孩子在向虚伪丑恶得成人社会与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得“大叫”就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得自己得命运。奥斯卡得“大叫”与罗拉得“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就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得反抗。“大叫”更就是一种无奈,它就是现实中无法实现得人们得一个神奇、浪漫、美丽得愿望与想象。 第三次大叫发生在第三段落。 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中罗拉得第三次大叫,白天,赌场,事件:赌场好运赢钱。时间:(01:07:35—01:08:40) 号景 别 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 1近 景固定,慢速变 焦 赌场中转动得滚轴低沉得音 乐 滚轴转动得声音,罗拉开始 大叫得声音 02 秒6 2全 景固定罗拉开始大叫及周围人 们得反应 低沉得音 乐声 滚轴得声音,罗拉叫声爆发 得声音 03 秒3 3特 写固定滚轴上白色滚球音乐声渐 落 滚轴声,罗拉得尖叫声02 秒3 4近 景固定赌场发牌员得反应无尖叫声01秒 6 5近 景固定赌场保安得反应无尖叫声01秒 9 6全 景固定,慢速变 焦 罗拉大叫及周围人们得 反应 无尖叫声01秒 8 7特 写固定同3无滚轴声,尖叫声01 秒5 8全 景固定其她赌桌上人得反应无尖叫声01秒 2 9全 景 固定同上无尖叫声01秒 1 0中 景 固定桌上得高脚杯被震碎无尖叫声0、8 秒 11全 景 固定人们手中得高脚杯被震 碎 无玻璃杯破碎声,尖叫声0、5 秒 1 2全 景 固定同上无破碎声,尖叫声0、5 秒 13近 景 固定大叫中得罗拉无尖叫声,破碎声01 秒5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复习过程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影片以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片中包含着动作、悬疑、惊竦等电影元素,加之意想不到的情节,节奏强劲有力的电影语言,共同构造出一部表现手法新颖,原创性十足的浪漫惊悚剧。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和震撼的电子音乐。它既是一部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V 等多种元素的形式电影;又是一部在表现手法、剪辑手法、拍摄风格上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的技术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杀掉。为了得到10万马克来营救曼尼, 罗拉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和曼尼最终留下了10万马克,故事圆满结束。 影片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艺术手法的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剪辑方面:

1.剪辑的快节奏: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观众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剪辑的快节奏也是为了要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2.剪辑的多技巧性:《罗拉快跑》的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花样翻新。剪辑的多技巧表现了今天的消费的世界的丰富感。剪辑的缤纷多彩,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同时,剪辑的多技巧,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刺激”程度。使影片更加新奇、好看。 3.剪辑打乱正常的轴线关系:影片有时候在剪辑上打乱了正常的轴线关系。这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同时,这种轴线关系的打乱,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二.镜头方面: 整部影片的影像以动态镜头为主。 1.镜头运动:用跟移镜头,表现、喧染罗拉的奔跑过程。制作者多次安排罗拉在桥洞下,隧道中奔跑。镜头前景是水泥柱子,景深是罗拉。表现有生命的罗拉在无生命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奔跑。 2.镜头不稳:影片中的众多镜头,采用非支架拍摄。有意造成影像的不稳和晃动。这主要是为了体现罗拉奔跑之后的生理视觉感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 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结 课论文 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 ——浅谈《罗拉快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元素 学生:子萌 学号:2015710056 系别: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专业 班级:新闻1502 指导老师:

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 摘要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的《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后现代电影需要的元素。而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浅析《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动画插入的叙事意义;上帝视角的碎片叙事来解读与浅析《罗拉快跑》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罗拉快跑》 1

影片《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也一直被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奉为圭臬。影片甫一开始,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新锐形格——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抽象鲜明的动画片头,MTV风格的画面……无处不体现着上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的骚动和反思。《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红发叛逆少女为了帮助自己的男友而在20分钟之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作为德国电影中最卖座的实验电影,有人称《罗拉快跑》具有一种“充满力的叙事艺术”1这样的叙事艺术正是《罗拉快跑》之中最具有后现代风骨的电影元素。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从结构,动画,碎片叙事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 一、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罗拉的三次人生游戏 《罗拉快跑》与传统电影叙事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般电影的模式往往是预设一个理性的架构,按照逻辑或者时间的秩序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后现代语境中,线性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时间里任意的转换与拼贴,再多繁复的结构都能在这种转换之中融合。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昆汀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然而是《罗拉快跑》彻底解构了这种传统结构,“颠覆了由所谓的中心本源扩散开来的等级秩序,而让 1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电影文学》2008-01-05 2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范文600字5篇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范文600字5篇 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许多历来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影片,有很多确实不错,也许电影拍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艺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罗生门》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电影《罗生门》观后感600字 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许多历来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影片,有很多确实不错,也许电影拍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日本老片《罗生门》故事结构简单,人物也就那么几个,可看完后让人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只有影片看到最后才会明白影片一开始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对白,“这次让我可能丧失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这比强盗,比战争,比瘟疫,比天灾饥荒还可怕” 影片从故事里和讲故事的人两个层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谎,可以出卖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切实的让我感到十分的恐惧。 影片的另一个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温顺软弱,动不动就泪流满面的年轻少妇,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时面目却是那么的狰狞,内心活动的变化是那么的丰富,说谎趋炎附势,甚至比强盗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国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也是颇有道理。 无论是强盗,武士,年轻少妇,樵夫,还是巫婆甚至虚构的鬼魂没有一个是诚实的,彼此间是信任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虚伪的外表说谎欺骗,让人内心感到恐惧,甚至那种恐惧超过任何的恐怖片带来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后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当樵夫承认了自己的欺骗,抱着捡到的婴儿走出罗生门时,才看到人性残留的温存和善念,也许这也是唯一的希望。关于电影《罗生门》观后感600字 今天终于看了这部久违的黑色电影,果然很有意思。 罗生门揭露了人性最大的弱点——自私和虚伪,在危难的时候,面临生死的考验的时候,即使是平时恩爱的夫妻,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伤害。事情过后,

豆瓣电影top250

1 肖生克的救赎9.5 监狱的友情和坚持,很多经典台词。 2 美丽人生 9.4 你真的做好了当父亲的准备吗? 3 海豚湾 9.5 经典纪录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 这个杀手不太冷 9.4 很温暖的一部电影,萝莉和大叔。 5 阿甘正传 9.4 绝壁励志的典范。 6 霸王别姬 9.3 国产的电影最高境界,不疯魔,不成活,张国荣哥哥角色代入实在是厉害。 7 盗梦空间 9.3 莱昂纳多的又一叠峰制作。 8 辛德勒的名单 9.3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纳粹 9 机器人总动员 9.2 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 10 三个傻瓜 9.2 教育片的中的典范,被刘鹏誉为,印度只要这部片子就可以秒杀全中国。 11 海上钢琴师 9.2 友谊的另一种方式,海上斗琴那段经典无法复制 12 教父 9.2 每一个男人必看的电影,黑社会老大的另一种态度。

13 乱世佳人 9.2 4个多小时的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女主角完美演绎经典名著,关于战争,历史,爱情。最好一句,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成为永恒的经典。 14 天堂电影院 9.2 亦师亦友的他,带领着这个孩子走向未来,特别是结尾,很喜欢,很喜欢意大利式的慢调电影,慢慢的堆积情感,最后的爆发时那么的顺其自然。 15 搏击俱乐部 9.1 反抗这日复一日的重复的都市生活。皮特简直是我的最爱。 16 龙猫 9.1 宫崎骏的动画是给儿童看的,也是给成人看的 17 放牛班的春天 9.1 问题少年并不是问题少年,只是没有遇到好的老师。音乐能开启人生。 18 忠犬八公的故事 9.1 真实的故事改编,诠释了忠诚是怎么回事。平凡,非常感动。 19 十二怒汉 9.3 美国的民主到底是怎么样的民主,平民的民主,很喜欢最后的结尾。 20 两杆大烟枪 9.1 盖里奇的处女之作,黑色幽默演绎到极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十分强烈。姜昆的《让子弹飞》学习了他。 21 千与千寻 9.0 宫崎骏的片子,无脸男成为了经典。记忆是无法抹去的。 22 小鞋子 9.1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儿童片,善良不分贫富。 23 鬼子来了 9.1 超越国境的人性的存在,少有的抗日神作。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范文分享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范文分享 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罗生门,为了生存,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电影《罗生门》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篇一: 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许多历来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影片,有很多确实不错,也许电影拍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日本老片《罗生门》故事结构简单,人物也就那么几个,可看完后让人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只有影片看到最后才会明白影片一开始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对白,“这次让我可能丧失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这比强盗,比战争,比瘟疫,比天灾饥荒还可怕” 影片从故事里和讲故事的人两个层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谎,可以出卖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切实的让我感到十分的恐惧。 影片的另一个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温顺软弱,动不动就泪流满面的年轻少妇,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时面目却是那么的狰狞,内心活动的变化是那么的丰富,说谎趋炎附势,甚至比强盗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国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也是颇有道理。 无论是强盗,武士,年轻少妇,樵夫,还是巫婆甚至虚构的鬼魂没有一个是诚实的,彼此间是信任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虚伪的外表说谎欺骗,让人内心感到恐惧,甚至那种恐惧超过任何的恐怖片带来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后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当樵夫承认了自己的欺骗,抱着捡到的婴儿走出罗生门时,才看到人性残留的温存和善念,也许这也是唯一的希望。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篇二: 今天终于看了这部久违的黑色电影,果然很有意思。 罗生门揭露了人性最大的弱点——自私和虚伪,在危难的时候,面临生死的考验的时候,即使是平时恩爱的夫妻,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伤害。事情过后,双方又各有一套说辞来为自己辩护,犯错的永远是别人,自己是多么无辜啊。 但从这部片子我们还可以看出,男人永远都比女人更自私、更虚伪。男人可以自私到为了保全自己唾弃自己的结发之妻,也可以虚伪到死到临头还要说谎来美化自己。你可能会说,片中的妻子也自私,她挑拨自己的丈夫和强盗决斗;她也说了谎,谎称自己晕倒了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死的。但她的自私,她的虚伪,是在当时那种绝境之下多么无奈的一种选择。她在和强盗搏斗未果被玷污后,不想死,也不想和强盗走,想让自己的丈夫和强盗决斗来保护自己,这实在不能说是非常过分的要求。她的谎言就更容易理解了,显然,她是为了自保,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她总不能跳出来说,是我挑拨他们两个决斗的。在这个时候,还原事情的真相没有任何意义,她懦弱的丈夫宁可说自己是自杀也不愿意承认是被强盗杀死的,死不足惜。 当然,这部片子放大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普通人可能永远也不会面临那么极端的情况,大多数人还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谈起的时候有选择性的忽略那些不光彩的细节,同时夸大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细节。如果说自私是人动物性的本能,那虚伪就是人社会性的本能,是普遍和客观

《罗拉快跑》艺考影评分析

《罗拉快跑》影视语言分析 《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中罗拉先后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演绎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片头一开始引用了艾略特的一段话:“我们不可能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紧接着是一个“诡异”的钟摆左右摆动着。然后镜头由俯视角度慢慢上移出现一个指针快速走动的钟表,镜头慢慢拉近到钟表上的一个鬼怪式的装饰物,紧接着它大口一张,镜头黑场。随后出现了移动的人群,拍得很虚幻,随之节奏感很强的电子音乐进入,镜头不时定格在一个个茫然的脸上(后来在片中出现的人物)。同时画外音进:“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生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能确定自以为是知道的是什么东西为何会相信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这时一个警察闪现出来,说道:“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说完,拿起了一个足球,足球被他一脚重重的踢飞。镜头拉远,人群迅速变换成字母,出现电影的名字:LOLERENNT。这里球飞的音效和快速变幻的人群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很多人初次观看《罗拉快跑》都会大呼过瘾,“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影片梗概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不同于一般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段落来表现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 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枪到钱。xx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询问,什么是倒霉事情的原由,一旦找到了最初的原由,我们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某某事不发生就好了”,“如果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罗拉快跑”正表现的是这个“如果……”。在罗拉的三次

奔跑中,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变化导致整个事物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的不可测性一览无疑。 一,叙事角度: 游戏化的结构 《罗拉快跑》就像一部罗拉闯关的电脑游戏,正如片头所说: “地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九十分钟。其他纯属理论。”电影中不时出现挂在墙上的巨大表盘,显示离规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或者三分钟,摇滚式的音乐节奏似乎也在提示罗拉: “RUN!RUN!”一次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从起点重新来过,玩出不同的结果。 输赢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把游戏玩到最后,是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坚强意志和竭尽全力。正是这种游戏性,使得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影片再创造。影片的卡通性,比如尖牙的闹钟,罗拉的漫画式形象,开头的动画,都修改了观众的习惯的好来坞电影欣赏的期待视野,暗示观众: 这不是个现实主义风格的片子,而是一个游戏。 就叙事而言,本片最有创新趣味的是它的重复叙事结构从时空上和因果逻辑上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具有明显的强化和装饰性。每一个20分钟的故事,都是一种类似虚拟的假设后的状态。时空像游戏一样可以被颠覆重来,因此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就像是蝴蝶效应,只因为很小的一点点变化,就会产生令人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导致后来一系列事物的完全不同的后果。,让我们彷佛看见了巨观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窥见了一瞥所谓的绝对存在。 二,镜头运用和剪辑 实际上,与本片类似题材的电影有好几部,例如英国电影《滑动门》。

关于色彩的影评

电影影像的色彩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科学家的归纳是: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黄土地》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 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阳光灿烂的日子》,写怀旧,用昏黄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香水》,写悬疑,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是灰色的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RAJU家世时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色调在电影中出现,通常是通过布光(彩色光)、胶片的特殊选择,以及胶片的特殊洗印来达到的。 在电视剧的制作中,电视剧的色调处理除了采取用布彩色光方法之外,还可以用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来达到特定的色调效果。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一起。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鸟人》蓝色冷色调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日瓦格医生》、《悔悟》中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黄土地》中桔黄色的暖色调,则反应出了创作者对我们这块土地的深厚的情感。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鸟人》:“鸟人”在海边的蓝光中“飞翔”。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甚至是导演风格 《重庆森林》: 《春光乍泄》: 色调在一部影片中,最有利于表现的是作者的情绪、情感、和作者心中的诗意,并且有利于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隽永的韵味和风格。 2、局部色相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等。 局部色相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主题作用。 如果说色调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情绪、作者的诗意、并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韵味和风格的话,那么,局部色相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主题方面。

影评范文02 《罗拉快跑》艺考影评分析

影评范文1 视听冲击的全新感受 ——影片《罗拉快跑》影视语言分析 《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中罗拉先后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演绎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片头一开始引用了艾略特的一段话:“我们不可能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紧接着是一个“诡异”的钟摆左右摆动着。然后镜头由俯视角度慢慢上移出现一个指针快速走动的钟表,镜头慢慢拉近到钟表上的一个鬼怪式的装饰物,紧接着它大口一张,镜头黑场。随后出现了移动的人群,拍得很虚幻,随之节奏感很强的电子音乐进入,镜头不时定格在一个个茫然的脸上(后来在片中出现的人物)。一段旁白之后,一个警察闪现出来,说道:“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说完,拿起了一个足球,足球被他一脚重重的踢飞。镜头拉远,人群迅速变换成字母,出现电影的名字:LOLERENNT。这里球飞的音效和快速变幻的人群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笔者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是吸引笔者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

《将爱情进行到底》影评集

《将爱情进行到底》影评集 《将爱情进行到底》:没有答案的爱情三段论 作者:李晓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一白导演作品、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如同叠加的3个超长MTV一股脑地就搬上了电影的大银幕。无数媒体被裹挟“回到12年前”的集体回忆之中,缘于电视剧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很多40岁以下的观众在自己可以表达的文本上写下了电影版是“唤醒自己青春岁月”的字样。其实,不是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感动了他们,是在还没有进入电影院前,他们就先感动了自己。 那人们到电影院里来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的3段故事看起来是彼此独立的单元,而中间由纪实手法呈现的“爱人访谈”——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态的恋人独白,直接使MTV衍变成纪录片。3段故事可以用“三段论”概括起来。第一段故事告诉人们:时间会让爱情很平淡;第二段故事说明爱情有很多无奈;第三段故事讲述的结论是爱情走了就不会回来。对应抽象的标签式归类,第一段故事是超现实主义,第二段故事是现实主义,第三段故事则是浪漫主义。 伴随着陈奕迅和王菲的歌声,看第一段故事时,观众通常很难对应起自己生活经验,故事发生的背景俨然是中国都市里的中产阶层以上的金领人士才有的生活境遇。身为公司高层金领的杨峥和全职太太角色的文慧彼此间不会“爱”了。在杨峥找寻文慧的过程中,不断闪回的是文慧寻找杨峥的爱情悖论,超现实主义镜头组成了杨峥对爱情的困惑和迷茫,梦境一般的飞翔和都市的虚幻处理试图能够抽象地将富人们的爱情稀释到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地步。在都市豪华的高档住宅里,玻璃房子的空间透明却无法让爱情飘散出来,甚至婚姻中的男女都不知道爱情被遗忘到了何处,杨峥的惊醒是被动的,文慧的布局却是有意的——在爱情问题上,男人比女人更弱智吗? 现实主义里的爱情是“悲催”的感觉。“悲催”是网络热词,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悲惨得催人泪下”,真正的意思只有自己的理解才能完全阐释得明白。第二段故事里的杨峥和文慧可能更接近电视剧版《将爱情进行到底》,彼此间得不到的爱情和肉体的片刻欢愉统统构成了爱情的无奈。生活消磨了爱情,还是爱情本身就不曾来临过现实的生活都不是导演想说的命题,贴近大多数人的第二段故事结局反而令人不可理解。杨峥明明是要从上海飞回北京离婚,也看到了文慧的不幸,但还是拒绝了文慧最后一次近似偏执行为的挽留——为阻止飞机起飞不惜说杨峥是自己患有精神病的老公。杨峥退却了,爱情也就如同机场里的大厅的人群,航班起落后,匆匆散去不见了踪影。 在第三段故事中,为自己心爱的人打开手机听海的声音并不是新奇的桥段。很多电影里有,电视剧里也有,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因为这样做很浪漫,而12年里每到一处海滩就打开手机录下“海的声音”就更浪漫了。可惜,如此的浪漫依然不可能变成爱情,依然无法变成婚姻和长相厮守。在大西洋的海岸线上,杨峥手拿着“回忆中的过往”其实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青春记忆,现实生活中无数个杨峥放不下自己心中的爱情,也就不可能拥有真实的爱情。浪漫主义的故事也只能是浪漫的开头,“悲催”的结尾。 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想说的东西太多,电影又似乎不可能承载关于爱情的N 种可能性,即便是3种可能性也会表现得很吃力。对张一白来说,这部作品如果参加某个专门为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而开设的作品展览可能更有竞争力。有人说,看了《将爱情进行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