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范围

第一章

1、商品:就是通过市场实现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属性:P5(1)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有用性决定了商品具有自然属性.

(2)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有用性上,同样表现为由于交换而产生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使用价值。

3、商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P4

(1)商品的功能/效用。指商品为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职能或效用,这是商品概念的核心。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的劳动投入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品,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3)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等。

(4)无形附加物。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4、商品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结合两个学派或互联网、电商)P11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关的

产生:(1)商品学萌芽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就出现了商品知识和著作。

(2)古典商品学阶段:商品学创始人是德国的自然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出版了他的《商品学导论》。商品检验技术派的代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植物学家威次纳教授,出版了《商品鉴定学》。

发展:19世纪,商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角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技术论商品学;另一个是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者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称为经济论商品学。20世纪80年代起,商品学开始步入技术型与经济型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时代。

未来发展方向:商品学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从商品学发展过程和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商品学正在向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商品学既属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同时也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科学。它与物理学、化学、企业管理学、经营学、市场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现代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决定了它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1、商品分类:根据一定的目的,为满足某种需求,选择恰当的标志,将任何一个商品集合总体逐级进行划分的过程。P14

2、商品标识:消费者区别商品、选择商品和享受某些权益的依据和标准。

3、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及其对应的数字代码组成的商品标识,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P35

4、商品分类方法主要有几种,结合具体商品实例。P16

(1)线分类法及线分类体系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划分基准或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如家具商品可以按线分类法进行如下分类:大类:家具;中类:木制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竹藤家具;小类:床、椅、凳、桌、箱、架、橱柜。

(2)面分类法及面分类体系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把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例如,服装的分类就是按照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式样和款式分为三个独立的“面”,每个“面”又包含若干个独立类目,将这些类目按指定顺序组配起来,便可以得到诸如纯毛男式中山装、真丝女式连衣裙等不同的复合类目。

第四章

1、商品质量: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P78

2、以某个有形商品为例,说明它的质量应该用哪些质量特性来表示,简述理由。P81

(有形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使用性、安全卫生性、使用寿命、可信性、环境友好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下面以电冰箱为例具体说明:

1)使用性能。电冰箱具有制冷保鲜的功能。

2)安全卫生性。电冰箱必须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

3)使用寿命。电冰箱的使用寿命通常为5-10年,其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压缩机的寿命决定;防止受潮发霉,以免影响电冰箱的电气性能等。

4)可信性。冰箱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我国将出台的政策,冰箱寿命期定为12年。

5)环境友好性。过去采用沸利昂当制冷剂对臭氧层是有破坏性的,现在基本不用了,但是生产时产生二氧化碳。

6)审美性。近年出现的艺术冰箱、彩色冰箱外形表明:冰箱的外观设计已告别了漠视消费者个性的大众化同质消费时代,进入了充满色彩、充满幻想、充满灵气的时代。

7)经济性。随着家用电器的发展与市场的竞争,价格越来越便宜,买到一个性价比高的冰箱也不是难事,但是冰箱的强大耗电能力让人生畏,现在科技正在研发一种经济型冰箱以减少使用成本。

8)信息性和可追溯性。冰箱的外纸壳上标有商品名称、规格与型号;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商品的运输、使用与保养及安全警告、保质期;商品的合格证明,生产许可、保修单等等信息。商品条码等可追溯标识。

3、以某服务类商品为例,说明它的质量应该用哪些质量特性来表示,简述理由。P84

(无形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功能性、时间性、文明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下面以交通运输为例具体说明:

1)功能性。交通运输的功能是将旅客和货物送达目的地。

2)时间性。交通运输必须及时、准时、省时的满足服务需求,如果让顾客等待太久,就是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3)文明性。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顾客笑脸相迎,还要对顾客谦逊、尊重、信任、理解、体谅,并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满足其精神需求。

4)安全性。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顾客人身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害的能力。

5)舒适性。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运输设施适用、方便,运输环境清洁、美观。

6)经济性。交通运输的费用要合理。

4、试举例说明影响有形商品质量的生产与流通因素。(以茶叶为例)P88

生产因素:

(1)市场调研。在制造茶叶之前,首先要了解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收集竞争者提供茶叶的信息,通过市场预测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

(2)产品或服务设计。在茶叶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以后的环节中也就无法提高其质量水平。

(3)原材料质量。以鲜嫩叶制成的绿茶和花茶,有效成分含量高,色、香、味、形俱佳;而以老叶制成的茶叶则质量差。

(4)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茶树鲜叶以不同工艺可以制成不同的红茶、绿茶、青茶、黄

茶、黑茶、白茶等。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会影响茶叶的质量。

(5)质量检验与包装。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对人们掌握茶叶质量状况和变化规律,进而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包装既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茶叶质量的不良影响,又能装饰和美化产品。

流通因素:

(1)运输装卸。茶叶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挤压、颠簸等作用,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在装卸过程中还会发生破碎、散失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茶叶质量的下降。

(2)仓库储存。仓库内外环境条件及储存场所的适宜性、储存期的长短都会引起茶叶在储存期间质量的变化。

(3)销售服务。茶叶销售过程中的进货验收、入库短期存放、提货搬运、包装等工作质量是最终影响消费者购买商品质量的因素。

第五章

1、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提出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P94

2、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P146

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百度)

3、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P98

4、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有哪些含义?试加以简要说明。P99

(1)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面质量是指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全面质量,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

(2)全过程管理。就是要求把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3)全员管理。全员是指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参与,人人有责,即上至最高管理者下到所有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分担一定的责任。

(4)全社会推动。指要使全面质量管理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把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5)全面的方法。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多样化、复合型的方法体系。

第六章

1、商品标准:对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运输、养护等)所做的技术规定。P115

2、商品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P125

第七章

1、产品认证:指由第三方的认证机构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P140

2、服务认证:

3、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什么?P158

(1)产品责任法。指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受到人身的、财产的损害时,该产品的生产者及销售者应对被害人负有的法律责任。

(2)产品质量法。指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其产品质量所应承担的法律规范。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其中与质量有关的权利有:安全权、知情权、获知权、获赔权。

(4)其他有关的商品质量法律。

(5)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社会的质量监督分为哪些类型?如何充分发挥三种社会质量监督的协同作用?P162

类型:社会质量监督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社会团体的质量监督;其次是新闻的质量监督;第三是用户或消费者的质量监督。

如何发挥:

第八章

1、商品检验: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验,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以及等级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P168

2、感官检验的特点、方法P175

感官检验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特点:简便易行、快速灵活、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目前还不能用仪器定量评价其感官指标的商品和不具备组织昂贵、复杂仪器检验的企业、部门及消费者。

方法:(1)差别检验。用于确定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着感官差别。其方法有: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A—非A检验、二—三点检验、五中取二检验。

(2)使用标度和类别的检验。这种方法涉及两种以上的商品。在经过差别检验并确定其有明显差别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估计差别的顺序和大小,或估计样品应归属的类别,则使用这类方法。它们主要有:排序、量值估计、评分、评估、分类等方法。

(3)分析或描述性检验。这种检验用于识别和尽可能定量指出样品中出现的感官特性,主要有简单描述检验、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3、理化检验有哪些方法?它们有何特点?P179

方法:(1)物理检验法。①一般物理检验法。②光学检验法。③热学检验法。

④机械检验法。⑤电学检验法。

(2)化学检验法。①化学分析法。②仪器分析法。

(3)生物检验法。①微生物学检验法。②生理学检验法。

特点:理化检验法主要用于检验商品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性、卫生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理化检验的结果可用数据定量表示,较感官检验客观和精确,但对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要求严格,同时要求检验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的操控技术。

第九章

1、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以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的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P184

2、包装技术:指在包装操作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P199

3、包装造型:是指各种包装的外观立体形态。(百度)

4、商品包装的基本功能P185

(1)容纳功能:是商品包装最基本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销售,而且还能提

高商品的价值;

(2)保护功能:是商品包装最重要的功能;

(3)便利功能:包装应该能够为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转移提供一切方便;

(4)促销功能:通过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使商品具有吸引消费者的魅力,引起商品对消费者的购买欲。

5、商品包装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P19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包装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现今社会商品包装技术发展的八大主流发展趋势有:

(1)泡沫包装与贴体包装。泡沫包装是将商品封合在用透明塑料薄片形成的泡沫与底板之间的一种包装方法;贴体包装是将商品放在能透气的、用纸板制成的底板上,上面覆盖加热软化的塑料薄片,通过底板抽真空,使薄片紧密的包贴产品,其四周封合在底板上的一种包装方法。多用于日常小商品的包装,其特点是透明直观,保护性好,便于展销。

(2)真空包装与充气包装。真空包装是将商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抽去容器内部的空气,使密封后的容器内达到预定的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充气包装的在真空包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将商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置换容器中原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方法。

(3)收缩包装。是以收缩薄膜为包装材料,包裹在商品外面,通过适当温度加热,使薄膜受热自动收缩紧包商品的一种包装方法。

(4)无菌包装。是先将食品、包装容器、包装辅助物灭菌后,然后再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充填和封合的一种包装方法。

(5)硅窗气调包装。是在塑料袋上烫接一块硅橡胶窗,通过硅胶上的微孔调节包装内气体成分组成的一种方法。

(6)防潮包装。是采用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材料,制成密闭容器,运用各种技术方法阻隔水蒸气对内装商品的影响,使商品在规定期限内处于低于临界相对湿度环境中以延长货架寿命的包装方法。

(7)缓冲包装。指为了减缓商品受到的冲击和震动,确保其外形和功能完好而设计的具有缓冲减震作用的包装。

第十章

1、质量劣变: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生理变化和生物学变化,造成商品质量劣变,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P223

2、试总结商品在储运中的损耗及其主要原因。P222

损耗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与商品本身特性的正常作用和非正常的认为原因而造成的数量损失和消耗。

商品损耗的原因在于储运过程中商品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和机械损伤。

(1)物理变化,指仅改变商品本身的外部形态,不改变商品性质的变化。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会发生各种形式的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凝结、发硬、发软、脆裂、干缩、渗漏、粘结、串味等变化。

(2)机械损伤。指商品在运输、搬运、装卸和堆码时,受到外力的碰撞、摩擦和挤压等机械作用而发生的形态的变化。

3、商品储存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哪些?P234

在商品储存质量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事先采取各种管理措施,把能够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外界因素尽可能的排除或控制在最低影响水平。从商品入库到商品出库实施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力求在商品储存期间,做到商品质量基本不变。对已经出现商品质量劣变的商品,能补救的尽量补救,不能补救的另行处理。做好储存商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把好仓储商品的入库验收关、在库保养以及出库“五不”关。

(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储存仓位的定位和编码,搬运器械和人员准备等。

(2)入库验收。要加强对商品入库的数量、包装、质量的审核、验收工作。

(3)分类、分区、分批管理。各种商品的性质不同,要求储存的条件和允许的保质期限或失效期限也不相同,因此,商品的储存保管必须根据对象特点,进行分类对待,分区管理。

(4)环境卫生管理。要经常对库内进行彻底清扫,对库外达到杂草、污水、垃圾三不留。必要时使用药剂消毒杀菌、杀虫灭鼠,以确保商品安全。

(5)商品在库检查。商品在整个储存期间,要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定点或不定点的检查,检查时间和方法应根据商品性能及变化规律,结合季节、储存环境等因素掌握。

(6)温湿度管理。必须根据商品的特性、质量变化规律以及本地区气候情况与库内温湿度的关系,加强库内温湿度的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商品储存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7)出库管理。商品出库,必须做到单随货行,单、货数量当面点清,商品质量要当面检验。出库同种商品时,贯彻“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

论述题

1、商品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换言之,商品学是基于商品本身为中心来展开市场研究的一种学问。市场营销学恰恰相反,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而开展的一种学问。

商品学可以对商品的性质,商品的用途,以及商品将来可能产生的拓展价值和品牌效应产生一些评估性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助于商家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产品,从而更加详细的明白产品或者服务在投入市场之后的发展前景。

商品学和营销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商品学对于本位情况的了解,就容易看到很多市场需求,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满足它;如果商品学离开了营销学,商品学就会变得很无力,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是由于不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所以变得无从下手。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而商品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主体,商品学对指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形成使用价值;确保商品质量的完好无损;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商品学,可以掌握各类商品的经营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营销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把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商品学视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三大支柱。学习商品学可以更好的懂得商品的价值,并能够处理商品销售当中的成本等问题。

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多注重对商品学的应用,将市场营销和商品学有效的接合起来,制定出企业的发展道路,完成企业的营销,在产品日益过剩和同质化的今天,各种商业广告及其他促销手段炙手可热,也因此产生了许多过剩的宣传垃圾,消费者对这些开始由麻木变得反感,最后逐渐有些无动于衷。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学就越发显的重要了,现代的消费观以不在是单单注意品牌的时代了,消费者更多的关注的是商品本身的功效,市场营销和商品学的结合,是企业的发展中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酒好不怕巷子深”是形容80年代时的销售状况,但到了今日,以转变为“酒好也怕巷子深”,这就是说明了有了好的商品,不论它的包装,质量,品种如何的健全,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营销手段,那企业所面对的只有倒闭的局面了,所以商品学和市场营销两者是互补的,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支柱,缺一不可的。

2、商品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1)了解商品学知识是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前提。

了解商品学知识,能为市场营销工作形成正确的使用价值导向。通过商品资源和市场的调查预测、商品的进口管理与质量监督管理、商品的环境管理、制定商品标准及政策法规、商品发展规划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为企业提供商品基本质量要求,指导商品质量改进和新商品开发,提高经营管理质量,保证市场商品物美价廉,适销对路。

(2)掌握商品学知识有助于增强市场营销工作各环节衔接的质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性日趋激烈,供求双方发生多层联系,市场营销工作的环节更是多而复杂。现代商品种类繁多,科技含量高,有些高精度、高可靠性产品的设计涉及大数量的设计参数。商业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商品实物,还包括商品的技术与服务。因此,掌握商品知识成为尤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商品不能靠进货检验来决定取舍,更重要的是需要供需双方相互信赖、共同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企业自身对产品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则能促进买卖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快更专业的解决各种商品方面的问题。

(3)运用商品学知识有利于推动市场营销工作的国际化进程。

如今的世界经济体制越来越趋向国际一体化,市场营销工作也不例外。商品学中的商品标准,是现代国际营销的基本要素,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推动、协调、保护、仲裁的作用。运用商品学知识能规避、妥善解决各种国际市场营销买卖问题,有利于规范市场营销竞争,推动市场营销的国际化进程。

商品学

1商品学其产生与发展总体上分为萌芽、创立和发展三个阶段。 2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商品的明确质量与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 3 4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效用;对于商家称为商家使用价值或交换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称为消费使用价值。 6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7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和。 8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科研与设计、原料、工艺和设备、质量检验、包装、运输与储存、销售服务、使用与保养、商品的废弃处理。9商品质量标准:即对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运输、养护等)所做的技术规定。 10商品质量标准的分类:①按标准的约束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②按标准的表达形式分: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11我国标准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2商品组成成分:通常按各种成分在其使用性能中所发挥的作用,分为主要成分、辅助成分、无用成分和有害成分。 13商品的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14食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分。 15质量劣变: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发生的化学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微生物变化而造成的商品质量变劣,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16商品的化学变化:①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②金属的化学腐蚀、煤的风化与自燃和化工原料的亚硝酸钠的氧化。 17微生物引起的商品质量变化:霉变、发酵、腐败。 18鱼肉特有的生物化学变化。且处在僵直期的鱼 19商品美学质量的形式要素:材质美、色彩美和形体美。 20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21标准化原理:简化原理、同一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22商品质量法规种类:产品质量法、产品责任法(疏忽责任、担保责任和严格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求教获知权、维护尊严权和监督批评权)。 23商品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4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25质量认证:是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第三方)对企业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法规的鉴别,并提供文件证明的活动。 26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级为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物质,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害虫病草,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2.举例说明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综合题) 一、生产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 (二)原材料质量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 (四)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五)商品包装 二、流通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运输 (二)仓储 (三)销售服务 三、使用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商品的安装 (二)商品的使用 (三)商品的保养 3.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员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5.PDCA法的意义和特点 (1)P(PLAN)--计划;D(Do)--执行; 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2)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个阶段、8个步骤。

①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②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③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④统计的工具 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6.“同位类、上位类、下位类”、线分类法的特点 表:线分类体系中各种类目之间的关系 线分类法特点:1.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2.缺点:弹性较差。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 7.主要的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主要有商品的用途、原料、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 8.商品目录的级别、常用的商品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常用的商品目录指的就是《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9.《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编制方法,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1987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编码方法:

商品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1.商品分类 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2.商品代码 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3.商品编码 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4.商品条码 商品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的,用于表示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的标识代码的条码。 5.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第三章商品品种 1.商品品种 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食品商品学复习资料

1.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包括如何决定商品质量的商品自然属性,评价商品质量,影响商品质量的商品包装、保管和养护,保证商品质量的管理,商品标准及标准化、研究商品质量的商品分类。 2.食品商品学:是以食品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阐述食品在流通领域中来源、产地、商品规格、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食品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用鉴别技术问题。换言之,食品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学科。 3.食品: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物、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的物质。 4.食品质量:是评价食品特性和优劣的术语,根据《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 5.食品特征:指食品本身固有的、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应包括:外观特性,如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如老嫩、口感、纯度等; 适用性,如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 6.食品的品质特性:基本特性:营养特性及安全性;功能特性:色香味等感官特性,生理调节功能 7.引起食品变质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生物因素:由微生物的腐败、发酵、酶的作用而引起的成分变化;由害虫、害兽引起的食害等。(2)化学因素:食品中的油脂、色素、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发生氧化、非酶褐变、色素的褪色等化学变化。(3)物理因素:包括损伤、吸湿、干燥、成分的结晶化、异味的吸附等物理变化。 8.常见的影响食品货架寿命的因素及控制方法:(1)氧:导致脂肪氧化、维生素破坏、蛋白质损失、色素氧化。可采用真空保藏或气调保藏。(2)水:营养质量损失,感官变化、褐变反应。可采取干燥、腌制等方法控制。(3)光:氧化、酸败、蛋白质和氨基酸变化,维生素破坏、色素变化。可采用避光或有色包装物包装的方法控制。(4)微生物:食品腐败,营养和质量损失,潜在的健康危害。可采取低温、干燥、脱氧、充氮、腌制、杀菌和添加抗菌抑菌物质等方法控制。(5)机械性原因(压缩、振动擦伤):感官变化,由于漏封产生腐败和其他质量变化。可通过冲气包装、增加缓冲垫层等方法控制。(6)有气味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异味形成、滋味变略、化学变化、毒害成分。采用密闭包装、隔离存放等方法控制。 9、食品贮藏方法:根据贮藏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冷藏和常温贮藏;根据加工形式不同又可分为杀菌保藏、干燥保藏、辐照包藏、淹制保藏和熏制保藏等;根据包装形式不同可分为罐藏、真空包藏、充气保藏和气调保藏等;还可添加化学药剂达到保存目的。10.低温冷藏:食品处在低温环境中,可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食品中酶的活性和各种化学反应,以及减少食品水分的蒸发速度。因此食品采用低温贮藏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和新鲜度,对于那些易腐的生鲜食品和鲜活食品,低温贮藏法应用得更为广泛。1.低温贮藏法按其温度不同分为冷藏与冻藏两种:(1).冷藏的一般在0~15℃。采用冷藏的食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鲜蛋、鲜肉、鲜鱼、鲜奶及奶制品乳制品、巧克力糖果、啤酒等。由于冷藏温度在0℃以上,某些嗜冷微生物仍可繁殖,酶的活性没有被完全抑制,因此贮藏期限不宜过长。对于含水量大的鲜活食品和生鲜食品,应保持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原产地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柑桔、黄瓜、番茄等,贮藏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引起冷害,影响其贮藏寿命。 (2).冷冻贮藏的温度一般要求低于-18℃。温度越低,食品质量的变化速度就越慢,贮藏期就越长。采用冻藏的食品除了肉类、水产品类、蛋品等易腐食品及冷饮食品(如冰淇淋;冰糕、食用冰等)外,还有许多作为方便食品的冷冻食品,如速冻饺子、馄饨等等。对于鱼虾类在冷冻贮藏中,为防止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需要挂冰冻藏。

商品学

第一章 1、商品的特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必须通过交换。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类型:实物商品和无形商品实物、知识、服务、利益…… 2、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3.商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商品质量——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质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商品质量的内涵、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商品质量的检验与评定、商品的储存与养护、商品包装 商品品种——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编码、商品品种发展规律、食品商品、纺织品商品、日用工业品 4、研究商品学的作用:(1)准确了解消费需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 (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4)搞好商品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营管理现代化 (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作用 5、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商品学萌芽阶段:《商业之美》《商品贸易指南》欧洲《商业大全》法国 古典商品学阶段:《商品学导论》首次将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 现代商品学阶段: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技术论商品学)——主流社会科学的商品学(经济商品学) 第三章 1、商品分类概念:为了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过程。首先,必须明确分类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第二,必须提出分类的明确目的;第三,必须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 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原则。系统原则。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兼容原则。综合使用原则。 3、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也叫层级分类法、面分类法也叫平行分类法。 4、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的用途、商品原材料、生产方法、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 5、商品分类体系: 国际通用分类体系——《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CPC)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由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可运输产品,第二部分为不可运输产品。 部门商品分类体系——原商业部《SB/T10135-92》 企业单位商品分类体系 6、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商品编制的总明细分类集 第四章 1、商品编码及原则: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原则:唯一性、可扩性、简明性、稳定性、层次性、统一性和协调性、自检能力 2、商品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法(小容量)、层次编码法(线分类法)、平行编码法(面分类法) 3、商品代码的种类:字母型、数字型、混合型 4、商品条码的种类:厂家条码、商店条码、物流条码。 5、商品条码的优点:优越性——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 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商品学

1简答 1.以具体商品为例,说说其功能、商品体、有形附加物、无形附加物并阐释他们之间关系?一套住房作为商品的三个层次 ? 核心层次:(功能/效用)1居住功能:餐饮、睡觉、休息、工作遮风防晒、避雨、保温 ? 有形层次:(商品体、有形附加物) 2 三室一厅一卫:客厅、卧室、书房、儿童室、厨房、卫生间、墙壁、空调、暧气 ? 3延伸层次:(无形附加物)服务:商业、维修、保洁、安全、邮政、通讯、文化、小区环境 (1)商品的功能效用是指商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地、必须的职能或效用,如电冰箱的功能和效用是冷藏食物。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它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用的劳动投入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物。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而功能效用又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的综合。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3)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及其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4)无形附加物。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有形附加物或附加利益。 这三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是商品整体概念中不可缺少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生产出具备以上各种要素的商品,才能向社会提供人们需要的商品,才能使形式商品转化为消费者使用的现实商品。 2.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动态的(形成、转移、实现和消亡);相对(负作用)的范畴。同一种商品对人类来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用途。随着时代的不同,商品的有用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固有不变的,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性。 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的过程,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第二阶段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交换价值因故没有实现,那么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也无法实现。只有最终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才算真正实现。商品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需要、商品、使用价值。需要经过使用价值选择与定向以及创造而转化为商品,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商品在通过交换,消费实践,转换为现实的交换,消费使用价值即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形成螺旋。 3什么是商品分类?商品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商品分类:按商品的属性和人的目的将商品集合系统的逐次划分的过程和结果。 其作用是:商品分类学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商品的科学分类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4.商品品种的概念,如何进行分类? 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反映一定商品群体的整体使用价值或社会使用价值。 1,按商品用途分类一切商品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的一定用途而生产的,因此商品的用途

商品学重点

1、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的含义 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是由商品的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是商品的技术特性和质量标准的表征,主要体现在商品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微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和技术特性方面。 2、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的含义 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是表现为政治法律性、社会经济性、思想文化性、消费心理状态性、社会利益的保证性、消费需求的市场区域性、消费需求的时机与时限性、商品的外观式样与款式性,与其相关的商品市场质量、美学质量、包装质量社会属性那部分、服务质量等综合方面。 3、商品养护的含义以及其开展养护的必要性 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流转和储存过程中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商品使用价值的技术性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继续。开展养护其必要性:①商品体自身的原因②时空原因③为了应付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战争等④承担国际义务的需要。 4、商品包装的含义以及主要功能 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其主要功能:保护功能;容纳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5、绿色商品、普通商品的含义与它们的区别 绿色商品是指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普通商品是指通用商品,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结合构成的劳动商品。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相比,最重要的基本标准及符合环境保护及人体健康要求。一般来讲,将通过商品在可持续发展及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商品的“绿色表现”。 6、商品的构成有哪些成分,有没有有害成分,如果有,为什么? 商品的构成成分主要有:主要成分、辅助成分、无用成分和有害成分。每种商品都会有有害成分,因为商品会在生理生化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其失去原有的品质,而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7、推行标准化的好处有哪些? 能合理简化商品的品种规格,促进商品的更新换代,加快生产技术的更新速度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速度;能促进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仲裁国际贸易纠纷,加强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 8、产生霉腐的根源是什么?根据预防霉腐的原理,给出预防霉腐的方法 产生霉腐的根源是霉菌在商品上吸取营养物质与排泄废物。预防霉腐的方法:药

商品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商品质量:(广义)指商品满足规定或千载要求(或需要)的特征与特性的总和。 (狭义)即产品质量,习惯上称商品品质,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2.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水蒸汽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蒸汽量(饱和湿度)的百分比。 3.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4.商品检验:(广义)是指商品的卖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各种风险损失和解决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产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活动。 (狭义)是指仅对商品质量进行的检验,即一般意义上的检验。它是有关部门或者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等级的工作。 5.商品目录:商品目录是国家或部门所经营管理商品的全部商品品种的明细表,依据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和企业商品目录。 6.商品:商品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7.感官鉴定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眼、鼻口、耳、手等)的功能,通过眼看、鼻闻、口尝、耳听、手触,对商品的外形、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软硬、弹性、声音等感官指标以及包装的结构和装潢等的审查,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判断商品种类、品质优次和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的检验方法。 8.商品分类:是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商品总体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满足某种需要。 9.选购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产品的适用性、质量、价格和式样等基本方面要做有针对性比较的产品,如服装、家具等。 10.商品品级:是对同一种商品按其达到质量指标的程度所确定的等级。 简答题: 一、简述决定和影响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在影响商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认得因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因素才能起作用。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质量意识、责任感、事业心、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等。其中,人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 2.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检验与包装。 3.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条件和销售服务。 4.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包括适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废弃处理。 二、食品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1、属于酶引起的生理生化和生物学变化 2、属于微生物环境造成的变化 3、属于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而出现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商品学期末总结

商品学 名词解释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商品的价值: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核心产品:指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体现商品的实质性。 形式产品: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和劳务的外观,提现商品的实体性。 附加产品:指围绕商品使用价值的应用,给顾客带来的附加利益。 商品学: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又与其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 商品学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内容研究的。 商品的内在质量: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实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它构成商品的实际物质效用,是 最基本的质量要素。 商品的外在质量:商品的外表形态,包括外观构造、质地、色彩、气味、手感、表面疵点和包装等。 食品的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和发热量三项指标。 营养成分: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可消化率: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发热率: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它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最基本的综合性指标。 食品卫生性: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或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 适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满足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或质量要求。 耐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它反映了日用工业品坚固耐用的程度和一定的使用期限、次数。 卫生性、安全性:指日用工业品在使用时不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质量特性。 外观疵点:影响商品外观或影响质量的表面缺陷。 商品结构:指符合公司市场定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 伪劣商品: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 标生产的产品。 防伪技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商品学基础

商品学基础 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狭义的商品仅是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如开的车、吃的面等;广义的商品除了有形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服务。如保险服务、金融产品、快递服务等。 3、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商品的二因素,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5、商品学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内容以商品本身为基础,研究各种商品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6、商品学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价值量”的大小。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内容以商品本身为基础,研究各种商品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商品学由分论商品学和概论商品学构成,分论商品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相关问题,如汽车商品学、珠宝商品学、食品商品学,而概论商品学阐述的问题是分论商品学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类商品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商品学研究内容上,把商品学从着重研究商品本身,发展到研究商品与人、商品时代和商品与环境等领域。 7、商品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商品质量是决定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基本因素,是决定商品竞争力强弱、销路、价格的基本条件。所以,它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中心内容。(3)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5)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8、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具有双向沟通的重要作用。通常可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直接面谈和定点统计调查等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法 9、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以至品种、花色、规格的过程。 10、我国通常将商品划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细类或品类、细目等。商品门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 11、商品分类的作用:有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了解商品特征,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商品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1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13、选择商品分类标志原则:目的性、区分性、包含性、唯一性、层次和关联性、简便性。 14、商品分类标志按其适用性可分为普遍适用和局部适用两类。 15、商品分类标志的实质是商品本身固有的种种属性。 16、商品分类实践中,常见的分类标志有以下几种?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优点:单一用途的商品,有利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有机衔接。缺点,是不适用于具有多用途的商品。

商品学范围

第一章 1、商品:就是通过市场实现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属性:P5(1)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有用性决定了商品具有自然属性. (2)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有用性上,同样表现为由于交换而产生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使用价值。 3、商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P4 (1)商品的功能/效用。指商品为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职能或效用,这是商品概念的核心。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的劳动投入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品,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3)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等。 (4)无形附加物。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4、商品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结合两个学派或互联网、电商)P11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关的 产生:(1)商品学萌芽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就出现了商品知识和著作。 (2)古典商品学阶段:商品学创始人是德国的自然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出版了他的《商品学导论》。商品检验技术派的代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植物学家威次纳教授,出版了《商品鉴定学》。 发展:19世纪,商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角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技术论商品学;另一个是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者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称为经济论商品学。20世纪80年代起,商品学开始步入技术型与经济型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时代。 未来发展方向:商品学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从商品学发展过程和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商品学正在向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商品学既属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同时也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科学。它与物理学、化学、企业管理学、经营学、市场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现代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决定了它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商品学

一、名词解释 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独立研究开发方式:是指企业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己独立研究设计新产品,即结合本国国情,根据国家和消费者的需要,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进行独创性研究开发。 合格声明:是由供方单方面通过有关产品说明或文件或“合格”标志等形式,表明所供产品的全部特性能够符合买方的要求。 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步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乃至品种、细目的过程。 新产品:是指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功能、用途与老产品有着本质不同或者显著差异的产品。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市场需求吸收模式:是指按市场需求,即按消费者和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规定和隐含的要求(或需求)的程度。 质量目标:是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即能够达到的量化的可测量目标。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 质量劣变: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和生物学变化,结果造成商品质量劣变,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商品储运:是指商品在流通中的暂时停留过程,物流中称之为“保管”,是指保存和管理物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简答题 1、商品分类的作用p17 商品的科学分类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商品学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商品学的科学分类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2、ISO9000族标准构成的4个核心标准p11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0)。

商品学基础

商品学基础 1、商品:是为生产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称为商品。空气,阳光 作为产品,还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车、面包、水 广义的商品: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快递服务、旅游业务。 2、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商品学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内容以商品本身为基础,研究各种商品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商品学由分论商品学和概论商品学构成。 分论商品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相关问题,如汽车商品学、珠宝商品学、食品商品学, 概论商品学:阐述的问题是分论商品学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类商品存在的问题。 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 4、国外商品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园9-10世纪,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撰写的《商业之美》一书,其副标题是“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品骗子和尾货的识别指南”。这算的上是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内容的著作。 5、可以说《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 6、商品的门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 商品大类、中类、小类;商品细类或品类;商品品种;商品细目 7、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有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商品特战,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有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商品学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8、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9、商品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的重要依据和基准。 10、商品分类实践中常见的分类标志有以下几种。 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原材料、商品的加工方法、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商品的外观形态、商品的生产季节、商品的产地 11、商品分类的方法 基本的商品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法为一种是面分类法。 一线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层次分类法 二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12、商品编码的种类 目前商品编码的种类主要有数字型编码字母行编码混合型编版和条形码四种 数字型编码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编码,更便于国际之间的经济往来,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便于使用计算机处理。 13、商品条码是将表示一定信息的字符代码转换成用一组宽窄不同黑白和彩色相间的平行线条按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而成的特殊图形符号。 14、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5、商品质量的意义 质量是水平的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供给的基础;质量提供效益;质量控制市场 16、对服务性商品的质量要求 对服务性商品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功能性时间性文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功能性是指服务实现的效能和作用 时间性是指服务能否及时准确审时的满足服务需求的能力。 文明性不仅仅只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还包括对顾客的谦逊,尊重,信任,理解,体谅和与顾客有效的沟通,是满足顾客精神需求的程度。

商品学重点整理

商品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商品的特征 1.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3. 为交换而生产,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达到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 ? 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 ? 使用价值的本质: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 物及其属性本身还不是物的使用价值,物和它的属性只是物的使用价值的载体和客观基础。 二、商品使用价值 ? 广义概念(商品学研究对象)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狭义概念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 1、静态系统 满足需求的性质:物质、精神(文化)使用价值; 主体的社会层次:个人、社会使用价值;客体的层次:个体、群体使用价值; 客体发生作用的地位:主要、次要使用价值;实现的客观依据:现实、潜在使用价值 2、动态系统 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最后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研究对象 ?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 ? 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 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 中心内容是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 3、任务 a) b) c) d)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四、学习商品学作用和意义 一是对于自身消费的有用性,二是对于企业就业的有用性 第二章商品质量 一、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1、商品质量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质量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商品学中所研究的商品质量是一个全面的商品质量 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 1)质量是水平的标志 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质量是供给的基础4)质量提供效益 5)质量控制市场 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功能保证性、质量指标可信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市场适应性、信息服务性等。 二、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商品学

一、商品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商品的基本特征:1、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3、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出去,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1、商品体2、有形附加物3、无形附加物 四、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使用价值商品具有属性:1、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文艺)2、自然属性(包括成分、结构、性质等) 五、商品学研究的任务:(1)在商品的设计开发环节,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在商品的生产环节,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3)在商品的流通环节,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和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4)在商品的交换环节,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5)在商品的消费使用环节,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和废弃并处理。 六、商品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实验法(2)现场实验法(3)技术指示分析法(4)社会调查法(5)对比分析法 七、商品质量(1)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商品质量:1狭义:仅指产品质量;2广义:商品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特性之总和。 八、商品质量观念(1)传统的商品质量观(2)现代的商品质量观 九、商品质量构成要素:1、在形成环节上,商品质量由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市场质量构成。2、在表现形式上,商品质量由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附加质量构成。3、在有机组成上,商品质量由自然质量、社会质量和经济质量构成。 十、商品质量的重要性:(1)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对振兴我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质量是治国之本,关系党和政府在人名群众心中的威望(3)商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竞争力能力的重要因素(4)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一条捷径 十一、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1、食品的营养成分2、可消化率3、发热量)(2)食品的色、香、味、形(3)食品的卫生性和无毒性 十二、纺织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服用性(2)耐用性(3)卫生安全性(4)经济性(5)审美性(6)绿色环保性 十三、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人的因素((1)质量意识(2)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2、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市场调研(2)开发设计(3)原材料质量(4)生产工艺和设备(5)检验与包装) 十四、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运输装卸(2)储存条件(3)销售服务 十五、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使用范围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3、废弃处理十六、改善商品质量的对策:1、商品生产质量管理2、商品流通质量管理3、商品使用质量管理 十七、商品分类是指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讲商品总体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满足某种需要。 十八、商品分类的作用:1、分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实施各项管理活动奠定了科学基础2、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3、品分类有助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展开4、品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 十九、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可扩展性原则5、兼容性原则 二十、商品分类标志:1、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2、按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分类3、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4、按商品的用途分类5、以其他特征为分类标志 二十一、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1、线分类法2、面分类法 二十二、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所经营管理商品的全部商品品种的明细表。(1、国际商品目录2、国家商品目录3、部门商品目录4、企业商品目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