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参考资料(二)

新加坡华文参考资料(二)
新加坡华文参考资料(二)

新加坡华文参考资料(二)

原始文献/参考资料

一.谱牒

白氏公会(新加坡)。福建省安溪县榜头白氏族谱 /新加坡白氏公会编辑委员会。新加坡:新加坡白氏公会,1989。1013页:插图。

符氏社 (祖祠)。新加坡符氏社重印符氏族谱纪念特刊。新加坡:符氏社 (祖祠),1982。

收录族训,符氏之根源及世系概况、符氏世系表等与符氏宗族有关文献。

河婆埔尾村吕氏族谱。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2000。184叶。

鹤山古劳都吕氏族谱。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2000。145页。

邝氏公会 (新加坡)。邝氏族谱。新加坡:邝氏公会,1977。220页:插图。

赖氏渊源考 /赖炼杰主编 ; 新加坡南洋赖氏公会编辑委员会。新加坡:南洋赖氏公会,1980。1册,页码变异:插图。

陆氏族谱/陆行夫编。新加坡:陆氏宗祠,1979。394页:插图。

吕氏族谱史料选辑。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2000。164叶。

嵋山田内吕氏家谱 /执行编辑吕振端博士。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1994。478页。

闽粤吕氏族谱 /吕日清编。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1992。84页。

南洋吴氏宗谱: 纪元前1293年-公元1976年合为3269年/吴剑平编。新加坡:南洋吴氏宗亲会重修宗谱编委会,1976。400 页:插图。

朴里五架仔吕氏时伦公家谱。新加坡:新加坡吕氏公会,2000。130 叶。

王氏开宗百世录: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庆先贤置山建祠设会百年纪念特刊/王秀南主编。新加坡: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1971。722 页:插图。

王氏先贤献山百零五年:新加坡王氏慈善开闽公司特刊纪念。新加坡:新加坡王氏慈善开闽公司管委会,1977。453 页:插图。

王氏宗谱:新加坡观音山上地乡。新加坡:[出版社不详],1997。268 页:插图。

王秀南。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暨海内外王氏宗亲会联谊录 /王秀南 ; 海内外王氏宗亲会联合编修。新加坡:百世谱编修委员会,1982。570 页:插图。

王卓如。新加坡琼崖王氏祠成立六十周年纪念特刊:三槐谱录 /王卓如编撰。新加坡:琼崖王氏祠,1986。277 页:插图。

新加坡安溪峣阳王氏族亲录 /王春华编。新加坡:新加坡安溪峣阳王氏族亲录出版委员会,1975。251 页:插图。

新加坡琼崖王氏祠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特刊:三槐王氏 /王卓如主编。新加坡:琼崖王氏祠,1996。149 页:插图。

许氏宗谱 /许教正编。新加坡:星洲许氏总会,1963。483 页:插图。

杨氏宗谱/杨大金编。新加坡:星洲杨氏总会,1965。473 页:插图。

云氏家谱 /二十一世孙逢森录。新加坡:云逢清,1996。1 册。

漳州开闽王氏族谱 /[王作民]编著。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1989。68 页。

二.档案资料

馆藏有关华侨事务(含南洋地区)档案史料选编[microform]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8。1 胶卷。

清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档案史料汇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册。

第一册为新加坡卷,主要汇集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从光绪二年(1876)出使英国大臣郭松焘奏拟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起,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止所形成的中新关系官方档案,共521件。

商务官报,1906-1910。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2。5 册。

有关南洋暨新马地区档案史料选编[microform]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8。8 胶卷。

学部官报,1906-1911。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0。4 册。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北洋政府(1912-192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册:插图。

三.碑铭、文物

陈荆和, 陈育崧。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70。327页:插图。

饶宗颐。〈星马华文碑刻系年(纪略)〉,原刊于《新加坡大学中文学会学报》第10期;复由台北《书目季刊》转载,刊于第五卷第2期,1970。

庄钦永。新加坡华人史论丛。新加坡:南洋学会,1986。219 页:插图。

内收〈新加坡华文铭刻集录(初编)〉、〈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及〈校雠记〉三篇,旨在补录上述二书所未收之石碑、横匾、对联、钟等文物计123件,并校雠二陈《集录》中一些错漏之处。

庄钦永。马六甲、新加坡华文碑文辑录。载《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第12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8)。231页。

四. 图片集、明信片、速写

陈长豪 ; 洪永山, 刘培和。新加坡速写。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6。89 页 : 插图。

陈鸣鸾、林爱玲。日治时期 1942-1945 :从图片忆战时的新加坡。新加坡:时报出版有限公司,1996。192 页:插图。

从明信片回顾新加坡, 1900-1930。新加坡:星洲日报、档案及口述历史馆联合出版,1982。136 页:插图。

感觉新加坡/奥林巴斯(新加坡),高跟鞋旅程联合呈献。新加坡:康妃书声院,2003。231 页:插图。

葛月赞。新加坡图片史, 1819-2000。新加坡 : 古迹保存局, 2000。400 页:插图。

李光耀图片集/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新加坡: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1994。

312 页 : 插图。

日本统治下的新加坡, 1942-1945。新加坡:国家档案局与口述历史馆,1985。138 页:插图。

日本人眼里的新加坡:明治、大正、昭和、战前。新加坡:新加坡日本文化协会,2004。xix, 286页:插图。

五. 官方/机构出版物

官方机构

国家生产力局。生产力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国家生产力局,1981。28 页。

华校两种语文教育与增加津贴:本[白皮书]经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由新加坡立法议会通过。新加坡:新加坡公众联络部,1954。12页。

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新加坡华文教学的检讨与建议: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教育部],1992。114 页:插图。

新加坡。南洋大学检讨委员会。南洋大学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文化部,1960。38页。

新加坡家庭计划及人口局。武吉巴督、武吉班让、武吉智马、蔡厝港及裕廊等选区地方领袖家庭计划研讨会报告书:“新加坡所需要的是两个孩子的家庭。新加

坡:新加坡家庭计划及人口局,1975。41页:插图。

新加坡教育部。一九七八年教育部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1979。147 页。

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政府出版局],1956。69 页。

新加坡。新加坡宪制委员会。新加坡共和国一九六六年宪制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印刷局,1966。32 页。

非官方机构

海南会馆 (新加坡)。新加坡海南会馆一九九六年度会务及财政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海南会馆,1997。82页。

华侨银行。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报告书。新加坡:华侨银行,1977-。册。

华文第二语文教师协会。语文教育报告书。新加坡:南洋商报,1981。51 页:插图。

李绍祖。党主席李绍祖同志提呈第二届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书。新加坡:阵线报出版委员会,1967。121页。

南侨女中地理学会。我国养鸡业调查报告书。新加坡:南侨女中地理学会,1969。

48页。

南洋大学。南洋大学常年报告。新加坡:南洋大学,1968-1980。12册。

南洋大学。一九五九年南洋大学评议会报告书/主席白里斯葛。新加坡: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会,1959。26 页:插图。

南洋大学经济学会。裕廊工业区工业发展调查报告书。新加坡:南洋大学经济学会,1967。60 页:插图。

南洋大学历届毕业生职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王德丰编。新加坡:南洋大学·辅导处,1970。101页:插图。

南洋大学学生会。南洋大学学生会理事会常年工作报告书。新加坡:南大学生会,1973-78。册:插图。

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用字用词调查报告书。新加坡:联合早报,1988。451 页:插图。

人民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人民奖学基金常年报告书。新加坡:人民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1976-。册。

新加坡华校联合会。新加坡华校联合会一九五四年度工作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华校联合会,1955。21页。

新加坡教育调查委员会。新加坡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汪根阵,1966。

69页。

新加坡中华医院。新加坡中华医院常年报告书(附征信录)。新加坡:新加坡中华医院,1996-。册。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常年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953-。册:插图。

星洲日报一九七四年读者调查报告。新加坡:星洲日报,1974。36 页。

六. 报章

参考书/参考资料

从星洲日报看星洲50年, 1929-1979。新加坡:星洲日报,1979。375 页 : 插图。

崔贵强。新加坡华文报刊与报人。新加坡:海天文化企业私人有限公司,1993。219 页:插图。

何舒敏。新加坡最早的华文日报: 叻报(1881-1932)。新加坡:南洋学报,1978。

102 页:插图,南洋学报第34卷抽印本。

刘子政。〈东南亚报章系年表〉,刊《南洋学报》第13卷第1辑,页:59-67。

王慷鼎。新加坡华文报刊的发展(1837 -1959) - 统计数字角度的分析。24页。影印本。

王慷鼎。新加坡华文报刊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1994。

47页。

王慷鼎。新加坡华文报刊研究(1945-1959),刊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集;

3》:3-34页。

叶观仕。马新新闻史。吉隆坡:叶观仕,1996。338 页:插图。

主要日报

1.叻报(1881-1932)

2.星报(1890-1898)

3.天南新报(1898-1905)

4.日新报(1898-1903)

5.图南日报(1904-1905)

6.南洋总汇报(1905-1947)

7.中兴日报(1907-1910)

8.星洲晨报(1908-1910)

9.南侨日报(1911)

10.振南日报(1913-1920)

11.国民日报(1914-1919)

12.新国民日报(1919-1940)

13.南铎日报(1923-1925)

14.南洋商报(1923-1983)

15.星洲日报(1929-1983)

16.民国日报(1930-1935)

17.星中日报(1935-1941)

18.中国日报(1945-)

19.华侨日报(1945-1947)

20.新民主报(1945-1946)

21.地方日报(1945)

22.民报(1946)

23.公报(1946-1947)

24.中南日报(1946-1947)

25.南侨日报(1946-1950)

26.星洲晚报(1947)

27.南侨晚报(1947)

28.中兴日报(1947-1957)

29.南方晚报(1950-1963)

30.益世报(1952)

31.新时代报(1955)

32.星马日报(1957-?)

33.新明日报(1968-)

34.联合早报(19883-)

35.联合晚报(1983-)

七. 期刊、杂志

参考书/参考资料

王慷鼎。新加坡华文报刊研究(1945-1959),刊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集;

3》:3-34页。

杨松年。大英图书馆所藏战前新华报刊。新加坡:新加坡同安会馆,1988。455 页:插图。

综合性期刊

国际时报。新加坡:国际时报社,1968-1990。

民众报。新加坡:人民协会,1972-

南洋。新加坡:南洋画报社,1946-47。

南洋风。新加坡:南洋风周刊社,1935。

南洋画报。新加坡:南洋印刷社,1957-1965。

南洋月报。新加坡:南洋报社有限公司,1950。

南洋文艺。新加坡:南洋文艺社,1932。

南洋文摘。香港:南洋文摘社,1961-1972。

南洋周刊。新加坡:南洋报社,1946-1982。

石叻周报。新加坡:石叻周报业机构,1969-1975。

新加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出版局,1967-

新加坡21工程月刊。新加坡:21工程企业,1993-1994。

新加坡青年。新加坡: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1973-2002。

星期六周刊。新加坡:南洋报社有限公司,1949-1958。

星洲周刊。新加坡:星洲日报社,1951-1957。

八. 特刊

庆典特刊

独立一年。新加坡:文化部,1966。64页:插图。

甘榜景万岸区庆祝第十四周年国庆。新加坡:甘榜景万岸区庆祝国庆委员会,1979。142页:插图。

庆祝新加坡升格自治市/林约翰主编。36页:插图。

新加坡邦庆五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出版者不详],1964。1册。

新加坡开埠一百五拾周年纪念特刊:从渔村发展到多元种族的大都市。新加坡:伊布拉欣混合中学,1969。1册:插图。

新加坡首届国庆纪念刊。新加坡:国际出版公司,1965。320页:插图。

新加坡自治特刊。新加坡:[出版者不详],1958。1册:插图。

新加坡-中国建交十周年纪念特刊, 1990-2000。新加坡:新中友好协会;中国:中新友好协会,2000。208 页:插图。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庆祝新加坡自治博览会纪念刊。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959。198 页:插图。

华文学校特刊

幼稚园

1.《星洲幼稚园庆祝75周年(钻禧)纪念特刊》1996,67页。

小学特刊

2.《爱同学校80周年纪念特刊》1993,180页。

3.《崇福学校创校75周年纪念特刊》1991,183页。

4.《端蒙学刊》1933-

5.《福建会馆道南学校85周年纪念特刊》1991,156页。

6.《广福学校50周年金禧纪念特刊》1966,134页。

7.《南洋工商补习学校第17届校友节庆祝会纪念专刊》1948。

8.《新加坡华侨国语学校第7周年纪念特刊》1937。

9.《新加坡宏文学校复校10周年纪念特刊》1955,148页。

10.《新加坡宏文学校复校20周年纪念特刊,1946-1965》1965,224页。

11.《宏文学校创校62周年暨新校落成纪念特刊》1983,238页。

12.《星洲静方女校8周年纪念特刊》1936,137页。

13.《公立介谷学校13周年纪念特刊》1950,68页。

14.《新加坡聚英学校20周年纪念特刊,1938-1958》1959,180页。

15.《新加坡快乐义务学校3周年纪念特刊》1949,31页。

16.《新加坡快乐学校10周年纪念特刊》1958,55页。

17.《新加坡公立联华学校创校30周年纪念游艺晚会暨新礼堂落成典礼特刊》

1976,111页。

18.《弥陀学校建校10周年暨新图书馆落成纪念刊》1964,246页。

19.《弥陀学校建校20周年特刊》1974,181页。

20.《南侨公学创校23周年暨庆祝新加坡开埠150周年纪念特刊》1969,61页。

21.《南山总校分校创校32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典礼、分校建校10周年纪念特刊》

1978,264页。

22.《南山分校15周年纪念册》1983,148页。

23.《南洋丹诏学校新校舍落成典礼暨创校48周年纪念特刊》1970。

24.《公立培德学校创校30周年纪念特刊》1976,100页。

25.《星洲中华基督教会荣耀堂70周年纪念堂、公立培华学校新校舍落成纪念刊》

1957,100页。

26.《新加坡杨厝港培华学校27周年纪念暨新礼堂落成特刊》1962,190页。

27.《早期文化垦荒的新加坡培华学校创校88周年纪念特刊:附扩建教室(谷虚

楼)落成纪念专辑》1976,262页。

28.《公立培基学校建校37复校27周年纪念特刊》1972,148页。

29.《新加坡公立培群学校创校40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典礼特刊》1974,399页。

30.《新加坡公立培群学校创校47周年暨扩建校舍落成纪念特刊》1980,338页。

31.《启发学校复校后高小毕业纪念特刊》1948-

32.《新加坡启发学校半年刊》1933。

33.《启化第一分校扩建校舍落成典礼纪念特刊》1976,203页。

34.《侨南学校51周年纪念特刊,1933-1984》1985,388页。

35.《星洲公立侨南学校筹募建校基金游艺晚会特刊》1958,48页。

36.《擎青学校50周年纪念刊,1927-1977》1977,200页。

37.《擎青学校金禧庆典,1927-1977》1977,一册。

38.《翘锐学校30周年纪念特刊》1968,53页。

39.《仁光小学庆祝10周年纪念特刊(1968-1978)》1978,125页。

40.《星洲公立树人学校演剧筹款会特刊》1929,20页。

41.《新加坡三山学校第一届高小暨幼稚园毕业特刊》1949,93页。

42.《新加坡公立道南、爱同、南洋、中华四校联合筹款会刊》[1929?],34页。

43.《圣婴女校创校50周年金禧纪念特刊(1932-1982)》1982,135页。

44.《卍慈学校25周年纪念特刊》1976,236页。

45.《武德学校第12周年纪念特刊》1967,一册。

46.《新加坡公立维新学校迁校10周年纪念刊》1958,112页。

47.《维新学校50周年纪念特刊》1977,72页。

48.《醒华学校创校50周年纪念特刊》1980,192页。

49.《新加坡后港六条石公立新民学校创办周年纪念特刊》1946,58页。

50.《新加坡后港公立新民学校第8周年纪念特刊》1953,86页。

51.《新加坡淡申公立新民学校42周年纪念特刊,1945-1989》1987,396页。

52.《新加坡兴亚学校31周年纪念特刊》1950,116页。

53.《公立裕华学校创校35周年纪念特刊》1964,88页。

54.《公立裕华学校创校42周年纪念特刊,1930-1972》1972,168页。

55.《育四学校庆祝新加坡150周年暨创校40周年纪念特刊》1969,24页。

56.《星洲应新小学特刊》1938,146页。

57.《应新学校第23届毕业纪念特刊》1949,52页。

58.《育英学校学刊》1925。

59.《育英学校新校舍开幕纪念特刊》1947,70页。

60.《新加坡养正学校概况》1933,335页。

61.《今日养正》1959,一册。

62.《养正学生刊物》1929-

63.《养正学生》1925-

64.《养正月刊》1927,一册。

65.《养正》1923-

66.《养正学校新校舍落成开幕纪念特刊》1967,108页。

67.《星洲新鉴岗彰德学校报告书并结册》1926-

68.《中华学校成立10周年特刊号》1948,20页。

69.《新加坡勿洛公立中华公学25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71,40页。

70.《新加坡振南学校30周年纪念特刊》1960,90页。

71.《珍珠坂学校,1954-1984》[1984],94页。

中学

72.《端蒙中学毕业纪念刊》1958-

73.《新加坡德明中学高中第4届毕业班》1959,104页。

74.《新加坡德明政府华文中学毕业班纪念刊》1959-

75.《公教中学40周年纪念刊》1975,328页。

76.《公教中学45周年纪念特刊》1980,293页。

77.《新加坡公教中学45周年纪念特刊》1949-

78.《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招生简章》1927,7页。

79.《新加坡华侨中学36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55,68页。

80.《南洋华侨中学校舍金禧纪念特刊,1919-1969》1969,232页。

81.《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创校60周年纪念特刊》1979,296页。

82.《华中创校70周年纪念特刊,1919-1989》1990,214页。

83.《新加坡华侨中学校简易师范毕业班纪念册》1948-

84.《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毕业纪念刊》1922-

85.《新加坡华侨中学1949年级会编(三年)》1949。

86.《华中》1938-

87.《海星中学创校10周年纪念暨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开幕典礼节目册》1968,106

页。

88.《海星中学创校10周年纪念特刊》1968,244页。

89.《海星女子中学创校20周年纪念特刊,1959-1979》1979,一册。

90.《南华女子中学创校60周年纪念刊,1917-1977》1977,256页。

91.《新加坡南华女子中学校50周年纪念暨游艺会特刊》1966,168页。

92.《新加坡南华女子中学校55周年纪念暨家政室落成典礼特刊》1971,149页。

93.《新加坡南华女子学校简易师范科毕业纪念特刊》1949-1950,2册。

94.《南华女子中学高中毕业班纪念刊》1960-

95.《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南侨女子中学创校20周年,1947-1967》1967,394页。

96.《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南侨女子中学创校23周年暨新校舍落成纪念特刊》

1970,1册。

97.《南侨女子中学创校30周年纪念特刊,1947-1977》1977,434页。

98.《南侨女子中学创校35周年纪念特刊》1982,246页。

99.《南洋女子中学校学刊》1936-

100.《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礼堂落成金禧纪念特刊》1967,224页。

101.《南洋女子中学创校60周年暨小学新校舍落成纪念特刊》1977,366页。102.《新加坡女子职业中学创校20周年纪念特刊》1976,260页。

103.《新加坡三育中学5周年校庆暨新制中学毕业纪念刊,1958-1962》1962,86页。

104.《新加坡三育中学创校20周年纪念特刊,1958-1978》1978,159页。

105.《育英中学70周年纪念暨毕业特刊》1980,191页。

106.《新加坡育英中学高初中毕业纪念刊》1958-

107.《新加坡颜永成华文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班纪念刊》1957,132页。

108.《新加坡中华女子中学创校60周年纪念特刊,1911-1971》1972,36页。109.《中华中学创校80周年纪念特刊,1911-1991》1991。

110.《中华女子中学校舍落成、家政室开幕典礼暨庆祝66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77,44页。

111.《1957年中华女子中学高中毕业刊》1957,60页。

112.《中华女中高师第2届毕业特刊》1950,70页。

113.《中正中学创校30周年纪念特刊》1969,48页。

114.《新加坡中正中学创校40周年纪念特刊》1980,507页。

115.《中正中学高中毕业特刊》1946-

116.《中正中学初中毕业特刊》1948-

大学

117.《南洋大学创校史》。南阳文化出版社,1956。496页。

118.《南洋大学创校40周年纪念暨全体南大校友联欢会纪念特刊,1995》1995,232页。

119.《南洋大学创校10周年纪念特刊,1956-1966》1966,380页。

120.《南洋大学概况》1959-1976。

121.《南洋大学毕业考试成绩统计:1959年度》1959,48页。

122.《南洋大学法》1959,40页。

123.《南洋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会常年报告书及其他》1959-1964。

校友会

124.《新加坡崇正校友会庆祝成立30周年纪念演出特刊》1960,36页。

125.《广福校友会庆祝6周年纪念特辑》1961,40页。

126.《新加坡工商补习学校校友会章程》[19--],1册。

127.《新加坡工商校友会庆祝36周年纪念公演特刊》1958,47页。

128.《宏文校友会7周年纪念特刊》1953,85页。

129.《海星中学毕业同学会庆祝10周年纪念特刊》1981,70页。

130.《华中创刊号》1952。

131.《华中校友会所落成典礼纪念特刊,1923-1992》1992,405页。

132.《新加坡培青校友会为母校筹建校基金暨庆祝23周年电影招待会纪念特刊》1961,52页。

133.《擎青校友会2周年纪念特刊》1948,60页。

134.《擎青校友会12周年纪念特刊》1958,130页。

135.《醒华校友会为7周年会庆公演五幕话剧雾重庆纪念刊》1962,32页。136.《育英校友》1940,1册。

137.《中正中学校友协会10周纪念特刊》1992,91页。

华人社团特刊

福建会馆

1.

《福建会馆教育丛刊》1930,15页。

《闽侨教育选刊》1931,90页。

《闽风南渡》1990,43页。刊有“福建会馆史略”、“教育活动”等文献。2.

潮州八邑会馆

《四十周年暨庆祝新加坡开埠150周年纪念特刊》1969,290页。

《金禧纪念刊》1980,323页。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主办第四届国际潮团联谊会纪念特刊》1987,120页。

其他潮人会馆与特刊尚有:

新加坡潮州联侨俱乐部

《新加坡潮州联侨俱乐部特刊》1949,90页。

潮安联谊社

《三周年纪念特刊》1940

《十五周年纪念特刊》1952,162页。

《银禧纪念特刊》1962,200页。

潮阳会馆

《金禧纪念特刊》1976,335页。刊有“本会馆简史”、“筹建会所及创办学校经过”、“潮阳学校概况”等史料。

(1919年创办敦本学校;1927年创办三山学校)

3.福州会馆

《三山季刊》1946-1950。

《46周年暨三山复校10周年及新校舍落成纪念刊》1956,109页。

《三山通讯》1959,不定期。

《成立第50周年暨三山复校14周年纪念特刊》1960,178页。

《60周年纪念特刊》1972,188页。

《庆祝70周年纪念特刊,1910-1980》1980,210页。

《75周年纪念特刊》1987,220页。

《人杰地灵:新加坡福州会馆85周年纪念特刊,1910-1995》1995,168页。

(1905年创办应新学校)

4.应和会馆

《141周年纪念特刊》1965,358页。

《165周年纪念特刊》1989。

5.茶阳会馆

(1906年创办启发学校)

《百年纪念刊》1958,332页。

《茶阳会馆三庆盛典特刊》1989,120页。

《新加坡茶阳会馆104周年纪念特刊》1998,213页。

(1906年创办宁阳学校)

6.宁阳会馆

《130周年纪念特刊》1952。

(1918年创办培青学校)

7.福清会馆

《为培青学校筹建校基金举行游艺晚会特刊》1963,28页。

《70周年纪念特刊》1982,446页。刊有“培青学校特辑”。

《三庆纪念特刊》1988,150页。

(1921年创办宏文学校)

8.兴安会馆

《50周年纪念特刊》1972,602页。

(1922年创办东安学校)

9.东安会馆

《成立110周年暨互助会第34周年纪念》1985,16页。

(1924年创办三水义学)

10.三水会馆

《新厦落成暨93周年纪念特刊》1979。

《庆祝成立100周年纪念特刊》1989,215页。

(1926年创办碧山亭学校)

11.广惠肇碧山亭

《庆祝118周年纪念特刊》1988。

必需指出,广惠肇碧山亭是三水、东安、高要、惠州、肇庆、清远、香禺、增

龙、南顺、花县、中山、顺德、鹤山、宁阳、恩平、冈州16会馆联合创办的,

因此这些会馆的特刊,亦有参考价值。例如:

《高要同乡会10周年纪念特刊》1951,106页。

《高要会馆银禧纪念特刊》1966,128页。

《惠州会馆筹募大专奖学金暨154周年会庆特刊》1980,266页。

《新加坡肇庆会馆纪念特刊》1949,106页。

《新加坡肇庆会馆80周年纪念特刊》1958,120页。

《肇庆会馆90周年纪念特刊》1968,148页。

九. 个人文献

回忆录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新加坡:陈嘉庚,1946。2册。

洪宝树。任劳任怨三十年。新加坡:洪宝树,1981。232页:插图。

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 1923-1965。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741页:插图。

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 1965-2000。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800页:插图。

黎宽裕。浮生追忆: 壹位新加坡人之自述。新加坡:中华书局,1979。182页:插图。

自传

李大傻。讲古的一生:李大傻自传。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100页:插图。

连瀛洲。当年大布村童今日星洲富豪:我的自传。新加坡: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1992。238页:插图。

纪念册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陈嘉庚先生纪念册。北京: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1962。139 页:插图。

陈六使先生周年祭纪念册。新加坡:[出版者不详] 南海印务(私人)有限公司,[197-?]。12页。

华侨领袖庄希泉/庄希泉基金会编。北京:庄希泉基金会; 庄希泉纪念馆,[1998]。

24页:插图。

黄曼士纪念文集/黄淑芬编。新加坡:南洋学会,1976。119 页:插图。

黄奕欢先生纪念集。新加坡:新加坡南安会馆,1989。113页:插图。

黄永祺先生荣哀录/苏孝先主编。新加坡:黄府治丧处,1961。146页:插图。

专集/轶事

方水金。春风化雨:方水金社会活动专辑/主编吴隆春。新加坡:南洋方氏总会,1999。283页:插图。

山海情:成立超轶事/汇编:李湘。新加坡:成立超,2002。400页:插图。

十. 口述历史

王兆炳。心忆桑梓:王兆炳文集。新加坡:新加坡文艺协会,2004。144页:插图。

雪泥鸿爪。新加坡: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37页:插图。

十一. 游记

新加坡

李辉英。新加坡纪行。香港:国光图书公司,1958。84页:插图。

刘祖禹。我眼见的新加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202页。

王裕超。新加坡之旅。海南:三环出版社,1990。3, 122 页:插图。

吴晓民。新加坡见闻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132 页:插图。

朱逸辉。狮城纪实。海口市:南海出版社,1992。

东南亚

侯鸿鉴。南洋旅行记。厦门:候鸿鉴,1920。2册。

刘仁航。南洋游记。[出版地不详]:南洋编译社,1935。手稿本。

罗井花。南洋旅行记。上海:中华书局,1934。140 页。

招观海。天南游记。[出版地不详]:[出版社不详],初校本。1933。

郑健庐。南洋三月记。香港:中华书局,1933。344页:插图。

Copyright? Lee Ching Seng 2005

古代汉语(郭赐良版本)考研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欢乐伙伴》拍一拍三件套电子版使用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欢乐伙伴》 “拍一拍三件套” 电子版使用说明 简介 本软件“谁来了——拍一拍——谁走了” 是师生们喜爱的课堂及课后识字小游戏的电子版,可供使用者在电脑和手机上进行游戏。三个小游戏环环相扣,既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也能够鼓励儿童自主学习。 使用界面 本软件的使用界面如上图:1号区域为活动字词选择与设置区;2号区域是游戏区;3号区域是关卡选择与答案显示区。 游戏步骤 本游戏的步骤为“选字→谁来了→拍一拍→谁走了”。 本软件支持电脑端的Chrome 浏览器,或iPhone 上的Safari 浏览器,以及大部分Android 手机的自带浏览器。本软件不支持Internet Explorer 。 1 2 3 小贴士

字词选择 打开软件后,屏幕显示选字页面,使用者可根据学期、课次、板块、识读字/识写字和等,在此页面选择用来游戏的汉字,然后开始游戏。

点击空白处,之前所选定的汉字将逐一显示,使用者依次认读汉字。 若无法说出答案,可点击左下角的“显示答案 ”。点击后,正确答案将会 以大号字体出现在屏幕上,同时,该字的读音也会播出。 点击空白处引入字词

进入本关后,点击空白处即可听到语音提示,使用者根据语音提示选择汉字。若需要重播,可再次点击空白处,系统会重复播放语音提示,直到使用者选择正确后,系统才会播放下一个语音提示。 使用者可自行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显示答案”获取答案。 小贴士 进行此关前,使用者需要确保电脑或手机不在静音状态。

本关与第一关“谁来了”正好相反,每点击一次空白处便会隐去一个汉字,使用者依次说出隐去的汉字,直到所有汉字消失。 使用者可自行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显示答案”获取答案。 三关游戏——谁来了,拍一拍,谁走了,有着不同的背景颜色,方便使用者辨别。 使用者可通过左下角的“上一关”和“下一关”灵活选择,不一定按照固定的顺序来进行游戏。 小贴士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新加坡华文教育改革

https://www.360docs.net/doc/3e12320426.html,/special/special/chinese.html (21/01/99) 李显龙副总理声明全文 引言 1. 在1997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总理谈到保留亚洲传统的重要,特别是华人社群在保留文化根源方面所面对的挑战。他特别讨论了两个课题: a. 首先,培养一批对华族文化传统、历史、文学和艺术根基深厚的核心分子。我们需要他们成为华文教师、作家、新闻工作者、社区领袖、国会议员和部长; b. 第二,为学校的华文水平制定一个合乎实际的标准,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家中讲英语的学生,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也能达到所定标准。 挑战: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2. 在这之后,教育部针对学校的华文教学展开全面的检讨。参与这项工作的包括教育部的课程发展署职员、决策人员、特选学校和英校的校长、教育部的部长们,以及我本身。探讨的范围包括: a. 鼓励更多学生在学校修读高级华文,并对华族文化有深一层的了解; b. 让多几所学校的环境发展得更适合学习华文; c. 检讨华文课程的文化内容; d. 为华文课程制定大多数学生预期的适当水平;以及 e. 着手为学习华文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3. 政府已接受建议。鉴于教学和学习华文政策有着长远影响,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会受到影响。我将解释主要的改革。不过首先让我解释对问题的整体方法。

恒久不变的原则;因时制宜的措施 4. 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双语教育和学习母语的政策保持不变。英文是共同的工作语言,将来也是如此。英文是全球商业、贸易与科技的用语。但母语是构成我们的价值观、根源和共识的重要部分。母语使我们可以直接接触我们的文化传统,使我们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与英语世界的观点相辅相成。它使我们有定力面对逆境,以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挑战,并对我们在世界的定位产生一股潜在的自信心。保持我们亚洲社会的特性与共识,将有助于我们的国家屹立不倒。这对所有的种族来说都是一样的。 5. 在华文教学方面,我们有两大目标: a. 促进学生在听、讲、读、写方面的语文能力; b. 通过学习华文,灌输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6. 这两个目标确定了华文是传导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我们对语文能力水平所能定下的目标,随不同的学生组别而各有不同,要看他们的天资与能力。不过我们还是要向他们灌输这些文化价值观,即使是那些学习华文有困难的学生。必要的话,部分会采用英语。 7. 尽管策略目标保持不变,推行措施随形势的改变而改变。最近的一次是1991年由当时的副总理王鼎昌领导的委员会负责检讨华文课程。委员会建议对学校的华文教学与学习做出重大的改革。这些建议都已推行,包括对文化上的内容作了大量改善后的各年级革新课本。 8. 不过情况继续演变。一些发展趋势影响了新加坡华文的学习与教学: a. 首先,新加坡人家中所用的语言迅速改变。现在,更多新加坡

新加坡AEIS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测试

数学小测试(一) Section A(20×2 mark) 1、Find the sum between the values represented by the digit ’5’ in 5432 and 4135. (1) 9567 (2) 10 (3) 5005 (4) 4995 ( ) 2、442 tens less than ( ) tens is 40 ones. (1) 446 (2) 402 (3) 482 (4) 40 ( ) 3、There are ( )odd numbers between 14 hundreds and 141 ones. (1) 4 (2) 14 (3) 40 (4) 44 ( ) 4、Which is the largest even number that can be formed from the digit ‘9’, ‘8’, ‘4’, ‘1’ ? (1) 9841 (2) 9814 (3) 9184 (4) 9148 ( ) 5、250 less than 6200 is ? (1) 6450 (2) 6000 (3) 5950 (4) 6500 ( ) 6、8843 – 72 ( ) 5 =1558 What is the missing number in the bracket ? (1)6 (2)7 (3)8 (4)9 ( ) 7、What is the sum of all the odd numbers between 20 and 31 ? (1)11 (2)51 (3)125 (4)130 ( ) 8、The difference between 361 and 134 is ? (1)227 (2)277 (3)494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漢語題庫詞匯部分 一、填空 1.古今詞義的演變在詞義範圍上有__、__、__、__几種情況。 2.“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塘”的本義是__,這裏用的__義。 3.詞的本義是__;引申義是以__引申出來的,更正確地說,是以__發展出來的;假借義,假借的意義和本義是__的,用朱駿聲的話說,即所謂“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4.從其與本義的關係看,引申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__,一類叫__。 5.古漢語同源詞是指 ____ 。 二、選擇 1.“兵”的本義是__。 a 士兵; b 兵器; c 戰爭; d 軍事2.“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齊發”中“書”的意義是__。 a 書籍; b 書信; c 書寫; d 文字 3.“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句中,“過”的意義是__。 a 錯誤 b 責備; c 過失; d 超過 4.“故中禦而從齊侯”中“從”的意義是__。 a 跟隨; b 聽從; c 追趕; d 隨從 三、解釋下列各組詞,並標出各項意義之間的引申關係 1.發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暮見火舉而俱發。 雷乃發聲。 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 2.舉 後刺史蔣榮,舉臣秀才。 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也。 獲諸侯之師,舉地千里。 3.理 有理人之制,而不要郡邑。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4.書 秦昭王聞之,遺趙王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昔者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 5.封 封王子比干墓。 宿不敢封殖此樹。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6.報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我報路長嗟日暮。 7.誠 是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 今陛下矜憫愚誠。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8.當 今人主之於言也,悅其辯而不求其當焉。 當食不歎。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9.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公不見信於人。 10.益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雖殺之無益。 雍水暴益,荊人弗知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从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间,新加坡的华文课程历经数次重大改革。作为华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华文教材,则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报告书而不断改变着,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在这期间,由教育部主导编写了四套全国通用的小学华文教材,发行到全国一百八十所小学使用,数十万华族子弟从中受益。这四套教材分别为:1979年版;1994年版;2001年版和2007年版。三十多年间,四套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有哪些嬗变?教材的华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导和呈现各有什么不同?课程考核评鉴都有哪些进步?教学手段又是怎样逐步提升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这理当引起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分析。然而,至今没有人做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如果有机会静心梳理、研究四套教材的演变,不仅可以回顾往昔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正是这种责任感使然,笔者斗胆冒昧地选择了这个课题做研究。本博士论文从新加坡小学华文四套教材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四套教材内容的变迁、文字应用的消长、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彼此间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历时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因由,找出解决之法,并积极地找寻编制有效教材的方法。全文共分七章:绪论部分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结构与语言政策,简介教育改革与社会趋势,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综述相关研究的文献,以确立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和方法。第二章阐释了小学华文教材框架设计与体系的总特

征,说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的影响。第三章是针对课文的用字变化 探讨汉字数量的嬗变,选字标准的差异和字的复现率;通过实际调查 的量化统计材料找出四套教材共有字和每一套教材独有字在课文中 的出现率和难易度,藉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效识字。第四章探讨 词汇数量的嬗变,比较不重复的词,量化统计四套教材共有词与独有 词在3000常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以及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析,从词 的复现率分析遗忘率高的词。第五章针对四套教材编写者背景和指导思想的差异,找出适合的篇章主题与解析,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对理 解篇章的测试,藉以评估学生对不同教材的理解能力与喜好。第六章 从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变化,口语互动教学的演变发现教材的特征越来 越明显。从教师对历来教材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的内容重点、字词的难易度与编写有效的教师用书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教材编者应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七章是 对四套教材综合分析的总结,笔者提出建议与期许,希望本论文能较 好地配合新加坡教育部在以后推行的教育改革,并希望论文中的各种 分析不仅对其他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者有时间层面的意义,同时对教 学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获如下:1.本文属首次全面地、综合地检讨33年来新加坡全国统编小学华文教材编写的方 方面面,不仅重视新加坡华文教学背景的分析,提出多元语言特殊背 景下如何提高小学华文教材水平,而且着重分析、反思了华文教材的 定位、编写原则、具体编写等事宜。2.新加坡小学普通华文教材,必 须定位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不能用第一语文的理念、原则与操作来教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7]《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题 1、24、《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例中“发”表示的是()。 .间接引申义 .假借义 .直接引申义 .本义 2、38.许慎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会意 .象形 .指事 .形声 3、41.下列各句中“及”不表引申义的是()。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公曰:“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4、40.《战国策?秦策》:“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句中“是”是( )。 .指示代词 .判断词 .形容词 .副词 5、10、对“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中“牢”字解释正确的是() . C. 关牲畜的圈 .监牢 .祭祀用的牲畜 .祭祀用的酒 6、12、《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清代()。 .王筠 .朱骏声 .桂馥

.段玉裁 7、19、《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南 .寡人 .昭王 .是 8、36.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会意 .指事 .转注 .象形 9、26、《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河”作“黄河”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演变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10、25、对“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中“亲”字解释正确的是: .朋友 .亲戚 .亲信 .父母 11、20、《康熙字典》检字部首的个数是()。 . 200 . 214 . 540 . 520 12、13、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 D. 莫朝臭岩 .景步走休 .变伐北及 .问物盆现 13、4.《说文解字》的部首有()部。 . 200 . 214 . 520 . 540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从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比较两国的语文课程设计的异同,以期为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有所启示。 一、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共性 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文化有许多默契,体现在课程目标的目标上有很多相似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几乎是两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理念的共识。在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被定位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之后的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把“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纳为课程理念的首要项目。 (二)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新加坡华文教学经多年课堂实践,提出的综合教学法就是一种讲求综合化、交际化,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根据教学情境,综合各项语文技能、思维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项语言材料与语言结构,根据不同教材和各类学生的需要综合各种教学手段。这与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不谋而合,显示出两国对语文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视。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中新两国都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加坡在《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差异 (一)目标定位的差异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将华文课程定位为“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为基础,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等方面”的课程。这种关于小学华文课程基木性质的定位的表述,和中国的定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比,新加坡对语文的学科木位似乎强调不够,对母语的语言掌握缺乏更有力度的要求。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新加坡小学数学练习册分享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Part A 一、Amy:Hi, I'm Amy. I'm from the UK. Zhang Peng:Hi, I'm Zhang Peng. I'm from China. Mike:Hi, I'm Mike. I'm from Canada. 二、1连UK 2连China 3连Canada 4连USA 三、hand bag cat 四、读音规律:所有单词中的a都发【?】(大口“哀”) 五、任画一面或几面国旗,并写上国家名 Part B 一、China连Zhang Peng Canada连Mike USA连Miss White Australia连Sarah 二、哈利波特:UK 海绵宝宝: USA 神笔马良:China 邮递员特派叔叔:UK 爱探险的朵拉:USA 飞哥与小佛:USA 小羊肖恩:UK 开心超人:China 小龟富兰克林:Canada 三、C B D A 四、1.上 2.上 3.上 Part C 一、China teacher boy Miss White Mr Jones Canada student girl 二、×√× 三、Hi, I'm Amy. I'm from the UK. Hi, I'm Mike. I'm from Canada. Hi, I'm Zhang Peng. I'm from China. 四、A A A A 五、可选句型:I'm+姓名. I'm a +身份/职业/性别. I'm+ 年龄. I'm from +国家. Unit 2 My family Part A 一、上:B 下:A 二、A B A 三、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 teacher. Who's that woman? She's my mother/ teacher. 四、钢笔pen 红色red 十ten 腿leg 五、规律:所有e都发【е】(哀) Part B 一、上:A 中:C 下:B 二、Hi! 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 grandpa/ grandma/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三. 1连右5 2连右6 3连右3 4连右4 5连右 2 6连右 1 四、anut mum dad grandma brother sister grandpa

古代汉语:词汇讲稿

第二章詞彙 第一節古今漢語詞彙的異同 一、古漢語的字和詞 對於古漢語詞彙的學習,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分清楚字和詞。字是用來記錄詞的。漢字雖然有音有義,但音義是有聲的語言賦予它的,它本身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而已。脫離了漢語,漢字便失去了文字的性質。例如“日”,對於不懂漢語的人來說,絕對不會把它讀作rì,也不會跟空中的太陽聯繫起來。 但是由於上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單音詞書寫時,一個詞就寫成一個漢字。再加上字形所反映的本義往往與詞義有關係,所以,古人一般把一個字當成一個詞,用“字”稱呼詞,用“字義”指詞義。這樣一來,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覺,仿佛漢字是直接記錄概念的,不自覺地將字和詞混同了起來。例如《顔氏家訓·書證》: 《禮》云:“定猶豫,決嫌疑。”《離騷》曰:“心猶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釋者。案:《尸子》曰:“五尺犬爲猶。”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吾以爲人將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稱猶豫。 “猶豫”本來是一個聯綿詞,“猶”、“豫”只是記錄兩個音節。但《顔氏家訓》中過分注重字形,混同字詞,把聯綿詞“猶

豫”中的“猶”和“豫”看作兩個詞來解釋,這是不正確的。對此,清代學者黃生批評說: 猶豫猶容與也。容與者,閒適之貌;猶豫者,遲疑之情。 字本無義,以聲取之爾。俗人妄生解說,謂獸性多疑,此何異以蹲鴟爲怪鳥哉。考諸傳記,惟《文帝紀》作“猶豫未定”,《楊敞傳》(“猶與無決”)、《陳湯傳》(“將卒猶與”)、《後漢來歙伏隆傳》皆作“尤與未決”。蓋以聲狀意,初無一定之字,妄解獸名者,眼縫自未開爾。(《義府》卷下) 在古代文獻中,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字記錄的就是一個詞,字和詞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但並非所有字和詞都是一對一地對應。在不少情況下,古代漢語的字,不等同於詞。具體表現爲:同一個字形記錄不同的詞;同一個詞用不同字形記錄。這就是“同字異詞”和“同詞異字”。 (一)同字異詞 造成同一個字形記錄不同的詞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幾種: 1.假借 (1)本無其字的假借。例如: 夫——夫1(成年男子)、夫2(指示代詞)、夫3(語氣詞)“夫”字本爲表示“成年男子”的這個詞造的字。例如《詩經·秦風·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特:傑岀者)即其例。漢語中表示“指示代詞”和“語氣詞”的詞,本無其字,但人們並沒給它們造字,而借用表“成年男子”的“夫1”記錄。例如《戰國策·齊策四》:“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爲夫2(指示代詞)。《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爲夫3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