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小抄

第一部分文字

共五章,讲述汉字的性质、产生、字形结构及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同时注意理解和掌握教材举的例证。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

1、什么是文字?(P.3)

2、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P.3-P.4)

3、什么是文字画?(P.6)

文字画的作用是什么?(P.5)

为什么说文字画还不是文字?(P.5)

4、什么是图画文字?(P.6)图画文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P.5—6)

5、为什么说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文字了?(P.8)

6、文字的产生和逐步成熟与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什么关系?(P.9)

7、为什么说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汉字体系?(P.9)

8、如何判断一种文字的性质?(P.10)

9、为什么说文字体系没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之分,没有优劣之分?(P.11)

10、为什么说汉字没有演变成拼音文字?(P.11)能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P.13)

11、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P.12)

12、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P.12)

13、为什么说要想抛弃汉字的表意体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P.13)第二章汉字的字体演变

1、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P.14)

2、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P.14)

3、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P.14)

4、什么是籀文?(P.26)籀文和大篆是什么关系?(P.15)

5、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经历了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15)

6、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P.35)

7、什么是楷书?(P.36)什么是草书?(P.35—36)什么是行书?(P.37)

8、什么是甲骨文?(P.15)什么是甲骨卜辞?(P.16)王懿荣和甲骨学有什么关系?(P.15—16)

9、每一片完整的卜辞记载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名称是什么?(P.16)

10、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哪些?(P.16)

11、从字的形体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点?(P.17—18)

12、甲骨文分几个时期?(P.20)

13、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P.20)

14、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钟鼎文?(P.20)

15、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P.20)

16、金文字体有什么特点?(P.21—22)

17、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什么不同?(P.21—22)

18、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P.24)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P.24)

19、什么是秦系文字?(P.26)其特点是什么?(P.26)

20、什么是石鼓文?(P.26)

21、石鼓文、小篆与西周金文有什么关系?(P.25、P.27)

22、为什么说小篆不是李斯创造的?(P.26)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P.28)

23、六国文字有什么特点?(P.30)

24、什么是隶书?(P.30)隶书是如何产生的?(P.31)

25、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P.33)

26、隶书对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3—35)

27、“隶定”和“隶变”有什么不同?(P.35)

28、什么是草书?广义草书和狭义草书的概念有什么区别?(P.35—36)

29、说明楷书和今隶的异同?(P.36—37)

30、行书是怎样产生的?(P.37)行书有什么特点?(P.37)

第三章汉字的字形结构

1、什么是六书?(P.38)

2、说明汉儒对六书的说明的异同?(P.38—39)

3、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体提出质疑的根据是什么?(P.39)他提出了什么理论?(P.39)对后世有什么影响?(P.39)

4、唐兰为什么提出“三书说”?(P.40)

5、说明唐兰、陈梦家、刘又辛的三书产的异同。(P.40、41,指导书P.17)

6、什么是象形字?(P.42)其特点是什么?(P.42)

7、如何分析象形字?(注意掌握教材分析的象形字)(P.42)

8、什么是指事字?(P.46)其特点是什么?(P.46)与象形字、会意字有什么不同?P.46

9、什么是会意字(P.48)会意字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P.48)

10、如何判断会意字?(P.48)

11、什么是形声字?(P.53)其特点是什么?(P.53)

12、形声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P.53)

13、如何认识声旁的表意作用?(P.58—59)

第四章汉字的应用和发展

1、什么是假借?(P.60)

2、什么是本字?(P.60)什么是假借字?(P.60)什么是假借义?(P.60)什么是通假字?(P.6

3、65)

3、为什么说没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产生的早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P.60、61)

4、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情况?(P.61)

5、从假借字被子借去表示的词的数目看,假借义又可以分为几类?(P.60)

6、构成假借字的条件是什么?(P.65、66)

7、假借与引申有什么区别?(P.66)

8、字义与词义有什么区别?(P.67)

9、汉字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化现象?(P.67)

10、汉字的分别字主要有哪些情况?(P.67—69)

1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生的?(P.70)

12、汉字的简化主要有哪些方式?(P.72)

13、为什么说汉字简化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P.72)

14、什么是异体字?(P.73)异体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P.73)

15、异体字构成方式有哪些?(P.73—74)

第五章汉字的历史贡献

1、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P.76—77)

2、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P.76)

3、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P.77—78)

第二部分词汇

共六章,介绍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般知识,主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同时又要逐步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现象,解决阅读古书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认识

1、认识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的特点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P.84、85)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86)

3、什么是联绵词?(P.88)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指导书P.3

4、35)

4、分析联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87、88)

5、什么是重言?(P.89)

6、分析叠音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90)

7、为什么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用得比较多?(P.91)

8、什么是偏义复词?(P.91)

9、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P.91)

10、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92、93)

11、什么是“别言”?什么是“浑言”?(P.94)

12、通名和专名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P.94、95)

13、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P.96、97)

第七章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

1、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哪种情况?(P.104)

2、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表示词与字的什么关系?(P.105)

3、异体字常见的字形结构类型有几种?(P.105)

4、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107)在判定异体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10

5、106)

5、在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是否可以采用两种标准?(P.107)

6、什么是同形字?(P.108)同形字与所表示的词的关系与异体字有什么不同?(P.108)

7、同形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P.108—110)

8、同形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P.111)

9、怎样判定假借字?(指导书P.47)

10、为什么不能把某个字简单地看作就是某个词?(P.112)

11、什么是区别字?(P.116)为什么这里把古今字称作区别字?(P.116)

12、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P.117)13、区别字有什么功能?(P.117)

14、什么是本原词?什么是滋生词?什么是借表词?(全P.118)

15、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的语义单位能不能说是一个新词?(P.118)

16、什么是同源词?(P.120)

第八章古代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1、什么是词义?(P.121)

2、词的各种意义的性质有什么不同?(P.122、123)

3、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什么?(P.121)

4、词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P.122)

5、认识词义和确定词义需要注意哪些关系?(P.122)

6、词义与概念有什么关系?(P.123)

7、为什么要将词义和所指区别开来?(P.125)

8、言语与语言有什么不同?(P.126)

9、为什么义位、义素都是语言义而不是言语义?(P.126、132、134、136,指导书P.57)

10、什么叫“因文生义”,什么叫“望文生义”。二者有什么不同?(P.126、127)

11、研究词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126、127)

12、什么叫术语义?什么叫语文义?为什么掌握词义首先应当了解词的语文义?(全P.128)

13、什么叫文化义?(P.128)如何分析认识文化义?(P.129)

14、接触古人对词义的训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129)

15、什么是义位?(P.130)义位的划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词汇有什么意义?(P.131)

16、义位与义项是什么关系?(P.130)

17、词义与语素义有什么区别?(P.130)

18、如何归纳义位?归纳义位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P.132)

19、什么是“泛指”?什么是“特指”?什么是“本指”?(全P.133)

20、什么是义素?(P.134)了解义素的概念对更清楚地认识一个词的意义,认识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帮助?(P.138)

21、如何分析义素?(P.136、137)

22、什么是聚合词群?(P.134)分析聚合词群需要注意什么?(P.135,指导书P.59)

23、什么是指称义素?什么是区别性义素?它们在分析义位时有什么作用?(全P.136)

第九章词义的发展变化

1、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P.140)

2、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哪几种情况?(P.140、141)

3、什么是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全P.143)

4、掌握词的本义对分析词的引申义有什么作用?(P.145)

5、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或主要的趋势是什么?(P.14

6、148)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几种类型?(P.149)

7、如何判定一个引申义是由它的前一个引申义派生出来的?(P.151)

8、词义变化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P.152)

9、词义范围的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哪种情况?(P.154)

10、如何分析词义范围的变化?(指导书P.69)

11、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P.154、155、156)

12、什么是词义轻重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P.158、160)

13、那么从原则上讲,义素的变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P.162)

14、如何从义素的角度分析词义的变化?(P.163)15、遗传义素对分析词义变化有什么意义?(P.164)第十章古代汉语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

1、古代汉语中词与词的各种意义关系有几个方面?(P.165)

2、什么是词义的组合关系?什么是词义的聚合关系?(全P.165)

3、古代汉语中词义的聚合关系重要有哪几种?(P.165)

4、什么是词的同义关系?(P.166)

5、分析词的同义关系要注意什么问题?(P.166—169)

6、什么是互训、同训、递训?它们对确认词的同义关系有什么作用?(P.169)

7、辨析词的同义关系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166—169)

8、反义关系有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的特点?性质有什么不同?(P.172)

9、确定词的反义关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173—174)

10、如何深入了解反义关系的构成?(P.173—174)

11、什么是反训?认识反训现象应当注意什么问题?(P.175)

12、反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P.175—176)

13、什么是词的类义关系?词的类义关系有什么特点?(P.177)

14、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有什么区别?(P.177、179)

15、如何区分词的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P.178)

16、什么是词的同位关系?什么是词的上下位关系?(全P.180) 17、如何对下位义和上位义进行义素分析?(P.181)

18、分析上位义和下位义要注意什么问题?(P.181,指导书P.82—83)

19、古代学者的训释词的方式大致有几类?(P.182)

20、什么是同源词?(P.183)

21、判定同源词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P.184)

22、同源词和同源字有什么区别?(P.187)

23、同源词的书写形式大致有几种情况?(P.187—188)

24、词的语源义与本义是什么关系?(P.188)

25、浑言与析言、统言与析言、散文与对文是什么意思?(P.189)

26、研究同义关系的变化需要注意什么?(P.190—191)

27、同义词减少的原因有什么?(P.192)

28、关于反义关系的变化应当注意什么?(P.192—193)

第十一章词汇的发展变化

1、名称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P.194)

2、从名称与指称对象的关系看,新名的生成大致有几种情况?(P.198)

3、新名的构成大致有几种情况?(P.199)

4、从结构上看,汉语的复音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P.205)

5、如何判断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组还是一个复音词?(P.207—208)

6、怎样判断复音形式结构是否稳定?(P.207—208)

7、怎样判断词义的单一化?(P.209)

8、什么是义域?(P.211)

9、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P.211—213)

10、什么是语义场?(P.211)语义场有几类?(P.212)

11、正确地划分语义场对认识古代汉语词汇系统有什么意义?(P.211—212)

第三部分语法

共三章,较全面地介绍文言语法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时要重点把握古今汉语语法的不同点,认识古代汉语语法是一个泛时的文言语法系统,是在同现代汉语的比较中建立起来的。

第一章注意掌握:1、词类活用以及判断词类活用的标准;2、古代汉语代词的系统性;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注意本教材把“虽、苟、与(其)”归入介词);4、助词“者、所、之、其”的语法功能;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含自指和转指)和名词化;5、古代汉语语气词的系统;语气词语气表达的单一性。

第二章注意掌握: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第三章注意掌握: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子的基本形式;判断句的表达功能;2、古代汉语的叙述句:被动句的基本形

式;3、古代汉语的复句和单句:划分复句和单句的原则;复句的类型;单句的类型(特别注意无标记的指称化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单句和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

第十二章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

1、古代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是什么?(P.219—220)

2、为什么确定古代汉语某词词类归属的方法同确定现代汉语某词的词类归属有所不同?(P.220)

3、确定古代汉语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P.220)

4、古代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有哪些?有哪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所不具备的?(P.221)

5、古代汉语中名词充当状语有哪些类型?(P.222—224)

6、什么是名词的活用?(P.225)

7、什么是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P.226)8、什么是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P.227)9、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有哪些?(P.227—230)

10、古代汉语的代词和现代汉语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里?(P.230)11、古代汉语里哪类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P.230)

12、为什么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只是借用指示代词来表达第三人称的意义?(P.232)

13、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P.236)14、什么是无定代词?(P.238)15、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成几类?(P.241)

16、古代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突出特征是什么?(P.245、248)17、形容词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P.245—246)

18、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是什么?(P.247)

19、古代汉语的状态形容词可分为几种类型?(P.248—249)20、古代汉语的数词同现代汉语的数词有什么差别?(P.249)

21、古代汉语整数和零数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P.249)

22、古代汉语分数表达方式需要注意什么?(P.250)23、数词有什么语法功能?(P.251)24、什么是使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P.252)25、什么是意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P.253)

26、什么是为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P.253)27、古代汉语的副词有几类?(P.254)28、什么是表示禁止性否定副词?意思是什么?(P.255)29、古代汉语语气副词有几类?(P.267)

30、古代汉语的副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有哪些?(指导书P.111、112、113)31、连词同介词的区别是什么?(P.276)32、古代汉语助词语法功能是什么?(P.280)33、陈述和指称怎样相互转化?(P.280—281)

34、什么是转指化,什么是自指化?什么是指称化?(P.281)35、“提取”在指称化中有什么作用?(P.281)36、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里,指称化和名词化有什么区别?(P.281、314“之字结构”)

37、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什么差别?(P.282)38、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几类?(P.282)

第十三章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1、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别同现代汉语主要差异是什么?(P.295、298、30

2、307、309)2、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P.290)

3、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几种基本形式?(P.290)

4、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有几种类型?(P.290)

5、述宾结构中宾语前置有几种类型?(P.302—306)

6、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P.290)

7、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主要有什么差别?8、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P.309、312、

314、317)

第十四章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1、句类是如何划分的?(P.319)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几种?(P.320—322)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几种?(P.323—324)

4、根据谓语的构成情况,古代汉语的描写句可以分成几类?(P.325—326)

5、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形式标记有几种?(P.330—335)

6、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P.329)

7、划分复句与单句的基本依据是什么?(P.336)8、古代汉语的复句有几种类型?(P.336—340)9、教材对古代汉语单句的划分有什么特点?(P.340)

10、状中结构的单句的特征是什么?(P.341)11、充任状语的自指化谓词性成分有几种类型?(P.341)

第四部分音韵

共六章,介绍古代音韵学方面的基本著述、各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基本构成以及声、韵、调变化的大致情况和一般规律。主要掌握上古音(周秦两汉)、中古音(南北朝隋唐五代)和近代音(宋元明清)和每个时期代表性的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有关韵书的性质、体例、功用等知识;熟悉反切注音方法的原理和系联反切上下字的方法。认识等韵图的性质、体例、功能;了解一些专门概念,如以韵母成分为条件分析出的单位:韵、韵部、韵系、摄、开合、四等;字母分类的概念:五音、清浊;了解三十六字母。“平水韵”30个平声韵目和各韵的现代韵母。

第十五章关于汉语音韵的入门知识

1、学习古代汉语为什么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P.349—350)

2、什么是音韵学?(P.349)

3、什么是音类?(P.351)什么是音值?(P.352)

4、表示音类的方法有几种?(P.351)

5、区分音类的标准有几种?(P.352)

6、韵的构成条件是什么?(P.352)

7、韵的名称叫什么?(P.352)

8、什么是音值?(P.352)

9、什么是上古音?上古音又分为几个阶段?(P.354)10、什么是“雅言”?(P.354)11、春秋以前和战国时期的韵母是怎么归纳出来的?(P.354)12、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P.355)13、什么是中古音?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全P.355)14、汉语音韵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P.355)15、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P.355)16、什么是近代音?(P.355)

17、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P.355)18、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P.356)

第十六章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1、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指导书P.150)

2、什么是韵书?(P.357)

3、中古和近代代表性的韵书是什么,采取什么体例?(P.357—358)

4、什么是韵部?(P.358)什么是韵目?(P.352)

5、什么是反切?反切的原理是什么?(P.361—362)

6、被切字的零声母是怎样表示的?(P.362)

7、什么是反切系联法?(P.362)其基本方法和基本功效是什么?(P.363)

8、什么是等韵图?(P.364)

9、什么是开合、四等、四呼?(P.367)10、什么是韵系?(P.368)

11、什么是转?什么是韵摄?(P.368)12、五音、七音、九音是怎样划分的?(P.369)13、什么是清浊?(P.369—370)14、什么是字母?(P.370)15、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什么?(P.370)

第十七章《切韵》音系

1、《切韵》是怎样写出来的?(P.381)

2、《切韵》系韵主要有哪些?(P.382)

3、《广韵》韵目的特点是什么?(P.382)

4、

《切韵》音系的性质是什么?(P.382)5、《切韵》音系在汉语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P.386)

6、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哪些?(P.387)

7、《切韵》声母的特点是什么?(P.388—389)

8、《切韵》的声母现代普通话声母的主要变化有哪些?(P.389—390)

9、为什么《广韵》的206韵,不等于206个韵母?(P.394)

10、《切韵》韵母的特点是什么?(P.394)11、拟构《切韵》的韵母系统的共性原则是什么?(P.395)12、《切韵》的入声调到现代发生了什么变化?(P.405)13、如何识别入声字?(P.405—406)

第十八章唐诗宋词韵部

1、近体诗用韵的标准是什么?(指导书P.169—170)

2、什么是平水韵?(P.411)

3、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P.424—425,指导书P.171)

第十九章先秦音系

1、研究先秦声母的主要材料是什么?(P.430)

2、先秦声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431—432)

3、先秦韵部是怎么归纳出来的?(P.434)

4、什么叫做“阴阳对转”?(P.434)

5、先秦的声调分几个?和中古声调有什么不同?(全P.448)

第二十章《中原音韵》音系

1、《中原音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什么特点?(全P.451)

2、《中原音韵》的体例与以往的古老韵书有什么不同?(P.451)

3、《中原音韵》有多少个韵部?(P.454)

4、《中原音韵》韵母系统跟《切韵》之间的重大差别是什么?(P.456—457)

5、《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有什么特点?(P.464)

1练习题

一.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慎行》)1.相信:指互相信任;句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是一个词,信任。

2.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司马迁《报任安书》)2.伤心:指精神上受到伤害;句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是一个词,非常悲痛。

3.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3.当时:指法律要适应时代;句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是一个词,指特定的时间

4.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周书·文帝纪下》)4.由于:依赖于、凭借于;句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是一个词,表原因。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现代汉语的异同:

1.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传·成公三年》)1.于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2言者所以得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2.得意:领会话中的旨趣。

3.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3.妻子:指妻子儿女。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4.虽然:虽然如此。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知道:了解和掌握道。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6.地方:土地方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7.其实:枳树的果实。

8.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8.中间:从见面到“发病”。

9.(夏)馥顿足而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后汉书·夏馥传》)9.自己:由自己。

10.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10.甚至:指十分周到。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并说明其中的连绵词或叠音词:

1.斤斤其明(《诗经·周颂·执竞》) 1.斤斤:叠音词,明察。

2.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2.陈陈:叠音词,指太仓里的陈粮。

3.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3.望洋:仰视的样子,叠韵联绵词。

4.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杜甫《北征》)4.密勿:黾勉,努力,双声联绵词。

5。见君子,忧心怲怲。(《诗经·小雅·頍弁》)5怲怲:忧愁的样子,叠音词。

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邶风·谷风》)6习习:微风和疏的样子,叠音词。

7.春日迟迟(缓慢的样子,这里形容天一天一天变长),采蘩祁祁。(《诗经·豳风·七月》)7迟迟:缓慢的样子,这里形容天一天一天变长。叠音词。祁祁:盛多的样子,叠音词。

8.绸缪束薪。(《诗经·唐风·绸缪》)8绸缪:叠韵联绵词,缠束的意思。

9.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史记·刺客列传》)9须臾:双声叠韵联绵词,指时间短暂。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效用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 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教材第7页) 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頤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教材第8页)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效用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教材第9页----第14页) 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 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教材第11页----第14页)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 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著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年出版。《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著录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教材第30页末段)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

古代汉语(郭赐良版本)考研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常用词(五) 63字 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 取求奉致得益竭 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 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 253.【说】 (一)说明,解释。论语八佾:“成事不~。”(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又名词。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说服。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 (一)读tīng,又读tìng。听。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引申为理会。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听从。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旧又读tìng。治理,判断。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事〕(1)治理政事。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中堂叫“~事”。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晋书陶侃传作“厅事”。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任从,由着,放任。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今成语有“~其自然”。 255.【毁】 (一)损坏,伤害。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跟“誉”相对。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 称赞。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引申为好名声。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现代变为双音词“名~”。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257.【劝】 鼓励,奖励。与“惩”,“沮”相对。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又表示奋勉。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於积极的鼓励,而不用於消极的劝阻。直到中古还是这样。杜甫遣兴:“足以~元凶”,意思是说:这足以劝使那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 258.【居】 (一)坐。论语阳货:“~,吾语女!”引申为居住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又为处在。孟子离娄上:“~下位而不获於上。”又名词,住处。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不告而退。”又为当或任。老子二章:“功成而弗~。”今成语有“~之不疑”。 (二)用於“有顷”,“久之”,“顷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意义比较虚。战国策齐策四:“~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史记李将军列传:“~久之,孝景崩。”又:“~顷之,石建卒。” 259.【登】 (一)从低处走上高处。荀子劝学:“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今成语有“一步~天”。 (二)成,特指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 260.【临】 (一)从高处往低处看。荀子劝学:“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诗秦风黄鸟:“~其穴,惴惴其栗。”今成语有“居高~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诗大雅大明:“上帝~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这个意义往往被用作敬词。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之。”后代双音词有“莅~”,“光~”。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遇到。论语述而:“必也~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仿(后起义),如说“~摹”,“~帖”。 (三)众人相聚而哭。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宫。”又:“国人大~,守陴者皆哭。”(陴:读pí。城上的短墙。)又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汉书霍光传:“朝暮~。”按:这个意义旧读lìn。 261.【过】 (一)走过,经过。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卫。”引申为超过,胜过。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我。”又为过分。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 (二)名词,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论语学而:“~则勿惮改。”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意:第一义读平声(guō)或去声(guò),第二义只读去声。 262.【称】 (一)称量物体的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之。” (二)举。诗豳风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引申为举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解狐。” (三)称颂,称道。国语周语:“君子不自~也。”礼记檀弓:“其仁不足~也。”引申为称述,述说。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四)读chèn。相称,适合,配得上。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今双音词有“~职”,“相~”。 263.【量】 (一)读liáng。动词,计算物体容积。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之。”引申为量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径而寡失。” (二)读liàng。名词。斗斛之类的量器。论语尧曰:“谨权~。”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豆、区、釜、钟。”引申为容积,分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又子张:“多见其不知~也。”又为度量衡的规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甲胄戈矛之类的大小长短轻重都有统一规定。)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汇编

学习-- 好资料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个2 分) 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为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飞跃。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叫籀文,即大篆字体。也叫史籀大篆。 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子体系。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 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 5、隶定: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 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为“隶定” 。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 ①文字所属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判定他所属的类型。 ②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①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②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西洋人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但我们认为表意、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②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小篆形体正齐。 ②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特点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形成。③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不再有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一般以顿笔收笔。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久而久之,形成所谓草篆。其实,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使广大民众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是民众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②意义:篆体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如,“我”、“而”。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辟”、“戚”。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如,“孰”、“莫”、“然”等。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 1、说(悦)属于由本字的假借 2、耳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3、之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4、辟(劈)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5、辟(僻)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6、戚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7、止(只)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8、剥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9、蚤(早)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10、厌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何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别字,则说明属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古代汉语常用词

1、听:(一)单指听。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 (二)听从。“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 (三)治理、判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 (四)任从、由着、放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上帝临女” 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做敬词“请君临之” 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临摹” (三)众人相聚而哭。“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朝暮临”(旧读四声) 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四)、(读四声)审查,揣度。“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 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 (四)名词,缘由。“无因而至前” (五)副词,于是。“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5、完:(一)、完善、完整。“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 (二)、修缮,修葺。“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 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 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引申为行政职务。“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 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 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道路。“遵彼微行” (二)、(读xing二声)动词。走、走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引申为“走了”。“使子路反见之,知则行矣” 又为实际地做,实施。“闻斯行诸”“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三)、(读xing二声)副词。将,快。“别来行复四年”“鄙夫行衰谢” (四)、(读xing四声)名词。行为,道德上的表现。“行比一乡”“听其言而观其行”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