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考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具有强制性

(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 我国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客观题:

1. 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 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强制”、“拘留”。

答案:B。

2.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这表明()

A. 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表明了陈良宇虽然身居高官,违法犯罪后依然受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

答案:D。

3.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走向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包含了对青少年在提高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正确面对不良诱惑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D

二、主观题:

1. 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2986件,其中有537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潘广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等13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而受到包括死缓、无期徒刑和12至15年监禁等刑罚的严惩。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解析:本题是一道案例分析题,意在通过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自觉知法、守法。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答案:对这些腐败分子的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显著特征。同时也体现了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

点评:这道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抓住问题中的“特征”就可以很好地将答案完成。

2. 家住农村的小王仅14岁,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家里的经济比较困难,在父母的逼迫下,离开了学校,随同伯父到外地的一家砖瓦厂打工。在砖瓦厂里,跟小王年龄相仿的未成年人还有多人,他们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重活。

(1)请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这个案例。

(2)假如你是小王,你该怎么办?

解析:这是一道多问题的主观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于法律的保护性作用,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抓住了这个重点,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答案:(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案例中小王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侵害。

家庭侵害:父母逼迫小王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小王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护,家长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规定。

社会侵害:砖瓦厂使用小王等未成年人,从事超出体能限度的、高强度的劳动,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部门应该履行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2)假如我是小王,向父母说明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权利和法定义务,家长应该保护;对于经济困难,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

点评:对于法律的保护性作用,当下的中考题中主要是从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考核大家,所以一定要联系四种保护一起来进行学习,这是一个非常有关联性的知识点。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有人说:“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 看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 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D. 认识了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2. 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是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④法律是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前不久,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宁夏打黑第一案”──原潮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由宁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除原潮、田兴云、裴国卫3名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外,其余3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年2个月到20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附带民事赔偿。这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并受到法律的制裁,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料鲜明地反映了

①“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我国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①学习成绩差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③旷课、夜不归宿④吸食毒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施的。

A. 普法宣传

B. 道德约束

C. 国家强制力

D. 自觉遵守

7.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 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 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 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非选择题

8. 陈世礼,淮南原市委书记。1991年至2007年春节前,陈世礼先后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人民币511万元、美元1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03万余元的房产、电脑等财物。陈世礼案的最大特点就是陈世礼以自己为圆心,构建了一个由其家人、其房地产界的朋友组成的腐败圈子。

2008年12月8日,安徽省阜阳市中级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

(2)请简要评价陈世礼的行为。该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该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

一、选择题

1. A

2. D

3. A

4. A

5. B 解析:这道题从题目的本身来看,主要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区分“严重不良行为”,第一个和第三个主要小涉及了道德行为方面,而第二个和第四个主要涉及了法律的方面,应该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所以选择B。

6. C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的同学会选错,主要的迷惑项在于第一个和第四个,尤其是第四个,法律当然需要大家的自觉遵守,但法律的实施最主要的还是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完成。所以选择C。

7. D

二、非选择题

8.(1)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行为;青少年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或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规范体系。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4、把法的本质和法的作用相结合,可以得知: 第一,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指引、评价、褒奖、强制、制裁而发生的. 第二,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表现. 第三,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 第四,法的作用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 综上,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3)法是反复适用的。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后者要求人们不得作出一定行为。正是由于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的概念、本质、基本特征、作用

法的概念 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 前者指法律的整体。后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主观法与客观发 “法律是客观的权利,权利是主观的法律” 客观法之抽象的、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而客观存在的法律规范;主观法指属于主体的并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合法权利。 自然法(理想法、正义法、应然法)与实在法(现实法、国家法、实然法) 法的本质 在法的意志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结底又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对法律而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不同层次的本质,根据列宁关于本质问题的观点,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初级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意志说、命令说、规则说、判决说、行为说、社会控制说、事业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法的本质与法的现象 它们分别从法的内部依据和法的外部显现两个方面把握法律现象。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质,是外露的、多变的,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就能了解到。法的本质则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稳定的,不可能通过感官直接把握,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联系。 法的阶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意志”的体现 法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产物。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虽然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决定的,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时,不能不考虑被统治阶级的承受能力、现实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阶级斗争的形势,也不能不考虑在实行阶级统治的同时,执行某些公共事务职能和社会职能。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奉为法律之后,在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促使统治阶级调节其立法政策和法律规定。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 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法所反映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争利益,而不是纯粹的某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个别人的任性。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这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即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公意”,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众意”。

1.2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1.2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1.2.1法的本质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即法的根本属性。从法学的角度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法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只能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但法又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的阶级本性,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从宪法到普通法。从行政法规到地方性法规,分别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表达了人民的共同意愿。 1.2.2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法

主要有以下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政治规范、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等。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等特点。规范性是指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规范有自己特殊的逻辑结构,这种完整的逻辑结构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所以说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从而形成成文法。认可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而且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某一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产生习惯法。 (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形成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如果法律的实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作后盾,违反法律的行为得不到惩罚,法律所体现的阶级意志也就得不到贯彻和保障。因此,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1.2.3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作用(精)

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三、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3法是反复适用的。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热门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后者要求人们不得作出一定行为。正是由于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三、法的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 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是没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命令或反对的,必须做或不该做的。(2评价作用。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强裁违法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利系统和法律规则把阶级压迫合法化、制度化,把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保持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存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即建立起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还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在各个私有制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及有关法律的性质、作用、范围不尽相同。但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②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③组织社会化大生产;④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相关产品、劳务、质量要求的标准,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的利益;⑤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考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具有强制性 (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 我国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客观题: 1. 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 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强制”、“拘留”。 答案:B。

2.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这表明() A. 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表明了陈良宇虽然身居高官,违法犯罪后依然受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 答案:D。 3.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走向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包含了对青少年在提高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正确面对不良诱惑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D 二、主观题: 1. 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2986件,其中有537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云南省原省长李嘉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板块三 法律专题 考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板块三法律专题考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 第一部分链接中考考点 1.法律有哪些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实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4.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政府为什么要做到依法行政?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

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②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③依法行政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依法行政意义? ---四个角度)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务公开意义?---两个角度)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个人法律措施?)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5)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7.青少年应该怎样为推进法治建设作贡献? (1)努力学习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之法律

【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之法律 【—八年级上册政治之法律】关于法律的知识,同学们认真跟着老师进行复习学习。 法律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 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 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5、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 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 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初中语文 ,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 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7、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 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 法犯罪。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本质——首先,反映工人阶级的意志;其次,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也反映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只有在自己的先锋队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形成统一的有组织的力量,并使自己的意志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特点: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 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党的政策? 共产党政策——是党组织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它和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因而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是国家的领导者。政策的领导,即政治的领导、重大决策的领导。党的政策决定法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社会主义法律正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区别: 1)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即全体人民群众意

志的体现。 2)党的政策由党组织提出和制定;法律则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党的政策更多带有一般的号召性和原则的指导性;而法律的规定则比较详细、具体和详尽。 4)党的政策仅对党组织和党员有约束力,而不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而法律则对一切公民都具有国家强制性。 5)党的政策的内容极为广泛。 关系: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现象,既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一致的。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 2.社会主义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1)消灭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

中考政治学习主题复习4违法与犯罪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违法与犯罪七年级〔下册第7课〕 考点点击 知识详解 考点1:法律的特征。〔理解〕 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那么相比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具有强迫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2: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理解〕 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 2.我国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具有标准和保护作用。 〔1〕法律具有标准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标准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违背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或者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考点3:违法与犯罪。〔理解〕 1.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者作出法律所制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按照违背的法律来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为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小;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犯罪的根本特征: 〔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4.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场的。〔2〕加强自我防范: ①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慎重交友,防微杜渐,防止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假设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链接中考 考点1:法律的特征。〔理解〕 1.【2021年中考第11题】生日常行为标准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

初三政治法律重点记背知识

法律重点记背知识 (一) 1.法律的三个特征: 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的最本质的特征) 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所以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4.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5.凡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6.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答:①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来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杜会问题。 7.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⑴作用: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⑵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的基本内容: 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的基本内容: 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如: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应对未成年学生优惠开放;社会各个方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等。 ⑴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⑵基本内容: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⑵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受教育权等。 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14.违法行为可分为:①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②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③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的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④违宪行为。 15.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当罚性,(犯罪的必然后果)。 16.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一、法律 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人身权 生命健康权 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

2020中考政治 七下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学案(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1. 知道我国法律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4.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一认识我国的法律 1. 社会生活离不开: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纪律、规章等。 2. 我国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保证实施,具有。 (3)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3.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意志和的体现。 4. 我国法律的作用: (1) 作用: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 作用: 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的保障。 5. 结论: (1) ,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以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考点二违法与犯罪 6. 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做出法律所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 违法行为的类别: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 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8.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的违法行为,是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 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9. 刑法与刑罚: (1)刑法的含义: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和对处以何种的法律。

中考三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法律

九年级二轮复习 专题三:法律 【复习目标】 1、理解法律的特征、作用 2、未成年人保护 3、做守法公民 4、良法善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德治 【核心知识点】 1、法律特征?P91+92(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作用: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律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法治为生态建设提供给法律保障;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促进道德建设。 3、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不法侵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应有之义。 4、犯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5、如何预防犯罪?(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见义勇为是传统美德。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7、法治的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8.★如何建设法治中国?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法治政府:政府坚持以人民服务为宗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公民要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0.★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知识点区分】: 1、特征与作用区分 2、司法保护(司法过程中)与社会保护(人大修订法律) 2、行政处分(对公职人员)行政处罚(普通公民);刑事处分就是刑事处罚 3、赔偿(民事责任)、罚款(行政责任)、罚金(刑事责任) 4、拘留(行政处罚)管制、拘役、刑事拘留(刑事责任) 5、主刑、附加刑区别 6、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违法必受刑罚处罚是错的)【研讨拓展】 一、对比判断 ()1、.在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特征是规范公民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通知,通知要求直播平台要封禁未成年人打赏功能体现了政府保护。

考研政治考点法律及法律相关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考点解析:法律及法律相关知识点 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1〕法律的本质 法律表达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表达的意志。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及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与人口等。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与开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与内容的法律。 〔2〕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标准。法律是通过标准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因为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根底而结成的人们的总体。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标准。法律区别于道德标准、宗教标准、风俗 习惯等其他社会标准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行为标准。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当哪些义务, 告诉人们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题目: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及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与人口等。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与开展方向的因素是〔〕 A人口 B风俗习惯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答案:C 分析: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根底之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及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与人口等。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与开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与内容的法律。因此正确答案选C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标准、制止性标准与义务性标准三种形式实现的。授权性标准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制止性标准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标准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认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