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以美国诗人E•庞德为代表的人认为,中世纪以后五、六百年的文学都可称为现代派。

美国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在其名著《阿尔克塞尔的城堡》中把187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起点。

美国批评家西利尔•康诺利等人认为1880年应作为现代派的起点。

《现代传统》的编者、研究乔伊斯和叶芝的专家理•艾尔巴和查•费德尔逊则认为现代派的起源的上限定在1900年更为合理。

但是,中外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专家大都支持丹麦著名批评家勃兰克斯的观点,认为1890年才是现代主义的真正开始。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袁可嘉先生说:“我觉得还是选择一个对它们说来是折中的时间——189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上限为好。”

然而,我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开始时间应该是1857年,即第一个比较典型的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诗歌《恶之花》问世的那一年。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一、《恶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冲破传统的诗歌艺术、开创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象征主义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出现。二、《恶之花》是后来一百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现代派文学流派和著作的总根源,在大多数现代派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和痕迹。三、《恶之花》具有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派文学作品。在题材上,现代派文学企图挖掘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恶之花》第一次实行了笔触的大转移,深入到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同时还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描写;在艺术技巧上,现代派广泛运用暗示、象征、烘托、对比、意象等手法,以发掘人物内心的奥秘,而这正是《恶之花》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波德莱尔发展了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登堡的“对应论”,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办公世界能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正是这种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来表现的方法,后来就成为象征派诗歌以及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基本方法。四、继波德莱尔《恶之花》之后,在1890年以前出现了魏尔伦的《诗的艺术》(1884)、兰波的《醉舟》(1871)、玛拉美的《牧神的午后》(1876)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篇,而且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前期象征主义流派。1898年以前,这几位诗人相继过世。因此,1890年是前期象征主义的末端,而不是开始。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1857年到1898年,是前期象征主义兴衰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40年的历史,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总源。把现代派文学史的上限划到1857年是完全合理的

现代派文学的下限是什么时候?

中外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到1970年左右就结束了,因此,它的下限自然也划在1970年。对此,我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法国的存在主义直到1980年萨特离世才基本不存在了。萨特离世后,它在美国尚有余波,更何况,它已渗透到在欧洲、美洲、拉美洲出现的许多现代派文学里。新小说派领袖罗布·格里耶至今仍在创作和宣传他的观点,而且因为另一位新小说派大师克洛德•西蒙于198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再次出现了“新小说派热”。吸收了欧美各现代派的因素而形成的拉美现代派文学,如魔幻现实主义等正方兴未艾。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在80年代(198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如此说来,现代派文学虽然已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盛行,但仍有着强烈的余波。而且是不是会出现新的高潮?也未可知。它的下限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文艺思潮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首先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关系。在“五四”时期,西方的很多文学思潮被引进中国,但“五四”文学却独尊现实主义。然而,“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又与西方现实主义不同,它显现出宽泛化的趋势。只要是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所需的,统通作为现实主义。反映了“五四”文学主体心态的开放性。却也牺牲了其它美学观念、思潮的独立性。

其次是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五四”文学在理论上并不提倡浪漫主义,因为觉得它不够趋时。但有些作家的作品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地趋近于浪漫主义了。比如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创造社是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的。但“五四”文学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它带着浓郁的时代特点,同时又倾向于现实主义。

再次,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却又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不同的解释和利用。在其影响下,中国现代主义出现了三次浪潮:20年代初期所形成的,但因多种原因很快消退了;80年代所形成的,误解与误读表现得更为明显;后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

由于逻各斯中心主义认定在书写的语言文字之前已先有明确的道或意义存在,书写的语言文字只是装扮道或意义的外衣,因此,西方文学从古希腊起步直至19世纪,“写什么”的问题一直被置于至关紧要的本体地位,而“怎样写”的问题就属于无足轻重的附庸地位,致使文学形式的发展节律一直处于缓慢、滞后的状态中。文学艺术家们也从来没有在理论上把文学的艺术形式向题置于革新变化的首要地位,文学艺术形式上的有限创新主要由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情感内涵的变化所决定。

步入20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结束了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分派给语言的仆从地位。这场西方语言学乃至西方文化的革命是由索绪尔所发动的。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CII(P.101’同时,索绪尔进一步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表概念和音响形象。在此基础上,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fl](P.,az,索绪尔阐明了任何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由此,口头语言并不比书面文字更直接、更优越。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语言与事物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语言符号自身中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又是任意的,那么先于语言之前的现成的、决定语言意义的事物观念也就不存在了。那么,语言的意义又来自哪儿呢?索绪尔认为:“语言中只有差别”,“就拿能指与所指来说,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而只有由这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声音差别和一系列观念差别的结合。n[1]SP.ls7)索绪尔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中“只有无肯定项的差异”,符号的意义并非本身自足,而是在与别的符号形成对立和差异时才显出来,一个符号可以和无数别的符号形成差异,所以符号的意义也就在无数差异的对立关系中变动游移。这样,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设想的那种等级秩序终于被彻底颠覆了。我们并非先有明确固定的意义,而后用口说出来,然后再写成文字。相反,语言符号是一种先于人的存在,它的意义是由其自身系统中的差异所决定。由此,人不是语言的主宰,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便被抛入于相应的语言符号网络中,并被其既定的符号规则划定了思维的界限,甚至划定了生活的界限。因为,从心理方面看,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常一致承认,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没法清楚地坚定地区分两个观念。思想本身好像一团星云,其中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在语言出现之前,

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C2]iP.15A语言的功能有助于观念的界定与阐释,终于语言具有生成意义的创造性功能。

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其艺术主张上与20世纪语言哲学的精神探索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就所谓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关系而言,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全面突破,应该说起于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认为表现作为直觉并不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被动识记,而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创造。犹如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所说:“在直觉中,我们不把自己认成经验的主体,拿来和外面的实在界相对立,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外射我们的印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f1[3JfP.]0)所谓把印象化为对象,指的是认识主体通过心灵的想象性创造,赋予心灵的感受以形式,从而最终建构起关于世界人生的认识对象。此后,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不仅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小说创作的结构方式、叙述模式等怀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极力寻觅和创造新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且从理论上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其形式自身的独立性以及对其表现内容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都意识到,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来说,形式绝非只有表现内容的意义。文学形式自身就具有文学之为文学的实体意味。也就是说,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中,文学形式决不是一件装扮现成“内容’的外衣。

前面所述的现代语言学对语言“能指”功能的研究,无疑已经向人们表明:语言始终处于人类精神活动的焦点地位,它本身就是通向人类所有领域的精神实体。对于以语言作为其煤介的文学来说.它不但秉承了语言的一般‘能指”特征,而且更尽力地发挥和强化了语言的情感和想象功能。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曾经对语言作过这样的区分,他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乐的和逻辑的……思辩和诗尽管都使用语言,但两者的倾向是对立的;前者企图使语言靠近数学定理,后者却靠近形象。n[5](P,t6E1应该说,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功能比它的逻辑概念功能更有其深厚的人类历史文化根源。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与具体事物紧密相联的。人类语言对具体事物的命朽过程,才使人类思维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因而也才终于使意义有了储存、扩张、生成的出发点,从而也才有了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形象与语言对于原始人而言是二而一的东西。所以,在人类文明化的语言世界中仍然深藏潜隐着情感和形象的不灭精魂,它仍然悄悄地继续发挥着为世界上千变万化事物命名的社会功能,默默地承担着为人心中幽深暗昧情感定形、成象的历史任务。就如同莫瑞斯·琼斯所说的通过这种语言,艺术家对变幻不定的情感进行探索和发现,并赋予它们名称和栖身之所,这也就是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真正内在价值。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始终具有非常强烈、自觉的形式创新精神,且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正如钱念孙先生所说:“考察20世纪外国文学可以发现,大凡杰出的名著,其成功的关键往往不在于反映和表现了某种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而在于如何以独特的方式令人惊异地表现了某种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n[7}也就是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功之作大都在于对文学表现世界方式(形式)作了独特的工艺学建构。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首先在其诗作中以怪僻生疏的语言言语、突兀奇异的意象构筑、隐晦曲折的语义隐喻开辟了一块新颖、鲜活的艺术审美新领域。表现主义文学则变幻莫测地将怪诞离奇从神秘的彼岸移置于日常生活的中心,在VA子心灵的朦胧感受以清晰形式的同时,整合并呈现了关于人类历史、现实的悲剧性感受。尤其是卡夫卡的小说采用了特殊的反生活逻辑的语言叙述艺术,使人物行为、情节发展显现出模糊、破碎、含混、变形等特征.以之捣碎日常感受方式对人心灵的禁锢与束缚。意识流小说则以特殊的自由呈现将理性思维和语言所忽略、遗漏的边缘情感感受变成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对象。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意在阐明人的生命意义,而对生命意义的阐明无疑又是最晦涩暗味的问题,它是一种始终处于不透明状态中的信不信由你的

朦胧顿悟。这种顿悟决不可能诉诸于语言的逻辑,它只能以萨特式的文学言说形式而得以表现。于是,他的小说《恶心》显示出加缪所称的‘·它不象是小说,倒更像是一席酬舀不绝的独白"WIP. m81的特殊叙事形式。荒诞派戏剧武断地将语言叙事、语言对话扯离了理性主义的语言框架,造成了语言能指与所指的错位、断裂,实现了语言传统意义的普遍失落.借以撞击、改塑人们习以为常的内容与形式、意蕴与言说的对立统一,从而使现代人的荒诞感、荒诞意识得以昭彰显明。黑色幽默小说以形而上的主题思想、寓言化的故事情节、歪斜抽象的人物形象、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凸现了一种普遍的倾斜与不合谐,从而表达了对某种不可理解的异化力量的心灵拒斥。魔幻现实主义以人神相通、亦梦亦觉、生与死交替、过去与现在重复、现在与未来往返的一个个无穷循环的迷宫,从形而下的层次表现了拉美大陆上新旧文明撞击后的心灵巨痛和精神错综。法国“新小说”派文学无疑是现代主义文学形式追求与创新的最具实验性的文学创作。他们以交错重迭的时空组合、一鳞半爪的事件碎片,以语言叙事的不确定性、含混性、漂浮性,以及似是

而非、模棱两可创建了一个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灿烂艺术景观。

西方现代主义在文学表现方式(形式)上作出的非凡努力和精巧制作,创造了20世纪西方文学异彩纷呈的艺术奇观同时,我们也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形式的精心寻觅与构建,并不是为了制造新奇怪异的感官刺激,而是为了开掘从更深层次贴近时代审美心理的捷径。正如阿恩海姆所说:“西方现代派艺术之所以引起哗然与骚动,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新奇,而因为它所显示出的扭曲和张力。n[9]IP.68,这里所说的‘。扭曲”与“张力”实际上就包含着一种生命的情感的“力”的模式。当它们物化成了某种超凡特异的文学形式,人们对其进行审美观照时,心灵深处的审美形式感就会与之碰撞、契合,从而产生审美心理上的“完形”效应,获得审美自由的无比愉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实践成就,使我们不再怀疑那直接以感性外观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文学艺术形式也就是现代主义文学实现其认识、情感及美学目的的根据。它们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家艺术把握世界的结晶,又是现代西方人借以栖居动荡不安、漂泊流离之心灵的家园。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学形式通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实践活动,从此在理论上受到特别的关注并跃居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论地位,它实际上是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也同时推动了文学本体自足审美价值的真正确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钟情于文学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形态之一,自它诞生伊始,就逐步地生成了自己的生命内在运作机理。文学艺术的创作本应该遵循这个运作机理所派生的创造性规律与工艺学法则。但是,很长时期以来,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不断交替对文学艺术活动的强行控驭术理论建设的全过程。由之,文学的自身生命运作机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甚至扭曲。文学的发生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甚至扭曲。文学在艺术实践上始终伴随着城堡上飘扬的旗帜的变换而变幻,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本体生命。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矛盾的新发展、新变化,更随着现代人类自我认识的新拓展、新开掘,文学形式价值的自足性、形象性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终于开始从文学自身的生命运作机理研究文学的创造规律和工艺学法则。再加之,现代世界里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人的精神领域变得极其广阔与繁复。特别是从古至今,一直让人难以洞悉、把握的人类情感世界,更会显示出光怪陆离、神秘幽深的万千气象。此时,人们还不得不凭着心灵的巧智构筑一个又一个简化了的艺术符号,借以观照人类自我的生存与死亡、爱恋与仇恨。文学艺术形式有幸被推上了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前台。从19世纪后期以来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以及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强调,乃至英美‘’新批评”派的文本批评等等,从思想逻辑上说,都是这种现代精神的体现。所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肆无忌惮地拉开了文学艺术形式实验的大帷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迷官和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样式,它们皆以迁同曲折的方式沟通人们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甚至使人在心理感受与艺术符号相互碰撞的瞬间如神灵附体般得到心灵自由解放的震颤。尽管这种张狂放肆的艺术形式实验也有最终沦于玩弄语词把戏的劣质滥作,但毕竟开始了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实践活动的特殊工艺学原理的特别关注与重视。与制约,文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随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化而变化,再反过来说,任何一种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由于较长时期的发展,总会伴随其生命内在机理的形成而派生出相应的固定范式,这些固定范式也就形成了相应文化实践活动的表征,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相应的文化实践活动的木质则被牢牢地缝合于这些表征、语言、符号系统的网络结构中厂。渐渐地,人们也就习惯了这些表面周全的网络结构.而疏于迫问深层次的本质意蕴,从而也就消解了相应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意义。现代语言学革命所要实现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发现,多少年来,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网络无意间成了他们思想的主人。他们驯顺地服从着它的奴役,遵守着由它强加给他们的一整套逻辑法则的专横统治。他们不自知地被囚禁于封闭的牢笼中。这个牢笼在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禁锢厂他们生命的自由意义。正因为此,西方哲学在20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打破语言逻辑的遮蔽而转向“先于逻辑”或“逻辑背后”的东西,胡塞尔现象学的所谓‘·直面书物本身”,所谓+,L;搁”、“加括号”,都是要求人们不要被语言的逻辑因素所拘所执,而是要把握住“逻辑背后”的真正本原。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要返归语言的诗意性质,当代欧陆人文哲学以及后期维特根斯坦等人也竭力主张弱化、淡化,以至拆解、消除语言的逻辑功能,把语词从逻辑定义的规定中解放出来。现代语言学、哲学颇具时代性的革命主张,无疑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化、程式化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笼罩,使人们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本身实质反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隔膜、疏离,从而也就不自觉地遗忘了其中所应当蕴藏的精神内涵。心灵的启迪、情感的寄寓、生命的自由等文学的本体使命也渐渐不幸地失落了。文学艺术形式的变异创新就是要以故意的突兀离奇、荒诞怪异打碎长时期语言及文学程式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心灵羁律,摆脱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带给人的视而不见、见而不惊,唤回人的新奇感、新鲜感,而后重新以诗意的审美眼光审视世界人生。正如‘新小说”派作家娜塔丽·萨洛特所说:“另一方面,传统的拥护者们今天还在使用的、有时值得赞赏的结果的那些技巧,是过去的。这种技巧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习惯和信仰,非常牢固、一致、协调、严密:这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律的自足世界,由于习惯的力量,由于几世纪中它所产生的伟大作品所具有的权威性,这个世界成了第二自然。它具有一种必然的和永恒的面貌,直至今日,那些作者或读者们虽然被最近发生在它那厚厚围墙外面的震动搅得昏头昏脑,可他们一进入到这个世界中,便乖乖地呆在里面很快安下心来,接受它的一切束缚,再也不想逃出去了。110a3(1. "I所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也就肩负着捣碎文学惯例、常规对人心灵的俘获与禁锢的重任,让人始终能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看见万事万物,从而始终能从平凡常见中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与愉悦。这也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所谓,.陌生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之一。

历史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逼上了一条十分宽敞却也十分艰难的文学艺术之路上。他们以自己卓绝的创造力、宏阔的想象力、精湛的工艺学技能构建了一大批争奇斗艳的文学艺术形式,为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贡献。同时,他们对文学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升华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论。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现代派小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进入我国。我国的许多作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批年轻诗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当我置身于中文专业时,对现代主义文学也有了粗略的了解。最初接触的现代派小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大学期间简单的读过几本现代派小说,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现代派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如下整理。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派别,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表现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在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后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在新的社会结构体中,人的生活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战争破坏了人的生存稳定感,生发了人对于生命的漂泊和艰难意识。现实矛盾重重交织,人自身的困顿和焦灼不禁显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和审美需求,配合这样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主义,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现代主义作家不重视现实的整体性,而强调它的碎裂,把微观世界绝对化,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人的心理要素,把文学归结为自我表现。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色。他们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的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作家常常普遍运用非常态的、变形的艺术假定性手段,并采用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使作品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下面简单的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派别: 一、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它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过分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它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的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揭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代表作家及作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所有文学流派的统称; 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非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心灵出发,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心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生存状态(异化),具有虚无主义和文化批判倾向; 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二、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 鼎盛期(1910-1930) 衰退期(1930-1950) 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 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放任的文字中显示其刺激性和冲击力,致力于清除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 1909年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未来主义的“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陆续产生,形成热潮。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 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文学艺术应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其弊端在于,把革新与传统绝对对立起来,一切唯新是举,混淆了艺术标准,使现代艺术走向喧嚣狂躁。 四、超现实主义 1、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于法国的先锋文学流派,以达达主义为先驱,要求发动“文化革命”,摧毁一切旧传统,实现包括潜意识在内的精神领域的彻底解放。创作中致力于运用超出意识控制的“自动写作”法,表现不受理性束缚的梦幻现实(即超现实),进而记录绝对真实,“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创始人为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代表作家有法国作家阿拉贡、艾吕雅等。 2、超现实主义的发展概况 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扬》,成立“超现实主义研究会”;至1930年代,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法国形成高潮,随后产生分化;1940年代以后布勒东建立新阵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外围”,影响扩散到欧洲之外;1960年代末期走向衰落。 3、超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及实践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浅说 现代主义小说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浅说现代主义小说 在19世纪80年代的西方文坛,现代主义文学已经露出苗头。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极度繁荣,出现了众多文学流派,影响极其深远。何谓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其写作特点不再是之前文学的再现生活,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探讨人物的存在方式,人物形象往往已经变形,情节往往充满了荒诞意味,而主题则直指人的生存的困境。在此,笔者简要介绍一下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一、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中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开始兴起。它摒弃了传统的小说结构,以时间、人物的意识作为小说的中心,将人物流动的意识以及心理活动作为描写的基本内容更,着重表现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到20年代,意识流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芙的《到灯塔去》,以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在此,仅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来认识一下意识流小说。该小说以顺序的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一夜之间的日常经历。这一天的经历竟被作者写出了三部分,共十八章,总字数达80万字,其中注释就占了20万字,以至于人们传言: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作者是如何把一天的行动写这么长的?主要就是意识流手法的支撑。虽然只是一天,但是主人公的心理意识十分丰富,其所见、所思、所闻、所想,由此前至此后,成为一个可拉长的空间。再加上丰富的社会,各色人等,最终作品成为了“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的史诗……一部百科全书”。手法上,作者使用了很多内心独白。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包罗万象,有各种复杂的情感,有漫无边际的想象,还有他的猜测、推理,幻觉,等等,以至于形成了一条稍纵即逝的主观意识的流。特别要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情节是,乔伊斯用了40多页的文字记载了主人公妻子莫莉在似醒非醒时候的内心独白,而这40多页的文字,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小说的文字就像小说人物的意识一样不断流动,看似杂乱无章,不知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以美国诗人E•庞德为代表的人认为,中世纪以后五、六百年的文学都可称为现代派。 美国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在其名著《阿尔克塞尔的城堡》中把187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起点。 美国批评家西利尔•康诺利等人认为1880年应作为现代派的起点。 《现代传统》的编者、研究乔伊斯和叶芝的专家理•艾尔巴和查•费德尔逊则认为现代派的起源的上限定在1900年更为合理。 但是,中外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专家大都支持丹麦著名批评家勃兰克斯的观点,认为1890年才是现代主义的真正开始。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袁可嘉先生说:“我觉得还是选择一个对它们说来是折中的时间——189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上限为好。” 然而,我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开始时间应该是1857年,即第一个比较典型的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诗歌《恶之花》问世的那一年。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一、《恶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冲破传统的诗歌艺术、开创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象征主义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出现。二、《恶之花》是后来一百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现代派文学流派和著作的总根源,在大多数现代派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和痕迹。三、《恶之花》具有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派文学作品。在题材上,现代派文学企图挖掘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恶之花》第一次实行了笔触的大转移,深入到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同时还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描写;在艺术技巧上,现代派广泛运用暗示、象征、烘托、对比、意象等手法,以发掘人物内心的奥秘,而这正是《恶之花》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波德莱尔发展了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登堡的“对应论”,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办公世界能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正是这种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来表现的方法,后来就成为象征派诗歌以及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基本方法。四、继波德莱尔《恶之花》之后,在1890年以前出现了魏尔伦的《诗的艺术》(1884)、兰波的《醉舟》(1871)、玛拉美的《牧神的午后》(1876)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篇,而且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前期象征主义流派。1898年以前,这几位诗人相继过世。因此,1890年是前期象征主义的末端,而不是开始。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1857年到1898年,是前期象征主义兴衰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40年的历史,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总源。把现代派文学史的上限划到1857年是完全合理的 现代派文学的下限是什么时候? 中外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到1970年左右就结束了,因此,它的下限自然也划在1970年。对此,我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法国的存在主义直到1980年萨特离世才基本不存在了。萨特离世后,它在美国尚有余波,更何况,它已渗透到在欧洲、美洲、拉美洲出现的许多现代派文学里。新小说派领袖罗布·格里耶至今仍在创作和宣传他的观点,而且因为另一位新小说派大师克洛德•西蒙于198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再次出现了“新小说派热”。吸收了欧美各现代派的因素而形成的拉美现代派文学,如魔幻现实主义等正方兴未艾。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在80年代(198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如此说来,现代派文学虽然已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盛行,但仍有着强烈的余波。而且是不是会出现新的高潮?也未可知。它的下限还是个未知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世纪西方文学中占主导性的文学现象,它们此消彼长、异彩纷呈,既相互不能替代,又各具强健的生命力。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世纪西方文学发生、发展中的表现大体有几种比较典型的状态。 其一,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此起彼伏,相互交错。这是英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美国评论家戴维洛奇将其称之为摆锤状运动。 其二,现代主义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灿烂景观,现实主义却保持极其平缓的延续状态。这是法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其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始终多元并存,相互交融、碰撞,共同编织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或者说“极端多元化在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显而易见,没有一种单一的文学倾向可以独领时代的风骚”。这是美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们姑且以上述三种典型状态作为考察分析的出发点,从中不难看出,在世纪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确比现实主义显示了更为内涵丰厚、风格庞杂的艺术成就,但是现实主义之流也从来没有中断和消逝,它只是拉长了,变细了,某些时候还会突然迸射出耀眼的光辉。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界定、生命律动及远景展望的研究,获得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审美启迪。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关于学现象应该有两个方面的理论界定。 世纪中 其一,现实主义既可以指一种审美倾向,比如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的洗礼,在后期达到高峰的西方古典文学倾向,也可以指具体的文学艺术思潮、流派,比如世纪中后期的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从哲学意识角度看,现实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的宇宙观、认识论、实践意识及其价值选择为其深层次的思想基础。具体而言,西方世纪以前一直以理社会在性主义宇宙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规定了坚信宇宙规律、世界秩序、历史目的的文化语境,并同时由于其文化语境而具备了亘古久远的文学艺术生命力。西方社会在世纪以前还一直以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作为其文化实践工具和目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置放于这种理性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上下文中,担当着相应的历史角色派定并履行其文化使命,从而获得发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也就是说,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普遍相信外在世界有内在秩序和因果规律,人类认识有可信赖的能力和可确定的途径,人生的目的也具有美好的社会价值和崇高的道德意义。所以,现实主义文学一方面怀着坚定的历史信念,努力地探求社会现实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又怀着美妙的伦理理想积极扮演历史预言家、道德教诲者及忏悔牧师的角色。从文学理论角度看,现实主义包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识、艺术原则,其本质内涵是所谓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准确地再现现实生活。也就是说,现实主义除了写现实对象,以反映现实为目的以外,重要的还在于现实地写,以现实情理为反映依据;除了所再现的生活方式以外,还在于对生活的再现方式。正如韦勒克所说“:现…它排斥虚无缥缈实主义是‘当代现实的客观再现’。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一直坚持文学人道核心的卢卡契故事,不要梦幻世界。”也认为:“文学能够把社会生活的矛盾、斗争和冲突这样地塑造出来,就如同它在真正人的灵魂中和生活中所显露的那样。它能够把这些冲突的联系塑造成这样,就如同它们汇集在真正的人的身上那样。这是发现和研究现实的一个巨大而又重要的领域。这里,文学,真正深刻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即使是对那些对社会联系有最深刻了解的人,也能提供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非常本质的体验和认识。”从文学实践角度看,现实主义还具有比较确定的创作方法,其基本规定是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如同恩格斯所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真实性与典型性作为不可或缺的现实主义理论原则和实践规定,本源自于再现生活现实与表现本质规律的对立统一,源自于西方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追求一般、普遍与探求因果目的的本体论、认识论传统。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通过“诗与历史”的比较奠立并阐发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本质、普遍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多元、变通和宽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深入的发展,美国文学则后来居上。 1、法国文学 本时期法国著名的作家有罗曼·罗兰、马丁·杜·枷尔、莫里亚克、纪德等。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和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有“欧洲良心‘之称。在文学和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建树。1915年,以“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发表的《向过去告别》,标志着作者决心站在社会主义苏联和无产阶级一边,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友。他于1898—1901年间写了一套《革命戏剧集》,包括《丹东》、《七月十四日》等。 1903年,他陆续发表一套“伟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3)等。 《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兰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作品的扉页上,作者的题词是:“给各国的正在受苦与奋斗、而必将战胜的自由灵魂。”这里所谓的“自由灵魂”,主要指正在为争取自由、进步而奋斗的知识阶层人士。作品是以贝多芬为人物原型,1890年开始孕育,1904年发表第1卷,1912年最终完成,积20年心血写成的长篇巨制,分10卷,定本合为4册。 小说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非常矛盾的。其出身地位使他不满和反抗现实,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满脑子“大人物”、“英雄”观念又使他远离人民、不相信人民。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要造福人类;对艺术的偏执又使他把艺术置于“象牙塔”内。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反抗压迫;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性格和思想矛盾使他在向社会抗争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这位反抗一生的音乐家晚年生活在巴黎,内心趋于平静,与政敌和解,否定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叛逆精神。作者写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不把个人反抗纳入人民革命的洪流中的必然人生归宿。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称为“音乐小说”,这不仅因为它写的是音乐家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用交响乐的模式来建造作品的结构框架。全书4册相当于交响乐的4个乐章,并与其序曲、发展、高潮、尾声形成均衡的对位。 马丁·杜·枷尔(1881——1958)于1937年“因为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1922——1940)所描绘的人的冲突及当代生活中某些基本方面的艺术力量和真实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蒂博一家》与《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一样,都是多卷集小说,但是,《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每一部小说都可以独立成篇,而《蒂博一家》中的各卷不可分割,是一个严谨的整体。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创作生活达60年,作品达百余篇,成就以小说为最,有20多篇。1952年,因他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和艺术激情”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戴高乐总统称他的作品为“嵌在法国王冠上最美的一颗珍珠”。 《蝮蛇结》(《盘缠在一起的毒蛇》,1932)是莫里亚克的代表作,书名比拟资产阶级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初至中期,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运 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强调独立性、 个性化,尝试打破传统文学的限制和约束,追求艺术的自由表达和探究。 以下是几部代表性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1.《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英国 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段展现了普通人,尤 其是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命运。小说中人物、情节和环境都带有强烈的 超现实主义色彩,如灰暗、荒凉的山谷、荒野和狼群的象征意义以及人物 行为的难以理解。 2.《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是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该书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小说以自传体式呈现菲茨杰拉德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主要描写他和女 主人公黛茜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情 感的反思,探究了爱情、财富和地位对人生的影响。 3.《宠儿》 《宠儿》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 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以一天内主人公斯蒂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都柏林市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小说 的独特叙事手法和对人物心理表现的描绘,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自我意 识和内部世界探索的追求。

4.《死亡的代言人》 《死亡的代言人》是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戏剧作品,是现代主义戏 剧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剧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沦陷的真相,突出了 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矛盾。该剧的现代主义风格体现在情节的非线性构建、多谱系的反应和人物形象的独立性。 总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思想理念和艺术手法等方 面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外国文学史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现代主义文学基本特征(思想、艺术表现) 思想上:(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突出表现异化主题,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上:()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表现内心生活和心里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化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五大流派?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1)后期象征主义:法.瓦莱里(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大的诗人)《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党《豹》、爱尔兰.叶芝《驶向拜占庭》(2)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 (3)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 (4)超现实主义:布勒东 (5)意识流小说:法.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英.伍尔夫《达罗威夫人》 诗歌创作方面,后期象征主义成就最高的是英.艾略特《荒原》(现代派诗歌里程碑) 什么叫“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作品 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欧美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流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他们主张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而表现内心世界,突破表象而表现内在实质,突破暂时偶然现象,而表现永恒的品质与真理,他们往往把人物和客观事物变形为荒诞的形象,用以表现和象征某种思想。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有卡夫卡·奥涅金《变形记》、奥尼尔《毛猿》。 什么叫“卡夫卡式”?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称为“卡夫卡式”,包括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在思想上卡夫卡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指的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它根植于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变革之中,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学现象,可以说是20世纪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传统文学的社会伦理主义,把焦点放在“自由”和“个性”上,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把社会秩序看作是被人力所控制的,认为自由意志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在故事情节、写作风格和主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历史时期上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起来有三个阶段:“前现代主义”、“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时期,包括法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家,他们在表达“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描绘了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一种民族觉醒的意识。例如,法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波洛克的《双城记》便是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标志的一部作品。

中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开始探索超越现实的写作方式,采用神秘、幻想的手法,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表达出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境界。例如,英国作家萨特的短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便是一部重要的中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发展出一种更具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把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结合起来,把现代社会的多种思潮纳入到文学表达中。例如,美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史蒂文·麦克洛伊的作品《白日梦》便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把“自由”和“个性”这两个重要概念融入到文学体裁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表达的空间,推动了文学发展的脚步。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劳伦斯一、劳伦斯的生平与创作(一)生平简介(1885-1930) 1885年生于矿工之家,父母感情失和,母亲畸形的爱致使作家人格发展的失衡;性情忧郁。湖光山色和轰鸣机器交错生活环境,影响了作家后来创作的基调: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的侵蚀。两次恋爱,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与动力。青梅竹马的农庄女儿杰西??钱伯斯,因受母亲因素的影响,多年的恋情夭折;二、代表作《虹》三、关于劳伦斯创作的总体评价 1、批判“禁书”、“淫书”、“误入歧途的才子”,高尔斯华绥、艾略特劳伦斯本人抱怨地说300年内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最好拿给所有17岁的少女们看看”。 2、研究热潮李维斯的评论巨著《小说家D??H??劳伦斯》认为,劳伦斯长期得不到承认,是“英国文学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页”,并对艾略特进行了反驳。 3、主要观点:(1)社会历史批评家:赞扬劳氏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2)心理分析批评家:视其作品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图解;(3)存在主义批评家:“自我”意识的扩张;(4)女权主义批评家:矛盾:批评劳伦斯宣扬“男性崇拜”,是一位男子沙文主义者;引为同路人,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回归女性本原。 A、劳伦斯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工业文明最大的罪恶是压抑了性,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因此,性是他的独特视角,是他的武器,是他的哲学; B、劳伦斯从两性关系出发,提示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冲突,展现现代人悲剧性的

生存状况,表达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C、所以,尽管劳伦斯的小说中对性有片面夸大、矫枉过正的弊病,但总体说,他对两性关系的描写是严肃的,是直接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战、反暴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欣悦的灵魂》(《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三)、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世界;在典型性格塑造上,淡化细节描写,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双向碰撞中得以展示;塑造多重性格的合成体。突出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和精神力量;对小说体裁进行革新,首创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体裁纳纳入同一文本,融成一种新颖的小说表述方式。二、《约翰??克利斯朵夫》创作过程 1904年―1912年,贝多芬原型+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第一节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科学文化背景 (三)文学思潮背景 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思想特征 1、表现人的异化、 社会的危机—— 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 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 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 多变的内心; 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 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 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 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 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 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 性与现代意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 §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作家(见第二节)

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

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西方现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代表了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几个主要流派,以及对应的代表作品和特点进行探讨。 一、现实主义流派 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种最为重要和广泛运用的流派。它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绘现实生活,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社会现象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作品包括查理·狄更斯的《双城记》、托马斯·曼的《魏德曼家的费斯特》等。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细腻入微的刻画人物特点、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而闻名。 二、超现实主义流派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超越现实的图像、幻觉和意象。它试图通过激发人们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思维,破除传统逻辑和理性边界,探索梦境和幻觉的意义。安德烈·布尔顿、路易斯·布纳尔等人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意象化的描写和荒诞的情节,常常展现出离奇和超脱现实的特点。 三、现代主义流派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中一种革命性的流派。它对传统文学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想,更注重叙事结构和语言的独特性。弗朗茨·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等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家。他们的作品以复杂的叙事风格、内心独白和多重视角的切入而 闻名,常常反映出社会变革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四、后现代主义流派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与现代主义形成 鲜明对比。它强调叙事的碎片化、文本的自我意识和戏仿,试图打破 固有的意义和真理的观念。托马斯·品钦、伊凡·卡尔维诺等人是后现代 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常常遵循非线性叙事结构、多元化 的叙述视角和意象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和现实的反思来诠释当 代社会和人类体验。 总结: 西方现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是多样且变化多端的。通过对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特点。这些流派的出现, 不仅丰富了西方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多元 化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纭,作家的思想观点、艺术观点各方面也很不一致,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共同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强调表现“现代意识”,中心是危机感和荒诞感。现代主义的共同主题就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与绝望。 第二,深刻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的尖锐对立,表现了人的异化这一重要主题。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第四,他们广泛应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等艺术形式和手法,将抽象的思维外在形象化,力求发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了心理描写的范围。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大致有: 1、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烈的一个文学流派。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颂“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进行艺术创造。 2、象征主义: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 3、表现主义: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4、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简述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 ①从阶级观念或社会主义思想角度观察社会问题 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之中大多数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种种罪*恶;他们正视现实的发展变化,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在描写生活上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他们认识和批判现实的基本武器,但不时仍能闪现出新的斗争精神,或多或少地用阶级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问题,站在崭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 ②善于从一个家族的荣枯变迁来全面地展现社会历史的变化 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l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他们或者以当代社会为对象,或者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充分展开社会背景的描绘,上自王公贵戚、富豪人家,下至社会底层,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有的作家别开生面,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或盛衰史,从一个家族的荣枯变迁去反映整个历史时代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还有的作家索性将视野局限在一两个家庭中,描写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此去表现社会变化。 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

对象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增长,成为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工人的斗争变得更有组织,他们的罢工从经济考虑出发发展为带有政治性质,而且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种变化必然进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视野之中。工人运动已经发展到与社会其他力量的统一行动,例如反对侵略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往往是范围广阔的,各社会阶层参与的,甚至是跨国的政治行动。 ④表现反法西S的主题,抒发爱国热情 两次世界大战,因其规模的巨大,战斗的激烈,残S和迫*害犹太民族的酷烈,政治斗争的复杂等,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战争或反法西S成为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种题材的作品中,爱国主义的激情响彻云霄,由于作家的经历不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有的作家直接参加了反对入侵的战争或地下抵抗运动,写出了许多充满战斗豪情的作品;有的作家身陷囹圄之后,在狱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优秀作品;有的作家虽未经历战争,却以新的时代精神去观照战争,写出了独树一帜的作品,给后人以借鉴。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①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长河小说”并非可以无限地写下去,它们一般都在100万字至150万字之间,长篇小说的功能由此得到了充分而又有节制的利用。“长河小说”是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在20世纪,西方文学迎来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两大文学思潮,这两种文学思潮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就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包括其发展背景、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和挑战。它试图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对现实主义的理性和客观描写进行颠覆和超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 1.1 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摒弃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采用碎片化、溢流性的叙述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叙事形式。 1.2 对主观意识的探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现,注重对人类存在的深层心理和情感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身份等概念的重构和挑战。

1.3 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象征、隐 喻和意象等非直接表达手法,通过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和解构,寻求 一种更富有内涵和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至灵灯下》、马尔克斯的《百年 孤独》等。 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加剧,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 义的延续和扬弃,体现了对现代生活、语言和文化的全新认识和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 2.1 对权威和中心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实践的多元性和 权威的相对性,挑战中心和周边的二元对立,试图打破传统的权力结 构和话语体系。 2.2 对历史和现实的异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虚 拟性和构造性,以及对它们的再写和解构,试图揭示历史的片面性和 现实的虚构性。

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况

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况 1.现代主义文学 (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它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欧美文学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2)从哲学思想上看,流行于20世纪的西方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其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3)从思想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困惑”,即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于其中的孤独、陌生、焦虑、痛苦的情绪。 (4)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锐意创新的文学,它反对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传统美学观,强调表现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5)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用荒诞的情节来取代故事的逻辑性,用虚化的、富有象征性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来取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时序跳跃、交错的心理时间来取代时序递进的物理时间,用隐晦、暗示性的语言取代语言的鲜明性。 2.后期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称为前期象征主义。到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很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学流派,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有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诗人瓦雷里、德国诗人里尔克、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T.S.艾略特、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 (2)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梅特林克的《青鸟》是象征主义的代表。 3.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它起源于德国,继而波及奥地利、瑞典和捷克,最后横渡大西洋传入美国。表现主义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弗朗茨·韦尔弗,德国的格奥尔格·海姆、高特弗里德·贝恩等。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格奥尔格·凯撒、恩斯特·托勒和美国的奥尼尔。小说领域的代表则是奥地利的卡夫卡。 (2)表现主义文学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性、荒诞与死亡一、社会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 政治多元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1.叔本华:人生就是痛苦 唯意志论 悲观主义 2.尼采:“上帝死了!” 超人哲学 酒神精神 “梦与醉” 3.柏格森: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 生命哲学 直觉认识论

4.萨特:存在就是虚无 世界是荒诞的 人生是痛苦的 自由选择 5.弗洛伊德:人是性的奴隶 无意识的世界 精神分析方法 (一)未来主义----速度与动力之美 未来主义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基本特征:1.否定传统文化; 2.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 3.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话语进行随心所欲的创造。 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 长篇小说:《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 马雅可夫斯基:1915《穿裤子的云》;1920长诗《一亿五千万》 (二)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于法国,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一个具有先锋特色的文学流派。 基本特征: 1.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2.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 3.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于1924年起草宣言,为这一运动拉开了序幕。诗体小说《娜嘉》是典范之作,代表作《磁场》。 路易·阿拉贡(1897—1983)诗集:《节日之火》《永动集》小说:《阿尼塞》 长篇散文:《巴黎的土包子》 第二节象征主义 一、发展概况 (一)前期象征主义 (二)后期象征主义 1.代表作家: 瓦雷里(1871—1945),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年轻的命运女神》《海滨墓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