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疫苗可预防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最适宜5岁以下小儿。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病源菌:根据不同的生化反应可分为6个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为Ⅰ、Ⅱ、Ⅲ和Ⅳ型。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可将有荚膜菌分为a、b、c、d、e和f 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e和f。根据细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有荚膜者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者。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

二、发病机制

本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败血症。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也是病原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活动。

症状体征

一、症状1.肺炎:80%为有荚膜的b型菌引起。

主要发生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痉挛性咳嗽,似百日咳,有时象毛细支气管炎;全身症状重,中毒症状明显;成年患者多为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甚至大叶性肺炎。小婴儿多并发脓胸、心包炎、败血症、脑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明显,可达2万~7万,有时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X线胸片可呈粟粒状阴影,常于肺底部融合;

2.脑膜炎: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致病菌多为b型菌。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很少发病。

起病较缓慢,病程初期多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中耳炎症状。经数天至一两个星期后出现脑膜炎症状。患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昏迷、惊厥、颈强直及前囟膨隆等表现。偶见皮肤、黏膜瘀点。常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儿,并发硬膜下积液可无任何症状,但亦有热退后又上升或治疗数天后体温仍不退者;或症状好转后再度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及头围增大。此时应作颅X

线检查及硬膜下穿刺协助诊断。重症病例可遗留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

3.会厌炎患者多为身体健康而较年轻者。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4.泌尿生殖道及妇产科感染本菌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脓肿、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产褥热、新生儿菌血症等。细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见于呼吸道感染,Ⅳ型则较独特地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将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称为泌尿生殖道型。

5.其他化脓性感染:①阑尾炎:有人对376例手术切下阑尾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本菌占4%;②胆道感染:可引起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③蜂窝织炎:多见于小儿;④化脓性关节炎:可单一关节也可多关节受累;⑤鼻旁窦炎;⑥骨髓炎;⑦附睾炎;⑧乳突炎等。

6.继发感染,常发生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后,亦常为慢性支气管炎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疾病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英文名: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 缩写: 别名: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 ICD号:J14 分类:呼吸科 概述:流感嗜血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部炎症。过去认为本病在成人中罕见,主要发生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近年来,流感嗜血杆菌在成人肺炎中地位为临床所认识,据统计10%~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33%~65%的医院内肺炎首先是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内源性吸入作为始动菌,继发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而致。 流行病学:人类是流感嗜血杆菌的惟一宿主,它寄居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无荚膜型菌株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均视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鼻腔带菌率为25%,喉部带菌率为45%,大多为无荚膜型菌株,3%~15%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但在婴幼儿集聚的机构,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带菌率高达58%,在成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长期吸烟人群中,鼻咽部分分离到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机会增多。 本病具两个高发年龄组,即6个月~5岁的婴幼儿组和有基础疾病的成人组。男女均可发病,在婴幼儿组男女之比约1.5∶1,成人组男女相当。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某些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发生,尤其在流行性感冒流行之际,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发病率增加且病情严重。1892年Pfeiffer观察到此现 象,并首次从流感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被误认为流感的病原菌而定名沿用至今。 病因:流感嗜血杆菌作为革兰阴性小杆菌,约1.5μm×0.3μm大小,呈杆状、丝状等多形 性。在急性感染标本中多以短小球杆菌形态出现。本组细菌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部分菌株具有多糖荚膜。本菌为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需X和V两种生长因子。X因子为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的一种血红素,为含铁的卟啉,耐高温,是细菌合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这些酶类是细菌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的重要物质。V因子为一种维生素B类物质,血液中所含的V因子通常处于被抑制状态,经80~90℃加热10min 后可使V因子释放。因此,流感杆菌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较佳。培养24h后,菌落可呈三种形态:M型(黏液型)、R型(粗糙型)和S型(光滑型)。有荚膜的菌株菌落呈M型,黏稠并有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Hi)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 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就诊患儿的咽拭子、痰标本共2251份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Hi阳性标本186份,阳性率为8.3%。3~5月检出率最高,共检出74例,占39.8%,为感染高峰期;复方磺胺甲■唑片、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4%、51.6%、32.3%;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耐药率为26.3%、17.2%;头孢噻肟、氨曲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10.0%,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0%;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45.2%。结论Hi是杭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临床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esistance statu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Hi)infection in children,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al. Methods Bacterial culture of sputum and throat swab in 2251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Results 186 Hi samples had been detect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8.3%,whereas there were 74 cases had been detected from March to May,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39.8%,and the period was the infection peak according to the highest isolated rate.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suscepti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rate of trimethoprim/sulfam,ampicillin,tetracycline was 70.4%,51.6% and 32.3% respectively,the resistant rate of amipicillin/subactan and cefuroxime was 26.3% and 17.2% respectively,whereas the resistant rate of cefotaxime,aztreonam,azithromycin,levofloxacin were all less than 10%,meropenem resistance rate was 0.0%,the positive rate of β-lactamase was 45.2%. Conclusion Hi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n Hangzhou area,with high resistance to common antibiotics,so the antibiotic choice in clinical should be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results reasonably. [Key words] Children;Haemophilus influenzae;Infection;Resistance rate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于1892年在流行性感冒中首次被发现,是流感时继发感染的常见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因具有嗜血性而得名,广泛寄居于呼吸道中,是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婴幼儿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引起鼻咽炎、会厌炎、急性气管炎等,也可引起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Hi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步上升,因此,及时准确地分析Hi的耐药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鉴于此,本院对门诊及住院患儿咽拭子、痰标本分离培养得到的Hi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b Xing Liuganshixueganjun Jiehe Yimiao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 本品系用纯化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抗原,通过己二酰肼(ADH)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蛋白共价结合制成。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等。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菌种 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2.1.1 菌种名称及来源 采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CMCC58547或CMCC58534菌株,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 种子批的传代 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接种发酵罐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2.1.4 种子批菌种的检定 检定菌种可用含羊血的巧克力培养基或Hib综合培养基。 2.1.4.1培养特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菌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羊血的巧克力培养基或在Hib综合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生长需要X因子(氯化血红素)、V因子(β辅酶A);卫星试验阳性,菌落形状灰白色、半透明、光滑凸起,湿润,边缘规则。 2.1.4.2染色镜检 应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有荚膜,有时连成线状,亦可有单个阴性球菌。 2.1.4.3 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木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蔗糖、乳糖和果糖。赖氨酸脱羧酶反应呈阴性。 2.1.4.4血清学试验 将在35~37℃培养的菌苔,与Hib免疫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应有强凝集反应。 2.1.5 种子批的保存 种子批应冻干后保存于8℃以下。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使用说明书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英文名称: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 汉语拼音:b Xing Liuganshixueganjun Jiehe Yimiao 【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由纯化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共价结合而成。为无色透明液体。 有效成分:纯化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 辅料:氯化钠。 【接种对象】 本疫苗适用于3月龄婴儿~5周岁儿童。 【作用与用途】 本疫苗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 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规格】 每瓶为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纯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应不低于1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自3月龄开始,每间隔1个月接种1次(0.5ml),共3次,在18月龄时进行加强接种1次;6~12月龄 儿童,每间隔1个月或2个月接种1次(0.5ml),共2次,在18月龄时进行加强接种1次;1~5周岁儿 童,仅需注射1次(0.5ml)。 【不良反应】 注射后一般反应轻微,接种部位可出现轻微红肿、硬结、压痛、偶有局部瘙痒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即可自行消退。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多在38.5℃下),偶有烦躁、嗜睡、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偶见非典型 的皮疹,一般可自行缓解。 【禁忌】 (1)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2)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特别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 (3)严重心脏疾病、高血压、患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者。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流感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是流感嗜血杆菌的简称,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嗜血杆菌是1892年由费佛博士在流行性感冒的瘟疫中发现。嗜血杆菌一般都是好氧生物,但可以成长为兼性厌氧生物。流感嗜血杆菌最初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但直至1933年,当发现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性病原后,才消除了这种误解。不过,流感嗜血杆菌仍是会导致其他不同种类的病症。 因其稀少的基因体,流感嗜血杆菌是第一种排列全数基因体,而又能自由生存的生物。它的基因体包含了1,830,140的DNA碱基对及1740个基因。流感嗜血杆菌的基因排序计划由基因组研究所策划,于1995年完成及刊登于《科学》杂志上。 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所需的V因子为NADH,X因子为血红素,凝血因子V和X均为肝脏产生的球蛋白。流感嗜血杆菌需要Х、Ⅴ两种因子,Ⅹ因子是高铁血红素,Ⅴ因子是辅酶Ⅰ或辅酶Ⅱ,两者为细菌呼吸所必需.比较常见的需要V因子和X因子的细菌是嗜血杆菌属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软下疳的病原体)、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嗜泡沫嗜血杆菌、副嗜泡沫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等. 我们一直在用英国Oxoid公司的V因子、X因子、V+X因子纸片,还有Optochin纸片,质量很好的。Chocolate II Agar 第二巧克力琼脂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生长因子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要素,但它与碳源、氮源和能源不同,并非任何一种微生物都须从外界吸收的。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1)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大肠杆菌)等都是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2)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auxoheterotrophs) 它们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表5-5)。例如,一般的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许多微生物及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都需要不同的嘌呤、嘧啶碱基;Haemophilus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需要卟啉及其衍生物作为其生长因子;支原体常需要甾醇;Haemophilus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嗜血菌)需要胺类;一些瘤胃微生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症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疫苗可预防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最适宜5岁以下小儿。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病源菌:根据不同的生化反应可分为6个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为Ⅰ、Ⅱ、Ⅲ和Ⅳ型。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可将有荚膜菌分为a、b、c、d、e和f 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e和f。根据细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有荚膜者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者。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 二、发病机制 本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败血症。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也是病原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活动。 症状体征 一、症状1.肺炎:80%为有荚膜的b型菌引起。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流感嗜血杆菌简称流感杆菌,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属嗜血杆菌属,本属细菌因人工培养时必须加新鲜血液或血液成分方能生长,故名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嗜血杆菌属中最常见的对人有致病性的细菌,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 二病因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生化反应可分为6个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为Ⅰ、Ⅱ、Ⅲ和Ⅳ型。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有荚膜菌分为6个血清型:a、b、c、d、e和f。其中b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e和f。根据细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有荚膜者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者。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发生感染。 三临床表现1.肺炎 成年患者多为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甚至大叶性肺炎。半数胸膜受累,但发生脓胸者少见。大部分为有荚膜的b型菌引起,但亦有部分患者为无荚膜菌引起。预后取决于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病死率可达30%以上。 2.泌尿生殖道及妇产科感染 本菌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脓肿、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产褥热、新生儿菌血症等。细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见于呼吸道感染,Ⅳ型则较独特地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将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称为泌尿生殖道型。 3.脑膜炎 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上升了6倍。过去成年人发病率低,为1%~3%,但近年来发病率亦在上升,有报道已达20%。成年人多有原发病灶,如鼻旁窦炎、肺炎、会厌炎等,特别易发生于头部创伤或有脑脊液漏者,致病菌多为b型菌。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病死率成人为10%~20%。 4.会厌炎 患者多为身体健康而较年轻者。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部炎症。 过去认为本病在成人中罕见,主要发生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近年来,流感嗜血杆菌在成人肺炎中地位为临床所认识,据统计10%~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33%~65%的医院内肺炎首先是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内源性吸入作为始动菌,继发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而致。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与一般肺炎相似,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少数并发脓胸,时有胸腔积液体征。 1病因 流感嗜血杆菌作为革兰阴性小杆菌,约1.5μm×0.3μm大小,呈杆状、丝状等多形性。在急性感染标本中多以短小球杆菌形态出现。本组细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部分菌株具有多糖荚膜。本菌为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需X和V两种生长因子。X因子为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的一种血红素,为含铁的卟啉,耐高温,是细菌合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这些酶类是细菌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的重要物质。V因子为一种维生素B类物质,血液中所含的V因子通常处于被抑制状态,经80~90℃加热10min 后可使V因子释放。因此,流感杆菌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较佳。培养24h后,菌落可呈三种形态:M型(黏液型)、R型(粗糙型)和S型(光滑型)。有荚膜的菌株菌落呈M型,黏稠并有光泽,对人体的毒力强。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共同孵育时可见卫星现象,因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使其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者则较小。此外,尼古丁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又称M抗原,具有型特异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可应用型特异性免疫血清作血清学分型,通常将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f6个型。其中以b型致病力最强,其多糖抗原含有核糖、磷酸多核糖核糖醇,可抑制细胞吞噬。临床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最多见,f型次之。无荚膜型菌株一般不致病,但近来的研究显示,25%成人体内有无荚膜菌株的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无荚膜型菌株和肺炎链球菌常在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基础上引起基础疾病急性加重。直至上世纪60年代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敏感。自70年代首先报道对氨苄西林耐药株以来,耐药率不断上升,而且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问题。 2临床表现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与一般肺炎相似,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少数并发脓胸,时有胸腔积液体征。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增高。 2.其他辅助检查 X线表现:①常为肺段及肺叶实变。②呈支气管肺炎,表现为斑片状或多叶性浸润,很少形成肺脓肿,约20%发生脓胸。 4诊断 凡易感或具危险因素者患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都应警惕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痰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到短杆状或细小的多形性革兰

流感嗜血杆菌治疗,这些措施非常有效

流感嗜血杆菌治疗,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流感嗜血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这些疾病有的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必须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原则之一就是杀菌,在医学上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了,下面就来详细了解。 ★一、治疗 1.一般及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例如肺炎患者的祛痰镇咳,脑膜炎患者的脱水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 2.药物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为首选。近年来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包括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剂量和疗

程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对脑膜炎患者则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有 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如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由于细菌的耐药情况不断地变化着,故应依据当地的药敏情况选用药物,待患者的细菌药敏结果出来后予以调整。 ★二、预后 由于本菌多感染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故严重感染者均有一定的病死率,如肺炎和脑膜炎的病死率在10%~30%。预后的好坏和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有关。 ★三、症状诊断

大部份流感嗜血杆菌都是机会性感染细菌,即它们会在寄主体内生存而不引起任何疾病,但当某一些因素(如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下降)出现后则会引发病症。流感嗜血杆菌一般有六种菌株,称为a型、b型(又称乙型)、c型、d型、e型及f型。 由流感嗜血杆菌自然产生的疾病只会在人类出现。在婴儿及孩童中,乙型流感嗜血杆菌会引致菌血病症及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偶尔地它会引致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及关节感染。自从1990年 开始,美国使用HiB结合型疫苗后,HiB病症的患病率减少至每十万名儿童有1.3名儿童感染。但是,HiB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引致婴儿及儿童下呼吸道疾病的主因。没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会引致儿童的耳朵感染(如中耳炎)、眼睛感染(结膜炎)及鼻窦炎,并且联带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