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 答案(2021年初二科学浙江版)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C )

A.B.C.D.

2.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B)

A.B.C.D.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B)

A.B.C.D.

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是(C)

A.金属铝B.铅笔内的石墨C.水D.黄金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B)

A.氯酸钾B.空气C.二氧化碳D.水

6.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C)

A.中子数和电子数B.中子数和质子数

C.质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B)A.质子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D.核外电子数

9.下列微粒中一定带电荷的是(C)

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④⑤⑥

10.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1.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B)

A.电子数目不同B.中子数目不同C.质子数目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

12.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3.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于近日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喷射出温度达到5千万开氏度(相当于4999万摄氏度或者9千万华氏度)的等离子体,并且持续了102秒的时间。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4.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铀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D.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15.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原子又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分别代表电子、中子与质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带正电的是(C)

A.B.C.D.

16.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B)

A.4 B.26 C.30 D.56

1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

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C)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8.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D)

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19.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经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质子数为6 B.中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20.负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质子、电子的质量、带电量均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二、填空题

21.原子是由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2.右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

是阳离子的是 B ;互为同位素的是AD ;B与 C 是同种元素。

23.下列叙述分子某个特性的A~E中,选择适当序号填空:

A.分子间有间隔B.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

C.分子有质量,但很小

D.分子不断运动E.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A 。

(2)很远的地方可闻到花香D。

(3)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都能使馒头变蓝E。

(4)夏天自行车胎易爆C。

(5)一滴水约有1.67×10个水分子,1滴水的质量约为5.01×10﹣5kg B。

2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质子。

(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中子、分子、原子。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电子、质子。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原子核。

(7)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原子;

三、实验探究题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B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C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D;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答一点即可);

26.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

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

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

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小伟,理由是氢种无中子。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提出两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书。

三、解答题

27.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t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146 ,质子数为92 ;28.初中科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2)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D (填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29.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同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都有氢元素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时原子。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4-5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C)

A.Fe B.Si C.Al D.O

2.下列符号书写正确且与名称相一致的是(B)

A.钙CA B.硫S C.铜co D.碳N

3.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C)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4.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

A.一种分子B.多种分子C.一种元素D.多种元素

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安全警钟长鸣,湖南“镉大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D)

A.镉元素B.金属镉C.一个镉原子D.一个镉分子

6.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

A.氯、碳、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D.锰、硫、锌、钡

7.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C)

A.元素符号不同B.原子质量不同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8.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9.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一组是(C)A.汞、铁、铝、锕B.氪、铹、镧、碘C.溴、氟、砷、碲D.汞、溴、砹、氡

10.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1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下列四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A.B.C.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水是由氯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子数

13.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C)

A B C D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C)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中子数是32.6 D.核电荷数是16

15.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D)

A.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D.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16.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B.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

17.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18.据报道,云南、广西等地发生铬、镉等重金属污染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小军同学查阅元素周期表,得到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B.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4

C.铬、镉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r和Cd

D.铬、镉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 2.00和1 1 2.4

19.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正确的是(D)

A.铈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Y的原子序数大于Z

C.X和Y处于同一周期D.铈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58

二、填空题

21.写出下列物质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碳C;镁Mg;氮N;

Al 铝;Ca 钙;

22.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明白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3)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而铁由原子构成。

23.如图是组成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D ;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表示混合物的是BC 。

24.茂名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荔枝,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如图。请回答:

(1)分析图中荔枝营养成分表可知荔枝所含元素有C、H、O 。

(2)荔枝中所含糖类的质量分数是16.6% 。

(3)有些企业将荔枝制成荔枝饮料,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第24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

25.科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科学家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上表的18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 5 种;

(3)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得(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非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写出表中关于6号元素的一条信息质子数为6 。

(5)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质子数增加。

(6)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发现如下反应: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

(7)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

钠>镁(填“>”或“═”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氯。

四、解答题

26.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数如下(假设第7周期排满):

周期数 1 2 3 4 5 6 7

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1( C )

A.18B.32C.50D.64

(2)推测第8周期的最终的未知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A )

A.168B.176C.170D.186

27.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放射性碘-l31(“131”是该碘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予数之和)是核反应的产物。它在衰变时产生核辐射。人服用碘片(KI)后。因吸收碘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1)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 ;

(2)碘-l31原予与碘元素的其它原予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则碘-131原子中

的中子数为78 ;

(3)碘片中的有效成分是碘元素。

28.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2N 2个氮原子;

(2)F 氟元素、1个氟原子;

(3)Fe 铁元素、1个铁原子、单质铁。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同步测试题(1~2节)答案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2节)测试题(答案)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基础巩固提优 1.下列不属于水分子模型的是 ( C )。 2.小明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一只装满氧气的矿泉水瓶盖紧盖子放入冰箱里一段时间后,瓶子 变瘪,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的模型正确的是 ( D )。 3.请你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有毒; B.节约用水; C.禁止鸣笛; D. 禁止吸烟; 4.下列图示中,不属于模型的是(D)。 5.有一密封容器内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如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B)。 A B C D 6.“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B)。 A B C D

7.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D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 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8.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A)。 A.广州亚运会会徽 B.眼球结构 C.直方图 D.动物细胞结构 9.标志牌起着提示和说明的作用,下列对标志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

A.甲图为距离标志牌,其含义是此地距离杭州还有30km B.乙图为限重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总重不得超过1.96x105 N C.丙图为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50m/s D.丁图为限高标志牌,其含义是禁止超过4.5m高度的车辆通行 10.科学研究方法很多,请将下列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问题连线。 控制变量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转换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 等效(量)替代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转换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等效(量)替代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 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11.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乙。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 答案(2021年初二科学浙江版)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C ) A.B.C.D. 2.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B) A.B.C.D.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B) A.B.C.D. 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是(C) A.金属铝B.铅笔内的石墨C.水D.黄金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B) A.氯酸钾B.空气C.二氧化碳D.水 6.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C) A.中子数和电子数B.中子数和质子数 C.质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B)A.质子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D.核外电子数 9.下列微粒中一定带电荷的是(C) 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④⑤⑥ 10.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1.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B) A.电子数目不同B.中子数目不同C.质子数目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 12.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3.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于近日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喷射出温度达到5千万开氏度(相当于4999万摄氏度或者9千万华氏度)的等离子体,并且持续了102秒的时间。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4.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铀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D.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测试卷带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测试卷带答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铁的氧化物中,含铁量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FeO、Fe2O3、Fe3O4B.Fe3O4、FeO、Fe2O3 C.FeO、Fe3O4、Fe2O3D.Fe2O3、Fe3O4、FeO 2 . 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机物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D.相对分子质量为30 3 .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 .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 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有机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5 . 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1:16,它们所组成的化合物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AB B.AB2 C.A2B3D.A2B 6 . 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A.分子物质分子 B.分子原子物质 C.原子物质原子 D.原子分子物质 7 .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同的NO和CO,它们的质量相等 B.质量相同的H2和H2O,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C.质量相同的CO和CO2,CO2比CO所含的分子数多 D.质量相同的镁、铁、锌三块金属,镁含的原子数最多 8 .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 氢氧化钠烧碱B.CaO 氢氧化钙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纯碱D.NaCl 氯化钠食盐 9 . 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第0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章复习课 目录 (1) (3) (6) (9) 【知识网络构建】 【考点专题梳理】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离子可以 构成物质。 考点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5)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6)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它的化学式还能表示 一个分子以及这个分子的构成;当化学式前有数字时,则只具有微观意义。 考点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3.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重难点突破1:物质、元泰、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1)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 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2)理顺物质(指纯净物)、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前提。下列框图较 好地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2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第1~4节(含答案)

科学八年级(下册)测试卷(六)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4节)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伦敦奥运会会徽 B.眼球结构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结构 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若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模型为( ) 4.“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5.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形成了下列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6.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 结构的是() 7.最近某科研小组研究人员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其原子的核内有117个质子和176个中子,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9 B.117 C.176 D.293 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 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9.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10.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化学式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化学式练习一、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碳氢氧氮氯硫磷, 钾钙钠镁铝铁锌, 溴碘锰钡铜硅银, 氦氖氩氟铍汞金 二、写出下列原子团的符号及化合价: 硝酸根离子? 、?? ?硫酸根离子? ?? 、 ?? 碳酸根离子+ 、 ? 碳酸氢根离子- 、? 氢氧根离子 ? 、? 铵根离子、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的化学式: (1)铜铁汞铝 ?钙钡 (2)硫黄? 硅?金刚石石墨黄磷 (3)氦气氖气 ?氩气 (4)碘 ?溴氢气氧气氯气氮气 ? 2、根据化合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1)氧化物:(A)金属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 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铝

(B)非金属氧化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冰 (2)酸:(某酸:H+ + 某酸根阴离子) 硫酸硝酸盐酸(酸根Cl-)碳酸(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4)盐酸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钙 氯化铜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 (5)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 碳酸镁? 碳酸钡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6)硫酸盐: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 硫酸钡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铁 (7)硝酸盐:硝酸银?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镁? 硝酸钡硝酸亚铁硝酸铵硝酸铁 四、用化学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氯离子 3、氢离子 4、铜离子 5、3个亚铁离子 6、2个铜离子 7、2个钠离子 8、氢气9、氢元素10、1个氢原子 11、2个氢原子12、一个氢分子13、2个氢分子

14、2个氢离子15、2个水分子16、正2价的钙元素 17、2个一氧化氮分子18、2个氧离子19、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20、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五、说出下列“2”的含义 1、2Cl 2、3Cl2 +2 3、2K+ 4、BaCO3 5、2Fe3+ 6、SO2 7、2SO38、S042- 9、Ca2+10、3Fe2+ 11、H212、2Cl- 六、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1、H Cl..Cl..O2Cl..2K Cl..O3Ca(Cl..O)2H Cl..O3H Cl..O2 2、S.O3S.O2S .H2S.O4H2S.H2S.O3Na2S.O4 3、Mn ..O4-Mn ..O42- .. O4Mn ..O4K2 Mn ..Cl2Mn ..K Mn ..O2Mn 4、N.2N.2 O3N.2 O5N. O N. O2H N. O3N. O3-N. H4 N. O3 N. H4+ Al(N. O3)3Mg(N. O3)2 七、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1、CO2 2、CO 3、H2CO3 4、NaNO3 5、Fe(OH)3 6、K2O 7、Al2O3 8、FeCl2 9、H2O 10、SO311、P2O5、12、BaSO4 八、写出下列符号的名称或含义 1、O2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选择题 1.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 10H 14N 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 .尼古丁由C 、H 、N 三种元素组成 C .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D .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 2.n 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 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 ,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A .m pn 克 B .12m pn 克 C .12n pm 克 D .pn 12m 克 3.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4H ——4个氢元素 B .2CO 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 .Ca +2 ——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 .H 2O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4.下列关于原子模型叙述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B .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 .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D .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行 5.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6.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 .2N B .2Mg 2+ C .2CO D .O 2 7.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粒子,它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小专题 化学用语(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小专题化学用语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3.S2-、SO32−、SO42−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 B. 和都属于氧化物 C. 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 D. S2-和H+不能结合成分子 4.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6.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 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二、元素 7.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铪、钨元素的原 子本质不同的是( )

A. 核内中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数 8.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24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克 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三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 三、化合价 10.钇铁石榴石(Y3Fe5O12)可用作雷达微波过滤器里使用的铁氧磁性体,其中钇(Y)显+3价,则Fe的化合价 为( ) A. +4 B. +2 C. +3 D. +6 11. 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的是() A. HClO4 B. KClO3 C. HClO D. KCl 12.某超导反磁性材料的化学式为X2Ba4Cu6O n,它是由X2O3、BaCO3、CuO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成,假设在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n的值为( ) A. 10 B. 12 C. 13 D. 15 13.将下列每组物质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 (1)H2SO4S Na2SO3H2S________ (2)Cl2HClO2KClO4NaCl Ca(ClO)2________ (3)NH3N2O3NaNO3N2NO NO2________ 四、化学式 1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Zn C. N2 D. CO 15.在科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八年级科学下册 2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自测题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2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自测题(新版)浙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下册2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自测题(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下册2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自测题(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2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描述物质的分割,分到原子为止的是(D) (第1题) 【解析】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图表示氢、氧原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C) A.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 化学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O”可表示1个氧原子、氧元素. 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C)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CO2和CO的性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解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但用物理的方法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形成离子;CO2和CO的性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第4题) 4.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可用“13H”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B) A. 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解析】13H说明该原子有1个质子、2个中子,则图中“●”表示质子。 5.科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粒子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A) A。 Mg B. H C。 CO32- D. 3CO2 【解析】“Mg”表示镁元素、1个镁原子,还表示镁这种物质。“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CO3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6.偏钛酸钡(BaTiO 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4价,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为(C) A.1 B.2 C.3 D.4 【解析】已知偏钛酸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确定偏钛酸钡的化学式中x的值,即(+2)×1+(+4)×1+(-2)·x=0,解得x=3。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C)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

八下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 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速度v、时间t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志等。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模型: 一个模型可以是、或,也可以是一个的示意。模型可以表示很或很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 运用模型法的科学方法:研究磁感线、光线。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的,而原子是的。 2、物质的构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例如:铁的性质是由保持的。氦气的化学性质是由保持的。氢气的化学性质由保持 3、①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②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 4.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但 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模型 (实验:原子核的的很小,很大,带电)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 2、物质构成:原子核的秘密:

数= 荷数= 数= 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符号表示:R A Z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 构成 8、 的原子――离子: 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项目 原子 离子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 钠原子:Na 2个钠原子:2Na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例如:氧离子O 2— 2个氧离子2 O 2—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Na H Na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 性质。 6、元素: 科学上把具有 总称为元素。注意: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对应的单核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如钠原子和钠离子。 7、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 相同、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应用:利用C-14测定年代、核潜艇利用同位素裂变、医学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 、 或 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 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八升九暑假作业巩固提升

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如果用”O”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2.氮化锶(Sr3N2)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Sr3N2中N的化合价为-3,则Sr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2 D. +3 3.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2 B. 122 C. 214 D. 306 4.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5.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A. 一种原子结构 B. 氧分子 C. 镁元素Mg D. U=IR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电子 B.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7.CeCu2Si2是一种高温超导材料.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为-4价,则铈(Ce)元素化合价为() A. -4 B. -2 C. +2 D. +4 8.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9.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 CO2 B. NO2 C. SO2 D. ClO2 10.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B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 千克 B. 12 C. D. 11.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钙、镁、钡、铜、铁、汞 B. 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金 C. 稀有元素:氦、氖、氩、氪、氯、氡 D.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钙、铅 12.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51 B. 92 C. 143 D. 235 13.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A. 铁单质 B. 铁分子 C. 铁原子 D. 铁元素 14.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15.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X3Y2 B. X3Y4 C. X2Y3 D. XY 16.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构成15N2的15N具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 B. 7 C. 8 D. 15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精选高频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 )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 DNA 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 C 4 H 5 ON 3) 是 DNA 水解产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胞嘧啶由 4 个碳、 5 个氢、 1 个氧和 3 个氮原子构成的 B .胞嘧啶属于有机物 C .胞嘧啶中各元素质量比为 4 : 5 : 1 : 3 D .胞嘧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43.2% 【答案】 B 2 .科学家研究发现,某地区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这种反应属于 ( ) A .置换反应 B .甲是氧化物 C .化合反应 D .分解反应 【答案】 B 3 .某体育比赛的发令枪所用的“ 火药” 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 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KClO 3 +6P=3P 2 O 5 +5KCl 。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KClO 3中氯元素显 +5 价 B . KClO 3 和 KCl 属于盐类物质 C .上述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 . P 2 O 5吸收水形成的雾呈酸性 【答案】 C 4 . Na 2 S 2 O 3 ( 硫代硫酸钠 ) 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a 2 S 2 O 3中钠、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 : 2 : 3 B .Na 2 S 2 O 3中 S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1-3节微观粒子和原子(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二章1-3节微观粒子与原子 一、微观粒子结构模型 1.下列四个图形属于符号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 是() A. B. C. D. 4.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 能再分的微粒的是() A. B. C. D. 5.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 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a 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a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 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7.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排列符合 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9.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 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10.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1)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24 27 重高培优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4-7节培优强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和“1.”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合物的是() D C B A 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2.)属元素。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氪、铹、镧,碘BA.汞、铁、铝、锕 .汞、溴、砹、氧D.溴、氟、砷、碲 C ) 3.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奶粉”,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D.原子B.分子C.元素A.单质 ,但一直没有得(O)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4.20世纪4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2001年,到证实。) 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正确的是( O分子分子中含有2个 B. 一个OA. O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244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和D. OOC. O和O的性质完全相同242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5.②①对人体而言锌是有害元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2/3④HO以上有关人体中元素含量很高,这跟水占人体质量的、①③ D. ②④ B. ②③④ C. A. ③④代表五种不同元素。EA~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E =B. 核内质子数:AA. 原子序数: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2.1-2.3) 培优带答案

2.1-2.3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强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呈电中性 B .原子是实心球体 C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 .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 .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 3 .根据三种不同的原子(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和 B 是同一种元素 B . A 和 B 的核电荷数不同 C . B 和 C 核外电子数相等 D . B 和 C 互为同位素原子 4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 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如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 则下列关于 Cl 和 Cl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B .属于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 C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5 .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 .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 .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 5 · 3H 2 O, 该化合物中含有 N 5 等微粒,已知 N 为 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质 B . 1 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 . 1 个共含有 35 个质子 D . 1 个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8 .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下表中列出了可被活性炭吸附的四种气体的有关参数: 依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越多,沸点越高 B .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C .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D .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9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暗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模型与符号尖子生培优卷及答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粒模型与符号尖子生培优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2.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中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4.科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 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5.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l(NO3)3 B.CaCO3 C.Al2(SO4)3 D.Fe(NO3)3 7.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 合理的是() A. B. C. D. 8.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 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A.a粒子(氦的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9.已知微观粒子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 夸克 π+π-u d 带电量+e -e + e - e - e +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由u和组成 B.π+由d和组成 C.π-由u和组成 D.π-由d和u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