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及对比

河北省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及对比

1.平原区水面积法:该方法通过统计平原区内水体(如湖泊、河流等)的面积以及水深来计算地表水资源量。该方法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但其

精度受地面因素干扰较大,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2.地下水位法:该方法通过监测平原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来评价地表水

资源量。通过监测井口的水位变化,可以推算出该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量以

及补给速度,进而计算地表水资源量。该方法相对简单,不受地表地面因

素的干扰,但其结果受地下水开采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3.地表水流量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平原区主要河流的水流量来评价地

表水资源量。通过在河流上设置流量计,可以测量出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进而计算出地表水资源的总量。该方法的精度相对较高,但只能评估河流

水量,没有考虑到区域内其他水体的贡献。

4.水文模型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水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综合分析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地表水

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等信息。该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大量数

据支持,但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以上四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以结合水面积法和地表水流量法来评价地表水

资源量,以掌握地表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精确评价,可以选择水文模型法来分析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都需要注意结果的不确定性。地表水

资源量与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结果

可能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评价地表水资源量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水资源评价

目录 第一部分水资源评价 (1) 一、基本要求 (1) 二、降水 (2)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4) 四、河流泥沙 (5) 五、地表水资源量 (6) 六、地下水资源量 (10) 七、地表水水质 (20) 八、地下水水质 (25) 九、水资源总量 (31) 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32) 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36) i

第一部分水资源评价 一、基本要求 1. 根据我国水文资料积累情况,并考虑系列代表性的要求,统一采用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 2. 对于实测径流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水文站要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对于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而造成天然径流明显变化的水文站要进行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3. 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然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 4. 为了更好地反映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解决大区和小区之间的水量频率组合问题,要求以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为计算分区(以下简称“计算分区”),计算降水量、天然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水资源总量的系列成果。 5. 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区评价,并对主要供水水源地进行单独评价。 6.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估算流域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7. 对水资源情势变化较大的水资源分区或行政分区,应分析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照一定时期制订的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两种情况预测未来水资源量、水质和可利用量的变化趋 1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平原区地表径流计算

采用地面分类计算法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 本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有水文径流实测资料的地区是通过实测资料还原和一致性分析后的径流量系列,作为评价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但我省的平原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基本上没有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因此,只能采用其它方法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量。 由于我省降雨资料丰富,基本上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有气象局的蒸发资料,因此可通过降雨和蒸发资料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本次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南京水文所水资源室推荐的地面分类计算法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 1计算方法 南方水网地区水资源分区下垫面一般可分为水面、城镇建设区、水田和旱地(包括非耕地)四种类型。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产水深,从而求出整个水资源分区的产水量。以1天为计算时段,采用逐日计算。 ①、水面产水深 水面产水为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差,即: 式中: R w 为为时段水面产水量(mm ); P 为为时段降雨量(mm ); K e 为为蒸发皿折算系数; E o 为时段蒸发皿蒸发量(mm )。 ②、城镇建成区产水 城镇建设区特点是下垫面透水性较差,产水量可简单表示为降雨量乘以径流系数,即: o e W E K P R ?-=P C R I I ?=

式中: R I为时段不透水地面产水量(mm); C I为径流系数; P为为时段降雨量(mm); ③、水田产水 水田的产水由排水及渗漏形成的壤中径流两部分组成。当水田的蓄雨深小于最大蓄雨深时不排水,当蓄雨大于最大雨深时则超出部分排水,保持水田蓄雨不大于最大蓄雨深,当蓄雨消耗完后则依靠灌溉使水田保持适宜水深。本次计算定义水田蓄雨容量为水田最大蓄雨深和水田适宜水深的上、下限均值之差,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我省的水田蓄雨容量在水稻的生长期平均为50mm。另外,在水田蓄雨期间每天还要产生渗漏,由于广东省平原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在自然条件下,渗漏量在一个月内基本能从土壤中流出,渗漏水基本上排入地表径流。我省的水田以壤土为主,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水田日渗漏强度取壤土的早稻和晚稻的均值,为2.75mm/d。灌溉水量因为需要还原,为了不重复计算,因此在此不考虑。 Hh = P + Ho - E R – S 若Hh ≥Hr 则Hh = Hr 若Hh≥2.75 则S = 2.75 R R = P + Hh – Hr + S 式中: Hh为水田蓄雨深 Ho为水田初始蓄雨深 S 为水田渗漏量

水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1水资源的调查工作:1)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转化关系;2)阐明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3)分析计算需、供水量。2水资源的供需分析;3寻求优化方案—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内容:水资源区划;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管理。 3)差积曲线:将每年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离差逐年依次累加,然后绘制这种差积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基本特点是曲线上一个完整的上升段表示一个丰水期,一个完整的下降段表示一个枯水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组成一个周期。主要用途—进行资料代表性审查,判断样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 4)由各分区的降水量推求区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不同频率的降水量: 先计算各分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将各分区界线标绘在评价区域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上,用求积仪量算各分区所包围的等值线间的面积,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并计算各频率的年降水量。再计算全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于各分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和。但全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不能用各分区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相加来计算,需要首先推求全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经频率计算后方可得到全区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 5)还原计算成果的检查—单项指标的检查;上下游、干支流及区间水量平衡检查;用径流深和降雨径流关系检查;各种影响因素的序列对照及统计参数检验。 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

河北省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及对比

河北省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及对比 1.平原区水面积法:该方法通过统计平原区内水体(如湖泊、河流等)的面积以及水深来计算地表水资源量。该方法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但其 精度受地面因素干扰较大,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2.地下水位法:该方法通过监测平原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来评价地表水 资源量。通过监测井口的水位变化,可以推算出该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量以 及补给速度,进而计算地表水资源量。该方法相对简单,不受地表地面因 素的干扰,但其结果受地下水开采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3.地表水流量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平原区主要河流的水流量来评价地 表水资源量。通过在河流上设置流量计,可以测量出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进而计算出地表水资源的总量。该方法的精度相对较高,但只能评估河流 水量,没有考虑到区域内其他水体的贡献。 4.水文模型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水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综合分析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地表水 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等信息。该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大量数 据支持,但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以上四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以结合水面积法和地表水流量法来评价地表水 资源量,以掌握地表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精确评价,可以选择水文模型法来分析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都需要注意结果的不确定性。地表水 资源量与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结果

可能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评价地表水资源量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降水 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3.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8. 4毫米,属平水年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1.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 1.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54.2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 8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6.0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57.8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50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151.0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5.1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 8.15亿立方米。总用水量的耗水量143.86亿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2004年末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6米。监测区深层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衡水、沧州、邢台中东部平原分别平均下降3.22米、1.41米、1.15米。废污水排放量全省总排放量17.9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60.8%,生活污水占39.2%。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8683.2公里)

中,有水的河段长7397.9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919.7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295公里,超Ⅴ类水质河长3183.2公里。全省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实况 (一)降水量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 少。 2、降水量的时程分配 据代表站资料统计,2004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四个月共降水47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2.5%,其中7月降水量最大,为147.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5.6%,降水集中程度较高。 (二)地表水资源 2004年全省自产水量61.32亿立方米,由上游各省、市、自治区流入河北省的地表水量28.2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2亿立方米, 入海水量6.26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 2004年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31.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8.49亿立方米。其中山区69.22亿立方米,平原区74.58

水资源评价

一.简答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及如何分区? 目的: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是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原则:1)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2)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个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 3)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5)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方法: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10个一级区,77个二级区) 2.降水资料三性审查(可靠、一致、代表) 为什么要审查:为了提高降水量分析计算成果的精度与合理性。 可靠性: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方法:与邻近站资料比较、相关分析法、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如:用年降水径流关系进行审查) 一致性:指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方法有:单累计曲线法、双累计曲线法。 代表性:指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的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代表性分析包括周期分析(方法有:方差分析法、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方法有: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3.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径流资料进行还原?为什么要进行还原?还原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到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减少及增加的水量均要进行还原。方法有分项调查还原法、降水径流模数法、流域蒸发差值法、双累积曲线法。 分项调查还原法: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径流变化逐一调查、观测或估算出来,就可获得总的还原水量。表达式为: 其他渗漏分洪引水蒸发水保调蓄生活工业农业实测天然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4.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为什么与平原区的不同?两者的差别? 不同于平原区原因:山丘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资料短缺,直接估算地下水补给量比较困难。 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用各项排泄量之和来计算,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河床潜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总量、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等。平原区通常以地下水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地区补给量有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越流补给、闸坝蓄水渗漏补给、人工回灌补给等。 5. 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 1)根据稳定流试验三次抽降和流量资料,当承压水时,绘制S w ~Q 曲线;当潜水时,绘 制Q h w ~2?曲线。若关系曲线为Ⅰ,不存在三维流,直接用裘不依公式计算,若为Ⅱ或Ⅲ,需修正降深;(关系曲线见课本P 84) 2)计算由三维流引起的附加降深; 3)修正水位降深; 4)利用裘不依公式计算渗透系数K 值。

河北省临城县水资源供需分析

河北省临城县水资源供需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临城县的气象水文特性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同时对水资 源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了水资源利用的供需分析。 关键词:水资源量;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临城县 河北省临城县位于邢台市西北部边缘。东西长49.8km,南北宽25.4km,总 面积为797km2。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上端,县域呈卧 蚕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形自西向东倾斜。全县共有东镇镇、鸭鸽营乡、临 城镇、西竖镇、黑城乡、石城乡、郝庄镇、赵庄乡8个乡镇。全县有220个行政 村组成,总人口196737人,耕地面积11080hm2。 1、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1.1地表水资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1956~2005年)地表水资源量为6964.6万m3,折合径流深87.4mm;保证率20%、50%、75%、95%的径流量分别为10488.5万m3、3841.5 万m3、1919.2万m3、1462.5万m3 。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6315.1万m3 ,平原 区多年平均649.5万m3 ,全县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临城县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1.2.2地表水水质情况 工业污染源主要涉及金属矿采选污染源,分布于南泜河赵庄一带、北泜河郝 庄附近。流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28.0万t/a,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硫化物。其排放量分别为1.705t/a, COD 为0.684t/a,硫化物为0.338t /a,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微量的氰化物和挥发酚。面污染污染物产生于整个流域,以分散的形式间歇地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这种时间上的间歇与天气降水过程有关,污染物产生于整个流域,并经过汇流进入水库。农作物施用的化肥、农药会由于 降雨径流的携带有一部分进入水库水体,造成水库水质污染。 1.3地下水资源量 1.3.1 地下水水量情况 临城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798.9万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220.5万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154.2万m3,重复计算量575.8万m3。在平原区地 下水资源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占73.5%,侧向径流补给量占25.9%,地表水体 渗漏补给量占0.6%,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中,河川基流量占48.1%,侧向径流 流出量占34.4%,未控泉水出露量占12.0%,开采净消耗量5.5%,平原区地下水 的主要补给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其次为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二者占地下水资 源量的99.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中,大部分以河川基流的形式排泄,其次为 侧向径流排泄量,二者占地下水资源量的82.5%。形成了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 的赋存特点地下水资源量见表2。 表2 临城县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汇总表单位:万m3 1.3.2 地下水水质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污染区域进行评价,临城县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 按250mg/l为评价标准,超标面积为42km2,主要分布在赵庄乡、西竖镇、临城

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三章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一节水资源分区及评价方法 一、水资源分区 1. 水资源分区目的 水资源分区是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的地域单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工农业布局、市镇开展、水资源特点以及水利工程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水环境,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展望同类型地区的开发前景,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合理的分区。按分区进展水资源供需分析,提醒其供需矛盾,提出解决不同类型供需矛盾的相应措施。 2. 水资源分区的原那么 (1)照顾流域、水系和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完整性。 (2) 分区要表达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似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类似性。 (3)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4) 考虑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和主要水文站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进展分区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 (5) 本次划分水资源调查评价按?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划分区手册?和有关规定执行。 3. 水资源分区 根据上述目的、原那么和温岭市的实际情况,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将温岭市划分为二个水资源分区,即温黄平原区(Ⅰ)和玉环区(Ⅱ)。详见附图水资源分区图。 Ⅰ分区为温黄平原区:位于温岭市北、中、东部区域,该区地势西部高,主要为山丘;中东部低而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为温黄平原的主要产粮区。围包括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五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石桥头、温峤〔约占60%〕九个镇。土地面积737.0Km2,耕地面积47.44万亩,其中水田40.19万亩,旱地7.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1%。该区是金清水系的主区域,无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旱涝灾害较频繁,是防旱防涝的重点。 Ⅱ分区为玉环区:位于温岭市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该区地貌属沿海山区和小平原。围包括城南、坞根、温峤〔约占40%〕三个镇。土地面积188.8 Km2。耕地面积7.6万亩,

水资源量调查评价报告编写大纲

附录:地表水资源量调查评价报告编写大纲(参考)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水文气象 第二节水文地质 第三节河流水系 第四节社会经济 第五节水利工程 第二章主要水文要素时空分布 第一节降水 一、分析依据与方法 二、降水地区分布 三、降水多年变化 四、降水年内分配 第二节径流 一、径流资料的选用、审查 二、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 三、径流还原计算 四、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五、径流统计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及合理性检查 六、年径流的地区分布 七、年径流的多年变化 八、年径流年内分配 第三节蒸发 一、水面蒸发 二、干旱指数 三、陆地蒸发 四、降水、蒸发、径流水平衡三要素的综合平衡 第四节悬移质泥沙 一、泥沙资料的选用、审查 二、河流含沙量的分布 三、输沙模数的地区分布 四、沙量变化分析 第三章分区降水量 第一节分区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分区降水量的计算成果 第三节降水量变化分析 第四章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第一节计算方法 第二节计算成果 第三节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合理性分析与检查 第三节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分析 第四节出入境及人海水量 第五章地表水可利用量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第二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第三节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四节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的计算结果及合理性检查 第六章开发利用现状 第一节供水基础设施概况 第二节供水量调查统计分析 第三节用水量调查统计分析 第四节用水消耗分析估算 第五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对策(略) 附录C成果文字报告参考编写提纲 C.1成果文字报告名称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报告 c.2成果文字报告的章节结构及各章节的内容要求 前言 叙述任务由来,评价目的和意义,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过程,参与评价的骨干人员,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第一章自然概况 分节叙述:评价区域内及其附近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骨干河流、渠系、渠灌区、井灌区的分布等概况。 第二章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分节叙述:评价区域内及其附近区域的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含水层类型、分布及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地下水化学特征等。 第三章评价类型区划分及评价方法 第一节评价类型区划分 简述评价类型区划分的原则,包气带岩性分区、地下水埋深分区和矿化度分区以及均衡区和计算区状况。可附地下水埋深分区图等图件。 第二节评价方法 叙述评价代表年的选择,并分别叙述各均衡区各项补给量、各项排泄量、地下水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叙述各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方法,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成果取值图、表。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第一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叙述平原区各项补给量、各项排泄量、地下水蓄变量以及水均衡分析计算成果,叙述地下水资源量、总补给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成果,并附相关计算成果表。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国科[1999]169号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主持并为主编单位,以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为参编单位制定的《水资源评价导则》,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本标准自1999年5月15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 1总则 2一般规定 3水资源数量评价 4水资源质量评价 5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 1.0.3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1.0.4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水量水质并重。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1.0.5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他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河北省山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河北省简称冀,地处华北,北京、天津的周围,黄河以北,渤海之滨,背倚内蒙古高原,现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居全国第12位;人口6744万,居全国第六位。河北省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一、高低差别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部分地区超过1500米,东南部的平原大部分海拔不高于50米,沿海一带仅 10米左右,最低2—3米。全省最高与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之差达2800多米, 高低悬殊。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河北省在地貌上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之分, 其中/一种地貌又可根据成因不同划分类型。 三、大地貌单元排列整齐:大地貌单元一般是在大构造单元上发育而成,本省大地 貌构造单元可概括为平原、山地丘陵和高原3类,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 平原41%、山地丘陵49.5%、高原9.3%。他们自东南向西北排列,井然有序: 平原展布在东南方,山地呈半环状耸峙于西北部,高原镶在西北缘,由海向陆 地级级上升,这种地势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也便于各江河入海。 河北省根据地质条件、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现代地貌作用等因素,可分为5区: 1、坝上高原区:位于张家口、承德地区北部,南界为大马群山,其他部分止于省 界。张家口地区的高原一般称张北高原,承德地区的高原一般称围场高原。统称 为“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由于该地高原地势长期缓慢上升, 地势高亢,平均海拔1200—1500米。 2、冀北山地区:北连坝上高原,南界河北平原,西以白河谷地和冀西北山间盆地 为界,相当于广义的燕山山地。本区山地多平原少,向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 法。 3、冀西北山间盆地区:北连张北高原,南至蔚县盆地南缘和小五台山西北麓。 4、冀西山地区:河北、山西俩省间太行山,北连冀西北山间盆地区,东接河北平 原,西南止于省界。本区北端的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 5、河北平原区。 河北省除坝上属大陆性特征较明显的温带干旱气候外,其余广大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寒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雨。年降水量400—600毫米,70%集中在夏季。燕山山前700毫米以上。本省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13.4%,略低于全国平均13.9%的水平。 河北省水资源概况: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总量为238亿立方米,其中海滦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1亿立方米,内陆河、辽河流域为7.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86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分别居全国的第25位和27位。且部分山区自产地表水资源已专攻北京、天津俩市使用,现/年必须保证向京津供水近20亿立方米。河北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50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水资源量为90.5亿立方米,山区74.3亿立方米,平原和山区重复计算量为15.1亿立方米。全省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允许开采量为120.08亿立方米/念,其中河北平原91.68亿立方米/年,山区28.40亿立方米/年;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水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到1993年底,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达142.7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3%。长期的过量开采,已经引起了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河北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据调查统计,进入80年代以来,全省逐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比较稳定,12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计利用量为193亿立方米/年。地表水的引用

清苑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评价分析

清苑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评价分析 张林;李丽芳 【摘要】清苑县位于河北平原的中部,根据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和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技术细则,通过对清苑县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清苑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71万 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 091.47万 m3,可开采量8 864.18万 m3.通过内梅罗指数公式对全区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全县地下水以重碳酸盐类水为主,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7(039)003 【总页数】2页(P128-129) 【关键词】清苑县;水资源;评价 【作者】张林;李丽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 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清苑县位于河北平原的中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867 km2。北部紧邻徐水县,南部与博野县、望都县接壤,西临满城县,东临安新县、高阳县、蠡县。清苑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径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

的影响,年内分配悬殊较大。多年(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587 mm。清苑县属太行山北麓北段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地以沙壤质脱沼泽潮褐土和壤质脱沼泽潮土两种土壤为主,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含水层岩性以多层中、粗砂层为主。 本县平原属太行山东麓北段山前倾斜平原,主要有拒马河、唐河、潴泷河冲洪积扇及洼间积扇洼地构成。在水文地质特征上,自西向东呈一定规律性。地下水径流方向与水系流向大体一致。在地质构造上,清苑县位于中朝准地台上的山西中台隆、燕山沉降带和华北凹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 清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寒冷干燥。春季受大陆变性气团影响,降雨不多。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促使西南和东南洋面上暖湿气流向本地输送,成为主要降水季节。而主要降水量又多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丰水年份汛期降水量更加集中。根据保定市第二次 水资源评价,本次计算中取N =59,n=50,ι=1,α=1。综合考虑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等的影响,清苑县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的取值为0.35。绘制经验频率曲线, 经过优化调整,CS/CV取值为3时频率曲线和经验点据配合较好。清苑县多年平 均年降水量成果表见表1。 3.1 地表水资源量 根据《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清苑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71万m3。地表水资源量最大的温仁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5万 m3;而孙村乡地 表水资源量最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仅为22.7万 m3。经过对1956-2010年的地表水资源量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与丰枯变化趋势相同。在众多因素中,年内降水分配和下垫面因数对丰枯变化的影响最大。 3.2 地下水资源量 清苑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 091.47万 m3。其中,河道入渗1 579.84万 m3,

水作文之河北省水资源公报2012

河北省水资源公报2012 【篇一:2007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综述 降水 2007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461.5 毫米,比上年多 35.6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少 70.2毫米,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 2007 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39. 07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24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全省水 资源总量 119.87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 84.82 亿立方米。人 均及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 173立方米和 129立方米。 供水量2007 年全省供水量 201.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39.2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 162. 08 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 量 0.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07 年全省用水量 201.83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 155.7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 25.1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9.76亿立方米 , 生态环境用水量 1.21亿立方米 ,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7.2%、 12.4%、 9.8%、 0.6%。总用水量的耗水量 148.64 亿立方米,耗水率 73.6%。全省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用水量为 146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 291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 2007年末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 0.44米。深层地下水位:邢台东部平原下降 0.47 米,衡水上升 1.19 米,沧州上升 0.83 米。 废污水排放量2007 年全省废污水总排放量 19.71亿吨。其中,工 业废水占 55.7%,生活污水占 44.3%。 地表水水质 2007 年全省有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 6920 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 2191 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 1276 公里,劣Ⅴ类水水质河长3453 公里。平原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河段主要分布在各河流的上游山区。 二、水资源实况 ( 一 ) 降水量 2007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461.5 毫米,比上年多 35.6毫米,比多年 平均值少 70.2毫米,属偏枯年份。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水资源研究》第25卷第2期(总第91期)2004年6月-------------------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刘予伟金栋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全面阐述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得和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评价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包括一般沿江、沿湖、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两类。就长江流域而言,前者有 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中下

游沿江平原和江苏、浙江沿海平 原。后者有成都盆地、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地下水评价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 接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一般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 g/L的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以现状条件为评 价基础,以水均衡法为主评价出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 1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含水层参数是定量描述含水层物理特性的指标或系数,是评价含水层的要紧依据。在计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时都要依照准确的参数来计算。要紧参数有:潜水变幅带给水度(μ),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潜水蒸发系数(c),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和水稻田渗漏率(φ)等。 现将上述几种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分述如下。 1.1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μ) 给水度(μ)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相应体积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大于零

而小于1的数值。可通过简易测筒或地中渗透仪试验、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剖面含水率测量和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 1.1.1 简易测筒和地中渗透仪法 用一个金属圆筒,将被测给水度的原状土(即保持天然结构的土层)装入筒内,使土层充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在上部加盖,但不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筒的下部留有排水孔,在重力作用下,筒中的水会自由地从排水孔中流出,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水体积和筒内土体积之比即为给水度。此种测筒,制作和操作都甚简便,曾在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中广为使用。另一种类似于测筒的是地中渗透仪,图1(略)是地中渗透仪的示意图。利用潜水位操纵,可将左边测筒内土体积饱和到任意位置,然后将连通管操纵进水,测量由连通管自由流出水的体积,使之与其土体体积相比,即得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虽造价较高,但由于它可进行多项参数的观测试验,故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区有多处此种实验装置。 1.1.2 包气带剖面含水率法 设有一均质土层,其颗粒组成较粗,颗粒之间的孔隙排水滞后作用时刻短,假设在无蒸发的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值

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张莉莉 【摘要】针对河北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张莉莉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 0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 1 河北省2016年水资源实况 1.1 地表水资源 1.1.1 地表水资源量 201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05.94亿m3,比上年增加55.0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4.23亿m3。各设区市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邢台、石家庄、秦皇岛、邯郸四市偏多,邢台市偏多程度最大(147.7%);其余各市不同程度偏少,沧州市偏少程度最大(92.4%)。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除子牙

河山区(偏多117.6%)、漳河山区(偏多90.7%)、滦河平原及冀东沿海诸河(偏多3.7%)外,其他流域不同程度偏少,其中徒骇马颊平原产流量为零。 1.1.2 入境、出境及入海水量 1.1. 2.1 入境量 2016年全省入境水量43.42亿m3。按行政分区,以邯郸市入境水量23.43亿 m3为最大,占全省入境水量的54.0%;按流域分区,以海河南系最多,为39.56亿m3(其中引黄、引江水量6.13亿m3),占全省入境水量的91.1%。 1.1. 2.2 出境量 全省出境水量16.81亿m3。出境水量中,流入北京市6.55亿m3,流入天津市2.97亿m3(包括引滦入津水量1.76亿m3),流入两市的水量占全省出境水量 的56.6%。 1.1. 2.3 入海水量 全省入海水量24.84亿m3。其中海河南系8.51亿m3(包括省界河流漳卫新河 入海水量1.92亿m3),占总入海水量的34.3%,滦河及冀东沿海16.33亿m3,占总入海水量的65.7%。 1.2 水资源总量 201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208.31亿m3,比上年增加73.2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3.62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19,产水模数11.10万m3/hm2,如表1。表1 水资源总量单位:亿m3行政分区计算面积/km2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m3/km2邯郸 12047 87.25 7.11 14.73 17.85 0.20 14.82邢台 12456 88.38 13.77 17.05 25.61 0.29 20.56 石家庄 13126 90.85 19.52 22.28 31.96 0.35 24.35保定 20838 120.59 10.37 21.87 24.81 0.21 11.91衡水 8815 47.66 0.40 6.39 6.50 0.14 7.37 沧州 14056 76.83 0.45 6.22 6.53 0.08 4.65廊坊 6429 36.44 0.87 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