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起源进化及现代玉米诸多返祖现象的研究探讨_杨献才

对玉米起源进化及现代玉米诸多返祖现象的研究探讨_杨献才
对玉米起源进化及现代玉米诸多返祖现象的研究探讨_杨献才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玉米育种

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 一.玉米生产和育种概况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其总产占世界玉米总产的40%以上。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玉米生产大国,年种植玉米3亿亩左右,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大致经过了六个阶段: 即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 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外,还重视特殊品质杂交种的选育。 二.我国玉米分布、区划与育种目标 (一)我国玉米分布、区划 我国玉米划分为6 个自然区域(见图) 1、北方春播玉米区 2、黄淮海平原套复夏播玉米区 3、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 4、南方丘陵玉米区 5、西北灌溉玉米区 6、青藏高原玉米区 第二节玉米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遗传 一、玉米育种目标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现代玉米生产上主要是利用自交系间杂种一代,因此,育种程序中包含了选育自交系与组配杂交种两个过程。开展育种工作时,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形成总的育种策略,并用以指导育种工作。 Hallauer(1979)等对与育种有关的9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籽粒产量是最重要的,而且在今后仍然受到更为关注。其次为抗病、抗虫以及熟期。这项调查,与我国的实际也基本相符。 根据我国目前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玉米育种总的策略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一是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要求:新选育的杂交种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或产量相当,但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大面积单产达9000公斤/公顷以上,产量潜力12000公斤/公顷以上,籽粒纯黄或纯白,品质达到食用,饲用或出口各项中的至少一项。要高抗大斑病(春玉米尤为重要),小斑病(对夏玉米应严格要求),丝黑穗病,耐病毒病,不感染茎腐病; 另外一类是特殊品质杂交种的选育 高赖氨酸玉米:要求籽粒中赖氨酸的总量不低于0.4%,单产可略低于普通玉米推广杂交种,不发生穗腐或粒腐病,抗大、小斑病,胚乳质地最好为硬质型; 高油玉米:籽粒中的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病性同普通玉米; 甜玉米: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8%,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18%,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公斤/公顷(750公斤/亩)以上; 青贮和青饲玉米:绿色体产量达52.5吨/公顷(3.5吨/亩)以上,并且适口性较好; 此外还应适当进行爆裂玉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以满足食品行业的需要。同时要开展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与鉴定工作。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玉米栽培遍及全国。根据自然条件,栽培耕作制度等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在确保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实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施肥时期、数量、方法、次数。 一、玉米需肥特点 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 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85%; 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12%。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40%~50%(以40%计),磷、钾化肥约为30%~40%(以30%计)。 二、玉米施肥量 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当年种植玉米要定多少产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来确定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块前3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 例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玉米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速效养分,然后计算出1亩地中含有多少养分。1亩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万公斤土。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玉米育种的研究受到广泛地重视。“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 “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 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家948项目的资助下先后从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美国、墨西哥等地引进一批玉米种质资源,并开始有计划的改良。 玉米育种的实践已经证明轮回选择是群体改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群体改良则是一项着眼于长远育种目标的育种计划。“九五”期间,在国家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全国有7个单位系统开展玉米群体改良研究,共有各类轮回选择群体13个,其中东北区6个。华北区6个、西南区1个。现已对这些群体分别进行了1~2轮的选择,群体的配合力、抗病性、农艺性状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 3.育种新材料和新方法的研究有长足进步 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已经开始系统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开展育种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农业大学利用基因枪、子房注射、超声波介导的方法分别将 B吨基因和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中华文明的起源的随堂习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人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18000年前 B.20万年前 C.70万年前 D.170万年前 2、在我国境内已知的古人类中,按远至近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②半坡人③元谋人④山顶洞人⑤河姆渡人 A.①④③②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①④ D.④⑤③①② 3、国庆长假,小明准备到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元谋人遗址在我国的() A.云南省B.贵州省C.浙江省D.陕西省 4、最早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④D.②④ 6、砍砸器是哪种古人类使用的工具()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 7、以下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画面是() A.早上男人一起去打猎 B.拿着石铲去翻土 C.老人、妇女一起采集植物 D.吃着用火烤熟的肉 8、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9、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会使用天然火④会人工取火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距今约七千年 B.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会人工取火 D.按血缘结成氏族 11、以下属于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 A.刮削器 B.石铲 C.骨针 D.石斧 12、火的使用对于原始人来说有什么作用() ①人们可以吃到熟食,增进身体健康;②可以防寒;③可以照明;④可以吓跑野兽;⑤可以促进文字的产生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 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 D.会不会用火 14、以下属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 A.会直立行走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16、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 A.磨制的 B.打制的 C.既有打制的又有磨制的 D.都不对 17、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18、发现于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文化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19、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学会建房 D.学会凿井

目前玉米种业公司现状及分析

第一章、国际种业市场现状分析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二)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和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当今世界种业甚至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谁抓住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跨国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得益于基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1、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一——生物技术 目前,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地测绘植物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所以这些都表明,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如美国先锋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已开发并推广了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和转基因大豆,效益显著。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也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并购升级,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收购迪卡公司以后,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德尔塔与松地种子公司,进入了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的领域。 2、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二——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1号一 10、11、12 10.分生组织的功能是什么?他们分布在植物的哪些部位? 答:1.顶端分生组织,分布在植物根尖,茎尖等。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多进行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排列的方向平行于根或茎的长轴方向,这使根与茎的长轴方向增加了细胞的数目 2.测生分生组织在植物的根。茎等器官。其分裂活动会使茎增粗,单子叶植物一般没有测生组织 3.居间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玉米,小麦,竹子等节间的下方,其作用是使植物能再次生长 11.比较薄壁组织,分泌组织,与厚角组织的异同。 答: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比较薄,一般只有初生壁而无次生壁。其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有细胞间隙,能在一定条件下脱分化为分生组织 厚角组织的细胞室活细胞,常常含有叶绿体,可发生脱分化。其细胞壁属初生壁性质,含水量高,硬度不强,延展性强,除含纤维素外还含有较多的果胶质,但是不木质化,能随细胞生长而延伸分泌组织产生分泌物的细胞构成,其分为外分泌结果和内分泌结构 12.植物体内长距离疏导水分与无机盐的结构式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疏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疏导水喝无机盐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疏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管饱和导管,疏导有机物的有筛光和半胞。疏导组织仅存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是其适应陆生生活的特有结构 2号一 13 二 2、3 13.莲的茎或叶柄折断时会有“藕断丝连”的现象。请设计方案,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并解释这个现象。 答:导管和管胞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植物的导管次生壁,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次生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2.何谓子叶,子叶和植物的叶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子叶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种子萌发时的营养器官。在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胚只有一枚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一对子叶;裸子植物的胚有两枚或两枚以上的子叶。子叶可以提供能量供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根的原分生组织有哪些特点?从分生区到根的次生结构形成,原分生组织经过哪些发育过程?细胞发生了什么样变化?“不活动中心”的发现对根的发育的理解有什么影响?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在饲料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以及新能源领域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关键词:现状分析发展趋势育种 一、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

玉米的历史和发展

玉米[2]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从野生状态改造成栽培类型约四、五千年。但是,玉米的起源问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一直未找到玉米的野生祖先。1954年巴洪的报道,揭露了一点秘密。在墨西哥城的70米以下的岩芯中(据判断约为八万年以前地层),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另外还发现了约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标本。这个玉米果穗,穗长3.5厘米,’穗粗0.7厘米,轴色和粒色为淡褐色,籽粒有黍粒大小,粒行整齐,齿窝很深,两个籽粒平行地连在一起,两排平行籽粒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据此发现,可认为玉米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玉米,且可断定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可能性很大。 玉米崇拜,被认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因为这样的人比原来用泥和木头做的人要好许多,不容易损坏,最重要的是有心脏,因而有情感,能够赞美和颂扬造物主。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玉米,又叫御麦、金豆、玉菱、苞谷等多种名称。历来人们都把玉米称为“杂粮”。起源于美洲大陆,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来有的国家把玉米奉为“国宝”。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距今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积。 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们就从事着农业生产,并在很早就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

玉米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科学知识 1.玉米营养特性各地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春玉米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1.5左右,需吸收氮(N)3.5~4.0kg、磷(P205)1.2~1.4kg、钾(K20)5~6kg;夏玉米需吸收氮(N)2.5—2.7kg、磷(P205)1.1~1.4kg、钾(K20)3.7~4.2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左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春玉米与夏玉米相比,夏玉米对氮、磷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吸收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中期占80%,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 2.施肥技术根据玉米生育期的营养吸收规律,玉米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苞肥,巧施粒肥。 (1)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3000k8左右的有机肥。缺磷土壤每667 m2施过磷酸钙30~40ks左右,缺钾土壤每667m2施氯化钾5~10kz。一般基肥中迟效性肥料约占基肥总用量的80%左右,速效性肥料占20%左右为宜。基肥可全层深施,肥料用量少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方法。问作或混作玉米

应重视用种肥,—般用有机肥料,配合适量氮、磷化肥,采用条 施或穴施方法进行。 (2)追肥:每667m2施肥量低于20kg标准氮肥时,宜在拔节中期一次追肥,秆穗齐攻。一般早熟品种播后30d左右,即“喇 叭口期”,追肥为好。中熟品种播后25d左右,追肥为好。晚熟 品种播后35~40d,追肥为好。每667 m2施用量超过20kg标准 氮肥的,以分次追肥为好。重点放在攻秆和攻穗肥,辅之以提苗, 攻籽肥。各地试验结果,采用二次追肥,一般以前重后轻,即攻秆肥占60%~70%,攻穗肥占30%一40%为好,高肥力田块或 施了底肥、种肥、提苗肥的,则以前轻后重为佳。对于一些缺锌、 铁、硼等微量元素土壤,在拔节、孕穗期喷施0.3%的硫酸锌或0.2%硼砂溶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玉米施肥技术附施肥量 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受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有所减少,但氮素例外。实验表明,玉米吸收N、P、K 的比例(N:P2O5:K2O)平均为1:0.48:0.79。 玉米的需肥生理特性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在整个生育期中,玉米吸收最多的养分元素有N、P、K、S、Ca、Mg。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 最多,K次之,P较少。由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种肥料。

种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种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种子产业始终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6年以来,国家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建设,推动了种子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种业巨头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冲击,提高我国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优秀种子企业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于2000年12月颁布《种子法》,2016年施行新种子法。我国种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选育了大量优良农作物种子,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种子企业,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国内种业形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每年种子总用量约在125亿公斤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50亿公斤,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中国种子市场化时间不长,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企业规模和行业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集中度低、育种研发能力弱、商品化比例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不强,行业集中度仍然低。行业内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最多时有8700多家,目前有所减少但仍有超过6000家,但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前十名集中度CR10不到20%,行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低。大多数公司经营规模小,没有市场竞争力,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公司不到100家,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品种权,只是“代繁”或者“经销”公司。行业内公司过多会导致市场混乱,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颁布的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就大幅提高了资本、人才方面的准入门槛,新政策也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未来种子行业的经营将逐渐趋向于规模化、集中化。 市场容量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种子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显示,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中国耕地保有量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的增产增收,成为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根本途径。粮食生产离不开种子,种子行业处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稳定的市场需求。中国种业市场潜在市场容量约为900亿元。从产品结构来看,水稻种子约占总体市场规模的21%,玉米种子占33%,蔬菜种子占31%,棉花种子占8%,油菜种子占3%,瓜果及其它种子占4%。 2014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65785.65千公顷,中国作物种植面积基数庞大,种子市场的总体需求规模较大;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农药、化肥以及税负方面,种子成本相对偏低。随着科教兴农日益迫切,出于降低农业生产综合成本的考虑,农民对优质种子的需求明显上升;中国主要农作物种粮价比与商品化率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差距,意味着中国种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种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国种子市场巨大的潜力一直吸引着国际种业公司。随着种子市场的大门在逐渐开放,世界种业巨头积极在中国种业“排兵布阵”。跨国种业公司的进入,一方面可以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也给中国国内的种子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必将进一步促进种子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的步伐。 市场格局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调减氮肥用量,高效施用钾肥。 2、建议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氮肥追肥比例。鼓励施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3、注意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4、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5、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二、基追结合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 24-6-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450-5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kg/亩,中期追施尿素13-15kg/亩;产量水平550-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kg/亩,中期追施尿素16-18kg/亩;产量水平大于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kg/亩,中期追尿素20kg/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kg硫酸锌。 2、东部低平原区 推荐配方:24-8-8(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0-2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0-14 kg /亩;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4-18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8-22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 kg /亩,中期追尿素22-2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硫酸锌。 三、一次性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28-7-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一次性基施,建议选择含有缓控释氮素的配方肥。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35-40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0-48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8-5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

玻尿酸起源

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或称醣醛酸,由双糖单位(葡萄醛酸-N-乙硫氨基葡糖)组成的直链高分子多糖,是一种组织中自然存在的物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于颈椎动物的结缔组织、粘液组织、眼球之晶状体及某些细菌的夹膜中,在人类皮具的真皮层中扮演了基质的重要角色,无论是组织结构上整体的保养或是细胞之间的运送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 简介 玻尿酸外观是透明、具黏性的胶状物质,是一种高分子的多醣体,是由葡萄糖醛酸-N-乙酸氨基葡萄糖分子单位组成的直链高分子多糖,平均分子量介于10万到1000万道尔顿(质量单位)之间,填充在人体的细胞与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间中。玻尿酸不仅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还能锁住大量水分子,对组织具有保湿润滑作用,使肌肤爆满年轻有弹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玻尿酸流失的速度比生长速度快时,肌肤也将渐渐变得缺乏水分,失去光泽弹性,长久下来便出现皱纹等老化现象。 由来及特点 于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玻尿酸并分析其结构。由于是从Hyaloids (玻璃体)萃取的ureic acid(糖醛酸)所以命名Hyaluronic acid(玻尿酸)。

玻尿酸大量存在于人体的结缔组织及真皮层中,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当中吸满了水分——1公克的玻尿酸可以吸收500C.C的水分,相当于500倍吸水能力。强大的保湿功能,让玻尿酸成为保湿热门成分。惊人的吸水能力,让玻尿酸成为公认的最佳保湿产品。 生产研究与制造工艺 根据Meyer研究发现,透明质酸的结构主要由双糖体(disaccharide),乙酰氨基葡糖N-acetyl-D-glucosamine以及葡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藉由β-1-3键结所链结而成。透明质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于脊椎动物之结缔组织、黏液组织、眼球之晶状体及某些细菌的荚膜中。无论来源为何,透明质酸之化学组成及结构均相同。这种生物兼容性、可吸收性,使透明质酸拥有了作为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会具有无免疫反应产生、材料可被生物体分解吸收的优点。 由于玻尿酸具有广泛的用途,许多国家正竞相研究开发,大型模生产玻尿酸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玻尿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另一种是微生物发酵法。从人和动物的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提取玻尿酸,由于原料有限,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而且由于含量低,分离过程复杂,致使玻尿酸价格昂贵,达5000美元/公斤,限制了它在化妆品中大量使用。为了提高玻尿酸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是可行之道。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

浅谈我国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李军张志鹏姜翠棉杨少青温利军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河北张家口075000) 我国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单产5000kg/hm2左右,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1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1.1突破性优良新品种少,大面积应用品种单一 近年来全国每年审定品种虽达上百个,但生产上能真正大面积推广品种却寥寥无几,玉米生产上无论是夏播区还是北方春播区郑单958、先玉335等少数品种及其类似的衍生品种占了很大比例,玉米生产存在潜在的粮食生产安全隐患。 1.2栽培技术滞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 在栽培技术方面,缺乏合理轮作,片面强调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尽管国家收购价格较高,但农民的收入仍很低。 1.3品质较差、缺乏竞争力 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在我国相对滞后,造成我国玉米品质和专用性相对较差,且玉米深加工技术、设备滞后,加工成本高、品种少、档次低,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1.4病虫害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病虫的严重危害,特别是抗病性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国际间种质交流的日益频繁,新老病害的蔓延此起彼伏,近年来丝黑穗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和南方的纹枯病、锈病都有扩大之势,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玉米的虫害,特别是玉米螟和地下害虫是玉米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靠药剂防治,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1.5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 许多地方已经丢弃了施用农家肥料的好传统,再加上提高复种指数,过度垦植,土壤肥力下降,盲目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严重恶化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水资源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干旱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缺乏水、肥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的新品种。如何提高土壤肥力,经济合理地施用化肥,改进农家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如何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等,应引起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2玉米生产发展方向 2.1选育推广具突破性、创新型、多样性优良品种 2.1.1经济高效型高产品种具有一定生产潜力,而又能使生产的投入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经济高效型高产品种不是以追求单纯的高产为目的,而是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综合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集于一体的高产品种。例如,它们有高的经济系数,极低的空秆率、秃尖率和倒折率,有高度的抗病性和抗虫性,有极强的抗旱性和耐瘠性等等。 2.1.2多样性的优质专用品种改变单纯追求高产的片面性观点,根据市场需要制定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确定育种目标。今后若干年内应该根据饲料、食品、化工、能源、药品等各方面对玉米的需求,确定玉米品种类型和比例,逐步改变单一化“丰产型”的马齿品种局面。通过育种途径选育高产、优质、专用玉米良种,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例如高支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专用品种,高油玉米和普通高淀粉玉米专用品种,色、香、味俱佳的鲜食玉米品种等,特别重视研究和推广饲料价值较高的优质蛋白玉米,为玉米生产的农、工、贸一体化奠定原料的基础,增加玉米的产值,避免玉米结构性的过剩。 2.1.3抗性强的稳产型品种近十几年来我国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通过抗病性的改良,保证了玉米生产的持续和稳定的增长。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投入增加和密度增大,病虫害的威胁日趋严重,这是今后若干年内应该加以着力解决的重大目 8 -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精讲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名词解释 常异花授粉作物 种质资源: 作物生态类型; 作物品种 遗传资源 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 引种 雄性不育 轮回亲本 配合力 太空诱变育种 远缘杂交 杂交育种 育种目标 生态适应性 性状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外照射 单交 二环系 作物育种学 亲本选配 品种。 .育种目标: 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远缘杂交; 群体改良; 选择题: .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下列作物群体中属于同质杂合类型品种的是( ) :A. 自交系B. 纯系C. 单交种D. 综合种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 ) : A. 自花授粉 B.异花授粉 C. 常异花授粉 D.天然授粉 下列作物中授粉方式不同的作物为( )。A.小麦B.水稻C. 高粱D.豌豆 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 )。A.0 B. 0-5% C.4%D. 0-4%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下列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 )。 A.豌豆B.蚕豆C.花生D. 大豆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 )的发生。A. 自交分离B. 基因杂合性C. 基因型纯合化D. 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S(MsMs) B.S(Sms)C.F(MsMs) D.F(msms) 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作物繁殖方式有( )。 A. 有性繁殖作物B.无性繁殖作物C.无融合生殖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 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白菜型油菜作物的特点是( ) 。A. 天然异交率高B.天然异交率低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D.品种遗传基础简单E.自交衰退严重 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 )品种。A.同质纯合型B.同质杂合型C.异质纯合型D.异质杂合型 大豆(水稻、芝麻、普通小麦、玉米)起源于下列哪个中心( ) : A. 中国-东部亚洲中心 B. 印度中心 C. 中亚细亚中心 D. 西部亚洲中心E、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 A. 所有品种B.地方品种C.新品种D.一切基因资源 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A.B.8 C.10 D.1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B. 孟德尔C.摩尔根D.瓦维洛夫 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 )的发现和利用。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 D. 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 A. 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B.较高的抗病性和抗虫性C.较高的适应性D.生产上最熟悉 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B.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 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长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 )以上光照。A.10 B.12 C.14 D.16 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延长B. 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 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纯系学说的要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