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应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2)知道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3)理解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满足条件.

(4)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研究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观察、实验、类比(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磁感应强度的比值定义.

2.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分析探究,并辅以实验分析、讲授法.

教学准备

小磁针、电磁铁、蹄形磁铁、电源、金属杆、导线、曲别针、铁架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图,通电电磁铁吸引曲别针,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以看到,吸引曲别针的多少不同.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思考:

在匀强磁场中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

结论: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电流越大,导线所受磁场力就越

板书设计

安徽省铜陵县第三中学高中物理《3.2磁感应强度》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31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铜陵市第三中学的参赛选手查旸,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第2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手段分析、教学过程简述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本节课的内容标准是让给学生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也就是让学生在初中物理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通过描述、例举以及对比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规定及大小定义。 (2)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分析: 教材的本章内容是在初中物理课本对磁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初中物理对磁现象的阐述比较浅显。进入高中,磁学部分对学生来说几乎是全新的内容,教材在初中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先宏观,后微观。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选修内容的主干知识,而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感应强度是对磁场强弱的定量描述,为学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 (4)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通过实验、类比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以及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同时,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复杂,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教科书用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定义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用电流元受磁场力与电流元之比定义磁感应强度,是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类比来突破难点,形成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6)对教材的处理: 知识呈现顺序: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感应强度的 大小 二、教学对象分析:

统编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第三册《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学习目标] 1.认识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重点)3.进一步体会如何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难点)4.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和公式. 一、磁感应强度 1.物理意义: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简称为磁场方向. 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1.电流元: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的乘积. 2.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在桌上,直导线所在处的磁场认为是均匀的. (1)保持长度不变,改变电流大小,观察直导线摆动角度大小来比较磁场力大小. (2)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磁场中导线长度,通过观察直导线摆动角度大小比较磁场力大小. (3)实验结论:直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它受力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 3.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4.公式:B=F IL 5.单位: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T,1 T=1N A·m. 三、磁通量 1.定义: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和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S的乘积,即Φ=BS. 2.拓展:磁场B与研究的平面不垂直时,这个面在垂直于磁场B方向的投影面积S′与B的乘积表示磁通量. 3.单位:国际单位制是韦伯,简称韦,符号是Wb,1 Wb=1_T·m2. 4.引申:B=Φ S,表示磁感应强度等于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因此磁感应 强度B又叫磁通密度.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磁场的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所受合力的方向. (×) (2)电流为I,长度为L的通电导线放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一定是F=ILB. (×) (3)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有无小磁针无关,与有无通电导线也无关. (√) (4)公式B=F IL说明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5)磁感应强度等于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 (6)磁通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所以是矢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可以这样测定: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 时受到的磁场力F与该导线的长度L、通过的电流I乘积的比值,即B=F IL B.通电导线在某点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李雷 (1)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哈一中李雷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感应强度,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中基本概念之一,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用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定义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用电流元受磁场力与电流元之比定义磁感应强度,是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类比来突破难点,形成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在磁场中不仅磁体可以受力,通电导线也可以受到磁场的作用。高二学生通过对“静电场”的学习,已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学生对于比值定义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对“磁场有关知识”有一定感性认识基础,已有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掌握其大小、方向和单位; 2能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类比、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以便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为形成物理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小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关注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磁感应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能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这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择借助与电场的类比,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定义。 学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猜想、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他们在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给出定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多媒体图片,引入课题

磁感应强度 说课稿 教案

磁感应强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单位。 2.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仍至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和演示实验来突破难点 三、教具:蹄形磁铁,低压电源,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知识后引入 要点:磁场的概念。提问、引入新课: 磁场不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强弱,为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怎样的物理量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呢?(紧接着教师提问以下问题.) 1.哪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学生答]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其定义式是什么? [学生答]电场强度是通过将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分析电荷所受的电场 力与检验电荷量的比值来定义的,其定义式为E=F/q 过渡语:今天我们用相类似的方法来学习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二)新课讲解-----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演示】让小磁针处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和竖直方向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中的各个点时,小磁针的N极所指的方向不同,来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明确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板书】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过渡语:能不能用很小一段通电导体来检验磁场的强弱 呢?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演示1】用不同的条形磁铁所能吸起的铁钉的个数是 不同的,说明磁场有强弱。 【演示2】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如图) 如果磁场的某一区域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 后定性演示(控制变量法)①保持通电导线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②保持电流不变,改变通电导线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导线受力情况。 【板书】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表征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力(安培力)F 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符号:B 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其中,I和导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特斯特,简称特,符号T. 1T=N/A·m (4)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对B的定义式的理解: ①要使学生了解比值F/IL是磁场中各点的位置函数。换句话说,在非匀强磁场中比值F/IL是因点而异的,也就是在磁场中某一确定位置处,无论怎样改变I和L,F都与IL的乘积大小成比例地变化,比值F/IL跟IL的乘积大小无关。因此,比值F/IL的大小反映了各不同位置处磁场的强弱程度,所以人们用它来定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还应说明F是指通电导线电流方向跟所在处磁场方向垂直时的磁场力,此时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最大。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设计思想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从知识发展来看,它既与电场、磁场和稳恒电流有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它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感应电动势的概念,会区分Φ、ΔΦ、的物理意义。 2.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并能应用解答有关问题。 3.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通过类比法引入感应电动势,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 2.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比较,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存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总结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对公式E=、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对Φ、ΔΦ、物理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准备实验仪器:电流计、蹄形磁铁、螺线管、铁芯、学生电源、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若为分组实验,应准备若干组器材)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第一节中的三个实验。在这三个实验中,闭合电路中都产生了感应电流,则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电源提供了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那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感应电动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上一节磁场、磁感线基础上讲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以及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磁感强度。它们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是重点,同时是高考的热点,学好他们也可以为以后理解和掌握洛仑兹力打下基础,是高中教材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内容特点:具有类似性: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概念的建立是类似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这一环节,对两者类似的地方恰当地进行联系,对它们的不同点严加区别,这样做,既复习了旧知,获得了新知,又体会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获得物理学规律的对称美的享受的同时,使教学上的难点得以突破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虑上述教材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高考考纲要求,同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会用磁感应强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什么是安培力,掌握分析安培力的方法 3、理解安培力方向特点,会运用左手定则 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特提出以下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来掌握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学会用类比法学习新概念,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常见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和分析问题能力 同时,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本节课提出以下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贯穿本章的教学,是学好本章的基础,因而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仅是高考热点,同时也是以后理解和掌握洛仑兹力的基础,因而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安培力大小、方向的制约因素 由于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建立,因而是本节课的难点;安培力大小、方向的制约因素等涉及空间结构思维特点,学生不易掌握,因而也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类比法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结合 围绕上述重点、难点,我采用类比法,使学生从研究方法上建立磁感强度B的概念,然后从实验入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物理现象自己解决问题,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在本节课,改进了实验模式,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既锻练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由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性方法,达成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本节课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重点知识的重点讲述,以解决较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课堂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这样既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又使物理规律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达成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第十三章讲述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天文学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宇宙,也可以用耳朵“听”宇宙。正是对电与磁的研究,发展成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发电机、电动机、电视、移动电话等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信息化时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一节主要讲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知识。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3.2 了解磁感应强度。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3.3 知道磁通量。”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磁感应强度、匀强磁场、磁通量。教材一开始以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怎样定量描述磁场的强弱;紧接着教材通过实验定量分析了磁感应强度,讲解了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和单位;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匀强磁场的特点;最后教材定量分析

了磁通量,讲解了磁通量的关系式和单位。教材安排有实验、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定量分析磁感应强度,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和单位。 2.了解匀强磁场的特点。 3.理解分析磁通量、磁通量的关系式和单位。 四、说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学习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知识,树立能量观念和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从电磁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运用物理模型、定量分析法、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对生活中有关电和磁的问题进行思考,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五、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定量分析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二)教学难点:定量分析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六、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电磁知识,对电磁有了较浅的认识。但本节是更深层次、系统的学习,旨在要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师要依托学生的经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定量分析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七、说教学方法

磁感应强度 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选修3-1、第3章、第3节《磁感应强度》。 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重视新课程过程与目标的体现,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和结论,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希望学生对新的物理量有视觉和触觉上的感知,亲自参与概念的假设,验证与形成的过程。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体会到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与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而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前一节中通过实验得出了F∝IL,比例系数与导线所在位置的磁场有关,用符号B表示。所以对比例系数B的认识,也是对安培力公式的补充与完善。 本节教材是结合一张图片用叙述的方法给出了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利用安培力测定磁感应强度,这是在概念形成之后来完成的,而我把这个活动安排在概念形成之前,把活动的目的设为---利用安培力测定比例系数B,这样既可以使概念的形成过程更完整,也达到了测定磁感应强度的目的。 本节教材中还有一个物理量磁通量,有了磁通量的概念后可得到B的另一个表达式B=Φ/S,B又叫做磁通密度,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磁感应强度,我们放在下一节讲解。 基于对教材分析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应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特点。 (2)知道磁场有强弱,知道磁感线,知道矢量的分解与合成的方法。 (3)对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比较熟悉。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实验操作的过程(2)实验数据处理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 实验操作过程有很多细节容易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①线圈受到的安培力较小②弹簧秤精度不够③线圈受力易摆动,难以控制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④蹄形磁铁U形内部不同地方磁感应强度不完全相同。对于以上困难,为了增大安培力,重新绕制了线圈,适当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磁场稍强一些的磁铁。为了力的读数更准确把弹簧测力计更换为精确度为0.001N的数显测力计。为了阻止线圈的摆动将线圈进行了固定。每次测量让导线处于磁铁U形内部同一位置。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实验探究磁感应强度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2)能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实验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进一步在实验中体会控制变量法。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二、实验器材 翻盖手机、小磁片、学生电源、导线、电键、“20Ω,2A”滑动变阻器、磁铁(自制450*35mm平板磁铁,9个一组的蹄形磁铁)、实验支架、尺子、恒流模块,电流传感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 线圈1:进行定性实验,含线圈、劲度系数很小的橡皮筋、小铁环。 线圈2:进行定量实验1。 线圈3:进行定量实验2,用八个绕制的小线圈并排固定,通过改变导线的连接方式,可以增减接入电路中的线圈个数。 三、实验创新要点: (一)引入实验取材于生活,用磁场控制翻盖手机的开关屏,很新颖,能够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定性探究影响磁场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方案,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劲度系数很小的橡皮筋悬挂自制线圈,并将线圈垂直放入磁场中,通电后,线圈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形变,形变量的大小就反映出磁场力的变化,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传统实验中,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长度不易实现。本实验设计为通过推动磁体改变导线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三)定量探究实验

传统教学中,通过定性实验直接给出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为了让学生体验定量探究的过程,本节课中设计了定量实验。其中,保持电流不变,探究磁场力与磁场中导线长度定量关系的实验不容易操作。为此,本节课中将自制的八个相同的线圈串联起来,通过一根导线可改变接入电路的线圈个数,从而实现了改变磁场中通电导线长度的目的,使得实验原理更直接,数据的精度也得到了提高。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通过探究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受力,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定性试验,观察磁场力和电流、磁场中导线长度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猜想。在定量实验中,使用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验证猜想,形成科学结论。 五、实验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通过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感悟相互作用的观念,并引导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设计了四个实验。 (一)引入实验: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实验器材有翻盖手机、小磁片,实验时将小磁片藏于掌心,打开翻盖手机,当手掌靠近翻盖手机的面板时,手机关屏;远离时手机开屏。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演示出靠近时磁场增强,远离时磁场变弱。 (二)学生分组进行定性实验:采用自制实验器材,用劲度系数很小的橡皮筋悬挂线圈垂直放入磁场中,通过橡皮筋的形变观察磁场力和电流、磁场中导线长度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实验一:保持磁场和导线的长度不变,当电流增大时,橡皮筋伸长,说明电流越大,磁场力越大。实验二:保持磁场和电流不变,当磁场中的导线变长时,橡皮筋伸长,说明磁场中的导线越长,磁场力越大。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力与电流、通电导线长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形成感性认识。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一、教材分析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一节是司南版选修3-1第5章《磁场》第3节的内容,这节课之前,第1节是磁场的基本知识,第2节是用磁感线定性描述磁场,这节将从定量的角度来描述磁场。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也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总之,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因此,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及初中已对磁场及其描述有了初步了解,已经知道了用磁感线定性描述磁场的方法,已经学习了电场可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来描述,这为本节课的类比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它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2)会对磁感应强度进行合成与分解; (3)理解什么是磁通量,知道其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并能进行磁通量的计算,能初步判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磁场的强弱”等实验,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得出物理结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意义,知道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难点】 1、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2、磁通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及磁通量的正负。 原因: 1、学生尚未学习电流所受安培力,无法用F=BIL给出磁感应强度定义式,使得学生无 法对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进行公式上的比较;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无法抽象出磁通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角度,另外学生 尚未接触面矢量,故对磁通量的正负较难理解。 突破: 1、用演示实验和有关磁感线的基本知识层层设问的方法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2、淋浴花洒实验解决磁通量大小影响因素问题,通过与之前学过的功、矢量、势 能对比的方法,加深对磁通量正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实验、启发、类比 学法:观察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总结 六、教学流程及操作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流程和相 应的具体操作: 教学流程: 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层层设问课件演示得磁感应强度定义→类比得匀强磁场定义→磁 通量定义→例题训练→实验探究磁通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得φBS关系→指出磁通量变化含 义→例题训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具体操作: 【演示实验引入新课】(5分钟) 实验一:磁场中小磁针位置不同,指向不同; 结论:磁场有方向。 实验二:不同电磁铁能够吸引铁钉数目不同; 结论:磁场有强弱。 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学生回答:磁感线。 继续提问: 1、如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切线方向: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 疏密:磁场强弱 2、电场除了用电场线描述外,还可用哪个量来描述? 既然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可用电场强度来描述,那么类似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也可用一个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磁感应强度》 一、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介绍磁感应强度这一基本概念。与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相比,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力更为复杂。因此,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本章的难点。本节课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大小和单位。 2.能够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相关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建立,需要通过演示实验和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研究者特征分析

1.学生具有好奇心,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2.学生有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 3.学生已经学过电场,对电场的方向和大小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教室配有多媒体投影仪和音箱,教师备有笔记本电脑,可随时搜索各种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教学素材。 六、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1.引入课题时,可以利用科幻电影《毁灭》片段,让学生 带入一个需要定性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情境中。 2.使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具,美观标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来达到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目的。 八、教具

电磁铁、蹄形磁铁、导体棒、电源、导线、DIS演示实验材料等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具。 九、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 通过播放科幻电影《毁灭》片段,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强弱和定量描述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以上是对原文的修正和改写。原文存在很多格式错误和语言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和改进。同时,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 还可能与电流元的长度、方向等因素有关。 介绍:通过比较不同电流元在磁场中受力的情况,可以确定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规律。 方法:利用安培力的定义,推导出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公式,并用数学方法计算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不同形状的导线的作用规律,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深入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计算能力。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教学设计

第十章 C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在对于磁场定性的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精确定量描绘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这两个概念是之后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是电磁学的核心概念。本设计从如何精确描述磁场的强弱出发,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中对于“场”的性质的研究方法,认识匀强磁场并了解磁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通过磁通量概念的建立初步体会“通量”这一物理概念,初步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知道了空间中某点的磁场方向就是放入该点的小磁针的指向,了解了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了解比值定义是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并对DIS实验系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设计强调概念的建立过程,突出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得出定量描述磁场的物理量。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匀强磁场并了解磁通量的概念。 完成本教学设计需要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知道磁感应强度是用来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进一步认识到“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能够与放入其中的一些特定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来认识和研究“场”。 通过磁通量的学习,初步了解“通量”这一物理概念的内涵,知道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科学思维 通过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学习过程,提高科学推理中类比推理的能力。 通过磁通量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模型建构素养。 3、科学探究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对磁感应强度概念建立的需求,提升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素养。 通过“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感应强度”实验,提高学生应用DIS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升解释和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责任 通过认识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在技术上的应用,提升对科学价值的认识,理解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的探究实验的解释交流、磁通量的概念。

磁感应强度 教学设计 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磁场一章的重要概念,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再次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而且由于定义磁感应强度涉及的物理量有三个: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电流、导线长度,还要注意定义的条件:导线和磁场垂直,所以难度更大,教学要求更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单位。 2.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观察、类比(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说明磁场对电流元的力跟电流和导线长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与磁场强弱、电流大小、导线长度和导线与磁场的夹角都有关系,然后利用理论推导得出当导线跟磁场垂直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成正比,跟导线长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在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给出定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电磁铁、蹄形磁铁、导体棒、电源、导线等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知识准备 复习磁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 教学任务: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PPT 展示巨大的电磁铁起重机吊起重物的图片,利用磁场的一些有趣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一段通电导体棒放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流,可以看到,同一通电导体棒受力不同,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案 说课稿

a b G E r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感应电动势,及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 t ∆∆Φ。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 =BLv sin θ如何推得。 (5)、会用t n E ∆∆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推导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 =BLv ,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 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共 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比较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矛盾。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电路闭合,且这个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源。 3、在发生电磁感应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引入新课 1、问题1:既然会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强弱呢? 答:既然有感应电流,那么就一定存在感应电动势.只要能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根据 欧姆定律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了. 2、问题2:如图所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条形磁铁,问 ①、在条形磁铁向下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该电路中是 否都有电流?为什么? 答:有,因磁通量有变化 ②、有感应电流,是谁充当电源? 答:由恒定电流中学习可知,对比可知左图中的虚线框部分相当于电源。 ③、上图中若电路是断开的,有无感应电流电流?有无感应电动势? 答:电路断开,肯定无电流,但有电动势。 3、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 答: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4、比较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你有什么发现? 答: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不论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感应电动势。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 Φ、 t ∆∆Φ 。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 =BLv sin θ如何推得。 5.会用t n E ∆∆Φ =和E =BLv sin θ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导到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 =BLv ,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 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 析,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了解法拉第探索科学的方法,学习他的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难点:平均电动势与瞬时电动势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式有哪些情况? 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既然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这个电路中就一定有电 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决定因素。 (二)新课教学 1、感应电动势

教师:在图a与图b中,若电路是断开的,有无电流?有无电动势? 学生:电路断开,肯定无电流,但有电动势。 教师:电动势大,电流一定大吗? 学生:不一定,电流的大小由电动势和电阻共同决定。 教师:图b中,哪部分相当于a中的电源? 学生:螺线管相当于电源。 教师:图b中,哪部分相当于a中电源内阻? 学生:线圈自身的电阻。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不论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跟什么因素有关?现在演示前节课中三个成功实验,用CAI 课件展示出这三个电路图,同时提出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甲 乙

高中物理人教版【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磁感应强度磁通量】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在实验基础上,类比电场强度,定义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并进一步体会微元法(科学思维之物理模型构建)和利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物理观念: 1.物质观,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匀强磁场的特点。 科学思维:知道磁通量,会计算在匀强磁场中通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中国古代在使用指南针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说评价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继续将磁场的电场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回忆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 2.问题引入 本节引入新课的问题是如何定量描述磁场强弱。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探索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磁体周围的磁场有强有弱,那么可不可以利用

小磁针在磁场不同位置的受力大小来描述磁场强弱呢?自然的引出“利用磁体或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找出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根据电场中“电场强度”可以定量的描述电场的强弱,学生可以直接类比利用“磁感应强度”定量描述磁场强弱。教师可做说明,“磁场强度”已经用来描述另外一个描述磁场的物理量了。 3.科学探究 充分肯定学生“利用磁体或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找出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观念,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方法利弊,选择更容易定量研究的探测物体——通电导线。指出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与导线长度的乘积叫作电流元(科学思维: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元含义,列举质点、点电荷等理想化模型,很短很小是为了使电流对本身所处磁场影响不大。 设计实验方案,将通电导线按平行于磁场、垂直于磁场、不平行也不垂直三种方式,学生观察,定性发现电流方向垂直磁场方向受力最大。 电流通过外部电路控制,通过分别接通不同个数蹄形磁铁,可以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引导学生得到实验结论: 常量且在不同的磁场中,或在非均匀磁场的不同位置,一般说来,比值是不一样的。该比值可用来表征磁场的强弱。 得出结论: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 在导线与磁场垂直的最简单的情况下,国际单位:T 特斯拉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该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与电流受力方向垂直。若空间存在多个磁场,磁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探究匀强磁场的特点 教师活动:用传感器研究磁场。先将磁传感器探头沿南北方向放置测地磁场,示数约为0.05 mT,再将磁传感器探头反方向放置测地磁场,示数为负值,从而让学生对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沿不同方向测定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定量感受地磁场在什么方向上磁感应强度最强。再测定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各个部位的磁感应强度。 教师活动:用传感器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应强度,手持传感器沿着平行于螺线管的一条直线匀速移动。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计算机中的图像,尝试将图像与空间中实际的磁感应强度沿移动直线方向的分量对应。 教师活动: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图像的变化。再用传感器研究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应强度,手持传感器在螺线管内部轴线上匀速移动。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分析得出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是恒定的。 教师活动:将通电螺线管内部这段恒定的磁场称为匀强磁场。明确指出,匀强磁场是强弱、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 5.磁通量 对磁通量表达式的教学,可以根据对磁通量物理意义的理解,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提高。先研究匀强磁场中与B垂直的平面,得到表达式Φ=BS;再研究匀强磁场中与B 不垂直的平面,明确这种情况下式中S为垂直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指出对于非匀强磁场,可以先把它分成许多可以看成匀强磁场的小区域,再求每一个小区域磁通量的代数和。这也渗透着微元法和累积求和的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出另外两种特殊情况,学生需要理解特殊情况下计算磁通量的方法。一是当磁场区域小于线圈所围面积时,应该用有效面积来计算磁通量。二是当穿过所给面积有两个方向的磁场时,给条形磁体外部套一个圆环,圆环内部就两个方向的磁场。规定某方向

《磁感应强度》实验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磁感应强度》实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磁场的基本知识,本节课继续研究磁场的特性。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于磁感应强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感到是抽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我借助了与电场的类比,同时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将定性分析改为定量研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教学难点:用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学生已经了解了磁场的基本性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2)存在的困难: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复杂,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形成阶段,对于用“电流元”受磁场力与电流元之比定义磁感应强度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通过类比得到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大小和方向。 2.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类比迁移法。 3.科学精神:通过创新实验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体验“电磁炮”的发射过程,有趣的物理现象会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一 (二)类比迁移,引出概念 在课程的引入阶段,我通过复习学过的电场知识,电场对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规定: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场强方向,比值 q F 表示电场的强弱;类比出磁场对小磁针和通电 导线有磁场力的作用,帮助学生类比迁移找到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图二 (三)辨析研讨,定性分析 【探究一】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小磁针处于通电螺线管不同位置时N 极所指的方向。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小磁针处于通电螺线管不同位置时N 极所指的方向不同;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N 极所指的方向发生改变,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同时规定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图三 【探究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明确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