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系列(统编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重点难点】

1.学习朗读,把握本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2.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本文主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任务一: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瘫痪

..()暴.怒()砸.碎()侍.弄()

捶.打()诀.别()憔悴

..()

..()絮叨

仿膳.()豌.豆()翻来覆.去()

()悄.然()踩扁.决.()决.定悄扁

()悄.悄()扁.舟诀.()诀.别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②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③颜色鲜艳而美丽。()

④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⑤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⑥形容说话啰唆。()

★任务二:知作者、明背景

史铁生( 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

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二、探究案

★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

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任务二:再读文、练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应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读。

小贴士: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础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比如,《春》的朗读,就应该在“春风图”的欢快热烈、“春雨图”的温馨静谧、“迎春图”的开朗振奋中,读出感情基调的节奏变化。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任务三:细读文、作探究

3.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文中写母亲给“我”的嘱托是什么?

4.“我”双腿瘫痪后,有没有“好好儿活”?“我”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5.赏析下列句子,并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母爱?

(1)母亲就悄悄

..地进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来,眼边儿红红

..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4)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絮絮叨叨地说着……

(5)“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6.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是复杂的,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

..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

..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7.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有什么深意?

8.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质疑案

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秋天的怀念》?

2.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任务一: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瘫痪

..(tān huàn)暴.怒(bào)砸.碎(zá)侍.弄(shì)

捶.打(chuí)诀.别(jué)憔悴

..(xù dāo)

..(qiáo cuì)絮叨

仿膳.(shàn)豌.豆(wān)翻来覆.去(fù)

(qiǎo)悄.然(biǎn)踩扁.决.(jué)决.定悄扁

(qiāo)悄.悄(piān)扁.舟诀.(jué)诀.别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憔悴②诀别③烂漫④翻来覆去⑤喜出望外⑥絮絮叨叨

二、探究案

★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

1.①瘫痪②看菊花③母爱

★任务二:再读文、练朗读

2.感情基调——深沉忧伤

★任务三:细读文、作探究

3.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文中写母亲给“我”的嘱托是: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绝望。体现在: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②烦躁:体现在:母亲说带“我”去看花时的反应:“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5.(1)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这里的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2)“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这里的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

(3)母亲不仅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更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这里的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4)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5)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这里的母爱是对孩子痛苦的感同身受。

(6)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这里的母爱是生命最后一刻对儿女的牵挂,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

6.(1)“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7.①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②“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正是母亲的期望,而菊花却成为怀念母亲的永远的寄托。

8.“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课文中母亲对儿子期望的“好好儿活”,还可进一步思考:身体健康的我们,又该怎样“好好儿活”?

三、质疑案

1. 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系列(统编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重点难点】 1.学习朗读,把握本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2.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本文主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任务一: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瘫痪 ..()暴.怒()砸.碎()侍.弄() 捶.打()诀.别()憔悴 ..() ..()絮叨 仿膳.()豌.豆()翻来覆.去() ()悄.然()踩扁.决.()决.定悄扁 ()悄.悄()扁.舟诀.()诀.别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②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③颜色鲜艳而美丽。() ④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⑤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⑥形容说话啰唆。() ★任务二:知作者、明背景 史铁生( 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

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二、探究案 ★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 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任务二:再读文、练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应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读。 小贴士: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础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比如,《春》的朗读,就应该在“春风图”的欢快热烈、“春雨图”的温馨静谧、“迎春图”的开朗振奋中,读出感情基调的节奏变化。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任务三:细读文、作探究 3.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文中写母亲给“我”的嘱托是什么? 4.“我”双腿瘫痪后,有没有“好好儿活”?“我”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关键: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创新实践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 生:答 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一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生:文中的母是怎样的人? 师:轻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 生: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身患重病,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师:课文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 生: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无至。 生:对儿子体贴关心。 生:坚强乐观。 生:母亲非常爱我。 三、理解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把这些让你感到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让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书,然后回答。 生:让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文中的“我”双腿瘫痪,经常发脾气,这时母亲却耐心的安慰我,鼓励我坚强的活下去。 生:“我”却一直不知道……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线索。 2.从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中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3.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4.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词。 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 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 2、解释词义。 瘫痪: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3、走进文本和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三、合作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含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变化。 2.思考本文主旨,感悟情感。 3.品读文章细节,理解“好好儿活”。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 (2)词语积累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 )( ) ..( )( ) 憔悴 ..( ) ( ) 砸碎 捶.( )打絮.()叨仿膳.()整宿.() 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外翻来( )去 jué()别 làn()漫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秋天的怀念》是_________编著的一篇怀念___________的散文。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________________。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

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 的怀念》预习学案 5 秋天的怀念 1.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__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家。他一生都在与病魔顽强抗争,自称“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散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 2.字音字形 shì()弄qiáocuì()仿shàn()jué()别 捶()打絮叨()整宿()翻来覆()去 3.词语解释 (1)憔悴: (2)诀别: (3)喜出望外: (4)絮絮叨叨: 4.教材初探 朗读文章,语气应随着场景的转化而变化。文中,史铁生描写了几个不同的画面,朗读时语气应有明显不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试着用几个词语说说朗读时表现这几个画面的语气,并找出体现这种语气的词句。

事件(场景)朗读时的情感基调重点词句 ①“我”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母亲小心安抚“我”。 ②母亲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 ④母亲临终牵挂“我们”。 ⑤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 参考答案: 1.散文《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2.侍憔悴膳诀chuíxùdao xiǔfù 3.(1)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形容说话啰里啰唆。 4. 朗读时的情感基调重点词句 激烈悲痛小心翼翼暴怒无常突然猛地狠命地扑抓忍住哭声 悔恨悲痛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喜悦兴奋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絮絮叨叨 不舍不甘艰难地呼吸有病的儿子未成年的女儿

教案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教案大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1《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 ——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西山小学张霞 人教版修订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三组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感知人物形象,学习阅读方法。 【自主学习】 1.读文自主学习: 一读:快速浏览,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整体感受文章基本内容。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做好旁注。 2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shì()弄bào()怒tān huàn()( ) chuí( )打沉jì() 淡yǎ() 翻来fù( )去 【设问导读】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4.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学历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学历案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通过解读“好好儿活”的含义,加深对亲子之爱和生命价值的感悟。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 ..()憔悴 ..()仿膳.()侍.()弄整宿.()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烂màn() jué()别 xù()叨 yāng()求 chuí()打 【情境任务】 在生活中,可能每个人心中都对自己的父母有许多的说想说: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抱怨;可能是眷恋,也可能是厌烦。其实我们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父母。只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才会慢慢发现父母的良苦用心。班级将举办“读懂亲情”为主题的朗诵会,用声音再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挚爱深情。 A+(超出标准)A(满足标准)B(接近标准) 在A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生活故事,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1.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能够语气 适当、节奏鲜明的朗读文章。 2.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入了解, 并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有语气、 节奏的变化。 任务一:朗读课文,走进作者 朗读课文,他在瘫痪之初的状态是怎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出来?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 我从,感受到史铁生的状态,我读出他内心的。任务二:品读文章,体会母爱

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你读出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我读出母亲的___ __。我从 __ __(字/词)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赏菊花,感悟生命 为什么母亲执着于要带我去看花?文中的菊花又含有什么寓意? 【朗读脚本】 【作业】 必做: 挑选本文中令你深受触动的语段,制作成朗读脚本,录制一段朗读视频。 选做: 现在的你是否也读懂了父母的某些良苦用心,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将那件触动你的事写下来并读给你的父母听。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2.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初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知儿子的爱意与母亲的爱意。 2、通过朗读设计,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深沉的母爱和作者复杂的情怀。 3、设计访谈环节,领悟身处生存困境时要“好好儿活”的深意。 二、发布预习任务 近期,央视栏目《朗读者》正在筹备第四季第一期的活动,邀请你参加节目录制,由你来担任朗读者,协助节目组完成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节目组决定将《秋天的怀念》定为朗读篇目,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略读文章,寻找主题词语 任务二:设计朗读,走进母子的爱 任务三:模拟访谈,悟秋天的怀念 1、在完成任务前,我们要先积累生字词,请你为下面加点字词标上拼音。 瘫痪 ..()侍.弄()捶.打() 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 2、请你快速略读文章,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时要包含“秋天”和“怀念”这两个关键词。)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节目的惯例,我们需要为本期节目寻找一个恰当的主题词语。请你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一个最能够表达本文主题(情感)的词。 我的主题词: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学习任务 1、请你精读文章,圈点勾画出蕴含着母亲爱的相关语句,并对其进行朗读设计,分析史铁生母亲的内心世界。 温馨提示:①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朗读设计。②从关键词、人物描写方法等方面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案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文中深刻的情感,感受母爱的至高力量。 知识链接: 作者及其散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共2课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熟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感情基调。(重点) 3、学习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 4、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重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给与我们各种温暖,你是否曾用心去感悟过呢?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几位作家的家庭,去感受他们所感悟到的亲情。 2、播放毛阿敏的《天之大》,让同学们从歌曲中感悟母爱。 3、作者简介: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史铁生的一些资料介绍一下,让大家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授 (一)、生字 瘫痪( tān huàn) 暴怒( bào nù) 侍弄( shì nònɡ)

捶打( chuí dǎ) 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ao) 诀别( jué bié) 烂漫( làn màn) 淡雅( dàn yǎ) 翻来覆去( fān lái fù qù) 暴怒无常( wú chánɡ) (二)、词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叨:形容说话啰嗦,反复的说。 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三)、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深深的母爱与儿子的愧疚、思念 2、学生反复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一段(1-2):叙述“我”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下关心“我”。 第二段(3-6):“我”在母亲的央求下,同意去看花,母亲却因病离世。 第三段(7):妹妹推“我”去看花,我俩明白了母亲的心意——要好好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几次看菊花?我的表现如何? 三次: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花……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 好好活…… 2、从上可知,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秋天的怀念》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秋天的怀念》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这一节课主要介绍文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而所选的文本为《秋天的怀念》,通过它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丰富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看到作者的精妙构思和文笔。 一、导入 1. 展开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秋天”在自己脑海 里的意象是什么。 2. 谈论“秋天的怀念”四个字的表达意义。 3. 请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并谈论其中的元素与情感。 二、主体 【活动一】 学习阅读技巧——找准重点信息 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找出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或关键词,并在阅读一段后简短记录在笔记本上。提醒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关注文章的表面,还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活动二】

学习文学鉴赏技巧——理解“笔墨意境”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文章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分析文学鉴赏技巧:作者的笔墨意境是通过视觉语言,如比喻、隐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将听觉、触觉、嗅觉等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赋予作品以新生命的效果。 【活动三】 学习文学阅读技巧——从侧面理解文本 学生分组研读文本,并在分组之后,进行同伴问答,创造学生之间互助互学的课堂氛围。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文本,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好的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同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活动四】 学习写作技巧——如何想象 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文章创作,让学生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对秋天的怀念或者对阅读本文的感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写作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总结 1. 每个小组汇报今天探究出的文学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 方法。 3.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2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课时形态:标准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人世间的第一份爱就是母爱。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她是我们生命里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倾尽一生为儿女的成长,一生为儿女殚精竭虑、保驾护航。默默地在儿女的背后为儿女指引方向。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母爱的诗篇,多少的歌唱用歌声传唱母爱的伟大。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便都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

插队落户。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三、创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是高位截瘫作家史铁生,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的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打动人心。 四、文体介绍——关于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

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篇二】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带有批注,精品推荐) 1 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 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 应和()风筝()liáo()亮 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 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 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 体会优美的情境 1 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 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二、品味精彩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2.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三、运用比喻的手法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