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7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知母爱,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之后运用议论抒情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在叙后运用议论来表情达意。

三、教学设想

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

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赏读,从课文中学会了用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种很独特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叙议结合。所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投影,学生齐读。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2.介绍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3.知识链接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韶(sháo)关仪陇(lǒnɡ)祖籍(jí)妯娌(zhóu li)

溺(nì)水私塾(shú)佃(diàn)农横蛮(hènɡ mán)

勉强(qiǎnɡ)和蔼(ǎi)不辍(chuò)管束(shù)

2.释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慰勉:安慰勉励。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1)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二)初读母亲,感受形象

1、学生浏览课文,回答“我读出了一位_______的母亲”。

(基本是勤劳、朴素、持家等形容普通劳动妇女形象的词语)

2、对比延安追悼会上党中央与领导们赠送的挽联内容,发现矛盾:朱母能否担得起如此高的党的评价?

中共中央是这样评价她的,“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是这样评价她的,“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锺太夫人,姓锺。太,古有“大”意。太夫人即为大夫人,是对逝者的敬称。锺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可是她却被授予“吾党之光”、“劳动阶级完人”如此极高的头衔。你觉得她担得起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先来读余光中的一首小诗《今生今世》,大家能听出来这是为母亲写的一首诗吗?是

否有一种潸然泪下的感觉?这就是朴素文字的力量,原来朴实的语言也能传达深挚的情感。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情呀!

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朱德这位写下这些朴实文字的文中的“我”,学散文千万别忽略了文中“我”的存在,因为母亲去世,朱德写下此文,此时的朱德是怎样的一个“我”呢?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顺序母亲经历的事情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好劳动”、“整日劳碌着”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95—1900 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坚强不屈、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

1908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深明大义

1919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热爱劳动

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勤劳一生

(三)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1)勤劳(第4、5、13段)

(2)俭朴能干(第6、12段)

(3)宽厚仁慈(第7段)

(4)坚强(第4、8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9段)

(6)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10、12段)

(四)齐读第14、15段。

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五)阅读16、17自然段。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三、细读母亲,领悟情感

1、教读:学生细读文本第4段,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段中的副词、数量词、动词等词语入手。

(著名学者南帆先生曾经说过,“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细节处的微妙。)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母亲不只是从早忙到晚,更是长年累月地连轴转。

二十多口人——写出了家庭成员人数之多,也从暗示母亲要做的家务活之多。

还要——突出母亲的辛劳,也包含着“我”的心疼之意。

还能——表现母亲劳动能力之强,十分能干,有赞叹也有自豪。

本段既写出母亲的勤劳,又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和心疼。

2、自读: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以致用,研读第5段和第6段,五分钟后小组代表上台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

第5段:(词语替换:悄悄vs默默)

以“我”的懂事来衬托母亲的任劳任怨。

第6段:(抓强调意味词句:看也不看、有铜钱那样厚、接着穿还穿不烂)

在家里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勉强能够活命的情况下,母亲依然把这个家的生计给维持下来了,并且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本段凸显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聪慧能干、勤俭持家,也满含着作者的感激、赞美与敬爱。

3、教师总结:经过以上三段的精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回忆我的母亲》语言是质朴平实的,但是情感却又是十分真挚的。半生戎马、睥睨千军的朱德总司令把他的一腔柔情都藏在了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说——平淡而又情深。

四、深读母亲,体味伟大

1、归纳第8-12段大意,“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朱德笔锋一转,开始写……

从四川连年旱灾,百姓闹饥荒,迫于威胁,我们一家退佃搬家、连夜分散开始到“我”参与革命的经历。

2、思考探究: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为什么作者会花大量的笔墨来记叙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我”参与革命的历程呢?

找到文中原句并朗读:“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3、跳读第7-9段内容,回答母亲是如何培养“我”的,“我”从母亲身上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宽厚仁慈,面对压迫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4、对比阅读第9段与第10段,思考:为什么母亲对“我”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的举动不但不反对,反而给了“我”许多慰勉呢?

母亲意识到,如果这样不平的社会一直存在下去,那么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是永远无法摆脱的。“学而优则仕”,母亲和父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为的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出来做官支撑门户。但朱德却没有实现父母的心愿。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的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新旧思想”、“科学民主”、“新军和同盟会”这些词汇对一个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妇女而言,无异是天方夜谭。但是母亲还是支持“我”,因为“我”做的事会让“守旧的豪绅们”出来反对。在母亲粗浅的认知里,“豪绅”代表着压迫,是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根源,而“我”与他们对立,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5、教师总结:当时正逢动乱,把儿子送出,很多时候便是有去无回了。“我”要远走云南,披坚执锐。母亲对于我这举动不但不反对,反而还给我许多慰勉。古有岳母刺字,今有朱母勉儿。时局动荡的年代里,没有国,又哪来的家?这样的母亲,我们可以赞她——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这样的母亲,我们可以说——平凡而又伟大,现在她可以配得上那些高度的评价了吗?

五、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成语:感恩戴德、感恩图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寸草春晖。

谚语、格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白蛇传;老人结草;黄雀衔环。

六、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七、课文总结

课文一锤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议论。作为回忆录,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事件典型,多角度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党和人民的决心。

八、作业布置:

1.我手写我心,诉说衷肠:回忆有关母亲的往事,撷取一两件对你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具体描述出来,写下你感受至深的文字。

2.游文学之旅,比较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请就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一篇读书随感。(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

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主线,选取典型事例,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在整篇文章中,叙是基础,从叙中能直观形象地感知母亲的形象特点;议是升华,在议中我们能更深刻地感知母亲形象特点以及对作者的影响,点染情感,升华主题。叙议两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叙议的巧妙自然的结合,母亲的形象才更加鲜明,作者对母亲的感谢和怀念之情也更加浓厚。所以,在对本文进行了整体内容的把握之后,我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迁移写作指导课。本堂课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方法,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为了较好的达到这个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思考提炼方法,再合理辅助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赏读-探究-总结-运用”,从而实现一课一得。从课堂上学生的习作展示和课后呈现的作品中,我欣喜的发现,

大部分学生已经在习作中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不足的是课堂上仅推选了几篇优作,部分学生的习作没有展示,于是课后我又运用木木平台和希沃班级优化大师,让更多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网络平台,大家互相点评修改,共同提高,并邀请家长对优作进行投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 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作者: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

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精选5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既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具体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的方法。 2.反复品读,体会精当的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感受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梳理作者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质朴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四、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五、说教法学法 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揭示课题1.简单的介绍朱德同志2.揭示课题,文体探究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字词 (1)注音 佃农()祖籍()仪陇()溺死() 劳碌()私塾()衙门()蛮横()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7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知母爱,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之后运用议论抒情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在叙后运用议论来表情达意。 三、教学设想 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 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赏读,从课文中学会了用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种很独特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叙议结合。所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投影,学生齐读。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2.介绍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3.知识链接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韶(sháo)关仪陇(lǒnɡ)祖籍(jí)妯娌(zhóu li)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所选的都是作者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成长经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写人的方法。 2.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作者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和情感不太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语文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抒情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尝试创作一些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和学习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能够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一些写人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比较阅读法:与其他回忆性散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和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革命家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三)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是一篇“回忆录”。1944 年4 月10 日,延安各界在枣园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轮流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敬献花圈。 (四)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请同学们思考:这篇回忆录主要写了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及 知识点 【#教案#导语】《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 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 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 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无# 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 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 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 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 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 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 扬”“感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 PPT配套教案

7 回忆我的母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品格; 2.分析作者情感; 3.品味文章语言。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朱德是我国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的母亲锺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带着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圈出形容母亲品格的词语; 2.在表现母亲品格的典型事例旁打勾; 3.用直线画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语句; 4.用波浪线画出特别打动你的词句。 目标导学二:分析形象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品格。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2.在这些品格中,哪个是母亲最重要的品格? 明确:勤劳 3.找出作者评价母亲勤劳的语句。 明确:相关语句是“她勤劳一生”“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其中“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勤劳”一词总领全文。“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照应第一段,突出中心。 三、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特点:勤劳、任劳任怨、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深明大义第2课时 一、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体会感情

1.从文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句子有“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我应该感谢母”“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深化记叙的内容,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含,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2.第1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第14段作者说“我应该感谢母亲”,作者为什么要感谢母亲?用原文回答。 明确:(1)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2)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朱德的描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朱德还从母亲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格?(内容见本课文件夹) 明确:性格温和、关心他人、勤劳、坚持学习…… 目标导学一:探究主旨 1.谈谈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一员。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用转折复句进行强调。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实用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 【导入新课】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人们就歌颂母爱,报答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回忆录,看看朱德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学习目标】 1、理清文中母亲的事迹,感悟母亲的伟大形象,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手法。 2、体会精当的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作品朴实无华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4、深入领悟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其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背景链接】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公祭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文体知识】 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①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②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③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佃.农(diàn)仪陇.(lǒng)溺.死(nì)不辍.劳作(chuò) 私塾.(shú)迁徙.(xĭ)妯娌 ..(hèng mán) ..(zhóu lĭ)横蛮 劳碌.(lù)差役 ..(chāi yì) 2、词语释义 聊叙:聊,姑且;叙,谈,姑且谈谈。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3)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积累词汇并能准确理解词义。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3.熟读课文,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4.结合具体事例,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5.找出文中穿插的议论和抒情,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读全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积累词汇并能准确理解词义。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3.结合具体事例,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4.找出文中穿插的议论和抒情,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茅盾评价他的母亲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作家高尔基评价他的母亲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郑振铎评价他的母亲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那么,朱德又是怎样来评价他的母亲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看看朱德对自己母亲的评价。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二)背景资料。 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 朱德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她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她勤劳一生,于1944年去世。朱德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 于 该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散文。 (三)学习字词。 1.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生字读音。 佃.农(di àn ) 韶.关(sh áo ) 私塾.(sh ú) 劳碌. (l ù)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汉族,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 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既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具体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的方法。 2.反复品读,体会精当的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感受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梳理作者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质朴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四、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五、说教法学法 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揭示课题1.简单的介绍朱德同志2.揭示课题,文体探究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字词 (1)注音 佃农()祖籍()仪陇()溺死() 劳碌()私塾()衙门()蛮横() 饱尝()妯娌()和睦() 差役()迁徒()不辍劳作()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揣摩朴素平实的语言,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感情。 2.明确叙议结合的特点,理解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读读品品,赞美母亲 1.朗读第一自然段,补充“_____一生”。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通读文章,除过“勤劳一生”,在“一生”前面还可以补充什么? 补充:______一生(预设:俭朴、宽厚、仁慈、顽强……) 板书:特别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支持革命 2.读读写作背景,品品当时的挽联。 背景: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挽联: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党中央)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毛泽东) 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中央党校) 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周恩来、刘少奇等) 二、感受“平实”,体会真情 1.读一读,读出不同的味道。 《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

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说和做》: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预设:这是母亲去世后,朱德怀着悲痛的心情写的,追悼会上的祭文,平淡朴素才是真;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要排山倒海不加节制,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要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读得有激情有气势,铿锵有力。 《说和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对闻一多进行歌颂和赞美。《回忆我的母亲》语言朴素,平实如话,感情真挚。) 2.品一品,感受平实语言背后的真挚情感。 (1)母亲整日地劳碌着。(怎样地劳碌?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 ----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八十多岁)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怎样的饭食?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 板书:平实如话,感情真挚 三、品味“叙”“议”,感悟深情 (1)叙述议论语句区分读——析(以课文第三段为例)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阅读6回忆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_16

《回想我的母亲》教课设计 《回想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获得母亲逝世的信息后,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想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诚挚、文笔朴素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庸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世的影响; 在简洁平实的表达语言中,表露出想念母亲的诚挚感情。 这里纪念的是一位平庸的劳动母亲,作者却上涨到中国一般劳感人民的高度 来写。作者写道,母亲“不过中国千百万劳感人民中的一员,可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建了和创建着中国的历史。” 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回想录的一般特色:写真人真事,记述中可穿插谈论、抒怀。 2、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构造。 3、剖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准时间次序有要点地选用典型资料来布局谋篇,表现人物优异质量的写 法和运用朴素、简短、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绘的方法。 2、领会谈论、抒怀的表达方式在记述文中的特色和作用。 3.指引学生充足朗读,掌握文中的母亲形象, 领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颂扬、感谢、之情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领会母亲的关爱,培育学生孝顺母亲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 1.学习准时间次序有要点地选用典型资料来表现人物优异质量的写法。 2.剖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感情。 3、领会谈论、抒怀的表达方式在记述文中的特色和作用。 教课方法 情境衬着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创建情境,创建与课文内容想符合的浓重的亲情气氛。 合作研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色的剖析。鼓舞学生联合阅读经验,商讨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人物传记为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既可以说是人物传记,又可以说是篇悼文。朱德用平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平凡中彰显了伟大,教会儿子生产知识,培养儿子直面困难,勤劳勇敢,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十大元帅之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阅读,概括内容,品味情感。 2.教会学生围绕核心品质选择人物传记的材料,内容真实,语言质朴。 3.指导学生尝试用颁奖词或者对联来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长文短教,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阅读,用凝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习人物评价的两种方法:颁奖词和对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板书)同学们预习过了,请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朱德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二、朗读,读懂一腔深情。 那么,朱德是怀着怎样感情来回忆自己的母亲勤劳的一生的呢?让我们来朗读第1,14,15,16,17段。关注体现朱德对母亲情感的词语。 1.学生齐读,指导朗读。 2.找出体现情感的词语,品评。 预设: 悲痛——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悲伤痛苦。 爱、感谢——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教给我技能,培养我品质。让我成为一个不怕困难、身体强健、吃苦耐劳、懂得生产、意志坚定的人。

报答——忠于人民忠于党,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小结:朱德对母亲的一腔深情,母亲对朱德的深远影响,化作质朴的文字,真实地呈现在字里行间。同学们认为,这位母亲让儿子印象最深的一个品质是什么? 三、跳读,学习选材的一种方法。 1.跳读。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母亲的一个品质特点。划出类似的句子朗读。 预设: 第一段:她勤劳一生。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五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第十一段: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第十二段:依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十三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 思考,写人的文章如何选材。 方法:围绕要表现的人物品质来选择素材。 四、默读,了解一种家境。 这位勤劳平凡的母亲生活在怎样的家境里?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二三段。1. 默读第二三段。了解朱德的家境。 预设:贫苦。 2. 母亲溺死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心情?尝试用四字词表述。 预设:惨痛悲哀,无可奈何。(撕心裂肺,痛彻心扉,无以言表) 五、速读,概括一生所为。 家境贫苦,迫于无奈,溺死孩子,母亲并没有怨天尤人,依旧勤苦地劳作着,除了勤劳,她的身上还有哪些品质? 速读第4—13段。尝试用四字词概括与母亲相关的品质或事件。 预设:言传身教,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不拔,爱憎分明,送儿读书,宽容体谅…… 六、写作,评价朱德的母亲。 1.激趣: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怎能不令人赞叹!拿起你的笔,写一则对她的评价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今天咱们尝试学习两种小写作方式,一是颁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2.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3.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2)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2.教学难点: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鲁迅将藤野先生放在“我”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中去回忆,用几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伟大老师形象。同样是回忆性散文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情感态度,将母亲放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中去回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以下学习目标,齐读: 1.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2.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3.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字词积累 溺(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ū) 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 不辍(chuò)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迁徙(xǐ)妯娌(zhóu li)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了解朱德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了解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 一、忆母念深恩 1.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圈画各段的关键句,把握各段内容。 (学生默读圈画) (2)梳理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具体展开来写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支持。 第三部分(14-17自然段):概括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纪念之意。 (3)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问: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试着找出关键句,并将这个部分再分成两个层次,然后说说,分这两个层次来写母亲,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①关键句:第8自然段的“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这是一个过渡句,“但是”起转折作用,表示从一种环境背景转换到另一种环境背景。 ②两个背景:一个是“我家是佃农”的贫苦家境,另一个是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③人物的形象特征;第一层次,主要写母亲的勤劳和宽厚仁慈;第二个层次主要写母亲的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两个层次都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2.感受“勤劳”,概括品格 问: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持续“一生”的“勤劳”的?请你找出关键语段进行品析。 要求: (1)学生浏览课文,自主品读关键段。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的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在文章平实的叙述中,圈画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的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三、教学难点 1.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第二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生活的回忆”“重要的他人”的内容主题编排了《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4 篇课文。通过学习,感受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抓住其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并且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同时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回忆我的母亲》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语文要素:梳理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事例体会作者情感。体会文中抒情议论句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 明确: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明确: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