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性质

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性质
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性质

等腰三角形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几种三角形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1.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

2.底边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各内角都等于60°.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边、角的证明及计算问题,也可以利用性质来进行有关线段、角的证明及计算问题.

【重难点解析】

本节重难点均在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上,利用性质,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及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是本节研究的重点.

例1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已知△ABC 中AB=AC ,BD 、CE 为中线,求证BD=CE.

分析 要证BD=CE ,可考虑证△ABD ≌△ACE ,而∠A 为公共角,

AB=AC ,所以只需证明AD=AE 即能达到证明目的.

证 ∵AB=AC, AE=EB, AD=DC

∴AE=AD.在△ABD 和△ACE 中,AB=AC ,∠A=∠A AD=AE

∴△ABD ≌△ACE ∴BD=CE.

例2 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100°,求三内角度数.

分析 本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但要注意本题中外角是顶角的外角,还是底角的外角,在两种不同位置时,求得的结果不一样,本题有两解. 解 ∵等腰三角形

∴两底角相等,设顶角为x ,底角为y ,则x+2y=180°

(1)当顶角的外角为100°时,顶角的外角等于两底角之和

∴2y=100°求得?

???=?=5080y x (2)当底角的外角为100°时,底角y=180°-100°=80°求得????

=?=8020y x

∴三内角为80°,50°,50°或20°,80°,80°

* 例3△ABC中,AC>AB.求证:∠B>∠C.

证∵AC>AB ∴在AC上取AD=AB,连BD,

∵∠ADB>∠C.

且∠ABD=∠ADB

又∵∠ABC>∠ABD

∴∠ABC>∠C.

注意:本例是三角形中边角之间不等关系的一个重要结论:三角形中,若边不相等,则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较大,(简写为“大边对大角”)这一结论可帮助我们利用边的不等关系,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例4 △ABC中,∠B=2∠C,AD为角平分线.

求证 AB+BD=AC.

分析对于要证的结论,可采用补短法来完成,即延

长AB至E,使BD=BE下只需证AE=AC即可.

∴AB+BD=AB+BE=AE.

证一延长AB至E,使BE=BD

∴AB+BD=AE. ∵BE=BD

∴∠E=∠EBD ∠ABC=∠E+∠BDE=2∠E=2∠C.

∴∠E=∠C,在△ABE的△ACD中,∠EAD=∠CAD. ∠E=∠C AD=AD

∴△AED≌△ACD ∴AE=AC ∴AB+BD=AC.

证二分析:本题也可用“截长”的方法来证明

∵∠B=2∠C>∠C.

∴可在AC上取AF=AB,下面只需证FC=BD即可,再利用DF作桥梁,证明BD=DF=FC.

证∵∠B=2∠C>∠C ∴AC>AB,在AC上取AF=AB.

又∵∠1=∠2.AD=AD

∴△ABD≌△AFD. ∴BD=FD. ∠AFD=∠B=2∠C.

∴∠FDC=∠C. ∴AB+BD=AF+FC=AC.

【难题点拨】

例1 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DA=DB,∠DBP=∠DBC.BP=BC,求∠P的度数.

分析 正三角形内角为60°,可考虑将∠P 与三角形内角进行联系,借用内角60°以达解题目的,连DC 后易得△PBD ≌△CBD ,从而将求∠P 转

化为求∠DCB.

解 连DC ∵BP=BC ∠PBD=∠CBD BD=BD

∴△PBD ≌△CBD.

∴∠P=∠DCB. 又BD=AD CD=CD AC=BC

∴△BCD ≌△ACD

∴∠BCD=∠ACD=

21∠ACB=2

1×60°=30° ∴ ∠P=30°

* 例2 △ABC 中AB=AC ,P 为形内一点,且PB >PC.

如图,求证∠APC >∠APB.

分析 这一类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中出现的与

形内一点相关的问题.常利用适当的旋转.使等边重合.将该点与

三顶点的连线段相对集中到一个三角形内,再设法利用已知来解

决问题.

证 ∵AB=AC ∴将△ABP 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 与AC 重合得△AP ′C ,连PP ′由作图△ABP ≌△ACP ′

∴AP=AP ′,BP=CP ′

∴∠1=∠2 ∠APB=∠AP ′C ,P ′C=BP >PC.

在△PP ′C 中,P ′C >PC

∴∠3>∠4 ∠1+∠3>∠4+∠2.

∴∠APC >∠AP ′C ∴∠APC >∠APB.

本题利用了“大边对大角”这一结论。

【难题解答】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已知△ABC 中AB=AC ,高BE ,CF 交于D(或延长线交于D),求证:DB=DC.

甲 乙 丙

分析 本题应考虑∠A 的各种情况.

①∠A=90°时(图丙),两高各与边重合,显然结论成立.

②∠A <90°时(图甲),D 在形内,此时先证△BFC ≌△CEB(AB=AC ,∠ABC=∠ACB ,∠CEB=∠BFC=90°,BC 为公共边)得BF=CE ,再证△BFD ≌△CED ,得DB=DC.

③当∠A >90°时(图乙),D 在形外,证法步骤②一样,但图形中相关线段位置发生了变化.

【典型考题】

例1 周长为21,边长都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

A.4个

B.5个

C.8个

D.10个

分析 设底边为x,腰长为y ,∴x+2y=21.

∵2y 为偶数,21为奇数 ∴x 为奇数.

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x <2y.

x+2y >2x 2x <21 x <10.5.

x 为奇数 ∴x=1,3,5,7,8 共5个 答案B.

注 x=7时,y=7为等边三角形,属特殊等腰三角形.

例2 如图, D 、E 在△ABC 的边BC 上,且AD=AE=BD=DE=EC.

则∠BAC 是∠EAC 的几倍?

分析 从等边△ADE 入手,得∠ADE=∠AED=60°,再

利用△ABD 和△AEC 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的外角∠ADE=

∠AED=60°.求出∠EAC 再求∠BAC.

解 ∵AD=AE=DE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DE=∠AED=∠DAE=60°又AE=EC ,AD=DB

∴∠BAD=∠B=21∠ADE=30°∠EAC=∠C=2

1∠AED=30°

例3 如图,MB=2MA,MC=BC,∠1=∠2,求证MA⊥AC.

分析利用MB=2MA,可考虑取MB中点D,利用等腰三角形

性质.可知CD⊥MB,再利用三角形全等证∠A=∠MDC=90°.

证作△MCB的中线CD.∵MB=2MA ∴MA=MD

又∠1=∠2 MC=MC ∴△MAC≌△MDC. ∠A=∠MDC

又MC=BC,CD为△MCB中线∴CD⊥MB ∠CDM=90°

∴∠A=90°∴MA⊥AC.

【知识探究学习】

(一)为什么要添线

解证几何题,就是由已知出发,用形式逻辑的推理与量的计算,来探究新的、未知结果,一句话,就是要创造条件实现从已知向结论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添设辅助线,正是创造转化条件的一部分,是为了联系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架设的桥梁.

(二)添辅助线的目的

总目的在于沟通解题思路,创设由已知条件向所求结论过渡的条件,不可生硬地机械照搬,而是随着解题思路而展开,某些条件不能直接与结论发生联系时,为发掘、创设这些条件联系的途径,来设想和决定在图中添什么线与怎样去添线,这正是理解添设辅助线方法的精髓.

(三)添线的原则、手段

(1)化分散为集中,就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已知和未知的有关几何元素相对集中到同一个或几个相关基本几何图形中去,使之产生联系.

(2)化整体为部分,就是通过添线把复杂的几何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使问题化繁为简.

(3)化不规则为规则,即通过添线将不规则几何图形化为规则几何图形,使问题化难为易.

添线的常用手段是平移、旋转、对称、截取、延长等.

【同步练习】

一、判断(3分×8=24分)

( )1.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20°,另两个内角必为30°.

( )2.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 )3.内角为70°的等腰三角形,另两角一定为70°和40°.

( )4.等边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5.O为等腰三角形三中线交点,M为三内角平分线交点,N为三条高的交点,则O、M、N共线.

( )6.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是钝角,则与它相邻的内角是底角.

( )7.底边相等,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全等.

( )8.底边相等,周长也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二、填空(4分×8=32分)

1.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内角为108°,则另两个内角分别为 .

2.△ABC中,BA=BC,∠C=50°, ∠A, ∠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则∠ADB= .

3.△ABC中,AB=AC,∠C=36°,BC=6,BD为外角平分线,则BD= .

4.周长为13,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共有个.

5.AD为△ABC的高,AB=AC,△ABC周长为20cm,△ACD周长为14 cm,则AD=______.

6.D、E、F分别为△ABC的边AB、BC、CA上的点,DF∥BC,BD=DE=EF=FC,∠B=30°,则∠A= .

7.线段AD、BC交于O,且AB=AC,DB=DC,AD=3,BC=4.则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 .

8.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交所成的钝角为100°,则顶角,底角 .

三、选择(4分×8=32分)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顶角

B.顶角的一半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一半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顶角为( )

A.20°

B.30°

C.80°

D.120°

3.等腰三角形顶角为钝角,它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条数总和为( )

A.3

B.6

C.7

D.9

4.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AC,∠BDC=75°,则∠A为( )

5.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为3cm 的两部分,则腰长为

( )

A.2cm

B.8cm

C.2cm 或8cm

D.不能确定

6.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10°,则底角为( )

A.70°或40°

B. 40°或55°

C. 55°或70°

D. 70°

7.D 、E 为△ABC 的边BC 上两点,且AD=AE=-BD=DE=EC ,则∠BAC 是∠EAC 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8.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与中线相互重合,且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 )

A.任意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解答题(6分×2=12分)

1.△ABC 中,∠C=90° AC=BC ,BD 为角平分线AE ⊥BD 交BD 延长线于E ,求证AE=

2

1BD.

2.如图,△ABC 和△DEC 均为等边三角形,∠DAB=40°,BACD=15°,求∠BEC 的度数.

【素质训练】

1.P为等边△ABC内一点,∠APB∶∠BPC∶∠CPA=5∶6∶7,求以PA,PB,PC长为边三角形三内角.

2.△ABC中,AB=AC,BD、CE为角平分线,AF⊥BD于F,AG⊥EC于G,求证AF=AG.

【实际运用】

用长为20cm的铁线弯成一边长为8cm的一个等腰三角形,问等腰三角形各边长应为多少?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重点、难点】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预习指导】 上节课中,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了证明,请你写出这些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1、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2、证明:(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3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证明:(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典题选讲】 例1.如图,在△ABC中,点O在AC上,过点O作M N∥BC,CE、CF分别是△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与MN分别交于E、F,求证:OE=OF. 例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C=BD=AD,则∠A的度数是多少?

变式; .如下图,在△ABC 中, AB=AC ,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C=BD=DE=EA ,求∠A 的度数。 【课堂练习】 1、如图,在△ABC 中,∠B =∠C =36°,∠ADE =∠AED =2∠B ,由这些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D E A B C D E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 2、本节内容是《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 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 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 3、等腰三角形是在《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 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 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 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 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 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学生活动 预习相关概念及定理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活动 课题引入: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了 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结基础上,引入新课题。 【教学设想】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二、新知教学: (一)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能否得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的结论?请用符号语言表示.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4、思考与探索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二)例题分析 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 ,且AD ∥BC.求证:AB =AC 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 ∥BC ,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 2、证明: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巩固练习: 1、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2、如图,BO 平分∠CBA, CO 平分∠ABC, 且MN//BC,设AB=12,BC=24,AC=18,求△AMN 的周长. 三、总结反思 1、证明文字命题应注意什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别是什么?如何证明? 3、一个常见的基本图形. A B C D E A B C M N O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重点、难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创设: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180 2 A ?-∠ .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 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 例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

举一反三: 1.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 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3. 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 举一反三: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是10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则它的顶角是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腰长是4,则底边为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度,则它的底角是_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一边长是8cm,则其它两边长为____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 D C B A

初二八年级数学章节练习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轴对称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北京四中龚剑钧 知识要点: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二、说明: 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例题讲解 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 求∠2的度数. 经典练习: 1.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 AC=BC=BD,AD=AE,DE=CE, 求∠B的度数.

2.(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 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 则其余各边长是_________. 3. 已知,如图,AB=AC,∠A=1080,BD平分∠ABC交AC于D, 求证:BC=AB+CD. 4.如图,△ABC中,CE是BC的延长线,CD平分∠A CE,CD//AB.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5.如图,△ABC中,∠ACB=900,CD是AB上高,∠BAC的平分线AF交CD 于E,判断△CEF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

分别为E,F,求证:DE=DF 7.如图,在RtABC中,AB=AC,∠BAC =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O点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 请你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8.已知:如图,△ABC中,∠ACB=450,AD⊥BC于D,在AD上取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E,∠BAD=∠FCD. 求证:(1)△ABD≌△CFD;(2)BE⊥A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教案

( 课 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 其证明》教案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 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观察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新课讲解: 之前,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 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 ?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 5、3、4、6 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 ≌△DEF 证明:∵∠A=∠D,∠B=∠E (已知) ∵∠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C=180°-(∠A+∠B) ∠F=180°-(∠D+∠E) ∠C=∠F (等量代换) BC=EF (已知) △ABC ≌△DEF (ASA )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这个推论 虽然简单, 但也应让 学生进行 证明,以熟 悉的基本 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 的推理证 明做准备。 学生充分 讨论问题 1,借助等 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等腰三角形. 2.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和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用手段.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先通过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自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再通过一个“探究”栏目,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获得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最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两个性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在动手剪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借助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准确表述性质的含义,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两个性质.(2)学生能在等腰三角形的情境中,自觉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或两条线段相等,体会其证明的简捷性和计算的简便性. (3)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借助轴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获得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通过沿折痕对折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很容易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精品】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基础知识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为3和5,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和4,则取周长为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其中一边长为7,则它的底边长为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其余角度为_____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则其余角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等边对等角 6.△ABC中,AB=AC,∠B=70°,则∠A的度数是___________ 7.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80°,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 第7题第8题第9题 8.如图,在△ABC中,AB=AC,AD∥BC,若∠1=70°,则∠BAC=___________ 9.如图,△ABC中,AB=AC,∠B=40°,CD=AC,则∠DAC=_________,∠DAB=__________- 10.如图,△ABC中,AB=AC,AE平分△ABC的外角∠DAC,求证:AE∥BC。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11.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 12.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若∠BAD=20°,则∠C=_________ 13.如图,在△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 14.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 15.在△ABC中,AC=AB,点D在AB上,BC=BD,∠ACD=15°,求∠B的度数。 16.如图,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性质

等腰三角形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几种三角形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1.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 2.底边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各内角都等于60°.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边、角的证明及计算问题,也可以利用性质来进行有关线段、角的证明及计算问题. 【重难点解析】 本节重难点均在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上,利用性质,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及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是本节研究的重点. 例1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已知△ABC 中AB=AC ,BD 、CE 为中线,求证BD=CE. 分析 要证BD=CE ,可考虑证△ABD ≌△ACE ,而∠A 为公共角, AB=AC ,所以只需证明AD=AE 即能达到证明目的. 证 ∵AB=AC, AE=EB, AD=DC ∴AE=AD.在△ABD 和△ACE 中,AB=AC ,∠A=∠A AD=AE ∴△ABD ≌△ACE ∴BD=CE. 例2 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100°,求三内角度数. 分析 本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但要注意本题中外角是顶角的外角,还是底角的外角,在两种不同位置时,求得的结果不一样,本题有两解. 解 ∵等腰三角形 ∴两底角相等,设顶角为x ,底角为y ,则x+2y=180° (1)当顶角的外角为100°时,顶角的外角等于两底角之和 ∴2y=100°求得? ???=?=5080y x (2)当底角的外角为100°时,底角y=180°-100°=80°求得???? =?=8020y x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顶新九义校:代小燕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2)、定理的证明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经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让他们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 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过程 一、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二、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1、一般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那些特殊性质呢? 三、目标导向,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板书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按照要求,把两腰叠在一起。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 [辨疑]由观察发现的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 [问题] 1、此命题的题设、结论分别是什么? 2、怎样写出已知、求证? 3、怎样证明? [电脑演示1]

初中数学讲义初二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提高) 【学习目标】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180 2 A ?-∠ . 【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 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如图,已知AB=AC=BD,那么() A.∠1=∠2B.2∠1+∠2=180° C.∠1+3∠2=180°D.3∠1﹣∠2=180° 2.如图,△ABC中,CA=CB,∠A=20°,则三角形的外角∠BCD的度数是() A.20°B.40°C.50°D.140° 3.若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4.如果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8,那么它的周长为()A.16B.20C.20或16D.不确定 5.△ABC中,AB=AC,顶角是120°,则一个底角等于() A.120°B.90°C.60°D.30° 6.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满足+|6﹣BC|=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A.12B.15C.12或15D.不能确定 7.如图,在△ABC中,AB=AC=5,BC=8,D是线段BC上(不含端点B,C)的动点.若线段AD长为正整数,则点D的个数共有() A.5个B.3个C.2个D.1个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8C.10D.8或13 9.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底边为11cm,则腰长为() A.11cm B.11cm或7.5cm C.7.5cm D.以上都不对 10.若实数m、n满足|m﹣3|+(n﹣6)2=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

则△ABC的周长是() A.12B.15C.12或15D.9 11.已知△ABC中,∠ACB=90°,AC=8,BC=6.在射线BC上取一点D,使得△ABD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有几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另一边长等于4,则它的周长等于()A.15或17B.16C.14D.14或16 1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则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 A.70°或55°B.55°C.70°D.65° 14.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要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AB是其中一腰),则图中符合条件的格点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75°B.30°C.75°或30°D.不能确定16.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E,CD平分∠ACB 交BE于D,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17.如图,直线l1,l2相交于点A,点B是直线外一点,在直线l1,l2上找一点C,使△ABC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C有() A.2个B.4个C.6个D.8个 18.如图,已知OA=OB=OC,BC∥AO,若∠A=36°,则∠B等于() A.54°B.60°C.72°D.76°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 重难点突破 课外机构补习优秀资料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提高) 【学习目标】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180 2 A ?-∠ . 【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 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重点、难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A=36°.若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 A. 5 B. 6 C. 7 D. 8 3.如图所示.△ABC中,∠B=∠C,D在BC上,∠BAD=50°,AE=AD,则∠EDC的度数为() A. 15°B. 25°C. 30°D. 50° 4.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 0.4 cm2 B. 0.5 cm2 C. 0.6 cm2 D. 0.7 cm2 二.填空题(共4小题) 5.如图,已知AD=DB,CD⊥AB,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36°,则∠DCE=_________ 6.如图,在△ABC中,∠BAC=135°,AD⊥BC于D,且AB+BD=DC,那么∠C=_________ 7.如图,在△ABC中,OB、OC分别是∠B和∠C的角平分线,过点O作EF∥BC,交AB、AC于点E、F,如果AB=10,AC=8,那么△AEF的周长为_________ 8.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AB=AC=BD,则∠1和∠2的关系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2小题) 9.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DE过O且平行于BC,已知△ADE的周长为10cm,BC的长为5cm,求△ABC的周长. 1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 (1)若AC=BC,∠B:∠C=2:1,试写出图中的所有等腰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2)若AB+BD=AC,求∠B:∠C的比值.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练习 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则它底角的度数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AB =AD =DC ,∠B =80°,则C 的度数为( ) A 、30° B 、40° C 、45° D 、60° 3、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AD ⊥BC ,E 为AD 上一点,∠ABC =60°,∠ECD =40°,则∠ABE =( ) A 、10° B 、15° C 、20° D 、25° 4、等腰△ABC 中,AB =AC=6cm ,∠A =150°,则△ABC 的面积为( ) A 、9cm 2 B 、18cm 2 C 、6cm 2 D 、36cm 2 5、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DM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 角形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6、如图,在△ABC 中,∠A =60°,B E ⊥AC ,垂足为E ,C F ⊥AB , 垂足为F ,BE 、CF 交于点M 。如果CM =4,FM =5,则BE 等于( ) A 、9 B 、12 C 、13 D 、14 7、如图,已知AB =AC ,∠A =36°,AB 的中垂线MD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M 。下列结论:①BD 是∠ABC 的平分线;②△BCD 是等腰三角形;③DC+BC=AB 。正确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8、如图,△ABC 中,AB =AC ,△DEF 为等边三角形,则γβα、、之间的关系为( ) A 、2γ αβ+= B 、2γ βα+= C 、2γ αβ—= D 、2γ βα—= 二、填空题 9、如图,AB//CD ,CD =BD ,∠ABD =68°,则∠C 的度数为 。 10、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DBC =15°,则∠A 的度数是 。 A C M D B 第7题 D A F B C E α γ β 第8题 A D E F B 第11题 M A D B N C 第10题 B A D C 第9题 C D B A 第2题 B C A E 第3题 A C M D B 第5题 C A E F B M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 题】12.3 等腰三角形(1)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学习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自主学习】(以下的题目,你能独立完成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得到。 ) 活动一、自主完成问题导学( 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的两边叫 ___________ ,另一边叫 _________ 。 两腰的夹角叫 _______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等腰三角形厶 ABC 中,且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活动二、自主完成,组内交流( 团结力量大!小组合作探究,仔细阅读题目,完成下面的问 题。) 按照课本49页的要求自己动手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想一想,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将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并填入下表,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1:( 性质2:( 活动三、我们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文字叙述,你能把他转化为几何语言吗? 性质1:等腰三 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厶 ABC 中, T AC=AB ( )??? / B=Z C (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 和 AC / BAD 和/ CAD 和 和 和 和 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 图1 B 图1C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职称微型课)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的事物的重要途径. 学习重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学习难点:合理添加辅助线。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文字命题的几何证明一般步骤是: ①;②;③。 二、情境创设: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能否得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的结论?请用符号语言表示.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如果 ,那么 。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活动三: 例: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 ,且AD ∥BC. 求证:AB =AC 拓展:在下图中,如果AB =AC ,AD ∥BC ,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 四、反馈检测: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 五、总结反思: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P8第1、2、4题; 选做题: 课本P8第3题. 七、课外拓展: 已知:如图,AB=AC . (1)若CE=BD ,求证:GE=GD ; (2)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 (只写结论,不证明). A B C D E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编辑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 等腰三角形 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编辑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等边三角形的情况下)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 直接的关系是:腰大于高。间接的关系是: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3判定的方式 编辑 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如下判定的方式: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与该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边为底边。 显然,以上三条定理是“三线合一”的逆定理。 有两条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编辑 等腰直角三角形 1、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显然,它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第一章第一节你能证明它们吗?(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学习重点:了解所学公理的内容,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学习难点: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辅助线做法。 预习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2-P4,用红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学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预习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习环节: 一、自学导航: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4、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 (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 (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字母表示)(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字母表示)(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字母表示)(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二、合作探究: (一)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C E

A B F D E C 图3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简称:等 对等 ) 已知:在△ABC 中,AB =AC , 求证:∠B =∠C 证明:(方法1)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证明:(方法2) 证明:(方法3) 2、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简称: ) 3、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已知: 求证: 证明: 三、学以致用: 1、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 ,其中一边长为3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四、当堂检测:如图3,A 、B 、F 、D 在同一直线上,AB=DF ,AE=BC , 且AE ∥BC 。求证:⑴△AEF ≌△BCD , ⑵EF ∥CD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