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变异与进化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变异与进化

[内容概述]

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各种育种方式及原理。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

[重点难点]

一、生物的变异:

1. 基因重组

(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两种: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通过基因工程使基因转移而实现基因重组

2.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3)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3.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根据:

①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或相同基因有几个,

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3)单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无论其体细胞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称为几倍体,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比较项目单倍体多倍体

形态特征植株弱小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育性高度不孕发育延迟,育性有或无,结实率低

二、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育种方法原理特点

常规育种

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将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提高物种综合优势;

育种年限较长。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利用物理因素(激光等)或化学因素(硫酸二乙酯、亚

硝酸)处理生物,提高变异频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状,

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处理大量的供试材料。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获得纯合子,明

显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能获得某些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生物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

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并表达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细胞工程育

将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三、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遗传病种类病因类型举例

单基因遗传病一对基因控制显性或隐性基因并指、苯丙酮尿症

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控制唇裂、原发性高血压

染色体异常病染色体变异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

优生(1)概念:让每一个家庭生出健康的孩子

(2)措施:①禁止近亲(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②进行遗传咨询

③提倡适龄生育

④开展产前诊断

四、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常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只是给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与物种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有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最普遍的方式是物种先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然后长期的地理隔离发展为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或多个新种。

在自然界里还存在另一种物种形成方式,它往往只需要几代甚至一代就完成了,而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一经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五、基因频率的计算:

1.除教材谈到的方法外,还可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例: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10%。

则A%=30%+60%×1/2=60%,

a%=10%+60%×1/2=40%。

即一个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2. 运用遗传的基本定律,结合“哈代-温伯格”基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中符合以下5个条件:①种群极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无基因突变④无新基因加入⑤无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保持平衡。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运用此规律,已知基因型频率可求基因频率;反之,已知基因频率可求基因型频率。

例:假设某动物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9,b=0.1,其后代基因型为BB、Bb、bb,那么后代三种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根据p+q=l (p+q)2=1,p2+2pq+q2=1,BB的基因型频率为0.92=0.81;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9╳0.1=0.18;bb的基因型频率为0.12=0.01。

[知识链接]

1.基因突变与生物生殖的关系

无性生殖中有丝分裂过程、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过程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2.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

体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一般不会导致下一代个体产生变异。有性生殖细胞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经受精作用直接传递给后代。

3.基因重组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联系。选修本基因工程也属于基因重组,是对原有基因重组概念的补充。

4.物种和种群的概念与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相关。

[例题解析]

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解析: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例如一些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给后代。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有的可育,例如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等。基因重组不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也能发生在基因工程中。ACD选项错误。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如果变异发生在非编码区的非调控序列,或决定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个密码子)则不导致性状改变,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解析:

人工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不定向,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都不能产生基因重组,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单倍体育种之前先要杂交育种形成AaBb的新品种,所以, 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答案:B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不能通过能否交配产生后代研究物种间的差异。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种群的迁徙行为而不是个体。ACD选项错误。

答案:B

4.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保持亲本性状,不能育出新品种黑色长毛兔。杂交育种是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新品种,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杂交,通过基因自由组合获得黑色长毛兔;基因工程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获得新品种;诱变育种是利用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答案:D

5.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解析:

纯种小麦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频率很低,而且,不会有规则分布。生产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阳光充足、通风好、水分供应充足,所以小麦长得好。

答案:B

6.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解析:

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多倍体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ABC选项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不会长稻穗。

答案:D

7.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 0

B. 1/4

C. 1/2

D. 1

解析:

女患者卵原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一半正常,一半异常,所以形成的卵细胞一半正常,一半异常,与正常人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1/2。

答案:C

8. 下列哪种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A. 单倍体育种技术

B. 诱变育种技术

C. 杂交育种技术

D. 细胞工程技术

解析:

单倍体育种技术是某种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再加秋水仙素处理;诱变育种技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杂交育种技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三者都不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D

9.科学家做了两项试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受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上述番茄无子这一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B. 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 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没有种子

D. 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不能正常结实

解析:

无子番茄是因为柱头未受粉,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这一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体细胞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无子西瓜是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长成的植株不能正常结实。

答案:C

10.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_____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突变率极低,所以,细菌个体中会出现抗药性个体但数量极少。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以使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细菌进行无性生殖,保持亲本的特性,抗药性纯合子出现后很快稳定遗传,有性生殖的生物,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留下来,获得纯系需要多代选择。

答案: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变异与进化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变异与进化 [内容概述] 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各种育种方式及原理。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 [重点难点] 一、生物的变异: 1. 基因重组

(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两种: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通过基因工程使基因转移而实现基因重组 2.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3)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3.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根据: ①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或相同基因有几个, 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3)单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无论其体细胞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称为几倍体,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比较项目单倍体多倍体 形态特征植株弱小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育性高度不孕发育延迟,育性有或无,结实率低 二、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育种方法原理特点 常规育种 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将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提高物种综合优势; 育种年限较长。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利用物理因素(激光等)或化学因素(硫酸二乙酯、亚 硝酸)处理生物,提高变异频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状, 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处理大量的供试材料。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获得纯合子,明 显缩短育种年限。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 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 单元练点变异与进化 推荐完成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普通玉米为二倍体植物,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采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技术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单倍体玉米产生的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 C.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玉米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D.该育种过程中常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获得单倍体植株 2.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5区域最可能含DMD基因 B.除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 C.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而基因数目保持不变 D.DMD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3.下图为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甲高度不育 B.甲成为丙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C.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1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理论上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第2年即可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

D.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12套遗传信息 4.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 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 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数目 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5.如果二倍体生物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染色体,则称之为“三体”。三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机配对联会,然后正常分离,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某基因型为AaBb(A、a位于5号染色体上,B、b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二倍体番茄,自交后代中出现一株基因型为AaBbb的植株(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植株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确定该植株的形成是由于其亲本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6号染色体出错,产生了基因型为ABb或aBb的配子 B.该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有8种,即AB、Ab、Abb、ABb、aB、abb、ab、aBb C.该植物的出现丰富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但其还不是一个新的物种 D.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进行辨别 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B.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D.人工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大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说法不正确是() A.实验试剂及作用分别为: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解离 B.该实验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原理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六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知识网络】 【重点精析】 2、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1)适用生物类别:真核生物,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 (2)遗传方式: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符合。 (3)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基因分离定律),而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两大定律。 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着重研究克服了这个缺点,强调生物进化是因为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强调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联系:现代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建立的。 【基础训练】 1、科学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过程。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常用32P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用35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分别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试问:如何才能使一部分噬菌体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 A、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用含32P的活鸡胚培养噬菌体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阶段及其发生场所正确的是() A、转录细胞质 B、逆转录细胞核 C、翻译细胞质 D、复制细胞核 3、下列关于基因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水稻细胞基因的编码区中存在非编码序列 B、大豆细胞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大肠杆菌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的下游 D、乳酸菌与酵母菌基因结构中都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八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强化练(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模拟预测)某小孩因维生素B2代谢紊乱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被确诊为全世界仅有的两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检测,该患者的基因SLC52A2发生了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患者在坚持服用维生素B2四个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维生素B2以防止该贫血病症复发 B.该病的治愈说明维生素B2可以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 C.该病的出现可说明人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根本原因是SLC52A2基因突变,坚持服用维生素B2可防止该病的复发,A正确;服用维生素B2为患者补充了维生素来源,并未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B错误;该病在全世界仅出现两例,这说明人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C错误;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对基因(DNA)进行检测,D错误。 答案:A 2.(2022·深圳二模)控制鹌鹑(2n=78)细胞膜上某受体合成的等位基因,有三种不同的碱基序列。其基因分别表示为E、F、R。统计某群体中6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只)分别为:EE:35、FF:15、RR:30、EF:20、FR:20、ER:3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该受体合成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E、F和R的形成体现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该鹌鹑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0.69 D.对E、F、R进行选择可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据题可知,鹌鹑(2n=78)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A正确;E、F、R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可以突变成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正确;该鹌鹑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 30×2+20+30 ≈0.37,C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对E、(35+15+30+20+20+30)×2 F、R进行选择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 答案:C 3.(2022·梅州二模)中国科学家利用雄性四倍体鲫鱼与雌性二倍体红色双尾金鱼交配,获 得了一种新型三倍体鲫鱼,该三倍体鲫鱼保留了生长速度快、不育等优点,同时新添了体高 /体长的值更高、肉质更甜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高考复习 考前热身《变异、育种与进化》(习题+答案)

生物高考复习考前热身《变异、育种与进化》 依纲回扣——填一填 1.基因重组 (1)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2)_________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_________时期)。 (3)基因重组是通过_________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_________,为动植物_________和_________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 (1)特点:_________、随机性、性、低频性等。 (2)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提供生物进化的_______。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重复、_________和易位。 (2)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_________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界定可依据发育起点和染色体组数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起点为“_________”时再依据“_________”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_________”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 4.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_________; (3)多倍体育种——_________; (4)杂交育种——_________; (5)基因工程育种——_________。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形成。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的定向改变。 (2)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_________、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_________。 (3)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成功的四个原因(必修二11页)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3.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二45页) 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4.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二46页思考与讨论)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5.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二65~66页)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携带。 6.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必修二69页)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8.系谱法分析遗传病类型的缺陷和对策 系谱家系世代少,后代个体少;应调查多个系谱合并分析。 9.多倍体植株的优点(必修二87页)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10.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二100页) (1)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2)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11.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人工诱变的原因 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12.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两个原因(必修二120~121页) 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处于不同环境,不同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各自的变异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不同环境下的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对两个种群造成的影响就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可能有巨大的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13.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 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矫正易错易混】 一、孟德尔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产生隐性纯合子的原因是基因分离。 2.高茎(Dd)豌豆产生的雄配子与雌配子的比例远大于1,不管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中D与d配子比均为1∶1。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作业含答案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模拟)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合黄色小鼠与突变型黑色小鼠交配,后代有可能出现灰色小鼠B.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含有2个a2基因,此时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C.基因a2比a1的长度短,则合成的肽链也一定短 D.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解析若杂合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1,与突变型黑色小鼠(a2a2)交配,后代有可能出现灰色小鼠(a1a2),A项正确;杂合灰色鼠(a1a2)精巢中的一个细胞含有2个a2基因,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所以该细胞有1个或2个或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基因a2比基因a1短,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使原本的终止密码子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导致肽链长

度变长,C项错误;A基因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即题述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项错误。 答案 A 2.(2022·北京模拟)甲、乙是某生物(2n=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图甲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 C.乙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A项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甲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B项正确;该生物2n=2,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乙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项错误;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这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D项错误。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建议25分钟)) [核心要点] 1.在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 因而不能遗传下去,属于不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细菌、病毒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植物营养生殖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引起该病的直接原因是一个谷氨酸被一个缬氨酸所代替,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由A//T变成了T//A。 4.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能、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有性、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5.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类。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等。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6.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过程是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缺点是.变异不定向、频率低,需要的材料多。 7.基因突变的特点是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和低频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的不同DNA上以及同一个DNA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8.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低、高),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可以(可以、不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原因是尽管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合理即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整合训练(九)生物变异与进化 全员必做题 1.[2022·广东省高三联考]春化是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才能开花的现象。研究发现,FLC基因是抑制拟南芥开花的基因,低温条件下,H3酶被激活,进而解除FLC基因对开花的抑制作用。温度升高后,FLC基因在一段时间内仍被抑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H3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 B.该过程不涉及FLC基因序列的改变 C.FLC基因在春化后表达量提高 D.H3突变体在自然界中可能无法传代 2.[2022·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B、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大熊猫的概率约为17% 3.[2022·湖南长沙一中一模]云南水稻有花壳、麻壳、紫米、红米等品种。科学家在研究云南稻种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该体系将亚洲稻分为5级,即亚洲栽培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型—品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云南水稻品种类型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各地种植的不同水稻品种之间仅有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能在该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D.不同品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2·河北邢台5月模拟]水稻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基因突变,出现抗稻瘟病基因,如图为抗稻瘟病品系和不抗稻瘟病品系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位置。请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抗稻瘟病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相关碱基发生了替换 C.基因突变的结果往往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 D.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自发产生基因突变 5.[2022·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一模](不定项选择)图1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对图1中各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基因的一条链进行测序,Ⅰ1、Ⅰ2、Ⅱ1和Ⅲ1的结果相同,Ⅱ2和Ⅲ2的结果相同,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作业含答案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共15题,1~3题每小题2分,4~15题每小题2.5分,共36分) 1.(2022·湖南模拟)塔斯社2月28日报道,一批冠状病毒蛋白将于3月18日搭乘联盟MS-21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研究。之后,这些样本将被送回地球。下列有关冠状病毒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新冠病毒蛋白产生可遗传变异 B.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因素的作用,冠状病毒蛋白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C.冠状病毒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D.冠状病毒蛋白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解析】由于紫外线等作用,引起冠状病毒蛋白的改变,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故不是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作用,冠状病毒蛋白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B正确;冠状病毒蛋白合成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C正确;冠状病毒蛋白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D正确。 【答案】A 2.(2022·湖北模拟)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出现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两种卵细胞 D.该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因为DNA复制时基因突变所致,也可能是因为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所致,A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或中期,因为没有体现出后期细胞质是否均裂,暂时不能判断雌雄,即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正确;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得到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得到4个精子(两种类型),则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C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4个染色体组,此时该动物体细胞内含染色体组数最多,D正确。 【答案】C 3.(2022·四川省泸县二中模拟)大肠杆菌菌株P对链霉素具有抗性,而另一菌株Q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将菌株P、Q混合培养后涂布在含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基上产生了几个菌落(菌株R)。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菌株P的染色体上具有链霉素抗性基因 B.菌株P、Q的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菌株P、Q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密码子表 D.混合培养后,菌株R的产生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菌株P、Q的DNA不同,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和碱基对的数目也不同,B正确;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C错误;混合培养后,菌株R对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都具有抗性,故菌株R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所致,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上部分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加入 R 型(无毒) R 型(无毒) R 型(无毒) DNA 蛋白质或 荚膜多糖 DNA 加 DNA 酶 活S 型(有毒) 分离 加入 加入 培养 培养 培养 R 型(无毒) R 型(无毒) S 型 R 型 艾弗里的实验 结论 DNA 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格里菲思实验 第一组 注射 活R 型(无毒) 健康 第三组 注射 死S 型(加热) 健康 第二组 活S 型(有毒) 注射 死亡 在死S 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成S 细菌 设想 第四组 分离 死S 型 活R 型 注射 死亡 + 活S 型 注射 死亡

5.2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 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5.4 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培养 含放射性35S 不含放射性 离心 搅拌 加入 不含放射性 含放射性32P 培养 离心 搅拌 加入 大肠杆菌 培养液 感染 使在细菌 体外的噬 菌体分离 检测上清液 和沉淀物中 的放射性 35 S 标记的噬菌体 32 P 标记的噬菌体 新形成的噬菌 体没检测到35S 新形成的噬菌 体检测到32P 实线表示不带放射性 虚线表示带放射性 说明 蛋白质 RNA 烟草花叶病毒(TMV ) 烟叶 花叶病 感染 感染 + RNA 酶 烟叶 健康 感染 烟叶 健康 蛋白质 分离 感染 烟叶 花叶病 RNA TMV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9)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九)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全员必做题 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成了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 合子/%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地区78202 乙地区64324 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1·山西省长治市高三练考]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它们以大型种子为食。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3~2006年该岛上中地雀鸟喙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旱灾诱发了中地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鸟喙变宽 C.2005年后,中地雀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大地雀入侵后与中地雀竞争,可能改变其鸟喙进化方向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 的存活率(%) 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1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学案

第11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构建网络] 答案:①外界环境条件②普遍性、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③产生新的基因④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后期⑤新基因型⑥缺失、易位、倒位、重复⑦基因重组⑧基因突变⑨染色体变异⑩染色体变异⑪基因重组⑫种群⑬自然选择⑭隔离⑮生物多样性

高考命题24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考点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核心整合] 1.可遗传变异的“四大”易混点 2.“二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答案:单倍体三个或三个以上 3.界定“三倍体”与“三体” ♝[重难剖析]

1.基因突变≠D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剖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的改变。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病毒性状变异,也称为基因突变。 2.误认为基因突变会使基因“位置”或“数目”发生改变或错将基因中“碱基”缺失视作“基因”缺失 剖析:基因突变仅改变了基因碱基序列,产生了新基因,并未改变基因位置,也未改变基因数量。基因中碱基缺失,只是成了新基因,即基因仍存在,只是“以旧换新”,并非“基因缺失”。 3.将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与“产生等位基因”混淆 剖析: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误认为基因重组=交换 剖析: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DNA重组技术。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而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叫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5.误认为精卵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剖析:精子与卵细胞的自由(随机)结合是生殖细胞间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重组。 6.误认为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或认为含多个染色体组者均为多倍体 剖析:单倍体强调的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取决于配子中所含染色体组数,可能为1组、2组或多组。含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取决于其发育起点是配子还是受精卵,若为前者,一定是单倍体,若为后者,一定是多倍体。 7.错将四倍体AAaa(由Aa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算作1AA∶2Aa∶1aa 剖析:AAaa产生配子状况可按图分析,由于染色体①~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四条染色体分至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故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

整合考点10“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 一、比较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1)变异的实质: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变异的类型 ①基因突变:基因结构改变,基因数量不变。 ②基因重组:基因的结构和数量均不变。 ③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排列顺序,但不改变其结构。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二、变异类型的判别 1.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方法 (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遗传物质改变产生的变异可以遗传,但是否遗传给后代,关键要看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否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由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由于遗传物质并未改变故不能遗传。 (2)让变异个体置于与原来类型相同的环境下种植或养育等,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是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不遗传变异。 2.“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染色体内的变异 (2)染色体间的变异

三、需辩明的四组概念 1.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判断①②③④的变异类型 ①缺失,②重复,③倒位,④基因突变。 3. 易位与交叉互换 生物变异类型的理解

1.(2016·江苏卷)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现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 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现型异常,D错误。 答案:B 2.(2015·海南卷)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 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 答案:B 3.(2015·海南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基因突变只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增加、缺失、颠倒、易位的情况,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

21高考生物新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练:第六单元 变异与进化 含解析

第六单元变异与进化 一、选择题 1.三位美国的遗传学家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 C.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D.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周期基因的变化 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此现象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造成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使某条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 C.用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目,对生物的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3.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某性染色体组成为ZWW的雌鸡具有生育能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雌鸡的产生是由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 B.该雌鸡的产生是由雌性亲本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的 C.该雌鸡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为1/4 D.该雌鸡与产生正常配子的雄鸡交配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ZWW的雌鸡的概率为1/6 4.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品种,已知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处理方法A为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处理方法B为用植物激素秋水仙素处理发芽的种子或幼苗 D.图中方案之所以能快速育种,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育种快速得到了纯合子 5.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可使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6.调查发现,与外界隔离的某岛屿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并指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占的比例为b B.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2a/(1+a) C.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并指的个体占bc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辽西联合校期中)植物基因D控制某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基因D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该蛋白质的结构出现变化,植物的性状也发生改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次序 B.DNA序列的插入未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基因均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该变异导致种群基因库和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次序未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数目和次序发生变化,A项错误;该基因发生变异后仍能表达,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并未改变,只是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项错误;基因突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但不能导致生物进化的方向发生改变,D项错误。 2.(2021北京四中期中)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 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 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脱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 C.UAA是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D.该机制导致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没有改变apo-B 基因,A项错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故 与RNA结合的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B项正确;由于只有apo-B的mRNA上替换了一个碱基,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就减少了,故推测UAA是终止 密码子,C项正确;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D项正确。 3.(2022江西南昌月考)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 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而致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 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能生长,“-”不能生长) 分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基因突变对大肠杆菌的生存不利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可以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 D.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B→D→A→C→E 答案:D 解析:突变的大肠杆菌不能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对大肠杆菌的生存不利,A项 正确;由题意知,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 向的,B项正确;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可以利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 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C项正确;添加C物质后,所有的突变体都可正 常生长,说明C物质在代谢途径中最靠后,添加B物质后,所有的突变体都不能正常生长, 说明B物质在代谢途径中最靠前,即代谢途径中最靠后的物质将使最多数目的突变体生长,最靠前的物质使最少数目的突变体生长,因此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B→D→A→E→C,D项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 (含答案)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DNA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C.外界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可使DNA复制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 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只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2.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b两种。则( ) A.a、b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C.a、b均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 3.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番茄种子后,某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出现了一个新性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基因突变形成后,突变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B.X射线照射会提高番茄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 C.发生基因突变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D.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 4.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氨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 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 C.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 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5.已知某DNA片段上有基因A、无效片段和基因B,其分布如图所示,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位点a或b,下列关于变异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