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

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

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基于生物适应进化原理论证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生物种群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其物种特性逐渐发生变化并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生物种群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能力而做出的适应性改变。本文将从生物适应进化理论的角度,探讨生物进化的动力。

一、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关键驱动力。它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对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进行筛选。在自然环境中,个体生物的基因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适应性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更多的适应性基因给下一代。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累积,适应性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导致物种特性的变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异,而基因重组则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交换。这些过程虽然不常见,但它们为生物种群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这些新的遗传材料可能使个体更具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该个体在自然选择中的生存机会。

三、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是生物进化中的另一种随机过程。它是指在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会随机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个体的随机繁殖成功或失败,也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虽然遗传漂变看起来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但它也能导致生物种群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适应性。

四、生物种群间的竞争和合作

生物种群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是推动生物进化的重要力量。竞争是指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个体之间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而进行的斗争。合作则是指个体之间通过协作,共同获取资源或抵抗威胁。竞争和合作不仅影响个体的生存机会,也会影响整个种群的进化方向。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发展出合作的行为,以共享资源或提高防御能力。这种合作行为可能会逐渐成为该物种的普遍特性,进而影响其进化过程。

五、基因流动

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间个体的迁移和基因交流。在生物界中,个体会在不同种群间迁移,这可能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这种基因流动可能会带来新的遗传材料,使一个种群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这也可能导致不同种群的遗传特性的混合,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的动力主要来自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种群间的竞争和合作以及基因流动等多个方面。这些过程都是为了使生物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能力。这

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理解这些动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并为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由于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它们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从而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一、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指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它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可以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生物体的表型变化,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等的变化。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

变。这种变化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表型。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材料。2、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这种变化可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材料。

3、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体的表型变化,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等的变化。

二、不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它不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或者是由于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同一品种的小麦在不同的年份种植,可能会因为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产量和质量。这种变化

不会影响到下一代,因此它不是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为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材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可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进化的影响较小,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可遗传的变异的研究和应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科学依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

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3)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4)种群的数量变化呈“S”型或“J”型曲线。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其特点是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不定向性。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材料。但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新基因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

31、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1)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是适应进化的结果。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2)地理隔离是指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而彼此不发生交配、繁殖或共同进化现象。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生殖隔离,导致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形成。

3)隔离的种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代表生物的变异?

A.人的眼睛颜色不同

B.狗的体型大小不同

C.树的叶子形状不同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是:D.以上都是。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生物的遗传?

A.父母的血型遗传给子女

B.父母的智慧遗传给子女

C.父母的生活习惯遗传给子女

D.父母的性格遗传给子女

正确答案是:C.父母的生活习惯遗传给子女。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

A.不能控制的

B.可以控制的

C.随机的

D.有规律的

正确答案是:D.有规律的。

二、简答题

4、请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的基因和特征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现象。例如,父母的血型、智慧、性格等特征会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变异则是指生物的基因和特征在世代之间有所改变的现象。例如,同一种树的叶子形状可能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使得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并逐渐进化出各种不同的种类。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 (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附答案) 一、变异与育种(共8题;共19分) 1.图中,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a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 a、c 分别表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③ b、d 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 b、c、d 都能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B.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C.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D.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 D. 这些单倍体植株的有些细胞中最多有40条染色体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 B. 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 C. 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 D. 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5.现用矮秆不抗病(ddrr)品系和高秆抗病(DDRR)品系培育矮秆抗病(ddRR)品系,对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 通常利用亲本的花粉逬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縮短育种年限 C. 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D. 选种一般从F3开始,因为F3中才有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 6.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答案】A 【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A 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判断题) 1.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解析】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正确。2.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 【解析】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正确。 3.人工诱变可以创造新品种,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不能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错误。 4.基因工程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 【解析】基因工程能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正确。5.细胞在没有受到紫外线、亚硝酸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在没有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时,生物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即自发突变,正确。

6.超级杂交水稻和太空椒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太空椒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二者原理不同,错误。 7.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环节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但是没有种子,错误。 8.诱变育种时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定向基因突变()【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错误。9.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正确。 10、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错误。 11.某DNA上的M基因编码一条含65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会上升 ()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

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3月模拟)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而突变型豌豆由于Y基因转变成y基因相关蛋白功能异常(变化的氨基酸序列如图所示),该蛋白进入叶绿体后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降低,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维持“常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Y基因转变成y基因的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Y基因转变成y基因的过程中有碱基对的增添、替换 C.Y基因转变成y基因不一定会引起豌豆表现型的变化 D.Y基因转变成y基因后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例不变 2.(2019·天津七校高三期末联考)某植物的基因M控制M蛋白质的合成,在基因M中插入2个碱基对后,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该变异( ) A.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发生改变 B.可能会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 C.导致该植物种群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D.可能会改变基因中G+A/T+C的比值 3.(2019·辽宁辽河二中高三期末)基因突变既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也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两种突变都( ) A.不利于生物体生存和进化 B.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 C.只能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产生 D.能在突变当代观察到突变性状 4.(2019·陕西省铜川市高三年级摸底检测)对下面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原理 B.杂交育种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C.可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去培育无子番茄D.选择育种是通过增加生物突变的概率来进行培育 5.(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B.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移接属于基因重组 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6.(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能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 B.一般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 C.基因突变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 D.一对花斑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7.(2019·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用烟草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 B.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C.人的某对常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8.(2019·江苏七市5月三调)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八) [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时间:40分钟) 1.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人类疾病中有一种虽然数量较少但却颇有特色的阿帕特综合征,症状是尖头,指、趾呈蹼状。研究发现,引起阿帕特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多存在于精子中,从而影响体内Z受体蛋白的结构。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是一种遗传病 B.患病基因突变多发生在有丝分裂 C.Z受体蛋白基因突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D.患者Z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3.一对夫妇,妻子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携带者,丈夫不带该致病基因,孩子出生后表现正常,但长到18岁时,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个孩子得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孩子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孩子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属于交叉遗传 C.孩子体内的核糖体发生了变异合成了异常的蛋白质 D.孩子的mRNA发生变异造成的 4.现有一种能生产甲硫氨酸的M菌,但产量很低,而且当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培养,甲硫氨酸合成量会迅速下降。这是由于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用紫外线照射可选育得到能抗甲硫氨酸抑制的高产新菌株。下列有关选育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 B.M菌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少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C.用紫外线照射M菌时,还应在其培养基中添加甲硫氨酸 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5.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如果该类蜣螂能与普通蜣螂交配,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D.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9)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九)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全员必做题 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成了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 合子/%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地区78202 乙地区64324 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1·山西省长治市高三练考]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它们以大型种子为食。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3~2006年该岛上中地雀鸟喙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旱灾诱发了中地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鸟喙变宽 C.2005年后,中地雀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大地雀入侵后与中地雀竞争,可能改变其鸟喙进化方向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 的存活率(%) 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作业含答案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模拟)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合黄色小鼠与突变型黑色小鼠交配,后代有可能出现灰色小鼠B.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含有2个a2基因,此时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C.基因a2比a1的长度短,则合成的肽链也一定短 D.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解析若杂合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1,与突变型黑色小鼠(a2a2)交配,后代有可能出现灰色小鼠(a1a2),A项正确;杂合灰色鼠(a1a2)精巢中的一个细胞含有2个a2基因,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所以该细胞有1个或2个或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基因a2比基因a1短,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使原本的终止密码子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导致肽链长

度变长,C项错误;A基因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即题述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项错误。 答案 A 2.(2022·北京模拟)甲、乙是某生物(2n=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图甲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 C.乙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A项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甲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B项正确;该生物2n=2,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乙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项错误;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这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D项错误。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建议25分钟)) [核心要点] 1.在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 因而不能遗传下去,属于不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细菌、病毒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植物营养生殖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引起该病的直接原因是一个谷氨酸被一个缬氨酸所代替,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由A//T变成了T//A。 4.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能、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有性、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5.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类。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等。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6.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过程是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缺点是.变异不定向、频率低,需要的材料多。 7.基因突变的特点是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和低频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的不同DNA上以及同一个DNA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8.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低、高),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可以(可以、不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原因是尽管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合理即可)。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 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①基础观点 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 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1.判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基本观点的叙述 (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 (2)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3)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适应性变异的产生( × ) (4)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后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 ) (5)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2.判断有关物种、种群、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等基本概念的叙述 (1)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 ) (2)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 (3)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 ) (4)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 × )

高三生物知识点背诵第四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状元笔记 1.育种中的3个常考易错点 (1)原核生物不能运用杂交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 (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手段,想得到可育的品种,一般还需要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2.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状元反思 1.DNA中碱基对的改变一定发生基因突变吗? 提示:相关改变只有发生于“有遗传效应”片段上,引起基因结构改变时方可称基因突变,否则若发生于非基因片段上,则不属基因突变。 2.发生基因突变后,一定发生性状改变吗? 提示:由于密码子具简并性或AA→Aa中产生a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等原因,基因突变未必会引起性状改变。 3.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应该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吗? 提示:三倍体西瓜是不育的,自然状态下不能产生后代。但判断生物是否发生可遗传变异的标志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只要遗传物质改变,不管能否产生后代,以及后代是否可育,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1.什么是基因突变?为什么基因突变以碱基对的形式改变,而不是单个碱基? 提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因为一般DNA分子复制解旋时易发生基因突变,当母链发生碱基的改变时,子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是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不是一个碱基。 2.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改变吗?性状一定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或者基因突变发生后,转录产生的新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或者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突变为a;或者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的个别氨基酸,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3.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什么?非基因区发生碱基对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吗? 提示:产生等位基因。非基因区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 4.基因突变的时间、特点、意义分别是什么?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发生时间: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5.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有哪几种类型?分别发生在什么过程中?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示:2种。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过程中,结果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交换,从而使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过程中,结果是导致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吗?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吗?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能产生新基因。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7.染色体变异分为哪两种类型?与基因突变相比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可见。 8.什么是染色体组?人的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提示:染色体组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人的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有1个或者2个染色体组。 9.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是什么?单倍体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吗? 提示:二倍体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指由受精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 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2022江苏模拟)美罗培南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图为该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 B.美罗培南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突变 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D.规范使用抗生素和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减缓耐药率的升高 2.(2022江苏盐城二模)下列有关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3.(2022辽宁模拟)紫花地丁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其花色多为紫色,少有白色。控制花色的基因A控制紫色,a控制白色。现有一株染色体变异的紫花地丁,其染色体如图。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配对,余下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败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株的变异,既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又有染色体结构变异 B.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不同 C.该植株自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1/30 D.该植株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4.(2022辽宁鞍山二模)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aa)杂交,一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一只A/a所在染色体三体长翅雄果蝇。已知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染色体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至细胞一极。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异常导致的 B.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 C.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D.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3∶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5.(2022河北石家庄三模)番茄细胞中富含的酚糖对其天敌烟粉虱具有毒害作用。烟粉虱可通过某种方式获取番茄的酚糖酰基转移酶基因(BtPMAT1),并可通过产生BtPMAT1来分解酚糖,从而克服番茄中的酚糖对自身的毒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粉虱获取的BtPMAT1基因与自身DNA整合,有利于该基因稳定存在 B.具有BtPMAT1基因的烟粉虱与普通烟粉虱存在生殖隔离 C.烟粉虱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与番茄协同进化的结果 D.若阻断烟粉虱中BtPMAT1基因的表达,可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B 解析:随着年限的增加,抗生素用量增加,细菌耐药率也随之增加,说明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是存在关联的,A项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美罗培南的选择是定向的,B项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它们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C项正确;为减缓耐药率的升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使菌体产生抗药性,D项正确。 2.B 解析:人的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突变所致疾病属于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C两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遵循母系遗传,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但不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D项错误。 3.B 解析:该植株的变异,既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多了一条染色体)又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D两项正确;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败育,所以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35题)(答案版)

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1.病毒、大肠杆菌及动物和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4.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5.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具有普遍性(×) 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具有随机性。 6.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7.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可进行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也会存在广义的基因重组,如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而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进行基因重组。 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基因重组。 9.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基因重组(×) 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通过交叉互换可以进行基因重组。 10.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 11.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两条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2.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关于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的考点2022

关于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的考点2022 生物不像物理和数学,很多问题只要记住一个公式,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推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2,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2 1.基因突变的四个要点 (1)三个来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2)三个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五个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三个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的三个要点 (1)一个时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两个来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一个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隔离的两种类型 (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 (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8.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 (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20届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非选择题规范练:变异、育种和进化(简答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非选择题规范练 变异、育种和进化(简答题) 1、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用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基因型为aa)白交, 在F i 中发现了少数植株株高较正常植株明显矮小。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三种假设: ①假设1: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②假设2: 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 ③假设3: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缺失不能成活)。 请设计实验探究证实株高明显矮小的可能原因。 ⑴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F2中则说明株高明显矮小是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②若F2中则说明株高明显矮小是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 ③若F2中则说明株高明显矮小是含a基因的染 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答案:(1)让F i中矮小玉米植株在适宜条件下白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 例

(2)①全部表现为高茎②高茎:矮茎=1 : 3③高茎:矮茎=1 : 2 解析:①假设是环境因素影响所致,让F i中矮小玉米植株在适宜条件下 白交,贝U F2基因型是aa,全部表现为高茎;②假设是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即aa突变为Aa,则白交后代F2中AA: Aa :aa= 1 : 2 :1,高茎:矮茎=1 : 3;③假设是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缺失不能成活),则该矮茎玉米基因型为ao,白交后代F2中oo : ao : aa =1 : 2 : 1,其中。。不能成活,高茎:矮茎=1 : 2。所以,实验思路:让F1中矮小玉米植株在适宜条件下白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 全部表现为高茎,则说明株高明显矮小是环境因素影响所致;若F2中高茎:矮茎=1 : 3,贝崩明株高明显矮小是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若F2中高茎:矮茎=1 : 2,则说明株高明显矮小是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生物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4生物的变异及育种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生物的进化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该专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及育种等.重点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及生物的进化等。 1.(2020年全国卷Ⅱ·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C 【解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

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 【点睛】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2.(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答案】C 【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考点11 变异、育种及进化(解析版)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 考点11 变异、育种及进化 1.(2020·重庆市开州区铁桥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有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B.细胞②有四个染色体组,可来自于细胞① C.细胞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也有等位基因分离 D.细胞③、④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 【答案】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②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细胞②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可能自于细胞①,B错误;细胞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A、a分离,C错误;细胞④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③、④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要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2020·商河县第一中学月考)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大配套讲义:2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73页)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中频)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高频)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中频) (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下,请尝试连线 ①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②化学因素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提示】①-c ②-a ③-b 3.上面图示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为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为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判断】 (1)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

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提示】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提示】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在DNA复制的时候,碱基有可能发生错配。 (4)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提示】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基因重组 如图1、2为某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图像,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图1 图2 1.发生时间 写出相应细胞所处的时期:图[1]四分体时期,图[2]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 2.类型 图[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图[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3.意义 (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有利于生物进化。 【判断】 (1)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提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3)受精过程中未进行基因重组.(√) (4)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提示】人工实验条件下的DNA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