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

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

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

1、发病指标

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

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或1000‰

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

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升高降低

病程延长

患者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3、死亡指标

⑴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k =1000‰或100000/10万

⑵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

病程短的急性病。

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

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暴发。

①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

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适用于较大范围地区。

②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在发病率水平。

③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

病人称暴发。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

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现况调查

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

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2、现况研究的特点:①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②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③不能得

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④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⑤相关因素的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

3、现况研究的目的:①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

②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检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

⑤用于社区卫生诊断⑥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现况研究的种类:<1>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其中分层抽样误差最小,整群抽样误差最大。

5、确定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1>预期现患率P<2>允许误差d<3>显著水平α

5、现状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①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

②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③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缺点:①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②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③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

6、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生态学谬误。

第四章队列研究

1、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经历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2、暴露: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3、基本原理:①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

②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4、主要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符合时间顺序;由因到果

5、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因素②确定研究现场③确定研究人群④确定

样本含量

⑤确定研究格局⑥混杂因素的确定⑦调查表格的设定⑧资料收集与随访

6、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 0;暴露人群与对

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 1-P 0;第一类错误概率α;把握度(power) 1-β

7、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暴露组

a b a+b=n 1 非暴露组

c d c+d=n 0 合计 a+c=m 1 b+d=m 0 a+b+c+d=t

暴露组发病率=a/n 1 非暴露组发病率=a/n 0

8、相对危险度

意义E 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ē的多少倍; RR 值 暴露的效应 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

RR 值离1越远,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9、归因危险度 AR=I e -I 0=a/n 1—c/n 0

意义:①E 与ē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②AR 值 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AR%= (I e -I o )/ I e ×100%

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1、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I t -I 0

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

010n c n a I I RR e ==

P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12、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PAR%=P e(RR-1)/ =P e(RR-1)+1

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3、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14、队列研究的优点:①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②直接估计危险度;

③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④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⑤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⑥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缺点:①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②易发生失访偏倚;

③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④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⑤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

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特点:①观察法②设立对照③回顾性,由果到因的研究④不能验证病因

3、研究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

4、选择病例的要求:①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②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5、对照的选择:原则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6、样本含量的估计有关估计:①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②RR的近似值 OR值(查

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③α值④把握度

7 OR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及意义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OR 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前提条件: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OR值就很接近甚至等于RR值

8、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

②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

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选择偏倚难以避免

③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

④存在回忆偏倚

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10、OR:比值比:是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OR=(a/c)/(b/d)=ad/bc

⑴OR特点: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⑵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 OR≈ RR 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⑶OR 95%CI=

⑷比值比的意义

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联系。

当OR >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正”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危险因素

当OR <1时,说明存在“负”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保护性因素

11、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

<1>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

b+c>40时 2χ=22)()(c b c b +- b+c<40时 c b c b +--=2

2)1(χ<2> 12偏倚种类:

⑴选择偏倚 :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

倚常发生在设计阶段。 ⑵信息偏倚: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

)(2/96.11χ±OR 表5-5 1:1配对研究中疾病与暴露的关系 病例 对照 有暴露 无暴露 合计 有暴露 a b a+b 无暴露 c d c+d 合计 a+c b+d a+b+c+d

b

c

OR =

差。

⑶混杂偏倚: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

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第六章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

1、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科学评价临床疗效

2、实验设计时要掌握的几条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的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

3、随机分级方法:简单随机化、分级随机化、分层随机化

4、盲法的应用

<1.>单盲,单盲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级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2>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者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

<3>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

第七章诊断试验的评价

1、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活/尸检、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特殊检查、影像诊断、长期随访的结果)

2、诊断试验: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

试验方法。

3、评价的指标:

<1>灵敏度/真阳性率(Se)计算公式为:灵敏度(Se)=[a/(a+c)]×100% 意义:灵敏度,反映了该诊断试验检验出病例的能力。

<2>特异度/真阴性率(SP)计算公式为:特异度(SP)=[d/(b+d)]×100% 意义:反映了该试验排除非病例的能力。

<3>假阴性率—漏诊率:计算公式为:FN=[c /(a+c)]×100% 意义:实际有病而被该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无病的比例。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互补,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

<4>误诊率—假阳性率:计算公式为:误诊率=[b /(b+d)]×100% 意义:是由真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数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比例,即实际无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互补,即特异度越高则假阳性率越低。

<5>约登指数:计算公式为:Yi=(Se+Sp)-1

<6>符合率:是指诊断试验所得的真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整个试验对象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诊断试验的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的结果的符合程度。它反映了诊断试验正确诊断患者和非患者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符合率=[(a+d)/N]×100%

<7>阳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病人(用金标准确诊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对于一项诊断试验来说,这个值越大越好。阳性预测值(PV+)=[a/(a+b)]×100%

<8>阴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为阴性结果中真正的非病人(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该值越大越好、阴性预测值(PV-)=[d/(c+d)] ×100%

<9>阳性似然比

在诊断试验中,阳性似然比为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

LR+=[a÷(a+c)]/[b÷(b+d)]=SE/(1-SP)

<10>阴性似然比

在诊断试验中,阴性似然比为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

LR-=[c÷(a+c)]/[ (d ÷[b+d])

4、ROC曲线用途: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5、联合试验

平行试验:也叫并联试验,在临床急需作出诊断时,可采取平行联合试验。其结果是敏感度增加,不易漏诊,阴性预测值提高,有利于排除其他诊断。但其代价是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升高,容易造成误诊。

系列试验:也叫串联试验,当使用的几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较低时,可选用系列试验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减少误诊。序列试验使特异度增加,阳性预测值增加,其代价是敏感度降低,漏诊率增加。

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1、.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2、.病因模型: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

3、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4、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①假设演绎法②MILL准则: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共变法

④类推法⑤排除法

5、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

第九章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的偏倚及其控制

1.系统误差:(偏倚)在研究过程中,由一些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的误差。

2.偏倚的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流行过程: 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2.常见病原体的特性:致病力、传染力、和毒力。

3.病原体的变异性:①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②抗原性变异:甲型流感③毒力变异:汉坦病毒

4.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5.感染谱: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分类:①以隐性感染为主②以显性感染为主③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6.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7.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分类:①受感染的人:病人、病原携带者②受感染的动物③受感染的人

8.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①潜伏期临床症状期②恢复期③传染期

9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1>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5>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

10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

分类:<1>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2>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 健康病原携带者

11.传播特征及流行特征:

⑴经空气传播:①飞沫传播②飞沫核传播③尘埃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冬春季节高发③少年儿童多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率呈现周期性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⑵经水传播:一种是饮用水传播,另一种是与疫水传播。

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其流行特征为: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③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④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⑶经食物传播流行特征: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②患者潜伏期

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③当停供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很快平息。

⑷经接触传播⑸虫媒传播⑹经土壤传播:⑺医源性传播:

⑻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成为垂直传播。包括:

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

6、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成为人群易感性。

⑴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①新生儿增加②易感人群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

力自然消退

④免疫人口死亡

⑵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①计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③隐性感染

7、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1)形成疫源地的条件:<1>有传染源存在<2>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

(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传染源被移走(如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

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消毒、杀虫)。

③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8.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1.初级卫生保健:(PHC)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

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2.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接种五苗预防七种病”。

3、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

的措施,也就是“防病于未然”健康促进健康保护

⑵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复发或转为恶性。

⑶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指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以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

家庭护理指导,是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第十二章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

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医院感染的分类: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感染、交叉感染。

第十三章药物不良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

映。

2.WHO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种

A型不良反应:过渡作用、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

B型不良反应:特异质反映、过敏反应

C型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 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指标 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罹患率疾病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发病例数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续发率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二)死亡指标 1.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2.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3.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二、疾病流行强度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C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亚临床型病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查优点的是( B )A.早发现、早诊断病人;B.验证病因;C.普及医学知识;D.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E.抽样误差小3、在现况研究过程中,按抽样方案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意以其他人代替,从而破坏了调查对象同质性的偏倚属于( E )A.混杂偏倚;B.调查员偏倚;C.回忆偏倚;D.测量偏倚;E.选择性偏倚4、在队列研究中,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相比更着重收集( D )A.暴露因素;B.对象的个人生活习惯;C.对象的家庭疾病史;D.结局变量;E.家庭环境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暴发调查特点的是(A )A.复杂性;B.现场特点;C.实用性;D.及时性;E.重复性 6、疾病三间分布是指( B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B.时间、地区、人群分布;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D.病因、宿主、环境分布;E.年龄、地区、人群分布 7、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60人,因此得出( B )A.该地该病发病率为15/l0万;B.该地该病患病率为15/l0万;C.该地该病罹患率为15/10万;D.该地该病累积发病率为15/10万;E.该地该病续发率为15/10万, 8、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中,为了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D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 9、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B )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 D.死亡率;E.治愈率 10、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B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11、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B )A.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B.选择预期发病率低的对象;C.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对象;D.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E.选择依从性好的对象12、以下不属于病因推断准则的是( E )A.关联的强度;B.终止效应;C.关联的可重复性;D.关联的合理性;E.剂量-时间关系;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C )。A.能准确计算发病率;B.由“因”及“果”;C.适用于暴露多,发病率低的的疾病研究;D.设立对照组;E.能确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 14、在100名血吸虫病人中,60名有游泳戏水的历史,据此可以推断( C )A.游泳戏水是血吸虫最主要的感染方式;B.游泳戏水引起的血吸虫病发病率为60%;C.该组血吸虫病人中,60%有游泳戏水的历史;D.避免在疫水中游泳戏水可使60%的人不患血吸虫病;E.游泳戏水得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其他途径高60%。 15、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 D )A.高估RR值;B.高估OR值;C.低估RR值;D.低估OR值;E.对结果影响不大 16、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该结论(C )A.正确;B.不正确,因没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作性别间比较;D.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E.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 17、以下不属于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1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抽样调查的优点的是( E )A.调查费用相对较少;B.出结果速度快;C.结果正确性高;D.不适宜于少见病的研究;E.覆盖面大 19、现况研究中偏倚的控制不包括(B )A.随机选取研究对象;B.任意选择研究对象;C.检测标准和要求力求一致;D.统一培训调查员E.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20、对某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研究对象应该是(B )A.发现患该病的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D.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2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对照设立方式的是( C )A.有效对照;B.自身对照;C.分层对照;D.安慰剂对照;E.交叉对照 22、某病患病率是指( C )A.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B.某病曾患病的总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C.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D.所有疾病患病人数/年平均人口数;E.某病患病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23、某镇多年未发现伤寒,某年秋季发现一例伤寒后,在同一街道相继发生了5例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九章流行性出血热 A1型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支原体。 2.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家鼠 B.黑线姬鼠 C.棕背鼠 D.田鼠 E.红背鼠 3.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4.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B.心肌损害 C.继发严重感染 D.腔道大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5.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 B.类肝素物质增多 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 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6.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7.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血小板减少 C.血红蛋白下降 D.中性粒细胞增多 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 B.低血钾 C.血浆外渗 D.抗病毒药物所致 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 10.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 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 A.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 B.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 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C.尿中可见膜状物

传染病学 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B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C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D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B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D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B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C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0℃,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30分钟 D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B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A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A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D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A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A 1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D 16、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 A、40 B、60 C、80 D、100 D 17、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B 18、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C 19、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D 2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A 21、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B 22、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B 2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C 2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D 2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C 26、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D 27、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1. 关于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正确的是 A. 感染性疾病不是传染性疾病 ( 正确答案 ) B. 感染性疾病就是传染性疾病 C.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D. 感染性疾病既不是传染病又不是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E. 感染性疾病是指传染病以外的感染性疾病 2.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 正确答案 ) B. 潜伏期携带者 C. 急、慢性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感染形式称为 A. 隐性感染 ( 正确答案 )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显性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轻型感染

4. 以下情况不作为传染源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 正确答案 ) B. 显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受感染动物 5. 确定传染病隔离期限的主要依据是 A. 传染期 ( 正确答案 )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潜伏期 E. 接触期 6. 确诊传染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为 A. 血常规 ( 正确答案 ) B. 血液生化检查 C. 病原体检查 D. 尿常规检查 E. 内镜检查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2 小时和 6 小时 ( 正确答案 ) B.6 小时和 12 小时

C.12 小时和 24 小时 D.24 小时和 48 小时 E.48 小时和 72 小时 8. 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 鼠疫、霍乱 ( 正确答案 ) B. 鼠疫、霍乱、天花 C. 鼠疫、霍乱、爱滋病 D. 天花、霍乱 E. 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9.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是否有病原体 ( 正确答案 )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 是否有发热 E. 否有毒血症症状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内容 A. 年龄、性别 ( 正确答案 ) B. 卫生习惯 C. 预防接种史 D. 发病季节 E. 热型 11.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附答案)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附答案)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2.流行病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是C 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 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E.统计学方法 3.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A.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4.死亡率是指A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5.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6.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B.任何疾病的发病构成 C.某种原因导致某病的发病率 D.某种感染引起的病例数 E.每10万人口中所有疾病的发生率 7.罹患率是指 D A.一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B.观察期间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C.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8.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C A.6% B.2% C.20% D.17%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9.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 A.流行 B.爆发(短期波动) C.周期性 D.季节性 E.长期变异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期末复习整理

流行病学:单选,判断,名解,简答 第1章绪论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p2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p9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p14 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三间分布:地区、时间和人群) 疾病预防(三级:第一级是病因预防,即防控疾病的发生;第二级是慢性非传染病的“三早”和传染病的“五早”;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疾病监测 探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 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诊断、防止的效果评价 四、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会医学观点 第2章疾病的分布 一、三间分布的含义p21 疾病的分布就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人间,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简称三间分布,是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移民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并寻找病因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民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发病指标p23-25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某种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用于病因学的探讨和防制措施。公式=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 (①多用于急性病;②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生同类疾病,则应记为多个新发病例; ③分母是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暴露人口中不应该包括正在患病、或因患病或预防接种而有免疫力以致在观察期内不再发生该病的人。)

☆患病率:是指特定时期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时点患病率:一个月内,期间:超过一个月) (①通常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②患病率受存活因素等影响,不适于做病因学研究; ③发病率不受存货因素等影响,适于病因学研究;④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即P=I*D,即由于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免于死亡但并未回复,这可以导致患病率增加。) 三、死亡指标p26-28 死亡率:又称总死亡率或粗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一般以年为单位。(公式=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①粗死亡率不能直接比较,必须标化死亡率后再进行比较)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死亡的比例,一般以百分率表示。(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患病人数) (①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②假定个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相当稳定,则有:死亡率=发病率X病死率) 四、疾病的流行强度p28-30 ①散发: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无明显联系。 ②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③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水平。 ④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在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的情况。 五、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p41 第3章描述性研究 一、现状研究的概念p51 现况调查是根据研究需要,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去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那些和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变量,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有关因素,又称横断面研究。 二、现状调查的特点p52-53 ①常用的流行病研究方法;②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③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 ④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⑤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三、现状调查的种类(优缺点)p53-54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进行全面调查或检查 优点: ①提供疾病分布情况和流行因素或病因线索 ②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 ③通过普查能起到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作用 缺点: ①工作量大,难以完成十分细致的工作程序 ②不适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③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而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 (2)抽样调查(sampling stud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其基本原则是抽样随机化和样本含量适当。 优缺点 四、偏倚的概念,包括什么p57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 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 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 1、发病指标 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

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或1000‰ 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 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升高降低 病程延长 患者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3、死亡指标

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试题解答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C.人群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 ?观察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7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 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是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9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B ?临床试验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1?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C ?队列研究 12?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D ?病例对照研究 1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 .它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现象 14.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E.以诊断疾病为主的观点 15?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人们可能得出结 论D ? 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 16.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群,某病患病率的增加下列正确的是C. 以该病的发病率与病程 的乘积增加 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 18.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 80/10 '而同年龄女性为90 /10 ',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危险性大的推论是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19.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20.死亡率是指A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1.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B.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 22.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 .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3.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24.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 .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25.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 C .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被 2除 26.流行指的是D.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 27.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 A .患病率 28.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C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29.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B .散发、流行、大流行 30.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31.罹患率是指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32.某地有20 万人口,1970 年全死因死亡2000 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 人,其中男性400 人,女性200 人;该年有120 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 例为男性,该地1970 年粗死亡率为C.10/1000 33.某地有20 万人口,1970 年全死因死亡2000 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 人,其中男性400 人,女性200 人;该年有120 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 例为男性,该地1970 年结核病死亡专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