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礼仪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礼仪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泼水节的风俗

庆祝活动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敲着芒锣,擂起象脚鼓,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浴佛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

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边交会

由泰国那边的小商人过来买卖当地特色、小吃,以此增加两国的

友谊,意义重大。边交会一般持续3天,泼水节的前3天都有,此后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等。

注意事项

泼水时请不要泼老人,孩子,孕妇及开车的人。在泼水节期间为了自己和小宝宝的安全孕妇就不要出门了。小朋友想泼水的话,要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方可出门泼水。

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泼湿后影响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泼湿冷不容易干。

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泼水,以免有些人乘机占便宜。以前也有过衣服当场被扒的情况发生,在狂欢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泼水节期间用水汽球的话,不要直接砸别人的眼睛或者头部,水气球砸到身上非常的痛,文明一点,泼水是表示祝福的,不要把别人砸得轻一块紫一的。去参加泼水节的最好带上眼镜。

贵重物品不要随身携带在身上,可以买一个手机保护袋,将手机和零花钱装在里面,其余的物品就不要带了,带上几个创可贴,以防追逐中磕磕碰碰的后果。

不要穿高跟鞋或者人字拖,泼水时不方便,跑得也不够快。女士头发长最好扎起来,不然被水泼后看起来会很狼狈。

女士要注意防晒哦,泼水节期间正好是最热的时侯,不要只顾着玩,要是被太阳晒上几个小时,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代表国家

泰国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缅甸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在泼水节期间,缅甸人要向寺庙施舍日常用品和食物,村里的人在神树下把施舍的东西集中起来,再由男人们送到寺庙。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礼仪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礼仪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泼水节的风俗 庆祝活动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敲着芒锣,擂起象脚鼓,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浴佛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 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边交会 由泰国那边的小商人过来买卖当地特色、小吃,以此增加两国的

习俗礼仪

细数春节民间习俗和民俗活动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开始,或称元旦。这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故又称元日、元辰、端日。近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新年,定为元旦,而称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但是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都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活动也极其丰富。 (一)迎年 迎新年的活动,远在腊八后就筹备了,如买年货、写对联、做年糕等。无论过节还是喜庆,都祈求富贵平安、亲人团聚。春节更不例外,外出者纷纷归来,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饮屠苏酒,以示家庭团结,和睦相亲。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正月初一要把祖先牌位供在正厅,或者挂有象征祖先的“神马”剪纸,摆上供品、蜡烛、香等物。除在中堂、祠堂祭祖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祭祖以后,根据历书所示吉利方向,点燃灯笼,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摆上供品,迎接喜神。接着人们向喜神方向走去,遇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年的吉利。为喜神设的供品多为甜料——红枣、冬瓜、花生、糖果等。由于春节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古代地方官又多向皇帝献媚,所谓“灵草嘉禾”就是一例。民间还有春节插芝麻秆。 过春节要放爆竹。爆竹有悠久的历史,原来以竹节置火中烧烤而爆出巨响,用于驱鬼避邪。爆竹种类很多,有单响、双响、三脚炮、二踢脚、多响爆竹、大龙炮、水鸳鸯、老鼠炮、冲天炮等等。爆竹起源于避邪驱鬼,后来又增加了除旧年、卜来岁等巫术意义,甚至成为祈求平安的象征。 (二)拜年 春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拜年,又称走春、探春。过去如果主人亲戚朋友多,拜不过来,就由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是上层社会拜年“泛爱不专”的反映。在拜年时,受拜之人往往给晚辈压岁钱。民间拜年对上层社会也有一定影响。在明清时期宫廷内也流行团拜。《点石斋画报》中的清朝官府新年团拜图就是上述官场活动的记录。此活动至今仍在民间流行。 (三)节日活动 春节并不限于正月初一这一天,其实包括正月里的许多活动。 在湖南、江西交界的万石山地区,初一要到井里打水,沏茶上香,过敬水节。 初二依然拜年,又是出嫁女儿的归宁日,与双亲、兄弟姊妹团聚,叙骨肉之情。但当天最突出的活动是迎财神。北京的五显庙曾是当天人们必祀之地。每家每户粘贴招财进宝画。

傣族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国内科考资料表明:傣族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中国傣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为同一民族。总人口6000万以上。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缅甸为核心建有佛教国家——焚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中南半岛各个国家。在印度的东北阿萨姆邦亦有一部分傣族.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傣族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

中外民俗重点

中外民俗重点 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只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 我国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把民族学研究对象分为四类: 1】经济的民俗2】社会的民俗3】信仰的民俗4】游艺的民俗 民俗事项: 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3】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的民俗习惯: 1】实用的习俗惯制2】观赏的习俗惯制 3】礼仪的习俗惯制4】信仰的习俗惯制 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民俗服饰的构成: 1】衣着2】各类附加的装饰品 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如发式、画眉、纹眼线 4】佩戴在身上、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品,例如佩刀、腰刀 影响民族服饰构成的主要因素: 1】性别因素2】年龄因素3】职业因素 4】社会地位因素5】实际用途因素6】民族差别因素 7】季节因素8】质料因素9】色彩因素 10】工艺技术因素11】样式因素12】审美观念因素 服饰民俗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个时候的特点是,服饰未区别性别、年龄的差异,甚至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 第二的阶段,服饰的功能处遮身蔽体外,还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个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个阶段,服饰除了具有前述功能之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发展。服饰的发展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总的趋向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变化。 饮食民俗的定义:主要是指人们在加工、制作、食用有关食物和饮料过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是民俗中最有特色的事项之一。 饮食文化的定义:则是指人们在消费加工而形成的食品、饮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及其历史遗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中为生存、发展、享受需要所创造和积累的烹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饮食民俗的形成(了解): 1】经济的原因2】自然条件的原因 3】民族的原因4】宗教信仰的原因 饮食的功能: 1】饮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于解决人类的温饱问

成都泰语培训:宋干节的来历

成都泰语培训:宋干节的来历 宋干节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婆罗门教徒每年规定一个日子到河边洗礼,表示洗涤身上的种种罪恶。但年近古稀、步履艰难的老人,不能与青年人一起到河边沐浴,则由亲属挑水回来为他们洒泼洗罪。这一宗教仪式传到泰国以后,逐渐起了变化。例如,泰国人的宋干节不在4月1日的旧历新年,而在规定为佛历新年的阳历4月13至15日三天举行,他们不到河边沐浴,也不取河水向老人身上洒泼,而用和尚念过经的“圣水”来代替,以表示对长辈的祝福和涤旧迎新。后来,一般青年男女利用这欢度佳节之际,借泼水来表达情意,因此宋干节又被称为“情人节”。 据说“宋干节”是由印度传入泰国的,源自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宋干”一词出自梵文,意思为“太阳运行到白羊”,而这天刚好是4月13日,再加上四月中旬正是泰国最炎热的季节,也是农闲季节,便把它定为“宋干”,人们欢度一下节日,很符合泰民族的生活习俗。因此,“宋干”泼水这个风俗就一直延续至今,类似中国的春节。

关于宋干节的来历有流传说有一富翁膝下无嗣,到河边大榕树下祭祀求子,遂得下凡仙童为子,取名护法童子。童子天资聪慧过人,会听各种鸟语,七岁时便能为百姓讲解禅经,寓言天下事,因而触怒了仙师伽宾婆罗门和摩诃婆罗。为了比个高低,仙师伽宾婆罗门出了三道题,限护法童子七日之内解答出来,输者将要被砍下头颅。童子如期回答了问题。仙师伽宾婆罗门割下了自己的头颅,让七个女儿轮流捧托并嘱咐说:“倘若头颅落地,人间将遭大火之灾;若抛上天空,世间将闹旱灾;若投入大海,海水将干涸。”七仙女托住其父亲头颅周游须弥山改供奉在坎健都里山洞中,每年七仙女轮流前来将其父亲头颅请出周游须弥山。后来,拍威萨素甘神为此修建了一座水晶宫,众神每年到宫里来聚会一次,分饮用胶状蔓藤浸泡七次的水作纪念,并将聚会的日子命名为“宋干节”——这就是泰国“宋干节”的来历。 “宋干节”的主要礼仪和活动有:斋僧行善、洒水敬拜长辈、放生和游戏等。 4月13日这一天,天刚亮,街道上、农村里就热闹起来了,最早出现在街头的是托钵化缘的僧人,他们身披黄色的袈裟,走街穿巷,每到一处,总有许多人争相施舍,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5篇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5篇 第一篇: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藏族风俗主要有: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乔迁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磕头——是藏民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拜佛像、佛塔和见大**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馈赠——是藏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事,凡有喜庆必然送礼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否则即为失礼。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天葬——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另外,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松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中国傣族与老挝老龙族泼水节比较

中国傣族与老挝老龙族泼水节比较摘要:对傣族与老龙族的传统节日重构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泼水节是边疆傣族与老挝老龙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新年年节,如今在时空的流转中这一传统节日的基本元素与内核正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以求为当地获取新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傣族;老龙族;泼水节 ;比较。 1、引言 每年的四月中旬,东南亚四个国家与中国傣族等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盛大的泼水节。这时人们手上具有各种盛水的工具,互相泼水,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无独有偶,从古至今泼水节是老挝老龙族与中国傣族过新年的节日。 1 . 1、中国傣族与老挝老龙族泼水节的定义 泼水节是老挝国家与东南亚三个国家及中国傣族少数民族的新年,傣语称为“尚罕”,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叫“宋干”,其实都是梵语S mkrnta的译音。在缅甸还称为“摩诃丁键”,意为“大过渡”、“大转移”。梵语S mkrnta 本来的词意就是“周转”、“变更”、“转移”。因为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傣族地区地处热带,一年划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泼水节实际上就是从旱季进入雨季的标志,一般在清明节后的10天左右。节日大致为3 天或4天。节日之际,人们纷纷涌入佛寺,把泥沙带到寺庙,将浸有鲜花的香水洒在佛像上为佛“洗尘”。之后,人们用花枝做香水泼老人,表示对他们的祝福。 2 、中国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的日子,就是傣族的傣历新年,民间把这个节日叫做“尚罕比迈”。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岁首既不同于阳历的元旦,也不同于阴历的春节,而是太阳在黄道十二宫上运行至白羊宫首的时间,通常在傣历的六月。这个节日来源于

傣族民间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位掌管人间气候的天神滥施天规,乱行风雨,错放冷热,结果人间秧苗枯死,人畜遭灾等。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飞上天庭去找天王英达提拉拆说灾难,不幸将天门撞倒,被压死在天庭门口,那天是傣历五月十五日。为了惩处那位带给人间灾难的天神,英达提拉变成英俊小伙儿,去找恶人的七个女儿谈恋爱,告知了人间灾难的根源和杀死天神玛点达拉乍的秘诀。正直的七位公主大义灭亲,但天神的头颅落地起火,姑娘们只好轮换着将头颅抱measures: (LED Leadership: Luo Mingjun, rectification time: before September 25th, insist for a long time) 1, sound perfec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law, fair,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principle, to further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s, revise the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400字7篇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400字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篇1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篇2 夜幕悄悄降临,我们一家人来到屋子的后院,准备一边烧烤,一边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 我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羊肉串望着天空,心想:月亮怎么

傣族的风俗

傣族的风俗 傣族的风俗 1 傣族:简介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历史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傣族: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傣族风俗习惯介绍

傣族风俗习惯介绍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人民是好客的,每当有客人他们都会热情的接待。那么属于傣族的风俗习惯你了解过吗?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精选9篇)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精选9篇)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篇1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篇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每朵花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傣族的民风民俗。

保山市隆阳区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变迁

保山市隆阳区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变迁———以隆阳区潞江镇为例 摘要:泼水节是傣家人民的传统佳节,也是傣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热烈、最为欢快的节日,节日期间不仅有神圣、严肃的佛教仪式,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能领略到傣族特有的礼仪与风情,了解他们的文化与历史,以及在这些文化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一些文化现象。 关键词:傣族泼水节隆阳;习俗变迁 一傣族的历史及由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傣族自称“傣”,西双版纳的傣族称为“傣泐”,德宏地区的傣族称为“傣那”,耿马、瑞丽的傣族称为“傣绷”,孟连的傣族自称“傣达”或“傣纳”。此外,西双版纳的傣族有时也自称“泰族”。傣族还有他称,如汉族把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德宏等地傣族称为“汉傣”,亦作“旱傣”,把保持民族传统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新平、元江的傣族被称为“花腰傣”,因这些地区的傣族妇女服饰花纹图案丰富,尤其是腰部图案最为艳丽。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摆依”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生活。 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共有101.46万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部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云南省境内30余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傣族270,531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傣族289,678人;另外,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傣族51,950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傣族43,459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39,094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傣族22,075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21,444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15,188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8,391人;滇南的思茅地区有傣族126,354人、滇西南的临沧地区有傣族92,334人、滇东南的红河州有傣族85,238人、滇西的保山地区有傣族34,594人。 二、泼水节的历史记忆 保山市傣族地区的佛教属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和小乘佛教,他们的节日都与宗教密切相关。 “年年有个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这是傣族地方的古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公历4月中旬,即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行,傣语叫“楞贺尚罕”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族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从六月开始计算。除昌宁县柯街、湾甸等地的傣族在清明节后十天开始外,其他各地傣族泼水节均在清明节后七天开始,节期一般是3—5天,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以春季为岁首,男妇老幼具着新衣,摘取各种山花,并以糯米染成五色斋供,齐奔缅寺击鼓鸣钵,贡献佛前,听缅僧诵经,名曰“赕佛”,施以各种山花插于沙堆之上,又名“堆沙”,男女以竹桶取水,相互泼水”。(3)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叫混松的魔王统治着世界,他的魔法无边,能飞会变,刀枪不入,水火无奈。因而横行霸道,抢夺民女,弄得人间是非颠倒,节令混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后来,天神派木萨(即桑间,佛的化身)下凡拯救人类,他与魔王发生大战,但谁也不能战胜谁,反而给人间带来更大的灾难。魔王的第七个妻子是位美丽的傣族少女,不但长得迷人,而且非常聪明,魔王特别宠爱她,她心

民俗民风作文

民俗民风作文 民俗民风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民风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俗民风作文1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俗民风作文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饮食起居方面都与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别习惯。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盘腿坐在席子上,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里。而主人向客人们递奶茶的时候,客人应端正的接过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喝几口,否则主人会伤心。 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吧。蒙古族的服饰很鲜艳,头上戴着别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们,我们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饰,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长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 蒙古族的饮食也别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当然就很著名。说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当然是属烤全羊啦!烤制后的羊肉色泽饱满,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都想咬一口。还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相传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类的当然也要数马奶酒,马奶酒是牧民们亲自研制的传统名贵饮料,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每天都离不开马奶酒,每天到处都洋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怎么样?蒙古的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来尝试一下。民俗民风作文3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

23年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教案(21)

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2)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 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由古诗句来猜 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积累。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 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三字一句,三字一句, 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大家 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课件出示 4)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 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 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 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 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 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 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 你发现了什么? 朗读指导,为学生诵 读本文,背诵本文打下 了基础。 课伊始借“春节” 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 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 了快乐、和谐、互动的 气氛。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风民俗作文1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风民俗作文2

游记版:部分普洱少数民族节日

四月份 葫芦节(4月7日,澜沧拉祜族) 木鼓节(4月10~12日,西盟佤族) 神鱼节(4月10~13日,孟连拉祜族) 标牛节(佤族) 泼水节(傣族,4月中旬,各个寨子时间不定) 4.17山康祭茶祖(布朗族、芒景村) 五月份 双胞胎节(5月1日,墨江) 抹黑节(5月1诶,墨江) 七月至八月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大约农历6月中。)此节由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等民族的重大节日,从关门节开始的3个月为“夏安居”,期间傣族寨子每7天轮到一家进行“赕佛”祭祀祖先的活动,澜沧附近的景迈山上的景迈傣族自治村是7天进行一次“赕佛”,芒景布朗族自治村是15天进行一次“赕佛”。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此节是彝族主要节日,期间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也进行欢庆。景东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都会有庆祝活动,只是不清楚哪里的最大,估计是景东彝族自治县。 九月至十月 新米节(农历八月十四,西盟佤族)澜沧附近的景迈南座佤族村小组也有庆典。 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大约农历9月中。)此节预示着农忙和雨季结束,可以进行婚嫁、乔迁等庆祝活动,开门节当天会进行一次全面性大规模的“赕佛”活动,夜里燃放焰火、孔明灯、民族歌舞以示庆祝。 十一月 丰年节(哈尼族、笼蚌)大庆估计会是宁洱、墨江、镇沅、江城这些哈尼族聚居地。 十二月 多依节(澜沧糯扎渡) 十二月至一月 青菜节(思茅区云仙乡)

每年4月7日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县庆,把“葫芦节”和县庆联办,有利于增添喜庆气氛,有利于宣传澜沧,有利于弘扬拉祜文化。“葫芦节”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节日。 澜沧拉祜族 葫芦节(4月7日) “葫芦节”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拉祜族也称“葫芦节”为“朋雅佩雅”,意思为葫芦的女儿,葫芦在拉祜族的古诗中称为“阿朋阿龙”。“朋”和“龙”都是吉祥、幸福、丰收的含义。葫芦在拉祜族的生产、生活中运用广泛。人们用葫芦保存粮食和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盛装的水,表示健康长寿;在衣物、房屋、生产工具等物做上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健康幸福。 后生、老人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尽情的表现着在四季之中,人们从最开始的犁地,撒种开始,一直跳到最后丰收的喜悦,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的美好年景。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0篇)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0篇)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0篇)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我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仅能歌善舞,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异常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建筑 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十分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能够在那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十分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剩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5、欢乐的泼水节(5篇)

5、欢乐的泼水节(5篇) 第一篇:5、欢乐的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