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教育学》第七、八章教学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教学

4、个体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5、在教育史上,关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它们是教师中心论

和学生中心论。

6、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层次: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7、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 启发性原则、4 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

8、教学规律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教育性规律(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相长规律(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9、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1、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13、提问由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14、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欣赏法、

15、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分为_讲述、讲解、讲读、和_____讲演___四种。

16、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单项选择题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C )

A.行政管理 B.参与生产服务 C.教学 D.就业

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3、提出程序教学的教育专家是(D)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斯金纳

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准备阶段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8、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0、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有用知识

D、发展个性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4、《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育法

D、五段教育法

2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1、(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2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24、在教学中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是贯彻( D )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5、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B )

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

26、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贯彻( C )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7、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 C )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28、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29、教师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 C )

A、重点

B、中心

C、延伸

D、关键

3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三、判断题

1、教学具有教育性(√)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教有常法,教无常法是矛盾的×)

4、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是布鲁纳提出的。(×)

5、杜威认为儿童的主动性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6、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7、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9、讲授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10.教学就是智育(×)

11、教学是上课(×)

12、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3、“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名词解释

教学教学方法

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讲授法、谈话法、习法、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

1、当前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几种流派?

2、教学过程主要有那几个规律?

3、教学过程贯彻那几种教学原则?

4、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包括哪几个方面?

5、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6、如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8、教学工作主要有几个环节?各个环节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9、教师应当如何备课?

10、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有几个方面?

11、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2、运用教学策略应注意哪些事项?

六、案例分析

1、2000年1月10日的《长江日报》以《书包成了行李箱,广东初中生书包竟达十斤》为题目报道:“初一学生的书包里竟然有31中复习资料,高一学生的学杂费、资料费居然占当地人局收入的63%,某地学生书报平均重量5公斤,初中生的更是高达10公斤,不得不使用行李箱!”

问题:(1)你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吗?

(2)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认为学生负担重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又该如何切实减轻这些负担?

(3)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负担重

表现:学科多、作业多。

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成绩甄别学生

如何减轻:(考生自由发挥,有理有据即可)

2、下面是一则引自《文汇报》的新闻: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目的作文。回来后学生们纷纷交了

作业。61名学生大多数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唯有学生王晓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结果,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老师认为:“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胡思乱想。”

问题:(1)这位老师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做?

答案提示:

从“全面发展”角度来说明王晓同学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但却被教师压抑了,这不得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鼓励为主。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⑴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

⑵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答案要点:

(1)教师对甲学生的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自己点评

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2)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要点:

(1)围绕着诚信的重要性来展开。

(2)以赞扬女教师培养学生诚信这个角度来进行。

5、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

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答案要点:

以教师不能用挖苦和讽刺的语言伤害学生为由,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

6、于漪老师在上朱自清《春》一文时的导语

"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回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问题:(1)这段导入语体现了接受式教学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教学方法?

(2)点评于老师的导入语。

答案要点:

(1)准备阶段,使用了讲授法中的讲述方式

(2)自己点评。

7、《翠鸟》一课的不同上法

赵老师

一上课,赵老师开门见山:“我们来分析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写的?”

问题一提出,就有孩子举手了,赵老师叫起这个反应敏捷的孩子。

“写了翠鸟的爪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爪子”两个字。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写了翠鸟的头”,于是老师又写了“头”字。

每个孩子一条,不没多长时间,孩子们发现了六条,老师也写了六条。

接着教师开始总结:“课文从六个方面来写翠鸟,首先是…….”

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后,让学生将相应的句子读了读,之后开始照着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小动物。

课就这样结束了。

王老师

王教师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翠鸟这一课写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作者从哪些角度写翠鸟的?请大家回顾课文以后,将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记下来,能记多少记录多少。”所有的同学都开始动了,孩子的参与大面积增加。

然后,王老师让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一个学生是这样总结的:

“写了翠鸟的颜色,写了翠鸟的头…..”

这时王老师强调:“每一条只限两到三个字”

孩子们低下头,重新检查自己的总结,他们都是很聪明的,没有一分钟,孩子们就做好了。用语都比较简练了。

一个孩子这样介绍自己的总结:“作者写了翠鸟的眼睛、嘴、鸣音。”

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同学们,在你们的答案前面能不能加上一个序号?也就是1、2、3….”

做法非常简单,学生一下子就做到了,这能使学生开始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这个孩子这样介绍:“我一共总结了三点,第一写了翠鸟的眼睛,第二写了翠鸟的嘴,第三写了翠鸟的鸣声。……”

问题:(1)两位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应注意什么事项?

(2)请点评这两位老师的教学

(3)基于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要点;

(1)运用了讲授法和谈话法。(分析注意事项)

(2)考生自己点评,有理有据即可

(3)教有常法,教无常法

8、变教学事故为教学故事

公开课上,化学老师在演示实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同学们的目光凝聚于气瓶中,等待着上述现象的发生。然而,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全班大惊!

老师皱了眉头,思索片刻,带着微笑问学生A:

“你看到什么?”

学生A不语,他是化学课代表,他为自己所尊敬的教师在公开课上出现的课堂事故感到担心。

然而,老师仍然在学生鼓气:

“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老师,我没有看到白烟,而是黑烟!”A鼓着勇气回答。

“你的观察很正确。”老师在勉励学生,并进一步启发:

“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钠了!可是,这的确是块金属钠。那么,刚才为何燃出黑烟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其贮存方法。”

全班活了,学生C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

“你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向大家介绍:“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的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大家提出了这种预言。

重新点燃金属钠,还冒着黑烟。只不过在集气瓶中黑烟在变淡。老师将燃烧的金属钠再移至另一氯气瓶中,这时燃烧变剧烈了,似乎听到了“啪啪”的响声,集气瓶中白烟在翻滚!

“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老师向大家宣布。这时,全班响起掌声――不仅是学生的,还有听课老师的。

问题:(1)这位老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

(2)这位化学老师是如何把将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的?请点评这位老师的教学。

答案要点:

(1)演示法,直观性教学原则。

(2)这位老师把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的,主要是因为这位老师在课堂事故面前做到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坦诚,对科学尊重,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二是有高超教育艺术。能从错误中讲出教训来,使认识更深刻。三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善于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因势利导,将事故化为“故事”。

9、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问题: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教学思想?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你会怎样实施这一课程教学理念?

答案要点: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来谈谈看法。

10、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你会如何实施这些新教学的理念。

答案要点:

(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整个设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规律?

答案要点:

违反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的规律,特别是违反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围绕启发式教学展开论述)

12、一位老师的教学案例

“天花板”

师:你头上是什么?

生:头发

师:头发上面呢?

生:是帽子。

师:(有些急躁)帽子上面是什么?

生:(恐惧,用手摸帽顶)是老鼠咬的窟窿。

(众生大笑)

问题:(1)这位教师的教学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2)请评述教师的教学。

答案要点:

(1)违背了启发性原则

(2)根据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注意的事项展开分析

13、一则教学片断

师:如何将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生:连AC或BD(好主意)

?师:要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使EF为某三角形的中位线。(不顾学生思维)

?生:茫然(无法上教师的思路)

?师:我们连AF,并延长…..(强加给学生)

问题:(1)这位老师违背了什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做?

答案要点:

(1)违背了教学相长的规律,启发性的原则。

(2)自己分析,有理有据即可

14、这是一次电子琴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乐器吗?”

学生们纷纷回答,有小提琴、钢琴、二胡,等等。

老师又问:“你们知道谁会同时拥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吗?”

好多同学都举手回答:“音乐王国的国王!”“音乐国王的公主!”“青蛙王子!”……

老师有些手足无措,只好继续引导:“换一个思路!再想想!”

终于有一位女同学揣摩出了老师的用意:“老师,是电子琴!”

“你真聪明!”

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鼓掌声。

问题:(1)该老师企图贯彻什么教学原则?

(2)试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

答案要点::

(1)该老师企图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自己点评。

15、一节物理课上,学生问“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朝阳的地方,并把粮食摊开?”老师回答“向阳的地方热,摊开的粮食薄,容易晒透”。

问题:(1)这位老师这样的回答是否正确?

(2)如何说更准确些。

答案要点:

(1)不正确,语言规范但没有把现象转化物理语言,违反专业教学要求,也就是违背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热”改为“温度高”,“薄”改为“增加粮食接触阳光的总面积”。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 3 )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认为,对有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教学理论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 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表演式:一组动作; 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 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积极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 (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 (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 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 (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4.发现学习。其教学模式为:

教学常规理论测试题

教学常规理论测试试题 教研组教师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5分) 1、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维护正常、提高的制度保障作用。 2、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学期或学年的,,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3、集体备课要定、定、定、定,内容一般有四项,一是前段教学;二是下步;三是选一组织讲课研磨,四是。 4、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要与学生建立、、共同成长、共同分享、的师生关系。要善于根据教学、、的不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5、作业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师、教学等环节。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教师批改作业应、、注明日期并跟上二次批改,要有和的点评,作文或日记、周记、随笔等要有,评语要具体明确,有指导价值。

7、学生的和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和活动。 8、义务教育学校的考试包括、、,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和。考查科目为、、、、、。 9、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和现代理论;学习和研究学科 ;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研究、学生的改进和现代的运用,探讨构建的途径。 10、重视加强教学管理的、建设,是促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大面积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要严格按照的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 B、《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C、《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D、《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 2、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A、课程实施 B、课堂教学 C、教学常规 D、教学计划 3、教师要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努力实现的

教育教学理论当代主要教育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错误!未定义书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B·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当代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值得借鉴

当代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值得借鉴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多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借鉴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不断调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增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典型的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 1、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美国精神”,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形成统一的民族精神,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认同美国这个国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历史课程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中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个性发展为前提,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美国注重加强社会政治环境建设。美国首都华盛顿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塔、罗斯福纪念馆、国会图书馆、独立纪念碑、航天航空博物观等全部免费开放,全国各地博物馆星罗棋布。建筑物的周围是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各种建筑物处处都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宣传,到处都渗透着美国“意识”。(2)实践性也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美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政府和社会非常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性服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社会生存的能力。 (3)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社会化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国会、政党、教会、学校、企业、社区等都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重视个性的发展,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2、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传统和底蕴。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德国成立了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管理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的工作重点始终与社会发展、国家政治和外交政策等重大问题保持一致,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民族统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其中,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教育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德国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隐蔽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德国是多教派并存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以宗教化的形式存在于各类学校中。宗教在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上有重要作用,通过宗教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3)利用大众传媒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极为迅速,德国高校特别重视网络建

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育学第七章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修养法 5.学校实现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校教育 C.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 D.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8.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9德育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10.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转化,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 A.自我领悟能力 B.思考能力 C.思维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1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13.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教学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 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 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 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表演式:一组动作; 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 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 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 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 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 (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 (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 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 (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 A .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 5.苏联著名教育家( D )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6.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A )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 7.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B )。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8.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教学要求是( B )的核心内容。 A、教育性原则 B、学生主动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下列直观手段中,( D )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 A )。 A.学记B.大学C.孟子D.礼记 11.教学的基本因素包括( C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制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3、教学就是教育。×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学2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4教学原则5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的主要内容?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卷一 一、名词解释(16分) 1、广义教育:以教与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个体的后天因素:指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形成等。 3、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个体内差异评价:对个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内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成绩的前后纵向比较。 二、判断题(20分) 1、老猫教小猫找老鼠是教育活动。(错) 2、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对) 3、文化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对) 4、青年期是定向的平缓发展期(对) 5、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错) 6、良好的测验必须具备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对) 7、高考录取过程是相对评价(对) 8、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开始出现反工具的批判教育理论(对) 9、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主张以学习资料、设备、技能网络、学习伙伴等组成学习网络(对) 10、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传授知识的能力(错) 三、简答题(40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一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二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2、个体生命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人的发展以特殊的自然机体结构生理基础;第二,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三,人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能动的自主性。 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一是,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1990年也在小学开设"技术与实际"课);三是,在课程结构上,注重综合化课程;四,在课程类型方面,强化全国统一设置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五,重视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六,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专家咨询机构。 4、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1)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精心加工整理人类知识经验,然后以特定方式传授年轻一代,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启发智慧;传授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传道、授业、解惑角色)之外;还有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管理者角色:教师对建立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等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等。(2)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这些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师职业同样需要同医生那样的、必须经过的专门职业培养。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作保证,有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良好的职业精神,教师在本领域内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工作也是也是一项高深的研究和创造。教师从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取得训练。教师集体具有了独特而富有整体的专业要求,这样真正把教师仅当作知识传递者的误区走出来。 四、论述题(24分) 谈谈你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理解,优秀教师需要达到何种境界? 好教师应该具有:(1)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成功的教师致力于使知识易于为美国学生接受,他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努力使学 生成功。 (2)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 该学科知识,他忠实的代表文化的集体智慧和确 认学科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自身的批判和分析 能力,并善于教学生如何提问和解决问题。 (3)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学习负责,成 功的教师能创造、充实、维持和改变教学背景以 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并最有效的利用时间。 (4)教师系统的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 学习,超过的教师批判的审查自己的实践,力图 扩展自己的技能,加深自己的知识,并根据新的 发展,思想和理论调整自己的教学。 (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利用各种 资源,设法合作性的和创造性的与家长打交道, 来促进学校和学生效能的提高。 优秀教师的境界: 一个好的的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 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不说话,而 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 一个好教师是热情轻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 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 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 一个好的教师是谦恭的,它很自然的感到他 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 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师甚至是更恭谦的,因为他 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 更为重要。 一个好教师知道他的学生必须是忠诚的和负 责任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责任、诚 实和良好公民条件不能在一门课程中教出来,因 为这种品质是通过日常活动而不是通过日常讲课 而形成的。 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班上的学生在的控制 之下,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首先必须控制他自己。 一个好的教师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几倍的酬 劳。但是最好的教师还得到深刻的内心的愉快: 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也不是能用金钱来 折算的。 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生学完他们的课程,毕 业并安置好的工作,但是最好教师的学生在每天 的生活中得到报酬,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探索精神 生活是激动人心的。 卷二 一、名词解释(16分) 1、学记:战国后期的一个重要教育着作,它总结 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 作用和任务、教育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等,是 罕见世界教育遗产。 2、个体生命发展: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身心发 展的量、质、内容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由简单到 复杂的综合变化全过程。 3、课程:一个有意图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 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4、相对评价: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 成绩或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是当等级 的表示方法。 二、判断题(20分) 1、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产生于商代的学(错) 2、朱熹、王阳明是宋代的大教育家(错) 3、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首要的职责是塑造 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对) 4、教育的成层功能指的是分层教学(错) 5、教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提高生命质 量(对) 6、多元文化教育指介绍西方文化的教育(错) 7、儿童发展的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突发 性变化的阶段是少年期(错) 8、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对) 9、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含义相同(错)10、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活动课程(错) 三、简答题(40分) 1、教育对经济有何反作用?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获取科学知识和技 能,是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变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 随着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和 新技术融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在生产 的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越来越来高,掌握的文化科 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在生产中就可以运用丰富 的知识发明和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发现新的原料 或提高原料的性质等,从而使科学技术知识转化 为生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教育通过影响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 经济发展起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 育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尤其是妇女的教育水平,促进人口迁移,降低人 口出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优生优育,提 高人口的质量。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者,保存、维持文化生存。教育活动 传递的知识技能、社会规则和仪式、基本的价值 观念等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核,不仅造就了新的 社会成员,而且维持了文化传统,保证了文化的 延续和相对稳定。 二者,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 传播在文化迁移中有举足轻重的,教育利用其得 天独厚的条件,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并 且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 简单的复制文化,它赋予已有文化以新的意义, 或者融合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衍生出新的文化 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 创新的萌芽。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 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创造力提供原动力。 三者,教育可以整合文化,增强文化自身的 凝聚力。文化一旦达成整合,就会形成为一种文 化模式,并产生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教育作为 其中的一个组织系,它对文化的产生,发展起着 重要的限制作用。教育的文化整合倾向于保持文 化的延续和稳定。 3、如何针对儿童期的特点进行教育? 儿童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 建。其中主要是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基 础性、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初步抽象和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己、对人、对集体积极 态度的形成;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探究的欲 望,这些都为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并将对其发展具有终生的意义和效益。所以小学 阶段,需要教师尊重、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孩子 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智慧和教育艺术与孩子们一 起创造幸福、快乐童年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4、分析课程目标编制的三种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主要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原理》的影响,在他看来,陈述教育目标的最有 效的方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 容,前者要求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后者是指这 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行为目标的长处在于他的具体和可操作性,短处 也明显,它容易忽略那些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 行为的内容,不利于把学习作为一个整体。 生成性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关注的不是 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 的目标,注重的是过程。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 学校教育由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价值观和规范 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构成。后两者肯定不能 用事先规定的行为陈述,提出过程模式。这种取 向强调个人的成长,理论上很吸引人。但完全排 除了目标的事先研究的和设定,走向了极端,而 且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能在实践中展开。 表现性目标。它来自艾斯纳,认为除了行为 目标外,还应当有解决问题的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重点不是放 在特定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认知灵活性和高级心 理过程上,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从事某种活动得 到的结果。他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 果是开放的。表现目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摆脱行 为目标的束缚,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特别感 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而这种目标也比较模糊, 各门学科有自身特点,很难保证学生掌握它们必 要的内容。 四、论述题(24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的生命基础的理解。 主要是以下几点: (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人类自超越动物进入人界,其生命的生存与 发展就不能没有教育。人们如果不通过教育使先 人对生产工具、语言工具和类经验等学习和掌握, 就不具备成为人,在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教育 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成了教 育重要的基础价值,教育应能成为创造幸福人生 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过程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教育纳入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活动,这三 者中更为本体性的构成是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理清思路)

介绍: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中知识中的重点部分,也是考试的热点,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程序和操作体系。 教学模式特点以及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也是高频出题点,下面做一一介绍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简略性 2针对性 3操作性 4灵活性 5稳定性 6完整性 7中介性 二教学模式结构 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结构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或步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1代表人:斯金纳。 在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和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模式。(这里的“程序”代替了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2理论基础: 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以联结主义的原理来阐明学习。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性行为 3教学目标: 目标在于交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 4操作程序: 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划分一个个连续性的小项目。在学习中每呈现一个项目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采取用填充或书写答案的方式作答。学生如果打错,教学机器就会立即呈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然后进行下一步学习。

5教学要遵守的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及时确认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6实现条件: 程序教学作为一种个别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程序教学的关键是对于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强化,但是大量的,及时的,渐进性的强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因此(斯金纳主张使用“机器教学”和编制“程序教材”) 7教学评价: 优点: 程序教学在效果评价上主要以类似于各个小步子上的问题来测查学生反应的正确率,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独立的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方法,复杂课题化难为易 缺点: 严格规定了学生前进的小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现教学模式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一)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 1教学即传授知识、技能2、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去定义,教学即成功 3、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 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规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做出探索的活动 5、科学的教学定义应该是一个命题组合 英国的彼得斯和赫斯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图;二是说明适当的学习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 6、教学与发展的观点 主要代表是赞科夫等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的教育实验家,他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旨在加速个人心理发展,加速掌握对周围世界已知的规律而精心组织的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在智、情、意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德国) ?(二)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相互作用以课程为中介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 ?3、教学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适应范围有多种 (三)现代教学概念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三、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流派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其中以斯金纳为代表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教学目标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 为教学目标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映进行不断的强化。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教学(教育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含义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双主体)。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课程概念的关系。 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泰勒,社会经验)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与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任务 教学任务是由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梁启超——趣味教学思想 蔡元培——“自动自学,自主自研” 陶行知——“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理论来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 理论观点:斯金纳为例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