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和绩效的关系

满意和绩效的关系
满意和绩效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作业

2.工作满意感的理论有哪些观点?满意与绩效之间有何关系?

(1)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前两者是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三者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且,人的行为受到人的需求欲望影响和驱动,人的各种需求由于重要程度和发展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

(2)奥德费(Alderfer)的ERG理论则是在进行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只有自下而上需要fE),相互关系的需要(R)和成长发展需要(G)这三种。即: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所渴望。比如,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资越低,人们越渴望得到越多的工资。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的需要就越渴望。比如,人的生存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较高层的需要越是满足得少,则对较低层的需要的渴求也越多。比如,成长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对人与人关系的需要渴求就越大。

(3)公平理论由霍曼斯(GeorgeHomans)于1961年首先提出,随后布兰(ReterBlan)于1964年进行了增补,最终由亚当斯(J.s.Adams)于1965年正式定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交换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公平理论的重点在于社会性比较,员工会评估与比较单位给与自己与他人的待遇。在公平理论下,员工会首先分析自己的投入(Input,包括努力、绩效、技术等)与产出(Output,包括薪酬、升迁、地位等)的相对关系,并计算投人,产出的比值(0/1),然后再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比率相同则认为是公平的,员工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比率不同则会产生不满意,员工将会有很强的动机来采取行动来减少或降低这种不公平;根据公平理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会产生下列反应来平衡认知:改变投入、改变产出、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对他人的认知、改变比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其中改变投入和改变产出会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和生产力水平。此理论在预测缺勤和员工流动行为时最为有效。

(4)期望理论最早是由托尔曼(Tolman)和勒温提出的。期望理论用于说明工作激励问题则是从弗鲁姆(room)在1964年《工作与激励》一书中使用的。它是一一种通过考察人们努力工作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该理论将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理论解释为:只有工作既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又达到了工作的目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才能高。期望理论模型是围绕着效价、激励力和期望这三个概念建立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为VIE理论。把这三个因素简化后得到:激励力量(:∑效价fv)×期望(E)。这就是说,如果员工认为某种目标或某种结果对他自己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他估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大把握达到这个目标,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激发,就会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反之,如果尽管效价很高,但个人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很低;或者尽管个人估计有很高的达标概率但该目标对自己并无意义的情形下,均不能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得到比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5)列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1957认为:①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迫使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②不协调出现以后,人们不仅试图去减少不协调,而且总是避免不协调继续恶化,以阻止不协调因素扩大。在探讨工作满意时,最具影响力的期望一不一致模型也以认知不协调理论为基础。该模型认为依据工作期望和感知质量两个认知因素之间不同的不一致状态,可区分工作满意和工作不满意:当感知质量不如期望时。存在工作不满意。员工心中对工作期望与感知质量两者之间的不一致存在一个默示的“可接受范围”。如果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一致在该可接受范围之内,员工会努力调整其认知来减少两者的不协调性;反之,则会增大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6)双因素理论有美国行为科学家Fredrick Herzberg 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Herzberg在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数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导致积极的后果,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保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人际关系、薪酬等。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可以使员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称为激励因素。这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上进心、职位升迁,责任感等。

(7)David MaClelland 的成就需要理论其在《成就需要理论》中阐明了三类基本的激励需要,分别为权利需要、友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其认为人们只有认识到这三种需要以后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

满意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

这种观点是研究两者关系的最早的一种观点。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中,由梅约领导的“霍桑实验”指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认为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态度影响行为。如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态度就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定义指出了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对个人行为以一贯有规律的发生作用,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态度影响行为的观点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提供了一种支持。

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

弗洛姆(V-H-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使他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司提出了著名的波特一劳勒激励摸式。该摸式认为,个人努力的程度是由工作所获得的报偿的价值和个人感到努力后可能获得的报偿的概率所决定,而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依赖于努力程度。

洛克(E-A-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然而实现目标和取得工作绩效,不一定就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员工满意感的来源是与实现目标后所获得内部报偿和外部报偿直接相关的。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互作用

目前为止,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者相互作用观的理论基础还不具备,更多认为是对前面所述的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这两种观点的综合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而工作绩效也可以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1974)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满意度类型,就外部满意度(ex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就内部满意度(in-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的观点深化了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互作用观。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一些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对工作满意并持一种积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可能很高,也可能比较一般;而对工作不满意并持消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也可能很高。布罗菲尔德(A-H-Brayfield)和克罗克特(W。H-Crocke)对此问

题进行了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职工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虽说两者可能不具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还是比较密切的,可能这两者的关系受第三者变量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受第三者变量的影响

许多学者倾向于把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是由于第三者变量的影响,许多研究也确实找出了影响两者的一些变量。如在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中的变量就有人格和自我观念、行为意向、群体规范、工作投人和组织承诺、研究的层面等,在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中的第三者变量就有绩效一奖酬关联、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个人特征和成就需要等。这些变量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中起着很重要的中介影响。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几种关系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几种关系 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 这种观点是研究两者关系的最早的一种观点。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中,由梅约领导的“霍桑实验”指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认为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态度影响行为。如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态度就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定义指出了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对个人行为以一贯有规律的发生作用,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态度影响行为的观点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提供了一种支持。 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 弗洛姆(V-H-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使他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司提出了著名的波特一劳勒激励摸式。该摸式认为,个人努力的程度是由工作所获得的报偿的价值和个人感到努力后可能获得的报偿的概率所决定,而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依赖于努力程度。 洛克(E-A-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然而实现目标和取得工作绩效,不一定就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员工满意感的来源是与实现目标后所获得内部报偿和外部报偿直接相关的。 上面3种理论表明工作绩效导致某种有价值的结果,而这种有价值的结果反过来导致工作满意度。同样地,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行为也可以影响态度。这种理论认为,态度是在行为发生之后,用来解释已经发生的行为的意义,而不是在行为之前指导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这种观点相比,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这种观点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而忽略前者的观点。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互作用 目前为止,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者相互作用观的理论基础还不具备,更多认为是对前面所述的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这两种观点的综合 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而工作绩效也可以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1974)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满意度类型,就外部满意度(ex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就内部满意度(in-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的观点深化了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互作用观。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两个独立的变量 一些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对工作满意并持一种积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可能很高,也可能比较一般;而对工作不满意并持消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也可能很高。布罗菲尔德(A-H-Brayfield)和克罗克特(W。H-Crocke)对此问

浅析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探讨.

浅析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探讨 [ 10-09-13 08:44:00 ] 作者:黄小忠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作业绩效关系绩效 论文摘要:首先给出了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个最新的观点,然后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两者关系的一个综合模型,就此模型谈了几点启示和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0引言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和工作绩效(job perfor-mance)之间的关系是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现代组织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20世纪30年代以前,泰勒就已经注意到工人的“态度”会影响其工作行为.二战后随着人际关系运动的开展,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管理中的人文精神,也同时在这期间指出高的工作满意度将会导致高的生产率.从那以后,各种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两者的关系也众说纷纭. 研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作满意度不仅是衡量组织措施的标准,而且被公认为是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工作绩效是衡量一个组织生产率的主要指标.如果说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那么测量工作满意度就可以预测工作绩效;相反,如果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种外显的、可观察的变量来推测员工的内部心理状态然而事实真像上面所说的吗, 1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最新界定 1.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满足与否的态度.既然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认为工作满意度也应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评价和信念,认知成分中既包括对某人某事之所知,也包括对某人某事的评价—赞同或反对;情感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或轻蔑、喜欢或厌恶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工作满意度分为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更多涉及认知成分,内部满意度更多涉及情感成分.外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如一位员工对一份工作不感兴趣,但他认识到努力工作能得到好的奖酬,如拿到高的工资或得到提拔.内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内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及自我实现,如一位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深深热爱,他从工作中得到了自我发展. 这个划分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如Wanous(1974)的研究就把工作满意度分为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并探讨这两种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许多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项目更多的涉及认知评价方面而较少涉及情感方面,故而工作满意度的划分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工作满意度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研究者应更关注工作满意度中的情感方面 1.2工作绩效 长期以来,在管理发达的国家,人们把工作绩效简单认为是作业绩效(task performance),然而,Borman和Motowidlo于1993年提出,应将工作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王丽 09912114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一、前言由于本文要研究的专题是探究某家具体企业的基层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明确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概念,借鉴其中比较适合研究企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对接下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二、文献回顾当今学术界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百家争鸣,提出了各类类似或者不同的见解,从最先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定义的阐述,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再到后来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着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研究的发展。根据我要研究的具体领域,下面将从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工作绩效文献综述、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三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1、关于员工满意度定义阐述的理论成果员工满意度即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对员工满意度1935)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员工满意度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最早提出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是国外学者Hoppock(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 2“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国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则主要以台湾学者徐光中和大陆学者张平、崔永胜为代表。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的定义即对

再论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

再论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 摘要 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研究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研究现阶段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构成,以及它与工作绩效关系,对于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下面通过实例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关系

目录 摘要 (1) 一、概念的概述 (3) 1.1工作满意度 (3) 1.2工作绩效 (3) 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4) 2.1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高低 (4) 2.2工作绩效影响工作满意度 (5) 2.3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相互影响 (5) 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不同 (5) 3.1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两个独立的变量 (5) 3.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受第三者变量的影响 (6) 3.3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四种组合 (6) 四、实例分析 (6) 五、总结及建议 (8)

一、概念的概述 1.1工作满意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卢嘉和时勘,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组织成员根据其对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比较实际获得的价值与期望获得的价值之间差距之后,对工作各个方面是否满意的态度和情感体验L4J。既然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认为工作满意度也应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评价和信念;情感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工作满意度分为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更多涉及认知成分,内部满意度更多涉及情感成分。外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内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内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及自我实现。这个划分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如WaIlous(1974)的研究就把工作满意度分为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并探讨这两种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据此,本文将工作满意度细分为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的保健性薪酬与员工工作满意度正相关。 H2:企业的激励性薪酬与员工工作满意度正相关。 1.2工作绩效 Campbell认为工作绩效定义为工作绩效是指组织成员为了完成组织所期望或正式规定的角色需求所表现的行为。Borman和Motowidlo将工作绩效区分为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任务绩效类似角色内行为,指正式或体制内所规范的行为,也指员工受到组织期望或指定任务影响的工作行为,直接影响到组织核心技能。情境绩效类似角色外行为,它不直接影响组织的核心技能而是影响到组织普遍性、社会性与心理情境,情境绩效所包含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并非组织内部正式系统所能控制,它可视为员工自愿的行为或表现。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理论评述

论文题目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理论评述 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概念界定,然后详细剖析了目前有关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三大流派,即因果关系论、非因果关系论和重新定义概念论,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工作绩效;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analyze the three dominating theor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then, the authors integrate various views and define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authors draw the relevant conclusion and point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job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理论评述 【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概念界定,然后详细剖析了目前有关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三大流派,即因果关系论、非因果关系论和重新定义概念论,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工作绩效;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analyze the three dominating theor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then, the authors integrate various views and define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authors draw the relevant conclusion and point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绩效考核-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

人格和基因遗传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表明人格和基因遗传等典型的非情境因素也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Arvey等人25, 1989;Keller等人26, 1992;Arvey等人16, 1994;Organ和Lingl24, 1995)。 Organ和Lingl24(1995)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与工作满意度有密切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宜人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效地预测员工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其中宜人性是正向预测因子,责任心是负向预测因子。 Arvey25(1989)对同卵双生子进行研究,首次发现了基因遗传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Keller等人26(1992)和Arvey16(1994)通过对分开教养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影响的存在。Keller等人26(1992)认为,基因遗传因素能够解释工作满意度变异的40%,环境和误差因素解释了其余60%的变异。Arvey16(1994)则发现,基因遗传对内源性工作满意度和总体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外源性工作满意度没有影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基因遗传和人格等非情境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广泛的,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仍旧需要不断纳入新的变量。

2.5 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 所谓生活满意度就是指个人认为其生活质量良好的程度27。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Judge和Watanabe28, 1993;Judge等人27, 1994;Newstorm 和Davis4, 1997;Ernst和Ozeki29, 1998;Pinder2, 1998)。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是相互影响着的,生活满意度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反之亦然(Judge等人27, 1994)。 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度可能不是完全相等的。Judge 和Watanabe28(1993)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Quality of Employment Survey (QES)的数据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相对较强的联系。但是生活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工作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强烈。而为期5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弱于横向研究的结果,特别是在工作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面。 另外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与工作—家庭冲突有密切的联系(Judge等人27, 1994;Ernst和Ozeki29, 1998)。工作—家庭冲突可以包括两个方面(Judge等人27, 1994): ●工作—家庭冲突。这一维度反映了工作对家庭活动的干扰,如在家中仍 旧长时间地工作,参与家庭活动的时候仍旧考虑工作上的事宜,等等。 ●家庭—工作冲突。这一维度反映了家庭活动对工作的干扰,如在工作的 时候考虑家庭生活上的事宜。

满意和绩效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作业 2.工作满意感的理论有哪些观点?满意与绩效之间有何关系? (1)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前两者是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三者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且,人的行为受到人的需求欲望影响和驱动,人的各种需求由于重要程度和发展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 (2)奥德费(Alderfer)的ERG理论则是在进行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只有自下而上需要fE),相互关系的需要(R)和成长发展需要(G)这三种。即: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所渴望。比如,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资越低,人们越渴望得到越多的工资。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的需要就越渴望。比如,人的生存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较高层的需要越是满足得少,则对较低层的需要的渴求也越多。比如,成长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对人与人关系的需要渴求就越大。 (3)公平理论由霍曼斯(GeorgeHomans)于1961年首先提出,随后布兰(ReterBlan)于1964年进行了增补,最终由亚当斯(J.s.Adams)于1965年正式定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交换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公平理论的重点在于社会性比较,员工会评估与比较单位给与自己与他人的待遇。在公平理论下,员工会首先分析自己的投入(Input,包括努力、绩效、技术等)与产出(Output,包括薪酬、升迁、地位等)的相对关系,并计算投人,产出的比值(0/1),然后再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比率相同则认为是公平的,员工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比率不同则会产生不满意,员工将会有很强的动机来采取行动来减少或降低这种不公平;根据公平理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会产生下列反应来平衡认知:改变投入、改变产出、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对他人的认知、改变比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其中改变投入和改变产出会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和生产力水平。此理论在预测缺勤和员工流动行为时最为有效。 (4)期望理论最早是由托尔曼(Tolman)和勒温提出的。期望理论用于说明工作激励问题则是从弗鲁姆(room)在1964年《工作与激励》一书中使用的。它是一一种通过考察人们努力工作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该理论将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理论解释为:只有工作既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又达到了工作的目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才能高。期望理论模型是围绕着效价、激励力和期望这三个概念建立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为VIE理论。把这三个因素简化后得到:激励力量(:∑效价fv)×期望(E)。这就是说,如果员工认为某种目标或某种结果对他自己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他估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大把握达到这个目标,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激发,就会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反之,如果尽管效价很高,但个人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很低;或者尽管个人估计有很高的达标概率但该目标对自己并无意义的情形下,均不能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得到比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5)列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1957认为:①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迫使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②不协调出现以后,人们不仅试图去减少不协调,而且总是避免不协调继续恶化,以阻止不协调因素扩大。在探讨工作满意时,最具影响力的期望一不一致模型也以认知不协调理论为基础。该模型认为依据工作期望和感知质量两个认知因素之间不同的不一致状态,可区分工作满意和工作不满意:当感知质量不如期望时。存在工作不满意。员工心中对工作期望与感知质量两者之间的不一致存在一个默示的“可接受范围”。如果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一致在该可接受范围之内,员工会努力调整其认知来减少两者的不协调性;反之,则会增大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关系模型

曾看到一个讨论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效率高于国企员工效率的话题,感触颇多。个人感想是要理清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先要弄明白高工作绩效和高工作满意度的来源。那么是什么创造了高工作绩效?又是什么让员工产生高工作满意度?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笼统的区分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表现为人岗匹配程度,也就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等,比较正统的说法应该是胜任力;外部因素才表现为工作满意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为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5个因素。仔细思考后我们可以发现,在这5个因素中,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生理需求都会直接受到工作绩效的影响,而社交需求和安全需求也会受到一定的间接影响,比如工作绩效过低就会有解雇的担忧。 在简单的了解影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后,再考虑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这里我借用物理学上的力、加速度和速度来简单表示。工作绩效表现为速度,胜任力表现为初速度,工作满意度表现为一个作用力,a是由工作满意度产生的。(我们知道的是力是可以产生加速度的) Vt=V0+at,这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Vt和a之间,是一个正比的关系。当a越大的时候,Vt也会越来越大。表现在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上,就是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影响Vt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V0,当V0过小的时候,a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够提高Vt。也就是当一个人的胜任力不够的时候,工作满意度并不能够带来高工作绩效。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力产生加速度的问题,加速度只会在合作力不均衡时候才会产生,也就有工作满意度这个作用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它才能够产生加速度。 按照上面的分析,对于高工作绩效,我的结论是:高工作绩效的第一影响因素是胜任力;其次才是工作满意度。这也是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效率高于国企员工效率的原因。一方面珠三角的员工具备更高的胜任力;另一方面国企员工的满意度并没有产生加速度或者加速度太小。 再来看高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前面提到工作绩效可以影响到工作满意度,但是另一面可以说的就是,工作绩效并不决定工作满意度。将公司换算一下也可以简单说明下。 a=(Vt-V0)/t 单从公式上我们会发现,a和V0之间是负比关系。表现在工作满意度和胜任力的关系就是,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胜任力越高的人其满意度往往会越低,反过来就是胜任力越高的人的工作满意度的条件越高,他对工作满意的期望越高。当高绩效给他带来的工作满意达不到期望值时,他的工作满意度是会下降的。 总结: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高工作满意度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工作绩效,但是会影响工作绩效;而同样的是,高工作绩效也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工作满意度,也同样会影响工作满意度。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程度,就不是我现在能考虑的问题了

员工满意度及员工绩效和关系文献综述

王丽 09912114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 一、前言 由于本文要研究的专题是探究某家具体企业的基层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明确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概念,借鉴其中比较适合研究企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对接下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当今学术界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百家争鸣,提出了各类类似或者不同的见解,从最先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定义的阐述,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再到后来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着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研究的发展。根据我要研究的具体领域,下面将从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工作绩效文献综述、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三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1、关于员工满意度定义阐述的理论成果 员工满意度即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对员工满意度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员工满意度概念。 最早提出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是国外学者Hoppock(1935),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2]。 国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则主要以台湾学者徐光中和大陆学者张平、崔永胜为代表。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1)综合性的定义即对于工作满意做一般性解释,而不涉及工作满意形成的原因与过程。(2)差距性的定义即工作满意的程度视个人实得报酬与其认为应得报酬之差距而定。(3)参考架构说。持这种定义的学者认为组织或工作中的客观特征并不是影响态度及行为的最重要因素,而是人对这些客观特征的主观知觉与解释,这种知觉与解释受个人自我参考架构的

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

题目: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研究问题:如何界定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对企业管理有何启示?

阐述研究意义: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 关于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能丰富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理论,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 摘要:员工满意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绩效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阐述,探讨分析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要基于员工满意度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线性相关,包括正相关和负相关;二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1)员工满意度2)企业绩效3)关系 论文主体: 一、1)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含义。所谓员工满意,是和用户满意相对而言的,员工满意是指一个员工通过对企业所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是员工对其需要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员工满意是员工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员工的一种心理感知活动,是员工期望与员工实际感知相比较的结果。而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接受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即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员工满意度又称雇员满意度,是企业的幸福指数,是企业管理的“晴雨表”,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参考。 2)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指出,造成员工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外界的工作环境,例如,工作条件、与上下级的关系、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安全、地位、薪水等因素。上述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不满,这些因素被赫兹伯格称为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如身负重大责任、工作成绩得到认可以及关系到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因素等。造成员工满意和员工不满意的重要因素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在企业的员工满意度测评中,保健因素主要表现在福利待遇、工资待遇、责权一致等方面,然而,激励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被认可程度、员工价值观体现、工作挑战程度等一些方面。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到底有哪些。现有的研究表明,在排除同义反复情形下,人口统计变量被称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采用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直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存在很大的疑问。所以,人口统计学变量并不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直接因素,其中必有一些中介变量使得它们与员工满意度之间呈现出相关性。总之,员工参与才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最直接因素。 二、1)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2)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企业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应的,影响这些企业绩效指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讨论。(1)人力成本。由于人力成本发生在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所以,它不仅是财务指标的直接影响因素,也还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业务流程的开展以及满足顾客要求的实现。 (2)企业知识创造力。企业知识创造力是指企业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员工交换、组合知识

员工激励因素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员工激励因素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以某水务公司为例 师大学商学院智琴 一、研究设计 1、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和检验,包括对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以及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借鉴国外权威调查问卷,首先将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激励满意度问卷”,主要是与员工激励因素和满意度相关的21条测量条目;其次,将“工作绩效问卷”中的10测量条目放在问卷后面。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研究水务公司现行的激励因素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的程度。 2、研究模型 以激励因素为自变量,绩效为因变量,探讨激励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激

二、问卷分析 1.员工激励因素满意度问卷信效度分析 1.1基于原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均是国外成熟量表,尽管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其在本土的适用性仍待考究,尤其是对于具有浓重本土气息的国有企业,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拟选取小规模样本进行预测试,其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KMO>0.5,Sig<0.05,说明该问卷在本土情景下仍然适合做因子分析。 问卷中的21个个测量条目分为激励因素的4个因子,对各个因子中的测量条目做出因子分析,KMO值为0.762,Bartlett球形度检验sig为0.000,表明预测试数据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使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从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奖惩公正性”、“管理制度”三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在对应的维度上取值过小,而“工作稳定性”条目在二个成分上因子载荷比重较大且接近,不易区分,因此考虑将“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奖惩公正性”、“管理制度”和“工作稳定性”四个条目予以删除,形成正式测量问卷。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绩效的提升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绩效的提升 随着卓越绩效模式在广大企业深入、深化,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依据建立的绩效测量指标体系也越来越科学、清晰,这为企业取得卓越的经营绩效提供了帮助。其中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员工满意度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员工满意是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否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调查和不断提高员工满意是企业追求卓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员工满意及其疑义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统计资料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三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提高五个百分点,因此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基础,是企业取得经营绩效的基础。“人”是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载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都靠人——员工去实施,没有员工的积极性,总有再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也发挥不了作用。企业中员工的理念、思想、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和人际关系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因而,让员工满意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就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突出任务。 “员工对企业满意”又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员工对企业领导和管理层的满意;二是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结果的满意;三是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个人的工作、报酬、生活的满意。 在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因而“员工满意”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做到让“用户完全满意”、赢得用户,从而使企业经营长期成功和企业兴旺发达的大事。 企业要想作到“员工满意”就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为了人”、“依靠人”、“属于人”、“塑造人”的理念和精神;吸收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采取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能把企业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做到让“用户完全满意”的经营活动当成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挂钩,工作能够积极主动,不但努力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完成本质以外的工作。这样,企业就能取得经营的成功;提升自身的绩效。员工是“水”,企业是“舟”,水可以行舟,也可以覆舟。员工不满意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那么,员工是否满意?满意的指标是多少?这要通过调查、测量。员工满意度调查就是通过员工回答文卷或访谈的凡是接受管理者或第三方对企业相关管理问题的调查,以便企业领导者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企业管理者或第三方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向员工公开。世界许多知名企业特别注重员工满意

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说明: (1)本满意度调查问卷为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有50个问题。 (2)你可以匿名填写此份调查表。 (3)本调查问卷任何信息都将严格受到保密,所以你可以放心作答。 (4)当有超过50%的题目不作回答时,本问卷将作无效处理。 (5)请你按实际情况作答,否则将影响调查结果。 你的姓名:(可以不填)你的职位: 性别:所在部门: 学历程度:入职年限: 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 (共有50个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答案) 1、你对公司目前绩效管理系统科学性的评价是: A、非常科学合理 B、较科学合理 C、不确定 D、不够科学合理 E、非常不科学不合理 2、你对公司目前绩效管理系统对员工激励性的评价是: A、非常强的激励 B、较强的激励 C、不确定 D、激励性不够 E、非常差 3、你对公司目前绩效管理系统公正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是: A、非常公正和公平 B、较公正和公平 C、不确定 D、不够公正和公平 E、完全不够公正和公平 4、你对公司目前绩效管理系统的先进性的评价是: A、具有非常好的先进性和远见性 B、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远见性 C、不确定 D、有些过时 E、非常过时 5、你认为公司目前的绩效管理制度直接代表着谁的利益: A、绝对是广大员工的利益 B、部分员工的利益 C、不确定 D、少数人的利益 E、个别人的利益 6、你觉得公司目前绩效管理系统: A、非常简洁且易明白 B、比较简法 C、不确定 D、有些繁复 E、非常晦涩难懂 7、你认为公司绩效管理制度 A、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并提升企业绩效的激励制度 B、分配制度 C、不确定 D、奖惩制度 E、不信任员工的一种监控制度 8、你觉得公司的绩效管理机制 A、从根本上来说是绝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 B、基本上公平公正和公开 C、不确定 D、在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方面做得较差 E、在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方面做得非常差 9、公司在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人们对职业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满意度和绩效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核心目标。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相互关系成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界定,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员工绩效;关系 引言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这两个领域以及两者的关系的研究就非常地广泛和普遍,而且理论纷杂,但是并没有取得普遍公认的完美的答案。有些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发现,提高员工绩效是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很关心的生产实际问题。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员工绩效是衡量一个组织生产率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行为关系研究,有助于改善整个社会中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改善社会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全社会效用水平的提高。 1.工作满意度的界定 工作满意度源自个体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的一种快乐或积极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于工作情景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正因为它作为一种内在情绪被隐藏在心中,所以我们无法观察到,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推断和测量来获得其实际情况。工作满意度越高,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是快乐、积极的情绪,而工作满意度越低,则意味着此人可能不太喜欢他的工作,并对其工作有着较低的评价和消极的情感。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组织成员感到他比部门中其他工作辛苦得多,但是得到的奖励却很少,这一比较可能会带来强烈的不满,该成员就可能会对工作、老板或是同事持抵制的态度。 2.员工绩效的界定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在企业中,员工的满意度高工作绩效就好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满意度高工作绩效不一定好。因为在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中,员工的满意度并不是最主要的。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笼统的区分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表现为人岗匹配程度,也就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等,比较正统的说法应该是胜任力;外部因素才表现为工作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能影响到工作绩效,但不能决定工作绩效。 例如,公司里往往有一些人,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利,很高的收入,他们的满意度很高,但是他们的工作绩效并不高;并且,给他们提高收入、增加权利会增加他们的满意度,但是,并不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因为他们也许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没有提升绩效的动力。这样的公司随处可见,这样的公司要生存就要改革,公司的改革往往会剥夺这些人的部分权利或者降低他们的收入,这个时候他们不可能满意,它们对改革一定持反对、抵制态度。 实际上,公司的任何改进都难免会削弱一部分人的权利、降低一部分人的收入或者同样的收入给员工更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这些原来满意的人当然不满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提升了。因为,他们不马上行动起来的话,他们的收入就马上降低,他们的权利很快就会削弱。 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高工作满意度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工作绩效,但是会影响工作绩效,一定的工作满意度会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员工更加的积极,从而在一些方面提高工作绩效。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做到三个满意: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和股东满意。其中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和股东满意的基础,只有员工满意了才能为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从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满意,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保证企业的利润,从而保证股东满意。满意

浅析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界十分重视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但没有形成普遍公认的观点。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 【论文摘要】 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界十分重视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但没有形成普遍公认的观点。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员工绩效;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提高员工绩效是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很关心的生产实际问题。霍桑实验以来对“士气”、“人际关系”等影响工作绩效的心理因素的发现,使人们注意到工作态度与绩效间的密切联系。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员工绩效是衡量一个组织生产率的主要指标,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很快成为人们关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与观点。到目前

为止对于它们间的相关究竟有多大,它们关系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结论。 一、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含义 2.员工绩效的含义。对于绩效的说法,众说纷纭,在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理解。大体有三种观点: 第一,绩效是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具有贡献的部分。第 二,绩效是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对工作团队目标及公司目标贡献的行为过程。第 三,绩效是对一个人特质的衡量,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个性特点有关。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员工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基础上,员工工作绩效,简单说,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在管理发达的国家,绩效是衡量一个组织生产效率的主要指标,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笼统的区分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表现为人岗匹配程度,也就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等,比较正统的说法应该是胜任力;外部因素表现为工作满意度。" 二、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 2.提高工作满意度不能提高员工绩效。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酬福利,让员工在公司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尽量为员工提供满意,可员工的绩效没有得到提高,经调查分析其原因,员工追求的满意同企业追求的高效率之间不一定是必然的联系。员工满意可能是因为工作很有趣、轻松、或者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绩效和关系文献综述

王丽09912114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 一、前言 由于本文要研究的专题是探究某家具体企业的基层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明确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概念,借鉴其中比较适合研究企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对接下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当今学术界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百家争鸣,提出了各类类似或者不同的见解,从最先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定义的阐述,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再到后来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着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研究的发展。根据我要研究的具体领域,下面将从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工作绩效文献综述、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三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1、关于员工满意度定义阐述的理论成果 员工满意度即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对员工满意度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员工满意度概念。 最早提出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是国外学者Hoppock(1935),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2]。 国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则主要以台湾学者徐光中和大陆学者张平、崔永胜为代表。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1)综合性的定义即对于工作满意做一般性解释,而不涉及工作满意形成的原因与过程。(2)差距性的定义即工作满意的程度视个人实得报酬与其认为应得报酬之差距而定。(3)参考架构说。持这种定义的学者认为组织或工作中的客观特征并不是影响态度及行为的最重要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